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廝行色匆匆,氣息不勻道:“姑娘,您快回去看看罷!夫人、夫人一人無法應對!”
姚蓁心尖一跳,攥緊了轎攆的扶手,迎著眾官員的目光,沉聲下令道:“去通判府。”
-
及至通判府,望見府門前橫陳著的紅綢箱子和聘雁,姚蓁懵了一瞬。
門前久候的媒人,一望見她來,連忙笑臉相迎,喜滋滋道:“姑娘,您可算回來了!”
姚蓁眉尖微蹙,沉聲問道:“這是……”
媒人樂嗬嗬的:“這是咱們臨安首富於家給姑娘下的聘禮!”
於家。
不知於家在做什麽打算,但他們如今不聲不響地搞出來這一出,姚蓁霎時沉了臉,睨那媒人一眼,不再同她搭話,繞過地上大大小小的箱子,走到府門前。
門童小心翼翼地守了許久的門,不給他們放行,如今一瞧見姚蓁回來了,眼中一亮,連忙開門迎接她。
就在這時,姚蓁身後忽地傳來一道聲音,這聲音十分耳熟,屬於於夫人的:“我的好甥女,這聘禮,今日你是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
她言語傲慢又洋洋自得,姚蓁霎時冷了臉,回眸時卻換上一張笑臉,皮笑肉不笑道:“姨母這是何意,我如今尚在孝期,怎可作出成婚之舉。”
於夫人坐在小轎裏,並不露麵,待她說完話,頓了頓,才笑道:“好甥女,你們皇室的孝期何來民間這樣多的講究,滿一年不就得了。”
姚蓁立在門前,指甲陷在衣袖裏,沒有應聲。
那於夫人掀開車簾,上下打量她幾眼,轉而對仆從道:“來人,抬入聘禮!”
姚蓁立在門前,沉聲道:“本宮乃容華公主,誰敢!”
誰知,聽了這話,於夫人臉上笑意反而更甚:“公主與其攔著門,不若入府尋一番你那舅母。”
她提到驪夫人,姚蓁的臉色沉到極冷,命門童前去查看驪夫人是否安好。
門童來去地極快,對姚蓁搖搖頭。
姚蓁難以置信地看向於夫人。
於夫人笑吟吟地:“不必憂心嫂嫂,方才被我請入於府喝茶了——所以這聘禮,公主是收還是不收?”
姚蓁望著她,須臾,咬緊牙關:“姨母總得讓我知曉,要嫁的是誰。”
於夫人笑道:“是我那侄兒,你的舊相識,秦頌秦詠山。”
姚蓁眉頭輕皺一下,未曾料到竟是讓她嫁給秦頌。
可為什麽偏偏是秦頌呢?
姚蓁揣測之際,於家家仆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往通判府抬聘禮。
考慮到驪夫人的安危,姚蓁沒有阻攔,冷著臉,微微側身,容他們進去。
馬車上的於夫人,說完方才那番話,心中隱約有些不甘,隔著窗簾的縫隙,直勾勾地望著姚蓁。
如今流言四起,說當今陛下並非先皇親生骨肉,這樣一來,皇室的唯一血脈便隻剩下姚蓁一個。倘若她的兒子可以娶到姚蓁,從此她們家將是殊榮無比的皇親國戚!
誰知……誰知她夫君攀上的來頭不小的貴人,同半路殺出的秦頌幹係不小,點明要秦頌娶公主,以便他們行事。
於夫人雖有些不甘心,但她夫君對那些世家大族的貴人百依百順,如若他們家輔助貴人們奪權,想必在仕途上亦能頗有建樹的。
這般想來,於夫人心裏舒坦許多,輕哼一聲,離開了。
姚蓁在府門前等候了好一陣,終於等到驪夫人被於家的人用馬車送回。
驪夫人一見到她,立即紅了眼,愧疚萬分。娘倆二人緊緊攥著彼此的手,不必多說,千言萬語自在眼神交匯中。
姚蓁拍著她的手哦,安慰著她,心裏卻盤算著事情。
她未曾想到,於家這般大膽。
同時,卻又想到,於家終究是商賈,即使是富商,也應對官權有所忌憚,如今這般大膽,對她出言不遜,其背後必然發生了什麽,方使得於家有恃無恐。
其中內幕究竟如何,姚蓁便不得而知了。
回到府中後,她用腰牌調令出譚歇給她的暗衛,命他們前去查探一番;又另撥幾人,讓他們去查看廩倉。
去往於家的人,遲遲未歸;倒是去廩倉的暗衛在晚間折返回來,隻說,悄悄潛入廩倉後,分明空空如也,不似官員們言之鑿鑿的米糧滿倉!
