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一掀簾,便見暖黃燈火之下,她半倚圍屏,背靠天青引枕,握著半卷書閑讀。大抵是沐過浴,綠鬢驚春,粉麵生暈,香融融好似蘭麝,穠豔豔羞煞海棠。
錦屏春暖,佳人閑候。
裴慎心裏熱烘烘的,隻上前摟住沈瀾,語笑聲低,半沙半啞道:“莫看書了,待初秋便好了。”
什麽初秋?沈瀾沒反應過來,一臉莫名,隻覺他貼過來,滿身熱氣,便推了推他:“莫要靠過來,我熱得慌。”
裴慎暗道你哪裏熱,我才熱得很。隻心裏想著,單手轄住沈瀾腰肢,將她摟在懷裏。
沈瀾被他緊緊鎖著,掙紮了兩下卻不得解脫,氣惱道:“你到底做甚?”
裴慎生生忍了數月,本就滿腹火氣,這會兒被她三兩下蹭了蹭,難免失態,偏又心知她對那起子事素來不熱衷,絕不肯這會兒幫他一把,便罵了一句:“沒心肝的東西。”
沈瀾莫名挨罵,惱地踹了他一腳,斥道:“你平白無故發得什麽瘋!”
裴慎隻湊上去,恨恨咬了她朱唇一口,這才鬆手道:“我去沐浴。”
不是剛沐浴過嗎?沈瀾被咬的唇瓣生疼,倒吸一口冷氣,難免惱恨,心想他可莫要多洗了,當心腦子進水!
作者有話說:
1. 盤頭摣髻、一窩絲杭州攢髻均出自《金.瓶.梅風俗譚》
2. 粉果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第67章
又過了幾日, 日暮時分, 沈瀾正用晚膳。待她用完膳,又沐浴更衣後, 戌時三刻, 裴慎方才歸來。
見他回來,沈瀾隻拿幹帕子絞著頭發,淡淡道:“你這幾日怎麽回來的一日比一日遲?”
裴慎隻摟過她, 笑道:“你如今也念著我了?”
沈瀾瞥他一眼, 暗道她哪裏是關心他, 不過是關心江南倭寇在哪些地方作亂罷了。便笑道:“可是杭州又鬧起了倭寇?”
裴慎輕描淡寫道:“哪一日不鬧倭寇?”語罷,怕她起了心思, 又道:“九邊韃靼、遼東女真、東南倭寇、雲貴土司叛亂,便是浙江當地, 除了倭寇, 義烏的銀礦礦工也在暴動,各地都鬧騰得很, 你可莫要亂跑。”
沈瀾歎息一聲,試探道:“這天底下莫非就沒有安生些的地方嗎?”
裴慎嗤笑:“哪裏還有清淨地呢?”
話音剛落,忽聽得門外砰砰叩門聲:“爺,急報。”
是陳鬆墨的聲音。
裴慎即刻起身出門,陳鬆墨隻在前頭打了個羊角燈,邊引路邊低聲道:“爺,潭英來了。”
裴慎頓足,複又加快腳步匆匆進了外書房。
一見裴慎進來,潭英即刻拱手行禮。裴慎便溫聲道:“你傷勢如何了?”
潭英咧嘴一笑:“好多了。”語罷, 不等裴慎細問, 便匆匆道:“大人, 陛下三日前剛進了些燥性金丹,以百花酒送服,又吃了麝香附子熱藥。當晚便昏厥不醒。太醫紮了針,隻說尚能再遷延五六日。”
裴慎一時愕然,回過神來,倒也不覺驚訝。陛下禦極二十載,又是求道服丹,又是為了求子什麽亂七八糟的方膏都用,能活到今日,都算長壽了。
裴慎匆匆追問道:“太子人選定下了嗎?”
潭英苦笑:“指揮使隻叫我來報與大人,林少保和婉貴妃不知從宮中哪裏尋出一名六個月大的男嬰,隻說是陛下數月前臨幸宮女的滄海遺珠,非要冊這男嬰為太子。”
裴慎冷笑:“陛下一直無子,恐生育上有些妨礙,此嬰兒血脈存疑。”語罷,又問道:“陳、崔兩位閣老如何言語?可是想冊立益王之子或是荊王之子?”
