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一方足矣◎
沈長林沈玉壽一等, 便是半個時辰。
幸好他們出發前用過早飯,不然此刻定餓的肚子咕咕叫了。
二人端坐在位置上,時不時的喝幾口茶水, 倒也不急躁,淮華書院的夫子個個都是有真才實學之人。
有才的文人, 有些怪脾氣不足為奇,當日許先生在府學收弟子,不是也晾了他們一早上麽?
為了求學, 這些都忍得, 耐得,受得。
期間門子來添了一回茶水,不知不覺間,又半個時辰過去。
終於——
屋頂上傳來了貓兒喵喵叫的聲音,接著是一老先生焦急的呼喚聲:“絨絨快下來,下來呀,哎呦呦,小心不要摔著了。”
沈長林起身往門外看去, 隻見院裏來了位著青色道袍的老者, 正心肝寶貝似的將隻全身雪白、長毛鴛眼的慵懶大貓抱在懷中, 腳步雖往書房邁著,注意力卻全在大貓身上。
老者輕柔地撫摸著貓兒柔順的皮毛, 直走到書房門口, 才抬頭看見沈長林二人。
想來這位老者便是祝夫子了, 他們急忙開口拜見。
“學生沈長林,見過祝夫子。”
“學生沈玉壽, 請祝夫子安。”
祝夫子是個很和氣的老頭, 抱著貓兒微微一笑, 邊往書房走邊說。
“今日晨起,老夫的絨絨,哦,就是這隻貓兒,和宋夫子的養的狗兒打架,貓狗頑鬧,本該隨它們去,豈料那宋老匹夫……哦哦,宋夫子,竟來拉偏架,害我家絨絨落了下乘,老夫氣不過,就與那一狗一人大戰了數十會合!因此來晚了,莫怪莫怪。”
竟是幫貓兒打架去了。
沈長林不禁莞爾,看來祝夫子是位地道的貓奴了。
“學生豈有怪罪之理,護己所愛,人之常情也。”
沈長林正說著,祝夫子懷裏的貓兒懶洋洋的衝他喵了聲,仿佛在讚成他的話,還伸出肉爪想去扒拉沈長林荷包的流蘇。
“它喜歡你。”祝夫子說著將貓兒放下,滿臉的慈愛。
絨絨一下地,就繞著沈長林轉圈,竟是不怕人,玩耍了一會,躥出書房跑走了。
“哈哈哈哈,言歸正傳吧。”祝夫子撣了撣衣裳,先拿起案上二人的推薦信拆閱起來。
“推薦人竟是南玉山莊,蔣秋寒。”
祝夫子隻看了推薦人的署名,便斂起了臉上的笑意,換上一副端重恭敬的態度:“你們是蔣老先生的什麽人?老先生如今身體好否?”
沈長林微一愣怔,原以為蔣文嶠的祖父隻是和淮華書院的夫子有故交,可見祝夫子態度如此恭謹,怕是不簡單。
“回祝夫子的話,老先生精神矍鑠,身子骨很硬朗,我們不是老先生的甚麽人,隻偶然與他有了一段緣分,他老人家憐憫我等求學不易,為我們寫了封推薦信。”
沈長林他們答應過蔣家人,要對南玉山莊的一切保密,因此二人長話短說,隻說起了與蔣文嶠祖父談經論史之事,和蔣文嶠在考場相遇以及去山莊小住的事情全部隱去。
“蔣老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大家,四書六藝,奇門遁甲,五行八卦,沒有他不通的,年輕時我便想拜於他門下,可惜他老先生收徒標準極高,未看得上我,待我潛心求學,自以為有所小成,想再去拜訪他老人家時,他已隱世不見外人了,算起來,已有二十年了。”
祝夫子說罷,淡淡一笑:“看你二人的神情,便是不知蔣老先生名號的,這也在情理之中,老先生名望最盛之時,你們還未出生呢。”
說罷將兩封推薦信仔細收好:“蔣老先生推舉的人,自是極佳的,你們不需要通過考核,直接入學吧,晚些時候帶你們去見山長。”
沈長林沈玉壽不禁愕然,蔣家祖父的威望也太大了吧?
