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戰爭打響了,這對西班牙來說同樣也是一個好消息。
戰爭一爆發,雙方投入到戰場的軍隊就接近百萬,往後隻會越來越誇張。
而這百萬的軍隊每天的彈藥物資消耗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同樣也是西班牙苦苦等待的商機。
更重要的是,參戰雙方無論是俄國還是奧斯曼帝國,都不具備在戰爭中自給自足的能力。
戰爭之前的奧斯曼帝國經曆了饑荒,俄國同樣也有糧食減產的問題。西班牙在這場戰爭中不僅可以出售自己的武器裝備和彈藥物資,也可以出售一些醫療資源和糧食,總之大賺特賺就是了。
因為西班牙和交戰雙方沒有任何關係,因此西班牙可以沒有任何負擔的和交戰雙方進行貿易合作。
1877年5月,卡洛召見了俄國駐西班牙大使,提出了向俄國出售武器裝備和其他重要物資的提議。
對於俄國來說,此時是沒有太過嚴重的物資緊缺問題的。但前線的消耗非常龐大,俄國目前的物資儲備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更重要的是,奧斯曼帝國有英國和奧匈帝國的幫助,俄國卻沒有任何一個列強國家幫助。
此時西班牙主動提出進行資源貿易,對俄國來說能夠避免在未來麵臨物資緊缺的問題。
也正是本著這樣的想法,俄國大使沒有立刻拒絕卡洛的提議,隻是表示需要和俄國國內進行聯係,隨後再關於兩國之間的貿易進行詳細的交談。
卡洛自無不可。反正參加這場戰爭的是俄國人,未來缺少資源著急的同樣也是俄國人。
沒幾天的時間,俄國大使就帶來了俄國國內的回複,願意和西班牙進行貿易,購買西班牙的武器裝備,子彈炮彈和其他戰略資源。
經過皇家軍工廠和俄國方麵的詳細商談,最終確定了一批武器裝備的購買計劃。
俄國訂購了10萬支步槍,350門火炮,2500萬發子彈和10萬發炮彈,並且表示這隻是第一批訂單,會根據戰爭的消耗情況在未來決定第二批訂單的規模。
俄國方麵還特意要求,在6月15日之前,皇家軍工廠應當運輸訂單中三分之一的武器裝備前往俄國,並且在8月15日之前完成整份訂單的交付。
因為皇家軍工廠早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就生產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因此對於俄國人的要求自然點頭答應。
但皇家軍工廠這邊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條件的。這批武器裝備可以加急為俄國方麵生產,但條件是俄國隻能用黃金儲備,礦產資源或者人口來支付這筆訂單。
目前和西班牙貿易比較密切的是法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三國,自然不需要俄國的盧布。
雖然各國貨幣的價值也和金銀掛鉤,但不同地方的貨幣在不同地方自然價格也各不相同。
就比如西班牙貨幣發行委員會所發行的官方貨幣比塞塔,在西班牙國內的價值是比較穩定的,但要是在國外的話肯定就沒有這麽值錢。
因為俄國方麵並不願意隻用黃金來支付這筆訂單,因此皇家軍工廠也增加了其他的要求,比如礦產資源和人口。
礦產資源的價值自然不用多說,俄國國內擁有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一丁點的支出對俄國來說如同九牛一毛。
而對人口方麵的要求,則是考慮到西班牙開發殖民地的困難。
不管是西班牙本土還是殖民地,都能稱得上一句地廣人稀。
特別是成立不久的剛果領地,雖然擁有廣袤的土地,但剛果領地內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的土著,西班牙人隻有可憐的幾百人。
想要對這片土地進行初步開發,至少也得移民幾萬人才行。要是全部從西班牙本土進行移民的話,對西班牙本土的發展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畢竟西班牙的人口也隻有不到2000萬,相較於五大傳統列強來說人口方麵的劣勢太過巨大。
這個時代的俄國人口有一個好處,因為長期處於農奴製壓迫的原因,導致俄國農民養成了逆來順受的性格。
而且相較於一戰時期來說,此時比較激進極端的叛亂分子更少,非常適合卡洛的統治。
缺點就是東正教在俄國農民的心中根深蒂固,想要將這些俄國人變成西班牙人,絕對是困難重重的。
對於西班牙來說,可以吸收一部分俄國人口,但不能太多。
反正卡洛的目的也隻是讓這些俄國人開發非洲殖民地,順帶著稀釋加泰羅尼亞地區和巴斯克地區的當地人比例。
這場交易對西班牙和俄國來說雙方各取所需,因此在簽訂完合作協議之後,雙方都是麵帶笑容的。
俄國方麵獲得了自己稀缺的武器裝備,西班牙則獲得了一定的黃金儲備和一些比較聽話的俄國農民人口。
雖然這些人口由俄國提供,但西班牙也會進行篩選。那些從事反政府運動的,亦或者具有一些比較危險思想的俄國人,會被嚴格的排斥在移民的俄國人口之外。
這些人還是讓他們留在俄國本土禍害沙皇政府為好,西班牙可不需要這些無政府主義和激進分子來禍害。
相較於俄國,西班牙對這些俄國農民的吸引力還是有的。俄國的改革雖然取消了奴隸製,但這些農奴隻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被俄國的貴族和地主們壓榨。
雖然亞曆山大二世給了這些農奴自由民的身份,但這些農奴並沒有任何土地財產。
農民沒有土地,這讓這些剛剛轉變為自由民的農奴如何生存下去呢?
