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瀾會意,三生不幸,知縣附郭。錢塘縣和仁和縣俱是杭州城直轄所屬,相當於羅四娘日日都需麵對頂頭上司孫窈娘,哪裏能不賢淑呢?
同理,那仁和縣的縣令夫人孟六娘自然也是個賢惠性子。
窈娘又指了指最後一個穿金戴銀的婦人,笑道:“這個便好認了,林寶珠,前頭元宵的鼇山燈便是她夫家牽頭弄的。”語罷,又湊到沈瀾耳邊,用一種大家都聽得見的聲音,小聲頑笑道:“她家專開金銀鋪子,好生有錢,你隻管去她家打秋風便是。”
聞言,林寶珠即刻笑道:“日後裴夫人若來我家銀樓買釵環首飾,自然可以折半。”這話說得頗為諂媚,隻是民不與官鬥,也是無奈。
沈瀾極快便認清了這宴席中數人。孫窈娘、葉盼娘俱是知府夫人,羅四娘、孟六娘是知縣夫人,而倒黴的林寶珠便是商戶出身,專做些捧哏取樂的活計。
這樣的宴席說來無趣,隻是眾人妙語頻頻,專說些家常有趣的事。
孫窈娘正說著家中頑童事:“有一回我夫君帶著家裏的銘哥兒作耍,路過一家骨董鋪子,翻出一副不曉得是哪個士子的畫叫銘哥兒看,那畫大約是臨摹了龍眠居士的《臨韋偃牧放圖》,你道銘哥兒見了那畫說了什麽?”
眾人正好奇望向她,卻見她正色擺手,仿著孩子的聲調,奶裏奶氣,一臉嚴肅:“不行!不行!”
沈瀾被她的蓄意模仿逗笑,眾人也吃吃笑成一團,孫窈娘又道:“我夫君問他為何不行?他便說這畫上的馬倌說——”說罷,隻管作出肅穆樣子:“不如爹爹好看。”
眾人霎時又笑成一團。
沈瀾心知畫中馬倌多半衣著簡樸,保不齊畫卷還沾了灰,哪裏比得上知府錦衣華服,看起來自然不如知府好看。
李寶珠見大家笑過了,恭維道:“銘哥兒虎頭虎腦,蘭姐兒玉雪可愛,窈娘真是好福氣。”
一提起自家一雙兒女,孫窈娘神色更柔,嗔怪道:“你提起蘭姐兒我倒想起來了,她才六歲,丁點大的個子,哪裏就要你送頭麵來!那頭麵上嵌的寶石珠子,比我們蘭姐的頭發都多!”
聽她自嘲家中幼女,眾人便又笑得打跌,紛紛說道,幸虧蘭姐兒不在這裏,不曉得你編排她。
餘光瞥見沈瀾也笑了,孫窈娘正要再自嘲一番好博她高興,誰知那李寶珠笑了一陣,便捂著肚子道:“窈娘你一提頭發頭麵,我倒想起一樁趣事來。”
見沈瀾好奇望來,李寶珠即刻振奮精神道:“咱們這樣的人家若要打扮起來,自有丫鬟婆子。可外頭那些中不溜的人家便不同了。”
見她賣關子,潑辣的葉盼娘即刻夾了一連烤鹿肉給她,催促道:“又有什麽好笑話,速速講來。”
李寶珠不敢再賣關子,便說道:“上上回我赴宴,幾個驟然發家的鹽商婦人,竟滿頭珠翠的來了。這倒也沒什麽,咱們這樣的人家,誰還缺幾根金簪子?誰、誰知……”
她說著說著,自己忍不住笑起來,惹得眾人紛紛催促道:“莫笑了,莫笑了,快快講來。”
李寶珠忍著笑:“那幾個婦人高髻金釵,滿頭珠翠,脖子僵得不能動了。她們怕頭上的釵環掉下來,隻好跟個木頭人似的,直挺挺坐著,”
眾人吃吃笑成一團,葉盼娘笑得去捂肚子,李寶珠還要道:“周圍兩三個仆婢扶著她們,還得盯著地磚,好把跌下來的釵環撿起來!”
