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沈瀾不動, 裴慎好脾氣地又重複了一遍:“過來, 聽話。”
沈瀾搖搖頭,背靠船艙, 強忍著驚懼憤懣, 勉力平靜道:“不必過去了。”
聞言,裴慎眼神一冷,隻溫聲笑問:“何意?”
沈瀾懶得看他裝樣, 坐在船艙裏, 盯著裴慎, 一字一句道:“我不回去。”
隻這麽一句話,激得裴慎怒氣叢生, 不過是養氣功夫夠好,方才不顯山不露水, 維持著溫和神色, 警告道:“你在外頭玩得也夠久了,不要胡鬧。”
沈瀾又難過又煩躁, 隻冷下臉來:“我好生說話你聽不明白嗎?裴慎,我不願意跟你回去。”
……裴慎。一眾下屬驚駭至極,隻恨不得把頭低進河裏。裴慎怒極反笑:“膽子越發大了,誰許你直呼我名諱?”
沈瀾冷笑,既已撕破臉皮,她自然怎麽紮心怎麽來:“你日日喚我名字,卻不許我喚你名字,這是什麽道理?莫不是裴慎二字有什麽見不得人的?!”
這哪裏是在說名字見不得人,分明是在說裴慎見不得人。
另一艘小舟上, 眾人被她的話唬得心裏大駭, 隻麵上不是抬頭望著天上朦月, 就是低頭研究船身木質。
潭英盯著兩岸遠山,狀似賞景,隻心中咋舌不已,暗道此女果真是膽大包天,怪不得竟敢孤身獨行兩千餘裏。
“怎麽不說話?”沈瀾冷笑道。
被她三番四次譏諷,佛都要有火氣,不過是礙於下屬尚在,裴慎方才好聲好氣與她說話。
如今她既如此,裴慎便也不再顧忌,隻冷笑道:“沁芳,你知我是個什麽脾性,你若今日好生求饒,我倒還可饒你一命。”
求饒?沈瀾竟吃吃笑起來,眉眼盈盈,汪著秋水,語聲微顫,好似春風癡纏柳枝:“裴大人,你饒了奴家罷。”
裴慎呼吸一窒,暗罵自己不爭氣,清清嗓子,正欲開口,卻見沈瀾霎時又冷下臉來:“你若以為我會這般求你,那你便想錯了。”
語罷,冷著臉,隻嘴上笑盈盈道:“又或者,我倒是可以求你,可裴大人還肯信嗎?”
裴慎眼中寒意漸起,隻冷冷不語。
沈瀾嗤笑,上一回她虛與委蛇,假意風情,導致裴慎放鬆警惕,若再來一回,裴慎是決計不會信的。
“既然求饒無用,我為何還要求饒?”沈瀾冷冷道。
“好好。”裴慎被她氣笑,隻寒著臉,冷聲道:“你脾性這般剛倔,不肯求饒,也不怕我將你發賣了去。”
話一出口,裴慎便沉下臉去,暗自氣惱。什麽外強中幹的話,說出來平白惹人發笑。
果然,沈瀾嗤笑兩聲,根本不信:“裴大人若肯將我發賣了去,我倒要謝過裴大人了。”
將女子賣去秦樓楚館,以裴慎的傲氣,是決計做不出來的。若將她贈予旁人為妾,裴慎未曾馴服她,又心不甘情不願。
這般威脅之語,除了暴露出裴慎拿她沒辦法之外,倒顯得他自己心虛氣短。
裴慎一時惱恨,見沈瀾似要再開口,幹脆入了船艙內,原想著一掌劈在她後脖頸,將她弄暈了去。
可見她背靠船艙,隱含防備,偏又眉眼剛烈,清倔至極,裴慎氣惱,隻冷笑一聲,吩咐船外下屬,取一杯烈酒來。
原是為了行船之際,天寒取暖,這酒自然是最烈的燒刀子。
潭英上了船,強忍著好奇,隻將一壺燒刀子遞給裴慎,便即刻出船而去,不敢看沈瀾一眼。
