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4月,來自沙皇俄國的一條消息震驚了整個歐洲,也讓巴爾幹半島立刻成為備受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正式對奧斯曼帝國宣戰,俄國軍隊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穿過羅馬尼亞的土地,順著多瑙河發起了對奧斯曼帝國的進攻。
因為沒有充足準備的原因,當奧斯曼帝國軍隊被俄國軍隊進攻的時候,他們顯得慌亂極了。
一直和塞爾維亞等叛軍作戰的奧斯曼帝國軍隊,從來沒有感受過沙皇俄國軍隊帶來的壓力。
雖然俄國經過這幾個月的動員,前線的軍隊也隻有20萬出頭,但這20萬軍隊的戰鬥力明顯和塞爾維亞等民族的軍隊是不一樣的。
因為有著好幾個月的準備時間,沙皇俄國進攻奧斯曼帝國一共兵分兩路。第一路共兩個軍一共十萬人組成高加索集團軍,由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的弟弟米哈伊爾尼古拉維奇為集團軍總司令,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奧謝濟亞等地的民團軍隊也加入了高加索集團軍。
而在歐洲戰場上,多瑙河集團軍的預計人數高達30萬人。雖然還有超過20萬士兵正在趕來的路上,但已經奔赴前線的十萬軍隊再加上並入多瑙河集團軍的保加利亞民團,短時間內用來抗衡奧斯曼帝國也完全足夠了。
多瑙河集團軍雖然人數暫且不足,但俄國為其配備了上千門大炮,比奧斯曼帝國全國的大炮數量加起來都要多。
這也讓奧斯曼帝國剛碰麵就吃足了苦頭,因為火炮火力不足的原因,導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在和俄國軍隊正麵交戰的時候,被炮火壓製的根本不敢伸頭。
火力方麵的差距導致奧斯曼帝國軍隊不得寸進,這也影響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士氣。
此消彼長之下,俄國軍隊勢如破竹一般,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將原本威脅到羅馬尼亞的奧斯曼帝國軍隊打退到十多公裏之外。
沙皇俄國參戰的消息震驚了整個世界,這其中也包括時刻在關注著巴爾幹半島的奧匈帝國和大英帝國。
兩國都沒有想到,俄國人居然有這樣的決心。在英國有可能參戰的情況下,俄國人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加入戰鬥。
從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雙方的紙麵軍事實力來看,這是兩個完全不成正比的國家。
俄國常規部隊共擁有48個步兵師共計72萬人,裝備的火炮數量超過3000門。
而奧斯曼帝國全軍加起來也隻有40萬人,火炮隻有850門出頭。
雖然奧斯曼帝國的步槍質量高於俄國步兵,畢竟這些步槍是由英國和奧匈帝國提供的。但在重火力方麵,俄國卻保持著絕對的領先。
奧斯曼帝國850門火炮中,英國和奧匈帝國提供了超過300枚火炮。但沒辦法,奧斯曼帝國原本的工業底蘊實在太過薄弱,短時間內能夠武裝到超過850門火炮已經是英國人大力支援後的結果了。
俄國雖然在五大傳統列強中工業不強,但相較於其他非列強國家來說,俄國的工業還是很有規模的。
72萬軍隊武裝超過3000門火炮,這一水平別說是奧斯曼帝國了,哪怕是陸軍強大的德國和法國,也不敢說在紙麵數據上能夠超過俄國。
更重要的是,俄國的軍事實力絕對不止表麵這麽一點。在全麵動員的情況下,俄國能夠武裝出數百萬的軍隊,這也是俄國被其他歐洲國家忌憚的原因。