眾人肚皮都要笑破,沈瀾不愛嘲笑旁人,又不好脫離這些人,便順勢笑了兩聲。
孫窈娘笑的肚皮都痛了,問道:“這是怎麽打扮的?怎得弄成這樣?”
李寶珠忍著笑解釋道:“我後來也去問了,她們說是杭州新起來的風氣,隻說是尋插帶婆打扮的。”說罷,又道:“我今日也尋了兩個插帶婆來,非要叫你們看看當日我為何笑破肚皮。”
李寶珠說著,便招徠兩個丫鬟坐著不動,專貢獻出頭發當模特,又使喚人將候在園子外的兩個插帶婆帶進來。
沈瀾百無聊賴地吃了會兒丫鬟烤的鹿肉,又賞了會兒景色,便望見有丫鬟引著一個鸚哥綠比甲、一個深青襖子的婦人齊齊入亭拜見,躬身行禮,口稱夫人太太。
“你二人隻消將二月十六,趙夫人宴上,你們裝扮錢、王兩位鹽商之婦那般,在這兩個丫鬟身上複刻出來便是。”
那兩個插帶婆得了李寶珠吩咐,便齊齊抬起頭,直起身子,欲要動作。
沈瀾一時愕然,拈著半塊玫瑰搽穰卷兒發愣。
那鸚哥綠比甲,包頭盤髻,斜插著鎏金一點油簪子的婦人分明是玉容。當年四太太捉奸,沈瀾親手從四老爺別院中帶走的外室玉容。
她怎會在此?還做了什麽插帶婆?
作者有話說:
1.寄園是明代西湖南路柳洲亭附近的一所園子,我這裏用了這個。出自張岱《西湖夢尋》
2. 龍眠居士是宋代李公麟。
3. 插帶婆是明代杭州舊俗,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書中提到:插戴的首飾太大太多,人就不能動彈。
原文:“等到上轎時,幾乎不能入簾轎。到了別人家裏,入席,又需俊仆四五人在左右服侍,仰觀俯察,但恐遺失一件首飾。”
第66章
玉容分明也認出了沈瀾, 隻是遲疑片刻, 見她高居主位,衣著華貴, 到底不敢認, 隻是低下頭去,徑自取了一柄金絲玉背梳,打扮起坐著的其中一個丫鬟來。
故人相見不相認, 沈瀾苦笑一聲, 隻安靜等著玉容和另一個插帶婆為兩個丫鬟梳妝完畢。
少頃, 妝成,兩個丫鬟高髻雲鬢, 滿頭珠翠,卻生生僵成了木頭樁子。
眾人見她們二人呆樣, 又是一番好笑。沈瀾配合著笑了幾聲, 方才對著兩個插帶婆說道:“你二人若總這般,也不管好看與否, 隻將簪花釵鳳盡數插戴上,這生意恐怕是做不好的。”
玉容無奈道:“不過是聽從貴人吩咐罷了。”
眾人便曉得,想來是那兩個鹽商婦為了炫富,要求這般插帶,非是這二人手藝不行。
沈瀾便笑道:“既然如此,你二人且給我這兩個丫鬟插帶一二,好叫我看看你們的手藝。”
玉容和那另一個插帶婆聞言,即刻上手。玉容替丫鬟紫玉打了個盤頭摣髻,挑了一支楠木桃竹靈芝簪。
另一個插帶婆給丫鬟綠蕊梳了個一窩絲杭州攢髻, 插了累絲山丹花金簪, 又在鬢上插了兩排小米珠釵。
沈瀾點評道:“都不錯。”
兩個插帶婆俱是一喜, 暗道有了這句話,之後再想接達官貴人的生意,便容易多了。
果然,孫窈娘、葉盼娘等人俱附和起來。沈瀾這才咬了咬唇,婉轉道:“不知窈娘這裏可有更衣的地方?”
