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丹藥散劑造價昂貴,也隻有世家大族的人,才能享用,因此,服用丹藥散劑也被認為是種身份的象征,王蕭嶽請沈長林沈玉壽去同享五石散,是真心傾慕二人才華,是親近拉攏他們的意思。
但在沈長林看來,所謂丹藥散劑,就是令人成癮的毒藥,他想也沒想便直接拒接:“王兄的好意我等心領了,下次旬休我與小兄要去拜訪故人。”
王蕭嶽一臉可惜,眼珠一轉,又提起一樁事來。
“我這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要做,二位兄台如此賢良有才,自要加入進來!”王蕭嶽穿著一件寬袖長袍,不知是不是五石散一類的藥物服多了,他總顯得很亢奮,揮舞著寬大的衣袖如撲翅的飛蛾,“一件能載入史冊,青史留名的大事!”
沈長林暗自蹙眉:“我等渺小如蚍蜉,能做怎樣的大事?”
“方才不是說到立嗣之事麽?以大乾國祚為重,早就該立太子,國不可一日無君,聖上纏綿病榻,若無太子監國,臣民之心不安,既然王公大臣請立無用,那麽我等大乾士子,就要再次請立!”王蕭嶽慷慨激昂道。
沈長林沈玉壽聽完,內心翻湧的隻有一個詞——瘋了。
並且還瘋的不輕。
見沈長林沈玉壽麵色凝重,一言不發,王蕭嶽繼續遊說:“我們準備弄一份千人血書,待大寒祭祀那日,齊跪在皇宮正門之外,請聖上立太子!二人不妨設想看看,屆時將是多麽宏大的場麵,我們會在文武百官、無數百姓麵前,完成這史無前例,擁立太子之壯舉,將來史書工筆,自有我等一席之地!”
沈長林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那麽,你們準備請立誰為太子?”
王蕭嶽拱了拱手:“自然是譽王殿下。”
果不出所料,沈長林搖頭婉拒了王蕭嶽的邀請,他和小兄也絕不會蹚這渾水。
王蕭嶽看著沈家兄弟遠去的背影,幽幽歎息:“到底是小地方出來的人,雖有才學,膽子卻特別小,沒有大局觀。”
沈長林直到走遠了,到了僻靜無人之處,才扭頭問沈玉壽:“對於此事,你怎麽看?”
沈玉壽隨時摘了幾片枯葉在手中,揉搓著道。
“健在的三位皇子中,三皇子有胡人血脈,五皇子年幼,他二人出局,便隻剩譽王殿下,看起來譽王成新君是順理成章的事,可聖上卻一直沒有他為太子,這便說明。”沈玉壽頓了頓,將手中的碎葉拋向風中,“說明聖上不看好他,或者說,還沒有下定決心。”
因此,王蕭嶽他們搞千人血書並在宮門前長跪不起請立譽王的行為,無異於將聖上架在火上烤,是一種赤裸裸的逼迫,真龍天子一國之君,會輕易接受這樣的逼迫麽?
