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今日我們也去見識一番。”沈長林道。
錦繡閣的魚膾是平昌一絕,所用鮮魚, 都是當日從平南江打撈的, 不僅有魚膾, 還有河蚌、鮮蝦、醉蟹等等水產,原料新鮮, 料理得當, 佐上中度的梅子清酒, 風味絕佳。
品嚐完美食,一眾人再去聽曲兒,桂樓的清音雅樂,一直為平昌城的文人雅士所推崇,樂師歌姬們的曼妙身姿,也令人賞心悅目。
從桂樓下去後,婉轉的旋律仍舊回蕩在諸人腦海中,賀青山不由的哼起方才的曲調來,孫舒陽在一旁跟著哼。
沈玉壽眉頭蹙緊,有幾分憂慮,沈長林看在眼中,心如明鏡,他走到小兄身旁,用極底的音量說道:“平昌繁華,歌舞升平,的確極容易令人癡迷於享樂。”
尤其是像他們這般的寒門學子,一直苦讀,從未嚐過這等瀟灑滋味,便更容易迷失自我,將讀書做文章拋之腦後。
“不過,今日既出來了,咱們就盡情的玩耍,明日收心溫書便是。”
沈玉壽點頭:“長林你說的在理。”
夜幕漸臨,陣陣江風朝江岸吹來,數百隻畫舫輕舟出現在寬闊的平南江上,船上花燈煌煌,岸邊人潮湧動,在柳九思的帶領下,諸士子上了一艘大畫舫,可容納近百人同時夜覽遊江。
畫舫一層價格比較平民,諸士子合夥出資包一間,船費餐資加起來,大概一人大概三百文,而畫舫二層,更雅致的小包廂,價錢則要翻數番。
他們登了船,進入一層包廂,每間包廂都有一個大窗戶,可以透過窗戶看夜景,船上還有歌姬獻藝,舫上還有小廚房售美酒佳肴,如果不想吃床上的酒菜,也可以請船夥計泛小舟去岸上酒樓代買。
總之,服務周到,歌美景美,透過窗戶往外看去,得見波光粼粼,水中倒影的繁星明月,與夜空中的星月交相輝映。
“春江潮夜月無聲,滿弦清歌珠玉神,若比當年鳳啼凰,歎遜一縷鵝梨香。”[1]
見眼前景色如此絢爛精彩,沈長林舉杯敬諸人一杯後,賦詩一首。
“若雲好文采,不愧是小三元。”
“在下要有沈案首一半的文采,就心滿意足了……”
“今年秋闈,沈小兄一定榜上有名……”
滿耳都是讚美聲,沈長林再飲一杯表謝意。
一陣涼爽的江風拂麵吹來,酒意翻湧,沈長林悠悠舒出一口氣。
這平昌城不僅吃喝玩樂應用盡用,同玩同樂者,也隨處可結交到,難怪那麽多士子來到平昌後,就算不第,也不願回原籍備考,而是留在平昌。
或許,就是盛景佳肴,絢麗夜色留客吧。
“來來來,為賀若雲得今日淮華書閣茶會狀元,賀宣瓊得茶會亞元,我等再飲一杯……”
畫舫一層籌光交錯,賓朋盡歡,畫舫二樓則清淨許多。
二樓有竹、菊、梅、蘭、鬆、濤六雅間,往日也歌舞升平,言笑晏晏,不過今日二層被兩位貴公子全包下了,二位公子除了帶一位桂樓歌姬上樓外,便無旁人。
三人而已,自然顯得清冷。
“大哥,這平昌城鳥不拉屎的,真沒意思,我們去蘇杭玩一圈吧。”
雅間內,江謹之喝一口酒,將一條腿半耷拉在矮幾上,百無聊賴道。
一襲紫衣的江祝元臨窗而立,淡道:“景色雖無趣,人卻有趣,再多留些時日,待我與今日遇見的沈家兄弟結交一番,再走不遲。”
“那兩個,除了會寫幾句酸詩,弄點苟蠅小花招,還有什麽才幹,值得大哥這般低聲下氣,大哥真想結交,我帶人綁了他們來就是。”江謹之滿臉不屑道。
江祝元歎一口氣:“五弟,你何時能懂事些,人綁了來心不在我這頭,有甚用處?再者,遇事不要總想著魯莽行事,先動動腦子!”
