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很多驛丞與許多高官本身就是認識的,比如,嘉靖年間,禮部尚書孫承恩作《送朱仁甫赴蠶城驛驛丞序》,為即將出任蠶城驛驛丞的同鄉朱仁甫送行。
此外,驛丞由吏部選任,也是分上缺、中缺、下缺的,有些富裕大驛站的驛丞,每歲得千金,這種好崗位就得有背景的人才能上崗。出自《明中後期驛丞群體的身份與心態》
4. 喇唬可以理解為明代的光棍無賴□□,剪綹就是明代的小偷。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5. 《三寶太監西洋記》是一本明代通俗小說。
6. 王陽明死前曾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7. “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出自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
第58章
第二日, 沈瀾醒來時, 已是日上三竿。她發了會兒呆,正欲起身, 忽聞得有人叩門。
“進來便是。”沈瀾遙聲喊道。
一個年約四十, 著玉色梅條裙,秋香色褶子的婆子端著銅盆進來,隻將其擱在清漆柏木麵架上。
“夫人, 李驛丞遣我來伺候夫人。”那婆子笑道:“我姓羅, 夫人盡管支使我便是。”
沈瀾隻撩開素紗帳, 一麵趿拉上白綾平底鸚鵡摘桃繡鞋,一麵笑道:“多謝羅娘子。”
羅娘子略略抬頭, 竟愣了好一會兒。半晌,回過神來, 隻咋舌不已, 暗道生得這般好看,莫不是畫裏的人物?
沈瀾淨麵洗漱後, 那羅娘子又端來早膳,沈瀾用了碗牛乳粥,又飲了盞溫蜜水,這才好奇道:“羅娘子,我枯坐房中,忒得無趣,這龍江驛附近可有什麽好玩的,好看的?”
羅娘子一怔,連忙道:“龍江驛是驛站, 哪裏有甚景色。”
沈瀾瞥她一眼, 見她低眉順眼的站在一旁, 隻猜測約摸是有人叮囑過她。否則照著一般人的想法,必趁此機會舌燦蓮花地介紹起來,以求個賞賜。
“罷了。”沈瀾慢條斯理道:“既然如此,你且下去罷。”
羅娘子點點頭,隻收拾了碗筷,徑自出門去了。
那門一開,沈瀾便見門口有兩個裴慎的親衛持刀而立。她心知肚明,明為護衛,實則監視。
門再度合上,羅娘子已經出去了。沈瀾無事可做,隻坐在玫瑰椅上發呆。
此番支開裴慎,是為了尋找逃跑的機會。可如今既然守衛森嚴,逃不成,便隻能安心待著,全當麻痹裴慎。
有了這一次打底,待下一次要支開裴慎時,他必會放心許多。一次次麻痹下去,她總能找到機會的。
思及此處,沈瀾心思略定,隻不疾不徐取了本《謝小娥傳》來看。
她這廂正看書,裴慎那廂已入了南京城。
裴家當年跟著□□馬上打天下,得了個魏國公的爵位。此後成祖遷都燕京,裴家嫡支便一道去了燕京。留在南京的,唯有幾個旁支。
裴慎此行十五個親衛加錦衣衛,留了十個給沈瀾,自己帶著五個人騎馬至玄津橋,此地乃祖宅所在。
祖宅本是國公府規製,即使摘去了魏國公府的牌匾,換成了“裴府”,照舊煊赫。朱漆獸首,泥金署書。
分明已早早遣人來報信,可如今大門緊閉,唯西角門處有兩個門子立著。
房屋若久無人住,便敗落了去,故而當年裴慎先祖前去燕京時,隻將祖宅給了幾個旁支打理。
鳩占鵲巢久了,便自以為是主家。
裴慎心中冷笑,麵上神色不變,隻吩咐人去尋南京的五城兵馬司,語罷,又拿著白玉藤馬鞭遙遙一指:“平山,去叫那兩個門子把中門開了。”
平山是裴慎親衛之一,聞言,隻打馬上前。
裴慎遠遠望著,見平山與那兩個門子說了幾句,似起了爭執。
“爺,那兩個門子隻說要稟報給自家老爺一二。”平山匆匆折返。
裴慎不疾不徐道:“你手裏的馬鞭是擺設嗎?”