一陣冷風吹來,寒風順著衣領灌進去,冰冷刺骨。
沈長林不由的裹緊衣袍,他們現在人微言輕,還是明哲保身罷。
隨著除夕來臨,華京城裏過節的氣氛濃鬱起來,各大書院也準備放歲假了,
恰在此時,淮華書院的首席大師薑無戈從南方雲遊回來,薑無戈乃皇族人,是當今聖上的堂弟,身份尊貴卻是一心向學向道,是名動兩京十三省的文人大家。
不過,薑無戈一向不愛收徒,他在淮華書院也隻是掛名而已,偶爾回京時才開堂授課,多數時候神龍見尾不見首。
“要是能做薑大師的弟子,叫我死也甘願了。”
“哼,做弟子?兄台可真敢肖想,能夠聽一聽薑大師的大課,我便此生無憾了。”
淮華書院的一眾學子激動的議論著,期待這次薑無戈會開堂授課。
但不久後一個轟動的好消息傳來,薑大師此番回京,不僅會在夫子殿開課三日,還會選一人做他的關門弟子,繼承其衣缽。
一時之間,整個華京城的士子圈,全部都轟動了,連一些白鹿洞書院、國子監的學生都跑來打聽,薑大師開課的三日,他們可否來旁聽。
對此,薑大師表示,可。
他們不僅可以來聽,還可做他關門弟子的人選。
沈長林沈玉壽自然也為之歡欣鼓舞,並將這好消息告訴了趙悲煦於文平憲,邀他二人到時一起去聽大師的課。
文平憲十分開懷,連連感歎,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能去淮華書院聽頂級大師的課。
淮華書院臘月十二開始放歲假,薑大師的課則從十五日開始,歲假期間學子仍可留宿,但沈長林沈玉壽想清淨一些,便在十一日晚上,搬回住處。
四人再度聚齊,溫書、吃酒、做詩,在北都的嚴寒之中,照樣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除了會客堂屋外,這院裏還有三間正房,其中一間是套間,比較寬敞,沈長林沈玉壽同住,另有兩間則各歸趙悲煦和文平憲所居。
這日夜裏,沈長林就著燭光,在看一冊試論合集,體會著前輩先人的才思,沈玉壽則在一旁讀詩稿,夜深人靜,各自靜靜的讀書,別有一段靜謐溫馨之意。
街上更夫走過,聽那打更聲,是到子時了。
這時院門吱啞細響一聲,是文平憲回來了,最近兩日,文平憲都早出晚歸,行蹤莫辨。
不一會,他那屋亮起了燈。
沈長林撂下書籍,想了半晌,披衣走到文平憲房門外,輕叩幾聲。
“若雲,有何事?”文平憲迅速拉開房門,請沈長林進去。
沈長林站在門口未動,他擔心文平憲行蹤詭異,是卷入了千人血書一事,王蕭嶽等人有家族托底,輸得起敗得起,但像他們這樣寒門出身的人,棋差一著,就將萬劫不複,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文兄,一切以春闈為重,嫂夫人和侄兒侄女們,還在平昌城等你的好消息。”
文平憲一愣,妻兒老小是他的命根子,寒窗苦讀,也是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若雲,你是不是也聽到什麽風聲?”文平憲低聲詢問,顯然在暗指血書之事。
沈長林捏緊手指,他所料果然不錯。
“我一無所知。”沈長林垂眸,盯著廊下的石階,“我隻知道,似我們這般出身的人,並無捷徑可走,好似這石階,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步子邁太大了,容易摔跤。”
文平憲瞳孔一縮,有種被沈長林窺破心事的羞愧。
“時間不早了,請文兄早些安置,我回屋了。”
響鼓無需重錘,話說到這一步,文平憲該明白了吧?
沈長林歎息一聲,相交一場,做到這一步他已問心無愧。
十五日,薑大師正式開課。
當日淮華書院人潮湧動,來了千餘人,寒冬臘月裏,薑無戈隻穿一身單薄的道袍,卻完全沒有畏寒之意。
他相貌極有威儀,深目直鼻,滿頭烏發黑亮,一眼望去,不過而立之年,看起來比真實年齡要年輕十多歲。
“曆史經義、四書五經、君子六藝、五行八卦,乃至奇門遁甲,想必你們都聽得厭煩了,今日,我不講這些,我說人之起源,從盤古開天地,到女媧補天,再到史前社會,王朝建立,禮法次序,一一說來……”
薑無戈口才極佳,思維敏捷,描述準確,沈長林盤腿聽了整整三日,聽薑無戈幾乎將這個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文化、王朝更迭,濃縮在三日的課程中。
所言之事,並不稀奇,但是能從開天辟地,講到太/祖立國,無需梗概,不看資料,全憑口述,非一般人可做到。
就連沈長林自己,雖讀書千卷萬卷,還是第一次從頭至尾,將這個世界的文化曆史過一遍。
在場的千餘人,無不讚服,這便是大師的魅力。
“我說過,這次我將收一人做關門弟子,擇日不若撞日,今日,我便要收此徒。”
話音一落,滿室嘩然,都知大師要收徒,還以為會舉辦一場公開考試取人,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許是大部分人都沒準備好,夫子殿喧嘩聲一片,夾雜著一些抗議。
薑大師輕笑,視若不見,吩咐童子分發紙筆,接著說道:“將我剛才口述之內容,寫在紙上,越快越好,字越少越好。”
“什麽?這是什麽要求?”
