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沈長林也暗暗發誓,他要更努力刻苦,將來也要榜上有名。
而且,他現在想考取功名,除了之前改善生活,活的更如魚得水的想法之外,還存了做一點實事,做一些微小貢獻的想法,就如眼前這位顧先生一樣,做一個有夢想的人。
穿越到古代,孤苦無依,曾經沈長林以為他永遠不會再用夢想,但是現在,他突然有了榜樣。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又是一年盛夏將至,顧北安和白雪的婚禮定在了五月中旬。
作者有話說:
三更完成~耶明天繼續給留評的發小紅包
第30章 考縣試
◎回家說好消息【一更】◎
大喜這日, 天色還暗著,白家院子裏就點起了燭火,新娘子要起身挽發描妝了。
往日白五嬸總惦記著早些讓女兒嫁人, 真到了這一日,心裏卻有十萬個不舍得, 幫白雪梳頭時,白五嬸的眼睛澀的厲害,淚珠子忍都忍不住, 後來幹脆不忍了, 用帕子捂著臉大哭一場。
“雪兒,往後好好過日子,萬一有個不順心的,你就回家來,母親幫你撐腰。”
白雪見了這一幕,觸景生情,淚珠順著腮幫也落一地,喉嚨發緊, 良久才哽聲道:“女兒知道。”
出了這家門, 少女便成人婦, 隻願從此攜手白頭,互不相負, 淚眼朦朧中, 白雪又勾了勾唇角, 那是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新娘子起的早,新郎官也一樣。
天蒙蒙亮的時候, 顧北安就醒了。
他的家鄉過於遙遠, 父母年歲大不便舟車勞頓, 便派了小叔叔代送聘禮及參禮。
顧小叔約莫三十歲,和顧北安有五分相似,見侄子翻來覆去攤煎餅一般,作為過來人的他莞爾一笑:“起床吧。”
大紅喜袍疊放整齊放在桌上,是仿深衣的款式,廣袖長袍,穿在顧北安身上更襯出他的俊朗,寬腰封一係,墜上玉佩,顯出勁窄的腰身。
沈長林沈玉壽賀青山等一幹學子,作為男方親友,亦在迎親之列。
白家並非讀書人,攔門的時候不玩猜字謎對對子那一套,白雪的大弟弟聽說沈長林會拳法,非要拉沈長林比試一番,沈長林磨拳擦掌,將姿態做足,暗地裏對賀青山沈玉壽使眼色。
“來吧。”緊接著他一個熊撲,抱著白家大弟弟滾做一團。
“哦,迎新娘子嘍——”賀青山等人趁大家看“打架”的熱鬧,裹挾著顧北安湧入了新娘子閨房。
如此不講武德,引來娘家人一片“抗議”聲。
沈長林掙紮著爬起來,向空中拋灑了一把銅錢:“發喜錢啦,祝新人白頭偕老,大吉大利……”
娘家人喜笑顏開:“大吉大利,早生貴子。”
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娘子登上花轎,迎親隊一路敲敲打打往縣學方向去。
等人走遠了,白五嬸給了白家大弟弟一捶:“大喜的日子,你找人打什麽架,呆的很!”