奧斯曼帝國的人口遠不如俄國,真正屬於核心的土耳其人則更少。這也導致奧斯曼帝國在得知俄國參戰之後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將自己的戰略目標從進攻轉為防禦,並且向英國和奧匈帝國進行求助。
當沙皇俄國向奧斯曼帝國宣戰的消息傳到西班牙的時候,已經是戰爭打響的第二天了。
時任西班牙首相的塞拉諾大公一臉驚訝的找到了卡洛,帶來了這個卡洛早已經預料到的消息。
“英國人的反應如何?”卡洛麵帶微笑的詢問道,並不因為這次戰爭的爆發而慌張和擔憂。
“英國政府暫時還沒有任何反應,但不排除他們會宣布加入這場戰爭的可能。”塞拉諾大公回答道:“陛下,如果英國人宣布加入這場戰爭中的話,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但如果結合曆史來思考的話,這個問題反而不應該誕生。
“英國人大概率不會加入這場戰爭,除非奧斯曼帝國崩潰的速度比想象中還要迅速。”卡洛微笑著回答道。
別看英國是現在的世界霸主,英國人同樣也不願意麵對強大的沙皇俄國。
除非俄國要占領君士坦丁堡,或者在巴爾幹的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否則英國人大概率是不會站出來的。
歐洲攪屎棍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這也是這個時代大英帝國讓人厭煩的一點。
塞拉諾大公點了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可惜。
卡洛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麽。他當然明白,塞拉諾大公在想什麽,那就是收複西班牙南部的一小片土地,直布羅陀。
自從英國人趁著西班牙危難之際占領了直布羅陀,直布羅陀就成了西班牙所有將領心中的一根刺,無時無刻都想要拔除。
但可惜的是,英國占領直布羅陀以後,國力是越來越強大的。而西班牙自從損失了直布羅陀,從一個強大的列強國家逐漸衰弱,並且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
說西班牙強,歐洲隨便都能找出比西班牙更加強大的國家。說西班牙弱,相較於那些真正的小國家來說,西班牙又顯得是那麽的強大。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樣的尷尬地位也讓西班牙一直沒有存在感,不管是在後世的歐盟中還是在世界大舞台上。
作為西班牙的國王,卡洛當然想要收複直布羅陀,這也是普通的開疆擴土根本無法比擬的政績。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卡洛能夠收複直布羅陀,卡洛就將成為西班牙最有影響力的君主之一,也不再會有任何家族能夠威脅到薩伏伊家族在西班牙的統治地位。
但可惜的是,大英帝國的實力太過強大,光靠西班牙的力量根本無法收複直布羅陀。
此時得罪英國人明顯不是一個好的決策,更何況英國人大概率不會加入奧斯曼帝國和沙皇俄國的戰爭。
要說真正能夠收複直布羅陀的時機,除了讓英國人投入甚大的布爾戰爭之外,或許也就隻能等到一戰或者二戰,在英國忙於應對世界性的大戰的時候用利益交換的方式來收複直布羅陀了。
沙皇俄國對奧斯曼帝國宣戰之後,歐洲各國都在關注著大英帝國的態度。
要是英國人也加入其中的話,那麽巴爾幹的這場戰爭就將立刻演變成兩大列強之間的較量,戰爭的影響也將擴大到整個歐洲。
但要是英國人不參戰的話,沙皇俄國將在極短的時間內擊敗奧斯曼帝國,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大到整個巴爾幹半島。
同樣對巴爾幹半島虎視眈眈的奧匈帝國會允許沙皇俄國這麽做嗎?要是大英帝國不參戰的話,奧匈帝國會加入其中,阻止沙皇俄國的擴張嗎?
