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村要是真出了官老爺,大家都跟著享福嘍。”
“是啊,真出了當官的,其他村的絕不敢欺負咱們,我們村的兒郎都好娶媳婦呢!”
村人越議論越高興,直到暮色四合方才盡興散去。
曾氏捧著一簸箕的爛菜葉去幫錢氏喂家禽,二女文姐兒也過來幫著一塊幹,母女倆個幹的熱火朝天,突然院門一開,沈四郎媳婦冒出一個頭來:“幹活呢?我幫著一塊做吧。”
說著擠身就要進來。
自從發現自己站錯了隊,抱錯了大腿,沈四郎媳婦就後悔的腸子都青了,最近一直想盡辦法要巴結錢氏,但錢氏記仇的很,一直惦記二月份四郎媳婦不讓沈長林沈玉壽二人坐車的事,看這沈四郎媳婦就煩,更別提給她好臉了。
因此沈四郎媳婦想拍馬屁一直沒有拍上。
今日錢氏一家被縣令大人請去吃酒,可羨煞了她,同時堅定了要抱上這棵大樹的心,這不,錢氏一家子剛走,她屁顛屁顛的要來幫著幹活。
曾氏嗬嗬一笑,豈能不明白小弟妹的心思,鬼精的一個人,這是要套近乎呢,但錢氏一向討厭她,曾氏也不能趁伯娘不在放她進來,於是迎上去堵住院門,冷冷道。
“我倆能幹完,你甭操心,回家吃飯去吧!”
說完砰的一下,將院門扣上,將蠢蠢欲動的沈四郎媳婦攔在外頭。
文姐兒懵懂的看著娘親,曾氏望見女兒的眼神後,招手叫她到身邊來:“覺得阿娘剛才有點凶?有些不知好人心?”
“咱們還有很多活兒沒幹呢,四嬸娘願意幫忙,不是正好嗎?”
曾氏刮了刮女兒的鼻頭:“明麵上瞧是這麽回事,但凡事不能看表麵,你四嬸娘平日是個愛幹活的人嗎?平日不愛幹,為什麽今日搶著做?事出反常必有妖,是因為你長林哥哥玉壽哥哥有出息了,她想來抱大腿。
“但大奶奶不喜歡她,平日不讓她進家門,今日咱們幫大奶奶守家,不能壞了大奶奶的規矩。”
“至於娘剛才凶,是因為你四嬸娘最會磨人纏人,不凶一點她且不走呢,文姐兒你記住娘親的話,對付這些難纏嘴甜的人,就要心硬,不然會吃虧的,懂了嗎?”
文姐兒今年十二,初有少女模樣,聽了曾氏的話朦朧的明白幾分:“娘,我知道了。”
到縣裏時天已經黑了,錢氏等人一下車,就看見了朝思暮想,兩個月沒見的小孫孫。
孩子瘦了,似乎也高了,錢氏忍不住抹了把淚:“一路上苦不苦?”