白家大弟弟委屈的答:“聽說沈長林很厲害,我想和他過兩招。”
“你呀你,那也得看場合,的虧你大姐姐不是個多心人。”
顧北安是外地人,因此這次婚宴,來吃酒的多是娘家人,除此外便是衙門的同仁與縣學的師生,縣令大人則是證婚人,一共湊了十幾桌倒也熱鬧體麵。
顧家不算富裕有錢,但兒子娶妻,顧家爹娘還是傾力準備了布匹綢緞、金鐲玉簪、大雁等聘禮,此外還有一百兩白銀,顧北安在成婚之前,就老實的將聘禮銀子等所有東西全交到了白雪手上。
連帶著他身邊存下的一點銀子,全都交給了娘子。
顧北安雖心細,在理財方麵卻是不會精打細算的,而白雪恰恰最會過日子,兩人倒也合拍互補。
原本按照白五嬸的意思,是要租一間院子做婚房的,但白雪思慮再三,覺得那是一筆不必要的開支,便選擇和顧北安一起居住在縣學的宿舍裏,顧北安作為縣學的學諭,有一間寬闊的單人房間,如今用屏風分隔出內外兩室,一間做臥房,一間為書房兼做會客之用,倒也合適。
有情人終成眷屬,婚後日子自然也舒心順意。
在無人留意的角落,柳秀才拖家帶口,灰溜溜的出了永清縣城,投奔遠房親戚去了。
蓄養私妓被判了二十大板,柳秀才在床上躺了一個月,官府還罰沒了兩間商鋪和幾十兩白銀,皮肉之苦和破財在其次,柳秀才經過此事才發覺,平日那些與他稱兄道弟,攀親交好的兄弟朋友,在他落難之時不僅沒出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
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打擊下,他的事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為人師者,一個好名聲甚至比好學識更重要。
“嘖,那樣的德行還教書育人,教學生什麽,和他一樣蓄養私妓嗎?”
“難怪這些年咱們永清縣一個秀才都沒有,他那樣的師傅,能教的出來就怪了!”
“可不是,他一倒,就有人考上啦,人在做天在看,還是得多行好事給自己積德喲。”
一聲聲議論落入耳中,臊的柳秀才老臉紅透,文智書館的學子老師也一個個離去,連他的親兒子現在看父親眼神裏也充滿了嫌棄,柳妻也不願出門社交,一出門就遭白眼,他們可受不了。
想當年,他們出門人人奉承,現在成了過街老鼠,這落差太大,人都要抑鬱了。
最終一家人變賣家產,離開了這個已身敗名裂之地,晚節不保,是柳秀才最後留給永清縣百姓的印象。
他走了,文智書館的殼子還在,關於書館的存續問題,縣令大人丟給了孫教諭,孫教諭現是狀態在介於鹹魚和打雞血之間,鹹魚是工作狀態,打雞血是精神狀態,簡而言之,便是孫教諭工作依舊劃水摸魚,將升官的希望放在顧北安的身上。
隻要下屬幹的好,上司也能跟著沾光。
因此孫教諭大手一揮,將文智書館的遺留問題又拋給了顧北安。
顧北安倒不嫌事多,他這人就是愛管事情,不僅不推脫,反而甘之如飴,好好的研究起來。
白雪笑他是操心的命。
這天午後,顧北安正在給乙班的學子們上課,正學到《道德經》的一段——故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之道,乃滋養萬物而不傷害他們,聖人之道,乃有所作為卻不爭搶。”
小學子們似懂非懂,能記得原文並且背下顧北安所說的意思,已經是優秀的那一等,畢竟《道德經》玄而又玄,奧妙無窮,多少人窮其一生也未曾參透幾分,何況是這樣一群總角少年。
