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hfss要我狗命 10瓶;東文西達 8瓶;
第75章 武德司
◎過除夕度新年◎
一無所知?
不僅皇帝滿心狐疑, 就連身後的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心中也疑惑不定, 不敢輕信。
薑逐元喉嚨一緊,他是皇長子, 序齒下還有兩位皇弟,一血脈不純,二年歲尚幼, 就算皇父生前不立他為太子, 仙逝之後,還能由誰繼承大統?
江山遲早緊握他手,他又何必弄出這樣拙劣的把戲。
“父皇,兒臣所言句句屬實,請父皇明鑒!”
薑逐元說著雙膝蓋一曲,正要跪下自辯,就被皇帝一把扯住,父子倆相距咫尺, 薑逐元望見皇父眼中深深一抹狠厲, 那是龍顏大怒的征兆。
“譽王, 給朕站穩了。”
而宮門外的王蕭嶽等人,不僅看不清聖上與譽王之間的暗流湧動, 相反, 倒覺父子攜手扶持, 是好個父慈子孝君臣和諧的感人畫麵。
“躬請聖上早立譽王為太子,以安臣民之心。”
“躬請聖上早立譽王為太子, 以安臣民之心”
士子們繼續齊聲高喝, 在寒風中, 在夜色裏,在飛雪滿天之下,他們不畏懼嚴寒,不畏懼天子之怒,也不畏人言,此刻提著一口氣,擰做一股繩,心中翻湧的,是為大乾江山社稷犧牲小我的悲壯。
士子階層中最受推崇的,便是此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錚錚風骨。
殿前軍統帥黃一鳴帶著軍士前來護駕,跟隨皇帝多年的近侍低聲道:“陛下,可要差黃將軍將這些鬧事者抓起來?”
皇帝輕輕搖頭,幾百士子,如何抓得盡,大乾朝又以讀書人為尊,今日若對士子大肆抓捕,恐怕將引天下讀書人震怒,士人階層的怒火燒起來,毀滅的是大乾安寧。
想到此處,皇帝再次深深看了大兒子譽王一眼。
有人江河日暮,有人如燦如朝陽,他老了。
皇帝在近侍的攙扶下,邁著虛浮的步子,緩緩往宮門外走去,他深深凝視著麵前年輕的文人們,開口道。
“爾等心意朕已明了,速歸家去。”
王蕭嶽跟隨父輩曾參加過好幾次宮中大宴,他幼時皇上還曾抱過他,彼此間不算生分,因此對於皇帝的話,王蕭嶽下意識的有聽從之意,就在他即將開口,答應先散去的刹那,身旁另有一人開口了。
那人垂眉斂目,緊繃唇角,正是林月賢,他聲沉如鍾。
“躬請聖上早立譽王為太子,以安臣民之心。”
一語再激千層浪,數百士子齊聲再喝,一封血跡斑斑的千人書,由林月賢雙手奉上。
上有千百人的血,幹枯氧化後,凝結成觸目的烏黑。
皇帝略掃一眼,如觸閃電般往後退了半步,心猛糾成一團刺痛難當,連呼吸都變得異常困難。
他迷戀修道,千人血書這等極陰汙物,會折損他的道行。
眼見皇父搖搖欲墜,老近侍一人攙扶不住,薑逐元一個大跨步來到皇父身邊,一把扶住皇帝的同時,對跪地不起的士子們言辭懇切,近乎哀求般說道。
“立嗣之事,自有皇上聖裁,何至爾等如此?跪列宮門,乃當大罪,聖上寬仁,恕爾無罪,請諸君盡早散去,莫要耽誤了大寒祭祀之要事!”
說完,薑逐元對士子們深深鞠躬,作揖,若不是顧及皇室尊嚴,他寧肯下跪,跪下請走這群一根筋的書呆子!
王蕭嶽、林月賢因跪在最前,正與薑逐元目光相觸,王家、林家、文家,都是公開站隊支持譽王的家族,因此私下薑逐元和王蕭嶽林月賢二人,見過多次,隻是沒料到這兩個人是豬腦子,半點城府都沒有!
薑逐元拚命的給他二人使眼色:“走啊!”
他狠狠咬著牙,用口型道。
王蕭嶽整個人沉浸在即將留名青史的喜悅中,可譽王殿下陰森狠厲的眼神又叫人膽寒,林月賢眼神清明,在觸及譽王時湧出幾絲疑惑不解之意,好像在用眼神詢問:“怎麽了?是我等做的不夠好麽?”
