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給大家發小紅包鴨感謝在2022-05-17 23:30:48~2022-05-18 22:39:2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閱讀是我最愛、暮清雲 10瓶;442745 8瓶;纖玨、上弦月、洛書 1瓶;
第39章 府案首
◎府考出成績啦【合更】◎
四月裏, 景安城的紫荊花開的好,一簇簇如霞似彩。
沈長林及沈玉壽,並賀青山並沒有被影響心情, 三人依舊天天逛景安城,除了解這座城市的風俗人情, 也陸續為親朋購置好了禮物。
接下來,也該為自己買點東西了,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去書肆。
雖然現在有了印刷術, 但印製書的造價還是極高昂的。
沈長林和沈玉壽的書大部分是自己抄寫, 隻有小部分是印刷冊。
並且永清縣書局的書本種類十分有限,遠不如景安城的花樣繁多,在這裏經史典籍、專業百科、話本小說等應有盡有,印刷精美,校對齊整,質量屬實上乘。
就是價錢有些貴。
不過,為讀書而投資,三位都覺這錢花的值。
賀青山買了本《狄公案》, 沈長林買了《淨硯齋讀書筆記》, 淨硯先生是大乾朝的一位在世大儒, 這本書收錄了他的一些雜文及詩篇,沈長林覺得書中的一些道理和感悟, 還有學習思考的方法十分有借鑒意義, 這才買下。
沈玉壽看上了一套《水經注》, 裏麵收錄了大乾朝從南至北廣闊的水脈,並記錄了沿途的風俗曆史植被等, 隻是全書共數十冊, 就是將他們三人的荷包掏幹淨也買不起, 因此隻要了有關景川府的其中一冊。
臨走出書肆前,沈長林又看上了《齊民要術》,這是本包羅萬象,含有有農林牧漁等相關的生產知識。
沈長林動心不已,看書後他可以運動書中知識,提高家中的農業生產力,其次,自己也增長了見識,今後若要為官,五穀不分定然是不行的。
《齊民要術》全書有十冊,售價五兩銀子,不僅價格高昂,重量還不輕,帶著這十卷書回去,夠嗆。
但他真的很想要。
“玉壽,你看這書中內容多全麵。”
沈玉壽瞬間明白了小兄弟的意思:“行,買吧,再說這書我也可以看。”
誰叫他是兄長呢,就該照顧弟弟的心願,但在看向全套《水經注》的時候,他的眼裏還是充滿了渴望,嗚嗚,也很想要一整套,但全套幾十冊太多了。
沈長林拍了拍胸脯:“玉壽,下次我幫你想辦法。”
看著他們兄友弟恭,賀青山酸了一把,為什麽他沒有親兄弟,為什麽。
真想讓阿娘給他生個小弟弟。
在學子考完放鬆的這段日子裏,知府衙門內部,卻一直在緊張的評卷中。
近千分的答卷,由各學官主導,同知監督,各房各司的官員輔助,三日後便初篩出了一百餘分試卷,接著,由同知和學政並通判等人再行斟酌,粗略的將一百分答卷排名,分上中下三冊,呈給知府大人翻看,最終由知府決定排名。
三冊試卷中,除知府大人特別不喜抽出篩掉的以外,其餘的都能過關參加院試。
宋槐程直到日暮十分才抽出空來看卷冊,身旁清瘦臉的幕僚也一同翻閱,越看,宋槐程的眉毛就擰的越緊。
經過篩選的考卷,其學識自然不薄,因此答卷普遍小有文采,詩文賀表書寫的頗有些韻味,但是驚豔嘛,也遠遠談不上,至於雜文八股,立意中正,用詞典雅穩妥,略有幾分淺見,但和詩文賀表一樣,都是泛泛之才,中庸之言。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夜幕降臨,屋裏點起燈來,蠟燭燃了一支又一支,不知過去多久,宋槐程終於粗略的將卷子全閱一遍。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在場官員皆沉默不言,看得出來知府大人對這次考試的卷子十分不滿,且近日衙門裏事務繁雜,宋知府忙的嘴角起了燎泡,此刻火氣正旺,因此誰也不敢開口做觸黴頭的第一人。
良久,有一小官捧了另一冊合三十份的卷子上來:“這是我等意見不和,抽在一旁,等知府大人評斷。”
宋槐程接過細看起來,這份卷子主要是立意偏頗的,甚至有大罵朝政的狂生,宋槐程看的火大,複又看下一份。
看著看著,他的眉頭舒展開來:“以螽斯自喻,要將理念化作萬千銀輝,傳承千秋萬代,哈哈哈哈——”
在場諸人忍俊不禁,同樣也笑起來。
容學官道:“此人太狂妄,他寫的那篇八股文,更叫人發笑,立意全偏,可惜了好文采。”
宋槐程低頭去看八股文,題目是“德不孤,必有鄰”,而這位學子選擇的角度,是世人皆想要德才兼備追隨者眾,甚至不惜假裝有德,接著抨擊了沽名釣譽之徒,表裏不一之輩,用詞還十分辛辣不留情麵。
將來若做了官,必是舌戰群儒的高手。
宋槐程將那份卷子抽出,遞給幕僚看:“如何?”