孫窈娘會意,這是酒飲多了,等著如廁呢,便即刻使喚了兩個心腹丫鬟帶沈瀾去暖閣更衣。
沈瀾起身欲走,偏偏指了指兩個插帶婆道:“這亭子裏風大,吹了一會兒,我鬢發也有些亂了。你二人既是手藝不錯,便來給我梳妝罷。”
說罷,對著亭中眾人笑道:“我這頭發,成日裏都是叫兩個丫鬟紫玉和綠蕊梳的,今日也貪個新鮮,換換人,看看外頭可有新花樣。”
亭中眾人即刻便笑起來,孫窈娘湊趣道:“裴夫人這兩個丫鬟,我看著靈秀,想來也都是好手藝,必不遜色於這兩個插帶婆。”
沈瀾煞有介事道:“這便是家花沒有野花香的道理了。”
眾人紛紛笑成一團,沈瀾也笑了一會兒,方才帶著紫玉和綠蕊,兩個插帶婆徑自去了暖閣。
暖閣裏熱烘烘的,沈瀾便吩咐紫玉去泡盞茶水來,又吩咐綠蕊守在外頭,勿要叫旁人進來。
主子更衣,自然不能叫旁人驚擾了去。綠蕊未曾多想,老老實實搬了個小杌子守在門前。
沈瀾這才指了指玉容道:“你且來為我梳妝。”語罷,又對著另一個插帶婆道:“你二人手藝不分伯仲,隻是你年長,想來經驗更足些,待我梳妝完畢,你便添補一二,可好?”
那年長的插帶婆被沈瀾捧了一句,自然無有不可,便笑盈盈坐在綠蕊身側,隻等沈瀾召見她。
待沈瀾將眾人盡數支開,進了暖閣,見此地唯餘下自己與玉容,方才開口問道:“你過得可好?”
聽她不問旁的,隻問自己過得好不好,玉容眼眶泛酸,頓時淚水漣漣。欲跪下給沈瀾磕頭,卻被沈瀾一把扶住,嗔怪道:“你這是做甚?”
玉容哽咽道:“我當日被送出京都,尚未來得及謝過姐姐救命之恩。”
沈瀾搖搖頭:“哪裏算得上救命之恩,不過是萍水相逢,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玉容擦了擦眼淚,這才道:“姐姐好人有好報,如今成了貴人,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沈瀾苦笑,心知她必定以為自己做了裴慎正兒八經的妾室,有了名分,日子過得愜意。誰又知道她滿腹心酸呢?
沈瀾不欲與她提及傷心事,便笑問道:“不說這些了,你是怎麽從京都來杭州的呢?”
玉容這才娓娓道來:“我當日蒙姐姐指點,一字不漏地將事情盡數交待給來審我的公子,那公子便遣人將我送出京都。”
“送我的小廝問我意欲何往,我老子娘捕魚時撞上了龍吸水,早就沒了命。我無處可去,思來想去,獨獨想起我娘總說自己是嘉興人,奈何上元節走丟了,被拐子賣去掖縣老家的。我便想著,左右也無處可去了,不若去嘉興吧,保不齊還能找到我娘的親人。”
沈瀾疑惑道:“既要去嘉興,怎會來杭州?”
