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日,八月十九,一大早,楊惟學便登門拜訪。
楊惟學年富力健,昏天黑地睡了兩日便緩了過來。又聽聞沈瀾來拜訪過他,這才一大早便登門。
他敲開門,見沈瀾今日著細葛直綴,青衫落拓,眉眼風流,便拱手笑道:“覽弟這氣色是越發好了,不像為兄,連考九日,如今是神思昏昏寫時文,兩眼黑黑見來人。”
沈瀾輕笑。心道此人戲謔旁人也就罷了,自己也不放過。便頑笑道:“楊兄說笑了,如今齷齪不足誇,明朝看盡長安花。”
楊惟學被她逗笑,便正色道:“多謝覽弟吉言。為兄若有跨馬遊街的一日,必叫覽弟旁觀。”
沈瀾一時愕然,笑罵道:“你跨馬遊街,風光至極時我不看,偏要看你被榜下捉婿,慌慌張張,奪路而逃!”
語罷,兩人齊齊大笑起來。
隻弄得不遠處撐船的羅平誌咋舌不已,隻暗自將這些話記下來,屆時還得學舌給上頭人聽。
兩人笑了一陣,楊惟學道:“覽弟尋我可有事?”
沈瀾笑盈盈道:“考完了,我怕你一味操心何時放榜,便想著約你出去遊玩一二,也好散散心。”
楊惟學心中一熱,隻覺這朋友當真沒交錯。便朗聲笑道:“九月才放榜,如今我有的是時光好消磨。”說罷,隻將手中川扇往外一指,便攜沈瀾出門去。
“這閶門乃蘇州城內一等一的繁華地。”楊惟學一個土生土長的蘇州人,於蘇州風物自然信手拈來。
聽他言,沈瀾環顧四周,大塊青石磚鋪地,街麵寬闊,可容五車並行,橋下一泓河水,遊船如織。兩側亭館密布,輻輳縱橫,旗幌林立,密無間隙。
“覽弟可要進去看看?”楊惟學指著金福星畫幫的旗幌問道。
沈瀾見內裏有幾個直綴文人取了畫正在交談,隻好奇道:“此地可是賣畫的?那吳娘子家裏似乎也是開畫幫的。”
“不錯。”楊惟學點頭:“常有商賈中人市畫。”語罷,又往前走了幾步,是家骨董鋪子,名喚清鶴齋。
沈瀾見那楹聯上提著“小門麵正對三公之府,大斧頭專打萬石之家”,便笑道:“這鋪子口氣還挺大。”竟將客人定位在非富即貴的三公之家。
那楊惟學便笑道:“覽弟不知,近來蘇州興起了新風氣,隻說蘇州人,玩骨董,試新茶,方是透骨時樣。”
沈瀾隻猜測約摸是新潮的意思。
楊惟學又笑道:“這家店叫清鶴齋,不僅販骨董,想來也賣案頭清玩,陸於匡的玉馬,趙良璧的銅器,汪中山的玄香太守墨俱是名噪一時。覽弟若有意,便進去看看。”
“囊中羞澀啊。”沈瀾感慨道。
楊惟學竟大笑起來:“又不是什麽貴價玩意兒,覽弟若喜歡,我贈你一件便是。”
沈瀾擺手道:“無功不受祿。”
見她執意退拒,非是為了得好處才湊上來的,楊惟學心中越發歡喜,隻帶著她一路看,一路吃。
上金閶書林看了幾本《鼎鐫玉簪記》、《東西晉演義》,去藏珠樓吃了碗仙人粥,閣老餅,口舌大動。再去胡家酒肆用贏杯品嚐名噪一時的穀溪春。
一日下來,沈瀾被楊惟學帶著四處賞玩,隻覺秋日風光,八方風物,薈萃蘇州,果真是錦繡膏腴之地,不同凡響。
一連三日,沈瀾俱玩得盡興而歸。
此時已是八月二十二,她日日卯時出,酉時歸,眼看著盯梢的人已不像前些日子那般警惕,沈瀾便知道,機會來了。
作者有話說:
1. 棋炒是明代小吃。
2. 陸於匡的玉馬,趙良璧的銅器,汪中山的玄香太守墨這些都是明代比較有名的東西。
以上兩條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3. 中秋節很多店鋪要平賬,所以很多人討債、躲債,不僅年關難過,中秋節也很難過啊。
4. 明代蘇州多管書畫店叫畫幫。
5. 骨董是古董的舊稱,不是錯別字。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通假字。骨董從宋代用到清代,直到明末才出現古董。
第50章
八月二十二日, 沈瀾與楊惟學白日在外遊玩, 及至半下午,沈瀾提議道:“楊兄, 前些日子你不是說要去石湖放舟, 今日天色晴朗,不若你我同遊石湖?”