他們隻能依賴貴族和其他銀行機構的貸款,去購買那些明顯溢價的土地,或者被迫從貴族老爺的手中租來租金宛如大山的耕地,以另一種方式繼續著自己的農奴生活。
正因為這些俄國農民在國內受到了極其殘酷的壓榨和剝削,讓卡洛有信心通過引進一部分俄國農民的方式,來提高西班牙的人口。
當然,不管這些俄國人口再怎麽逆來順受,西班牙承載俄國人口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
考慮到西班牙現有的人口規模,引進俄國人口的計劃是有上限的。目前的上限為50萬人,將會隨著西班牙總人口的增長而變動。
但可以確定的是,除非西班牙的人口超過3000萬人,否則西班牙引進的俄國人口不會超過100萬人。
而且這些引進的俄國人口也會被分散到西班牙的各地,不會讓他們有聯合起來的機會。
西班牙十多個大區和幾個殖民地這麽一分,俄國人口也就不會造成什麽影響了。
畢竟這樣的人口引進計劃是一步一步執行的,每年獲得的俄國人口最多也隻有幾萬人。
幾萬人還是很好處理的,既不會對西班牙政府造成負擔,也能有效的促進西班牙人口的增長。
目前西班牙的人口在比較和平穩定的環境下是有著非常明顯的提升的。
伊莎貝爾女王統治時期,西班牙人口幾乎停滯不前,時而增時而減,人口規模從來沒有穩定的增長過。
伊莎貝爾女王下台之後,西班牙的人口增長開始進入較快水平。
1869年一整年,西班牙的人口淨增長就超過了14萬人,這也是西班牙在19世紀60年代這十年以來人口增長最快的一年。
進入19世紀70年代,西班牙的人口增長就如同坐上火車一般,擺脫了原本步行走路的緩慢速度。
截止目前為止,西班牙的人口已經正式超過了1866萬人,而八年前的人口隻有1661萬人。
八年人口淨增長超過200萬,人口增長幅度已經能夠比肩一些人口較多的列強國家了。
雖然列強國家有著移民的影響,但畢竟人口規模擺在那裏。西班牙的人口增長能夠比肩這些列強國家,也能證明這段時間西班牙的穩定帶給西班牙的正麵影響。
按照這樣的人口增長幅度來看,西班牙有希望在五年之內將總人口提升到2000萬人以上,在新世紀到來之前將總人口提升到2500萬人以上。
這還隻是保守估計的情況下。要是再算上移民以及人口壽命的提升和醫療科技的發展,或許在新世紀到來之前,或者說在新世紀的前幾年,西班牙的總人口有希望提升到3000萬左右。
考慮到西班牙在菲律賓,摩洛哥和蘭芳進行的人口引進計劃,3000萬人口是有希望達到的。
在新世紀前幾年若能達到3000萬的人口規模,對於西班牙來說,在未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將會擁有更多的底氣。
1877年6月,皇家軍工廠生產的槍械和子彈炮彈通過海運的方式運輸到了俄國港口。
因為英國已經對君士坦丁堡海峽進行了封鎖,導致西班牙想要將這些武器裝備運輸到俄國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將武器裝備運輸到波羅的海東岸的俄國港口。
另一種則是運輸到俄國遠東,然後再通過陸路運輸的方式轉移到前線戰場。
對於俄國來說,唯一能夠接受的運輸方式就是運往波羅的海沿岸了。
要是運向遠東的話,海陸加陸路運輸的時間根本無法確定,等到前線軍隊拿到這批裝備至少也得好幾個月後了。
要是在波羅的海沿岸卸貨的話,俄國在東歐的鐵路設施還是比較不錯的。雖然不像德法的鐵路那樣縱橫交錯十分便利,但好歹也是有完善的鐵路運輸體係的。
第一種運輸方式可以保證俄國前線軍隊在一個月內獲得這批武器裝備,這對俄國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其實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俄國想要不斷在巴爾幹半島擴張的原因。
