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慎見她麵色微白,還以為她是怕未來主母性子嚴苛,便安撫道:“自然是好的,陳鬆墨已查過了,此女養在鄭渚身前十五年,熟讀閨範,通曉詞賦,性子柔和賢淑,將來必能容你。”
容你。
沈瀾咀嚼著這二字,隻覺這二字如同鋼刀刮骨,刮得她鮮血淋漓,皮骨俱痛。
她已麵無血色,隻死死咬著銀牙,口中幾乎要泛出血來。
“何謂……容我?”一字一頓,字字泣血。
裴慎愛憐地望著她,慢條斯理道:“沁芳,你穎慧靈秀,難道還不明白我的意思嗎?”
沈瀾似乎不太明白裴慎的話,便怔怔地望著他。往日裏的聰慧似乎俱成了空,隻愣了許久,才遲鈍地想明白了裴慎的意思。
新夫人是不會容不下一個丫鬟的,唯一容不下的,是妾室。
妾室。
沈瀾想明白了,卻又覺得耳朵發懵,眼前霧蒙蒙的一片,口中血腥氣一陣陣泛上來,約摸是咬破了腮肉。
禪房菱花窗隻用薄薄的一層桃花紙糊著,似有朔風透進來,泛著砭骨的涼意。眼前的茶盞杯盤無人動,便漸漸冷了下去。
冷茶冷風,冷言冷語,似霜刀寒劍,嚴相催逼,隻將她五髒六腑攪和在一起,疼得她說不出話來。
三載時光,日盼夜盼,隻盼著銷去奴籍,出府逍遙。
盼來盼去,盼出個大夢一場空。
作者有話說:
1. 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出自《念奴嬌·策勳萬裏——高啟》
2. 吃食來源於《金.瓶.梅風俗譚》
第26章
見她麵無血色, 人也怔怔的, 像丟了魂似的,裴慎蹙眉道:“春衫單薄, 可是凍著了?”
沈瀾心中悲鬱, 哀思如潮,放在桌下的手指死掐著掌心,皮肉血紅一片。
疼痛讓人冷靜。
沈瀾勉強笑道:“爺, 窗戶開的太大, 有些冷。”
裴慎瞥她一眼, 麵色淡淡的,也不知道信不信, 隻是笑道:“既是如此,便關上吧。”
沈瀾起身, 見一截細木抵著窗框, 菱花窗半開半閉,待行至窗前, 便有清風拂麵盈耳。
她望出去,窗下是青石方磚,不遠處擺著幾個線條粗獷的陶土盆,栽種著幾枝細白馥鬱的梔子花,似霜華素雪,清盈芬芳。
沈瀾立在窗前,盯著那梔子花看了半晌,她看花,裴慎也在看她。
滿目青山秀色, 綠窗美人似花, 纖腰細若柳枝, 鬢間銀釵似鳳,正憑窗遠眺,望極天涯。
見她這般情態,裴慎隻把玩著手中川扇,金柳釘扇骨,素白絹扇麵,繪著落落怪石,幽幽清蘭。
原本看著雅致,素淨,如今看來,這扇麵上不該畫蘭石圖,該細細繪一幅美人憑窗圖。
何須灑什麽金粉銀粉,隻消用青綠抹出山水,再拿小羊毫勾勒人物,寥寥數筆,便能繪出她半喜半嗔半含情的樣子。
裴慎心裏微癢,奈何此處繪不得,無奈擲下扇子,見她還站在窗前,笑問道:“愣在那裏做甚?窗戶外頭這般好看?”
沈瀾回神,合窗輕笑:“爺,這靈霞寺還種花?既種了梔子,那可有種芍藥?”
裴慎閑坐,見她眉眼盈盈,再不是方才麵無血色的樣子,心裏也歡喜,便笑道:“你可知靈霞寺以何聞名?”