“喝罷。”裴慎淡淡道。
沈瀾隻偏過臉去,恨恨道:“不喝。”
裴慎被她氣笑,隻厲聲道:“你可要出了船艙,去河上照一照你自己的臉色?”夜風寒涼,河上濕冷,她穿得又不多,偏又撐船大半個時辰,這會兒麵色虛白似冰。
沈瀾蹙眉,方才心神激蕩之下,便連寒冷都察覺不到,這會兒方覺得濕冷刺骨。
她心知自己酒量不行,兩口燒刀子下去,恐怕即刻就要人事不知。可猶豫片刻,到底起身接過裴慎手中酒壺。
身體就是一切。再凍下去,隻怕要大病一場。況且便是她不喝這酒,再僵持下去,無非是裴慎一掌將她劈暈過去或是堵了嘴帶回去,殊無差別。
沈瀾素來是識時務的,可她此刻恨極了自己的識時務。
她咬著牙,心中大慟,隻一口灌下燒刀子,那酒液辛辣苦澀,從喉嚨燒過食道,一路燒進胃裏,嗆得她咳咳兩聲,湧出些許生理性的淚珠,臉上也燒上兩團紅霞。
可沈瀾還嫌不夠似的,滿腔鬱憤難發,望著兩岸青山,隻一口一口往下灌酒。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飲了幾口,她滿心苦澀,提著酒壺回望裴慎,乃至於船外眾人,隻覺盡是可憎可惡之輩,又抬手灌下一口烈酒。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他鄉之客!他鄉之客!
“行了!別喝了!”裴慎劈手奪過她手中酒壺,隻蹙眉道:“好端端的,作此借酒澆愁之態做甚!”
沈瀾酒壺被奪,她不好酒,更鮮少飲酒,數口燒刀子下去,五髒六腑都暖和起來,偏偏人也暈暈乎乎,看什麽都是旋轉的。
見她雙目含淚,身子發軟,好似雨點桃花,薄粉無力,顫顫自枝頭跌落,再不複方才牙尖嘴利的樣子,裴慎冷哼一聲,一把扶住她。取了大氅,隻將她細細裹好,又將她打橫抱起,出船而去。
此時孤月漸隱,晨星寥落,江麵上薄霧四散,曙色熹微,唯見兩岸青山如黛,半江秋水灩灩,一葦輕舟渡江而去。
第二日夜間,沈瀾迷迷蒙蒙醒來,但見帳中昏暗,依稀可辨眼前熟悉的素紗帳,前些日子剛洗過,還泛著皂角清香。
這是如京橋的宅子。
還在蘇州?裴慎沒帶她走嗎?沈瀾隻稍加思索,便忍不住以手撫額,薄醉後頭痛欲裂,她緩了緩,暗罵裴慎兩句,便轉過身,闔眼歇息,不欲搭理人。
裴慎原在房中坐著,隻四處打量房中。麵架衣架,鬥櫃方桌,一應俱全。可白牆苔痕遍布,窗戶糊著密不見光的桑麻紙,桌子高低不平。
裴慎盯著馬蹄四麵屜方桌上的燭台,燭火幽幽躍動,隻是上頭的燈油分明是豆油,燃起來散著一股臭氣。
這是小門小戶常用的燈油,隻因燃起來有異味,稍有錢些的人家便不用。
他又想起方才潭英來報,隻說廚房裏俱是些破罐爛碗,米缸子幹淨的耗子都不住。
裴慎臉色越發難看,恰在此刻,他聽聞帳中似有動靜,猜測約摸是她醒了,便起身道:“既醒了便起來,將醒酒湯喝了。”
沈瀾頭疼得很,拂開紗帳,欲起身下床。
見她不說話,隻一味逞強,裴慎難免又氣,隻諷刺道:“怎麽?從前慣來會支使我,如今竟成了鋸嘴葫蘆?”
