第172節
我把親爹卷成首輔(穿書) 作者:二木則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或者用大缸種些蓮花?
想法太多以至於猶豫不定的許淙幹脆將懷揣的圖紙往雲光霽的桌子上一放,直接問道:“老師,您幫我問問瑩姐兒喜歡什麽樣的果樹,我好先種起來,等秋天的時候就能摘果子吃了。或者不種樹,用個大缸種蓮花也行,夏天賞荷,秋天的時候正好可以挖藕。”
雲光霽:“……”
他深吸了一口氣,“知道了,你明日來拿。”這混小子,要不是跟女兒已經定親,他今日非得好好教訓他一番不可。
許淙並不知道他逃過了一頓打,要是知道雲光霽此時的想法,恐怕要大喊冤枉,新房要怎麽裝修,肯定得考慮新娘子的想法啊。
畢竟沒有意外的話,他們要住很多年的。
好在雲光霽雖然嘴上很嫌棄,但其實心裏對弟子的表現還是挺滿意的,他將許淙帶來的圖紙拿去後院,交給了女兒。
“這是瑾之拿來的,你看看吧,若有不合心意的就讓他改,莫要委屈了自己。”
瑩姐兒今日穿了一身紅色衣裙,聽到這番話後臉上便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爹,女兒知道了。”
她仔細地看著許府的那座二進小院,還真的讓丫鬟研墨,往上麵添了幾筆。
……
許淙拿著圖紙,從雲府出來。
瑩姐兒跟他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她也讚成在小院裏擺幾個大缸,種些蓮花。還說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在夏天賞花,秋天挖藕,中間的蓮花、荷葉、蓮藕等等都可以入菜,她知道幾個方子,味道挺不錯的。
所以從雲府出來之後,許淙就準備去買幾個好看的大缸,先預備起來。
他跟瑩姐兒的這門婚事,走禮花費了一些時日,所以如今已到了第二年元宵之後。這個時間裏,不但他自己順利地到了戶部,開始了戶部郎中的忙碌生活。其他地方收到開恩科的消息後,那些舉人們也陸陸續續入京了。
至於老師雲光霽外放的事,也徹底定了下來,是南邊的某省學政,等他們的親事辦完之後他們就會正式啟程。
說實話,許淙挺舍不得雲光霽的。因為老師他不但教導了自己科舉之道,還教導了他為官之道,為人之道。
老師離開京城,他的心裏就缺了一塊。
但他也知道,自己並不能阻止這件事,相反還應該大力支持,因為這是老師等待已久的一個機會。
自從雲閣老成為了閣老之後,老師的仕途就停滯不前了。就連許明成都已經成為了吏部侍郎,但老師卻還在四品上下徘徊。
而學政,是三品!
這個機會是非常難得的,不單單是裕王謀反事情中雲家出了大力氣,還有先帝與新帝的權力交接中,雲閣老旗幟鮮明地支持新帝,如此種種,才換來了這個機會。老師所要去的那個地方雖然文風不勝,當地學政也隻是從三品,但也是一個機會。
所以許淙雖然很舍不得,但還是支持了他的決定。
懷著這樣的心情,許淙到街市上逛了一圈,選了幾個合適的大缸讓人送去許府,然後就有些無所適從起來。
青木識趣地上前詢問:“少爺,您今日想去哪兒?”
“唔……”
許淙猶豫了一下,決定去做一件會讓自己開心的事,所以他對青木道:“去祥雲書坊吧,看看上次送去的畫冊賣得如何了。”
他在翰林院的那一年多裏,因為翰林院事情不多,所以閑暇的時間要麽花在了畫畫上,要麽就花在了讀書上。
以畫畫為例,他一共畫了十八本!