顧北安將手負於身後,目光在教室內逡巡一圈,最終在碰上一雙清亮的眸子後停下,他麵帶淺笑:“長林,你來說說,對這句話的感悟。”
“學生以為,此句中道的不爭,大有深意,乍看消極避讓,深思卻是遵循萬物發展規律的上策,不爭,避禍也。”
一番稚聲輕言,卻讓顧北安怔了怔,萬萬沒想到沈長林能感悟的如此深刻。
沈長林微微低頭:“學生剛讀過《通玄真經》,裏麵有爭利者,未嚐不窮之語,因此有前番感悟,若是不對,請先生指教。”
“很好,沒有不對之處。”
下課鍾聲敲響,沈長林正在收拾課本,顧北安敲了敲他的課桌:“隨我來一趟。”
顧先生經常找長林談話談心,其餘學子也見怪不怪了,賀青山和沈玉壽揮揮手:“你去吧,我們先去幫你打飯,在食堂等你。”
縣學的人越來越多,每到飯點就得跑著去打飯,不然去得晚了,便隻剩下殘羹冷炙。
“好兄弟!”沈長林對二人比了個大拇指,然後捧上書本,隨顧北安到了他的住處,恰好白雪提著食盒從食堂回來。
縣學的先生亦吃食堂飯,不過食堂的師傅會優先將他們的菜撥出來一份,分量會比學生的多,偶爾還能讓廚師幫忙開小灶,單獨做一兩個小菜。
白雪見沈長林輕柔一笑:“長林來啦,留下來與我們一起吃飯吧。”
“青山和玉壽已經幫我打飯了,師娘好意學生心領了。”
白雪捂嘴偷笑,小長林單獨見她時皮的很,也隻有在他先生麵前,乖巧的像隻小兔子,也罷,她去擺飯了。
顧北安從書架上抽了兩本書遞給沈長林,那是之前便說好,借給他抄閱的,沈長林恭敬的雙手接過書本:“謝謝先生。”
“我送你一段路。”
師生二人沿著走廊走到拐角處,顧北安微笑發問:“課堂上你說的那番話,倒讓我想起了文智書館去留的問題。”
這可真是師徒心有靈犀。
沈長林抿了抿唇:“學生答話的時候,想的也是這個問題,學生鬥膽進言,百花齊放好過一枝獨秀。”
“哈哈,好,說的好。”顧北安忍了忍,還是摸了摸沈長林的頭,這小學子個子躥的極快,已經比他的胸口了,再高一點就不好揉他的腦袋了。
“長林,等你長到我的肩膀這麽高,就讓你參加縣試。”
“真的?”沈長林眼睛一亮,驚喜的難以置信。
顧北安鄭重的點頭:“當然,吃飯去吧。”
縣考是科舉的第一步,也是成為正經生員的敲門磚。
沈長林得到顧北安的承諾後興奮的一夜都沒睡好,沈玉壽迷迷糊糊的醒來,見小兄弟還在默背《論語》,嚇了一跳,還以為他發燒了。
“長林,先睡吧,明日再用功了。”
沈長林也很想睡,可他真的睡不著,他失眠了,一連數日都亢奮的不得了,平時一日練十頁紙的字,現在練二十頁紙,以前一天背兩篇古文,現在背四篇,還要寫詩,練習八股文,簡直成了連軸轉的小陀螺。
顧北安看在眼裏,好笑又心疼,後來請夫人出山,給沈長林把脈抓了一記下火的藥熬了吃,沈長林那股子亢奮勁兒才消解下去。
“勞逸結合,方能持久,知道嗎?”
科舉路極漫長,打雞血的狀態可以維持數日數月,卻難以維持十數年。
“嗯,學生一定調整好心態。”
沈長林羞紅了臉,前世今生加一塊,其實他的心理年齡和顧北安差不多大,對比之下自己簡直毛躁的不像樣子,看來無論是心態還是知識,他還有的學有的參悟。
此後數年,沈長林依舊用功。
讀書練習,鍛煉身體,磨煉心性,一樣不落,偶爾也有懈怠或者走彎路的時候,但都被顧北安給拽了回來,在正途上不斷潛行。
又是一年新春。
在一片鞭炮味道中,縣衙門口粘貼出了今年參加縣考的學子名單。
沈長林的名字赫然在列。
“太好了,我可以參加考試了!”