楊惟學自然無有不可,笑盈盈應了, 又道:“覽弟且稍待, 容我取些筆墨, 且上湖心作畫去!”
沈瀾略一思忖便應了。
稍頃,楊惟學便帶著一個小廝來了, 那小廝穿一身細布短打,拎著畫箱和一把櫸木官帽直背交椅。
石湖位於蘇州虎丘、吳中兩縣中間, 綿延數裏, 正值秋日,湖光山色映殘荷, 別有一番趣味。
三人一同上了艘小舟,一路往湖心而去。
沒過一會兒,沈瀾便望見三兩小舟現於湖心之上。
約莫是怕她發現,又覺得沈瀾總不能從湖心消失,這群人便隻遠遠綴著。
“覽弟快瞧,那裏便是行春橋,八月十七可見石湖串月之景。”語罷,楊惟學惋惜道:“隻可惜如今已是二十二,錯過了。”
沈瀾瞥了眼橋上行人, 笑道:“不可惜, 下一年我再與楊兄遊覽石湖便是。屆時你我同上行春橋。”
楊惟學便也大笑起來。
見他心情不錯, 沈瀾反倒苦下臉來,重重歎息一聲。
“這是怎麽了?”楊惟學蹙眉道:“覽弟可有煩心事?”
沈瀾為了促進她與楊惟學感情,生生陪玩三天,如今眼看著火候到了,正要開口。誰知楊惟學突然笑道:“且讓為兄猜一猜,可是為了生意一事?”
沈瀾微怔。
楊惟學見她發愣,越發肯定自己猜測,隻笑道:“當日覽弟曾說要做時文生意,想來是要開辦一家書坊,可這些日子來覽弟隻陪著我四處散心,不曾動作。為兄心中甚至感動,便想著今日作一幅《石湖遊樂圖》贈予覽弟。”
沈瀾隻略一思忖便明白了,楊惟學竟以為她囊中羞澀,故而要將他畫作相贈,屆時便可通過變賣其畫作換銀子。
怪不得前兩天楊惟學還說要送她一件骨董,想來也是為了讓她變賣。
萍水相逢,能得對方如此幫扶,沈瀾焉能不感動?
人心都是肉長的,沈瀾深呼吸一口氣,隻開口道:“楊兄赤子之心,倒是我枉作小人了。”
語罷,隻湊近楊惟學,笑道:“楊兄且看,我這耳垂上有什麽?”
這耳垂上能有什麽?楊惟學一時納悶,隻湊近了去看。
白玉般的耳垂被朔朔涼風吹得略略泛紅,楊惟學正要開口,隻說自己帶了件鶴氅,且問問她可要穿,話未出口,眼神一凝,竟見那耳垂上隱有一道圓形傷痕,內裏的肉似是後來長出來的。
……傷痕?耳洞!
楊惟學大驚失色:“你、你……”
沈瀾隻拿手指抵在自己唇瓣上,示意他噤聲。
楊惟學大受震動,一時間竟訥訥不語。
沈瀾苦笑道:“楊兄可看見周圍那幾艘船?”
楊惟學人還有些發懵,隻順著她手所指方向望去,見幾艘小舟遠遠飄蕩在湖麵上。
“看見了。”楊惟學緩過神來,蹙眉道:“這些船怎麽了?”
沈瀾苦笑:“不瞞楊兄,我本是揚州人士,父親乃鹽商,我生來貌美,父親為了攀附權貴,竟要將我獻給達官顯貴做妾。”
楊惟學定了定神,問道:“哪個貴人?”