“哈哈哈哈。”
見小輩兩臉詫異,祝夫子捋須大笑不止:“與你倆說笑罷了,還真信?哈哈哈哈,無論是誰推舉,入院考核是必不可少的。”
沈長林和沈玉壽無奈對視一笑,看來這位祝夫子不僅是位貓奴,還是個老頑童性格,慣愛捉弄小輩的。
“開始答題吧。”
祝夫子從書架上取出一卷軸,卷軸鋪開,上有算術題、經史題、辨題、佛道經義等等五花八門的題目,祝夫子不需要他們用筆作答,而是口述答案,這種考核方式,是筆試與麵試的集合。
方才嬉笑和氣的祝夫子考校起學生來,可謂是毫不留情。
並且,沈長林覺得,或許因他二人是蔣家祖父推薦的,祝夫子甚至還加大了考核難度,幸好他們基本功紮實,又和許先生雲遊四方,並學了不少‘雜學閑趣’,總算是體麵的將考核應付過去。
考核一直從上午持續到日暮時分,沈長林沈玉壽順便在書院蹭了一頓飯。
祝夫子吃素,陪著他吃清粥小菜,倒別有一番滋味。
從頭到尾,祝夫子都保持著高昂的精神氣,目光炯炯,思維敏捷。
沈長林沈玉壽答題到日暮時分,精神已有幾分渙散,不由的開了點小差,而祝夫子一人考校兩位學生,時此此刻仍頭清目明,他望了一眼天色,微笑道。
“今日考核就此止,不愧為蔣老先生看重的學生,天資果然不凡,不過定力還要再修煉啊,今天色已晚,你二人回去歇息,明日再來,我領你們去見山長,便算是正式入學了。”
二人拜謝祝夫子,一身輕鬆的走出了淮華書院。
回到住處,趙悲煦也已回家,互相問起,他也經曆了一番艱難的考核,算是通過了,同樣明日去報道。
“你們三人都走了,屆時這院裏,就剩我孤零零一人,哎,可歎可歎,羨慕羨慕。”
文平憲晃頭晃腦,雖嘴裏說著酸話,其實已打定主意獨自靜心溫書備考了,兼之沈長林沈玉壽趙悲煦偶爾會回來同他說經論典,對於文平憲來說,已然足夠。
秋風掃地,百草枯折,一夜醒來,院裏鋪了一層黃葉。
沈長林沈玉壽趙悲煦各自帶上行囊,前去書院報道。
四大書院均屬民辦書院,創立之初由世家大族出資建立,耕耘數百年後,其名下的田地商鋪數額不斷增多,每年產生巨額盈利,完全可以供養書院師生。
因此,在四大書院就讀,不僅食宿全免,師資力量雄厚,獨享單間,逢月考旬考歲考,優異者還可獲得豐厚的獎銀。
四大書院,是大乾朝眾士子夢寐以求的去處。
當然,若從四大書院科舉入仕,將來官運亨通的,有給書院捐銀捐田捐商鋪的習慣,比如平昌城主持秋闈的衛大人和平南布政司的巡撫,便都給淮華書院捐過商鋪。
四大書院的屹立不倒,離不開從書院走出的達官顯貴,達官顯貴們再用書院名聲傍身,更添一抹才氣。
互為支撐,方得今日之局麵。
沈長林沈玉壽因由祝夫子考核過關,暫拜於他座下,祝夫子所學博雜,興趣廣泛,各道精通。
淮華書院的山長姓李,世人稱為之李仙郎,鶴發童顏,曾為帝師,後雲遊四海,現為書院之山長。
李山長似乎與蔣家祖父有舊,拉著沈長林沈玉壽問了許多關於南玉山莊的事,但二人守諾在先,能說的可說的隻有那麽多。
最終李山長慨然歎息:“至交好友逐漸凋零,還健在人世的也漸行漸遠,罷了,世道規律如此,你們很有天分,好好的靜心研究學問,準備來年的春闈吧。”
至此,沈長林沈玉壽便在華京安頓下來。
淮華書院的課程安排較為鬆散,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各人,走到春闈之際,先生夫子主要起點撥的作用,沈長林沈玉壽經常泡在書院的藏書閣中,將從前難以見到的珍貴藏書一一翻閱。
同時結交可許多品行端正,學識淵博的同窗。
望朔放假,他們便帶上最近的詩稿,回到暫住地,同文平憲一起討論,趙悲煦亦然。
