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離開景安返鄉時,他倆就考慮過家人的住宿問題,托人看了好幾處出租的房子。


    於是,進城後先找了個陰涼地駐足,沈玉壽留在原地陪家人,沈長林和錢壯一起去找租房的中人。


    詢問後得知,之前看的那幾處宜租的房子中,還有三處沒租出去。


    沈長林衡量一番,選了一處價錢合適,離府學近的。


    那房子地段好價錢也實惠,唯一不便的是個大雜院,有好幾戶人家雜居。


    這一點有利有弊,雖然犧牲一些清淨,但能更快的融入其中。


    事不宜遲,沈長林和錢壯看過房子,檢查了屋頂、窗戶、家具等沒問題後,便交了租金,接著去接應錢氏他們。


    房子在槐花巷裏,因巷口有兩株大槐樹而得名。


    沈長林租的是個套間,正好錢氏一間,沈如康和羅氏一間。


    錢壯和手下將行李全部搬進去,幫著歸置一番後,屋裏初步有了居家過日子的模樣。


    “不錯,像樣。”錢氏四處打量,挺滿意的。


    錢壯還有公務,將外甥一家平安送到後,便返回恭州去了,而沈長林沈玉壽他們也要返回府學報到。


    走的走回的回,很快,新賃的屋子裏就隻剩下一家三口。


    羅氏有些坐立難安。


    原本這一路上她是欣喜大過迷茫的,一心隻想家人團圓,但真的到了景安城,錢壯離開,兩個孩子也回了府學,她心裏突然就七上八下的。


    “娘,我突然覺得,不知該幹什麽了,心裏愁的慌。”


    “愁什麽,來之前不都說好了嘛。”


    錢氏很淡定,一邊翻包袱一邊道:“你會繡花,如康會做木工活,我呢沒什麽大本事,做吃食還算在行,這一路上你看到了,景安城內人山人海,咱們找個合適的地方支個小攤,賣點荷包繡帕,小竹筐小竹凳,再賣點小食小點心,還怕養不活自己?”


    “再說了,老家還有幾十畝地,咱們靠田租也不至於餓死,還有,孩子們考上了秀才,縣裏鎮上還獎了銀子呢,加上原先的積蓄,和賣牲畜賣秋糧的錢,你把心放回肚子裏吧,絕對餓不著。”


    手裏攥著銀子,錢氏不慌張,說話間,她已從包袱裏扒拉出一堆菜幹了,捆紮成幾份後,她拉著兒媳出去,要拜訪同院的鄰居們,好混個臉熟。


    “娘,我……”羅氏有些怯意。


    錢氏沒慣著她:“走!今後同住一個院,遲早要打照麵的。”


    錢氏會和人打交道,外向,有她撐門立戶,在景安城的日子不會難熬。


    另一邊,沈長林沈玉壽回到府學,正式以甲班學子的身份上課。


    雖然之前從李文柏那聽說過甲班的課業安排,但聽說和切身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嚴格來說,隻有甲班學子,才算府學的正經生源,府學的師資力量亦無條件向甲班學子傾斜。


    之前在乙丙丁班,諸學子同上課同考試,所上的課程所麵對的先生完全一致,但甲班並不是。


    甲班的學子在班級之中,還分小組,一組少則四五,多則□□人,會有專門的先生主教這組學生,並協調學生跟其他有專長的先生上課,有點像導師帶研究生。


    並且,除非是有名師大儒來府學授課,不然甲班學子都是上人數十以下的小課,不上大課。


    小課會更細致,能照顧到每一個人。


    回到府學,沈長林和沈玉壽到鳳學諭那領取了甲班的課業安排簿,他們發現課業簿上有好幾位隻聞其名的先生名諱。


    他們均是聞名景川甚至平南布政司的名師。


    鳳學諭淡淡一笑:“這是今年新聘的先生,座下學子還未選滿,你們很幸運。”


    這時代沒什麽義務教育,教育走的是精英化路線,越往上走普及麵越狹窄。


    而縣學府學建立的初衷,則是打破這層壁壘,降低受教育的門檻。


    理想很好,但現實很殘酷,真正稀缺的教育資源,仍然集中在世家貴胄手中。


    比如珍貴稀少的藏書,多數被私藏,平常人難以得見,又如學識淵博的大儒,會被高門豪族爭相聘請,去自家私學上課,官學中能聘請到的名師,少之又少。


    “明日許先生開堂講課,你們去聽一聽,如果有緣,拜在他老人家座下,是很好的。”


    鳳學諭提醒道:“許先生為人嚴謹,最厭失信之人,你倆明日去聽課時,切莫遲到。”


    許先生全名許晉蓓,曾在宰相府做過先生,還曾做過皇子的老師,遊學十餘載,見多識廣,而今是效仿聖人有教無類之理念,方來景安府學教課三年。


    若能拜在他座下,定能學到很多,沈長林和沈玉壽對視一眼,都很高興。


    “學生知道了,謝學諭提醒!”