譽王簡直如芒在背,他捏緊拳,很想一腳踹翻眼前兩個蠢貨,但皇父和文武百官等都在背後看著他,他隻好再次好言勸說,並繼續眼神示意他們離開。
“立嗣之事皇上自有定奪,何必苦苦相逼?請歸家去。”
林月賢露出一副豁然恍悟的神情,然後是做錯事後的懊惱,他轉身對後方的士子們高聲道:“譽王殿下言之有理,我等即刻散去吧。”
王蕭嶽此刻亦從夢中驚醒,急忙跟話道:“對,譽王說得對,散去歸家吧。”
千人血書,數百人跪拜宮門,是以王蕭嶽林月賢在內的十幾位世家子,以及十幾位寒門學子,一齊號召組織的。
王蕭嶽和林月賢在士子中很有號召力,他們起身退開後,不少士子跟著離去。
剩下一部分仍堅持著,但同伴陸續離去後,他們也沒能堅持多久,紛紛起身離開。
最終跪立在宮門外不願離去的,隻有區區六人。
鬧了這一場,天已蒙蒙亮,因靠近宮門,又有殿前軍驅趕,百姓不得近看,但隔著禦街,仍往這邊指點瞧看。
殿前軍強製‘請’走了剩下六位堅持不肯離去的士子,宮門前的人終於肅清,譽王長舒一口氣。
“請父皇回宮休息,兒臣這就領百官出城祭祀。”
皇帝強撐著一口氣,站立在寒風中,狐裘鹿靴加身,仍覺渾身發寒,心裏有個聲音在告訴他,他老了,老得對座下江山失去了控製。
“譽王,你在士子中的威望,比朕高。”
皇帝留下一句話後,在近侍攙扶下緩緩回宮。
身旁的老近侍眼圈一紅,內心無味雜陳。
“陛下,宣轎輦吧。”
“朕走得動!”
而薑逐元心中一驚,反複琢磨著皇父方才的話,他們是父子,更是君臣,臣子的威望怎能蓋過主上?
幸好,老天有心助他,隻有他一人最宜繼承大統。
幸好,幸好啊……
沈長林沈玉壽晨起後,準備去書局街買些書籍。
因知大寒這日恐有事發生,二人特意走了靠近禦街的路,果不其然,還未走到禦街旁,就聽得百姓們議論紛紛,說宮門前發生了了不得的大事,殿前軍已經戒嚴,無關人等不得從附近經過。
事情發生在四更天,彼時已至辰時,宮門前跪地血書請願的士子,實則已散去了九成。
待沈長林沈玉壽走到附近,見到不少著深衣的士子三三倆倆,結伴離去,其中還有不少熟人麵孔。
“喂,沈宣瓊沈若雲!你們怎在此處?“
王蕭嶽正好在人群中,望見沈家兄弟,急忙拉著林月賢朝他們跑來,並向他們介紹道。
“這位是林月賢林公子,乃工部尚書之子,與我王家是世交。”言罷又介紹沈長林沈玉壽給林月賢認識,“這二位是親兄弟,沈玉壽乃平南布政司今歲秋闈之亞魁,沈長林乃解元,同時被薑大師收為關門弟子,前途無可限量。”
聽完介紹,林月賢高昂著頭,脊背繃的筆直,就差將世家貴子的驕矜寫在臉上,冷冷點頭:“幸會。”
連聲音都是冷的,一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高傲表現。
沈長林沈玉壽齊步拱手:“幸會。”
見此場景,介紹人王蕭嶽有些尷尬,湊到沈家兄弟耳畔小聲道:“他就是這種古怪性子,莫要見怪。”
言罷身子往後一靠,對著林月賢高聲道:“林公子,你當年隨父去平南布政司待了好些年,沒準與二位沈兄還有過一麵之緣呢。“
話說到一半,就被林月賢冷冷打斷:“說這些作甚!”
體察到林月賢的不快,王蕭嶽隻得訕訕住嘴,王家逐漸勢微,平日裏需巴結著林家,見林月賢匆匆走遠,他對沈長林沈玉壽歉意一笑:“我先行一步。”
“嗯,再會。”沈長林淡淡答道。
待二人走遠,沈玉壽輕笑著調侃:“沒料月賢竟還有演戲的天分。”
話說完後,卻是一抹苦澀,好友相見而要假裝陌路人,甚荒唐。
相較之下,沈長林看得開些:“罷了,緣分使然。”
還有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到底沒有說出口,因為沈長林自己也無法確定,林月賢究竟想走怎樣的路。
那日見麵,聽他所言,似乎對譽親王頗有輕視之意,並且憎惡家人,對世家大族也有說不出的怨恨,可他為何又與王蕭嶽攪合在一起,看他與王蕭嶽交往甚密,也是千人血書請立太子的發起人之一。
人前人後,究竟哪副麵孔才是他?