巴爾幹半島不愧是歐洲火藥桶。雖然距離一戰還有幾十年的時間,但此時的歐洲火藥桶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威力。
一連過了好幾天的時間,英國政府對此都沒有相當明確的表態,態度相當模糊。
奧匈帝國自然也不可能獨自跳入火坑當中,這也導致巴爾幹戰場變成了沙皇俄國的一枝獨秀。
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奧匈帝國已經在緊急詢問大英帝國的態度,同時確保自己的盟友德意誌帝國和西班牙王國對自己的支持。
對於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來說,巴爾幹半島是奧匈帝國絕對不能丟失的勢力範圍。
要是讓俄國的勢力擴張到巴爾幹半島,奧匈帝國將會被完全限製在現有的領土範圍當中,永遠隻能是一個中下等的列強。
都說德國位於四戰之地,實際上奧匈帝國的地理位置比德國也好不了太多。
奧匈帝國一共有五個鄰居,北麵和東麵的鄰居都是同樣作為歐洲五大傳統列強的德意誌帝國和沙皇俄國。
西南麵的鄰居是新成為列強的意大利王國,南麵則是羅馬尼亞和奧斯曼帝國兩個鄰居。
在所有鄰居當中,隻有巴爾幹方向的奧斯曼帝國和羅馬尼亞是比較好欺負的。
哪怕是小小的意大利,對奧匈帝國來說也不是那麽好欺負的了。
在意大利沒有統一之前,奧匈帝國還占領著意大利的大片土地。但意大利統一之後,奧匈帝國想要再向意大利方向擴張就變得極為困難。
雖然意大利隻是一個末等列強,但末等列強同樣也是列強。雖然意大利的實力遠不如奧匈帝國,但其他國家明顯不願意讓奧匈帝國吞並意大利王國。
向德國和俄國兩個方向擴張更是不可能,這兩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沒有一個弱於奧匈帝國。
麵對著這大陸上唯一一個能夠擴張的方向,奧匈帝國絕對不允許自己失去對巴爾幹半島的控製,哪怕敵人是更加強大的沙皇俄國。
甚至,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已經做好了在沒有英國人支持的情況下幹涉俄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戰爭。
要是英國人真的不參與的話,奧匈帝國就隻能迎難而上了,至少保證自己在這場戰爭中也能獲得足夠的利益。
沒錯,奧匈帝國的想法並不是幫助奧斯曼帝國打敗俄國,而是趁著奧斯曼帝國的主力和俄國軍隊主力交戰的時機,發兵入侵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至少也得占領這兩個地方。
當然,這是在確定英國人完全不幹涉這場戰爭的情況下才會去做的。
如果有著英國人的支持,說不定奧匈帝國不需要發動戰爭,就能從俄國人的口中搶下一大塊肥肉。
西班牙作為奧匈帝國的盟友,自然也在奧匈帝國的聯係列表當中。
奧匈帝國並未透露自己的行動計劃,隻是請求西班牙在巴爾幹半島的局勢當中支持奧匈帝國。
作為回報,奧匈帝國會將之前西班牙所有的貸款全部轉變為無息貸款,並且向西班牙提供新一批工業和資金方麵的援助。
這些工業和資金方麵的援助對西班牙來說還是很有作用的,卡洛當然不介意在外交方麵支持奧匈帝國。
雖然英國人是攪屎棍,但在君士坦丁堡這樣的大是大非麵前,英國人的立場還是很堅定的。
不管巴爾幹半島的局勢怎麽發展,俄國想要獨占巴爾幹半島是根本不可能的。支持奧匈帝國對西班牙來說不會有任何壞處,奧匈帝國提供的一些好處也是現在西班牙比較稀缺的。
不管奧匈帝國暗地裏怎麽準備,在明麵上,英國和奧匈帝國都是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應的。
這也導致巴爾幹各民族對於打敗奧斯曼帝國的信心愈加膨脹,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等國家和地區也在俄國宣戰幾天之後宣布加入俄國一方,共同應對奧斯曼帝國這個敵人。
從巴爾幹各民族對這場戰爭的期待也能看出,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確實不受到歡迎。