玉容歎息一聲道:“那小廝不知是誰,也是個得力人,生生平安將我送到了嘉興。”
沈瀾明白,此人必是裴慎親衛,之所以一路護送且送得如此之遠,無非是要確保玉容不至於又跟四老爺勾搭上。
“我到了嘉興後,照著我娘說的,專去有石牌坊的地方找,哪裏尋得到呢?”玉容歎息一聲,失落道:“我跑了好幾個地方,手頭的銀錢也花用完了,還被兩個無賴子給盯上。若不是彭家阿哥帶著七八個兄弟來嘉興販魚找門路,正好喝退了那幫無賴,我隻怕又要被賣了去。”
玉容說至此處,又是哭又是笑,沈瀾安慰了幾句,大概也猜到了接下來的事,無非是這彭家阿哥英雄救美,玉容芳心暗許。
“彭三哥煞是老實,還與我說,他是杭州疍民,專門捕魚的,若非不是嘉興本地人,身邊又有七八個兄弟傍身,否則是萬萬不敢招惹那些個無賴的。”
沈瀾心道這彭三果真是個老實人。他不是嘉興人,所以才敢招惹嘉興當地的無賴,因為他知道這幫無賴報複不到杭州去。
“你與那彭三哥可成婚了?”沈瀾笑問道。
玉容嗔她一眼,含羞帶怯地點了點頭,沈瀾便笑道:“是好事,你做插帶婆掙錢,他捕魚掙錢,夫妻二人齊心協力,一塊兒過好日子。”
玉容羞澀的笑了笑,隻是秀眉微蹙,似有幾分隱憂,沈瀾正欲再問,被她支使去泡茶的紫玉已輕聲叩門。
沈瀾無奈,隻好坐於紫檀五屏鏡架前,任由玉容為她淨麵梳妝。
待她更衣梳妝完畢,為了遮掩一二,又見過另一個插帶婆,且與孫窈娘等人略坐了一會兒,方才散場回府。
甫一回府,已是申時末。
沈瀾沐浴更衣後,廚下進了碗牛乳粥,雪裏青香米倒入濃牛乳,文火煨上數個時辰,軟嫩香滑,雪白細膩。配上火腿粒、春筍丁、茶蘼露做成的粉果,直叫人口舌生香。
裴慎歸家之際,見沈瀾已用了半碗牛乳粥,粉果也吃了兩個,便難免笑道:“你近日胃口不錯。”語罷,又叫紫玉拿錢去賞了廚娘。
沈瀾得見舊人,知道自己當日所作所為,算是做了一件好事,自然心情不錯。聞言,笑道:“我賞了桃林美景,自然心情好。”
裴慎淨手,同來用膳:“你若喜歡,待你養好了身子,隻管常去。”
……養好身子。沈瀾拈著一塊粉果,神色冷淡下來:“如今才三月中旬,我何時方算養好?”
裴慎笑道:“這我哪裏知道,自然要聽大夫言語。”語罷,又叫她放寬心:“上回南京為你診脈的太醫說,到了秋日便好了。”
沈瀾略略一算,初秋是七月,約摸還有三個多月。
“你且放寬心,少思量,早早養好身子,便能早日出門活動。”裴慎叮囑道。
沈瀾點點頭,又思量道:“如今不過三月底,到了五月初五,西湖必有龍舟盛會,我可能去看?”
裴慎便瞥她幾眼,她如今看著是越發乖巧了,竟還知道來問問自己。也不知是真乖還是假乖?
裴慎一麵思量著,一麵笑道:“待五月初五,我必帶你去看龍舟賽。”
沈瀾不過是想著多出去走走,總比悶在屋子裏強,這才隨口提了個端午龍舟競渡。此刻聽得裴慎允諾,便順杆爬道:“說來我今日見了個家裏開打金鋪子、銀樓的婦人,名喚李寶珠,我可能去她那銀樓裏坐坐?”