“不苦,長了許多見識,一路上隻有高興。”
“奶奶,您別哭哇。”
沒見著前有無數句話想問,等真的見著了,倒一時理不清從何問起,瞧著兩個小孫孫鎮靜明理的模樣,錢氏突然覺得,他們長大了。
好比巢中的雛鳥,一日比一日茁壯,到了可以出巢翱翔的時刻。
縣令大人笑嗬嗬的,吩咐眾人趕緊落座。
這場慶功宴的熱鬧程度自不必多言,幾乎是永清縣最高的規格,席間誇讚聲如流水般襲來,那些夠不著的大人物,一個接一個的向錢氏、羅氏、沈如康敬酒,誇他們教子有方。
羅氏和沈如康不大能飲酒,錢氏多喝了幾杯,喝到最後有些暈。
席間談笑聲、舉杯聲、賀喜聲源源不斷,一直到亥時末眾人才散去,這麽晚了,自然不好回鹹水村,於是縣令大人讓人在縣學收拾出一間屋子,讓錢氏他們住下。
眾人都累,這一覺睡的很沉,醒來時已到辰時末刻,食堂還有一些白粥和饅頭,是特意給他們一家子留的。
沈長林沈玉壽拿食盒打了回來,一家五口人,終於能夠久違的坐在一塊靜靜的吃早飯。
直到這時候,錢氏羅氏和沈如康才知道,兩個小孫孫不僅過了府試,還要去景安城府學讀書。
第一反應自然是高興,接著便是難以割舍的心疼。
往返景安永清一次不易,不提盤纏錢和奔波的辛苦,光是時間就要花二十來日。
今後沈長林和沈玉壽去求學,山迢路遙,兩年能回來一次便已難得,若學業緊張,三五年不回來也是可能的。
家裏就這麽兩個小娃娃,他們一走,家裏的日子可就冷清難熬了。
羅氏聽完,想明白這情況,淚珠便控製不住的簌簌往下掉,沈如康皺眉嚼著饅頭,沉默不語。
“快趁熱吃,這粥熬的不錯嘛,稠稠的,還加了糖,甜滋滋的。”
錢氏心裏也很酸,但她討厭一家子哭喪著臉的樣子,何況,兩個後輩能去景安城求學,是他們的大造化,家裏人應該全力支持,而不是拖後腿。
沈長林和沈玉壽心裏也挺難受的,他們也想留在家人身邊,可是留在永清縣,科舉路也就到頭了。
真正去外麵見識過,才明白為何永清多年出不了舉人,並非永清縣的人天生就比別人蠢笨,而是教育水平差距太大,越往上走,越考眼界和綜合水準還有思辨能力,那是光靠讀書寫字背詩訓練不出來的本事。
回來的時候是四月末,待不到十日,沈長林沈玉壽等四位入府學讀書的學子又將遠赴景安城。
正好顧北安要赴調任,順便將四位學生帶過去,也算最後一次盡先生的本分。
這十日裏,沈長林沈玉壽沒有待在縣學,他們回到鹹水村,挨個向親戚友人拜別,如大岩村的李童生、小竹村錢氏娘家等等,還去祭拜了先人。
錢氏羅氏也沒閑著,扯了很多料子,叫上曾氏白氏等人連夜趕工,給孩子做了春夏秋冬七八套衣裳,還有好幾雙新鞋,又買了新棉花,打了兩床軟乎乎的被子,縫製了兩套全新的枕套被褥。
沈如康雕了兩個筆筒和兩個筆架,打磨的光滑平整,塞在兩個孩子的行囊中。
一家子竭盡全力,為兩個孩子接下來的生活做打算,又做了不少能久存的吃食,如辣醬、肉幹、菜幹等。
林林總總,加起來足有兩擔子,這麽多的東西,沈長林和沈玉壽雖舍不得,卻不得不表示拿不了,至少要精簡一半。
錢氏鼻子一酸,深深的歎了口氣,正想說那就減吧,院外突然傳來牛車咕嚕咕嚕的響動,探頭一看,原來是錢壯駕著車來了,他樂嗬嗬的跳下來。
“玉壽和長林哪天走?”
“明日,咋了?”
錢壯拍了拍胸脯:“我送他們去,已經辦好路引啦。”
錢氏眼睛一澀:“是奶奶叫你來的吧。”錢氏口中說的奶奶,正是錢老娘。
“奶奶叫了,我自己也想去送,景安城山高水遠的,玉壽和長林要去那裏讀書,家裏不跟個人親自去看看,放心不下呀。”
錢壯這話說的不假,說句不吉利的,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長久沒有音訊,家人沒跟去過,去哪裏找人都不知道。
“那你媳婦孩子咋辦?你媳婦同意不?”