君士坦丁堡掌握在奧斯曼帝國的手中,直接切斷了俄國黑海和地中海的聯係。
任何國家想要支援俄國,都隻能通過更北部的波羅的海來運輸物資。
而波羅的海遠離巴爾幹主戰場,相較於直接通過軍士坦丁堡海峽運輸補給來說,浪費的時間甚至有可能改變戰場的局勢。
好在俄國在發動戰爭之前就經過了精心的準備,至少短時間內武器裝備是不缺的。
這也得讚譽亞曆山大二世改革帶給俄國的改變。上一次俄土戰爭,也就是克裏米亞戰爭時期,俄國的工業基礎極其糟糕,戰爭最終也隻有失敗這一個結局。
而在這次戰爭當中,俄國已經通過改革建立了一定的工業基礎,這對俄國來說是極其重大的改變。
雖然亞曆山大二世的改革並不徹底,但好歹也是一次麵向整個俄國的改革,對俄國是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的。
甚至可以這麽說,俄國在克裏米亞戰爭之後還能保持歐洲五大傳統列強的地位,其一是龐大的領土和領先歐洲列強的人口,其二就是亞曆山大二世改革帶給俄國工業的提升。
俄國的工業在歐洲五大傳統列強當中隻能說是倒數,但相較於其他的莫等列強和不是列強的國家,俄國的工業當然還是很強大的。
敲定了和俄國的軍火貿易,西班牙政府又轉頭聯係上了奧斯曼帝國。
雖然奧斯曼帝國經曆了饑荒已經財政崩潰,但誰讓他們有著英國人的支持呢?
眾所周知,英國絕對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英國人的支持對奧斯曼帝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血液輸送,也讓這個腐朽的帝國始終撐著一口氣。
但不管怎麽說,此時在戰場上,奧斯曼帝國始終是缺少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彈藥補給的。
西班牙正好有這兩樣東西,這也是西班牙找上奧斯曼帝國的原因。
而且除了稀缺的武器裝備之外,奧斯曼帝國還缺少糧食,這也是目前西班牙所不缺的。
相較於和俄國人的商談,和奧斯曼帝國的商談明顯更加順利。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奧斯曼帝國工業基礎更加薄弱,戰爭中所消耗的武器裝備和彈藥幾乎都來自英國和奧匈帝國的援助。
既然是援助,那肯定是有限的。奧斯曼帝國國內儲備的槍支和彈藥補給越來越少,這也讓帝國高層陷入了恐慌。
眼下西班牙政府的主動聯係,對奧斯曼帝國來說如同看到了堅持下去的希望一般。
奧斯曼帝國可以說是啥都缺,但目前最缺的就兩樣東西,一個是武器裝備,另一個就是糧食了。
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奧斯曼帝國就經曆了比較嚴重的饑荒。這場饑荒不僅導致了奧斯曼帝國的混亂,同樣也導致了有大量的難民餓死。
在戰爭中能夠組織接近40萬的軍隊,英國人的援助絕對居功至偉。這些士兵的武器裝備大部分都來自於英國人的援助,少量則是奧匈帝國偷偷運輸過來的。
從這方麵也能看出英國人援助奧斯曼帝國的力度,已經算是不遺餘力的幫助奧斯曼帝國了。
英國人援助奧斯曼帝國的除了武器裝備之外,還有就是糧食和一部分資金支持。
奧斯曼帝國在饑荒中已經陷入了財政危機,要是沒有資金的支持,這場戰爭還沒結束奧特曼帝國就破產了。
卡洛盯上的也正是這部分資金。英國人的英鎊還是很值錢的,在歐洲其他國家也能當做貨幣消費。
大量出售武器裝備給奧斯曼帝國換取英鎊,然後再用英鎊從歐洲其他國家購買工業設備和其他技術資料,發展西班牙自己的工業,這簡直是個完美的計劃。
和俄國方麵的軍火貿易,主要還是步槍和子彈方麵的訂單。畢竟俄國在火炮方麵是占據優勢的,俄國國內的火炮產量也足夠這場戰爭中的消耗了。