“越快是多快,一天,一個時辰,還是一炷香?字少,又是多少字呢?”
大家有數不清的問題,薑大師一個不答,沈長林接過童子發下的紙筆,見薑大師走下講堂,入了內室。
身邊的人還在喧嘩議論,沈長林扯了扯小兄的衣袖:“我們答題去吧。”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6-22 23:15:49~2022-06-23 23:41: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個;
第74章 大寒至
◎退出淮華書院◎
沈長林沈玉壽從擁擠的人群中擠出來, 尋了個僻靜角落,開始答題。
和他們一樣清醒的,還有趙悲煦, 並將觀望情況的文平憲也拉出人堆。
“薑大師的話已說得很清楚了,快快答題為妙。”
不一會, 很多人也看破了這一點,拿著紙筆紛紛尋位置答題,可這會兒, 能提筆寫字的角落幾乎全被人占據了, 為爭地盤,人群中響起無數吵嚷聲。
整個夫子殿鬧哄哄,簡直比菜市場還要擁擠聒噪。
而一牆之隔的廂房中,薑無戈點完香,啜飲著清茶,正透過木窗凝望院中雪色。
分發紙筆的小童進來,嘴裏嘀咕著:“外頭吵嚷不休的,他們簡直沒個讀書人的樣子了。”
薑無戈莞爾一笑, 回轉身來。
這小童是他雲遊時從路旁救下的乞兒, 不通文墨, 未讀詩書,今日倒議論起讀書人的樣子來了。
“讀書人應是什麽樣子?”
小童捧著下巴想了片刻:“應是斯文有禮, 風度翩翩, 和和氣氣的, 像師傅您這樣,便是讀書人的典範。”
薑無戈淡笑搖頭:“哪有那般簡單, 利字當前, 人自會露出本性。”
小童眨了眨眼睛, 顯然不很明白:“那他們也不需吵吵嚷嚷呀。”
正說著話,門外又響起一串腳步聲,另一童子捧著宣紙疾步入內:“師傅,有人答完了。”
薑無戈看了一眼角落的燃香,一炷香時間未到。
他接過宣紙,上有一首草書寫的詩。
“妖神怪力開鴻蒙,赤子炎黃立周公,雪泥白駒度日月,今朝乾秋定山河。”
薑無戈看完後,拿著詩稿向外走去,站到高台:“此詩作者,便是我薑無戈的關門弟子。”
一語驚醒諸位還在答題中的士子,他們有的剛寫幾字,有的甚至還沒找好位置。
“薑大師,我等還未答完,可否通融半個時辰?”