“也有我的名字!”賀青山今年十六歲,今年也上了考生名單,同樣在其中的,還有十三歲的沈玉壽。
沈玉壽經過幾年的沉澱,已經由社恐靦腆的性子,修煉成為害羞內斂的性格,大致上看差不多,但已進步巨大,他笑了笑,對沈長林說:“我們請假一日,回家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吧。”
“對對對,這樣的大好事,一定要讓奶奶,爹娘他們先知曉。”
作者有話說:
一更~晚點二更~想要評論!評論發紅包~
而且,他現在想考取功名,除了之前改善生活,活的更如魚得水的想法之外,還存了做一點實事,做一些微小貢獻的想法,就如眼前這位顧先生一樣,做一個有夢想的人。
穿越到古代,孤苦無依,曾經沈長林以為他永遠不會再用夢想,但是現在,他突然有了榜樣。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又是一年盛夏將至,顧北安和白雪的婚禮定在了五月中旬。
作者有話說:
三更完成~耶明天繼續給留評的發小紅包
第30章 考縣試
◎回家說好消息【一更】◎
大喜這日, 天色還暗著,白家院子裏就點起了燭火,新娘子要起身挽發描妝了。
往日白五嬸總惦記著早些讓女兒嫁人, 真到了這一日,心裏卻有十萬個不舍得, 幫白雪梳頭時,白五嬸的眼睛澀的厲害,淚珠子忍都忍不住, 後來幹脆不忍了, 用帕子捂著臉大哭一場。
“雪兒,往後好好過日子,萬一有個不順心的,你就回家來,母親幫你撐腰。”
白雪見了這一幕,觸景生情,淚珠順著腮幫也落一地,喉嚨發緊, 良久才哽聲道:“女兒知道。”
出了這家門, 少女便成人婦, 隻願從此攜手白頭,互不相負, 淚眼朦朧中, 白雪又勾了勾唇角, 那是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新娘子起的早,新郎官也一樣。
天蒙蒙亮的時候, 顧北安就醒了。
他的家鄉過於遙遠, 父母年歲大不便舟車勞頓, 便派了小叔叔代送聘禮及參禮。
顧小叔約莫三十歲,和顧北安有五分相似,見侄子翻來覆去攤煎餅一般,作為過來人的他莞爾一笑:“起床吧。”
大紅喜袍疊放整齊放在桌上,是仿深衣的款式,廣袖長袍,穿在顧北安身上更襯出他的俊朗,寬腰封一係,墜上玉佩,顯出勁窄的腰身。
沈長林沈玉壽賀青山等一幹學子,作為男方親友,亦在迎親之列。
白家並非讀書人,攔門的時候不玩猜字謎對對子那一套,白雪的大弟弟聽說沈長林會拳法,非要拉沈長林比試一番,沈長林磨拳擦掌,將姿態做足,暗地裏對賀青山沈玉壽使眼色。
“來吧。”緊接著他一個熊撲,抱著白家大弟弟滾做一團。
“哦,迎新娘子嘍——”賀青山等人趁大家看“打架”的熱鬧,裹挾著顧北安湧入了新娘子閨房。
如此不講武德,引來娘家人一片“抗議”聲。
沈長林掙紮著爬起來,向空中拋灑了一把銅錢:“發喜錢啦,祝新人白頭偕老,大吉大利……”
娘家人喜笑顏開:“大吉大利,早生貴子。”
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娘子登上花轎,迎親隊一路敲敲打打往縣學方向去。
等人走遠了,白五嬸給了白家大弟弟一捶:“大喜的日子,你找人打什麽架,呆的很!”