錢壯已經成親了,如今有個三歲的男娃,乳名小虎子,長得像爹,虎頭巴腦,壯實可愛。
“不僅同意,我媳婦還叫我多出去見見世麵呢。”
“謝謝,謝謝……”錢氏哽噎了。
當天錢壯又駕車去了縣裏,和顧北安說了他要同去的事,顧北安欣然同意,並表示等錢壯回來的時候,他會幫忙找一隊可靠的商隊,讓他們結伴歸鄉。
白雪自然也要回娘家去辭行。
家裏的弟弟妹妹聽說了,抱著阿姐的腰不肯撒手,白五伯唉聲歎氣,祖父母低頭流淚,都暗自不舍,唯白五嬸是藏不住情緒的,大哭道。
“早知今日,我當初就不撮合你倆了,景安城那麽遠,下次回來,不知道是猴年馬月,你們在外受了委屈我們不知,病了我們不知,連書信都難寄呀。”
哭過了,怨過了,白五嬸擦著紅腫的眼眶,默默的去給白雪準備隨行的東西。
這時一直繃著唇角的顧北安開口了。
“嶽父嶽母在上,請受小婿一拜,請你們放心,我會照顧好雪兒的,定竭盡全力,不叫她吃苦受累。”
說罷,他拉著白雪一起給白五伯和白五嬸行叩頭大禮。
白五伯急忙要將女婿扶起:“你是有官身的人,我們受不起呀。”
“不,這一刻隻講輩分,並無官民。”顧北安堅持行完大禮,“我會一輩子信守諾言。”
邊上白五嬸已泣不成聲:“我知道,我知道,我自是信你的。”
白家人不疑顧北安的人品,他是個官,想來也不會被欺負,經濟上也寬裕。
但,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各中滋味,說也說不盡。
啟程出發那日,永清縣煙雨蒙蒙的。
五月六月,正是景川府一帶的雨季,沈長林一行得快些趕路,趁著河水暴漲前渡過沱水河,不然就得走陸路了,更遠不說,也增加了風險。
各自的家人及衙門裏的官員都來送行。
臨啟程前,沈長林抓緊錢氏的手:“奶奶,我方才問了縣令大人,若我和玉壽考中了秀才,就可自由遷徙,您和爹娘,也能隨我們同到景安城去,等我們考中了,就回來接你們,好不好?”
麵對小孫子期待的目光,錢氏又激動又猶豫,安土重遷,黎民之性,對於古人來說,尤其是莊戶人,居家遷徙是個殘酷的選擇。
“奶奶!”沈玉壽也滿含期待的喚了一聲。
然,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錢氏鼻子一酸。
“好,奶奶等你們,等你們考上秀才,到那日,全家再團聚。”
作者有話說:
評論送小紅包丫~感謝在2022-05-20 23:29:27~2022-05-21 23:29:2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442745 3瓶;fang 2瓶;纖玨 1瓶;
第42章 入府學
◎新目標新挑戰【合更】◎
一汀煙雨蒙蒙, 風吹桐葉策策,時辰不早,是該出發了。
行子與家人再次互道珍重, 接著車夫一揚馬鞭,車輪緩緩轉動, 向前方駛去。
這次去景安,條件要比上次好,因為顧北安是赴調任的官員, 有一筆專撥的安家銀餉, 縣令大人還派了兩位衙差隨行,一行九人,分了三輛馬車,往景安城而去。
“走,回去讀書咯。”
“得走快些,待會雨大了可就糟了。”
先生遠行,縣學的學子自然也來送行,沈長林一行人出發後, 他們站在城門口又目送了一會, 接著就三三倆倆結伴返回。
一邊走, 一邊議論這次赴考的學子帶給他們的禮物,小到景安的特色糖豆, 花箋紙、葉子書簽, 大到毛筆、書籍、大儒文選, 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算是叫沒去的人開了眼界。
隨之, 也令人對外麵充滿了向往, 讀書向學的熱情空前高漲, 紛紛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踏入景安城,最好像沈長林他們幾個一樣,到府學讀書去!
學子們走了一小段路,回轉身去才發現沈玉堂還沒挪動腳步,保持著往城外看的姿勢。
“玉堂兄,隨我們一同回去吧,看天色,待會要下大雨!”
沈玉堂今年十四歲,眉眼間也初有成人模樣,他和沈玉壽是親堂兄弟,細看起來,二人五官有三四分相似,但氣質完全不同,因此同窗數年,許多學子還不知他和沈玉壽是親戚。
“好,等等我,我來了。”
沈長林已得了府案首,沈玉壽得了乙榜十九,鹹水村沈家一門雙童生,已經在永清縣流傳成一段佳話,縣令大人還要將其寫入縣誌。
“是啊,真出了當官的,其他村的絕不敢欺負咱們,我們村的兒郎都好娶媳婦呢!”