“沒錯,先答完者一心圖快,不一定是最優異的,請薑大師三思。”
薑無戈站在高台之上,睥睨環視眾人,一襲青灰色道袍在寒風中獵獵飛舞,明明穿著布衣,身上的氣勢卻比台下錦衣華服的世家公子強出十倍不止,他將手中的詩稿隨手往人群中擲去。
詩稿借力翩翩飛舞,無數隻手舉起來,想抓住詩稿一睹為快。
薑無戈拋完詩稿,複又轉身走下高台:“做此詩者,隨我來。”
“長林,快去呀。”
沈玉壽用撞了撞沈長林的胳膊,他的眼神中一絲羨慕,但更多的是與有榮焉的自豪,和單純的高興。
“嗯。”沈長林覺得今日的際遇,簡直似夢一場。
但在沈長林看來,所謂丹藥散劑,就是令人成癮的毒藥,他想也沒想便直接拒接:“王兄的好意我等心領了,下次旬休我與小兄要去拜訪故人。”
王蕭嶽一臉可惜,眼珠一轉,又提起一樁事來。
“我這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要做,二位兄台如此賢良有才,自要加入進來!”王蕭嶽穿著一件寬袖長袍,不知是不是五石散一類的藥物服多了,他總顯得很亢奮,揮舞著寬大的衣袖如撲翅的飛蛾,“一件能載入史冊,青史留名的大事!”
沈長林暗自蹙眉:“我等渺小如蚍蜉,能做怎樣的大事?”
“方才不是說到立嗣之事麽?以大乾國祚為重,早就該立太子,國不可一日無君,聖上纏綿病榻,若無太子監國,臣民之心不安,既然王公大臣請立無用,那麽我等大乾士子,就要再次請立!”王蕭嶽慷慨激昂道。
沈長林沈玉壽聽完,內心翻湧的隻有一個詞——瘋了。
並且還瘋的不輕。
見沈長林沈玉壽麵色凝重,一言不發,王蕭嶽繼續遊說:“我們準備弄一份千人血書,待大寒祭祀那日,齊跪在皇宮正門之外,請聖上立太子!二人不妨設想看看,屆時將是多麽宏大的場麵,我們會在文武百官、無數百姓麵前,完成這史無前例,擁立太子之壯舉,將來史書工筆,自有我等一席之地!”
沈長林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那麽,你們準備請立誰為太子?”
王蕭嶽拱了拱手:“自然是譽王殿下。”
果不出所料,沈長林搖頭婉拒了王蕭嶽的邀請,他和小兄也絕不會蹚這渾水。
王蕭嶽看著沈家兄弟遠去的背影,幽幽歎息:“到底是小地方出來的人,雖有才學,膽子卻特別小,沒有大局觀。”
沈長林直到走遠了,到了僻靜無人之處,才扭頭問沈玉壽:“對於此事,你怎麽看?”
沈玉壽隨時摘了幾片枯葉在手中,揉搓著道。
“健在的三位皇子中,三皇子有胡人血脈,五皇子年幼,他二人出局,便隻剩譽王殿下,看起來譽王成新君是順理成章的事,可聖上卻一直沒有他為太子,這便說明。”沈玉壽頓了頓,將手中的碎葉拋向風中,“說明聖上不看好他,或者說,還沒有下定決心。”
因此,王蕭嶽他們搞千人血書並在宮門前長跪不起請立譽王的行為,無異於將聖上架在火上烤,是一種赤裸裸的逼迫,真龍天子一國之君,會輕易接受這樣的逼迫麽?
