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瀾見他熱心,便也笑道:“我這生意的關鍵盡數係在楊兄身上。”
楊惟學一愣,好奇道:“這是何意?”
“待楊兄得中解元郎,必有商賈盈門,來求楊兄時文。勞煩楊兄務必拒絕,隻將平日裏所作時文盡數予我,容我集結成冊,蘇州士子必定趨之若鶩。若楊兄考中狀元,更是天下人都要來買楊兄墨寶!”
明明是她要借楊惟學做生意,偏要說成士子來求他墨寶,楊惟學一時間被她逗得發笑,隻意氣風發道:“覽弟勿憂,為兄便是為了覽弟也要考中這解元郎!”
這話說的,兩人齊齊一怔。
萍水相逢,對方如此真心待她,沈瀾難免有幾分感動,便情真意切道:“我落魄之時,能得楊兄一知己,也算不虛此生了。”
楊惟學也是性情中人,聞言隻灑脫道:“覽弟如此穎慧,便是一時落魄,也不過龍遊淺灘,虎落平陽罷了,早晚有東山再起的一日。我能得覽弟為友,亦是僥天之幸。”
語罷,意氣風發道:“且待我做了解元郎,便提著時文來見覽弟!”
沈瀾拱手道:“隻願楊兄明年此日青雲上,卻笑人間舉子忙。”
楊惟學大笑三聲,快活離去。
這邊沈瀾正為她獨家的時文生意忙碌,國公府裏石經綸再次前來拜見裴慎。
“滄州乾寧驛?”裴慎道。
石經綸拱手,娓娓道來:“前些日子我派人臨摹了大人給的畫像,分發給各地千戶,隻叫他們細細留意畫中人。千戶將消息層層下達給百戶、總旗、小旗。”
“乾寧驛有個小旗心思細,思來想去,周圍倒真有件稀罕事。”
“原來是河頗巷有個賣蘆葦席的老者突然發了家,竟買了兩畝地,人人都說是來了個富貴親戚,買了那老者的席子。”
原本也不是什麽大事,各地做生意突然發家的、破產的,遍地都是。一個升鬥小民掙了幾兩銀子罷了,無人在意。
可偏偏陸指揮使發了狠,底下人又盼著有此等機會立功,便悉心留意起周圍陌生人、稀罕事。
“那小旗膽大心細,先是問了見過那公子的婆子,婆子細細形容一番後,小旗便層層上報至千戶處,千戶取來畫像去尋了那老者。一通詐唬,那老者哪裏敢隱瞞?即刻認出給他銀子的那位公子便是畫中人。”
說到此處,石經綸不免道:“大人,此女頗為謹慎,下船之時著石青襴衫,換了直綴,又塗黃了臉,畫粗了眉毛才去見賣蘆葦席的老者,為自己弄到路引。若不是大人給的畫像本就是男子裝扮,加之她五官底子實在太好,恐怕還真就被她糊弄過去。”
“不僅如此,她恐怕是一路換船,幾經周折。若不是那小旗心細,在滄州發現了她的蹤跡,我等若跟著船隻去查,隻怕查來查去,一團亂麻。”
換的船太多了,又是小半個月過去,哪個船夫還會記得自己載過哪些客人呢?
石經綸感歎道:“此女好細的心思,若不是遇到了錦衣衛,隻怕早已遠遁千裏,逍遙自在去了。”
裴慎聞言,隻冷冷道:“既然查到了她在滄州開了路引,可知道路引上寫的是何地?”
“蘇州。”石經綸道:“我已派人傳訊蘇州。”
“她未必會去蘇州。”裴慎搖搖頭,“若她中途隨意找個地方下船,有此路引為證,隻說自己臨時改道,一樣能在當地紮根。”
既是找人,裴慎絕不願意放過任何一種可能。
石經綸拱手道:“既然如此,我便照舊傳訊各地,隻叫他們繼續找。”
裴慎點頭道:“蘇州也不能放過,先從蘇州尋起。若蘇州尋不到,便去尋運河所過城鎮,若還是尋不到,再擴大範圍。”
石經綸拱手稱是。
裴慎又道:“且叫兄弟們留心近來租賃、購置房屋的陌生人。”無論如何,一個人去外地紮根,總得有個地方住罷。
“此外,她心思細,或許會主動結交同行旅客,故而還需留心投親的、被邀請去旁人家裏做客的,乃至於寺廟借宿之人。”
裴慎思忖片刻,隻覺再無漏網之魚,這才笑問道:“那滄州的小旗叫什麽名字?且問問他要什麽?”