“試貼經一字未錯,詩賦韻律和諧,用典精準,雜文立意也算深刻……”說罷蹙了蹙眉,“毛躁了些,不過……”
“這倒是啊。”
這一晚,衙門裏的燈燭徹夜未熄,眾位官員並知府幕僚等人,熬到了天色蒙蒙亮,最終太陽升起,直到日中,排名才徹底定下來。
“呼——”
諸人長舒一口氣,終於塵埃落定。
四月十五,是府試放榜之日,安逸多日的學子們,終於又到夜不能寐的時候了。
賀青山已搬來和沈家兄弟同住,床上睡不下,他便在床邊搭了個地鋪,也睡得極香甜。
前一晚三人索性沒睡,一起讀那冊《狄公案》,你一段我一段,還探討劇情,十分快/活。
不知不覺天要亮了。
顧北安雇傭的馬車到了門前,要帶諸學子去衙門口看成績,三人這才活動酸疼的胳膊腿腳,用清水簡單的洗漱後,坐上了馬車。
車夫馬鞭一甩,車輪咕咕轉動,向衙門進發。
“長林,我覺得我這回肯定考不上了。”賀青山緊張的手腳冒汗,“哎,那些題答的都不好。”
“不一定,待會就出結果了,你深呼吸。”沈長林安慰道。
賀青山讀書天分不高,但算刻苦的,加上跟沈家兄弟常在一塊,該做的功課從沒落下過,因此他的基礎打的十分牢靠,就是常容易急躁,一旦急躁勁兒犯了,就容易影響考試的心態,不能發揮出真實水準。
但考試已經結束,一切,就看今日放榜了。
沈長林雖安慰賀青山,其實自己也很緊張,但不想將這種情緒影響到旁人,才故作幾分輕鬆。沈玉壽抿著唇沒說話,他亦是緊張的。
本次府試大約錄取八十至一百人,通過了就是童生,勉強躋身生員之列,還能參加明年的院試。
並且,府試前十名可以直接入讀景安城府學,食宿全免。
這是景川府的特殊規定,按理要秀才方能有此待遇,但為了振興學風,宋槐程給諸考生開了一條小綠色通道,除前十可直接入讀外,前五十可以參加府學的入學考試,過者也能入讀,但要自己繳納一部分食宿銀錢。
至於後五十名,若有府學的多位學子或者衙門的學官做保,也能破格參加篩考,得以入學後自己繳納食宿費用。
從前沒出過永清縣也罷,偏安一隅竟不覺自己無知,但見識過廣闊天地後,三人心裏不約而同的埋下了想要留下來,進入府學讀書的想法。
“出來了,出來了!”
他們出發算早的,但是到達衙門口的時候,那裏已經被人圍的水泄不通了,畢竟,景安人口常駐有十萬,是永清縣的十倍。
這次就連賀青山也擠不進去了。
望著眼前密密麻麻人頭攢動,沈長林拉了賀青山一把:“算了,讓他們先看吧,這榜也不會跑了。”
萬一發生踩踏事件,這十一歲的小身板被人踩上幾腳,不死也得殘廢。
“倒也是,罷了罷了。”賀青山甩了甩袖子。
榜下除了學子及其家屬外,還有一些專門幫人跑腿做雜活的漢子,今日便有不少收錢幫人看成績的,扯著嗓子喊。
“萬永珺,第七十二名,恭喜恭喜,中了。”
“宋朗羨,沒見著呀,啊,不要急不要急,我再看一遍……”
中了的歡欣鼓舞,沒中的黯然神傷,悲喜互不相通。
除了關注自己的成績,本次府試的前十名自也是諸人關注的重點對象,更人高聲議論起來。
“沈長林不是景安城人士吧?不知是哪個州縣的,竟壓大才子林月賢一頭?!”