一陣冷風吹來,寒風順著衣領灌進去,冰冷刺骨。
沈長林不由的裹緊衣袍,他們現在人微言輕,還是明哲保身罷。
隨著除夕來臨,華京城裏過節的氣氛濃鬱起來,各大書院也準備放歲假了,
恰在此時,淮華書院的首席大師薑無戈從南方雲遊回來,薑無戈乃皇族人,是當今聖上的堂弟,身份尊貴卻是一心向學向道,是名動兩京十三省的文人大家。
不過,薑無戈一向不愛收徒,他在淮華書院也隻是掛名而已,偶爾回京時才開堂授課,多數時候神龍見尾不見首。
“要是能做薑大師的弟子,叫我死也甘願了。”
“哼,做弟子?兄台可真敢肖想,能夠聽一聽薑大師的大課,我便此生無憾了。”
淮華書院的一眾學子激動的議論著,期待這次薑無戈會開堂授課。
但不久後一個轟動的好消息傳來,薑大師此番回京,不僅會在夫子殿開課三日,還會選一人做他的關門弟子,繼承其衣缽。
一時之間,整個華京城的士子圈,全部都轟動了,連一些白鹿洞書院、國子監的學生都跑來打聽,薑大師開課的三日,他們可否來旁聽。
對此,薑大師表示,可。
他們不僅可以來聽,還可做他關門弟子的人選。
沈長林沈玉壽自然也為之歡欣鼓舞,並將這好消息告訴了趙悲煦於文平憲,邀他二人到時一起去聽大師的課。
文平憲十分開懷,連連感歎,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能去淮華書院聽頂級大師的課。
淮華書院臘月十二開始放歲假,薑大師的課則從十五日開始,歲假期間學子仍可留宿,但沈長林沈玉壽想清淨一些,便在十一日晚上,搬回住處。
四人再度聚齊,溫書、吃酒、做詩,在北都的嚴寒之中,照樣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除了會客堂屋外,這院裏還有三間正房,其中一間是套間,比較寬敞,沈長林沈玉壽同住,另有兩間則各歸趙悲煦和文平憲所居。
這日夜裏,沈長林就著燭光,在看一冊試論合集,體會著前輩先人的才思,沈玉壽則在一旁讀詩稿,夜深人靜,各自靜靜的讀書,別有一段靜謐溫馨之意。
街上更夫走過,聽那打更聲,是到子時了。
這時院門吱啞細響一聲,是文平憲回來了,最近兩日,文平憲都早出晚歸,行蹤莫辨。
不一會,他那屋亮起了燈。
沈長林撂下書籍,想了半晌,披衣走到文平憲房門外,輕叩幾聲。
“若雲,有何事?”文平憲迅速拉開房門,請沈長林進去。
沈長林站在門口未動,他擔心文平憲行蹤詭異,是卷入了千人血書一事,王蕭嶽等人有家族托底,輸得起敗得起,但像他們這樣寒門出身的人,棋差一著,就將萬劫不複,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文兄,一切以春闈為重,嫂夫人和侄兒侄女們,還在平昌城等你的好消息。”
文平憲一愣,妻兒老小是他的命根子,寒窗苦讀,也是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若雲,你是不是也聽到什麽風聲?”文平憲低聲詢問,顯然在暗指血書之事。
沈長林捏緊手指,他所料果然不錯。
“我一無所知。”沈長林垂眸,盯著廊下的石階,“我隻知道,似我們這般出身的人,並無捷徑可走,好似這石階,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步子邁太大了,容易摔跤。”
文平憲瞳孔一縮,有種被沈長林窺破心事的羞愧。
“時間不早了,請文兄早些安置,我回屋了。”
響鼓無需重錘,話說到這一步,文平憲該明白了吧?
沈長林歎息一聲,相交一場,做到這一步他已問心無愧。
十五日,薑大師正式開課。
當日淮華書院人潮湧動,來了千餘人,寒冬臘月裏,薑無戈隻穿一身單薄的道袍,卻完全沒有畏寒之意。
他相貌極有威儀,深目直鼻,滿頭烏發黑亮,一眼望去,不過而立之年,看起來比真實年齡要年輕十多歲。
“曆史經義、四書五經、君子六藝、五行八卦,乃至奇門遁甲,想必你們都聽得厭煩了,今日,我不講這些,我說人之起源,從盤古開天地,到女媧補天,再到史前社會,王朝建立,禮法次序,一一說來……”
薑無戈口才極佳,思維敏捷,描述準確,沈長林盤腿聽了整整三日,聽薑無戈幾乎將這個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文化、王朝更迭,濃縮在三日的課程中。
所言之事,並不稀奇,但是能從開天辟地,講到太/祖立國,無需梗概,不看資料,全憑口述,非一般人可做到。
就連沈長林自己,雖讀書千卷萬卷,還是第一次從頭至尾,將這個世界的文化曆史過一遍。
在場的千餘人,無不讚服,這便是大師的魅力。
“我說過,這次我將收一人做關門弟子,擇日不若撞日,今日,我便要收此徒。”
話音一落,滿室嘩然,都知大師要收徒,還以為會舉辦一場公開考試取人,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許是大部分人都沒準備好,夫子殿喧嘩聲一片,夾雜著一些抗議。
薑大師輕笑,視若不見,吩咐童子分發紙筆,接著說道:“將我剛才口述之內容,寫在紙上,越快越好,字越少越好。”
“什麽?這是什麽要求?”