潭英苦笑道:“確實如此。陳閣老欲冊年過二十的益王長子,理由是國賴長君。崔閣老卻認為益王乃陛下三堂弟,長幼有序,當冊立陛下二堂弟荊王之子,偏偏這荊王長子早已去世,隻留下二子,年方三歲。”
裴慎冷笑一聲,這三派心思已是昭然若揭。
別管立哪個藩王的兒子,個個都有父母依靠。婉貴妃及林少保便要立一個無依無靠的嬰兒,以圖做上太後,再臨朝二十年。
陳閣老是江西人,益王封地恰在江西。隻怕兩人素日裏已有勾連,便打著國賴長君的名頭,立已成年的益王世子。
偏偏崔閣老平日裏與陳閣老好得如同一個人似的,可若陳閣老真立了益王長子,便能夠借著從龍之功再煊赫下去。崔閣老哪裏甘心做一輩子馬前卒?便以長幼有序的名義推上荊王二子,以圖火中取栗,亂中取勝。
“大人,朝中亂象已生,隻怕要不了五六日的功夫,陛下駕崩的消息便要傳遍兩京十三省。”潭英苦笑道:“如今這三方俱在拉攏指揮使。”
裴慎思忖片刻,“看似亂象頻頻,實則全看陛下決斷。”
人人都在爭,可皇帝還沒死呢。
“這便是症結之處了。”潭英鬱悶道,“陛下醒了一次,屏退左右,隻肯見婉貴妃,也不知說了什麽。”
裴慎臉色便難看起來,潭英也不免歎息道:“咱們這位陛下,慣來是個任性的主子。國事蜩螗不去理,不問蒼生問鬼神。”
裴慎冷臉道:“你且叫指揮使做好準備罷,恐怕登基的必是婉貴妃挑中的那個嬰兒。”
潭英苦澀道:“當真沒有辦法了嗎?”
裴慎搖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對於陛下而言,別管是立益王長子還是荊王二子,都是自己兄弟的孩子,必不會視他如親父。屆時恐重演舊事。”
當年孝宗帝無子,便擇了胞弟淮陽王之子繼位,誰知此子登基之後堅持認為自己的父親為淮陽王,不是孝宗帝。
“陛下勢必害怕舊事重演,與其把皇位給遠房侄子,倒不如給自己兒子,哪怕是個假兒子也好。”語罷,裴慎又道:“況且陛下病中昏聵,又極信任婉貴妃,保不齊還真認為那是他親生兒子。”
潭英無奈:“六個月大的稚兒登基為帝,偏又血脈存疑,國朝隻怕要人心動蕩。”但凡有些不臣心思的,這會兒都要反叛起來。
裴慎可有可無的點點頭,心道世事至此,如之奈何。
“一朝天子一朝臣,且讓指揮使早作準備,盡快退下來,舉薦婉貴妃胞弟林通,好最後博個人情。”裴慎叮囑道。
潭英無奈苦笑,這便是錦衣衛、東廠的悲哀了,他們依托帝王信任,權勢煊赫。奈何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皇帝登基,必要將錦衣衛指揮使換成自己親信。新上位的指揮使也要把底下的鎮撫使換成親信。一層層換下去,潭英自己也要被換了去。
“大人,難不成真沒法子了嗎?”便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潭英也要問這一句。
幽幽夜色裏,裴慎不言不語,良久,方道了一句:“且待來日。”
……來日。
潭英心中焦躁至極,哪裏待的了來日,便將聲音壓得低低的,喑啞如夜梟。