好心提議卻被長兄訓斥無腦,江謹之一時火大,但礙於兄長情麵,不好發作,於是懨懨不快的站起身:“上頭待著無趣,我上下頭轉轉,興許有樂子。”
譬如,找個不順眼的揍上一頓。
說著,他下了樓去,江祝元無奈的搖頭。
一樓包廂中,柳九思正在教沈長林他們玩篩子,這類玩意,沈長林還沒學過,一時間頗有興致。
正在興頭上,突然撲通幾聲,有人落水了。
“救命……”落水的人喊道,接著咕嘟咕嘟灌了好幾口水,說不出話來。
畫舫上下一時亂哄哄:“啊,有歹人——”
接著一黑影躥出,挾持著一抹紫色身影,身輕的如燕飛快的跳到畫舫旁邊一小舟上,舟上有人接應,立即劃開,快速往僻靜處駛去。
“五弟,救我——”一道模糊的男聲從舟上傳來,緊接著小舟遠去。
站在甲板上的江謹之聞聲一眼掃去,見那抹熟悉的紫色身影,暗道不好,急忙跳到旁邊一艘烏蓬小舟上,喝令船家去追。
而此刻,一落水之人已悄然沉入冰冷的江水中,他竭力自救,奮力撲騰,奈何江山洶湧,加身體乏力,好不容易探上來吸一口氣,又飛快的沉入水中,進氣少,嗆水多,整個人已經昏昏沉沉。
而此刻,諸人目光被歹人吸引,人人自危,兼落水之人不止一位,這嗆水男子又恰好落在燈火暗淡處,浮浮沉沉之間,竟無人注意到他,自然也談不上營救。
就在他以為自己將殞命於此時,一雙有力的臂膀穿過他的腋窩,從背後摟住了他,使他的頭臉能露出水麵,呼吸到救命的空氣。
“救命,請救救我,今日大恩,必湧泉相報……”
沈長林吐出一口潮腥的江水:“先別說這些,調整呼吸,全身放鬆,我帶你遊到畫舫邊,自有人拉你我上去。”
說罷用力的往畫舫遊去,沈長林在現世便會泅水,還曾在省級比賽上拿過獎,後來又和王指揮學過泅水和水中救人的方法,因此一聽有人落水,他就脫下外袍鞋襪,跳入水中救人去了。
待沈長林將半死不活的男子拖拽上來,驚訝的發現竟是位熟人:“江祝元,你醒醒。”
沈長林當年讀警校時,學過基礎的急救知識,急忙對嗆水昏迷的江祝元進行急救,江祝元咳出幾口汙水,逐漸蘇醒過來。
“沈……長林,咳咳,竟是你救了我。”江祝元坐起身,一身疲倦,邊咳嗽邊說,“請恩人留下地址,改日,在下定登門致謝……咳咳。”
沈長林將江祝元扶起坐到一旁的椅子上:“等你的身體恢複了再說吧。”
沈玉壽賀青山等人都長舒一氣,方才慌亂之間,他們都沒留意到沈長林下水救人去了,沈玉壽接過旁人遞來的幹棉帕給沈長林擦臉:“你沒受傷吧?”