“越快是多快,一天,一個時辰,還是一炷香?字少,又是多少字呢?”
大家有數不清的問題,薑大師一個不答,沈長林接過童子發下的紙筆,見薑大師走下講堂,入了內室。
身邊的人還在喧嘩議論,沈長林扯了扯小兄的衣袖:“我們答題去吧。”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6-22 23:15:49~2022-06-23 23:41: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個;
第74章 大寒至
◎退出淮華書院◎
沈長林沈玉壽從擁擠的人群中擠出來, 尋了個僻靜角落,開始答題。
和他們一樣清醒的,還有趙悲煦, 並將觀望情況的文平憲也拉出人堆。
“薑大師的話已說得很清楚了,快快答題為妙。”
不一會, 很多人也看破了這一點,拿著紙筆紛紛尋位置答題,可這會兒, 能提筆寫字的角落幾乎全被人占據了, 為爭地盤,人群中響起無數吵嚷聲。
整個夫子殿鬧哄哄,簡直比菜市場還要擁擠聒噪。
而一牆之隔的廂房中,薑無戈點完香,啜飲著清茶,正透過木窗凝望院中雪色。
分發紙筆的小童進來,嘴裏嘀咕著:“外頭吵嚷不休的,他們簡直沒個讀書人的樣子了。”
薑無戈莞爾一笑, 回轉身來。
這小童是他雲遊時從路旁救下的乞兒, 不通文墨, 未讀詩書,今日倒議論起讀書人的樣子來了。
“讀書人應是什麽樣子?”
小童捧著下巴想了片刻:“應是斯文有禮, 風度翩翩, 和和氣氣的, 像師傅您這樣,便是讀書人的典範。”
薑無戈淡笑搖頭:“哪有那般簡單, 利字當前, 人自會露出本性。”
小童眨了眨眼睛, 顯然不很明白:“那他們也不需吵吵嚷嚷呀。”
正說著話,門外又響起一串腳步聲,另一童子捧著宣紙疾步入內:“師傅,有人答完了。”
薑無戈看了一眼角落的燃香,一炷香時間未到。
他接過宣紙,上有一首草書寫的詩。
“妖神怪力開鴻蒙,赤子炎黃立周公,雪泥白駒度日月,今朝乾秋定山河。”
薑無戈看完後,拿著詩稿向外走去,站到高台:“此詩作者,便是我薑無戈的關門弟子。”
一語驚醒諸位還在答題中的士子,他們有的剛寫幾字,有的甚至還沒找好位置。
“薑大師,我等還未答完,可否通融半個時辰?”
“沒錯,先答完者一心圖快,不一定是最優異的,請薑大師三思。”
薑無戈站在高台之上,睥睨環視眾人,一襲青灰色道袍在寒風中獵獵飛舞,明明穿著布衣,身上的氣勢卻比台下錦衣華服的世家公子強出十倍不止,他將手中的詩稿隨手往人群中擲去。
詩稿借力翩翩飛舞,無數隻手舉起來,想抓住詩稿一睹為快。
薑無戈拋完詩稿,複又轉身走下高台:“做此詩者,隨我來。”
“長林,快去呀。”
沈玉壽用撞了撞沈長林的胳膊,他的眼神中一絲羨慕,但更多的是與有榮焉的自豪,和單純的高興。
“嗯。”沈長林覺得今日的際遇,簡直似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