石經綸便笑了一聲,開口道:“那小旗早說了,願為大人執鞭墜鐙。”
裴慎便笑道:“既是如此,且叫他來我身側,做個親衛。”
石經綸隻道那小旗是時來運轉,發達了。宰相門前七品官,裴慎的親衛,將來被他放出去,做個偏將也是使得的。
兩人又閑談了幾句,石經綸這才告辭離去。
作者有話說:
1. “天上粉雲如掃,地上小樓清曉”改編自《一落索》李元膺
2. 時文這個東西,明代就已經有科舉輔導書了。但教輔市場潛力很大,一片藍海。
3. “明年此日青雲上,卻笑人間舉子忙”出自《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辛棄疾
4. 關於宰相門前七品官這個話題,大家都知道明人張居正吧?萬曆年間,是張居正權勢最煊赫的時候,當時他的管家叫遊七。有些大臣見了遊七,口稱賢弟。而那些邊帥武將,出入張居正之門時,隻能與遊七平交。(出《明代社會生活史》)
第48章
今日, 八月十五, 恰逢中秋,楊惟學參考鄉試的最後一日, 沈瀾正取了銀子要出門去貢院迎接他。
友情是需要培養的。要想讓楊惟學照拂她, 就必要在對方連考九日,出了貢院後頭腦昏沉,身體虛弱之時, 倍加關懷。
沈瀾剛開門, 竟見有一妙齡少女著白棱扣衫, 天青杭緞羅裙,盤頭摣髻上插著一排銀小簪, 在旁探頭探腦,忸怩不安。
是吳小娘子。
沈瀾暗道不好, 正要回身闔門, 誰知那吳小娘子見她欲逃,竟直直追上來, 怒問道:“你跑什麽!”
無可奈何,沈瀾轉身作揖:“吳姑娘可有事?”
吳嬌嬌臉皮薄,不過是前幾日被家中母親責罵了一頓,隻說沈瀾非是良配,叫她不必再想,心中鬱鬱,方才出家門散散心。
可他見了自己竟轉身欲走,吳嬌嬌難免羞憤,忍不住板起臉, 牙尖嘴利道:“你是做了什麽虧心事, 見了我便逃?”
沈瀾不願得罪房東女兒, 隻笑道:“我方才不曾看見你,隻是想起出門沒帶錢,正欲回家去,哪裏就是逃跑了?”
吳嬌嬌隻冷哼一聲道:“真不是要逃?”
她生得俏,刁蠻起來也頗為可愛,沈瀾便好生哄她:“自然不會騙你。”
“好!”吳嬌嬌昂起頭,嬌聲道:“你若胡說,隻管叫巡撫將你斬了去!”
巡撫?
沈瀾一怔,臉色略略發白。隻是轉念一想,又覺得自己難免多思多慮,隻聽個巡撫二字便想到裴慎,當真是草木皆兵。
她定了定心神,笑問道:“什麽巡撫?”吳嬌嬌不是官宦人家出身,怎會張口閉口巡撫?
吳嬌嬌哼了一聲,隻覺此人竟是個聰明麵孔笨肚腸,還不如自己聰明呢!
她昂起頭,笑道:“我阿哥回來告訴我的,隻說茶館裏說書先生現如今不說什麽嶽武穆了,改說俺答敗走山西,巡撫受賞京都。”
山西,巡撫。
這兩個詞湊在一起,直叫沈瀾心中發顫。
她掐了掐自己掌心,勉強鎮定道:“哪個茶館編出來的戲文,胡謅扯上巡撫,也不怕被定罪?”