“沒事,小事一樁,我的水性小兄你還不了解麽,不妨事的。”
“但也不可大意,下次救人,至少先同我招呼一聲,好有個支應。”
“知道了,下次定然注意,今日是一時情急……”
這廂正在說話,畫舫上突然躥入幾個著勁裝的精壯男子,個個虎背狼腰,一看就是多年的練家子,他們快步走到坐在椅子上喘粗氣的江祝元身前,齊齊單腿跪下,滿臉惶然:“屬下救援來遲,請長公子責罰。”
沈長林微一怔愣,這是江祝元的暗衛嗎?他究竟什麽來頭。
暗衛們話音剛落,一抹藏青色的身影飛身上船,這自然是江謹之了,見兄長完好無損,他長鬆一口氣,一拳砸在朱漆桌案上:“好一招掩人耳目,我與他們都中了調虎離山之計,險些害長兄遇險,這一定是——”
江祝元蹙眉輕咳,江謹之瞬間閉嘴。
顯然,江家兄弟的有些事,不便在外人麵前說。
“是你救了我兄長?”江謹之見沈長林渾身濕漉漉,睥睨的問道。
沈長林不屑和這無禮之徒多言,沒答,江祝元在旁打圓場:“正是沈小公子舍命救我上岸的。”
“喂!”江謹之氣焰還是很囂張:“你救了我兄長,便也有恩於我,我素來恩必報仇必果,來日你若遇見難處,盡管開口,我定相助。”
說著掏出一枚金片,上有蓮紋,塞給沈長林的同時,湊過來耳語道:“大乾兩京十三省,隻要看見門口招幡或招牌上有一樣的蓮紋,進去尋掌櫃的,將此物交給他,自會助你。”
沈長林擰起眉,印象中,景安城便至少有兩處商肆的招牌上,有此紋路,如此神通廣大,他們究竟是何人?
“哼,隻幫一次,可別想挾恩圖報。”江謹之充滿譏諷的話打斷了沈長林的思路。
看著他這副目中無人的嘴臉,著實火大。
本著不要白不要的心情,沈長林將金片收入荷包中,仰起頭:“你最好說到做到。”
“那是自然!”
眼見二人火藥味漸濃,江祝元再次打圓場:“謹之住口,不可對恩人無禮,快道歉。”
江謹之瞬間蔫了,看向沈長林:“對不起,方才是我衝動了,請你原諒。”
沈長林挑眉,欣然消受。
這時柳九思突然不知從哪裏端來一壺熱薑湯,先倒了滿杯遞給江祝元。
“在下柳九思,和沈家兄弟乃同窗,這薑湯是廚房剛燒好的,祝公子快趁熱喝下,祛一祛風寒吧。”
“拿開!”一旁的江謹之粗聲嗬斥,長兄才遇險,現在任何吃的用的都不可近身,免得再遭人暗算。
柳九思一訕,正欲轉身將薑湯遞給沈長林,沈玉壽已經給兄弟倒好了薑湯,沈長林都喝到第二杯了,他隻得作罷。
今夜出了這樣的事,諸人再無心情繼續飲酒夜遊,互相道別後,各自歸了家去。
回到百梓巷,沈玉壽賀青山幾個鑽入小廚房,給沈長林燒了一鍋熱騰騰的洗澡水,讓他泡澡驅寒,接著拿出隨身常備的驅寒藥丸,讓沈長林服了一粒。
第二日醒來,三人見沈長林無恙,這才放心。
同時,他們也收起玩樂的心思,在家靜心溫書做文章,偶爾去參加士子們的詩畫茶會,也隻待上一兩個時辰,維持簡單的社交了解最新時政後,便又歸家,繼續溫書。
之後的十來日,沈長林收斂鋒芒,沒有在詩畫茶會上再露頭角,不過他之前所做的幾首詩文,還是在平昌的士子中傳揚開來。
沈家兄弟的才名,逐漸傳開。
期間江祝元不知從何處打聽到了他們的住址,帶了兩幅名家字畫登門道謝,並告訴沈長林,他們要離開平昌返京了。