裴慎搖搖頭:“你身子未好,哪裏好成日裏出去走動。且將養好了,我必不攔你。”
沈瀾心裏失望,卻不欲惹惱裴慎,生怕連端午都不能出門,便歇了冷戰的心思,擱下雕花木箸,笑道:“我吃飽了,你且慢用。”說罷,起身掀開珠簾,便要回返內室。
她一走,裴慎隻覺用膳也無甚滋味,便飽腹過後,沐浴更衣,披著一件石藍潞綢道袍,徑自入內室去尋沈瀾。
同理,那仁和縣的縣令夫人孟六娘自然也是個賢惠性子。
窈娘又指了指最後一個穿金戴銀的婦人,笑道:“這個便好認了,林寶珠,前頭元宵的鼇山燈便是她夫家牽頭弄的。”語罷,又湊到沈瀾耳邊,用一種大家都聽得見的聲音,小聲頑笑道:“她家專開金銀鋪子,好生有錢,你隻管去她家打秋風便是。”
聞言,林寶珠即刻笑道:“日後裴夫人若來我家銀樓買釵環首飾,自然可以折半。”這話說得頗為諂媚,隻是民不與官鬥,也是無奈。
沈瀾極快便認清了這宴席中數人。孫窈娘、葉盼娘俱是知府夫人,羅四娘、孟六娘是知縣夫人,而倒黴的林寶珠便是商戶出身,專做些捧哏取樂的活計。
這樣的宴席說來無趣,隻是眾人妙語頻頻,專說些家常有趣的事。
孫窈娘正說著家中頑童事:“有一回我夫君帶著家裏的銘哥兒作耍,路過一家骨董鋪子,翻出一副不曉得是哪個士子的畫叫銘哥兒看,那畫大約是臨摹了龍眠居士的《臨韋偃牧放圖》,你道銘哥兒見了那畫說了什麽?”
眾人正好奇望向她,卻見她正色擺手,仿著孩子的聲調,奶裏奶氣,一臉嚴肅:“不行!不行!”
沈瀾被她的蓄意模仿逗笑,眾人也吃吃笑成一團,孫窈娘又道:“我夫君問他為何不行?他便說這畫上的馬倌說——”說罷,隻管作出肅穆樣子:“不如爹爹好看。”
眾人霎時又笑成一團。
沈瀾心知畫中馬倌多半衣著簡樸,保不齊畫卷還沾了灰,哪裏比得上知府錦衣華服,看起來自然不如知府好看。
李寶珠見大家笑過了,恭維道:“銘哥兒虎頭虎腦,蘭姐兒玉雪可愛,窈娘真是好福氣。”
一提起自家一雙兒女,孫窈娘神色更柔,嗔怪道:“你提起蘭姐兒我倒想起來了,她才六歲,丁點大的個子,哪裏就要你送頭麵來!那頭麵上嵌的寶石珠子,比我們蘭姐的頭發都多!”
聽她自嘲家中幼女,眾人便又笑得打跌,紛紛說道,幸虧蘭姐兒不在這裏,不曉得你編排她。
餘光瞥見沈瀾也笑了,孫窈娘正要再自嘲一番好博她高興,誰知那李寶珠笑了一陣,便捂著肚子道:“窈娘你一提頭發頭麵,我倒想起一樁趣事來。”
見沈瀾好奇望來,李寶珠即刻振奮精神道:“咱們這樣的人家若要打扮起來,自有丫鬟婆子。可外頭那些中不溜的人家便不同了。”
見她賣關子,潑辣的葉盼娘即刻夾了一連烤鹿肉給她,催促道:“又有什麽好笑話,速速講來。”
李寶珠不敢再賣關子,便說道:“上上回我赴宴,幾個驟然發家的鹽商婦人,竟滿頭珠翠的來了。這倒也沒什麽,咱們這樣的人家,誰還缺幾根金簪子?誰、誰知……”
她說著說著,自己忍不住笑起來,惹得眾人紛紛催促道:“莫笑了,莫笑了,快快講來。”
李寶珠忍著笑:“那幾個婦人高髻金釵,滿頭珠翠,脖子僵得不能動了。她們怕頭上的釵環掉下來,隻好跟個木頭人似的,直挺挺坐著,”
眾人吃吃笑成一團,葉盼娘笑得去捂肚子,李寶珠還要道:“周圍兩三個仆婢扶著她們,還得盯著地磚,好把跌下來的釵環撿起來!”