沈瀾猶豫片刻,到底坦誠道:“兩淮巡鹽禦史。”
“那些人便是我父親派來抓我的,他們已盯上了我,隻待我父親一到,便要將我悄沒聲的帶回揚州。”
語罷,哀聲道:“楊兄,我實在不願做妾。你我相交多日,還請楊兄幫我一回!”
楊惟學蹙眉道:“父女哪有隔夜仇?待你父親來了,我便幫你說和一二。”
沈瀾苦笑道:“楊兄,你若幫我說和,隻怕我父親動了心思,反要來攀附你楊家。”
“這、這……”楊惟學磕磕巴巴,又瞥了眼沈瀾,見她眉眼多情,好似汪著一湖春水,又想起這幾日兩人形影不離,四處遊玩,一時間,竟不複往日裏的風流浪蕩,隻臉色微紅,訥訥道:“你且安心,我自會與你父親說的,必不叫你父親將你送去做妾。”
沈瀾急得半死,隻一疊聲哀求他,梨花帶雨,西子捧心,好不可憐。
楊惟學才不過十九歲,哪裏受得住美人這般哀求,到底無奈道:“也罷,你要我如何幫你?”
沈瀾即刻低聲道:“這倒也簡單,楊兄隻消喚兩個船妓來撐船,屆時我與那妓子換一換衣服便是。”
楊惟學略一思忖便明白了:“你這是要我與那妓子歸你家,引開那些人,屆時你好撐船離去?”
沈瀾點頭,為安他心,便道:“待我離了石湖,便去外頭尋一民居暫且先住下,過了風頭我便通知楊兄。”
哪裏還要通知呢?石湖連通八百裏太湖,而太湖橫跨兩省三州,一入太湖,這些人便再也追不到她了。
兩人稍加商議,楊惟學便喚來船頭與艄公談話的小廝,隻叫他去尋個船妓來,又低聲道:“與覽弟身形相似即可。”
那小廝素來機靈,聞言也不免傻眼,隻望著自家公子與王公子,一時間訥訥發呆。
“愣著做甚!還不快去!”楊惟學難免臉黑,心知自己在這小廝心裏,已成了對兄弟有非分之想的無恥之徒。
隻待艄公靠岸,那小廝便下了船,飛也似的跑走了。
羅平誌遠遠一望,見沈瀾還在船上,自然無所謂那小廝去做甚,隻專注盯著沈瀾。
日頭偏西,暮色四合,此刻,沈瀾正端坐小舟之上,焦心等待那小廝回來。
就在她等待楊惟學小廝歸來時,裴慎的漕船卻已至蘇州姑蘇驛。
從京都至蘇州,一路無關卡阻礙,隻晝夜行船,若遇河道不便,就一人雙馬,晝夜疾馳。最高的記錄是日驅馳三百裏。
這般趕路,與八百裏加急無異。生生用了不到七日的功夫便趕到蘇州。
“大人且看,那便是姑蘇驛。”潭英對著不遠處指點道:“姑蘇驛為水陸兩用驛站,一半涉水,一半涉陸,左為月洲亭,右為皇華亭,北有延賓館,南有昭賜樓,俱是賞景的好去處。”語罷,又道:“大人可要於驛站稍事歇息,沐浴更衣?”
裴慎望了望江麵,隻搖搖頭,問道:“馬匹可備好了?老規矩,一下船,一人雙馬,即刻就走!”
潭英微怔,拱手道:“大人且安心,底下人雖辦事偶有差錯,但此事我再三強調,孩兒們必定用心,絕不敢懈怠。便是我等稍緩上一二日也無妨,必不會叫她走脫了去。”
裴慎搖頭道:“她性子狡獪,你若小覷了她,隻怕要吃虧。”
行百裏者半九十,以裴慎的謹慎,自然要落袋為安。
他笑道:“再趕一段路,趁夜進城,今日隻將此事了結,我請兄弟們去蘇州最好的酒樓喝酒!”