原來他二人竟是京城人士。
“日後沈兄若到了京城,可找我敘舊,有什麽要幫忙的,也請盡管開口。”江祝元說罷,留下地址,告辭離開。
時間過的飛快,不知不覺到了盛夏時節,六月裏,氣溫已十分炎熱,好在院裏有大樹遮陰,前門後室敞亮透氣,穿堂風徐徐吹過,帶來陣陣爽意。
若實在炎熱,去打兩桶寒泠泠的井水澆在地板走廊上,燥熱的氣息瞬間就會降下。
住了快兩個月,左邊傳說中性子古怪刁鑽的老秀才,沈長林幾人沒怎麽碰照麵,隻記得是個臉色蠟黃的幹癟老頭。
而右邊那戶即將做六孩爹的鄰居,姓文名平憲,字濟川,為人沉靜本分,沈長林他們與文平憲倒是漸漸熟絡。
文妻尤擅美食,這不,早上沈長林他們才才聞見隔壁飄來酸梅的清香,到晌午飯點,院門就被咚咚敲響了,沈長林拉開虛掩的院門,就見隔壁文家的長子,年九歲的文大郎提著一個大銅壺,一本正經道。
“請沈小叔的安,這是我娘親早上熬的薄荷酸梅汁,已用井水鎮過,正涼著,請沈小叔拿去和其他三位叔叔一同分享,我爹說了,夏日炎炎,喝這個最是消暑。”
沈長林還挺喜歡文家幾個孩子的,都十分聽話安靜,極少哭鬧。
“那多謝啦,大郎你隨我進來,待我將酸梅汁倒出來,好將銅壺還你。”
沈長林不僅還了銅壺,還順手拿了幾塊糕餅用油紙包好,給文大郎帶回去同弟弟妹妹們分享。
小孩子再年少老成,到底是嘴饞的,文大郎舔舔嘴唇:“謝沈小叔,對了,我爹還說了,請問諸位相公今日夜飯後可有空閑?我爹昨日做了一篇文章,想拿來同諸位議論一番。”
“有的。”沈長林到底沒忍住,摸了摸文大郎圓溜溜的頭。
剛送走文大郎,對門的柳九思又登門了,請沈長林去參加史家舉辦的書畫會。
史家乃平昌城首屈一指的富商,雖是商賈,卻極其好風雅,史家的家主資助了不少貧家士子,並開辦好幾家收費低廉的私塾,支持基層教育事業,同時史家名下的醫館時常幫窮人免費看診,無償贈藥,災年荒饉時,史家則設立粥棚施粥。
此外,他們還築橋修路,扶老濟幼。
因此史家在平昌城頗有聲望,和平昌城中的一眾官員,相處的也頗為融洽。
錦繡閣的魚膾是平昌一絕,所用鮮魚, 都是當日從平南江打撈的, 不僅有魚膾, 還有河蚌、鮮蝦、醉蟹等等水產,原料新鮮, 料理得當, 佐上中度的梅子清酒, 風味絕佳。
品嚐完美食,一眾人再去聽曲兒,桂樓的清音雅樂,一直為平昌城的文人雅士所推崇,樂師歌姬們的曼妙身姿,也令人賞心悅目。
從桂樓下去後,婉轉的旋律仍舊回蕩在諸人腦海中,賀青山不由的哼起方才的曲調來,孫舒陽在一旁跟著哼。
沈玉壽眉頭蹙緊,有幾分憂慮,沈長林看在眼中,心如明鏡,他走到小兄身旁,用極底的音量說道:“平昌繁華,歌舞升平,的確極容易令人癡迷於享樂。”
尤其是像他們這般的寒門學子,一直苦讀,從未嚐過這等瀟灑滋味,便更容易迷失自我,將讀書做文章拋之腦後。
“不過,今日既出來了,咱們就盡情的玩耍,明日收心溫書便是。”
沈玉壽點頭:“長林你說的在理。”
夜幕漸臨,陣陣江風朝江岸吹來,數百隻畫舫輕舟出現在寬闊的平南江上,船上花燈煌煌,岸邊人潮湧動,在柳九思的帶領下,諸士子上了一艘大畫舫,可容納近百人同時夜覽遊江。