白家大弟弟委屈的答:“聽說沈長林很厲害,我想和他過兩招。”
“你呀你,那也得看場合,的虧你大姐姐不是個多心人。”
顧北安是外地人,因此這次婚宴,來吃酒的多是娘家人,除此外便是衙門的同仁與縣學的師生,縣令大人則是證婚人,一共湊了十幾桌倒也熱鬧體麵。
顧家不算富裕有錢,但兒子娶妻,顧家爹娘還是傾力準備了布匹綢緞、金鐲玉簪、大雁等聘禮,此外還有一百兩白銀,顧北安在成婚之前,就老實的將聘禮銀子等所有東西全交到了白雪手上。
連帶著他身邊存下的一點銀子,全都交給了娘子。
顧北安雖心細,在理財方麵卻是不會精打細算的,而白雪恰恰最會過日子,兩人倒也合拍互補。
原本按照白五嬸的意思,是要租一間院子做婚房的,但白雪思慮再三,覺得那是一筆不必要的開支,便選擇和顧北安一起居住在縣學的宿舍裏,顧北安作為縣學的學諭,有一間寬闊的單人房間,如今用屏風分隔出內外兩室,一間做臥房,一間為書房兼做會客之用,倒也合適。
有情人終成眷屬,婚後日子自然也舒心順意。
在無人留意的角落,柳秀才拖家帶口,灰溜溜的出了永清縣城,投奔遠房親戚去了。
蓄養私妓被判了二十大板,柳秀才在床上躺了一個月,官府還罰沒了兩間商鋪和幾十兩白銀,皮肉之苦和破財在其次,柳秀才經過此事才發覺,平日那些與他稱兄道弟,攀親交好的兄弟朋友,在他落難之時不僅沒出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
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打擊下,他的事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為人師者,一個好名聲甚至比好學識更重要。
“嘖,那樣的德行還教書育人,教學生什麽,和他一樣蓄養私妓嗎?”
“難怪這些年咱們永清縣一個秀才都沒有,他那樣的師傅,能教的出來就怪了!”
“可不是,他一倒,就有人考上啦,人在做天在看,還是得多行好事給自己積德喲。”
一聲聲議論落入耳中,臊的柳秀才老臉紅透,文智書館的學子老師也一個個離去,連他的親兒子現在看父親眼神裏也充滿了嫌棄,柳妻也不願出門社交,一出門就遭白眼,他們可受不了。
想當年,他們出門人人奉承,現在成了過街老鼠,這落差太大,人都要抑鬱了。
最終一家人變賣家產,離開了這個已身敗名裂之地,晚節不保,是柳秀才最後留給永清縣百姓的印象。
他走了,文智書館的殼子還在,關於書館的存續問題,縣令大人丟給了孫教諭,孫教諭現是狀態在介於鹹魚和打雞血之間,鹹魚是工作狀態,打雞血是精神狀態,簡而言之,便是孫教諭工作依舊劃水摸魚,將升官的希望放在顧北安的身上。
隻要下屬幹的好,上司也能跟著沾光。
因此孫教諭大手一揮,將文智書館的遺留問題又拋給了顧北安。
顧北安倒不嫌事多,他這人就是愛管事情,不僅不推脫,反而甘之如飴,好好的研究起來。
白雪笑他是操心的命。
這天午後,顧北安正在給乙班的學子們上課,正學到《道德經》的一段——故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之道,乃滋養萬物而不傷害他們,聖人之道,乃有所作為卻不爭搶。”
小學子們似懂非懂,能記得原文並且背下顧北安所說的意思,已經是優秀的那一等,畢竟《道德經》玄而又玄,奧妙無窮,多少人窮其一生也未曾參透幾分,何況是這樣一群總角少年。
顧北安將手負於身後,目光在教室內逡巡一圈,最終在碰上一雙清亮的眸子後停下,他麵帶淺笑:“長林,你來說說,對這句話的感悟。”
“學生以為,此句中道的不爭,大有深意,乍看消極避讓,深思卻是遵循萬物發展規律的上策,不爭,避禍也。”