平山一愣,自家爺性子並不暴虐,鮮少會上來就抽人鞭子。隻他既得了令,便二話不說翻身下馬,大步走過去,給了那兩個門子一人一腳。
兩人被踹倒在地,隻哎呦哎呦地叫喚。
“你二人若再不開門,爺爺我手裏的鞭子可不是吃素的。”平山本就是鐵塔壯漢,此刻麵目猙獰地威脅起來,煞是嚇人。
兩個門子被駭了一跳,隻哭喪著臉求饒:“好叫爺爺知道,非是我二人不肯開門,隻是老爺叮囑了,這些天誰來了都得從西角門走。”
平山一愣,不由得感歎道:“你家老爺膽兒可真肥。”說罷,隻繞過兩人,進了西角門後,繞去大門前,親手開了朱漆大門。
那兩個門子心裏驚惶,便齜牙咧嘴地爬起來去稟報自家老爺。
裴慎這才下馬,慢悠悠從大門入。
剛繞過飛簷外挑的雲錦影壁,迎麵便匆匆來了個清瘦的中年男子,頭戴網巾,身著緙絲直綴,粉底皂靴,腰佩螭龍白玉,見了裴慎便拱手行禮道:“可是慎哥兒?”
裴慎略一思忖,拱手行禮道:“小侄裴慎,不敢當二叔禮”
裴榮難免發怔,隻試探道:“慎哥兒可是見過我,否則怎知我是二叔?”
裴慎瞥他一眼,笑道:“來之前,家中長輩特意叮囑我,隻說遠房大伯身量中等,二叔清瘦,三叔體態圓潤。叫我勿要認錯了人。”來之前,裴慎特意問潭英要了這三人的畫像。
二叔裴榮訕笑道:“難為你們掛念著親誼。”
裴慎也笑:“自然常掛念在心。是了,二叔,大伯呢?”
裴榮一時磕絆,自然是端坐高堂,隻打發了他來接人。思及此處,裴榮神色難免冷淡幾分:“隻在祠堂候著侄兒。”
裴慎瞥他一眼,便笑道:“說來我等自遷去京都後已是許久未歸。如今我特意告假,前來祭祖。也不知祠堂可開了?”
“開了開了。”裴榮本不欲搭理裴慎,隻是見他一來便打了門子,開了中門,氣勢洶洶的樣子,便隻想速速打發走這煞星。
“開了便好。”裴慎笑道:“二叔,既要開祠堂祭祖,倒不如將家中子侄一並喚來。”
裴榮愣了愣,隻是這提議也不好拒絕,便點頭應了。
兩人一路走,一路略聊了幾句,便到了草架梁栿、重椽鬥拱的祠堂。
剛踏入祠堂,便見約七八個男子立於庭前,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裴慎眉頭一蹙,隻覺這群人好沒規矩。祠堂重地,焉能喧嘩?
“可是慎哥兒?”大伯裴顯迎上來。
裴慎便與這七八個子侄一一見禮,相互認識了,這才領頭,推開了祠堂的雕花楠木門。
入得祠堂,楠木為柱,檀木為梁,三間大屋打通,無破花冰裂等紋路,唯水磨方磚鋪地,簡肅靜樸。
裴慎望了望眼前層層疊疊的百餘座牌位,隻接過三柱清香燃了。
他俯身叩拜數次,見那煙氣嫋嫋上升,散入空氣中消失不見。這才將線香插在宣德獸蓋香爐裏。
接下來便是奉上酒食佳肴,麵果牲禮,卻發現裴府中人根本沒備。
“侄兒勿憂,已叫人去采買了。”大伯裴顯拈須訕笑道。
裴慎隻暗自冷笑,心知這些人並非為了給他下馬威,不過是燕京南京,兩府分隔百餘年,本就親緣寡淡。
加之南京是留都,六部俱全。這些人在南京紮根百餘年,自忖樹大根深,素日裏跟這個正二品尚書稱兄道弟,跟那個藩王勾肩搭背,底下人捧著縱著,養得太過傲慢,隻覺他這從二品巡撫不算什麽,方對他的話置若罔聞。
隻可惜凡是有些前途的官兒不是在燕京苦熬,等著多年媳婦熬成婆,就是外放撫政一方,來南京赴任的,不是養老,就是明升暗貶,仕途無望。
這幫人也不想想,實權巡撫與蒔花尚書,養鳥藩王,哪個權力更大。
“無事,慢慢來便是。”裴慎笑道。剛見裴顯麵色一緩,裴慎又關切道:“大伯,府中剩下的兄弟們可到了?”這麽一會兒功夫,哪裏夠把人湊齊。必有人沒來。
裴顯生生被這句話嗆到,隻咳嗽幾聲,訕笑道:“快到了快到了。”說罷,便招徠幾個小廝,隻叫他們速速去將剩下的幾個少爺請來。
裴慎便靜靜等著,約過了一個時辰,已是申時初,府中男人俱來齊,牲禮也買到了。
“這人是誰?”