主要還是奧斯曼帝國統治巴爾幹各民族的政策太過殘酷,隨著時代的變化,一味的鎮壓已經完全行不通了。
長時間反抗奧斯曼帝國的曆史也讓巴爾幹各民族擁有了驍勇好戰的血脈。這也讓巴爾幹各民族的戰鬥力十分強悍,後來獨立的那些巴爾幹國家軍事實力也都不容小覷。
巴爾幹各民族加入俄國一方之後,歐洲戰場上俄國方麵的軍隊就已經迅速超過了20萬。
作為對比,奧斯曼帝國在歐洲集中的軍隊也隻有20萬出頭,這也代表著奧斯曼帝國已經失去了人數方麵的優勢。
而在高加索戰場上,奧斯曼帝國同樣不具備人數優勢。穆罕默德穆赫塔爾帕夏指揮的亞洲軍隊隻有12萬人,俄國方麵的高加索集團軍加上各民族的民團聯合起來的士兵數量同樣超過12萬人,雙方在士兵人數上是站在同一水平線的。
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正式對奧斯曼帝國宣戰,俄國軍隊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穿過羅馬尼亞的土地,順著多瑙河發起了對奧斯曼帝國的進攻。
因為沒有充足準備的原因,當奧斯曼帝國軍隊被俄國軍隊進攻的時候,他們顯得慌亂極了。
一直和塞爾維亞等叛軍作戰的奧斯曼帝國軍隊,從來沒有感受過沙皇俄國軍隊帶來的壓力。
雖然俄國經過這幾個月的動員,前線的軍隊也隻有20萬出頭,但這20萬軍隊的戰鬥力明顯和塞爾維亞等民族的軍隊是不一樣的。
因為有著好幾個月的準備時間,沙皇俄國進攻奧斯曼帝國一共兵分兩路。第一路共兩個軍一共十萬人組成高加索集團軍,由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的弟弟米哈伊爾尼古拉維奇為集團軍總司令,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奧謝濟亞等地的民團軍隊也加入了高加索集團軍。
而在歐洲戰場上,多瑙河集團軍的預計人數高達30萬人。雖然還有超過20萬士兵正在趕來的路上,但已經奔赴前線的十萬軍隊再加上並入多瑙河集團軍的保加利亞民團,短時間內用來抗衡奧斯曼帝國也完全足夠了。
多瑙河集團軍雖然人數暫且不足,但俄國為其配備了上千門大炮,比奧斯曼帝國全國的大炮數量加起來都要多。
這也讓奧斯曼帝國剛碰麵就吃足了苦頭,因為火炮火力不足的原因,導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在和俄國軍隊正麵交戰的時候,被炮火壓製的根本不敢伸頭。
火力方麵的差距導致奧斯曼帝國軍隊不得寸進,這也影響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士氣。
此消彼長之下,俄國軍隊勢如破竹一般,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將原本威脅到羅馬尼亞的奧斯曼帝國軍隊打退到十多公裏之外。
沙皇俄國參戰的消息震驚了整個世界,這其中也包括時刻在關注著巴爾幹半島的奧匈帝國和大英帝國。
兩國都沒有想到,俄國人居然有這樣的決心。在英國有可能參戰的情況下,俄國人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加入戰鬥。
從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雙方的紙麵軍事實力來看,這是兩個完全不成正比的國家。
俄國常規部隊共擁有48個步兵師共計72萬人,裝備的火炮數量超過3000門。
而奧斯曼帝國全軍加起來也隻有40萬人,火炮隻有850門出頭。
雖然奧斯曼帝國的步槍質量高於俄國步兵,畢竟這些步槍是由英國和奧匈帝國提供的。但在重火力方麵,俄國卻保持著絕對的領先。
奧斯曼帝國850門火炮中,英國和奧匈帝國提供了超過300枚火炮。但沒辦法,奧斯曼帝國原本的工業底蘊實在太過薄弱,短時間內能夠武裝到超過850門火炮已經是英國人大力支援後的結果了。
俄國雖然在五大傳統列強中工業不強,但相較於其他非列強國家來說,俄國的工業還是很有規模的。
72萬軍隊武裝超過3000門火炮,這一水平別說是奧斯曼帝國了,哪怕是陸軍強大的德國和法國,也不敢說在紙麵數據上能夠超過俄國。