沈瀾見他有興致講古,便順勢搖搖頭。
裴慎道:“創立靈霞寺的戒持大師是講僧,本朝講僧不同於禪僧、教僧,需著深紅條淺紅色袈裝。據傳有一日,戒持大師雲遊至靈霞山,抬頭見山頂紅霞漫天,低頭見身上僧袍深紅淺紅,兩相呼應,可見天意如此,便在此地立下了靈霞寺。”
沈瀾笑問道:“既然如此,為何要栽種梔子,梔子色潔白,可不是紅的。”
裴慎隻拿折扇點了點她,笑道:“梔子別名禪友,是西域薝卜花,《維摩詰所說經》乃大乘佛經之一,其中曾提及過,意為入薝卜林中嗅其香,如入佛寺嗅功德之香。故而寺廟栽種梔子雖少見,卻並不奇怪。”
沈瀾心中哀歎,裴慎博聞強識,如此偏門的東西都知道。若他是個傻子該多好啊。
語罷,裴慎嗤笑:“各大佛寺都種蓮花、牡丹,靈霞寺大約是為了吸引香客遊人,便遍栽梔子,圖一個別出心載、與眾不同罷了。”
聞言,沈瀾歎息道:“栽種梔子也就罷了,可既然霞光袈裟相映紅,不種些色紅的芍藥實在可惜。”
裴慎笑道:“芍藥柔媚多情,妖而無格,佛寺哪裏能栽種芍藥呢?”
沈瀾搖搖頭:“芍藥有何不好?爺前些日子教我讀《詩經》,正讀到溱洧篇,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男女定情,互贈芍藥。
裴慎一怔,剛剛才透露要納她為妾的意思,如今沈瀾便來暗示定情之意,裴慎一麵覺得她浮浪了些,一麵又心生歡喜,便朗笑道:“你莫不是要來向我討一朵芍藥?”
誰要你的芍藥!沈瀾暗惱,隻嘴上道:“爺誤會了。”
裴慎臉上的笑意便隱沒了,神色淡淡的,隻看著沈瀾不說話。
沈瀾被他平靜的目光看著,心知他已不愉,若解釋不好,這朵芍藥她恐怕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爺既來佛寺相看那鄭家小姐,想來是定下了。奴婢隻是想著,不如現在送些東西給那鄭家小姐,好教她心中歡喜。屆時夫妻之間互生情意,便能琴瑟和鳴,白頭偕老。”
聽她溫聲解釋,裴慎麵色稍緩,隻說道:“私相授受叫人不恥,待回府送些東西給苦齋公便是。”
那怎麽能行呢?沈瀾搖搖頭,溫聲道:“爺是男子,不知道女兒家的小心思,家中送出去的必是些綾羅珍玩,不是不好,隻是顯不出爺的心意來。”
裴慎哪裏耐煩這些兒女情長的事,不禁嗤笑道:“既然如此,你有何主意?莫不是真要去找一朵芍藥。”
“有芍藥自然最好,鄭家小姐通詩書,必定知曉爺的意思。可如今既然沒有,那便摘些梔子花,還有方才山下的野花,錯落有致地插在瓶中贈給苦齋先生。”
“苦齋先生必能會意,轉贈給鄭家小姐,這比之金銀財寶更能體現爺的心意,鄭家小姐見了,必定歡喜。”
這便要去討好未來主母了?裴慎嗤笑,擺擺手道:“罷了,你且去摘來,屆時叫陳鬆墨送去便是。”
沈瀾心平氣和道:“爺,還是我去罷。”
裴慎心道的確也該她去,便溫聲道:“陳鬆墨隨你一同前去。”
沈瀾為難道:“爺,陳鬆墨是外男,見那鄭家小姐恐怕多有不便。”
裴慎蹙眉:“你待如何?”
“還是派個小沙彌引我去尋幾朵上好的梔子花,再去找個花瓶,然後去尋那鄭家小姐。”
裴慎思忖片刻,他此來靈霞寺,一是為了鄭渚,二是想帶沁芳去後山梔子林散散心,既然如此,賞景之時順路摘幾朵便是。
思及此處,他點頭道:“靈霞寺後山便是大片大片的梔子林,已是五月份,梔子花雖半開,遊人卻還不多,正宜登高望遠,賞景探勝。”
沈瀾微驚,隻強壓著緊張,順勢點了點頭。
裴慎便出了禪房,喊了個小沙彌,引他們去後山。
靈霞寺的後山果真是奇峰聳峙,千尺疊翠。遍栽梔子樹,青枝綠葉,鬱鬱蔥蔥,多年生長早已枝繁葉茂,冠蓋如林。
此時雲淨風清,天光朗朗,蒼翠橫流的枝椏上點著朵朵白雪霜色,似清露凝霜,玉雪泛香。
裴慎帶著沈瀾和林秉忠、陳鬆墨行步在林間,笑問沈瀾:“如何?”
沈瀾行步之間隻覺滿目玉色,芳香撲鼻,便笑道:“爺,這梔子花如此之美,我可否向寺中僧人討要些種子,回院子裏種幾棵?”