沈長林想到此處,不由的駐足回望,隻見林月賢和王蕭嶽已並排走到街口,正要登上一輛豪華的馬車。
伺候人的小廝不知說了什麽,似乎惹得林月賢不快,踩著小廝的背登車後,他還泄憤似的踹了一腳。
車簾落下的刹那,二人隔著十幾丈的距離,遙遙對視了一眼。
林月賢身處暗處,五官和輪廓皆模糊一片,但那銳利的目光,卻能穿透晦暗的光,透出凶獸般的攻擊性。
隻一瞬,車簾落下,什麽都看不見了。
沈長林沐浴在暖暖的晨曦之下,修長的指節猛一抽動,電光石之間,瞬間悟出什麽。
“長林,怎麽發起呆來了。”沈玉壽攬住沈長林的肩,“走吧,我們還得去書局呢。”
沈長林點點頭,輕聲道:“走。”
他有一種直覺,京城裏的這個年,怕是過不安順了。
除夕夜很快便到了。
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烹煮佳肴,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新鞋,預備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然出門在外的遊子,便隻能簡約過節了。
沈長林沈玉壽以及文平憲抽了半日時間,將小院內外灑掃一遍,然後貼上了窗花對聯,再往門頭上挑掛一雙大紅燈籠,便是趕上了過節的氣氛。
年夜飯是在酒樓提前定的酒菜,雞鴨魚肉俱全,加上一壇女兒紅,好酒好菜,邊吃邊聊,也是極自在的。
至於趙悲煦,被京城趙家,也就是他家那門遠親請過府共吃年夜飯,預計初一才回小院這邊。
天色漸漸暗下,一層層烏雲籠罩在華京城上空,雲壓得很低,往內城逼近。
沈長林挑了一卦炮仗點燃,劈裏啪啦一陣熱鬧後,三人對著平南布政司的方向祭拜了祖宗,接著便準備開飯了。
“看這天色,又是一場朔雪啊。”
沈玉壽收貢品的時候,隨口歎道。
三人渾不在意,雪夜酌飲,烘爐暖鍋,也挺自在的,況且雪下得大,反倒有過節的滋味兒。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hfss要我狗命 10瓶;東文西達 8瓶;
第75章 武德司
◎過除夕度新年◎
一無所知?
不僅皇帝滿心狐疑, 就連身後的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心中也疑惑不定, 不敢輕信。
薑逐元喉嚨一緊,他是皇長子, 序齒下還有兩位皇弟,一血脈不純,二年歲尚幼, 就算皇父生前不立他為太子, 仙逝之後,還能由誰繼承大統?
江山遲早緊握他手,他又何必弄出這樣拙劣的把戲。
“父皇,兒臣所言句句屬實,請父皇明鑒!”
薑逐元說著雙膝蓋一曲,正要跪下自辯,就被皇帝一把扯住,父子倆相距咫尺, 薑逐元望見皇父眼中深深一抹狠厲, 那是龍顏大怒的征兆。
“譽王, 給朕站穩了。”
而宮門外的王蕭嶽等人,不僅看不清聖上與譽王之間的暗流湧動, 相反, 倒覺父子攜手扶持, 是好個父慈子孝君臣和諧的感人畫麵。
“躬請聖上早立譽王為太子,以安臣民之心。”
“躬請聖上早立譽王為太子, 以安臣民之心”
士子們繼續齊聲高喝, 在寒風中, 在夜色裏,在飛雪滿天之下,他們不畏懼嚴寒,不畏懼天子之怒,也不畏人言,此刻提著一口氣,擰做一股繩,心中翻湧的,是為大乾江山社稷犧牲小我的悲壯。
士子階層中最受推崇的,便是此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錚錚風骨。
殿前軍統帥黃一鳴帶著軍士前來護駕,跟隨皇帝多年的近侍低聲道:“陛下,可要差黃將軍將這些鬧事者抓起來?”