“大人,你於北邊整飭邊軍,留下了三萬精兵,俱是親信舊部。又來東南練兵,兵額兩萬。國公爺在雲貴六七年不曾回京,為了鎮壓土司叛亂,手裏也有個三萬精兵,父子二人手握精兵十萬,若再加上國公府數百年攢下來的七八萬京畿舊部、兼之錦衣衛的情報,何愁——”
“閉嘴。”裴慎眼神森冷如刀,“此等譫妄之言日後莫要再提。”
潭英被嗬斥,胸口急促,麵色漲紅,深呼吸數次,方才壓下滿腹野望,低聲道:“是屬下失言了。”
臣不密則失身,事不密則害成。裴慎便是真有這般心思也絕不會露於人前,隻冷聲道:“潭英你舊傷未愈,病中昏聵,還是好生歇息罷。”
潭英歎息一聲,壓低聲音道:“我此言,非是為試探大人,確是指揮使及我等肺腑之言。”
語罷,沉重道:“錦衣衛是依附陛下的藤蔓,如今陛下這棵大樹要倒了,旁邊新長出來的小樹偏生不讓我等攀附。窮途末路之下,思危求變,我等也隻好另尋出路。”
幽幽夜色裏,潭英躬身作揖道:“還請裴大人慎重考慮此事。”
裴慎沉默良久,溫聲道:“潭英,你多慮了,時候還長著呢,局勢未必會如此惡劣,靜待來日便是。”
這是裴慎第二次提及以待來日。潭英被提點兩次,終有所覺,這是要再觀望一二,看看局勢如何發展的意思。
他長舒一口氣,好歹算是有些希望了,這才拱手告退,出了外書房大門,隱入夜色裏。
裴慎不言不語,在書房靜坐半晌,方才叫陳鬆墨提著燈,徑自回房去了。
過了幾日,三月底,皇帝駕崩的消息傳來,沈瀾一時愕然,隻叫府中仆婢摘下鮮亮的裝飾,俱換了素衣。
“怎得如此突然?”沈瀾奇道:“陛下無子,繼位的是哪個?”
裴慎用了晚膳,慢條斯理道:“陛下何曾無子?尚有一滄海遺珠在後宮中。”
京中紛爭不休,婉貴妃攏住了陛下,到底還是棋高一著,強令六個月的嬰兒登基,改元延興。
沈瀾驚詫,臨死前弄出來個滄海遺珠,難道血脈不會存疑嗎?
她一麵思量,一麵問道:“國喪百日,那我可還能去看端午龍舟競渡?”
裴慎微愣,笑道:“國喪期間,按理婚喪嫁娶一律不許,哪裏還有什麽龍舟?”
沈瀾嗤笑:“你莫拿這話來糊弄我。先不說天高皇帝遠,哪個京官吃飽了撐的管東南老百姓過不過端午。便是百姓自發辦了、看了這龍舟會,難不成官府還要挨家挨戶將富商巨賈、平頭百姓都抓來不成?保不齊抓人的差役自己也去看了那龍舟會呢。”
裴慎暗道她這人,果真是桀驁難馴,膽大包天,便遺憾笑道:“布衣黔首自然可以去看,隻是我便不好去了。”裴慎為人謹慎,必不會給政敵留下國喪取樂的把柄。
聽他說不去,沈瀾強壓著喜悅,神色平靜道:“你既不去,那我便自己去了。”
她連挽留都不挽留,張嘴便說要自己去,可見是個沒良心的。思及此處,裴慎隻恨恨拿手中書卷敲了敲她的額頭,罵了她一句沒心肝。
沈瀾心情好,不與他計較,隻左數右數,終於挨到了端午。
五月初五,菖蒲切玉,角黍堆金。
本是熱熱鬧鬧的景象,奈何國喪其間,不好插紅榴花,也不能在中門上貼黃紙朱砂的五毒像,便隻在簷下門上插了些艾草。
一大早,沈瀾吃了白糖角黍,五瑞果子各用一顆,又飲了一小盞雄黃酒。
待沈瀾用了早膳,換上素淨的細布襦裙,紫玉和綠蕊隻將一簇簇紗小粽子兒綴在她衣襟上,又在她鬢間楠木桃竹簪頭掛上艾虎兒,這才與她一道出門。
甫一出門,便見一藍布兩輪馬車等在小角門處,平山打頭,和三個親衛圍在馬車周遭。