時光飛逝,秋去冬來,華京城的冬天,來的比平南的早,十一月便降下初雪。
飄揚的雪花如柳絮,纏綿落了整夜,翌日醒來,整個天地都銀裝素裹。
“北國早寒,寒霜天降,到了該吃銅鍋的時候啦。”
沈長林看著漫天大雪,興奮的說道。
“那便去鳳樓叫一桌,到家裏來吃。”沈玉壽接話,說著穿上棉袍,準備出門,“正好順道去買些筆墨。”
沈長林自然同小兄一起前往,趙悲煦和文平憲鬥棋正酣,忙裏偷閑抬頭道:“你倆早去早回,我們便不去了。”
“好嘞——”
沈長林應著聲,話音才落,人已同沈玉壽走出門外。
華京城的冬日雖然寒冷,熱鬧勁兒卻不絲毫不減,街麵上仍鬧哄哄的。
沈長林沈玉壽雖已抵京月餘,但閑時逛街的時刻少之又少,今日偷得浮生半日閑,準備好好逛一逛,到飯點再去鳳樓叫銅鍋子,順道蹭酒樓的馬車回家。
美哉,悠哉。
華京城商業氣息濃鬱,各色商鋪已成行,比如售賣文具的,便有專門的筆架街,街上幾十家商鋪,俱是售賣筆墨紙硯的,從價錢實惠的平民筆墨,到千金難尋的好硯珍墨,在筆架街上應有盡有。
沈長林沈玉壽去了一家裝潢豪奢,名喚‘入墨香’的文具店,至歲末,書院的學生要給山長以及親近的夫子送禮,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聊表學生對師長的感謝之情。
二人預算不多,便決定挑選幾塊好墨,贈送給師長,墨乃文人日用常使之物,送這個既實用也在他們可承受的範圍之中。
入墨香所售的墨有一特色,便是墨汁自帶一股幽香,若落筆成字,紙箋上也會帶上幽幽香氣,並且久久不散。
沈長林沈玉壽喜桂花,選了幾塊暗帶桂香的墨錠,正預備付錢,突然一道尖銳的男音從背後傳來。
“老板,你們這兒蘭香、桂香、菊香、鬆柏香的墨錠還有多少?我家主子一樣要五十錠,幫我現在就包起來!”
老板一喜,這是來了大主顧:“蘭香、菊香、鬆柏香還有庫存,隻是今年桂香的墨錠產量少,今年又銷的好,隻剩下三十左右了。”
男音猛然抬得更高:“什麽?我家主子要湊齊四色香味贈人,獨桂香少二十,還怎麽配套。”說罷繞到前麵來,環顧整個入墨香內部,最終目光落在沈長林沈玉壽身上,“這兩位公子手中,不是還有十來錠桂香味的麽?”
沈長林目光一暗:“我們已經要了。”
“哦?可付過錢了,沒付錢便是不算。”那人尖細著嗓子哼哼著,一副瞧不起人的做派。
沈長林沒理會他,直接從荷包裏掏出銀子,遞給老板:“付賬。”
接著便要出門去。
“站住!”男子一揮手,立即有幾個壯漢不知從哪裏冒出來,攔住了沈長林二人,“如此囂張,簡直不知天高地厚,把墨錠交還出來,看在你二人是讀書人的份上,我不與你們計較。”
沈長林並不想惹事,眼前這男子雖穿一身錦衣,但從聲音可以判斷出,多半是個閹人,能用閹人做侍者的,多是皇族貴人。
皇族貴人就可不講道理麽?沈長林憤然的剜了那閹人一眼,緊繃的嘴角噙著寒意。
雖咽不下這口氣,但在貴人如雲的京師,當真是這樣,權貴階層能輕而易舉的壓死人。
但他是舉人,還是平南布政司的解元,扯起虎皮來說,背後代表的是士人階級,是一眾數量不多,但也絕對不少的寒門清流舉子的利益。
在大乾朝,皇室貴族固然權勢滔天,可文人清流的影響力,同樣不容小覷。
沈長林眸色深沉,運氣揮臂打開壯漢的手,和沈玉壽目不斜視,徑直走出了入墨香。
“喂,站住!站住!”那太監簡直氣瘋了,追出店鋪,氣得跳腳。
邊上停著一輛豪華馬車,風兒將車簾吹開一絲縫隙,正好讓車內少女瞧清楚沈長林沈玉壽的模樣,少女一襲紅裝,領口的狐裘襯得人格外嬌憨,她柳眉一豎:“又是他們,給我追!”
很快,沈長林二人,又一次被采月郡主堵在了小巷裏。
“你們憑什麽搶本郡主的墨?”