吳嬌嬌吃吃笑起來:“哪裏就要定罪了!那說書先生動不動便說宰相的千金,皇帝的女兒,那皇帝宰相要將說書的都抓起來不成?!”
沈瀾苦笑,這吳嬌嬌聽不出重點,無奈,她隻好直白問道:“是在哪家茶館裏?我閑來無事,也去坐坐。”
吳嬌嬌張口便道:“萬春茶館呀,那說書先生昨日才開始說的。”
昨日才開始說的?怪不得沈瀾前些日子都不曾聽聞。想來是剛剛編出戲文來。
沈瀾心急如焚,一得到答案便想走,偏偏吳嬌嬌還在癡纏,沈瀾寒暄了幾句,終於甩掉了吳嬌嬌,直奔萬春茶館而去。
一入茶館,隻隨意點了壺萬春銀葉。沈瀾跟著裴慎,也算久經富貴,一嚐便知道這壺萬春銀葉,不過是普通野茶。想來是那店家假托貢品之名,掙些銀錢罷了。
就在她腦中胡思亂想之時,台上的瞎先生醒目一拍,張口便唱道:“胡兒鐵騎豺狼寇,燒殺擄掠不罷休。”
“一聲邊報如雷霆,愁雲似怖罩燕京。”
“原是那俺答百萬大軍下燕京,直激得滿朝文武慌張難定。”
台下看客俱是精神一振,這瞎先生隻一亮嗓,便得了一聲好彩。
沈瀾飲了口茶水定神,隻聽那瞎先生繼續唱道:“武將魂難定,文臣魄也昏,唯一個書生掛帥印,退賊兵。”
“諸位道那白麵書生是誰?”瞎先生一記醒木拍下,眾人均豎起耳朵,隻聽她道:“且容奴歇息一二。”
沈瀾一口氣噎在喉嚨口,不上不下,她從袖中掏出十文錢,正要扔上台,卻早已有心急的茶客扔了銅錢上去。
“爺賞你!快唱!快唱!”
“茶博士呢!快給先生上一盞萬春銀葉潤潤喉!”
“接賞!快唱呀!”
一時間,銅錢如雨,落地紛紛。
那瞎先生眼睛看不見,耳朵卻靈,隻在心中算了算這銅錢量,便心滿意足地啜了口茶水,繼續唱道:“書生本是跨馬遊街狀元郎,進士及第好文章,赴任山西巡撫心不慌,出宣府斥退那黃河浪,抖銀槍斬賊寇在當場。”
“好!”
“當賞當賞!”
台下一片叫好聲,一時間又是銅錢紛紛落地。
沈瀾此刻已是心神大震,狀元,山西,巡撫,這三個條件加起來還能有誰呢?
裴慎竟已擊敗了韃子。
那瞎先生得了賞錢,越發來勁兒,隻開了嗓子唱道:“一彎月兒照九州,擊胡虜,拒賊寇,直殺得九邊血染流。”
“捷報傳至燕京府,巡撫解去皇帝憂,痛飲慶功酒,獻俘前門樓,銀槍上人頭血淋淋掛,囚車裏韃靼……”
此後那瞎先生唱什麽,沈瀾已不知道了。
她滿腦子隻有一個念頭。
裴慎回京了。
然而此刻,裴慎並未在京都,他向陛下告假,隻說要代父回南京祭祖,人卻已在漕船之上。
江南乃財貨賦稅重地,年年自湖廣、吳中等地壓解進京的漕糧高達百萬石。
故而運河之上,黃船、漕船月月都有,且因是官船,運河關卡暢通無阻,甚至可以晝夜行船,從京都途經滄州、揚州,直至蘇州,隻需半月功夫即可。
裴慎便搭了漕船,直往蘇州而去。
此時已是八月十五,中秋月半,他不與家人團圓,卻在水路上奔波勞碌,思及此處,裴慎隻冷冷一笑。
漕船上自然有個錦衣衛隨侍左右,見裴慎心情不好,便取了月餅來。
“大人且嚐嚐,”錦衣衛管檔千戶潭英取了個嫦娥奔月的椒鹽素油五仁月餅來分潤。
楊惟學一愣,好奇道:“這是何意?”