因為《科舉記》已經完結了,所以這十八本畫冊全都是與竹精一家相關的,以麻竹為主角的《竹精傳記》,以及以澤哥兒為原型的《銀竹篇》。
《竹精傳記》裏,半決賽已經全部畫完了,麻竹等人從秘境出來之後,都獲得了牌子晉級,進入了最後的決賽名單。
而《銀竹篇》裏,銀竹在儒門的學習,也獲得了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在最新的第十一冊 中,教導銀竹等人的夫子終於開始教他們請聖賢了。
許淙在這一冊裏,是這麽寫的。
‘聖賢者,聖者,賢也。’
‘請聖賢,當以浩然正氣溝通天地,以堅定信念呼喚聖賢之名,而後請其降臨己身,借其力、使其法,如此謂之‘請聖賢’。’
簡單來說,就是用手指掐法決以溝通天地,然後大聲地喊出你要請的那位聖賢的名字,如果對方回應了你,那就是成功了。
如果沒成功,那不好意思你回去繼續讀書吧。
所以那一本畫冊剛開始往外賣的那段時間,許淙出門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有小孩子仿著他在畫冊裏畫的手勢,高聲大喊‘請孔子’、‘請孟子’、‘請夫子’等等話語。
好在現在這種情況少了很多,不然他肯定不會往祥雲書坊這邊來的。
祥雲書坊的鄒東家看到許淙,歡喜得不行,當即就迎了出來,“哈哈哈,稀客稀客,聽說淙少爺你升官了,恭喜恭喜啊。”
許淙淡淡一笑,“多謝。”
從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到正六品的戶部郎中,他的確是升官了沒錯,比其他散館後隻有七品、甚至是從七品的庶吉士們好了很多。
這是他考中狀元以及雲家、許家站隊正確的結果。
像他上一屆的狀元,在翰林院的時候比他還高了一階,但因為裕王謀反案中沒站到宏景帝以及太子的這一邊,幾個月前被貶成了從七品的小縣縣令。沒有大功勞的話,他以後是不能回京的了。
同樣的情況還有這一屆的探花張元蒲。
他沒有站錯隊,但受嶽父王尚書站錯隊的影響,這次散館後雖然成功留京,還跟許淙一樣進了戶部,但官職卻降到了七品。
鄒東家並不知道許淙在短時間裏想到了這麽多,他樂嗬嗬地招呼許淙進屋,然後就取出了一個熟悉的木匣子。
“這是去年下半年的分潤,一共四千八百兩!”
第159章
在翰林院的那一年多時間裏,許淙一共畫了一十八本畫冊,而其中的七本是在去年上半年畫的,所以下半年賣出去後,便分到了眼前的這四千八百兩。
對於這個數目,許淙還是挺滿意的。
他翻開匣子裏的賬本粗略看了一下,發現貢獻出這四千八百兩利潤的並不僅僅是新畫的七本,還有之前畫的那十一本,甚至已經完結了的《科舉記》這次也還分了五十多兩,新畫的七本其實隻賺了三千多兩,單均比之前略低。
這並不是因為他畫得不好,導致銷量有所下降,而是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了。
看得起畫冊的人就那麽多,而他還一個月畫一本,所以除了忠實讀者之外,其他人不會每一本都買,這也就導致了他到手的分成有所下降。
這也在許淙的意料之中。
他將賬本遞給青木核對,然後對鄒東家道:“戶部不比翰林院清閑,所以我今年不會像之前一樣每個月畫一本了。”
“唔,以後估計一年就畫三五本吧,到時候我讓青木送來。”
聽到這話後鄒東家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表示了理解,拱了拱手道:“好說好說,那在下就先祝淙少爺前程似錦了。”
“正好今日淙少爺你來了,在下正有一事要尋你商量呢。”
許淙好奇詢問,“是什麽事?”
在他的印象當中,自己和鄒東家除了畫冊之外並沒有什麽事需要溝通,畢竟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環境,兩人都相差很大,沒有什麽共同語言。
而關於正在連載的這兩套畫冊,這麽多年過去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流程,他隻需要畫好一本就讓人拿過來就行。
在這樣的情形下,許淙沒想出來對方有什麽是需要和他商量的。
聽到許淙的話後,鄒東家哈哈笑了起來。
“不知淙少爺可還記得,你第一次進京的時候,曾有個戲班子的班主將《科舉記》的前麵幾冊買了下來,排成了戲?”