裴慎都這麽說了,周圍人自然拱手應聲。
及至下船,即刻有留守在此地錦衣衛迎上來,隻說午間,羅百戶遣人來報過消息,其人正與友人遊覽石湖風光。
楊惟學年富力健,昏天黑地睡了兩日便緩了過來。又聽聞沈瀾來拜訪過他,這才一大早便登門。
他敲開門,見沈瀾今日著細葛直綴,青衫落拓,眉眼風流,便拱手笑道:“覽弟這氣色是越發好了,不像為兄,連考九日,如今是神思昏昏寫時文,兩眼黑黑見來人。”
沈瀾輕笑。心道此人戲謔旁人也就罷了,自己也不放過。便頑笑道:“楊兄說笑了,如今齷齪不足誇,明朝看盡長安花。”
楊惟學被她逗笑,便正色道:“多謝覽弟吉言。為兄若有跨馬遊街的一日,必叫覽弟旁觀。”
沈瀾一時愕然,笑罵道:“你跨馬遊街,風光至極時我不看,偏要看你被榜下捉婿,慌慌張張,奪路而逃!”
語罷,兩人齊齊大笑起來。
隻弄得不遠處撐船的羅平誌咋舌不已,隻暗自將這些話記下來,屆時還得學舌給上頭人聽。
兩人笑了一陣,楊惟學道:“覽弟尋我可有事?”
沈瀾笑盈盈道:“考完了,我怕你一味操心何時放榜,便想著約你出去遊玩一二,也好散散心。”
楊惟學心中一熱,隻覺這朋友當真沒交錯。便朗聲笑道:“九月才放榜,如今我有的是時光好消磨。”說罷,隻將手中川扇往外一指,便攜沈瀾出門去。
“這閶門乃蘇州城內一等一的繁華地。”楊惟學一個土生土長的蘇州人,於蘇州風物自然信手拈來。
聽他言,沈瀾環顧四周,大塊青石磚鋪地,街麵寬闊,可容五車並行,橋下一泓河水,遊船如織。兩側亭館密布,輻輳縱橫,旗幌林立,密無間隙。
“覽弟可要進去看看?”楊惟學指著金福星畫幫的旗幌問道。
沈瀾見內裏有幾個直綴文人取了畫正在交談,隻好奇道:“此地可是賣畫的?那吳娘子家裏似乎也是開畫幫的。”
“不錯。”楊惟學點頭:“常有商賈中人市畫。”語罷,又往前走了幾步,是家骨董鋪子,名喚清鶴齋。
沈瀾見那楹聯上提著“小門麵正對三公之府,大斧頭專打萬石之家”,便笑道:“這鋪子口氣還挺大。”竟將客人定位在非富即貴的三公之家。
那楊惟學便笑道:“覽弟不知,近來蘇州興起了新風氣,隻說蘇州人,玩骨董,試新茶,方是透骨時樣。”
沈瀾隻猜測約摸是新潮的意思。
楊惟學又笑道:“這家店叫清鶴齋,不僅販骨董,想來也賣案頭清玩,陸於匡的玉馬,趙良璧的銅器,汪中山的玄香太守墨俱是名噪一時。覽弟若有意,便進去看看。”
“囊中羞澀啊。”沈瀾感慨道。
楊惟學竟大笑起來:“又不是什麽貴價玩意兒,覽弟若喜歡,我贈你一件便是。”
沈瀾擺手道:“無功不受祿。”
見她執意退拒,非是為了得好處才湊上來的,楊惟學心中越發歡喜,隻帶著她一路看,一路吃。
上金閶書林看了幾本《鼎鐫玉簪記》、《東西晉演義》,去藏珠樓吃了碗仙人粥,閣老餅,口舌大動。再去胡家酒肆用贏杯品嚐名噪一時的穀溪春。
一日下來,沈瀾被楊惟學帶著四處賞玩,隻覺秋日風光,八方風物,薈萃蘇州,果真是錦繡膏腴之地,不同凡響。
一連三日,沈瀾俱玩得盡興而歸。
此時已是八月二十二,她日日卯時出,酉時歸,眼看著盯梢的人已不像前些日子那般警惕,沈瀾便知道,機會來了。
作者有話說:
1. 棋炒是明代小吃。
2. 陸於匡的玉馬,趙良璧的銅器,汪中山的玄香太守墨這些都是明代比較有名的東西。
以上兩條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3. 中秋節很多店鋪要平賬,所以很多人討債、躲債,不僅年關難過,中秋節也很難過啊。
4. 明代蘇州多管書畫店叫畫幫。
5. 骨董是古董的舊稱,不是錯別字。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通假字。骨董從宋代用到清代,直到明末才出現古董。
第50章
八月二十二日, 沈瀾與楊惟學白日在外遊玩, 及至半下午,沈瀾提議道:“楊兄, 前些日子你不是說要去石湖放舟, 今日天色晴朗,不若你我同遊石湖?”