姚蓁怒不可遏,幾乎要氣笑。
隔日,當姚蓁如往先那般,洗漱過後,準備去往知州府處理政事時,卻發現門口堵著陌生的麵孔,不允她出門。
這是要將她禁錮在府中了。
姚蓁不同他們多費口舌,反鎖了門,帶著暗衛從側門離府。
及至知州府,姚蓁驀地發現,府門前停著許多於家的車馬;潛入府中,竊聽一陣,方知於家同官員勾結,要借用叛軍所說的“當今血脈不純”的說辭,用她皇室唯一公主的身份來發動政變。
姚蓁心涼了大半。
於家家主送金條的動作極其熟練,想必並不是頭一次這般做,隻恨她未曾早些發現官商的勾結,放任他們狼狽為奸!
既然已經發現,她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悄然回府,思索著法子。
未曾想沒過兩日,她的暗衛便不剩一個活口。
那一日,通判府門前滿是鮮血。
於家總管命人將十幾名暗衛的屍體橫陳在府門前,笑吟吟地告知了她婚期。
姚蓁看著那一個個橫陳的熟悉麵孔,怒不可遏。
婚期就在十天後,她明白是那群亂臣賊子為了借她的身份,名正言順地叛亂而趕出的。
憤怒之餘,姚蓁未失去冷靜,亦嚐試逃脫。但通判府被人監視地密不透風,暗衛死後,她手無縛雞之力,驪夫人又上了年紀,就算她能僥幸逃出,亦無法保證驪夫人的安危。
就算她可以逃出通判府,無人護送,想來並不能在這飄搖的戰場上逃出多遠。
思及此,姚蓁壓下心中憤恨,決定靜觀其變,待到成婚那日,再另謀出路。
-
十日轉瞬即逝。
成婚那日清晨,封鎖許久的通判府終於敞開了門,青石磚上敷衍的鋪上了紅絨毯,有婦人妝娘捧著吉服和鳳冠霞帔入府,為姚蓁梳妝打扮。
姚蓁瞧著滿目的紅色,渾然不覺喜慶,神情懨懨,隻覺得如鯁在喉。
更衣時,姚蓁注意到她們盯她盯得十分緊。她知道她們是提防她帶什麽暗器。
姚蓁不怕她們搜身,實則她的暗器,就簪在頭上——驪蘭玦臨走前,為她新做了簪子,簪中放著暗器。
雖說這婚事不大光彩,但梳妝的婦人仍是在她耳畔說著一些吉利話。
姚蓁充耳不聞。
梳妝畢,待到了吉時,婦人們攙扶著她上花轎,姚蓁麵無表情地任由喜娘們為她蓋上毫無刺繡的蓋頭,著一身草草趕出的喜服,同驪夫人告別。
秦頌親自前來接親,一身紅裝坐在高頭大馬上,眼角眉梢盡然是喜氣,在府門外等候許久,待她上了轎,喜氣洋洋的駕馬。
花轎後跟著隨行隊伍,一路浩浩湯湯的行至於府。
——為了這場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婚事,於家人尋來了不少人前來見證。
花轎從鞭炮聲中穿行過。
鞭炮、鑼鼓聲震耳欲聾,人聲吵吵嚷嚷。姚蓁嗅到了一股刺鼻的火藥味,熏得她鼻尖發澀。
吵鬧聲令人心煩,吵得她隻想不顧禮法,捂住耳朵。
入目滿是血紅色,蓋頭是紅的,喜服是紅的,花轎亦是紅的。
姚蓁闔上雙目,怔忪一陣,睜開眼眸,拔下發上的簪子,清淩淩的眼眸望著這鋪天蓋地的紅,心中一片蒼涼。
去年這時,她尚且還期盼著嫁給秦頌。如今倒是當真入了願。
姚蓁嘲諷般地彎彎唇角。
迎親的隊伍繞過大街小巷,抵達於家。
花轎不再晃動,姚蓁避開秦頌攙扶她的手,垂眸望著紅色繡鞋,自己扶著轎廂走下車。
於家門前,熱鬧非凡。喜娘宣讀祝詞後,將一段係好結的紅綢遞給姚蓁。