距離國喪已一個月了,新皇堪堪登基,可六個月的嬰兒怎能處理國事,京裏照舊鬧騰不休,此等關鍵時刻,陳鬆墨和林秉忠作為裴慎得力親信,哪裏能抽得開身,故而隻派了平山前來護衛。
“平大哥,辛苦了。”沈瀾笑道。
平山為人忠厚,聞言老實拱手道:“不敢當夫人言。”語罷,便喚了聲車夫,馬車轔轔作響,碾過青石板路。
紫玉和綠蕊隻隨車而行,沈瀾孤身一人端坐馬車上。
稍頃,馬車便停了下來。沈瀾掀簾一望,隻見西湖周遭乃至四堤三島,俱是人山人海,填塞充溢。遮涼棚子搭得四處都是,小攤販四處穿梭,還有富貴人家使喚家仆起了高台,圍了綾羅來觀景。便連湖麵上都有千百隻小篷船,船上擠擠挨挨立滿了人。
見沈瀾下了馬車,平山即刻拱手道:“夫人,屬下已派人定了地方,還請夫人上清潤茶樓二樓觀龍舟。”
沈瀾便點點頭:“走罷。”說罷,便往前走去。
平山可是被陳鬆墨特意叮囑過這位夫人的豐功偉績的,生怕她起了什麽心思,便緊緊跟著她。
西湖龍舟競渡,觀看的男女老少何其之多也,沈瀾興致勃勃地往前走了幾步,便拉著兩個丫鬟擠進了人堆裏。
平山心裏著急,帶著三個親衛即刻跟上。誰知沈瀾拽著紫玉、綠蕊的衣袖遠遠走在前頭,一路往人堆裏擠。
幾個親衛心急如焚,大聲呼喊著“夫人”、“夫人——莫往前走了。”
奈何人流阻隔,推推攘攘,平山追不上沈瀾,隻能眼珠子都不錯的看著她的身影。
偏偏沈瀾為了國喪低調,今日穿得是尋常細布襦裙,哪裏認得出來。主子都穿得素淨,兩個丫鬟更不用說。
不過走了一小段路,一個錯眼的的功夫,沈瀾與兩個丫鬟便已沒入人流,失去了蹤影。
錦屏春暖,佳人閑候。
裴慎心裏熱烘烘的,隻上前摟住沈瀾,語笑聲低,半沙半啞道:“莫看書了,待初秋便好了。”
什麽初秋?沈瀾沒反應過來,一臉莫名,隻覺他貼過來,滿身熱氣,便推了推他:“莫要靠過來,我熱得慌。”
裴慎暗道你哪裏熱,我才熱得很。隻心裏想著,單手轄住沈瀾腰肢,將她摟在懷裏。
沈瀾被他緊緊鎖著,掙紮了兩下卻不得解脫,氣惱道:“你到底做甚?”
裴慎生生忍了數月,本就滿腹火氣,這會兒被她三兩下蹭了蹭,難免失態,偏又心知她對那起子事素來不熱衷,絕不肯這會兒幫他一把,便罵了一句:“沒心肝的東西。”
沈瀾莫名挨罵,惱地踹了他一腳,斥道:“你平白無故發得什麽瘋!”
裴慎隻湊上去,恨恨咬了她朱唇一口,這才鬆手道:“我去沐浴。”
不是剛沐浴過嗎?沈瀾被咬的唇瓣生疼,倒吸一口冷氣,難免惱恨,心想他可莫要多洗了,當心腦子進水!
作者有話說:
1. 盤頭摣髻、一窩絲杭州攢髻均出自《金.瓶.梅風俗譚》
2. 粉果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第67章
又過了幾日, 日暮時分, 沈瀾正用晚膳。待她用完膳,又沐浴更衣後, 戌時三刻, 裴慎方才歸來。
見他回來,沈瀾隻拿幹帕子絞著頭發,淡淡道:“你這幾日怎麽回來的一日比一日遲?”
裴慎隻摟過她, 笑道:“你如今也念著我了?”
沈瀾瞥他一眼, 暗道她哪裏是關心他, 不過是關心江南倭寇在哪些地方作亂罷了。便笑道:“可是杭州又鬧起了倭寇?”