沈長林輕撇嘴角:“先來者得之。”
沈長林沈玉壽一等, 便是半個時辰。
幸好他們出發前用過早飯,不然此刻定餓的肚子咕咕叫了。
二人端坐在位置上,時不時的喝幾口茶水, 倒也不急躁,淮華書院的夫子個個都是有真才實學之人。
有才的文人, 有些怪脾氣不足為奇,當日許先生在府學收弟子,不是也晾了他們一早上麽?
為了求學, 這些都忍得, 耐得,受得。
期間門子來添了一回茶水,不知不覺間,又半個時辰過去。
終於——
屋頂上傳來了貓兒喵喵叫的聲音,接著是一老先生焦急的呼喚聲:“絨絨快下來,下來呀,哎呦呦,小心不要摔著了。”
沈長林起身往門外看去, 隻見院裏來了位著青色道袍的老者, 正心肝寶貝似的將隻全身雪白、長毛鴛眼的慵懶大貓抱在懷中, 腳步雖往書房邁著,注意力卻全在大貓身上。
老者輕柔地撫摸著貓兒柔順的皮毛, 直走到書房門口, 才抬頭看見沈長林二人。
想來這位老者便是祝夫子了, 他們急忙開口拜見。
“學生沈長林,見過祝夫子。”
“學生沈玉壽, 請祝夫子安。”
祝夫子是個很和氣的老頭, 抱著貓兒微微一笑, 邊往書房走邊說。
“今日晨起,老夫的絨絨,哦,就是這隻貓兒,和宋夫子的養的狗兒打架,貓狗頑鬧,本該隨它們去,豈料那宋老匹夫……哦哦,宋夫子,竟來拉偏架,害我家絨絨落了下乘,老夫氣不過,就與那一狗一人大戰了數十會合!因此來晚了,莫怪莫怪。”
竟是幫貓兒打架去了。
沈長林不禁莞爾,看來祝夫子是位地道的貓奴了。
“學生豈有怪罪之理,護己所愛,人之常情也。”
沈長林正說著,祝夫子懷裏的貓兒懶洋洋的衝他喵了聲,仿佛在讚成他的話,還伸出肉爪想去扒拉沈長林荷包的流蘇。
“它喜歡你。”祝夫子說著將貓兒放下,滿臉的慈愛。
絨絨一下地,就繞著沈長林轉圈,竟是不怕人,玩耍了一會,躥出書房跑走了。
“哈哈哈哈,言歸正傳吧。”祝夫子撣了撣衣裳,先拿起案上二人的推薦信拆閱起來。
“推薦人竟是南玉山莊,蔣秋寒。”
祝夫子隻看了推薦人的署名,便斂起了臉上的笑意,換上一副端重恭敬的態度:“你們是蔣老先生的什麽人?老先生如今身體好否?”
沈長林微一愣怔,原以為蔣文嶠的祖父隻是和淮華書院的夫子有故交,可見祝夫子態度如此恭謹,怕是不簡單。
“回祝夫子的話,老先生精神矍鑠,身子骨很硬朗,我們不是老先生的甚麽人,隻偶然與他有了一段緣分,他老人家憐憫我等求學不易,為我們寫了封推薦信。”
沈長林他們答應過蔣家人,要對南玉山莊的一切保密,因此二人長話短說,隻說起了與蔣文嶠祖父談經論史之事,和蔣文嶠在考場相遇以及去山莊小住的事情全部隱去。
“蔣老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大家,四書六藝,奇門遁甲,五行八卦,沒有他不通的,年輕時我便想拜於他門下,可惜他老先生收徒標準極高,未看得上我,待我潛心求學,自以為有所小成,想再去拜訪他老人家時,他已隱世不見外人了,算起來,已有二十年了。”
祝夫子說罷,淡淡一笑:“看你二人的神情,便是不知蔣老先生名號的,這也在情理之中,老先生名望最盛之時,你們還未出生呢。”
說罷將兩封推薦信仔細收好:“蔣老先生推舉的人,自是極佳的,你們不需要通過考核,直接入學吧,晚些時候帶你們去見山長。”
沈長林沈玉壽不禁愕然,蔣家祖父的威望也太大了吧?