更重要的是,俄國的軍事實力絕對不止表麵這麽一點。在全麵動員的情況下,俄國能夠武裝出數百萬的軍隊,這也是俄國被其他歐洲國家忌憚的原因。
奧斯曼帝國的人口遠不如俄國,真正屬於核心的土耳其人則更少。這也導致奧斯曼帝國在得知俄國參戰之後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將自己的戰略目標從進攻轉為防禦,並且向英國和奧匈帝國進行求助。
當沙皇俄國向奧斯曼帝國宣戰的消息傳到西班牙的時候,已經是戰爭打響的第二天了。
時任西班牙首相的塞拉諾大公一臉驚訝的找到了卡洛,帶來了這個卡洛早已經預料到的消息。
“英國人的反應如何?”卡洛麵帶微笑的詢問道,並不因為這次戰爭的爆發而慌張和擔憂。
“英國政府暫時還沒有任何反應,但不排除他們會宣布加入這場戰爭的可能。”塞拉諾大公回答道:“陛下,如果英國人宣布加入這場戰爭中的話,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但如果結合曆史來思考的話,這個問題反而不應該誕生。
“英國人大概率不會加入這場戰爭,除非奧斯曼帝國崩潰的速度比想象中還要迅速。”卡洛微笑著回答道。
別看英國是現在的世界霸主,英國人同樣也不願意麵對強大的沙皇俄國。
除非俄國要占領君士坦丁堡,或者在巴爾幹的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否則英國人大概率是不會站出來的。
歐洲攪屎棍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這也是這個時代大英帝國讓人厭煩的一點。
塞拉諾大公點了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可惜。
卡洛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麽。他當然明白,塞拉諾大公在想什麽,那就是收複西班牙南部的一小片土地,直布羅陀。
自從英國人趁著西班牙危難之際占領了直布羅陀,直布羅陀就成了西班牙所有將領心中的一根刺,無時無刻都想要拔除。
但可惜的是,英國占領直布羅陀以後,國力是越來越強大的。而西班牙自從損失了直布羅陀,從一個強大的列強國家逐漸衰弱,並且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
說西班牙強,歐洲隨便都能找出比西班牙更加強大的國家。說西班牙弱,相較於那些真正的小國家來說,西班牙又顯得是那麽的強大。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樣的尷尬地位也讓西班牙一直沒有存在感,不管是在後世的歐盟中還是在世界大舞台上。
作為西班牙的國王,卡洛當然想要收複直布羅陀,這也是普通的開疆擴土根本無法比擬的政績。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卡洛能夠收複直布羅陀,卡洛就將成為西班牙最有影響力的君主之一,也不再會有任何家族能夠威脅到薩伏伊家族在西班牙的統治地位。
但可惜的是,大英帝國的實力太過強大,光靠西班牙的力量根本無法收複直布羅陀。
此時得罪英國人明顯不是一個好的決策,更何況英國人大概率不會加入奧斯曼帝國和沙皇俄國的戰爭。
要說真正能夠收複直布羅陀的時機,除了讓英國人投入甚大的布爾戰爭之外,或許也就隻能等到一戰或者二戰,在英國忙於應對世界性的大戰的時候用利益交換的方式來收複直布羅陀了。
沙皇俄國對奧斯曼帝國宣戰之後,歐洲各國都在關注著大英帝國的態度。
要是英國人也加入其中的話,那麽巴爾幹的這場戰爭就將立刻演變成兩大列強之間的較量,戰爭的影響也將擴大到整個歐洲。
但要是英國人不參戰的話,沙皇俄國將在極短的時間內擊敗奧斯曼帝國,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大到整個巴爾幹半島。
同樣對巴爾幹半島虎視眈眈的奧匈帝國會允許沙皇俄國這麽做嗎?要是大英帝國不參戰的話,奧匈帝國會加入其中,阻止沙皇俄國的擴張嗎?