裴慎朗笑道:“府中自有花房,你若要賞梔子,且叫他們養來便是。”
兩人說說笑笑,沈瀾又挑了幾朵半開半閉的梔子花苞,摘下來捧在手中,又跟著裴慎往前走。
行至半山腰,氣溫便低下來,梔子花喜暖,尚未開,滿目隻餘翠色。無花可賞,此時遊人越發稀疏。若再往山頂去,一朵花都沒有,遊人恐怕也一個都沒有了。
前方已無景可賞,裴慎本欲折返,隻是見沈瀾額間細汗,香腮飛霞,心知她累壞了,若此時折返,恐怕更累。
思及此處,裴慎便道:“方才小沙彌說半山腰往上有個四角小亭,專供遊人歇息,且去歇一歇罷。”
沈瀾累得直喘,隻點了點頭,便跟著裴慎往前走。行了幾步,忽見前方梔子樹掩映著幾個人影。
走近一看,竟是幾個健婦,俱是藕色比甲,身材粗壯,抬著籃輿,還有個年輕丫鬟穿著秋香色衣裳,立在一旁。
沈瀾暗道也不知哪家達官顯貴有此雅興,竟也來賞景。她一麵想,一麵跟著裴慎往前走。
誰知剛走到這群人附近,那丫鬟見了他們,竟大驚失色,慌慌張張就要往前跑,還張嘴欲喊。
見狀,裴慎即刻冷下臉,喚了一聲林秉忠。隻見林秉忠兩步上前,隻拿刀鞘劈在這丫鬟後脖頸上,此人應聲而倒,周圍健婦俱被嚇得尖叫出聲。
“閉嘴,誰吵我便殺了誰。”陳鬆墨拔刀威脅道。見了雪亮刀鋒,四五個健婦便默默顫抖啜泣,不敢言語。
獨獨其中一個膽子稍大些,顫抖威脅:“我、我家老爺雖未入仕,但還有個三老爺是、是禮部侍郎,賊子休得無禮。”
裴慎看了看這群人,隻問道:“你們老爺叫什麽?”
那健婦大概是覺得威脅有效,便鼓起勇氣道:“不敢直呼主家名諱。”
裴慎冷聲道:“可是鄭渚?”今日他來靈霞寺,隻與鄭渚有關。
見那健婦愕然,裴慎便知道自己猜對了,隻冷笑一聲,擺擺手,徑自繞開這群人,直直往山上去了。
林秉忠抽了這群人的腰帶將她們綁起來,又撕了衣服將嘴堵上,留在原地看守。
沈瀾心裏驚濤駭浪,一時間竟不知該不該跟上去,隻是陳鬆墨已跟了上去,她也不好落下,便咬咬牙也跟上裴慎。
裴慎人高腿長步子大,又常年習武體力好,幾乎轉眼之間便不見蹤影,待沈瀾喘著氣追上裴慎時,隻見他袖手立於樹下,神色淡淡的,看不出什麽來。
沈瀾微微抬頭,見前方青翠山色間掩映著一座四角小亭,飛簷翹角,清漆碧瓦,霎是別致。
上亭的台階沿山勢蜿蜒,曲曲折折,沈瀾等三人便立於青石階上,前方山勢突出,兼之兩側花木掩映,亭中人甚至都沒注意到他們,隻兀自訴盡衷腸。
“你、你生得真好看。”那男子站在亭子一角,站得遠遠的,隻低頭道:“你詩也寫得好。”
說著,取出懷中紅葉箋,柔情誦讀道:“寺中靈霞層漸染,山後越桃競相燃,憑欄不見南歸雁,望斷天涯有誰憐。”
鄭慧娘也站的遠遠的,聞言,便紅了臉,嗔道:“哪來的登徒浪子,你胡說什麽!”
“我沒胡說。是你叫我來見你的。”那男子急忙解釋道:“你的詩,靈霞寺,後山,從南麵上來。我照著你的詩來,便見到了你。”
沈瀾心道怪不得那群仆婢在山北麵等著,原來是鄭慧娘從北麵上山,叫這男子從南麵上山,好避開仆婢們。
且被打暈的那個年輕丫鬟必是這鄭慧娘的親信,還能在山下為她望風。
好靈秀的姑娘。沈瀾暗歎。
亭中的鄭慧娘已是羞紅了臉,訥訥不語。那男子便急了,行禮道:“敢問姑娘芳名,家住何處,小生明日便央求父母,前去提親。”
鄭慧娘臉色一白,忽轉過身子,悶聲道:“你走罷。”
那男子急了,再三追問之下,鄭慧娘已是淚眼漣漣:“我爹要將我嫁給魏國公世子。”
容你。
沈瀾咀嚼著這二字,隻覺這二字如同鋼刀刮骨,刮得她鮮血淋漓,皮骨俱痛。
她已麵無血色,隻死死咬著銀牙,口中幾乎要泛出血來。
“何謂……容我?”一字一頓,字字泣血。
裴慎愛憐地望著她,慢條斯理道:“沁芳,你穎慧靈秀,難道還不明白我的意思嗎?”