“哈哈哈哈。”
見小輩兩臉詫異,祝夫子捋須大笑不止:“與你倆說笑罷了,還真信?哈哈哈哈,無論是誰推舉,入院考核是必不可少的。”
沈長林和沈玉壽無奈對視一笑,看來這位祝夫子不僅是位貓奴,還是個老頑童性格,慣愛捉弄小輩的。
“開始答題吧。”
祝夫子從書架上取出一卷軸,卷軸鋪開,上有算術題、經史題、辨題、佛道經義等等五花八門的題目,祝夫子不需要他們用筆作答,而是口述答案,這種考核方式,是筆試與麵試的集合。
方才嬉笑和氣的祝夫子考校起學生來,可謂是毫不留情。
並且,沈長林覺得,或許因他二人是蔣家祖父推薦的,祝夫子甚至還加大了考核難度,幸好他們基本功紮實,又和許先生雲遊四方,並學了不少‘雜學閑趣’,總算是體麵的將考核應付過去。
考核一直從上午持續到日暮時分,沈長林沈玉壽順便在書院蹭了一頓飯。
祝夫子吃素,陪著他吃清粥小菜,倒別有一番滋味。
從頭到尾,祝夫子都保持著高昂的精神氣,目光炯炯,思維敏捷。
沈長林沈玉壽答題到日暮時分,精神已有幾分渙散,不由的開了點小差,而祝夫子一人考校兩位學生,時此此刻仍頭清目明,他望了一眼天色,微笑道。
“今日考核就此止,不愧為蔣老先生看重的學生,天資果然不凡,不過定力還要再修煉啊,今天色已晚,你二人回去歇息,明日再來,我領你們去見山長,便算是正式入學了。”
二人拜謝祝夫子,一身輕鬆的走出了淮華書院。
回到住處,趙悲煦也已回家,互相問起,他也經曆了一番艱難的考核,算是通過了,同樣明日去報道。
“你們三人都走了,屆時這院裏,就剩我孤零零一人,哎,可歎可歎,羨慕羨慕。”
文平憲晃頭晃腦,雖嘴裏說著酸話,其實已打定主意獨自靜心溫書備考了,兼之沈長林沈玉壽趙悲煦偶爾會回來同他說經論典,對於文平憲來說,已然足夠。
秋風掃地,百草枯折,一夜醒來,院裏鋪了一層黃葉。
沈長林沈玉壽趙悲煦各自帶上行囊,前去書院報道。
四大書院均屬民辦書院,創立之初由世家大族出資建立,耕耘數百年後,其名下的田地商鋪數額不斷增多,每年產生巨額盈利,完全可以供養書院師生。
因此,在四大書院就讀,不僅食宿全免,師資力量雄厚,獨享單間,逢月考旬考歲考,優異者還可獲得豐厚的獎銀。
四大書院,是大乾朝眾士子夢寐以求的去處。
當然,若從四大書院科舉入仕,將來官運亨通的,有給書院捐銀捐田捐商鋪的習慣,比如平昌城主持秋闈的衛大人和平南布政司的巡撫,便都給淮華書院捐過商鋪。
四大書院的屹立不倒,離不開從書院走出的達官顯貴,達官顯貴們再用書院名聲傍身,更添一抹才氣。
互為支撐,方得今日之局麵。
沈長林沈玉壽因由祝夫子考核過關,暫拜於他座下,祝夫子所學博雜,興趣廣泛,各道精通。
淮華書院的山長姓李,世人稱為之李仙郎,鶴發童顏,曾為帝師,後雲遊四海,現為書院之山長。
李山長似乎與蔣家祖父有舊,拉著沈長林沈玉壽問了許多關於南玉山莊的事,但二人守諾在先,能說的可說的隻有那麽多。
最終李山長慨然歎息:“至交好友逐漸凋零,還健在人世的也漸行漸遠,罷了,世道規律如此,你們很有天分,好好的靜心研究學問,準備來年的春闈吧。”
至此,沈長林沈玉壽便在華京安頓下來。
淮華書院的課程安排較為鬆散,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各人,走到春闈之際,先生夫子主要起點撥的作用,沈長林沈玉壽經常泡在書院的藏書閣中,將從前難以見到的珍貴藏書一一翻閱。
同時結交可許多品行端正,學識淵博的同窗。
望朔放假,他們便帶上最近的詩稿,回到暫住地,同文平憲一起討論,趙悲煦亦然。
時光飛逝,秋去冬來,華京城的冬天,來的比平南的早,十一月便降下初雪。