“什麽?今年竟有比林大才子還厲害的人?”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圈子,景安城自然也有文人圈子,眾人口中的林月賢可以說是景安新一代文化人的領頭羊。
他出生書香世家,外祖是四品京官,父親同進士出身,目前任景川府一上縣的縣令,即將考滿,升遷在望。
而林月賢生在京城,自幼由名師教導,六年前其父外任,才隨家人來到景川府,年十五,是府學考評的榜首常駐客。
本次府試開考前,很多學子都賭他會得案首,不想半路殺出程咬金,竟壓了這位天之驕子一頭。
“長林,長林!”
彼時沈長林還不知自己成了眾人口中議論不休的神秘黑馬,三人站在衙門口不遠的樹下,靜靜等待人潮散去。
白雪尋了好久才見到他:“你倒自在,小長林,你是又是案首!”
“案首,我?”沈長林猶如做夢一般難以置信,這可是府考,千餘名學子之中,他竟又得了第一。
沈長林內心狂喜,但經過上次縣案首的事情後,他有了應對大喜的經驗,不驕不躁,情緒穩定,亦是一種修行。
“走,我們看看去。”
這時候看榜的人已經少了許多,那些湊熱鬧的幾乎都走了,沒中的也走了,剩下的都是上了榜的學子們,因此空間比較寬裕,由賀青山開道,他們得以輕鬆的站到榜下。
紅底黑字,清楚明白的寫著。
【甲榜首名沈長林】
這也意味著,沈長林可以直接食宿全免入讀府學。
沈玉壽賀青山為兄弟高興之餘,也為自己的成績擔心,若自己沒考上,便要和沈長林分開了。
“找到了,沈玉壽,乙榜十九名!”
本次府試的錄取名單共分為三榜,甲榜十名,乙榜四十名,丙榜五十名,乙榜的還有考試入府學的機會。
至於賀青山,一直看到了丙榜的最末一名,才見到自己的名字。
【丙榜五十名賀青山】
接連兩次擦線考過,實在不知該說他是不擅考試,還是擅長應考,賀青山整個人都鬆懈下來:“能過就好。”
能過,明年就能參加院試,隻是今年考入府學的機會很渺茫了,一時間去哪裏找保舉的人。
永清縣的十五位學子中,除了他們三位,還有三位也過了,分別是乙榜的三十名和丙榜的二十名、二十八名。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閱讀是我最愛、暮清雲 10瓶;442745 8瓶;纖玨、上弦月、洛書 1瓶;
第39章 府案首
◎府考出成績啦【合更】◎
四月裏, 景安城的紫荊花開的好,一簇簇如霞似彩。
沈長林及沈玉壽,並賀青山並沒有被影響心情, 三人依舊天天逛景安城,除了解這座城市的風俗人情, 也陸續為親朋購置好了禮物。
接下來,也該為自己買點東西了,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去書肆。
雖然現在有了印刷術, 但印製書的造價還是極高昂的。
沈長林和沈玉壽的書大部分是自己抄寫, 隻有小部分是印刷冊。
並且永清縣書局的書本種類十分有限,遠不如景安城的花樣繁多,在這裏經史典籍、專業百科、話本小說等應有盡有,印刷精美,校對齊整,質量屬實上乘。
就是價錢有些貴。
不過,為讀書而投資,三位都覺這錢花的值。
賀青山買了本《狄公案》, 沈長林買了《淨硯齋讀書筆記》, 淨硯先生是大乾朝的一位在世大儒, 這本書收錄了他的一些雜文及詩篇,沈長林覺得書中的一些道理和感悟, 還有學習思考的方法十分有借鑒意義, 這才買下。
沈玉壽看上了一套《水經注》, 裏麵收錄了大乾朝從南至北廣闊的水脈,並記錄了沿途的風俗曆史植被等, 隻是全書共數十冊, 就是將他們三人的荷包掏幹淨也買不起, 因此隻要了有關景川府的其中一冊。
臨走出書肆前,沈長林又看上了《齊民要術》,這是本包羅萬象,含有有農林牧漁等相關的生產知識。
沈長林動心不已,看書後他可以運動書中知識,提高家中的農業生產力,其次,自己也增長了見識,今後若要為官,五穀不分定然是不行的。
《齊民要術》全書有十冊,售價五兩銀子,不僅價格高昂,重量還不輕,帶著這十卷書回去,夠嗆。
但他真的很想要。
“玉壽,你看這書中內容多全麵。”
沈玉壽瞬間明白了小兄弟的意思:“行,買吧,再說這書我也可以看。”
誰叫他是兄長呢,就該照顧弟弟的心願,但在看向全套《水經注》的時候,他的眼裏還是充滿了渴望,嗚嗚,也很想要一整套,但全套幾十冊太多了。
沈長林拍了拍胸脯:“玉壽,下次我幫你想辦法。”