這是想起沈瀾頭一回逃跑,被他帶回來後,三言兩語便支使他去找衣服。
沈瀾難免嗤笑:“裴大人可真夠有趣兒的,竟巴巴湊上來要我使喚你。”
裴慎被她一噎,暗道她這氣死人不償命的功夫,倒真是越發精進了。便冷哼一聲,惱恨道:“莫要胡說八道,我何曾湊上來任你使喚?”
沈瀾瞥他一眼,淺笑道:“既然如此,便勞煩裴大人待在房中。”
裴慎微怔,複又蹙起眉來。他若聽沈瀾的話,待在房中,又是聽她使喚。可若不待在房中,出門離去,豈不是遂了她的意?
裴慎一時間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隻惱極了她這張伶牙俐齒的嘴。
隻是轉念一想,又覺得何必與她置氣,不過是她被抓之後無能為力,隻好借機發泄怒氣罷了。
思及此處,裴慎便笑道:“我不與你饒舌,天長日久的,你總有低頭的時候。”
沈瀾一口飲盡醒酒湯,聞言隻冷笑一聲:“裴大人想錯了。我做丫鬟的時候向你低頭,是為了脫去奴籍。上一次被你抓回來後向你低頭,是為了讓你卸下防備,如今我便是向你低頭,你也不會再信。既然如此,我又不是天生的賤骨頭,何必折了自尊伺候你!”
語至此處,隻愴然一笑,灑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說罷,扔下手中茶碗,徑自入帳歇息去了。隻留裴慎瞠目結舌立在原地。
作者有話說:
1. 古人對名很尊敬,不輕易稱名,於是大多稱字。所以女主直呼裴慎名字,顯得不怎麽尊敬。
但是明代比較特別,登入仕途後,稱號,不怎麽稱字了。即使稱字,也僅稱一字,下麵用翁、老承之,稚子幼生,也無不如此稱呼——《明代社會生活史》
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來寫,男主二十來歲就得被人稱翁、稱老,太奇怪了,所以我還是按照大家常用習慣,私設為表尊敬,稱字,或者稱號,不加什麽翁、老。(上了年紀的才加)
2.“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俱是他鄉之客”出自《滕王閣序》
第52章
裴慎累世勳貴出身, 進士及第, 加之仕途順遂,年紀輕輕便大權在握, 素來隻有旁人順著他的, 何曾有人敢這般忤逆。他一時生惱,正欲上前,門外忽傳來叩門聲。
裴慎瞥了眼隱隱綽綽素紗帳, 見美人橫臥, 薄被半搭, 似是醉後欲眠的樣子,不由得輕哼一聲, 隻暗道稍後再來尋她算賬。
“何事?”出了門,裴慎問道。
敲門的潭英立在庭中, 略有些為難, 拱手道:“大人,今日半下午有個小廝來敲門, 見是我等開的門,便自稱找錯地方,離開後又在附近探頭探腦,鬼鬼祟祟,我等便將他扣下了。”
裴慎略一思忖,便冷聲道:“是楊府來人?”
潭英訕笑一聲:“原想著也不甚要緊,便打算稍後再稟報此事。”
自然要等裴慎從房中出來再說。萬一人家夫妻兩個正床頭吵架床尾和,他莽莽撞撞前去稟報,豈不是好沒眼色。輕則吃一頓排頭, 重則在裴大人心中落下個不知輕重的壞印象。
“可是楊惟學來了?”裴慎問道。若不然, 譚英絕不會莽撞將他喚出來, 更不會開口就提及楊府小廝。
譚英點頭道:“大人果真聰明。”
裴慎笑罵道:“少拍馬屁!”