“待楊兄得中解元郎,必有商賈盈門,來求楊兄時文。勞煩楊兄務必拒絕,隻將平日裏所作時文盡數予我,容我集結成冊,蘇州士子必定趨之若鶩。若楊兄考中狀元,更是天下人都要來買楊兄墨寶!”
明明是她要借楊惟學做生意,偏要說成士子來求他墨寶,楊惟學一時間被她逗得發笑,隻意氣風發道:“覽弟勿憂,為兄便是為了覽弟也要考中這解元郎!”
這話說的,兩人齊齊一怔。
萍水相逢,對方如此真心待她,沈瀾難免有幾分感動,便情真意切道:“我落魄之時,能得楊兄一知己,也算不虛此生了。”
楊惟學也是性情中人,聞言隻灑脫道:“覽弟如此穎慧,便是一時落魄,也不過龍遊淺灘,虎落平陽罷了,早晚有東山再起的一日。我能得覽弟為友,亦是僥天之幸。”
語罷,意氣風發道:“且待我做了解元郎,便提著時文來見覽弟!”
沈瀾拱手道:“隻願楊兄明年此日青雲上,卻笑人間舉子忙。”
楊惟學大笑三聲,快活離去。
這邊沈瀾正為她獨家的時文生意忙碌,國公府裏石經綸再次前來拜見裴慎。
“滄州乾寧驛?”裴慎道。
石經綸拱手,娓娓道來:“前些日子我派人臨摹了大人給的畫像,分發給各地千戶,隻叫他們細細留意畫中人。千戶將消息層層下達給百戶、總旗、小旗。”
“乾寧驛有個小旗心思細,思來想去,周圍倒真有件稀罕事。”
“原來是河頗巷有個賣蘆葦席的老者突然發了家,竟買了兩畝地,人人都說是來了個富貴親戚,買了那老者的席子。”
原本也不是什麽大事,各地做生意突然發家的、破產的,遍地都是。一個升鬥小民掙了幾兩銀子罷了,無人在意。
可偏偏陸指揮使發了狠,底下人又盼著有此等機會立功,便悉心留意起周圍陌生人、稀罕事。
“那小旗膽大心細,先是問了見過那公子的婆子,婆子細細形容一番後,小旗便層層上報至千戶處,千戶取來畫像去尋了那老者。一通詐唬,那老者哪裏敢隱瞞?即刻認出給他銀子的那位公子便是畫中人。”
說到此處,石經綸不免道:“大人,此女頗為謹慎,下船之時著石青襴衫,換了直綴,又塗黃了臉,畫粗了眉毛才去見賣蘆葦席的老者,為自己弄到路引。若不是大人給的畫像本就是男子裝扮,加之她五官底子實在太好,恐怕還真就被她糊弄過去。”
“不僅如此,她恐怕是一路換船,幾經周折。若不是那小旗心細,在滄州發現了她的蹤跡,我等若跟著船隻去查,隻怕查來查去,一團亂麻。”
換的船太多了,又是小半個月過去,哪個船夫還會記得自己載過哪些客人呢?
石經綸感歎道:“此女好細的心思,若不是遇到了錦衣衛,隻怕早已遠遁千裏,逍遙自在去了。”
裴慎聞言,隻冷冷道:“既然查到了她在滄州開了路引,可知道路引上寫的是何地?”
“蘇州。”石經綸道:“我已派人傳訊蘇州。”
“她未必會去蘇州。”裴慎搖搖頭,“若她中途隨意找個地方下船,有此路引為證,隻說自己臨時改道,一樣能在當地紮根。”
既是找人,裴慎絕不願意放過任何一種可能。
石經綸拱手道:“既然如此,我便照舊傳訊各地,隻叫他們繼續找。”
裴慎點頭道:“蘇州也不能放過,先從蘇州尋起。若蘇州尋不到,便去尋運河所過城鎮,若還是尋不到,再擴大範圍。”
石經綸拱手稱是。
裴慎又道:“且叫兄弟們留心近來租賃、購置房屋的陌生人。”無論如何,一個人去外地紮根,總得有個地方住罷。
“此外,她心思細,或許會主動結交同行旅客,故而還需留心投親的、被邀請去旁人家裏做客的,乃至於寺廟借宿之人。”
裴慎思忖片刻,隻覺再無漏網之魚,這才笑問道:“那滄州的小旗叫什麽名字?且問問他要什麽?”