“我要說的便是這件事。”
接下來鄒東家便詳細地解釋了起來。
據他所說,當年那個買下了《科舉記》縣試到院試三本畫冊的戲班子班主,後來排出戲來後演得也算不錯,雖未爆火,但也有了固定的受眾。
最起碼他們戲班子被請到富貴人家裏麵表演的時候,這出由《科舉記》改編而來的戲就很受那些年長的夫人們喜歡。如果這些人家裏恰好有讀書人,而那個時候又是縣試、府試以及鄉試、會試等時候,那就更受歡迎了。這裏麵的道理就和家裏的老太太過壽,小輩們常點‘麻姑獻桃’這出戲一樣,為了添一些喜氣。
而這出戲之所以沒有大火,那位班主覺得是因為主人公隻考中了秀才,沒有演到最激動人心的‘考狀元’部分。
聽到這裏,許淙有些明白了。
鄒東家說的這位班主他還有些印象,那是他考中秀才後第一次來京城時候的事了,當年這位班主來找他談合作的時候,《科舉記》的第五本許淙還沒有全部畫完,卡在了許大林最後的院試名次上了。
他還記得那位班主當時就說希望許大林能夠考中院試第一,並且最後能考中狀元。還說希望把後麵的部分也交給他來排的話,不會讓許淙失望雲雲。
但遺憾的是,許淙後麵忙著學習,很久沒畫了,所以這件事就不了了之。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那位班主還念念不忘。
他沒記錯的話,王老夫人挺喜歡這出戲的。
所以許淙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這位班主現在想要把《科舉記》的後麵幾本也買下來,好排成一出從考秀才到考狀元的戲?”
“正是正是。”
鄒東家肯定了許淙的猜測,他道:“淙少爺你考中狀元之後,他就想要上門了的,但那陣子正好有人請他們到江南去唱戲,就錯過了。去年回來之後,京城這邊又是裕王謀反又是先帝駕崩,他也不敢上門,如此便耽擱了許久。”
“如今事情已定,他這便求上門了。”
“不知淙少爺可願見上一見?”
許淙沉吟了起來。
當初他願意把考秀才的那幾本畫冊賣出去,一方麵是因為他年紀小,無官無職,戲排出來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麽影響。另一方麵則是奶奶王老夫人那陣子在金家住得不太開心,他想讓她老人家高興高興。
但現在不一樣了,他有官職在身。
如果這時候再讓人將《科舉記》全部排出來,還大肆上演的話,影響就不是很好了,他恐怕會被那些禦史參上一本。
這樣算下來的話,得不償失啊。
所以許淙搖了搖頭,“這件事還是算了吧。”
“他提的若是《竹精傳記》或者《銀竹篇》,那我就應下了,左右也沒人知道三水居士便是我。但《科舉記》是以‘許淙’這個名字畫的,很多人都知道是我。排一出考秀才的戲沒什麽,但若大張旗鼓地排了我高中狀元的戲,就太張揚了。”
畢竟狀元三年一個,如今朝野內外還活著的狀元少說也有一二十個,他還是不要太高調了,免得惹出麻煩來。
但三水居士就不一樣了。
因為保密功夫做得好,所以現在知道他這個馬甲的人還不多,除了親人朋友之外知道他真實身份的人一隻手都數得出來,而且他們都不是多嘴的人。
所以許淙覺得,如果把這兩本畫冊排出來,還是可以嚐試一下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娛樂方式不多,如果真的能把麻竹和銀竹的故事搬上戲台,那肯定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到時候真的排出來了,他可以請到家裏來演給王老夫人他們看。
但鄒東家卻苦笑起來。
“我那友人也想啊,事實上過去的這些年很多戲班子都嚐試了,但無一成功。淙少爺你畫的那些鬥法場景,他們無能為力。”
那就沒辦法了,許淙也有些遺憾。
在沒有特效技術的古代,想要將鬥法的場景一五一十地展現在戲台上,基本上是屬於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而拋開那些玄妙的場景,不管是《竹精傳記》還是《銀竹篇》,都會失去靈魂,還不如排一出飛來飛去的武俠劇呢。
……等等,武俠?