裴慎輕描淡寫道:“哪一日不鬧倭寇?”語罷,怕她起了心思, 又道:“九邊韃靼、遼東女真、東南倭寇、雲貴土司叛亂,便是浙江當地, 除了倭寇, 義烏的銀礦礦工也在暴動,各地都鬧騰得很, 你可莫要亂跑。”
沈瀾歎息一聲,試探道:“這天底下莫非就沒有安生些的地方嗎?”
裴慎嗤笑:“哪裏還有清淨地呢?”
話音剛落,忽聽得門外砰砰叩門聲:“爺,急報。”
是陳鬆墨的聲音。
裴慎即刻起身出門,陳鬆墨隻在前頭打了個羊角燈,邊引路邊低聲道:“爺,潭英來了。”
裴慎頓足,複又加快腳步匆匆進了外書房。
一見裴慎進來,潭英即刻拱手行禮。裴慎便溫聲道:“你傷勢如何了?”
潭英咧嘴一笑:“好多了。”語罷, 不等裴慎細問, 便匆匆道:“大人, 陛下三日前剛進了些燥性金丹,以百花酒送服,又吃了麝香附子熱藥。當晚便昏厥不醒。太醫紮了針,隻說尚能再遷延五六日。”
裴慎一時愕然,回過神來,倒也不覺驚訝。陛下禦極二十載,又是求道服丹,又是為了求子什麽亂七八糟的方膏都用,能活到今日,都算長壽了。
裴慎匆匆追問道:“太子人選定下了嗎?”
潭英苦笑:“指揮使隻叫我來報與大人,林少保和婉貴妃不知從宮中哪裏尋出一名六個月大的男嬰,隻說是陛下數月前臨幸宮女的滄海遺珠,非要冊這男嬰為太子。”
裴慎冷笑:“陛下一直無子,恐生育上有些妨礙,此嬰兒血脈存疑。”語罷,又問道:“陳、崔兩位閣老如何言語?可是想冊立益王之子或是荊王之子?”
潭英苦笑道:“確實如此。陳閣老欲冊年過二十的益王長子,理由是國賴長君。崔閣老卻認為益王乃陛下三堂弟,長幼有序,當冊立陛下二堂弟荊王之子,偏偏這荊王長子早已去世,隻留下二子,年方三歲。”
裴慎冷笑一聲,這三派心思已是昭然若揭。
別管立哪個藩王的兒子,個個都有父母依靠。婉貴妃及林少保便要立一個無依無靠的嬰兒,以圖做上太後,再臨朝二十年。
陳閣老是江西人,益王封地恰在江西。隻怕兩人素日裏已有勾連,便打著國賴長君的名頭,立已成年的益王世子。
偏偏崔閣老平日裏與陳閣老好得如同一個人似的,可若陳閣老真立了益王長子,便能夠借著從龍之功再煊赫下去。崔閣老哪裏甘心做一輩子馬前卒?便以長幼有序的名義推上荊王二子,以圖火中取栗,亂中取勝。
“大人,朝中亂象已生,隻怕要不了五六日的功夫,陛下駕崩的消息便要傳遍兩京十三省。”潭英苦笑道:“如今這三方俱在拉攏指揮使。”
裴慎思忖片刻,“看似亂象頻頻,實則全看陛下決斷。”
人人都在爭,可皇帝還沒死呢。
“這便是症結之處了。”潭英鬱悶道,“陛下醒了一次,屏退左右,隻肯見婉貴妃,也不知說了什麽。”
裴慎臉色便難看起來,潭英也不免歎息道:“咱們這位陛下,慣來是個任性的主子。國事蜩螗不去理,不問蒼生問鬼神。”
裴慎冷臉道:“你且叫指揮使做好準備罷,恐怕登基的必是婉貴妃挑中的那個嬰兒。”
潭英苦澀道:“當真沒有辦法了嗎?”