畫舫一層價格比較平民,諸士子合夥出資包一間,船費餐資加起來,大概一人大概三百文,而畫舫二層,更雅致的小包廂,價錢則要翻數番。
他們登了船,進入一層包廂,每間包廂都有一個大窗戶,可以透過窗戶看夜景,船上還有歌姬獻藝,舫上還有小廚房售美酒佳肴,如果不想吃床上的酒菜,也可以請船夥計泛小舟去岸上酒樓代買。
總之,服務周到,歌美景美,透過窗戶往外看去,得見波光粼粼,水中倒影的繁星明月,與夜空中的星月交相輝映。
“春江潮夜月無聲,滿弦清歌珠玉神,若比當年鳳啼凰,歎遜一縷鵝梨香。”[1]
見眼前景色如此絢爛精彩,沈長林舉杯敬諸人一杯後,賦詩一首。
“若雲好文采,不愧是小三元。”
“在下要有沈案首一半的文采,就心滿意足了……”
“今年秋闈,沈小兄一定榜上有名……”
滿耳都是讚美聲,沈長林再飲一杯表謝意。
一陣涼爽的江風拂麵吹來,酒意翻湧,沈長林悠悠舒出一口氣。
這平昌城不僅吃喝玩樂應用盡用,同玩同樂者,也隨處可結交到,難怪那麽多士子來到平昌後,就算不第,也不願回原籍備考,而是留在平昌。
或許,就是盛景佳肴,絢麗夜色留客吧。
“來來來,為賀若雲得今日淮華書閣茶會狀元,賀宣瓊得茶會亞元,我等再飲一杯……”
畫舫一層籌光交錯,賓朋盡歡,畫舫二樓則清淨許多。
二樓有竹、菊、梅、蘭、鬆、濤六雅間,往日也歌舞升平,言笑晏晏,不過今日二層被兩位貴公子全包下了,二位公子除了帶一位桂樓歌姬上樓外,便無旁人。
三人而已,自然顯得清冷。
“大哥,這平昌城鳥不拉屎的,真沒意思,我們去蘇杭玩一圈吧。”
雅間內,江謹之喝一口酒,將一條腿半耷拉在矮幾上,百無聊賴道。
一襲紫衣的江祝元臨窗而立,淡道:“景色雖無趣,人卻有趣,再多留些時日,待我與今日遇見的沈家兄弟結交一番,再走不遲。”
“那兩個,除了會寫幾句酸詩,弄點苟蠅小花招,還有什麽才幹,值得大哥這般低聲下氣,大哥真想結交,我帶人綁了他們來就是。”江謹之滿臉不屑道。
江祝元歎一口氣:“五弟,你何時能懂事些,人綁了來心不在我這頭,有甚用處?再者,遇事不要總想著魯莽行事,先動動腦子!”
好心提議卻被長兄訓斥無腦,江謹之一時火大,但礙於兄長情麵,不好發作,於是懨懨不快的站起身:“上頭待著無趣,我上下頭轉轉,興許有樂子。”
譬如,找個不順眼的揍上一頓。
說著,他下了樓去,江祝元無奈的搖頭。
一樓包廂中,柳九思正在教沈長林他們玩篩子,這類玩意,沈長林還沒學過,一時間頗有興致。
正在興頭上,突然撲通幾聲,有人落水了。
“救命……”落水的人喊道,接著咕嘟咕嘟灌了好幾口水,說不出話來。
畫舫上下一時亂哄哄:“啊,有歹人——”
接著一黑影躥出,挾持著一抹紫色身影,身輕的如燕飛快的跳到畫舫旁邊一小舟上,舟上有人接應,立即劃開,快速往僻靜處駛去。
“五弟,救我——”一道模糊的男聲從舟上傳來,緊接著小舟遠去。
站在甲板上的江謹之聞聲一眼掃去,見那抹熟悉的紫色身影,暗道不好,急忙跳到旁邊一艘烏蓬小舟上,喝令船家去追。
而此刻,一落水之人已悄然沉入冰冷的江水中,他竭力自救,奮力撲騰,奈何江山洶湧,加身體乏力,好不容易探上來吸一口氣,又飛快的沉入水中,進氣少,嗆水多,整個人已經昏昏沉沉。