“緊巴巴喚了小爺來做甚?”
“爹,我正讀書呢,怎得突然祭祖?”
裴慎不理會身後酸言怪語,隻親手寫讀祝文,再起了火盆一一燃去,又恭恭敬敬奉上酒食,祭祖一事,才算完畢。
眼看著祭祖完了,裴顯鬆了一口氣,正欲開口打發了煞星,誰知餘光竟瞥見月洞門前有人急急奔來。
“吵吵嚷嚷做甚!沒規沒矩的東西!”裴顯斥罵道。
“老爺!老爺!”管事衣著散亂,滿麵驚惶:“五城兵馬司闖進來了!五城兵馬司!”
裴顯一愣,繼而大怒道:“好沒規矩!什麽阿貓阿狗都往家裏闖!”
說罷,正欲出門去攔,卻見南城兵馬司指揮使帶著幾十個兵丁匆匆而入,在人群中一眼便望見裴慎,拱手見禮。
裴慎溫聲還禮:“辛苦了。”
南城兵馬司指揮使江鬆頭戴硃紅油鐵圓盔,身著水磨柳葉鋼甲,束牛脂皮鞓帶,身材魁梧,隻側身半步:“不敢當裴大人禮。”
見兩人寒暄,裴顯一時驚愕,忍不住發問道:“你二人認識?”
誰知那江鬆理也不理他,隻板起臉道:“裴璉,三年前有人狀告你侵占田產。裴琦,兩月前有人狀告你私放印子錢。還有裴遙,調把骨董鼎彝,裴宣,打殺兩名良家子弟。”
語罷,隻揮手道:“帶走!”便有幾個兵丁站出來,隻將這四人上了木枷。
這四人哪裏肯認,隻掙紮個不停,口中斥罵不休。
“我冤枉啊!”
“你們做甚?!”
“放肆!誰給你們的狗膽!”
這裏頭可押著自己的親兒子,裴顯慌了神,又聽聞兒子一個勁兒慘叫,更是心痛如搗,隻一個勁兒道:“還不快快放人!”
喊了幾句,見江鬆不僅不搭理他,還要走人,裴顯又慌又氣,福至心靈,這人從前也是受過賄的,怎的如今秉公不阿起來了?
他猛地看向立於庭中的裴慎,一時氣得心肝顫:“好你個裴慎!莫不是你支使旁人栽贓我兒?!”
裴慎淡淡道:“我來南京不過半日功夫。”語罷,又對著一旁愣愣的裴榮笑道:“二叔,大伯遭此橫禍,恐怕是亂了心神,你且好生安慰他幾句。”
裴榮隻覺情勢變換的太快,一時間竟沒反應過來,驟然聽聞裴慎喚他,一個激靈才醒神,迷迷瞪瞪應了裴慎一句。
見他發愣,裴慎暗罵蠢才,不得不又提醒了一句:“二叔,大伯魘著了,你還不快派人將他帶下去歇息。”
裴榮愣了愣,望望暴跳如雷的裴顯,溫聲關切的裴慎,才反應過來這話是什麽意思。一時喜不自勝,便一疊聲喚道:“愣著幹什麽!就這麽幹看著我大哥發瘋病不成?還不快快將我大哥帶下去!”