裴慎搖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對於陛下而言,別管是立益王長子還是荊王二子,都是自己兄弟的孩子,必不會視他如親父。屆時恐重演舊事。”
當年孝宗帝無子,便擇了胞弟淮陽王之子繼位,誰知此子登基之後堅持認為自己的父親為淮陽王,不是孝宗帝。
“陛下勢必害怕舊事重演,與其把皇位給遠房侄子,倒不如給自己兒子,哪怕是個假兒子也好。”語罷,裴慎又道:“況且陛下病中昏聵,又極信任婉貴妃,保不齊還真認為那是他親生兒子。”
潭英無奈:“六個月大的稚兒登基為帝,偏又血脈存疑,國朝隻怕要人心動蕩。”但凡有些不臣心思的,這會兒都要反叛起來。
裴慎可有可無的點點頭,心道世事至此,如之奈何。
“一朝天子一朝臣,且讓指揮使早作準備,盡快退下來,舉薦婉貴妃胞弟林通,好最後博個人情。”裴慎叮囑道。
潭英無奈苦笑,這便是錦衣衛、東廠的悲哀了,他們依托帝王信任,權勢煊赫。奈何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皇帝登基,必要將錦衣衛指揮使換成自己親信。新上位的指揮使也要把底下的鎮撫使換成親信。一層層換下去,潭英自己也要被換了去。
“大人,難不成真沒法子了嗎?”便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潭英也要問這一句。
幽幽夜色裏,裴慎不言不語,良久,方道了一句:“且待來日。”
……來日。
潭英心中焦躁至極,哪裏待的了來日,便將聲音壓得低低的,喑啞如夜梟。
“大人,你於北邊整飭邊軍,留下了三萬精兵,俱是親信舊部。又來東南練兵,兵額兩萬。國公爺在雲貴六七年不曾回京,為了鎮壓土司叛亂,手裏也有個三萬精兵,父子二人手握精兵十萬,若再加上國公府數百年攢下來的七八萬京畿舊部、兼之錦衣衛的情報,何愁——”
“閉嘴。”裴慎眼神森冷如刀,“此等譫妄之言日後莫要再提。”
潭英被嗬斥,胸口急促,麵色漲紅,深呼吸數次,方才壓下滿腹野望,低聲道:“是屬下失言了。”
臣不密則失身,事不密則害成。裴慎便是真有這般心思也絕不會露於人前,隻冷聲道:“潭英你舊傷未愈,病中昏聵,還是好生歇息罷。”
潭英歎息一聲,壓低聲音道:“我此言,非是為試探大人,確是指揮使及我等肺腑之言。”
語罷,沉重道:“錦衣衛是依附陛下的藤蔓,如今陛下這棵大樹要倒了,旁邊新長出來的小樹偏生不讓我等攀附。窮途末路之下,思危求變,我等也隻好另尋出路。”
幽幽夜色裏,潭英躬身作揖道:“還請裴大人慎重考慮此事。”
裴慎沉默良久,溫聲道:“潭英,你多慮了,時候還長著呢,局勢未必會如此惡劣,靜待來日便是。”
這是裴慎第二次提及以待來日。潭英被提點兩次,終有所覺,這是要再觀望一二,看看局勢如何發展的意思。
他長舒一口氣,好歹算是有些希望了,這才拱手告退,出了外書房大門,隱入夜色裏。
裴慎不言不語,在書房靜坐半晌,方才叫陳鬆墨提著燈,徑自回房去了。
過了幾日,三月底,皇帝駕崩的消息傳來,沈瀾一時愕然,隻叫府中仆婢摘下鮮亮的裝飾,俱換了素衣。
“怎得如此突然?”沈瀾奇道:“陛下無子,繼位的是哪個?”
裴慎用了晚膳,慢條斯理道:“陛下何曾無子?尚有一滄海遺珠在後宮中。”
京中紛爭不休,婉貴妃攏住了陛下,到底還是棋高一著,強令六個月的嬰兒登基,改元延興。
沈瀾驚詫,臨死前弄出來個滄海遺珠,難道血脈不會存疑嗎?
她一麵思量,一麵問道:“國喪百日,那我可還能去看端午龍舟競渡?”