眾人肚皮都要笑破,沈瀾不愛嘲笑旁人,又不好脫離這些人,便順勢笑了兩聲。
孫窈娘笑的肚皮都痛了,問道:“這是怎麽打扮的?怎得弄成這樣?”
李寶珠忍著笑解釋道:“我後來也去問了,她們說是杭州新起來的風氣,隻說是尋插帶婆打扮的。”說罷,又道:“我今日也尋了兩個插帶婆來,非要叫你們看看當日我為何笑破肚皮。”
李寶珠說著,便招徠兩個丫鬟坐著不動,專貢獻出頭發當模特,又使喚人將候在園子外的兩個插帶婆帶進來。
沈瀾百無聊賴地吃了會兒丫鬟烤的鹿肉,又賞了會兒景色,便望見有丫鬟引著一個鸚哥綠比甲、一個深青襖子的婦人齊齊入亭拜見,躬身行禮,口稱夫人太太。
“你二人隻消將二月十六,趙夫人宴上,你們裝扮錢、王兩位鹽商之婦那般,在這兩個丫鬟身上複刻出來便是。”
那兩個插帶婆得了李寶珠吩咐,便齊齊抬起頭,直起身子,欲要動作。
沈瀾一時愕然,拈著半塊玫瑰搽穰卷兒發愣。
那鸚哥綠比甲,包頭盤髻,斜插著鎏金一點油簪子的婦人分明是玉容。當年四太太捉奸,沈瀾親手從四老爺別院中帶走的外室玉容。
她怎會在此?還做了什麽插帶婆?
作者有話說:
1.寄園是明代西湖南路柳洲亭附近的一所園子,我這裏用了這個。出自張岱《西湖夢尋》
2. 龍眠居士是宋代李公麟。
3. 插帶婆是明代杭州舊俗,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書中提到:插戴的首飾太大太多,人就不能動彈。
原文:“等到上轎時,幾乎不能入簾轎。到了別人家裏,入席,又需俊仆四五人在左右服侍,仰觀俯察,但恐遺失一件首飾。”
第66章
玉容分明也認出了沈瀾, 隻是遲疑片刻, 見她高居主位,衣著華貴, 到底不敢認, 隻是低下頭去,徑自取了一柄金絲玉背梳,打扮起坐著的其中一個丫鬟來。
故人相見不相認, 沈瀾苦笑一聲, 隻安靜等著玉容和另一個插帶婆為兩個丫鬟梳妝完畢。
少頃, 妝成,兩個丫鬟高髻雲鬢, 滿頭珠翠,卻生生僵成了木頭樁子。
眾人見她們二人呆樣, 又是一番好笑。沈瀾配合著笑了幾聲, 方才對著兩個插帶婆說道:“你二人若總這般,也不管好看與否, 隻將簪花釵鳳盡數插戴上,這生意恐怕是做不好的。”
玉容無奈道:“不過是聽從貴人吩咐罷了。”
眾人便曉得,想來是那兩個鹽商婦為了炫富,要求這般插帶,非是這二人手藝不行。
沈瀾便笑道:“既然如此,你二人且給我這兩個丫鬟插帶一二,好叫我看看你們的手藝。”
玉容和那另一個插帶婆聞言,即刻上手。玉容替丫鬟紫玉打了個盤頭摣髻,挑了一支楠木桃竹靈芝簪。
另一個插帶婆給丫鬟綠蕊梳了個一窩絲杭州攢髻, 插了累絲山丹花金簪, 又在鬢上插了兩排小米珠釵。
沈瀾點評道:“都不錯。”
兩個插帶婆俱是一喜, 暗道有了這句話,之後再想接達官貴人的生意,便容易多了。
果然,孫窈娘、葉盼娘等人俱附和起來。沈瀾這才咬了咬唇,婉轉道:“不知窈娘這裏可有更衣的地方?”