村人越議論越高興,直到暮色四合方才盡興散去。
曾氏捧著一簸箕的爛菜葉去幫錢氏喂家禽,二女文姐兒也過來幫著一塊幹,母女倆個幹的熱火朝天,突然院門一開,沈四郎媳婦冒出一個頭來:“幹活呢?我幫著一塊做吧。”
說著擠身就要進來。
自從發現自己站錯了隊,抱錯了大腿,沈四郎媳婦就後悔的腸子都青了,最近一直想盡辦法要巴結錢氏,但錢氏記仇的很,一直惦記二月份四郎媳婦不讓沈長林沈玉壽二人坐車的事,看這沈四郎媳婦就煩,更別提給她好臉了。
因此沈四郎媳婦想拍馬屁一直沒有拍上。
今日錢氏一家被縣令大人請去吃酒,可羨煞了她,同時堅定了要抱上這棵大樹的心,這不,錢氏一家子剛走,她屁顛屁顛的要來幫著幹活。
曾氏嗬嗬一笑,豈能不明白小弟妹的心思,鬼精的一個人,這是要套近乎呢,但錢氏一向討厭她,曾氏也不能趁伯娘不在放她進來,於是迎上去堵住院門,冷冷道。
“我倆能幹完,你甭操心,回家吃飯去吧!”
說完砰的一下,將院門扣上,將蠢蠢欲動的沈四郎媳婦攔在外頭。
文姐兒懵懂的看著娘親,曾氏望見女兒的眼神後,招手叫她到身邊來:“覺得阿娘剛才有點凶?有些不知好人心?”
“咱們還有很多活兒沒幹呢,四嬸娘願意幫忙,不是正好嗎?”
曾氏刮了刮女兒的鼻頭:“明麵上瞧是這麽回事,但凡事不能看表麵,你四嬸娘平日是個愛幹活的人嗎?平日不愛幹,為什麽今日搶著做?事出反常必有妖,是因為你長林哥哥玉壽哥哥有出息了,她想來抱大腿。
“但大奶奶不喜歡她,平日不讓她進家門,今日咱們幫大奶奶守家,不能壞了大奶奶的規矩。”
“至於娘剛才凶,是因為你四嬸娘最會磨人纏人,不凶一點她且不走呢,文姐兒你記住娘親的話,對付這些難纏嘴甜的人,就要心硬,不然會吃虧的,懂了嗎?”
文姐兒今年十二,初有少女模樣,聽了曾氏的話朦朧的明白幾分:“娘,我知道了。”
到縣裏時天已經黑了,錢氏等人一下車,就看見了朝思暮想,兩個月沒見的小孫孫。
孩子瘦了,似乎也高了,錢氏忍不住抹了把淚:“一路上苦不苦?”