飄揚的雪花如柳絮,纏綿落了整夜,翌日醒來,整個天地都銀裝素裹。
“北國早寒,寒霜天降,到了該吃銅鍋的時候啦。”
沈長林看著漫天大雪,興奮的說道。
“那便去鳳樓叫一桌,到家裏來吃。”沈玉壽接話,說著穿上棉袍,準備出門,“正好順道去買些筆墨。”
沈長林自然同小兄一起前往,趙悲煦和文平憲鬥棋正酣,忙裏偷閑抬頭道:“你倆早去早回,我們便不去了。”
“好嘞——”
沈長林應著聲,話音才落,人已同沈玉壽走出門外。
華京城的冬日雖然寒冷,熱鬧勁兒卻不絲毫不減,街麵上仍鬧哄哄的。
沈長林沈玉壽雖已抵京月餘,但閑時逛街的時刻少之又少,今日偷得浮生半日閑,準備好好逛一逛,到飯點再去鳳樓叫銅鍋子,順道蹭酒樓的馬車回家。
美哉,悠哉。
華京城商業氣息濃鬱,各色商鋪已成行,比如售賣文具的,便有專門的筆架街,街上幾十家商鋪,俱是售賣筆墨紙硯的,從價錢實惠的平民筆墨,到千金難尋的好硯珍墨,在筆架街上應有盡有。
沈長林沈玉壽去了一家裝潢豪奢,名喚‘入墨香’的文具店,至歲末,書院的學生要給山長以及親近的夫子送禮,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聊表學生對師長的感謝之情。
二人預算不多,便決定挑選幾塊好墨,贈送給師長,墨乃文人日用常使之物,送這個既實用也在他們可承受的範圍之中。
入墨香所售的墨有一特色,便是墨汁自帶一股幽香,若落筆成字,紙箋上也會帶上幽幽香氣,並且久久不散。
沈長林沈玉壽喜桂花,選了幾塊暗帶桂香的墨錠,正預備付錢,突然一道尖銳的男音從背後傳來。
“老板,你們這兒蘭香、桂香、菊香、鬆柏香的墨錠還有多少?我家主子一樣要五十錠,幫我現在就包起來!”
老板一喜,這是來了大主顧:“蘭香、菊香、鬆柏香還有庫存,隻是今年桂香的墨錠產量少,今年又銷的好,隻剩下三十左右了。”
男音猛然抬得更高:“什麽?我家主子要湊齊四色香味贈人,獨桂香少二十,還怎麽配套。”說罷繞到前麵來,環顧整個入墨香內部,最終目光落在沈長林沈玉壽身上,“這兩位公子手中,不是還有十來錠桂香味的麽?”
沈長林目光一暗:“我們已經要了。”
“哦?可付過錢了,沒付錢便是不算。”那人尖細著嗓子哼哼著,一副瞧不起人的做派。
沈長林沒理會他,直接從荷包裏掏出銀子,遞給老板:“付賬。”
接著便要出門去。
“站住!”男子一揮手,立即有幾個壯漢不知從哪裏冒出來,攔住了沈長林二人,“如此囂張,簡直不知天高地厚,把墨錠交還出來,看在你二人是讀書人的份上,我不與你們計較。”
沈長林並不想惹事,眼前這男子雖穿一身錦衣,但從聲音可以判斷出,多半是個閹人,能用閹人做侍者的,多是皇族貴人。
皇族貴人就可不講道理麽?沈長林憤然的剜了那閹人一眼,緊繃的嘴角噙著寒意。
雖咽不下這口氣,但在貴人如雲的京師,當真是這樣,權貴階層能輕而易舉的壓死人。
但他是舉人,還是平南布政司的解元,扯起虎皮來說,背後代表的是士人階級,是一眾數量不多,但也絕對不少的寒門清流舉子的利益。
在大乾朝,皇室貴族固然權勢滔天,可文人清流的影響力,同樣不容小覷。
沈長林眸色深沉,運氣揮臂打開壯漢的手,和沈玉壽目不斜視,徑直走出了入墨香。
“喂,站住!站住!”那太監簡直氣瘋了,追出店鋪,氣得跳腳。
邊上停著一輛豪華馬車,風兒將車簾吹開一絲縫隙,正好讓車內少女瞧清楚沈長林沈玉壽的模樣,少女一襲紅裝,領口的狐裘襯得人格外嬌憨,她柳眉一豎:“又是他們,給我追!”
很快,沈長林二人,又一次被采月郡主堵在了小巷裏。
“你們憑什麽搶本郡主的墨?”
沈長林輕撇嘴角:“先來者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