三言兩語定了調,惹得裴顯勃然大怒:“裴榮!你個王八羔子!憨卵的小畜牲……”一連串南京土話噴薄而出。
此刻裴榮的兩個兒子也反應過來了,即刻命自家書童將大伯帶下去。
此外,驛丞由吏部選任,也是分上缺、中缺、下缺的,有些富裕大驛站的驛丞,每歲得千金,這種好崗位就得有背景的人才能上崗。出自《明中後期驛丞群體的身份與心態》
4. 喇唬可以理解為明代的光棍無賴□□,剪綹就是明代的小偷。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5. 《三寶太監西洋記》是一本明代通俗小說。
6. 王陽明死前曾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7. “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出自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
第58章
第二日, 沈瀾醒來時, 已是日上三竿。她發了會兒呆,正欲起身, 忽聞得有人叩門。
“進來便是。”沈瀾遙聲喊道。
一個年約四十, 著玉色梅條裙,秋香色褶子的婆子端著銅盆進來,隻將其擱在清漆柏木麵架上。
“夫人, 李驛丞遣我來伺候夫人。”那婆子笑道:“我姓羅, 夫人盡管支使我便是。”
沈瀾隻撩開素紗帳, 一麵趿拉上白綾平底鸚鵡摘桃繡鞋,一麵笑道:“多謝羅娘子。”
羅娘子略略抬頭, 竟愣了好一會兒。半晌,回過神來, 隻咋舌不已, 暗道生得這般好看,莫不是畫裏的人物?
沈瀾淨麵洗漱後, 那羅娘子又端來早膳,沈瀾用了碗牛乳粥,又飲了盞溫蜜水,這才好奇道:“羅娘子,我枯坐房中,忒得無趣,這龍江驛附近可有什麽好玩的,好看的?”
羅娘子一怔,連忙道:“龍江驛是驛站, 哪裏有甚景色。”
沈瀾瞥她一眼, 見她低眉順眼的站在一旁, 隻猜測約摸是有人叮囑過她。否則照著一般人的想法,必趁此機會舌燦蓮花地介紹起來,以求個賞賜。
“罷了。”沈瀾慢條斯理道:“既然如此,你且下去罷。”
羅娘子點點頭,隻收拾了碗筷,徑自出門去了。
那門一開,沈瀾便見門口有兩個裴慎的親衛持刀而立。她心知肚明,明為護衛,實則監視。
門再度合上,羅娘子已經出去了。沈瀾無事可做,隻坐在玫瑰椅上發呆。
此番支開裴慎,是為了尋找逃跑的機會。可如今既然守衛森嚴,逃不成,便隻能安心待著,全當麻痹裴慎。
有了這一次打底,待下一次要支開裴慎時,他必會放心許多。一次次麻痹下去,她總能找到機會的。
思及此處,沈瀾心思略定,隻不疾不徐取了本《謝小娥傳》來看。
她這廂正看書,裴慎那廂已入了南京城。
裴家當年跟著□□馬上打天下,得了個魏國公的爵位。此後成祖遷都燕京,裴家嫡支便一道去了燕京。留在南京的,唯有幾個旁支。
裴慎此行十五個親衛加錦衣衛,留了十個給沈瀾,自己帶著五個人騎馬至玄津橋,此地乃祖宅所在。
祖宅本是國公府規製,即使摘去了魏國公府的牌匾,換成了“裴府”,照舊煊赫。朱漆獸首,泥金署書。
分明已早早遣人來報信,可如今大門緊閉,唯西角門處有兩個門子立著。
房屋若久無人住,便敗落了去,故而當年裴慎先祖前去燕京時,隻將祖宅給了幾個旁支打理。
鳩占鵲巢久了,便自以為是主家。
裴慎心中冷笑,麵上神色不變,隻吩咐人去尋南京的五城兵馬司,語罷,又拿著白玉藤馬鞭遙遙一指:“平山,去叫那兩個門子把中門開了。”
平山是裴慎親衛之一,聞言,隻打馬上前。
裴慎遠遠望著,見平山與那兩個門子說了幾句,似起了爭執。
“爺,那兩個門子隻說要稟報給自家老爺一二。”平山匆匆折返。
裴慎不疾不徐道:“你手裏的馬鞭是擺設嗎?”