沈瀾似乎不太明白裴慎的話,便怔怔地望著他。往日裏的聰慧似乎俱成了空,隻愣了許久,才遲鈍地想明白了裴慎的意思。
新夫人是不會容不下一個丫鬟的,唯一容不下的,是妾室。
妾室。
沈瀾想明白了,卻又覺得耳朵發懵,眼前霧蒙蒙的一片,口中血腥氣一陣陣泛上來,約摸是咬破了腮肉。
禪房菱花窗隻用薄薄的一層桃花紙糊著,似有朔風透進來,泛著砭骨的涼意。眼前的茶盞杯盤無人動,便漸漸冷了下去。
冷茶冷風,冷言冷語,似霜刀寒劍,嚴相催逼,隻將她五髒六腑攪和在一起,疼得她說不出話來。
三載時光,日盼夜盼,隻盼著銷去奴籍,出府逍遙。
盼來盼去,盼出個大夢一場空。
作者有話說:
1. 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出自《念奴嬌·策勳萬裏——高啟》
2. 吃食來源於《金.瓶.梅風俗譚》
第26章
見她麵無血色, 人也怔怔的, 像丟了魂似的,裴慎蹙眉道:“春衫單薄, 可是凍著了?”
沈瀾心中悲鬱, 哀思如潮,放在桌下的手指死掐著掌心,皮肉血紅一片。
疼痛讓人冷靜。
沈瀾勉強笑道:“爺, 窗戶開的太大, 有些冷。”
裴慎瞥她一眼, 麵色淡淡的,也不知道信不信, 隻是笑道:“既是如此,便關上吧。”
沈瀾起身, 見一截細木抵著窗框, 菱花窗半開半閉,待行至窗前, 便有清風拂麵盈耳。
她望出去,窗下是青石方磚,不遠處擺著幾個線條粗獷的陶土盆,栽種著幾枝細白馥鬱的梔子花,似霜華素雪,清盈芬芳。
沈瀾立在窗前,盯著那梔子花看了半晌,她看花,裴慎也在看她。
滿目青山秀色, 綠窗美人似花, 纖腰細若柳枝, 鬢間銀釵似鳳,正憑窗遠眺,望極天涯。
見她這般情態,裴慎隻把玩著手中川扇,金柳釘扇骨,素白絹扇麵,繪著落落怪石,幽幽清蘭。
原本看著雅致,素淨,如今看來,這扇麵上不該畫蘭石圖,該細細繪一幅美人憑窗圖。
何須灑什麽金粉銀粉,隻消用青綠抹出山水,再拿小羊毫勾勒人物,寥寥數筆,便能繪出她半喜半嗔半含情的樣子。
裴慎心裏微癢,奈何此處繪不得,無奈擲下扇子,見她還站在窗前,笑問道:“愣在那裏做甚?窗戶外頭這般好看?”
沈瀾回神,合窗輕笑:“爺,這靈霞寺還種花?既種了梔子,那可有種芍藥?”
裴慎閑坐,見她眉眼盈盈,再不是方才麵無血色的樣子,心裏也歡喜,便笑道:“你可知靈霞寺以何聞名?”
沈瀾見他有興致講古,便順勢搖搖頭。
裴慎道:“創立靈霞寺的戒持大師是講僧,本朝講僧不同於禪僧、教僧,需著深紅條淺紅色袈裝。據傳有一日,戒持大師雲遊至靈霞山,抬頭見山頂紅霞漫天,低頭見身上僧袍深紅淺紅,兩相呼應,可見天意如此,便在此地立下了靈霞寺。”
沈瀾笑問道:“既然如此,為何要栽種梔子,梔子色潔白,可不是紅的。”
裴慎隻拿折扇點了點她,笑道:“梔子別名禪友,是西域薝卜花,《維摩詰所說經》乃大乘佛經之一,其中曾提及過,意為入薝卜林中嗅其香,如入佛寺嗅功德之香。故而寺廟栽種梔子雖少見,卻並不奇怪。”
沈瀾心中哀歎,裴慎博聞強識,如此偏門的東西都知道。若他是個傻子該多好啊。
語罷,裴慎嗤笑:“各大佛寺都種蓮花、牡丹,靈霞寺大約是為了吸引香客遊人,便遍栽梔子,圖一個別出心載、與眾不同罷了。”
聞言,沈瀾歎息道:“栽種梔子也就罷了,可既然霞光袈裟相映紅,不種些色紅的芍藥實在可惜。”
裴慎笑道:“芍藥柔媚多情,妖而無格,佛寺哪裏能栽種芍藥呢?”