孫窈娘會意,這是酒飲多了,等著如廁呢,便即刻使喚了兩個心腹丫鬟帶沈瀾去暖閣更衣。
沈瀾起身欲走,偏偏指了指兩個插帶婆道:“這亭子裏風大,吹了一會兒,我鬢發也有些亂了。你二人既是手藝不錯,便來給我梳妝罷。”
說罷,對著亭中眾人笑道:“我這頭發,成日裏都是叫兩個丫鬟紫玉和綠蕊梳的,今日也貪個新鮮,換換人,看看外頭可有新花樣。”
亭中眾人即刻便笑起來,孫窈娘湊趣道:“裴夫人這兩個丫鬟,我看著靈秀,想來也都是好手藝,必不遜色於這兩個插帶婆。”
沈瀾煞有介事道:“這便是家花沒有野花香的道理了。”
眾人紛紛笑成一團,沈瀾也笑了一會兒,方才帶著紫玉和綠蕊,兩個插帶婆徑自去了暖閣。
暖閣裏熱烘烘的,沈瀾便吩咐紫玉去泡盞茶水來,又吩咐綠蕊守在外頭,勿要叫旁人進來。
主子更衣,自然不能叫旁人驚擾了去。綠蕊未曾多想,老老實實搬了個小杌子守在門前。
沈瀾這才指了指玉容道:“你且來為我梳妝。”語罷,又對著另一個插帶婆道:“你二人手藝不分伯仲,隻是你年長,想來經驗更足些,待我梳妝完畢,你便添補一二,可好?”
那年長的插帶婆被沈瀾捧了一句,自然無有不可,便笑盈盈坐在綠蕊身側,隻等沈瀾召見她。
待沈瀾將眾人盡數支開,進了暖閣,見此地唯餘下自己與玉容,方才開口問道:“你過得可好?”
聽她不問旁的,隻問自己過得好不好,玉容眼眶泛酸,頓時淚水漣漣。欲跪下給沈瀾磕頭,卻被沈瀾一把扶住,嗔怪道:“你這是做甚?”
玉容哽咽道:“我當日被送出京都,尚未來得及謝過姐姐救命之恩。”
沈瀾搖搖頭:“哪裏算得上救命之恩,不過是萍水相逢,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玉容擦了擦眼淚,這才道:“姐姐好人有好報,如今成了貴人,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沈瀾苦笑,心知她必定以為自己做了裴慎正兒八經的妾室,有了名分,日子過得愜意。誰又知道她滿腹心酸呢?
沈瀾不欲與她提及傷心事,便笑問道:“不說這些了,你是怎麽從京都來杭州的呢?”
玉容這才娓娓道來:“我當日蒙姐姐指點,一字不漏地將事情盡數交待給來審我的公子,那公子便遣人將我送出京都。”
“送我的小廝問我意欲何往,我老子娘捕魚時撞上了龍吸水,早就沒了命。我無處可去,思來想去,獨獨想起我娘總說自己是嘉興人,奈何上元節走丟了,被拐子賣去掖縣老家的。我便想著,左右也無處可去了,不若去嘉興吧,保不齊還能找到我娘的親人。”
沈瀾疑惑道:“既要去嘉興,怎會來杭州?”