一番稚聲輕言,卻讓顧北安怔了怔,萬萬沒想到沈長林能感悟的如此深刻。
沈長林微微低頭:“學生剛讀過《通玄真經》,裏麵有爭利者,未嚐不窮之語,因此有前番感悟,若是不對,請先生指教。”
“很好,沒有不對之處。”
下課鍾聲敲響,沈長林正在收拾課本,顧北安敲了敲他的課桌:“隨我來一趟。”
顧先生經常找長林談話談心,其餘學子也見怪不怪了,賀青山和沈玉壽揮揮手:“你去吧,我們先去幫你打飯,在食堂等你。”
縣學的人越來越多,每到飯點就得跑著去打飯,不然去得晚了,便隻剩下殘羹冷炙。
“好兄弟!”沈長林對二人比了個大拇指,然後捧上書本,隨顧北安到了他的住處,恰好白雪提著食盒從食堂回來。
縣學的先生亦吃食堂飯,不過食堂的師傅會優先將他們的菜撥出來一份,分量會比學生的多,偶爾還能讓廚師幫忙開小灶,單獨做一兩個小菜。
白雪見沈長林輕柔一笑:“長林來啦,留下來與我們一起吃飯吧。”
“青山和玉壽已經幫我打飯了,師娘好意學生心領了。”
白雪捂嘴偷笑,小長林單獨見她時皮的很,也隻有在他先生麵前,乖巧的像隻小兔子,也罷,她去擺飯了。
顧北安從書架上抽了兩本書遞給沈長林,那是之前便說好,借給他抄閱的,沈長林恭敬的雙手接過書本:“謝謝先生。”
“我送你一段路。”
師生二人沿著走廊走到拐角處,顧北安微笑發問:“課堂上你說的那番話,倒讓我想起了文智書館去留的問題。”
這可真是師徒心有靈犀。
沈長林抿了抿唇:“學生答話的時候,想的也是這個問題,學生鬥膽進言,百花齊放好過一枝獨秀。”
“哈哈,好,說的好。”顧北安忍了忍,還是摸了摸沈長林的頭,這小學子個子躥的極快,已經比他的胸口了,再高一點就不好揉他的腦袋了。
“長林,等你長到我的肩膀這麽高,就讓你參加縣試。”
“真的?”沈長林眼睛一亮,驚喜的難以置信。
顧北安鄭重的點頭:“當然,吃飯去吧。”
縣考是科舉的第一步,也是成為正經生員的敲門磚。
沈長林得到顧北安的承諾後興奮的一夜都沒睡好,沈玉壽迷迷糊糊的醒來,見小兄弟還在默背《論語》,嚇了一跳,還以為他發燒了。
“長林,先睡吧,明日再用功了。”
沈長林也很想睡,可他真的睡不著,他失眠了,一連數日都亢奮的不得了,平時一日練十頁紙的字,現在練二十頁紙,以前一天背兩篇古文,現在背四篇,還要寫詩,練習八股文,簡直成了連軸轉的小陀螺。
顧北安看在眼裏,好笑又心疼,後來請夫人出山,給沈長林把脈抓了一記下火的藥熬了吃,沈長林那股子亢奮勁兒才消解下去。
“勞逸結合,方能持久,知道嗎?”
科舉路極漫長,打雞血的狀態可以維持數日數月,卻難以維持十數年。
“嗯,學生一定調整好心態。”
沈長林羞紅了臉,前世今生加一塊,其實他的心理年齡和顧北安差不多大,對比之下自己簡直毛躁的不像樣子,看來無論是心態還是知識,他還有的學有的參悟。
此後數年,沈長林依舊用功。
讀書練習,鍛煉身體,磨煉心性,一樣不落,偶爾也有懈怠或者走彎路的時候,但都被顧北安給拽了回來,在正途上不斷潛行。
又是一年新春。
在一片鞭炮味道中,縣衙門口粘貼出了今年參加縣考的學子名單。
沈長林的名字赫然在列。
“太好了,我可以參加考試了!”
“也有我的名字!”賀青山今年十六歲,今年也上了考生名單,同樣在其中的,還有十三歲的沈玉壽。
沈玉壽經過幾年的沉澱,已經由社恐靦腆的性子,修煉成為害羞內斂的性格,大致上看差不多,但已進步巨大,他笑了笑,對沈長林說:“我們請假一日,回家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吧。”
“對對對,這樣的大好事,一定要讓奶奶,爹娘他們先知曉。”
作者有話說:
一更~晚點二更~想要評論!評論發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