而奧斯曼帝國不同。奧斯曼帝國在火炮方麵陷入巨大的劣勢,他們最想要的也是大量的火炮來彌補差距。
步槍方麵奧斯曼帝國是不缺的,畢竟英國人的支援力度不小,奧斯曼士兵手中拿著英國造的步槍,自然對西班牙造的步槍不會有太大的想法。
經過了幾天的磋商,軍工廠又和奧斯曼方麵簽訂了一筆訂單。
這筆訂單中隻包含了2萬支步槍和1000萬發子彈,但火炮卻訂購了超過580門,還有配套的15萬發炮彈。
奧斯曼帝國也特意要求,步槍和子彈的訂單可以晚一點交付,但火炮訂單最好在三個月內完全交付。
對於早就做好準備的皇家軍工廠來說,三個月內交付超過580門火炮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這樣,皇家軍工廠和奧斯曼帝國雙方愉快的簽訂了訂單,雙方約定在三個月內完成訂單的交付,奧斯曼帝國則用黃金,英鎊和礦產資源來支付這筆訂單。
除了這筆軍火訂單之外,奧斯曼帝國還和西班牙簽訂了一筆糧食貿易的協約。
在這幾年的穩定時期,西班牙的糧食產量也是穩中有進的。目前西班牙每年都會出口大量的糧食,和奧斯曼帝國簽訂一筆糧食貿易訂單對西班牙來說也不算是什麽大事。
連著兩筆訂單的簽署,讓皇家軍工廠進入了短暫的忙碌期。目前皇家軍工廠的庫存差不多能夠完成兩筆訂單的大部分交付,還有少量武器裝備經過加急生產,也能夠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整份訂單的交付。
至於兩筆軍火貿易產生的利潤,皇家軍工廠則用來進行武器裝備的升級和改造。
雖然目前西班牙裝備的步槍和火炮都是比較優秀的產品,但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這些步槍和火炮終究還是會有落後的一天。
隻有不斷的對其進行改進,並且研發出一代又一代的新產品,才能確保西班牙的軍事科技一直位於歐洲前列。
雖然為此要付出大量的資金,但相較於軍事科技不斷更新迭代帶給西班牙的提升來說,這一丁點資金的花費絕對是值得的。
5200字二合一章節,求支持!
戰爭一爆發,雙方投入到戰場的軍隊就接近百萬,往後隻會越來越誇張。
而這百萬的軍隊每天的彈藥物資消耗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同樣也是西班牙苦苦等待的商機。
更重要的是,參戰雙方無論是俄國還是奧斯曼帝國,都不具備在戰爭中自給自足的能力。
戰爭之前的奧斯曼帝國經曆了饑荒,俄國同樣也有糧食減產的問題。西班牙在這場戰爭中不僅可以出售自己的武器裝備和彈藥物資,也可以出售一些醫療資源和糧食,總之大賺特賺就是了。
因為西班牙和交戰雙方沒有任何關係,因此西班牙可以沒有任何負擔的和交戰雙方進行貿易合作。
1877年5月,卡洛召見了俄國駐西班牙大使,提出了向俄國出售武器裝備和其他重要物資的提議。
對於俄國來說,此時是沒有太過嚴重的物資緊缺問題的。但前線的消耗非常龐大,俄國目前的物資儲備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更重要的是,奧斯曼帝國有英國和奧匈帝國的幫助,俄國卻沒有任何一個列強國家幫助。
此時西班牙主動提出進行資源貿易,對俄國來說能夠避免在未來麵臨物資緊缺的問題。
也正是本著這樣的想法,俄國大使沒有立刻拒絕卡洛的提議,隻是表示需要和俄國國內進行聯係,隨後再關於兩國之間的貿易進行詳細的交談。
卡洛自無不可。反正參加這場戰爭的是俄國人,未來缺少資源著急的同樣也是俄國人。
沒幾天的時間,俄國大使就帶來了俄國國內的回複,願意和西班牙進行貿易,購買西班牙的武器裝備,子彈炮彈和其他戰略資源。
經過皇家軍工廠和俄國方麵的詳細商談,最終確定了一批武器裝備的購買計劃。