譚英笑了兩聲,拱手道:“大人,許是那小廝被我們扣下,楊惟學久等不到消息,便幹脆帶了幾個長隨親自前來。如今正等在府外。”
聞言,裴慎神色發冷,隻大步疾行。
見他麵有薄怒,譚英心裏發虛,隻欲言又止,可眼看著裴慎距離門口隻有幾步路了,譚英一狠心,張口道:“大人,那楊惟學說是來拜見王姑娘的父親。”
裴慎腳步一頓,心知這是沁芳又編排了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他麵色含霜,隻冷笑一聲:“開門。”
兩名守在門後的錦衣衛隻將烏木門打開。
聽見動靜,楊惟學循聲望去,但見有一男子負手立於門前。出門在外,穿得不甚華貴,不過是內著素白中單,外罩細葛窄袖團領袍,腰佩荔枝素帶,方勝絡子懸著個竹葉青香囊。
此人雖衣著不顯,可清貴磊落,氣度沉嚴,渾然不像個鹽商,倒像是個世家公子哥,還是個久居上位,常年發號施令之人。
楊惟學正覺奇怪,氣度對不上,年紀也對不上。莫不是來得不是王姑娘的父親,是其兄長?
思及此處,楊惟學整了整衣衫,拱手作揖道:“敢問這位兄台尊姓大名?”
裴慎隻打量了他幾眼,暗道也不過如此。這楊惟學著粉底皂靴,穿玉帶白暗流雲紋緙絲雲錦直身,腰上拿沉香色雙穗絲絛係著個墨玉葫蘆,外罩織金玄色一口鍾鶴氅。
打眼一望便知道,是綺羅錦繡養出來的膏粱子弟,生得倒是平常,不過是占了幾分麵白的便宜罷了。
裴慎暗自嗤笑一聲,負手閑立,朗聲笑道:“可是楊惟學楊兄?”
楊惟學微怔,不知此人為何識得自己,便拱手作揖,開口笑道:“正是在下。”語罷,又問道:“兄台如何識得我?”
裴慎輕描淡寫道:“內子曾提及過楊兄。”
沈瀾搖搖頭,背靠船艙, 強忍著驚懼憤懣, 勉力平靜道:“不必過去了。”
聞言,裴慎眼神一冷,隻溫聲笑問:“何意?”
沈瀾懶得看他裝樣, 坐在船艙裏, 盯著裴慎, 一字一句道:“我不回去。”
隻這麽一句話,激得裴慎怒氣叢生, 不過是養氣功夫夠好,方才不顯山不露水, 維持著溫和神色, 警告道:“你在外頭玩得也夠久了,不要胡鬧。”
沈瀾又難過又煩躁, 隻冷下臉來:“我好生說話你聽不明白嗎?裴慎,我不願意跟你回去。”
……裴慎。一眾下屬驚駭至極,隻恨不得把頭低進河裏。裴慎怒極反笑:“膽子越發大了,誰許你直呼我名諱?”
沈瀾冷笑,既已撕破臉皮,她自然怎麽紮心怎麽來:“你日日喚我名字,卻不許我喚你名字,這是什麽道理?莫不是裴慎二字有什麽見不得人的?!”
這哪裏是在說名字見不得人,分明是在說裴慎見不得人。
另一艘小舟上, 眾人被她的話唬得心裏大駭, 隻麵上不是抬頭望著天上朦月, 就是低頭研究船身木質。
潭英盯著兩岸遠山,狀似賞景,隻心中咋舌不已,暗道此女果真是膽大包天,怪不得竟敢孤身獨行兩千餘裏。
“怎麽不說話?”沈瀾冷笑道。
被她三番四次譏諷,佛都要有火氣,不過是礙於下屬尚在,裴慎方才好聲好氣與她說話。
如今她既如此,裴慎便也不再顧忌,隻冷笑道:“沁芳,你知我是個什麽脾性,你若今日好生求饒,我倒還可饒你一命。”
求饒?沈瀾竟吃吃笑起來,眉眼盈盈,汪著秋水,語聲微顫,好似春風癡纏柳枝:“裴大人,你饒了奴家罷。”
裴慎呼吸一窒,暗罵自己不爭氣,清清嗓子,正欲開口,卻見沈瀾霎時又冷下臉來:“你若以為我會這般求你,那你便想錯了。”
語罷,冷著臉,隻嘴上笑盈盈道:“又或者,我倒是可以求你,可裴大人還肯信嗎?”