沈瀾搖搖頭:“芍藥有何不好?爺前些日子教我讀《詩經》,正讀到溱洧篇,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男女定情,互贈芍藥。
裴慎一怔,剛剛才透露要納她為妾的意思,如今沈瀾便來暗示定情之意,裴慎一麵覺得她浮浪了些,一麵又心生歡喜,便朗笑道:“你莫不是要來向我討一朵芍藥?”
誰要你的芍藥!沈瀾暗惱,隻嘴上道:“爺誤會了。”
裴慎臉上的笑意便隱沒了,神色淡淡的,隻看著沈瀾不說話。
沈瀾被他平靜的目光看著,心知他已不愉,若解釋不好,這朵芍藥她恐怕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爺既來佛寺相看那鄭家小姐,想來是定下了。奴婢隻是想著,不如現在送些東西給那鄭家小姐,好教她心中歡喜。屆時夫妻之間互生情意,便能琴瑟和鳴,白頭偕老。”
聽她溫聲解釋,裴慎麵色稍緩,隻說道:“私相授受叫人不恥,待回府送些東西給苦齋公便是。”
那怎麽能行呢?沈瀾搖搖頭,溫聲道:“爺是男子,不知道女兒家的小心思,家中送出去的必是些綾羅珍玩,不是不好,隻是顯不出爺的心意來。”
裴慎哪裏耐煩這些兒女情長的事,不禁嗤笑道:“既然如此,你有何主意?莫不是真要去找一朵芍藥。”
“有芍藥自然最好,鄭家小姐通詩書,必定知曉爺的意思。可如今既然沒有,那便摘些梔子花,還有方才山下的野花,錯落有致地插在瓶中贈給苦齋先生。”
“苦齋先生必能會意,轉贈給鄭家小姐,這比之金銀財寶更能體現爺的心意,鄭家小姐見了,必定歡喜。”
這便要去討好未來主母了?裴慎嗤笑,擺擺手道:“罷了,你且去摘來,屆時叫陳鬆墨送去便是。”
沈瀾心平氣和道:“爺,還是我去罷。”
裴慎心道的確也該她去,便溫聲道:“陳鬆墨隨你一同前去。”
沈瀾為難道:“爺,陳鬆墨是外男,見那鄭家小姐恐怕多有不便。”
裴慎蹙眉:“你待如何?”
“還是派個小沙彌引我去尋幾朵上好的梔子花,再去找個花瓶,然後去尋那鄭家小姐。”
裴慎思忖片刻,他此來靈霞寺,一是為了鄭渚,二是想帶沁芳去後山梔子林散散心,既然如此,賞景之時順路摘幾朵便是。
思及此處,他點頭道:“靈霞寺後山便是大片大片的梔子林,已是五月份,梔子花雖半開,遊人卻還不多,正宜登高望遠,賞景探勝。”
沈瀾微驚,隻強壓著緊張,順勢點了點頭。
裴慎便出了禪房,喊了個小沙彌,引他們去後山。
靈霞寺的後山果真是奇峰聳峙,千尺疊翠。遍栽梔子樹,青枝綠葉,鬱鬱蔥蔥,多年生長早已枝繁葉茂,冠蓋如林。
此時雲淨風清,天光朗朗,蒼翠橫流的枝椏上點著朵朵白雪霜色,似清露凝霜,玉雪泛香。
裴慎帶著沈瀾和林秉忠、陳鬆墨行步在林間,笑問沈瀾:“如何?”
沈瀾行步之間隻覺滿目玉色,芳香撲鼻,便笑道:“爺,這梔子花如此之美,我可否向寺中僧人討要些種子,回院子裏種幾棵?”