而此刻,諸人目光被歹人吸引,人人自危,兼落水之人不止一位,這嗆水男子又恰好落在燈火暗淡處,浮浮沉沉之間,竟無人注意到他,自然也談不上營救。
就在他以為自己將殞命於此時,一雙有力的臂膀穿過他的腋窩,從背後摟住了他,使他的頭臉能露出水麵,呼吸到救命的空氣。
“救命,請救救我,今日大恩,必湧泉相報……”
沈長林吐出一口潮腥的江水:“先別說這些,調整呼吸,全身放鬆,我帶你遊到畫舫邊,自有人拉你我上去。”
說罷用力的往畫舫遊去,沈長林在現世便會泅水,還曾在省級比賽上拿過獎,後來又和王指揮學過泅水和水中救人的方法,因此一聽有人落水,他就脫下外袍鞋襪,跳入水中救人去了。
待沈長林將半死不活的男子拖拽上來,驚訝的發現竟是位熟人:“江祝元,你醒醒。”
沈長林當年讀警校時,學過基礎的急救知識,急忙對嗆水昏迷的江祝元進行急救,江祝元咳出幾口汙水,逐漸蘇醒過來。
“沈……長林,咳咳,竟是你救了我。”江祝元坐起身,一身疲倦,邊咳嗽邊說,“請恩人留下地址,改日,在下定登門致謝……咳咳。”
沈長林將江祝元扶起坐到一旁的椅子上:“等你的身體恢複了再說吧。”
沈玉壽賀青山等人都長舒一氣,方才慌亂之間,他們都沒留意到沈長林下水救人去了,沈玉壽接過旁人遞來的幹棉帕給沈長林擦臉:“你沒受傷吧?”
“沒事,小事一樁,我的水性小兄你還不了解麽,不妨事的。”
“但也不可大意,下次救人,至少先同我招呼一聲,好有個支應。”
“知道了,下次定然注意,今日是一時情急……”
這廂正在說話,畫舫上突然躥入幾個著勁裝的精壯男子,個個虎背狼腰,一看就是多年的練家子,他們快步走到坐在椅子上喘粗氣的江祝元身前,齊齊單腿跪下,滿臉惶然:“屬下救援來遲,請長公子責罰。”
沈長林微一怔愣,這是江祝元的暗衛嗎?他究竟什麽來頭。
暗衛們話音剛落,一抹藏青色的身影飛身上船,這自然是江謹之了,見兄長完好無損,他長鬆一口氣,一拳砸在朱漆桌案上:“好一招掩人耳目,我與他們都中了調虎離山之計,險些害長兄遇險,這一定是——”
江祝元蹙眉輕咳,江謹之瞬間閉嘴。
顯然,江家兄弟的有些事,不便在外人麵前說。
“是你救了我兄長?”江謹之見沈長林渾身濕漉漉,睥睨的問道。
沈長林不屑和這無禮之徒多言,沒答,江祝元在旁打圓場:“正是沈小公子舍命救我上岸的。”
“喂!”江謹之氣焰還是很囂張:“你救了我兄長,便也有恩於我,我素來恩必報仇必果,來日你若遇見難處,盡管開口,我定相助。”
說著掏出一枚金片,上有蓮紋,塞給沈長林的同時,湊過來耳語道:“大乾兩京十三省,隻要看見門口招幡或招牌上有一樣的蓮紋,進去尋掌櫃的,將此物交給他,自會助你。”
沈長林擰起眉,印象中,景安城便至少有兩處商肆的招牌上,有此紋路,如此神通廣大,他們究竟是何人?
“哼,隻幫一次,可別想挾恩圖報。”江謹之充滿譏諷的話打斷了沈長林的思路。
看著他這副目中無人的嘴臉,著實火大。
本著不要白不要的心情,沈長林將金片收入荷包中,仰起頭:“你最好說到做到。”
“那是自然!”