“不苦,長了許多見識,一路上隻有高興。”
“奶奶,您別哭哇。”
沒見著前有無數句話想問,等真的見著了,倒一時理不清從何問起,瞧著兩個小孫孫鎮靜明理的模樣,錢氏突然覺得,他們長大了。
好比巢中的雛鳥,一日比一日茁壯,到了可以出巢翱翔的時刻。
縣令大人笑嗬嗬的,吩咐眾人趕緊落座。
這場慶功宴的熱鬧程度自不必多言,幾乎是永清縣最高的規格,席間誇讚聲如流水般襲來,那些夠不著的大人物,一個接一個的向錢氏、羅氏、沈如康敬酒,誇他們教子有方。
羅氏和沈如康不大能飲酒,錢氏多喝了幾杯,喝到最後有些暈。
席間談笑聲、舉杯聲、賀喜聲源源不斷,一直到亥時末眾人才散去,這麽晚了,自然不好回鹹水村,於是縣令大人讓人在縣學收拾出一間屋子,讓錢氏他們住下。
眾人都累,這一覺睡的很沉,醒來時已到辰時末刻,食堂還有一些白粥和饅頭,是特意給他們一家子留的。
沈長林沈玉壽拿食盒打了回來,一家五口人,終於能夠久違的坐在一塊靜靜的吃早飯。
直到這時候,錢氏羅氏和沈如康才知道,兩個小孫孫不僅過了府試,還要去景安城府學讀書。
第一反應自然是高興,接著便是難以割舍的心疼。
往返景安永清一次不易,不提盤纏錢和奔波的辛苦,光是時間就要花二十來日。
今後沈長林和沈玉壽去求學,山迢路遙,兩年能回來一次便已難得,若學業緊張,三五年不回來也是可能的。
家裏就這麽兩個小娃娃,他們一走,家裏的日子可就冷清難熬了。
羅氏聽完,想明白這情況,淚珠便控製不住的簌簌往下掉,沈如康皺眉嚼著饅頭,沉默不語。
“快趁熱吃,這粥熬的不錯嘛,稠稠的,還加了糖,甜滋滋的。”
錢氏心裏也很酸,但她討厭一家子哭喪著臉的樣子,何況,兩個後輩能去景安城求學,是他們的大造化,家裏人應該全力支持,而不是拖後腿。
沈長林和沈玉壽心裏也挺難受的,他們也想留在家人身邊,可是留在永清縣,科舉路也就到頭了。
真正去外麵見識過,才明白為何永清多年出不了舉人,並非永清縣的人天生就比別人蠢笨,而是教育水平差距太大,越往上走,越考眼界和綜合水準還有思辨能力,那是光靠讀書寫字背詩訓練不出來的本事。
回來的時候是四月末,待不到十日,沈長林沈玉壽等四位入府學讀書的學子又將遠赴景安城。
正好顧北安要赴調任,順便將四位學生帶過去,也算最後一次盡先生的本分。
這十日裏,沈長林沈玉壽沒有待在縣學,他們回到鹹水村,挨個向親戚友人拜別,如大岩村的李童生、小竹村錢氏娘家等等,還去祭拜了先人。
錢氏羅氏也沒閑著,扯了很多料子,叫上曾氏白氏等人連夜趕工,給孩子做了春夏秋冬七八套衣裳,還有好幾雙新鞋,又買了新棉花,打了兩床軟乎乎的被子,縫製了兩套全新的枕套被褥。
沈如康雕了兩個筆筒和兩個筆架,打磨的光滑平整,塞在兩個孩子的行囊中。
一家子竭盡全力,為兩個孩子接下來的生活做打算,又做了不少能久存的吃食,如辣醬、肉幹、菜幹等。
林林總總,加起來足有兩擔子,這麽多的東西,沈長林和沈玉壽雖舍不得,卻不得不表示拿不了,至少要精簡一半。
錢氏鼻子一酸,深深的歎了口氣,正想說那就減吧,院外突然傳來牛車咕嚕咕嚕的響動,探頭一看,原來是錢壯駕著車來了,他樂嗬嗬的跳下來。
“玉壽和長林哪天走?”
“明日,咋了?”
錢壯拍了拍胸脯:“我送他們去,已經辦好路引啦。”
錢氏眼睛一澀:“是奶奶叫你來的吧。”錢氏口中說的奶奶,正是錢老娘。
“奶奶叫了,我自己也想去送,景安城山高水遠的,玉壽和長林要去那裏讀書,家裏不跟個人親自去看看,放心不下呀。”
錢壯這話說的不假,說句不吉利的,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長久沒有音訊,家人沒跟去過,去哪裏找人都不知道。
“那你媳婦孩子咋辦?你媳婦同意不?”