看著他們兄友弟恭,賀青山酸了一把,為什麽他沒有親兄弟,為什麽。
真想讓阿娘給他生個小弟弟。
在學子考完放鬆的這段日子裏,知府衙門內部,卻一直在緊張的評卷中。
近千分的答卷,由各學官主導,同知監督,各房各司的官員輔助,三日後便初篩出了一百餘分試卷,接著,由同知和學政並通判等人再行斟酌,粗略的將一百分答卷排名,分上中下三冊,呈給知府大人翻看,最終由知府決定排名。
三冊試卷中,除知府大人特別不喜抽出篩掉的以外,其餘的都能過關參加院試。
宋槐程直到日暮十分才抽出空來看卷冊,身旁清瘦臉的幕僚也一同翻閱,越看,宋槐程的眉毛就擰的越緊。
經過篩選的考卷,其學識自然不薄,因此答卷普遍小有文采,詩文賀表書寫的頗有些韻味,但是驚豔嘛,也遠遠談不上,至於雜文八股,立意中正,用詞典雅穩妥,略有幾分淺見,但和詩文賀表一樣,都是泛泛之才,中庸之言。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夜幕降臨,屋裏點起燈來,蠟燭燃了一支又一支,不知過去多久,宋槐程終於粗略的將卷子全閱一遍。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在場官員皆沉默不言,看得出來知府大人對這次考試的卷子十分不滿,且近日衙門裏事務繁雜,宋知府忙的嘴角起了燎泡,此刻火氣正旺,因此誰也不敢開口做觸黴頭的第一人。
良久,有一小官捧了另一冊合三十份的卷子上來:“這是我等意見不和,抽在一旁,等知府大人評斷。”
宋槐程接過細看起來,這份卷子主要是立意偏頗的,甚至有大罵朝政的狂生,宋槐程看的火大,複又看下一份。
看著看著,他的眉頭舒展開來:“以螽斯自喻,要將理念化作萬千銀輝,傳承千秋萬代,哈哈哈哈——”
在場諸人忍俊不禁,同樣也笑起來。
容學官道:“此人太狂妄,他寫的那篇八股文,更叫人發笑,立意全偏,可惜了好文采。”
宋槐程低頭去看八股文,題目是“德不孤,必有鄰”,而這位學子選擇的角度,是世人皆想要德才兼備追隨者眾,甚至不惜假裝有德,接著抨擊了沽名釣譽之徒,表裏不一之輩,用詞還十分辛辣不留情麵。
將來若做了官,必是舌戰群儒的高手。
宋槐程將那份卷子抽出,遞給幕僚看:“如何?”
“試貼經一字未錯,詩賦韻律和諧,用典精準,雜文立意也算深刻……”說罷蹙了蹙眉,“毛躁了些,不過……”
“這倒是啊。”
這一晚,衙門裏的燈燭徹夜未熄,眾位官員並知府幕僚等人,熬到了天色蒙蒙亮,最終太陽升起,直到日中,排名才徹底定下來。
“呼——”
諸人長舒一口氣,終於塵埃落定。
四月十五,是府試放榜之日,安逸多日的學子們,終於又到夜不能寐的時候了。
賀青山已搬來和沈家兄弟同住,床上睡不下,他便在床邊搭了個地鋪,也睡得極香甜。
前一晚三人索性沒睡,一起讀那冊《狄公案》,你一段我一段,還探討劇情,十分快/活。
不知不覺天要亮了。
顧北安雇傭的馬車到了門前,要帶諸學子去衙門口看成績,三人這才活動酸疼的胳膊腿腳,用清水簡單的洗漱後,坐上了馬車。
車夫馬鞭一甩,車輪咕咕轉動,向衙門進發。
“長林,我覺得我這回肯定考不上了。”賀青山緊張的手腳冒汗,“哎,那些題答的都不好。”
“不一定,待會就出結果了,你深呼吸。”沈長林安慰道。
賀青山讀書天分不高,但算刻苦的,加上跟沈家兄弟常在一塊,該做的功課從沒落下過,因此他的基礎打的十分牢靠,就是常容易急躁,一旦急躁勁兒犯了,就容易影響考試的心態,不能發揮出真實水準。
但考試已經結束,一切,就看今日放榜了。
沈長林雖安慰賀青山,其實自己也很緊張,但不想將這種情緒影響到旁人,才故作幾分輕鬆。沈玉壽抿著唇沒說話,他亦是緊張的。
本次府試大約錄取八十至一百人,通過了就是童生,勉強躋身生員之列,還能參加明年的院試。
並且,府試前十名可以直接入讀景安城府學,食宿全免。
這是景川府的特殊規定,按理要秀才方能有此待遇,但為了振興學風,宋槐程給諸考生開了一條小綠色通道,除前十可直接入讀外,前五十可以參加府學的入學考試,過者也能入讀,但要自己繳納一部分食宿銀錢。
至於後五十名,若有府學的多位學子或者衙門的學官做保,也能破格參加篩考,得以入學後自己繳納食宿費用。
從前沒出過永清縣也罷,偏安一隅竟不覺自己無知,但見識過廣闊天地後,三人心裏不約而同的埋下了想要留下來,進入府學讀書的想法。
“出來了,出來了!”