玉容歎息一聲道:“那小廝不知是誰,也是個得力人,生生平安將我送到了嘉興。”
沈瀾明白,此人必是裴慎親衛,之所以一路護送且送得如此之遠,無非是要確保玉容不至於又跟四老爺勾搭上。
“我到了嘉興後,照著我娘說的,專去有石牌坊的地方找,哪裏尋得到呢?”玉容歎息一聲,失落道:“我跑了好幾個地方,手頭的銀錢也花用完了,還被兩個無賴子給盯上。若不是彭家阿哥帶著七八個兄弟來嘉興販魚找門路,正好喝退了那幫無賴,我隻怕又要被賣了去。”
玉容說至此處,又是哭又是笑,沈瀾安慰了幾句,大概也猜到了接下來的事,無非是這彭家阿哥英雄救美,玉容芳心暗許。
“彭三哥煞是老實,還與我說,他是杭州疍民,專門捕魚的,若非不是嘉興本地人,身邊又有七八個兄弟傍身,否則是萬萬不敢招惹那些個無賴的。”
沈瀾心道這彭三果真是個老實人。他不是嘉興人,所以才敢招惹嘉興當地的無賴,因為他知道這幫無賴報複不到杭州去。
“你與那彭三哥可成婚了?”沈瀾笑問道。
玉容嗔她一眼,含羞帶怯地點了點頭,沈瀾便笑道:“是好事,你做插帶婆掙錢,他捕魚掙錢,夫妻二人齊心協力,一塊兒過好日子。”
玉容羞澀的笑了笑,隻是秀眉微蹙,似有幾分隱憂,沈瀾正欲再問,被她支使去泡茶的紫玉已輕聲叩門。
沈瀾無奈,隻好坐於紫檀五屏鏡架前,任由玉容為她淨麵梳妝。
待她更衣梳妝完畢,為了遮掩一二,又見過另一個插帶婆,且與孫窈娘等人略坐了一會兒,方才散場回府。
甫一回府,已是申時末。
沈瀾沐浴更衣後,廚下進了碗牛乳粥,雪裏青香米倒入濃牛乳,文火煨上數個時辰,軟嫩香滑,雪白細膩。配上火腿粒、春筍丁、茶蘼露做成的粉果,直叫人口舌生香。
裴慎歸家之際,見沈瀾已用了半碗牛乳粥,粉果也吃了兩個,便難免笑道:“你近日胃口不錯。”語罷,又叫紫玉拿錢去賞了廚娘。
沈瀾得見舊人,知道自己當日所作所為,算是做了一件好事,自然心情不錯。聞言,笑道:“我賞了桃林美景,自然心情好。”
裴慎淨手,同來用膳:“你若喜歡,待你養好了身子,隻管常去。”
……養好身子。沈瀾拈著一塊粉果,神色冷淡下來:“如今才三月中旬,我何時方算養好?”
裴慎笑道:“這我哪裏知道,自然要聽大夫言語。”語罷,又叫她放寬心:“上回南京為你診脈的太醫說,到了秋日便好了。”
沈瀾略略一算,初秋是七月,約摸還有三個多月。
“你且放寬心,少思量,早早養好身子,便能早日出門活動。”裴慎叮囑道。
沈瀾點點頭,又思量道:“如今不過三月底,到了五月初五,西湖必有龍舟盛會,我可能去看?”
裴慎便瞥她幾眼,她如今看著是越發乖巧了,竟還知道來問問自己。也不知是真乖還是假乖?
裴慎一麵思量著,一麵笑道:“待五月初五,我必帶你去看龍舟賽。”
沈瀾不過是想著多出去走走,總比悶在屋子裏強,這才隨口提了個端午龍舟競渡。此刻聽得裴慎允諾,便順杆爬道:“說來我今日見了個家裏開打金鋪子、銀樓的婦人,名喚李寶珠,我可能去她那銀樓裏坐坐?”
裴慎搖搖頭:“你身子未好,哪裏好成日裏出去走動。且將養好了,我必不攔你。”
沈瀾心裏失望,卻不欲惹惱裴慎,生怕連端午都不能出門,便歇了冷戰的心思,擱下雕花木箸,笑道:“我吃飽了,你且慢用。”說罷,起身掀開珠簾,便要回返內室。
她一走,裴慎隻覺用膳也無甚滋味,便飽腹過後,沐浴更衣,披著一件石藍潞綢道袍,徑自入內室去尋沈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