裴慎微愣,笑道:“國喪期間,按理婚喪嫁娶一律不許,哪裏還有什麽龍舟?”
沈瀾嗤笑:“你莫拿這話來糊弄我。先不說天高皇帝遠,哪個京官吃飽了撐的管東南老百姓過不過端午。便是百姓自發辦了、看了這龍舟會,難不成官府還要挨家挨戶將富商巨賈、平頭百姓都抓來不成?保不齊抓人的差役自己也去看了那龍舟會呢。”
裴慎暗道她這人,果真是桀驁難馴,膽大包天,便遺憾笑道:“布衣黔首自然可以去看,隻是我便不好去了。”裴慎為人謹慎,必不會給政敵留下國喪取樂的把柄。
聽他說不去,沈瀾強壓著喜悅,神色平靜道:“你既不去,那我便自己去了。”
她連挽留都不挽留,張嘴便說要自己去,可見是個沒良心的。思及此處,裴慎隻恨恨拿手中書卷敲了敲她的額頭,罵了她一句沒心肝。
沈瀾心情好,不與他計較,隻左數右數,終於挨到了端午。
五月初五,菖蒲切玉,角黍堆金。
本是熱熱鬧鬧的景象,奈何國喪其間,不好插紅榴花,也不能在中門上貼黃紙朱砂的五毒像,便隻在簷下門上插了些艾草。
一大早,沈瀾吃了白糖角黍,五瑞果子各用一顆,又飲了一小盞雄黃酒。
待沈瀾用了早膳,換上素淨的細布襦裙,紫玉和綠蕊隻將一簇簇紗小粽子兒綴在她衣襟上,又在她鬢間楠木桃竹簪頭掛上艾虎兒,這才與她一道出門。
甫一出門,便見一藍布兩輪馬車等在小角門處,平山打頭,和三個親衛圍在馬車周遭。
距離國喪已一個月了,新皇堪堪登基,可六個月的嬰兒怎能處理國事,京裏照舊鬧騰不休,此等關鍵時刻,陳鬆墨和林秉忠作為裴慎得力親信,哪裏能抽得開身,故而隻派了平山前來護衛。
“平大哥,辛苦了。”沈瀾笑道。
平山為人忠厚,聞言老實拱手道:“不敢當夫人言。”語罷,便喚了聲車夫,馬車轔轔作響,碾過青石板路。
紫玉和綠蕊隻隨車而行,沈瀾孤身一人端坐馬車上。
稍頃,馬車便停了下來。沈瀾掀簾一望,隻見西湖周遭乃至四堤三島,俱是人山人海,填塞充溢。遮涼棚子搭得四處都是,小攤販四處穿梭,還有富貴人家使喚家仆起了高台,圍了綾羅來觀景。便連湖麵上都有千百隻小篷船,船上擠擠挨挨立滿了人。
見沈瀾下了馬車,平山即刻拱手道:“夫人,屬下已派人定了地方,還請夫人上清潤茶樓二樓觀龍舟。”
沈瀾便點點頭:“走罷。”說罷,便往前走去。
平山可是被陳鬆墨特意叮囑過這位夫人的豐功偉績的,生怕她起了什麽心思,便緊緊跟著她。
西湖龍舟競渡,觀看的男女老少何其之多也,沈瀾興致勃勃地往前走了幾步,便拉著兩個丫鬟擠進了人堆裏。
平山心裏著急,帶著三個親衛即刻跟上。誰知沈瀾拽著紫玉、綠蕊的衣袖遠遠走在前頭,一路往人堆裏擠。
幾個親衛心急如焚,大聲呼喊著“夫人”、“夫人——莫往前走了。”
奈何人流阻隔,推推攘攘,平山追不上沈瀾,隻能眼珠子都不錯的看著她的身影。
偏偏沈瀾為了國喪低調,今日穿得是尋常細布襦裙,哪裏認得出來。主子都穿得素淨,兩個丫鬟更不用說。
不過走了一小段路,一個錯眼的的功夫,沈瀾與兩個丫鬟便已沒入人流,失去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