    作者有話說:


    粽子節快樂哦感謝在2022-06-02 23:32:46~2022-06-03 23:35:1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笏莣貿跣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寒砧催木葉 10瓶;瑟瑟 5瓶;


    第54章 謙讓否


    ◎不願拱手讓人◎


    回到齋室, 沈長林沈玉壽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天色很快就暗了。


    賀青山和孫舒陽捧著幾個食盒從食堂回來:“知道你倆還沒吃飯,我和舒陽多買了兩份, 我們一起吃。”


    說話間沈玉壽已經將書桌上的東西收拾幹淨,並點上了蠟燭, 四人各坐一角,開始享受晚餐。


    今晚有糯米藕夾、雜糧饅頭、蘑菇湯和雞蛋羹,不是大魚大肉, 但熱氣騰騰色香味俱全, 令人食指大動。


    沈長林沈玉壽馬上要搬去甲班的二人寢,四人同住的日子即將結束。


    “人間別久不成悲呀。”吃完晚飯,賀青山有點難過,在旁念了一句詩。


    沈長林笑了笑:“青山,我們就算搬了齋室,課後還是會一起練武討論課業的,悲什麽呀。”


    沈玉壽也道:“青山兄,一日為友, 終身為友。”


    “嘿嘿, 我知道, 就是想掉掉書袋。”


    賀青山生性豁達,嘻嘻哈哈笑鬧一陣, 四人洗漱就寢。


    臨睡之前, 沈長林想到錢氏他們, 嘀咕一句:“不知奶奶他們現在怎麽樣了,能不能適應。”


    但明日要上許先生的課, 隻能課後抽空去槐花巷看看了。


    沈玉壽輕聲道:“先睡吧。”


    第二日兄弟倆起了個大早, 穿上幹淨整潔的衣裳, 互相幫忙用發帶紮好頭發,然後背上書袋,背著課本和筆墨紙硯,精神滿滿的往夫子殿走去。


    夫子殿在府學入門處,殿後有幾間僻靜的講堂,這講堂專為甲班學子所用,沈長林他們還是第一次去。


    “排隊,莫喧嘩。”守講堂的門房維持著秩序。


    他們來到夫子殿的時候,那兒已有幾名學子在等待,不一會太陽東升,霞光初照,又來了幾位。


    沈長林數了數,加上他和玉壽這兒共有二十二人,而不出意外的話,許先生隻收五人做親授弟子。


    因此,他們站在這兒,既是同窗,也是競爭對手。


    “在下姓林名天逸,字飛羽,是新入學的甲一班學子,兄台怎麽稱呼?”


    不遠處,一位穿淡藍色華服的少年公子正笑盈盈的同諸位學子逐一寒暄。


    林天逸今年十七歲,三年前便中了秀才,有入府學的資格,不過他一直未曾就讀,而是讀林家族學,今年突然入學,多半是衝許先生來的。


    “鄙人姓萬名永珺,字璞如,飛羽兄也姓林,和月賢兄同姓呢。”


    林天逸微微一笑:“我林家祖上是從京師遷來的,和月賢是同宗,掛著親的。”


    “原來是一家人。”萬永珺急忙拱手,“林家實在人才輩出,兒孫個個鍾靈毓秀,佩服。”


    “哈哈,哪裏哪裏……”


    沈長林和沈玉壽默默對視一眼,他們和林月賢同吃同行數月,從沒聽他提起在景安城還有什麽同宗親戚。


    果然,富在深山有遠親,古話說得沒錯。


    很快,林天逸就晃到了沈長林他們麵前,又是一番自我介紹和寒暄。


    沈長林和沈玉壽介紹了自己,林天逸驚訝的挑了挑眉:“二位兄台還未取字?”


    “男子二十而冠,有問題嗎?”沈長林回答的毫不客氣。


    “哦,沒問題。”林天逸聳聳肩,不著痕跡的打量了沈長林二人的衣著後,很快換了下一個寒暄對象。


    男子二十而冠沒錯,但在現實生活中,二十歲前冠字的人很多,字主要在社交場合使用,而世家子年幼時便會出席各色社交場,因此提前取字的多為社會上層。


    林天逸內心一哂,所以剛才那二位是除了讀書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沒什麽結交的必要。


    沈玉壽低聲對沈長林道:“別理他,我們安心等先生來。”


    “嗯,不過有點瞧不上他鼻孔看人的姿態。”沈長林說完,衝小兄眨眨眼,“你放心,我沒忘記今日的正經事情。”


    太陽逐漸升高,陽光照在諸位學子身上,帶來一絲絲燥熱,許先生還未露麵,學子漸漸的有些焦躁不安。


    “許先生不會不來了吧?”


    “我們為了來此,放棄了其他先生的課,若許先生爽約,豈不叫我等賠了夫人又折兵?”


    於是幾位學子一齊去問門房老頭,得到一句:“愛等等,不等請便。”


    兩刻鍾後,有人實在待不住了,走了四人,隻餘十八人。


    這時終於來了個小書童,小書童問諸位學子:“我家先生這此隻收五人,現在卻有十八人想拜師,先生讓我問你們,有沒有願意自動放棄資格,將機會讓給別人的,你們可以將答案寫在紙上,我交給先生看,兩刻鍾內寫好。”


    到這兒,稍微聰慧點的學子都明白過來,許先生是故意不露麵予學子們考驗的,而小書童的這個問題,也是考試的一部分。


    “小書童,勞煩你說說,許先生平日是什麽性子?”


    “或者,你跟我們說說,先生最愛讀什麽書,喜歡什麽文章?”


    如此,便能窺得許先生的秉性喜好,拿捏著分寸寫答案。


    但小書童一抬下巴,隻道:“無可奉告,諸位快寫,兩刻鍾後我準時走。”


    沈長林和沈玉壽沒有多加思考,他們來這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拜師,沈長林蘸墨寫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扶搖上青雲(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墨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墨色並收藏扶搖上青雲(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