想法太多以至於猶豫不定的許淙幹脆將懷揣的圖紙往雲光霽的桌子上一放,直接問道:“老師,您幫我問問瑩姐兒喜歡什麽樣的果樹,我好先種起來,等秋天的時候就能摘果子吃了。或者不種樹,用個大缸種蓮花也行,夏天賞荷,秋天的時候正好可以挖藕。”
雲光霽:“……”
他深吸了一口氣,“知道了,你明日來拿。”這混小子,要不是跟女兒已經定親,他今日非得好好教訓他一番不可。
許淙並不知道他逃過了一頓打,要是知道雲光霽此時的想法,恐怕要大喊冤枉,新房要怎麽裝修,肯定得考慮新娘子的想法啊。
畢竟沒有意外的話,他們要住很多年的。
好在雲光霽雖然嘴上很嫌棄,但其實心裏對弟子的表現還是挺滿意的,他將許淙帶來的圖紙拿去後院,交給了女兒。
“這是瑾之拿來的,你看看吧,若有不合心意的就讓他改,莫要委屈了自己。”
瑩姐兒今日穿了一身紅色衣裙,聽到這番話後臉上便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爹,女兒知道了。”
她仔細地看著許府的那座二進小院,還真的讓丫鬟研墨,往上麵添了幾筆。
……
許淙拿著圖紙,從雲府出來。
瑩姐兒跟他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她也讚成在小院裏擺幾個大缸,種些蓮花。還說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在夏天賞花,秋天挖藕,中間的蓮花、荷葉、蓮藕等等都可以入菜,她知道幾個方子,味道挺不錯的。
所以從雲府出來之後,許淙就準備去買幾個好看的大缸,先預備起來。
他跟瑩姐兒的這門婚事,走禮花費了一些時日,所以如今已到了第二年元宵之後。這個時間裏,不但他自己順利地到了戶部,開始了戶部郎中的忙碌生活。其他地方收到開恩科的消息後,那些舉人們也陸陸續續入京了。
至於老師雲光霽外放的事,也徹底定了下來,是南邊的某省學政,等他們的親事辦完之後他們就會正式啟程。
說實話,許淙挺舍不得雲光霽的。因為老師他不但教導了自己科舉之道,還教導了他為官之道,為人之道。
老師離開京城,他的心裏就缺了一塊。
但他也知道,自己並不能阻止這件事,相反還應該大力支持,因為這是老師等待已久的一個機會。
自從雲閣老成為了閣老之後,老師的仕途就停滯不前了。就連許明成都已經成為了吏部侍郎,但老師卻還在四品上下徘徊。
而學政,是三品!
這個機會是非常難得的,不單單是裕王謀反事情中雲家出了大力氣,還有先帝與新帝的權力交接中,雲閣老旗幟鮮明地支持新帝,如此種種,才換來了這個機會。老師所要去的那個地方雖然文風不勝,當地學政也隻是從三品,但也是一個機會。
所以許淙雖然很舍不得,但還是支持了他的決定。
懷著這樣的心情,許淙到街市上逛了一圈,選了幾個合適的大缸讓人送去許府,然後就有些無所適從起來。
青木識趣地上前詢問:“少爺,您今日想去哪兒?”
“唔……”
許淙猶豫了一下,決定去做一件會讓自己開心的事,所以他對青木道:“去祥雲書坊吧,看看上次送去的畫冊賣得如何了。”
他在翰林院的那一年多裏,因為翰林院事情不多,所以閑暇的時間要麽花在了畫畫上,要麽就花在了讀書上。
以畫畫為例,他一共畫了十八本!