俄國訂購了10萬支步槍,350門火炮,2500萬發子彈和10萬發炮彈,並且表示這隻是第一批訂單,會根據戰爭的消耗情況在未來決定第二批訂單的規模。
俄國方麵還特意要求,在6月15日之前,皇家軍工廠應當運輸訂單中三分之一的武器裝備前往俄國,並且在8月15日之前完成整份訂單的交付。
因為皇家軍工廠早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就生產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因此對於俄國人的要求自然點頭答應。
但皇家軍工廠這邊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條件的。這批武器裝備可以加急為俄國方麵生產,但條件是俄國隻能用黃金儲備,礦產資源或者人口來支付這筆訂單。
目前和西班牙貿易比較密切的是法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三國,自然不需要俄國的盧布。
雖然各國貨幣的價值也和金銀掛鉤,但不同地方的貨幣在不同地方自然價格也各不相同。
就比如西班牙貨幣發行委員會所發行的官方貨幣比塞塔,在西班牙國內的價值是比較穩定的,但要是在國外的話肯定就沒有這麽值錢。
因為俄國方麵並不願意隻用黃金來支付這筆訂單,因此皇家軍工廠也增加了其他的要求,比如礦產資源和人口。
礦產資源的價值自然不用多說,俄國國內擁有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一丁點的支出對俄國來說如同九牛一毛。
而對人口方麵的要求,則是考慮到西班牙開發殖民地的困難。
不管是西班牙本土還是殖民地,都能稱得上一句地廣人稀。
特別是成立不久的剛果領地,雖然擁有廣袤的土地,但剛果領地內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的土著,西班牙人隻有可憐的幾百人。
想要對這片土地進行初步開發,至少也得移民幾萬人才行。要是全部從西班牙本土進行移民的話,對西班牙本土的發展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畢竟西班牙的人口也隻有不到2000萬,相較於五大傳統列強來說人口方麵的劣勢太過巨大。
這個時代的俄國人口有一個好處,因為長期處於農奴製壓迫的原因,導致俄國農民養成了逆來順受的性格。
而且相較於一戰時期來說,此時比較激進極端的叛亂分子更少,非常適合卡洛的統治。
缺點就是東正教在俄國農民的心中根深蒂固,想要將這些俄國人變成西班牙人,絕對是困難重重的。
對於西班牙來說,可以吸收一部分俄國人口,但不能太多。
反正卡洛的目的也隻是讓這些俄國人開發非洲殖民地,順帶著稀釋加泰羅尼亞地區和巴斯克地區的當地人比例。
這場交易對西班牙和俄國來說雙方各取所需,因此在簽訂完合作協議之後,雙方都是麵帶笑容的。
俄國方麵獲得了自己稀缺的武器裝備,西班牙則獲得了一定的黃金儲備和一些比較聽話的俄國農民人口。
雖然這些人口由俄國提供,但西班牙也會進行篩選。那些從事反政府運動的,亦或者具有一些比較危險思想的俄國人,會被嚴格的排斥在移民的俄國人口之外。
這些人還是讓他們留在俄國本土禍害沙皇政府為好,西班牙可不需要這些無政府主義和激進分子來禍害。
相較於俄國,西班牙對這些俄國農民的吸引力還是有的。俄國的改革雖然取消了奴隸製,但這些農奴隻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被俄國的貴族和地主們壓榨。
雖然亞曆山大二世給了這些農奴自由民的身份,但這些農奴並沒有任何土地財產。
農民沒有土地,這讓這些剛剛轉變為自由民的農奴如何生存下去呢?