平山一愣,自家爺性子並不暴虐,鮮少會上來就抽人鞭子。隻他既得了令,便二話不說翻身下馬,大步走過去,給了那兩個門子一人一腳。
兩人被踹倒在地,隻哎呦哎呦地叫喚。
“你二人若再不開門,爺爺我手裏的鞭子可不是吃素的。”平山本就是鐵塔壯漢,此刻麵目猙獰地威脅起來,煞是嚇人。
兩個門子被駭了一跳,隻哭喪著臉求饒:“好叫爺爺知道,非是我二人不肯開門,隻是老爺叮囑了,這些天誰來了都得從西角門走。”
平山一愣,不由得感歎道:“你家老爺膽兒可真肥。”說罷,隻繞過兩人,進了西角門後,繞去大門前,親手開了朱漆大門。
那兩個門子心裏驚惶,便齜牙咧嘴地爬起來去稟報自家老爺。
裴慎這才下馬,慢悠悠從大門入。
剛繞過飛簷外挑的雲錦影壁,迎麵便匆匆來了個清瘦的中年男子,頭戴網巾,身著緙絲直綴,粉底皂靴,腰佩螭龍白玉,見了裴慎便拱手行禮道:“可是慎哥兒?”
裴慎略一思忖,拱手行禮道:“小侄裴慎,不敢當二叔禮”
裴榮難免發怔,隻試探道:“慎哥兒可是見過我,否則怎知我是二叔?”
裴慎瞥他一眼,笑道:“來之前,家中長輩特意叮囑我,隻說遠房大伯身量中等,二叔清瘦,三叔體態圓潤。叫我勿要認錯了人。”來之前,裴慎特意問潭英要了這三人的畫像。
二叔裴榮訕笑道:“難為你們掛念著親誼。”
裴慎也笑:“自然常掛念在心。是了,二叔,大伯呢?”
裴榮一時磕絆,自然是端坐高堂,隻打發了他來接人。思及此處,裴榮神色難免冷淡幾分:“隻在祠堂候著侄兒。”
裴慎瞥他一眼,便笑道:“說來我等自遷去京都後已是許久未歸。如今我特意告假,前來祭祖。也不知祠堂可開了?”
“開了開了。”裴榮本不欲搭理裴慎,隻是見他一來便打了門子,開了中門,氣勢洶洶的樣子,便隻想速速打發走這煞星。
“開了便好。”裴慎笑道:“二叔,既要開祠堂祭祖,倒不如將家中子侄一並喚來。”
裴榮愣了愣,隻是這提議也不好拒絕,便點頭應了。
兩人一路走,一路略聊了幾句,便到了草架梁栿、重椽鬥拱的祠堂。
剛踏入祠堂,便見約七八個男子立於庭前,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裴慎眉頭一蹙,隻覺這群人好沒規矩。祠堂重地,焉能喧嘩?
“可是慎哥兒?”大伯裴顯迎上來。
裴慎便與這七八個子侄一一見禮,相互認識了,這才領頭,推開了祠堂的雕花楠木門。
入得祠堂,楠木為柱,檀木為梁,三間大屋打通,無破花冰裂等紋路,唯水磨方磚鋪地,簡肅靜樸。
裴慎望了望眼前層層疊疊的百餘座牌位,隻接過三柱清香燃了。
他俯身叩拜數次,見那煙氣嫋嫋上升,散入空氣中消失不見。這才將線香插在宣德獸蓋香爐裏。
接下來便是奉上酒食佳肴,麵果牲禮,卻發現裴府中人根本沒備。
“侄兒勿憂,已叫人去采買了。”大伯裴顯拈須訕笑道。
裴慎隻暗自冷笑,心知這些人並非為了給他下馬威,不過是燕京南京,兩府分隔百餘年,本就親緣寡淡。
加之南京是留都,六部俱全。這些人在南京紮根百餘年,自忖樹大根深,素日裏跟這個正二品尚書稱兄道弟,跟那個藩王勾肩搭背,底下人捧著縱著,養得太過傲慢,隻覺他這從二品巡撫不算什麽,方對他的話置若罔聞。
隻可惜凡是有些前途的官兒不是在燕京苦熬,等著多年媳婦熬成婆,就是外放撫政一方,來南京赴任的,不是養老,就是明升暗貶,仕途無望。
這幫人也不想想,實權巡撫與蒔花尚書,養鳥藩王,哪個權力更大。
“無事,慢慢來便是。”裴慎笑道。剛見裴顯麵色一緩,裴慎又關切道:“大伯,府中剩下的兄弟們可到了?”這麽一會兒功夫,哪裏夠把人湊齊。必有人沒來。
裴顯生生被這句話嗆到,隻咳嗽幾聲,訕笑道:“快到了快到了。”說罷,便招徠幾個小廝,隻叫他們速速去將剩下的幾個少爺請來。
裴慎便靜靜等著,約過了一個時辰,已是申時初,府中男人俱來齊,牲禮也買到了。
“這人是誰?”