楊惟學自然無有不可,笑盈盈應了, 又道:“覽弟且稍待, 容我取些筆墨, 且上湖心作畫去!”
沈瀾略一思忖便應了。
稍頃,楊惟學便帶著一個小廝來了, 那小廝穿一身細布短打,拎著畫箱和一把櫸木官帽直背交椅。
石湖位於蘇州虎丘、吳中兩縣中間, 綿延數裏, 正值秋日,湖光山色映殘荷, 別有一番趣味。
三人一同上了艘小舟,一路往湖心而去。
沒過一會兒,沈瀾便望見三兩小舟現於湖心之上。
約莫是怕她發現,又覺得沈瀾總不能從湖心消失,這群人便隻遠遠綴著。
“覽弟快瞧,那裏便是行春橋,八月十七可見石湖串月之景。”語罷,楊惟學惋惜道:“隻可惜如今已是二十二,錯過了。”
沈瀾瞥了眼橋上行人, 笑道:“不可惜, 下一年我再與楊兄遊覽石湖便是。屆時你我同上行春橋。”
楊惟學便也大笑起來。
見他心情不錯, 沈瀾反倒苦下臉來,重重歎息一聲。
“這是怎麽了?”楊惟學蹙眉道:“覽弟可有煩心事?”
沈瀾為了促進她與楊惟學感情,生生陪玩三天,如今眼看著火候到了,正要開口。誰知楊惟學突然笑道:“且讓為兄猜一猜,可是為了生意一事?”
沈瀾微怔。
楊惟學見她發愣,越發肯定自己猜測,隻笑道:“當日覽弟曾說要做時文生意,想來是要開辦一家書坊,可這些日子來覽弟隻陪著我四處散心,不曾動作。為兄心中甚至感動,便想著今日作一幅《石湖遊樂圖》贈予覽弟。”
沈瀾隻略一思忖便明白了,楊惟學竟以為她囊中羞澀,故而要將他畫作相贈,屆時便可通過變賣其畫作換銀子。
怪不得前兩天楊惟學還說要送她一件骨董,想來也是為了讓她變賣。
萍水相逢,能得對方如此幫扶,沈瀾焉能不感動?
人心都是肉長的,沈瀾深呼吸一口氣,隻開口道:“楊兄赤子之心,倒是我枉作小人了。”
語罷,隻湊近楊惟學,笑道:“楊兄且看,我這耳垂上有什麽?”
這耳垂上能有什麽?楊惟學一時納悶,隻湊近了去看。
白玉般的耳垂被朔朔涼風吹得略略泛紅,楊惟學正要開口,隻說自己帶了件鶴氅,且問問她可要穿,話未出口,眼神一凝,竟見那耳垂上隱有一道圓形傷痕,內裏的肉似是後來長出來的。
……傷痕?耳洞!
楊惟學大驚失色:“你、你……”
沈瀾隻拿手指抵在自己唇瓣上,示意他噤聲。
楊惟學大受震動,一時間竟訥訥不語。
沈瀾苦笑道:“楊兄可看見周圍那幾艘船?”
楊惟學人還有些發懵,隻順著她手所指方向望去,見幾艘小舟遠遠飄蕩在湖麵上。
“看見了。”楊惟學緩過神來,蹙眉道:“這些船怎麽了?”
沈瀾苦笑:“不瞞楊兄,我本是揚州人士,父親乃鹽商,我生來貌美,父親為了攀附權貴,竟要將我獻給達官顯貴做妾。”
楊惟學定了定神,問道:“哪個貴人?”