他們隻能依賴貴族和其他銀行機構的貸款,去購買那些明顯溢價的土地,或者被迫從貴族老爺的手中租來租金宛如大山的耕地,以另一種方式繼續著自己的農奴生活。
正因為這些俄國農民在國內受到了極其殘酷的壓榨和剝削,讓卡洛有信心通過引進一部分俄國農民的方式,來提高西班牙的人口。
當然,不管這些俄國人口再怎麽逆來順受,西班牙承載俄國人口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
考慮到西班牙現有的人口規模,引進俄國人口的計劃是有上限的。目前的上限為50萬人,將會隨著西班牙總人口的增長而變動。
但可以確定的是,除非西班牙的人口超過3000萬人,否則西班牙引進的俄國人口不會超過100萬人。
而且這些引進的俄國人口也會被分散到西班牙的各地,不會讓他們有聯合起來的機會。
西班牙十多個大區和幾個殖民地這麽一分,俄國人口也就不會造成什麽影響了。
畢竟這樣的人口引進計劃是一步一步執行的,每年獲得的俄國人口最多也隻有幾萬人。
幾萬人還是很好處理的,既不會對西班牙政府造成負擔,也能有效的促進西班牙人口的增長。
目前西班牙的人口在比較和平穩定的環境下是有著非常明顯的提升的。
伊莎貝爾女王統治時期,西班牙人口幾乎停滯不前,時而增時而減,人口規模從來沒有穩定的增長過。
伊莎貝爾女王下台之後,西班牙的人口增長開始進入較快水平。
1869年一整年,西班牙的人口淨增長就超過了14萬人,這也是西班牙在19世紀60年代這十年以來人口增長最快的一年。
進入19世紀70年代,西班牙的人口增長就如同坐上火車一般,擺脫了原本步行走路的緩慢速度。
截止目前為止,西班牙的人口已經正式超過了1866萬人,而八年前的人口隻有1661萬人。
八年人口淨增長超過200萬,人口增長幅度已經能夠比肩一些人口較多的列強國家了。
雖然列強國家有著移民的影響,但畢竟人口規模擺在那裏。西班牙的人口增長能夠比肩這些列強國家,也能證明這段時間西班牙的穩定帶給西班牙的正麵影響。
按照這樣的人口增長幅度來看,西班牙有希望在五年之內將總人口提升到2000萬人以上,在新世紀到來之前將總人口提升到2500萬人以上。
這還隻是保守估計的情況下。要是再算上移民以及人口壽命的提升和醫療科技的發展,或許在新世紀到來之前,或者說在新世紀的前幾年,西班牙的總人口有希望提升到3000萬左右。
考慮到西班牙在菲律賓,摩洛哥和蘭芳進行的人口引進計劃,3000萬人口是有希望達到的。
在新世紀前幾年若能達到3000萬的人口規模,對於西班牙來說,在未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將會擁有更多的底氣。
1877年6月,皇家軍工廠生產的槍械和子彈炮彈通過海運的方式運輸到了俄國港口。
因為英國已經對君士坦丁堡海峽進行了封鎖,導致西班牙想要將這些武器裝備運輸到俄國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將武器裝備運輸到波羅的海東岸的俄國港口。
另一種則是運輸到俄國遠東,然後再通過陸路運輸的方式轉移到前線戰場。
對於俄國來說,唯一能夠接受的運輸方式就是運往波羅的海沿岸了。
要是運向遠東的話,海陸加陸路運輸的時間根本無法確定,等到前線軍隊拿到這批裝備至少也得好幾個月後了。
要是在波羅的海沿岸卸貨的話,俄國在東歐的鐵路設施還是比較不錯的。雖然不像德法的鐵路那樣縱橫交錯十分便利,但好歹也是有完善的鐵路運輸體係的。
第一種運輸方式可以保證俄國前線軍隊在一個月內獲得這批武器裝備,這對俄國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其實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俄國想要不斷在巴爾幹半島擴張的原因。
君士坦丁堡掌握在奧斯曼帝國的手中,直接切斷了俄國黑海和地中海的聯係。
任何國家想要支援俄國,都隻能通過更北部的波羅的海來運輸物資。
而波羅的海遠離巴爾幹主戰場,相較於直接通過軍士坦丁堡海峽運輸補給來說,浪費的時間甚至有可能改變戰場的局勢。
好在俄國在發動戰爭之前就經過了精心的準備,至少短時間內武器裝備是不缺的。
這也得讚譽亞曆山大二世改革帶給俄國的改變。上一次俄土戰爭,也就是克裏米亞戰爭時期,俄國的工業基礎極其糟糕,戰爭最終也隻有失敗這一個結局。
而在這次戰爭當中,俄國已經通過改革建立了一定的工業基礎,這對俄國來說是極其重大的改變。
雖然亞曆山大二世的改革並不徹底,但好歹也是一次麵向整個俄國的改革,對俄國是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的。
甚至可以這麽說,俄國在克裏米亞戰爭之後還能保持歐洲五大傳統列強的地位,其一是龐大的領土和領先歐洲列強的人口,其二就是亞曆山大二世改革帶給俄國工業的提升。
俄國的工業在歐洲五大傳統列強當中隻能說是倒數,但相較於其他的莫等列強和不是列強的國家,俄國的工業當然還是很強大的。
敲定了和俄國的軍火貿易,西班牙政府又轉頭聯係上了奧斯曼帝國。
雖然奧斯曼帝國經曆了饑荒已經財政崩潰,但誰讓他們有著英國人的支持呢?