石經綸便笑了一聲,開口道:“那小旗早說了,願為大人執鞭墜鐙。”
裴慎便笑道:“既是如此,且叫他來我身側,做個親衛。”
石經綸隻道那小旗是時來運轉,發達了。宰相門前七品官,裴慎的親衛,將來被他放出去,做個偏將也是使得的。
兩人又閑談了幾句,石經綸這才告辭離去。
作者有話說:
1. “天上粉雲如掃,地上小樓清曉”改編自《一落索》李元膺
2. 時文這個東西,明代就已經有科舉輔導書了。但教輔市場潛力很大,一片藍海。
3. “明年此日青雲上,卻笑人間舉子忙”出自《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辛棄疾
4. 關於宰相門前七品官這個話題,大家都知道明人張居正吧?萬曆年間,是張居正權勢最煊赫的時候,當時他的管家叫遊七。有些大臣見了遊七,口稱賢弟。而那些邊帥武將,出入張居正之門時,隻能與遊七平交。(出《明代社會生活史》)
第48章
今日, 八月十五, 恰逢中秋,楊惟學參考鄉試的最後一日, 沈瀾正取了銀子要出門去貢院迎接他。
友情是需要培養的。要想讓楊惟學照拂她, 就必要在對方連考九日,出了貢院後頭腦昏沉,身體虛弱之時, 倍加關懷。
沈瀾剛開門, 竟見有一妙齡少女著白棱扣衫, 天青杭緞羅裙,盤頭摣髻上插著一排銀小簪, 在旁探頭探腦,忸怩不安。
是吳小娘子。
沈瀾暗道不好, 正要回身闔門, 誰知那吳小娘子見她欲逃,竟直直追上來, 怒問道:“你跑什麽!”
無可奈何,沈瀾轉身作揖:“吳姑娘可有事?”
吳嬌嬌臉皮薄,不過是前幾日被家中母親責罵了一頓,隻說沈瀾非是良配,叫她不必再想,心中鬱鬱,方才出家門散散心。
可他見了自己竟轉身欲走,吳嬌嬌難免羞憤,忍不住板起臉, 牙尖嘴利道:“你是做了什麽虧心事, 見了我便逃?”
沈瀾不願得罪房東女兒, 隻笑道:“我方才不曾看見你,隻是想起出門沒帶錢,正欲回家去,哪裏就是逃跑了?”
吳嬌嬌隻冷哼一聲道:“真不是要逃?”
她生得俏,刁蠻起來也頗為可愛,沈瀾便好生哄她:“自然不會騙你。”
“好!”吳嬌嬌昂起頭,嬌聲道:“你若胡說,隻管叫巡撫將你斬了去!”
巡撫?
沈瀾一怔,臉色略略發白。隻是轉念一想,又覺得自己難免多思多慮,隻聽個巡撫二字便想到裴慎,當真是草木皆兵。
她定了定心神,笑問道:“什麽巡撫?”吳嬌嬌不是官宦人家出身,怎會張口閉口巡撫?
吳嬌嬌哼了一聲,隻覺此人竟是個聰明麵孔笨肚腸,還不如自己聰明呢!
她昂起頭,笑道:“我阿哥回來告訴我的,隻說茶館裏說書先生現如今不說什麽嶽武穆了,改說俺答敗走山西,巡撫受賞京都。”
山西,巡撫。
這兩個詞湊在一起,直叫沈瀾心中發顫。
她掐了掐自己掌心,勉強鎮定道:“哪個茶館編出來的戲文,胡謅扯上巡撫,也不怕被定罪?”