姚蓁冷眼睨著那紅綢,心中十分不願,有意墨跡。
觀禮的人吵嚷著起哄。
姚蓁抿抿唇,終於伸出手。隻是,她尚未來得及接過喜娘遞過來的紅綢,便聽到身後一陣激烈的馬蹄聲,踏著青石板,如同排山倒海,以摧枯拉朽之勢,急促地踏在她心尖上。
紅蓋頭下,姚蓁抿緊唇,雖然看不見情況,但心中有一種強烈的預感——
馬蹄聲停在她身後。
周遭陷入一片死寂。
有人極其驚恐地倒吸一口冷氣,隨後不知發生什麽,方才還喜氣洋洋吵鬧的百姓們,此時哭爹喊娘,尖叫著四散。
姚蓁聽見利刃齊刷刷地出鞘聲,錚錚如弦鳴。
她眼眸微動,收回摸向暗器簪子的手。
她的餘光望見,秦頌攔在她身側,手橫在她的裙裾一側,似是要伸手護住她。
他將手遞給她,姚蓁視若不見,不動聲色地將手收入袖中,端方的站立著。氣定神閑的模樣,同周遭的混亂格格不入。
淩亂的腳步聲中,姚蓁睨見,秦頌的身形忽地抖了抖,像是被人拖拽住一般,他的紅色衣袍消失在姚蓁的視線中。
於家眾人聲嘶力竭地慘叫。
在於家眾人的慘叫聲中,姚蓁的心中卻格外靜謐。
她聽見了一陣熟悉的腳步聲。輕緩而又沉穩。
砰砰,咚咚,漸漸同她的心跳融成一個頻率。
紅蓋頭從身後被人挑起。
姚蓁眨動兩下眼睫,沒有回頭。
腳步聲行至身前。
姚蓁的視線中,紅絨毯上踏上一雙勾著銀線的鞋履,以及一隻冷白色的、握著劍的右手。
那玉白的手染了血色,冰冷的劍尖上滴滴答答往下落著血,將絨毯的顏色沾染的極深。
姚蓁心尖一跳,攥緊了轎攆的扶手,迎著眾官員的目光,沉聲下令道:“去通判府。”
-
及至通判府,望見府門前橫陳著的紅綢箱子和聘雁,姚蓁懵了一瞬。
門前久候的媒人,一望見她來,連忙笑臉相迎,喜滋滋道:“姑娘,您可算回來了!”
姚蓁眉尖微蹙,沉聲問道:“這是……”
媒人樂嗬嗬的:“這是咱們臨安首富於家給姑娘下的聘禮!”
於家。
不知於家在做什麽打算,但他們如今不聲不響地搞出來這一出,姚蓁霎時沉了臉,睨那媒人一眼,不再同她搭話,繞過地上大大小小的箱子,走到府門前。
門童小心翼翼地守了許久的門,不給他們放行,如今一瞧見姚蓁回來了,眼中一亮,連忙開門迎接她。
就在這時,姚蓁身後忽地傳來一道聲音,這聲音十分耳熟,屬於於夫人的:“我的好甥女,這聘禮,今日你是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
她言語傲慢又洋洋自得,姚蓁霎時冷了臉,回眸時卻換上一張笑臉,皮笑肉不笑道:“姨母這是何意,我如今尚在孝期,怎可作出成婚之舉。”
於夫人坐在小轎裏,並不露麵,待她說完話,頓了頓,才笑道:“好甥女,你們皇室的孝期何來民間這樣多的講究,滿一年不就得了。”
姚蓁立在門前,指甲陷在衣袖裏,沒有應聲。
那於夫人掀開車簾,上下打量她幾眼,轉而對仆從道:“來人,抬入聘禮!”
姚蓁立在門前,沉聲道:“本宮乃容華公主,誰敢!”
誰知,聽了這話,於夫人臉上笑意反而更甚:“公主與其攔著門,不若入府尋一番你那舅母。”
她提到驪夫人,姚蓁的臉色沉到極冷,命門童前去查看驪夫人是否安好。
門童來去地極快,對姚蓁搖搖頭。
姚蓁難以置信地看向於夫人。
於夫人笑吟吟地:“不必憂心嫂嫂,方才被我請入於府喝茶了——所以這聘禮,公主是收還是不收?”