裴慎朗笑道:“府中自有花房,你若要賞梔子,且叫他們養來便是。”
兩人說說笑笑,沈瀾又挑了幾朵半開半閉的梔子花苞,摘下來捧在手中,又跟著裴慎往前走。
行至半山腰,氣溫便低下來,梔子花喜暖,尚未開,滿目隻餘翠色。無花可賞,此時遊人越發稀疏。若再往山頂去,一朵花都沒有,遊人恐怕也一個都沒有了。
前方已無景可賞,裴慎本欲折返,隻是見沈瀾額間細汗,香腮飛霞,心知她累壞了,若此時折返,恐怕更累。
思及此處,裴慎便道:“方才小沙彌說半山腰往上有個四角小亭,專供遊人歇息,且去歇一歇罷。”
沈瀾累得直喘,隻點了點頭,便跟著裴慎往前走。行了幾步,忽見前方梔子樹掩映著幾個人影。
走近一看,竟是幾個健婦,俱是藕色比甲,身材粗壯,抬著籃輿,還有個年輕丫鬟穿著秋香色衣裳,立在一旁。
沈瀾暗道也不知哪家達官顯貴有此雅興,竟也來賞景。她一麵想,一麵跟著裴慎往前走。
誰知剛走到這群人附近,那丫鬟見了他們,竟大驚失色,慌慌張張就要往前跑,還張嘴欲喊。
見狀,裴慎即刻冷下臉,喚了一聲林秉忠。隻見林秉忠兩步上前,隻拿刀鞘劈在這丫鬟後脖頸上,此人應聲而倒,周圍健婦俱被嚇得尖叫出聲。
“閉嘴,誰吵我便殺了誰。”陳鬆墨拔刀威脅道。見了雪亮刀鋒,四五個健婦便默默顫抖啜泣,不敢言語。
獨獨其中一個膽子稍大些,顫抖威脅:“我、我家老爺雖未入仕,但還有個三老爺是、是禮部侍郎,賊子休得無禮。”
裴慎看了看這群人,隻問道:“你們老爺叫什麽?”
那健婦大概是覺得威脅有效,便鼓起勇氣道:“不敢直呼主家名諱。”
裴慎冷聲道:“可是鄭渚?”今日他來靈霞寺,隻與鄭渚有關。
見那健婦愕然,裴慎便知道自己猜對了,隻冷笑一聲,擺擺手,徑自繞開這群人,直直往山上去了。
林秉忠抽了這群人的腰帶將她們綁起來,又撕了衣服將嘴堵上,留在原地看守。
沈瀾心裏驚濤駭浪,一時間竟不知該不該跟上去,隻是陳鬆墨已跟了上去,她也不好落下,便咬咬牙也跟上裴慎。
裴慎人高腿長步子大,又常年習武體力好,幾乎轉眼之間便不見蹤影,待沈瀾喘著氣追上裴慎時,隻見他袖手立於樹下,神色淡淡的,看不出什麽來。
沈瀾微微抬頭,見前方青翠山色間掩映著一座四角小亭,飛簷翹角,清漆碧瓦,霎是別致。
上亭的台階沿山勢蜿蜒,曲曲折折,沈瀾等三人便立於青石階上,前方山勢突出,兼之兩側花木掩映,亭中人甚至都沒注意到他們,隻兀自訴盡衷腸。
“你、你生得真好看。”那男子站在亭子一角,站得遠遠的,隻低頭道:“你詩也寫得好。”
說著,取出懷中紅葉箋,柔情誦讀道:“寺中靈霞層漸染,山後越桃競相燃,憑欄不見南歸雁,望斷天涯有誰憐。”
鄭慧娘也站的遠遠的,聞言,便紅了臉,嗔道:“哪來的登徒浪子,你胡說什麽!”
“我沒胡說。是你叫我來見你的。”那男子急忙解釋道:“你的詩,靈霞寺,後山,從南麵上來。我照著你的詩來,便見到了你。”
沈瀾心道怪不得那群仆婢在山北麵等著,原來是鄭慧娘從北麵上山,叫這男子從南麵上山,好避開仆婢們。
且被打暈的那個年輕丫鬟必是這鄭慧娘的親信,還能在山下為她望風。
好靈秀的姑娘。沈瀾暗歎。
亭中的鄭慧娘已是羞紅了臉,訥訥不語。那男子便急了,行禮道:“敢問姑娘芳名,家住何處,小生明日便央求父母,前去提親。”
鄭慧娘臉色一白,忽轉過身子,悶聲道:“你走罷。”
那男子急了,再三追問之下,鄭慧娘已是淚眼漣漣:“我爹要將我嫁給魏國公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