皇帝輕輕搖頭,幾百士子,如何抓得盡,大乾朝又以讀書人為尊,今日若對士子大肆抓捕,恐怕將引天下讀書人震怒,士人階層的怒火燒起來,毀滅的是大乾安寧。
想到此處,皇帝再次深深看了大兒子譽王一眼。
有人江河日暮,有人如燦如朝陽,他老了。
皇帝在近侍的攙扶下,邁著虛浮的步子,緩緩往宮門外走去,他深深凝視著麵前年輕的文人們,開口道。
“爾等心意朕已明了,速歸家去。”
王蕭嶽跟隨父輩曾參加過好幾次宮中大宴,他幼時皇上還曾抱過他,彼此間不算生分,因此對於皇帝的話,王蕭嶽下意識的有聽從之意,就在他即將開口,答應先散去的刹那,身旁另有一人開口了。
那人垂眉斂目,緊繃唇角,正是林月賢,他聲沉如鍾。
“躬請聖上早立譽王為太子,以安臣民之心。”
一語再激千層浪,數百士子齊聲再喝,一封血跡斑斑的千人書,由林月賢雙手奉上。
上有千百人的血,幹枯氧化後,凝結成觸目的烏黑。
皇帝略掃一眼,如觸閃電般往後退了半步,心猛糾成一團刺痛難當,連呼吸都變得異常困難。
他迷戀修道,千人血書這等極陰汙物,會折損他的道行。
眼見皇父搖搖欲墜,老近侍一人攙扶不住,薑逐元一個大跨步來到皇父身邊,一把扶住皇帝的同時,對跪地不起的士子們言辭懇切,近乎哀求般說道。
“立嗣之事,自有皇上聖裁,何至爾等如此?跪列宮門,乃當大罪,聖上寬仁,恕爾無罪,請諸君盡早散去,莫要耽誤了大寒祭祀之要事!”
說完,薑逐元對士子們深深鞠躬,作揖,若不是顧及皇室尊嚴,他寧肯下跪,跪下請走這群一根筋的書呆子!
王蕭嶽、林月賢因跪在最前,正與薑逐元目光相觸,王家、林家、文家,都是公開站隊支持譽王的家族,因此私下薑逐元和王蕭嶽林月賢二人,見過多次,隻是沒料到這兩個人是豬腦子,半點城府都沒有!
薑逐元拚命的給他二人使眼色:“走啊!”
他狠狠咬著牙,用口型道。
王蕭嶽整個人沉浸在即將留名青史的喜悅中,可譽王殿下陰森狠厲的眼神又叫人膽寒,林月賢眼神清明,在觸及譽王時湧出幾絲疑惑不解之意,好像在用眼神詢問:“怎麽了?是我等做的不夠好麽?”
譽王簡直如芒在背,他捏緊拳,很想一腳踹翻眼前兩個蠢貨,但皇父和文武百官等都在背後看著他,他隻好再次好言勸說,並繼續眼神示意他們離開。
“立嗣之事皇上自有定奪,何必苦苦相逼?請歸家去。”
林月賢露出一副豁然恍悟的神情,然後是做錯事後的懊惱,他轉身對後方的士子們高聲道:“譽王殿下言之有理,我等即刻散去吧。”
王蕭嶽此刻亦從夢中驚醒,急忙跟話道:“對,譽王說得對,散去歸家吧。”
千人血書,數百人跪拜宮門,是以王蕭嶽林月賢在內的十幾位世家子,以及十幾位寒門學子,一齊號召組織的。
王蕭嶽和林月賢在士子中很有號召力,他們起身退開後,不少士子跟著離去。
剩下一部分仍堅持著,但同伴陸續離去後,他們也沒能堅持多久,紛紛起身離開。
最終跪立在宮門外不願離去的,隻有區區六人。
鬧了這一場,天已蒙蒙亮,因靠近宮門,又有殿前軍驅趕,百姓不得近看,但隔著禦街,仍往這邊指點瞧看。
殿前軍強製‘請’走了剩下六位堅持不肯離去的士子,宮門前的人終於肅清,譽王長舒一口氣。
“請父皇回宮休息,兒臣這就領百官出城祭祀。”
皇帝強撐著一口氣,站立在寒風中,狐裘鹿靴加身,仍覺渾身發寒,心裏有個聲音在告訴他,他老了,老得對座下江山失去了控製。
“譽王,你在士子中的威望,比朕高。”
皇帝留下一句話後,在近侍攙扶下緩緩回宮。
身旁的老近侍眼圈一紅,內心無味雜陳。
“陛下,宣轎輦吧。”
“朕走得動!”
而薑逐元心中一驚,反複琢磨著皇父方才的話,他們是父子,更是君臣,臣子的威望怎能蓋過主上?