因為《科舉記》已經完結了,所以這十八本畫冊全都是與竹精一家相關的,以麻竹為主角的《竹精傳記》,以及以澤哥兒為原型的《銀竹篇》。
《竹精傳記》裏,半決賽已經全部畫完了,麻竹等人從秘境出來之後,都獲得了牌子晉級,進入了最後的決賽名單。
而《銀竹篇》裏,銀竹在儒門的學習,也獲得了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在最新的第十一冊 中,教導銀竹等人的夫子終於開始教他們請聖賢了。
許淙在這一冊裏,是這麽寫的。
‘聖賢者,聖者,賢也。’
‘請聖賢,當以浩然正氣溝通天地,以堅定信念呼喚聖賢之名,而後請其降臨己身,借其力、使其法,如此謂之‘請聖賢’。’
簡單來說,就是用手指掐法決以溝通天地,然後大聲地喊出你要請的那位聖賢的名字,如果對方回應了你,那就是成功了。
如果沒成功,那不好意思你回去繼續讀書吧。
所以那一本畫冊剛開始往外賣的那段時間,許淙出門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有小孩子仿著他在畫冊裏畫的手勢,高聲大喊‘請孔子’、‘請孟子’、‘請夫子’等等話語。
好在現在這種情況少了很多,不然他肯定不會往祥雲書坊這邊來的。
祥雲書坊的鄒東家看到許淙,歡喜得不行,當即就迎了出來,“哈哈哈,稀客稀客,聽說淙少爺你升官了,恭喜恭喜啊。”
許淙淡淡一笑,“多謝。”
從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到正六品的戶部郎中,他的確是升官了沒錯,比其他散館後隻有七品、甚至是從七品的庶吉士們好了很多。
這是他考中狀元以及雲家、許家站隊正確的結果。
像他上一屆的狀元,在翰林院的時候比他還高了一階,但因為裕王謀反案中沒站到宏景帝以及太子的這一邊,幾個月前被貶成了從七品的小縣縣令。沒有大功勞的話,他以後是不能回京的了。
同樣的情況還有這一屆的探花張元蒲。
他沒有站錯隊,但受嶽父王尚書站錯隊的影響,這次散館後雖然成功留京,還跟許淙一樣進了戶部,但官職卻降到了七品。
鄒東家並不知道許淙在短時間裏想到了這麽多,他樂嗬嗬地招呼許淙進屋,然後就取出了一個熟悉的木匣子。
“這是去年下半年的分潤,一共四千八百兩!”
第159章
在翰林院的那一年多時間裏,許淙一共畫了一十八本畫冊,而其中的七本是在去年上半年畫的,所以下半年賣出去後,便分到了眼前的這四千八百兩。
對於這個數目,許淙還是挺滿意的。
他翻開匣子裏的賬本粗略看了一下,發現貢獻出這四千八百兩利潤的並不僅僅是新畫的七本,還有之前畫的那十一本,甚至已經完結了的《科舉記》這次也還分了五十多兩,新畫的七本其實隻賺了三千多兩,單均比之前略低。
這並不是因為他畫得不好,導致銷量有所下降,而是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了。
看得起畫冊的人就那麽多,而他還一個月畫一本,所以除了忠實讀者之外,其他人不會每一本都買,這也就導致了他到手的分成有所下降。
這也在許淙的意料之中。
他將賬本遞給青木核對,然後對鄒東家道:“戶部不比翰林院清閑,所以我今年不會像之前一樣每個月畫一本了。”
“唔,以後估計一年就畫三五本吧,到時候我讓青木送來。”
聽到這話後鄒東家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表示了理解,拱了拱手道:“好說好說,那在下就先祝淙少爺前程似錦了。”
“正好今日淙少爺你來了,在下正有一事要尋你商量呢。”
許淙好奇詢問,“是什麽事?”
在他的印象當中,自己和鄒東家除了畫冊之外並沒有什麽事需要溝通,畢竟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環境,兩人都相差很大,沒有什麽共同語言。
而關於正在連載的這兩套畫冊,這麽多年過去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流程,他隻需要畫好一本就讓人拿過來就行。
在這樣的情形下,許淙沒想出來對方有什麽是需要和他商量的。
聽到許淙的話後,鄒東家哈哈笑了起來。
“不知淙少爺可還記得,你第一次進京的時候,曾有個戲班子的班主將《科舉記》的前麵幾冊買了下來,排成了戲?”