巴爾幹半島不愧是歐洲火藥桶。雖然距離一戰還有幾十年的時間,但此時的歐洲火藥桶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威力。
一連過了好幾天的時間,英國政府對此都沒有相當明確的表態,態度相當模糊。
奧匈帝國自然也不可能獨自跳入火坑當中,這也導致巴爾幹戰場變成了沙皇俄國的一枝獨秀。
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奧匈帝國已經在緊急詢問大英帝國的態度,同時確保自己的盟友德意誌帝國和西班牙王國對自己的支持。
對於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來說,巴爾幹半島是奧匈帝國絕對不能丟失的勢力範圍。
要是讓俄國的勢力擴張到巴爾幹半島,奧匈帝國將會被完全限製在現有的領土範圍當中,永遠隻能是一個中下等的列強。
都說德國位於四戰之地,實際上奧匈帝國的地理位置比德國也好不了太多。
奧匈帝國一共有五個鄰居,北麵和東麵的鄰居都是同樣作為歐洲五大傳統列強的德意誌帝國和沙皇俄國。
西南麵的鄰居是新成為列強的意大利王國,南麵則是羅馬尼亞和奧斯曼帝國兩個鄰居。
在所有鄰居當中,隻有巴爾幹方向的奧斯曼帝國和羅馬尼亞是比較好欺負的。
哪怕是小小的意大利,對奧匈帝國來說也不是那麽好欺負的了。
在意大利沒有統一之前,奧匈帝國還占領著意大利的大片土地。但意大利統一之後,奧匈帝國想要再向意大利方向擴張就變得極為困難。
雖然意大利隻是一個末等列強,但末等列強同樣也是列強。雖然意大利的實力遠不如奧匈帝國,但其他國家明顯不願意讓奧匈帝國吞並意大利王國。
向德國和俄國兩個方向擴張更是不可能,這兩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沒有一個弱於奧匈帝國。
麵對著這大陸上唯一一個能夠擴張的方向,奧匈帝國絕對不允許自己失去對巴爾幹半島的控製,哪怕敵人是更加強大的沙皇俄國。
甚至,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已經做好了在沒有英國人支持的情況下幹涉俄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戰爭。
要是英國人真的不參與的話,奧匈帝國就隻能迎難而上了,至少保證自己在這場戰爭中也能獲得足夠的利益。
沒錯,奧匈帝國的想法並不是幫助奧斯曼帝國打敗俄國,而是趁著奧斯曼帝國的主力和俄國軍隊主力交戰的時機,發兵入侵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至少也得占領這兩個地方。
當然,這是在確定英國人完全不幹涉這場戰爭的情況下才會去做的。
如果有著英國人的支持,說不定奧匈帝國不需要發動戰爭,就能從俄國人的口中搶下一大塊肥肉。
西班牙作為奧匈帝國的盟友,自然也在奧匈帝國的聯係列表當中。
奧匈帝國並未透露自己的行動計劃,隻是請求西班牙在巴爾幹半島的局勢當中支持奧匈帝國。
作為回報,奧匈帝國會將之前西班牙所有的貸款全部轉變為無息貸款,並且向西班牙提供新一批工業和資金方麵的援助。
這些工業和資金方麵的援助對西班牙來說還是很有作用的,卡洛當然不介意在外交方麵支持奧匈帝國。
雖然英國人是攪屎棍,但在君士坦丁堡這樣的大是大非麵前,英國人的立場還是很堅定的。
不管巴爾幹半島的局勢怎麽發展,俄國想要獨占巴爾幹半島是根本不可能的。支持奧匈帝國對西班牙來說不會有任何壞處,奧匈帝國提供的一些好處也是現在西班牙比較稀缺的。
不管奧匈帝國暗地裏怎麽準備,在明麵上,英國和奧匈帝國都是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應的。
這也導致巴爾幹各民族對於打敗奧斯曼帝國的信心愈加膨脹,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等國家和地區也在俄國宣戰幾天之後宣布加入俄國一方,共同應對奧斯曼帝國這個敵人。
從巴爾幹各民族對這場戰爭的期待也能看出,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確實不受到歡迎。
主要還是奧斯曼帝國統治巴爾幹各民族的政策太過殘酷,隨著時代的變化,一味的鎮壓已經完全行不通了。
長時間反抗奧斯曼帝國的曆史也讓巴爾幹各民族擁有了驍勇好戰的血脈。這也讓巴爾幹各民族的戰鬥力十分強悍,後來獨立的那些巴爾幹國家軍事實力也都不容小覷。
巴爾幹各民族加入俄國一方之後,歐洲戰場上俄國方麵的軍隊就已經迅速超過了20萬。
作為對比,奧斯曼帝國在歐洲集中的軍隊也隻有20萬出頭,這也代表著奧斯曼帝國已經失去了人數方麵的優勢。
而在高加索戰場上,奧斯曼帝國同樣不具備人數優勢。穆罕默德穆赫塔爾帕夏指揮的亞洲軍隊隻有12萬人,俄國方麵的高加索集團軍加上各民族的民團聯合起來的士兵數量同樣超過12萬人,雙方在士兵人數上是站在同一水平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