裴慎眼中寒意漸起,隻冷冷不語。
沈瀾嗤笑,上一回她虛與委蛇,假意風情,導致裴慎放鬆警惕,若再來一回,裴慎是決計不會信的。
“既然求饒無用,我為何還要求饒?”沈瀾冷冷道。
“好好。”裴慎被她氣笑,隻寒著臉,冷聲道:“你脾性這般剛倔,不肯求饒,也不怕我將你發賣了去。”
話一出口,裴慎便沉下臉去,暗自氣惱。什麽外強中幹的話,說出來平白惹人發笑。
果然,沈瀾嗤笑兩聲,根本不信:“裴大人若肯將我發賣了去,我倒要謝過裴大人了。”
將女子賣去秦樓楚館,以裴慎的傲氣,是決計做不出來的。若將她贈予旁人為妾,裴慎未曾馴服她,又心不甘情不願。
這般威脅之語,除了暴露出裴慎拿她沒辦法之外,倒顯得他自己心虛氣短。
裴慎一時惱恨,見沈瀾似要再開口,幹脆入了船艙內,原想著一掌劈在她後脖頸,將她弄暈了去。
可見她背靠船艙,隱含防備,偏又眉眼剛烈,清倔至極,裴慎氣惱,隻冷笑一聲,吩咐船外下屬,取一杯烈酒來。
原是為了行船之際,天寒取暖,這酒自然是最烈的燒刀子。
潭英上了船,強忍著好奇,隻將一壺燒刀子遞給裴慎,便即刻出船而去,不敢看沈瀾一眼。
“喝罷。”裴慎淡淡道。
沈瀾隻偏過臉去,恨恨道:“不喝。”
裴慎被她氣笑,隻厲聲道:“你可要出了船艙,去河上照一照你自己的臉色?”夜風寒涼,河上濕冷,她穿得又不多,偏又撐船大半個時辰,這會兒麵色虛白似冰。
沈瀾蹙眉,方才心神激蕩之下,便連寒冷都察覺不到,這會兒方覺得濕冷刺骨。
她心知自己酒量不行,兩口燒刀子下去,恐怕即刻就要人事不知。可猶豫片刻,到底起身接過裴慎手中酒壺。
身體就是一切。再凍下去,隻怕要大病一場。況且便是她不喝這酒,再僵持下去,無非是裴慎一掌將她劈暈過去或是堵了嘴帶回去,殊無差別。
沈瀾素來是識時務的,可她此刻恨極了自己的識時務。
她咬著牙,心中大慟,隻一口灌下燒刀子,那酒液辛辣苦澀,從喉嚨燒過食道,一路燒進胃裏,嗆得她咳咳兩聲,湧出些許生理性的淚珠,臉上也燒上兩團紅霞。
可沈瀾還嫌不夠似的,滿腔鬱憤難發,望著兩岸青山,隻一口一口往下灌酒。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飲了幾口,她滿心苦澀,提著酒壺回望裴慎,乃至於船外眾人,隻覺盡是可憎可惡之輩,又抬手灌下一口烈酒。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他鄉之客!他鄉之客!
“行了!別喝了!”裴慎劈手奪過她手中酒壺,隻蹙眉道:“好端端的,作此借酒澆愁之態做甚!”