“我要說的便是這件事。”
接下來鄒東家便詳細地解釋了起來。
據他所說,當年那個買下了《科舉記》縣試到院試三本畫冊的戲班子班主,後來排出戲來後演得也算不錯,雖未爆火,但也有了固定的受眾。
最起碼他們戲班子被請到富貴人家裏麵表演的時候,這出由《科舉記》改編而來的戲就很受那些年長的夫人們喜歡。如果這些人家裏恰好有讀書人,而那個時候又是縣試、府試以及鄉試、會試等時候,那就更受歡迎了。這裏麵的道理就和家裏的老太太過壽,小輩們常點‘麻姑獻桃’這出戲一樣,為了添一些喜氣。
而這出戲之所以沒有大火,那位班主覺得是因為主人公隻考中了秀才,沒有演到最激動人心的‘考狀元’部分。
聽到這裏,許淙有些明白了。
鄒東家說的這位班主他還有些印象,那是他考中秀才後第一次來京城時候的事了,當年這位班主來找他談合作的時候,《科舉記》的第五本許淙還沒有全部畫完,卡在了許大林最後的院試名次上了。
他還記得那位班主當時就說希望許大林能夠考中院試第一,並且最後能考中狀元。還說希望把後麵的部分也交給他來排的話,不會讓許淙失望雲雲。
但遺憾的是,許淙後麵忙著學習,很久沒畫了,所以這件事就不了了之。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那位班主還念念不忘。
他沒記錯的話,王老夫人挺喜歡這出戲的。
所以許淙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這位班主現在想要把《科舉記》的後麵幾本也買下來,好排成一出從考秀才到考狀元的戲?”
“正是正是。”
鄒東家肯定了許淙的猜測,他道:“淙少爺你考中狀元之後,他就想要上門了的,但那陣子正好有人請他們到江南去唱戲,就錯過了。去年回來之後,京城這邊又是裕王謀反又是先帝駕崩,他也不敢上門,如此便耽擱了許久。”
“如今事情已定,他這便求上門了。”
“不知淙少爺可願見上一見?”
許淙沉吟了起來。
當初他願意把考秀才的那幾本畫冊賣出去,一方麵是因為他年紀小,無官無職,戲排出來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麽影響。另一方麵則是奶奶王老夫人那陣子在金家住得不太開心,他想讓她老人家高興高興。
但現在不一樣了,他有官職在身。
如果這時候再讓人將《科舉記》全部排出來,還大肆上演的話,影響就不是很好了,他恐怕會被那些禦史參上一本。
這樣算下來的話,得不償失啊。
所以許淙搖了搖頭,“這件事還是算了吧。”
“他提的若是《竹精傳記》或者《銀竹篇》,那我就應下了,左右也沒人知道三水居士便是我。但《科舉記》是以‘許淙’這個名字畫的,很多人都知道是我。排一出考秀才的戲沒什麽,但若大張旗鼓地排了我高中狀元的戲,就太張揚了。”
畢竟狀元三年一個,如今朝野內外還活著的狀元少說也有一二十個,他還是不要太高調了,免得惹出麻煩來。
但三水居士就不一樣了。
因為保密功夫做得好,所以現在知道他這個馬甲的人還不多,除了親人朋友之外知道他真實身份的人一隻手都數得出來,而且他們都不是多嘴的人。
所以許淙覺得,如果把這兩本畫冊排出來,還是可以嚐試一下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娛樂方式不多,如果真的能把麻竹和銀竹的故事搬上戲台,那肯定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到時候真的排出來了,他可以請到家裏來演給王老夫人他們看。
但鄒東家卻苦笑起來。
“我那友人也想啊,事實上過去的這些年很多戲班子都嚐試了,但無一成功。淙少爺你畫的那些鬥法場景,他們無能為力。”
那就沒辦法了,許淙也有些遺憾。
在沒有特效技術的古代,想要將鬥法的場景一五一十地展現在戲台上,基本上是屬於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而拋開那些玄妙的場景,不管是《竹精傳記》還是《銀竹篇》,都會失去靈魂,還不如排一出飛來飛去的武俠劇呢。
……等等,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