吳嬌嬌吃吃笑起來:“哪裏就要定罪了!那說書先生動不動便說宰相的千金,皇帝的女兒,那皇帝宰相要將說書的都抓起來不成?!”
沈瀾苦笑,這吳嬌嬌聽不出重點,無奈,她隻好直白問道:“是在哪家茶館裏?我閑來無事,也去坐坐。”
吳嬌嬌張口便道:“萬春茶館呀,那說書先生昨日才開始說的。”
昨日才開始說的?怪不得沈瀾前些日子都不曾聽聞。想來是剛剛編出戲文來。
沈瀾心急如焚,一得到答案便想走,偏偏吳嬌嬌還在癡纏,沈瀾寒暄了幾句,終於甩掉了吳嬌嬌,直奔萬春茶館而去。
一入茶館,隻隨意點了壺萬春銀葉。沈瀾跟著裴慎,也算久經富貴,一嚐便知道這壺萬春銀葉,不過是普通野茶。想來是那店家假托貢品之名,掙些銀錢罷了。
就在她腦中胡思亂想之時,台上的瞎先生醒目一拍,張口便唱道:“胡兒鐵騎豺狼寇,燒殺擄掠不罷休。”
“一聲邊報如雷霆,愁雲似怖罩燕京。”
“原是那俺答百萬大軍下燕京,直激得滿朝文武慌張難定。”
台下看客俱是精神一振,這瞎先生隻一亮嗓,便得了一聲好彩。
沈瀾飲了口茶水定神,隻聽那瞎先生繼續唱道:“武將魂難定,文臣魄也昏,唯一個書生掛帥印,退賊兵。”
“諸位道那白麵書生是誰?”瞎先生一記醒木拍下,眾人均豎起耳朵,隻聽她道:“且容奴歇息一二。”
沈瀾一口氣噎在喉嚨口,不上不下,她從袖中掏出十文錢,正要扔上台,卻早已有心急的茶客扔了銅錢上去。
“爺賞你!快唱!快唱!”
“茶博士呢!快給先生上一盞萬春銀葉潤潤喉!”
“接賞!快唱呀!”
一時間,銅錢如雨,落地紛紛。
那瞎先生眼睛看不見,耳朵卻靈,隻在心中算了算這銅錢量,便心滿意足地啜了口茶水,繼續唱道:“書生本是跨馬遊街狀元郎,進士及第好文章,赴任山西巡撫心不慌,出宣府斥退那黃河浪,抖銀槍斬賊寇在當場。”
“好!”
“當賞當賞!”
台下一片叫好聲,一時間又是銅錢紛紛落地。
沈瀾此刻已是心神大震,狀元,山西,巡撫,這三個條件加起來還能有誰呢?
裴慎竟已擊敗了韃子。
那瞎先生得了賞錢,越發來勁兒,隻開了嗓子唱道:“一彎月兒照九州,擊胡虜,拒賊寇,直殺得九邊血染流。”
“捷報傳至燕京府,巡撫解去皇帝憂,痛飲慶功酒,獻俘前門樓,銀槍上人頭血淋淋掛,囚車裏韃靼……”
此後那瞎先生唱什麽,沈瀾已不知道了。
她滿腦子隻有一個念頭。
裴慎回京了。
然而此刻,裴慎並未在京都,他向陛下告假,隻說要代父回南京祭祖,人卻已在漕船之上。
江南乃財貨賦稅重地,年年自湖廣、吳中等地壓解進京的漕糧高達百萬石。
故而運河之上,黃船、漕船月月都有,且因是官船,運河關卡暢通無阻,甚至可以晝夜行船,從京都途經滄州、揚州,直至蘇州,隻需半月功夫即可。
裴慎便搭了漕船,直往蘇州而去。
此時已是八月十五,中秋月半,他不與家人團圓,卻在水路上奔波勞碌,思及此處,裴慎隻冷冷一笑。
漕船上自然有個錦衣衛隨侍左右,見裴慎心情不好,便取了月餅來。
“大人且嚐嚐,”錦衣衛管檔千戶潭英取了個嫦娥奔月的椒鹽素油五仁月餅來分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