沈瀾酒壺被奪,她不好酒,更鮮少飲酒,數口燒刀子下去,五髒六腑都暖和起來,偏偏人也暈暈乎乎,看什麽都是旋轉的。
見她雙目含淚,身子發軟,好似雨點桃花,薄粉無力,顫顫自枝頭跌落,再不複方才牙尖嘴利的樣子,裴慎冷哼一聲,一把扶住她。取了大氅,隻將她細細裹好,又將她打橫抱起,出船而去。
此時孤月漸隱,晨星寥落,江麵上薄霧四散,曙色熹微,唯見兩岸青山如黛,半江秋水灩灩,一葦輕舟渡江而去。
第二日夜間,沈瀾迷迷蒙蒙醒來,但見帳中昏暗,依稀可辨眼前熟悉的素紗帳,前些日子剛洗過,還泛著皂角清香。
這是如京橋的宅子。
還在蘇州?裴慎沒帶她走嗎?沈瀾隻稍加思索,便忍不住以手撫額,薄醉後頭痛欲裂,她緩了緩,暗罵裴慎兩句,便轉過身,闔眼歇息,不欲搭理人。
裴慎原在房中坐著,隻四處打量房中。麵架衣架,鬥櫃方桌,一應俱全。可白牆苔痕遍布,窗戶糊著密不見光的桑麻紙,桌子高低不平。
裴慎盯著馬蹄四麵屜方桌上的燭台,燭火幽幽躍動,隻是上頭的燈油分明是豆油,燃起來散著一股臭氣。
這是小門小戶常用的燈油,隻因燃起來有異味,稍有錢些的人家便不用。
他又想起方才潭英來報,隻說廚房裏俱是些破罐爛碗,米缸子幹淨的耗子都不住。
裴慎臉色越發難看,恰在此刻,他聽聞帳中似有動靜,猜測約摸是她醒了,便起身道:“既醒了便起來,將醒酒湯喝了。”
沈瀾頭疼得很,拂開紗帳,欲起身下床。
見她不說話,隻一味逞強,裴慎難免又氣,隻諷刺道:“怎麽?從前慣來會支使我,如今竟成了鋸嘴葫蘆?”
這是想起沈瀾頭一回逃跑,被他帶回來後,三言兩語便支使他去找衣服。
沈瀾難免嗤笑:“裴大人可真夠有趣兒的,竟巴巴湊上來要我使喚你。”
裴慎被她一噎,暗道她這氣死人不償命的功夫,倒真是越發精進了。便冷哼一聲,惱恨道:“莫要胡說八道,我何曾湊上來任你使喚?”
沈瀾瞥他一眼,淺笑道:“既然如此,便勞煩裴大人待在房中。”
裴慎微怔,複又蹙起眉來。他若聽沈瀾的話,待在房中,又是聽她使喚。可若不待在房中,出門離去,豈不是遂了她的意?
裴慎一時間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隻惱極了她這張伶牙俐齒的嘴。
隻是轉念一想,又覺得何必與她置氣,不過是她被抓之後無能為力,隻好借機發泄怒氣罷了。
思及此處,裴慎便笑道:“我不與你饒舌,天長日久的,你總有低頭的時候。”
沈瀾一口飲盡醒酒湯,聞言隻冷笑一聲:“裴大人想錯了。我做丫鬟的時候向你低頭,是為了脫去奴籍。上一次被你抓回來後向你低頭,是為了讓你卸下防備,如今我便是向你低頭,你也不會再信。既然如此,我又不是天生的賤骨頭,何必折了自尊伺候你!”