幸好,老天有心助他,隻有他一人最宜繼承大統。
幸好,幸好啊……
沈長林沈玉壽晨起後,準備去書局街買些書籍。
因知大寒這日恐有事發生,二人特意走了靠近禦街的路,果不其然,還未走到禦街旁,就聽得百姓們議論紛紛,說宮門前發生了了不得的大事,殿前軍已經戒嚴,無關人等不得從附近經過。
事情發生在四更天,彼時已至辰時,宮門前跪地血書請願的士子,實則已散去了九成。
待沈長林沈玉壽走到附近,見到不少著深衣的士子三三倆倆,結伴離去,其中還有不少熟人麵孔。
“喂,沈宣瓊沈若雲!你們怎在此處?“
王蕭嶽正好在人群中,望見沈家兄弟,急忙拉著林月賢朝他們跑來,並向他們介紹道。
“這位是林月賢林公子,乃工部尚書之子,與我王家是世交。”言罷又介紹沈長林沈玉壽給林月賢認識,“這二位是親兄弟,沈玉壽乃平南布政司今歲秋闈之亞魁,沈長林乃解元,同時被薑大師收為關門弟子,前途無可限量。”
聽完介紹,林月賢高昂著頭,脊背繃的筆直,就差將世家貴子的驕矜寫在臉上,冷冷點頭:“幸會。”
連聲音都是冷的,一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高傲表現。
沈長林沈玉壽齊步拱手:“幸會。”
見此場景,介紹人王蕭嶽有些尷尬,湊到沈家兄弟耳畔小聲道:“他就是這種古怪性子,莫要見怪。”
言罷身子往後一靠,對著林月賢高聲道:“林公子,你當年隨父去平南布政司待了好些年,沒準與二位沈兄還有過一麵之緣呢。“
話說到一半,就被林月賢冷冷打斷:“說這些作甚!”
體察到林月賢的不快,王蕭嶽隻得訕訕住嘴,王家逐漸勢微,平日裏需巴結著林家,見林月賢匆匆走遠,他對沈長林沈玉壽歉意一笑:“我先行一步。”
“嗯,再會。”沈長林淡淡答道。
待二人走遠,沈玉壽輕笑著調侃:“沒料月賢竟還有演戲的天分。”
話說完後,卻是一抹苦澀,好友相見而要假裝陌路人,甚荒唐。
相較之下,沈長林看得開些:“罷了,緣分使然。”
還有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到底沒有說出口,因為沈長林自己也無法確定,林月賢究竟想走怎樣的路。
那日見麵,聽他所言,似乎對譽親王頗有輕視之意,並且憎惡家人,對世家大族也有說不出的怨恨,可他為何又與王蕭嶽攪合在一起,看他與王蕭嶽交往甚密,也是千人血書請立太子的發起人之一。
人前人後,究竟哪副麵孔才是他?
沈長林想到此處,不由的駐足回望,隻見林月賢和王蕭嶽已並排走到街口,正要登上一輛豪華的馬車。
伺候人的小廝不知說了什麽,似乎惹得林月賢不快,踩著小廝的背登車後,他還泄憤似的踹了一腳。
車簾落下的刹那,二人隔著十幾丈的距離,遙遙對視了一眼。
林月賢身處暗處,五官和輪廓皆模糊一片,但那銳利的目光,卻能穿透晦暗的光,透出凶獸般的攻擊性。
隻一瞬,車簾落下,什麽都看不見了。
沈長林沐浴在暖暖的晨曦之下,修長的指節猛一抽動,電光石之間,瞬間悟出什麽。
“長林,怎麽發起呆來了。”沈玉壽攬住沈長林的肩,“走吧,我們還得去書局呢。”
沈長林點點頭,輕聲道:“走。”
他有一種直覺,京城裏的這個年,怕是過不安順了。
除夕夜很快便到了。
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烹煮佳肴,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新鞋,預備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然出門在外的遊子,便隻能簡約過節了。
沈長林沈玉壽以及文平憲抽了半日時間,將小院內外灑掃一遍,然後貼上了窗花對聯,再往門頭上挑掛一雙大紅燈籠,便是趕上了過節的氣氛。
年夜飯是在酒樓提前定的酒菜,雞鴨魚肉俱全,加上一壇女兒紅,好酒好菜,邊吃邊聊,也是極自在的。
至於趙悲煦,被京城趙家,也就是他家那門遠親請過府共吃年夜飯,預計初一才回小院這邊。
天色漸漸暗下,一層層烏雲籠罩在華京城上空,雲壓得很低,往內城逼近。
沈長林挑了一卦炮仗點燃,劈裏啪啦一陣熱鬧後,三人對著平南布政司的方向祭拜了祖宗,接著便準備開飯了。
“看這天色,又是一場朔雪啊。”
沈玉壽收貢品的時候,隨口歎道。
三人渾不在意,雪夜酌飲,烘爐暖鍋,也挺自在的,況且雪下得大,反倒有過節的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