沈瀾猶豫片刻,到底坦誠道:“兩淮巡鹽禦史。”
“那些人便是我父親派來抓我的,他們已盯上了我,隻待我父親一到,便要將我悄沒聲的帶回揚州。”
語罷,哀聲道:“楊兄,我實在不願做妾。你我相交多日,還請楊兄幫我一回!”
楊惟學蹙眉道:“父女哪有隔夜仇?待你父親來了,我便幫你說和一二。”
沈瀾苦笑道:“楊兄,你若幫我說和,隻怕我父親動了心思,反要來攀附你楊家。”
“這、這……”楊惟學磕磕巴巴,又瞥了眼沈瀾,見她眉眼多情,好似汪著一湖春水,又想起這幾日兩人形影不離,四處遊玩,一時間,竟不複往日裏的風流浪蕩,隻臉色微紅,訥訥道:“你且安心,我自會與你父親說的,必不叫你父親將你送去做妾。”
沈瀾急得半死,隻一疊聲哀求他,梨花帶雨,西子捧心,好不可憐。
楊惟學才不過十九歲,哪裏受得住美人這般哀求,到底無奈道:“也罷,你要我如何幫你?”
沈瀾即刻低聲道:“這倒也簡單,楊兄隻消喚兩個船妓來撐船,屆時我與那妓子換一換衣服便是。”
楊惟學略一思忖便明白了:“你這是要我與那妓子歸你家,引開那些人,屆時你好撐船離去?”
沈瀾點頭,為安他心,便道:“待我離了石湖,便去外頭尋一民居暫且先住下,過了風頭我便通知楊兄。”
哪裏還要通知呢?石湖連通八百裏太湖,而太湖橫跨兩省三州,一入太湖,這些人便再也追不到她了。
兩人稍加商議,楊惟學便喚來船頭與艄公談話的小廝,隻叫他去尋個船妓來,又低聲道:“與覽弟身形相似即可。”
那小廝素來機靈,聞言也不免傻眼,隻望著自家公子與王公子,一時間訥訥發呆。
“愣著做甚!還不快去!”楊惟學難免臉黑,心知自己在這小廝心裏,已成了對兄弟有非分之想的無恥之徒。
隻待艄公靠岸,那小廝便下了船,飛也似的跑走了。
羅平誌遠遠一望,見沈瀾還在船上,自然無所謂那小廝去做甚,隻專注盯著沈瀾。
日頭偏西,暮色四合,此刻,沈瀾正端坐小舟之上,焦心等待那小廝回來。
就在她等待楊惟學小廝歸來時,裴慎的漕船卻已至蘇州姑蘇驛。
從京都至蘇州,一路無關卡阻礙,隻晝夜行船,若遇河道不便,就一人雙馬,晝夜疾馳。最高的記錄是日驅馳三百裏。
這般趕路,與八百裏加急無異。生生用了不到七日的功夫便趕到蘇州。
“大人且看,那便是姑蘇驛。”潭英對著不遠處指點道:“姑蘇驛為水陸兩用驛站,一半涉水,一半涉陸,左為月洲亭,右為皇華亭,北有延賓館,南有昭賜樓,俱是賞景的好去處。”語罷,又道:“大人可要於驛站稍事歇息,沐浴更衣?”
裴慎望了望江麵,隻搖搖頭,問道:“馬匹可備好了?老規矩,一下船,一人雙馬,即刻就走!”
潭英微怔,拱手道:“大人且安心,底下人雖辦事偶有差錯,但此事我再三強調,孩兒們必定用心,絕不敢懈怠。便是我等稍緩上一二日也無妨,必不會叫她走脫了去。”
裴慎搖頭道:“她性子狡獪,你若小覷了她,隻怕要吃虧。”
行百裏者半九十,以裴慎的謹慎,自然要落袋為安。
他笑道:“再趕一段路,趁夜進城,今日隻將此事了結,我請兄弟們去蘇州最好的酒樓喝酒!”
裴慎都這麽說了,周圍人自然拱手應聲。
及至下船,即刻有留守在此地錦衣衛迎上來,隻說午間,羅百戶遣人來報過消息,其人正與友人遊覽石湖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