他們出發算早的,但是到達衙門口的時候,那裏已經被人圍的水泄不通了,畢竟,景安人口常駐有十萬,是永清縣的十倍。
這次就連賀青山也擠不進去了。
望著眼前密密麻麻人頭攢動,沈長林拉了賀青山一把:“算了,讓他們先看吧,這榜也不會跑了。”
萬一發生踩踏事件,這十一歲的小身板被人踩上幾腳,不死也得殘廢。
“倒也是,罷了罷了。”賀青山甩了甩袖子。
榜下除了學子及其家屬外,還有一些專門幫人跑腿做雜活的漢子,今日便有不少收錢幫人看成績的,扯著嗓子喊。
“萬永珺,第七十二名,恭喜恭喜,中了。”
“宋朗羨,沒見著呀,啊,不要急不要急,我再看一遍……”
中了的歡欣鼓舞,沒中的黯然神傷,悲喜互不相通。
除了關注自己的成績,本次府試的前十名自也是諸人關注的重點對象,更人高聲議論起來。
“沈長林不是景安城人士吧?不知是哪個州縣的,竟壓大才子林月賢一頭?!”
“什麽?今年竟有比林大才子還厲害的人?”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圈子,景安城自然也有文人圈子,眾人口中的林月賢可以說是景安新一代文化人的領頭羊。
他出生書香世家,外祖是四品京官,父親同進士出身,目前任景川府一上縣的縣令,即將考滿,升遷在望。
而林月賢生在京城,自幼由名師教導,六年前其父外任,才隨家人來到景川府,年十五,是府學考評的榜首常駐客。
本次府試開考前,很多學子都賭他會得案首,不想半路殺出程咬金,竟壓了這位天之驕子一頭。
“長林,長林!”
彼時沈長林還不知自己成了眾人口中議論不休的神秘黑馬,三人站在衙門口不遠的樹下,靜靜等待人潮散去。
白雪尋了好久才見到他:“你倒自在,小長林,你是又是案首!”
“案首,我?”沈長林猶如做夢一般難以置信,這可是府考,千餘名學子之中,他竟又得了第一。
沈長林內心狂喜,但經過上次縣案首的事情後,他有了應對大喜的經驗,不驕不躁,情緒穩定,亦是一種修行。
“走,我們看看去。”
這時候看榜的人已經少了許多,那些湊熱鬧的幾乎都走了,沒中的也走了,剩下的都是上了榜的學子們,因此空間比較寬裕,由賀青山開道,他們得以輕鬆的站到榜下。
紅底黑字,清楚明白的寫著。
【甲榜首名沈長林】
這也意味著,沈長林可以直接食宿全免入讀府學。
沈玉壽賀青山為兄弟高興之餘,也為自己的成績擔心,若自己沒考上,便要和沈長林分開了。
“找到了,沈玉壽,乙榜十九名!”
本次府試的錄取名單共分為三榜,甲榜十名,乙榜四十名,丙榜五十名,乙榜的還有考試入府學的機會。
至於賀青山,一直看到了丙榜的最末一名,才見到自己的名字。
【丙榜五十名賀青山】
接連兩次擦線考過,實在不知該說他是不擅考試,還是擅長應考,賀青山整個人都鬆懈下來:“能過就好。”
能過,明年就能參加院試,隻是今年考入府學的機會很渺茫了,一時間去哪裏找保舉的人。
永清縣的十五位學子中,除了他們三位,還有三位也過了,分別是乙榜的三十名和丙榜的二十名、二十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