姚蓁望著她,須臾,咬緊牙關:“姨母總得讓我知曉,要嫁的是誰。”
於夫人笑道:“是我那侄兒,你的舊相識,秦頌秦詠山。”
姚蓁眉頭輕皺一下,未曾料到竟是讓她嫁給秦頌。
可為什麽偏偏是秦頌呢?
姚蓁揣測之際,於家家仆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往通判府抬聘禮。
考慮到驪夫人的安危,姚蓁沒有阻攔,冷著臉,微微側身,容他們進去。
馬車上的於夫人,說完方才那番話,心中隱約有些不甘,隔著窗簾的縫隙,直勾勾地望著姚蓁。
如今流言四起,說當今陛下並非先皇親生骨肉,這樣一來,皇室的唯一血脈便隻剩下姚蓁一個。倘若她的兒子可以娶到姚蓁,從此她們家將是殊榮無比的皇親國戚!
誰知……誰知她夫君攀上的來頭不小的貴人,同半路殺出的秦頌幹係不小,點明要秦頌娶公主,以便他們行事。
於夫人雖有些不甘心,但她夫君對那些世家大族的貴人百依百順,如若他們家輔助貴人們奪權,想必在仕途上亦能頗有建樹的。
這般想來,於夫人心裏舒坦許多,輕哼一聲,離開了。
姚蓁在府門前等候了好一陣,終於等到驪夫人被於家的人用馬車送回。
驪夫人一見到她,立即紅了眼,愧疚萬分。娘倆二人緊緊攥著彼此的手,不必多說,千言萬語自在眼神交匯中。
姚蓁拍著她的手哦,安慰著她,心裏卻盤算著事情。
她未曾想到,於家這般大膽。
同時,卻又想到,於家終究是商賈,即使是富商,也應對官權有所忌憚,如今這般大膽,對她出言不遜,其背後必然發生了什麽,方使得於家有恃無恐。
其中內幕究竟如何,姚蓁便不得而知了。
回到府中後,她用腰牌調令出譚歇給她的暗衛,命他們前去查探一番;又另撥幾人,讓他們去查看廩倉。
去往於家的人,遲遲未歸;倒是去廩倉的暗衛在晚間折返回來,隻說,悄悄潛入廩倉後,分明空空如也,不似官員們言之鑿鑿的米糧滿倉!
姚蓁怒不可遏,幾乎要氣笑。
隔日,當姚蓁如往先那般,洗漱過後,準備去往知州府處理政事時,卻發現門口堵著陌生的麵孔,不允她出門。
這是要將她禁錮在府中了。
姚蓁不同他們多費口舌,反鎖了門,帶著暗衛從側門離府。
及至知州府,姚蓁驀地發現,府門前停著許多於家的車馬;潛入府中,竊聽一陣,方知於家同官員勾結,要借用叛軍所說的“當今血脈不純”的說辭,用她皇室唯一公主的身份來發動政變。
姚蓁心涼了大半。
於家家主送金條的動作極其熟練,想必並不是頭一次這般做,隻恨她未曾早些發現官商的勾結,放任他們狼狽為奸!