錢壯已經成親了,如今有個三歲的男娃,乳名小虎子,長得像爹,虎頭巴腦,壯實可愛。
“不僅同意,我媳婦還叫我多出去見見世麵呢。”
“謝謝,謝謝……”錢氏哽噎了。
當天錢壯又駕車去了縣裏,和顧北安說了他要同去的事,顧北安欣然同意,並表示等錢壯回來的時候,他會幫忙找一隊可靠的商隊,讓他們結伴歸鄉。
白雪自然也要回娘家去辭行。
家裏的弟弟妹妹聽說了,抱著阿姐的腰不肯撒手,白五伯唉聲歎氣,祖父母低頭流淚,都暗自不舍,唯白五嬸是藏不住情緒的,大哭道。
“早知今日,我當初就不撮合你倆了,景安城那麽遠,下次回來,不知道是猴年馬月,你們在外受了委屈我們不知,病了我們不知,連書信都難寄呀。”
哭過了,怨過了,白五嬸擦著紅腫的眼眶,默默的去給白雪準備隨行的東西。
這時一直繃著唇角的顧北安開口了。
“嶽父嶽母在上,請受小婿一拜,請你們放心,我會照顧好雪兒的,定竭盡全力,不叫她吃苦受累。”
說罷,他拉著白雪一起給白五伯和白五嬸行叩頭大禮。
白五伯急忙要將女婿扶起:“你是有官身的人,我們受不起呀。”
“不,這一刻隻講輩分,並無官民。”顧北安堅持行完大禮,“我會一輩子信守諾言。”
邊上白五嬸已泣不成聲:“我知道,我知道,我自是信你的。”
白家人不疑顧北安的人品,他是個官,想來也不會被欺負,經濟上也寬裕。
但,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各中滋味,說也說不盡。
啟程出發那日,永清縣煙雨蒙蒙的。
五月六月,正是景川府一帶的雨季,沈長林一行得快些趕路,趁著河水暴漲前渡過沱水河,不然就得走陸路了,更遠不說,也增加了風險。
各自的家人及衙門裏的官員都來送行。
臨啟程前,沈長林抓緊錢氏的手:“奶奶,我方才問了縣令大人,若我和玉壽考中了秀才,就可自由遷徙,您和爹娘,也能隨我們同到景安城去,等我們考中了,就回來接你們,好不好?”
麵對小孫子期待的目光,錢氏又激動又猶豫,安土重遷,黎民之性,對於古人來說,尤其是莊戶人,居家遷徙是個殘酷的選擇。
“奶奶!”沈玉壽也滿含期待的喚了一聲。
然,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錢氏鼻子一酸。
“好,奶奶等你們,等你們考上秀才,到那日,全家再團聚。”
作者有話說:
評論送小紅包丫~感謝在2022-05-20 23:29:27~2022-05-21 23:29:2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442745 3瓶;fang 2瓶;纖玨 1瓶;
第42章 入府學
◎新目標新挑戰【合更】◎
一汀煙雨蒙蒙, 風吹桐葉策策,時辰不早,是該出發了。
行子與家人再次互道珍重, 接著車夫一揚馬鞭,車輪緩緩轉動, 向前方駛去。
這次去景安,條件要比上次好,因為顧北安是赴調任的官員, 有一筆專撥的安家銀餉, 縣令大人還派了兩位衙差隨行,一行九人,分了三輛馬車,往景安城而去。
“走,回去讀書咯。”
“得走快些,待會雨大了可就糟了。”
先生遠行,縣學的學子自然也來送行,沈長林一行人出發後, 他們站在城門口又目送了一會, 接著就三三倆倆結伴返回。
一邊走, 一邊議論這次赴考的學子帶給他們的禮物,小到景安的特色糖豆, 花箋紙、葉子書簽, 大到毛筆、書籍、大儒文選, 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算是叫沒去的人開了眼界。
隨之, 也令人對外麵充滿了向往, 讀書向學的熱情空前高漲, 紛紛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踏入景安城,最好像沈長林他們幾個一樣,到府學讀書去!
學子們走了一小段路,回轉身去才發現沈玉堂還沒挪動腳步,保持著往城外看的姿勢。
“玉堂兄,隨我們一同回去吧,看天色,待會要下大雨!”
沈玉堂今年十四歲,眉眼間也初有成人模樣,他和沈玉壽是親堂兄弟,細看起來,二人五官有三四分相似,但氣質完全不同,因此同窗數年,許多學子還不知他和沈玉壽是親戚。
“好,等等我,我來了。”
沈長林已得了府案首,沈玉壽得了乙榜十九,鹹水村沈家一門雙童生,已經在永清縣流傳成一段佳話,縣令大人還要將其寫入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