“緊巴巴喚了小爺來做甚?”
“爹,我正讀書呢,怎得突然祭祖?”
裴慎不理會身後酸言怪語,隻親手寫讀祝文,再起了火盆一一燃去,又恭恭敬敬奉上酒食,祭祖一事,才算完畢。
眼看著祭祖完了,裴顯鬆了一口氣,正欲開口打發了煞星,誰知餘光竟瞥見月洞門前有人急急奔來。
“吵吵嚷嚷做甚!沒規沒矩的東西!”裴顯斥罵道。
“老爺!老爺!”管事衣著散亂,滿麵驚惶:“五城兵馬司闖進來了!五城兵馬司!”
裴顯一愣,繼而大怒道:“好沒規矩!什麽阿貓阿狗都往家裏闖!”
說罷,正欲出門去攔,卻見南城兵馬司指揮使帶著幾十個兵丁匆匆而入,在人群中一眼便望見裴慎,拱手見禮。
裴慎溫聲還禮:“辛苦了。”
南城兵馬司指揮使江鬆頭戴硃紅油鐵圓盔,身著水磨柳葉鋼甲,束牛脂皮鞓帶,身材魁梧,隻側身半步:“不敢當裴大人禮。”
見兩人寒暄,裴顯一時驚愕,忍不住發問道:“你二人認識?”
誰知那江鬆理也不理他,隻板起臉道:“裴璉,三年前有人狀告你侵占田產。裴琦,兩月前有人狀告你私放印子錢。還有裴遙,調把骨董鼎彝,裴宣,打殺兩名良家子弟。”
語罷,隻揮手道:“帶走!”便有幾個兵丁站出來,隻將這四人上了木枷。
這四人哪裏肯認,隻掙紮個不停,口中斥罵不休。
“我冤枉啊!”
“你們做甚?!”
“放肆!誰給你們的狗膽!”
這裏頭可押著自己的親兒子,裴顯慌了神,又聽聞兒子一個勁兒慘叫,更是心痛如搗,隻一個勁兒道:“還不快快放人!”
喊了幾句,見江鬆不僅不搭理他,還要走人,裴顯又慌又氣,福至心靈,這人從前也是受過賄的,怎的如今秉公不阿起來了?
他猛地看向立於庭中的裴慎,一時氣得心肝顫:“好你個裴慎!莫不是你支使旁人栽贓我兒?!”
裴慎淡淡道:“我來南京不過半日功夫。”語罷,又對著一旁愣愣的裴榮笑道:“二叔,大伯遭此橫禍,恐怕是亂了心神,你且好生安慰他幾句。”
裴榮隻覺情勢變換的太快,一時間竟沒反應過來,驟然聽聞裴慎喚他,一個激靈才醒神,迷迷瞪瞪應了裴慎一句。
見他發愣,裴慎暗罵蠢才,不得不又提醒了一句:“二叔,大伯魘著了,你還不快派人將他帶下去歇息。”
裴榮愣了愣,望望暴跳如雷的裴顯,溫聲關切的裴慎,才反應過來這話是什麽意思。一時喜不自勝,便一疊聲喚道:“愣著幹什麽!就這麽幹看著我大哥發瘋病不成?還不快快將我大哥帶下去!”
三言兩語定了調,惹得裴顯勃然大怒:“裴榮!你個王八羔子!憨卵的小畜牲……”一連串南京土話噴薄而出。
此刻裴榮的兩個兒子也反應過來了,即刻命自家書童將大伯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