語至此處,隻愴然一笑,灑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說罷,扔下手中茶碗,徑自入帳歇息去了。隻留裴慎瞠目結舌立在原地。
作者有話說:
1. 古人對名很尊敬,不輕易稱名,於是大多稱字。所以女主直呼裴慎名字,顯得不怎麽尊敬。
但是明代比較特別,登入仕途後,稱號,不怎麽稱字了。即使稱字,也僅稱一字,下麵用翁、老承之,稚子幼生,也無不如此稱呼——《明代社會生活史》
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來寫,男主二十來歲就得被人稱翁、稱老,太奇怪了,所以我還是按照大家常用習慣,私設為表尊敬,稱字,或者稱號,不加什麽翁、老。(上了年紀的才加)
2.“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俱是他鄉之客”出自《滕王閣序》
第52章
裴慎累世勳貴出身, 進士及第, 加之仕途順遂,年紀輕輕便大權在握, 素來隻有旁人順著他的, 何曾有人敢這般忤逆。他一時生惱,正欲上前,門外忽傳來叩門聲。
裴慎瞥了眼隱隱綽綽素紗帳, 見美人橫臥, 薄被半搭, 似是醉後欲眠的樣子,不由得輕哼一聲, 隻暗道稍後再來尋她算賬。
“何事?”出了門,裴慎問道。
敲門的潭英立在庭中, 略有些為難, 拱手道:“大人,今日半下午有個小廝來敲門, 見是我等開的門,便自稱找錯地方,離開後又在附近探頭探腦,鬼鬼祟祟,我等便將他扣下了。”
裴慎略一思忖,便冷聲道:“是楊府來人?”
潭英訕笑一聲:“原想著也不甚要緊,便打算稍後再稟報此事。”
自然要等裴慎從房中出來再說。萬一人家夫妻兩個正床頭吵架床尾和,他莽莽撞撞前去稟報,豈不是好沒眼色。輕則吃一頓排頭, 重則在裴大人心中落下個不知輕重的壞印象。
“可是楊惟學來了?”裴慎問道。若不然, 譚英絕不會莽撞將他喚出來, 更不會開口就提及楊府小廝。
譚英點頭道:“大人果真聰明。”
裴慎笑罵道:“少拍馬屁!”
譚英笑了兩聲,拱手道:“大人,許是那小廝被我們扣下,楊惟學久等不到消息,便幹脆帶了幾個長隨親自前來。如今正等在府外。”
聞言,裴慎神色發冷,隻大步疾行。
見他麵有薄怒,譚英心裏發虛,隻欲言又止,可眼看著裴慎距離門口隻有幾步路了,譚英一狠心,張口道:“大人,那楊惟學說是來拜見王姑娘的父親。”
裴慎腳步一頓,心知這是沁芳又編排了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他麵色含霜,隻冷笑一聲:“開門。”
兩名守在門後的錦衣衛隻將烏木門打開。
聽見動靜,楊惟學循聲望去,但見有一男子負手立於門前。出門在外,穿得不甚華貴,不過是內著素白中單,外罩細葛窄袖團領袍,腰佩荔枝素帶,方勝絡子懸著個竹葉青香囊。
此人雖衣著不顯,可清貴磊落,氣度沉嚴,渾然不像個鹽商,倒像是個世家公子哥,還是個久居上位,常年發號施令之人。
楊惟學正覺奇怪,氣度對不上,年紀也對不上。莫不是來得不是王姑娘的父親,是其兄長?
思及此處,楊惟學整了整衣衫,拱手作揖道:“敢問這位兄台尊姓大名?”
裴慎隻打量了他幾眼,暗道也不過如此。這楊惟學著粉底皂靴,穿玉帶白暗流雲紋緙絲雲錦直身,腰上拿沉香色雙穗絲絛係著個墨玉葫蘆,外罩織金玄色一口鍾鶴氅。
打眼一望便知道,是綺羅錦繡養出來的膏粱子弟,生得倒是平常,不過是占了幾分麵白的便宜罷了。
裴慎暗自嗤笑一聲,負手閑立,朗聲笑道:“可是楊惟學楊兄?”
楊惟學微怔,不知此人為何識得自己,便拱手作揖,開口笑道:“正是在下。”語罷,又問道:“兄台如何識得我?”
裴慎輕描淡寫道:“內子曾提及過楊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