眼見二人火藥味漸濃,江祝元再次打圓場:“謹之住口,不可對恩人無禮,快道歉。”
江謹之瞬間蔫了,看向沈長林:“對不起,方才是我衝動了,請你原諒。”
沈長林挑眉,欣然消受。
這時柳九思突然不知從哪裏端來一壺熱薑湯,先倒了滿杯遞給江祝元。
“在下柳九思,和沈家兄弟乃同窗,這薑湯是廚房剛燒好的,祝公子快趁熱喝下,祛一祛風寒吧。”
“拿開!”一旁的江謹之粗聲嗬斥,長兄才遇險,現在任何吃的用的都不可近身,免得再遭人暗算。
柳九思一訕,正欲轉身將薑湯遞給沈長林,沈玉壽已經給兄弟倒好了薑湯,沈長林都喝到第二杯了,他隻得作罷。
今夜出了這樣的事,諸人再無心情繼續飲酒夜遊,互相道別後,各自歸了家去。
回到百梓巷,沈玉壽賀青山幾個鑽入小廚房,給沈長林燒了一鍋熱騰騰的洗澡水,讓他泡澡驅寒,接著拿出隨身常備的驅寒藥丸,讓沈長林服了一粒。
第二日醒來,三人見沈長林無恙,這才放心。
同時,他們也收起玩樂的心思,在家靜心溫書做文章,偶爾去參加士子們的詩畫茶會,也隻待上一兩個時辰,維持簡單的社交了解最新時政後,便又歸家,繼續溫書。
之後的十來日,沈長林收斂鋒芒,沒有在詩畫茶會上再露頭角,不過他之前所做的幾首詩文,還是在平昌的士子中傳揚開來。
沈家兄弟的才名,逐漸傳開。
期間江祝元不知從何處打聽到了他們的住址,帶了兩幅名家字畫登門道謝,並告訴沈長林,他們要離開平昌返京了。
原來他二人竟是京城人士。
“日後沈兄若到了京城,可找我敘舊,有什麽要幫忙的,也請盡管開口。”江祝元說罷,留下地址,告辭離開。
時間過的飛快,不知不覺到了盛夏時節,六月裏,氣溫已十分炎熱,好在院裏有大樹遮陰,前門後室敞亮透氣,穿堂風徐徐吹過,帶來陣陣爽意。
若實在炎熱,去打兩桶寒泠泠的井水澆在地板走廊上,燥熱的氣息瞬間就會降下。
住了快兩個月,左邊傳說中性子古怪刁鑽的老秀才,沈長林幾人沒怎麽碰照麵,隻記得是個臉色蠟黃的幹癟老頭。
而右邊那戶即將做六孩爹的鄰居,姓文名平憲,字濟川,為人沉靜本分,沈長林他們與文平憲倒是漸漸熟絡。
文妻尤擅美食,這不,早上沈長林他們才才聞見隔壁飄來酸梅的清香,到晌午飯點,院門就被咚咚敲響了,沈長林拉開虛掩的院門,就見隔壁文家的長子,年九歲的文大郎提著一個大銅壺,一本正經道。
“請沈小叔的安,這是我娘親早上熬的薄荷酸梅汁,已用井水鎮過,正涼著,請沈小叔拿去和其他三位叔叔一同分享,我爹說了,夏日炎炎,喝這個最是消暑。”
沈長林還挺喜歡文家幾個孩子的,都十分聽話安靜,極少哭鬧。
“那多謝啦,大郎你隨我進來,待我將酸梅汁倒出來,好將銅壺還你。”
沈長林不僅還了銅壺,還順手拿了幾塊糕餅用油紙包好,給文大郎帶回去同弟弟妹妹們分享。
小孩子再年少老成,到底是嘴饞的,文大郎舔舔嘴唇:“謝沈小叔,對了,我爹還說了,請問諸位相公今日夜飯後可有空閑?我爹昨日做了一篇文章,想拿來同諸位議論一番。”
“有的。”沈長林到底沒忍住,摸了摸文大郎圓溜溜的頭。
剛送走文大郎,對門的柳九思又登門了,請沈長林去參加史家舉辦的書畫會。
史家乃平昌城首屈一指的富商,雖是商賈,卻極其好風雅,史家的家主資助了不少貧家士子,並開辦好幾家收費低廉的私塾,支持基層教育事業,同時史家名下的醫館時常幫窮人免費看診,無償贈藥,災年荒饉時,史家則設立粥棚施粥。
此外,他們還築橋修路,扶老濟幼。
因此史家在平昌城頗有聲望,和平昌城中的一眾官員,相處的也頗為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