既然已經發現,她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悄然回府,思索著法子。
未曾想沒過兩日,她的暗衛便不剩一個活口。
那一日,通判府門前滿是鮮血。
於家總管命人將十幾名暗衛的屍體橫陳在府門前,笑吟吟地告知了她婚期。
姚蓁看著那一個個橫陳的熟悉麵孔,怒不可遏。
婚期就在十天後,她明白是那群亂臣賊子為了借她的身份,名正言順地叛亂而趕出的。
憤怒之餘,姚蓁未失去冷靜,亦嚐試逃脫。但通判府被人監視地密不透風,暗衛死後,她手無縛雞之力,驪夫人又上了年紀,就算她能僥幸逃出,亦無法保證驪夫人的安危。
就算她可以逃出通判府,無人護送,想來並不能在這飄搖的戰場上逃出多遠。
思及此,姚蓁壓下心中憤恨,決定靜觀其變,待到成婚那日,再另謀出路。
-
十日轉瞬即逝。
成婚那日清晨,封鎖許久的通判府終於敞開了門,青石磚上敷衍的鋪上了紅絨毯,有婦人妝娘捧著吉服和鳳冠霞帔入府,為姚蓁梳妝打扮。
姚蓁瞧著滿目的紅色,渾然不覺喜慶,神情懨懨,隻覺得如鯁在喉。
更衣時,姚蓁注意到她們盯她盯得十分緊。她知道她們是提防她帶什麽暗器。
姚蓁不怕她們搜身,實則她的暗器,就簪在頭上——驪蘭玦臨走前,為她新做了簪子,簪中放著暗器。
雖說這婚事不大光彩,但梳妝的婦人仍是在她耳畔說著一些吉利話。
姚蓁充耳不聞。
梳妝畢,待到了吉時,婦人們攙扶著她上花轎,姚蓁麵無表情地任由喜娘們為她蓋上毫無刺繡的蓋頭,著一身草草趕出的喜服,同驪夫人告別。
秦頌親自前來接親,一身紅裝坐在高頭大馬上,眼角眉梢盡然是喜氣,在府門外等候許久,待她上了轎,喜氣洋洋的駕馬。
花轎後跟著隨行隊伍,一路浩浩湯湯的行至於府。
——為了這場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婚事,於家人尋來了不少人前來見證。
花轎從鞭炮聲中穿行過。
鞭炮、鑼鼓聲震耳欲聾,人聲吵吵嚷嚷。姚蓁嗅到了一股刺鼻的火藥味,熏得她鼻尖發澀。
吵鬧聲令人心煩,吵得她隻想不顧禮法,捂住耳朵。
入目滿是血紅色,蓋頭是紅的,喜服是紅的,花轎亦是紅的。
姚蓁闔上雙目,怔忪一陣,睜開眼眸,拔下發上的簪子,清淩淩的眼眸望著這鋪天蓋地的紅,心中一片蒼涼。
去年這時,她尚且還期盼著嫁給秦頌。如今倒是當真入了願。
姚蓁嘲諷般地彎彎唇角。
迎親的隊伍繞過大街小巷,抵達於家。
花轎不再晃動,姚蓁避開秦頌攙扶她的手,垂眸望著紅色繡鞋,自己扶著轎廂走下車。
於家門前,熱鬧非凡。喜娘宣讀祝詞後,將一段係好結的紅綢遞給姚蓁。
姚蓁冷眼睨著那紅綢,心中十分不願,有意墨跡。
觀禮的人吵嚷著起哄。
姚蓁抿抿唇,終於伸出手。隻是,她尚未來得及接過喜娘遞過來的紅綢,便聽到身後一陣激烈的馬蹄聲,踏著青石板,如同排山倒海,以摧枯拉朽之勢,急促地踏在她心尖上。
紅蓋頭下,姚蓁抿緊唇,雖然看不見情況,但心中有一種強烈的預感——
馬蹄聲停在她身後。
周遭陷入一片死寂。
有人極其驚恐地倒吸一口冷氣,隨後不知發生什麽,方才還喜氣洋洋吵鬧的百姓們,此時哭爹喊娘,尖叫著四散。
姚蓁聽見利刃齊刷刷地出鞘聲,錚錚如弦鳴。
她眼眸微動,收回摸向暗器簪子的手。
她的餘光望見,秦頌攔在她身側,手橫在她的裙裾一側,似是要伸手護住她。
他將手遞給她,姚蓁視若不見,不動聲色地將手收入袖中,端方的站立著。氣定神閑的模樣,同周遭的混亂格格不入。
淩亂的腳步聲中,姚蓁睨見,秦頌的身形忽地抖了抖,像是被人拖拽住一般,他的紅色衣袍消失在姚蓁的視線中。
於家眾人聲嘶力竭地慘叫。
在於家眾人的慘叫聲中,姚蓁的心中卻格外靜謐。
她聽見了一陣熟悉的腳步聲。輕緩而又沉穩。
砰砰,咚咚,漸漸同她的心跳融成一個頻率。
紅蓋頭從身後被人挑起。
姚蓁眨動兩下眼睫,沒有回頭。
腳步聲行至身前。
姚蓁的視線中,紅絨毯上踏上一雙勾著銀線的鞋履,以及一隻冷白色的、握著劍的右手。
那玉白的手染了血色,冰冷的劍尖上滴滴答答往下落著血,將絨毯的顏色沾染的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