眾所周知,英國絕對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英國人的支持對奧斯曼帝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血液輸送,也讓這個腐朽的帝國始終撐著一口氣。
但不管怎麽說,此時在戰場上,奧斯曼帝國始終是缺少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彈藥補給的。
西班牙正好有這兩樣東西,這也是西班牙找上奧斯曼帝國的原因。
而且除了稀缺的武器裝備之外,奧斯曼帝國還缺少糧食,這也是目前西班牙所不缺的。
相較於和俄國人的商談,和奧斯曼帝國的商談明顯更加順利。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奧斯曼帝國工業基礎更加薄弱,戰爭中所消耗的武器裝備和彈藥幾乎都來自英國和奧匈帝國的援助。
既然是援助,那肯定是有限的。奧斯曼帝國國內儲備的槍支和彈藥補給越來越少,這也讓帝國高層陷入了恐慌。
眼下西班牙政府的主動聯係,對奧斯曼帝國來說如同看到了堅持下去的希望一般。
奧斯曼帝國可以說是啥都缺,但目前最缺的就兩樣東西,一個是武器裝備,另一個就是糧食了。
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奧斯曼帝國就經曆了比較嚴重的饑荒。這場饑荒不僅導致了奧斯曼帝國的混亂,同樣也導致了有大量的難民餓死。
在戰爭中能夠組織接近40萬的軍隊,英國人的援助絕對居功至偉。這些士兵的武器裝備大部分都來自於英國人的援助,少量則是奧匈帝國偷偷運輸過來的。
從這方麵也能看出英國人援助奧斯曼帝國的力度,已經算是不遺餘力的幫助奧斯曼帝國了。
英國人援助奧斯曼帝國的除了武器裝備之外,還有就是糧食和一部分資金支持。
奧斯曼帝國在饑荒中已經陷入了財政危機,要是沒有資金的支持,這場戰爭還沒結束奧特曼帝國就破產了。
卡洛盯上的也正是這部分資金。英國人的英鎊還是很值錢的,在歐洲其他國家也能當做貨幣消費。
大量出售武器裝備給奧斯曼帝國換取英鎊,然後再用英鎊從歐洲其他國家購買工業設備和其他技術資料,發展西班牙自己的工業,這簡直是個完美的計劃。
和俄國方麵的軍火貿易,主要還是步槍和子彈方麵的訂單。畢竟俄國在火炮方麵是占據優勢的,俄國國內的火炮產量也足夠這場戰爭中的消耗了。
而奧斯曼帝國不同。奧斯曼帝國在火炮方麵陷入巨大的劣勢,他們最想要的也是大量的火炮來彌補差距。
步槍方麵奧斯曼帝國是不缺的,畢竟英國人的支援力度不小,奧斯曼士兵手中拿著英國造的步槍,自然對西班牙造的步槍不會有太大的想法。
經過了幾天的磋商,軍工廠又和奧斯曼方麵簽訂了一筆訂單。
這筆訂單中隻包含了2萬支步槍和1000萬發子彈,但火炮卻訂購了超過580門,還有配套的15萬發炮彈。
奧斯曼帝國也特意要求,步槍和子彈的訂單可以晚一點交付,但火炮訂單最好在三個月內完全交付。
對於早就做好準備的皇家軍工廠來說,三個月內交付超過580門火炮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這樣,皇家軍工廠和奧斯曼帝國雙方愉快的簽訂了訂單,雙方約定在三個月內完成訂單的交付,奧斯曼帝國則用黃金,英鎊和礦產資源來支付這筆訂單。
除了這筆軍火訂單之外,奧斯曼帝國還和西班牙簽訂了一筆糧食貿易的協約。
在這幾年的穩定時期,西班牙的糧食產量也是穩中有進的。目前西班牙每年都會出口大量的糧食,和奧斯曼帝國簽訂一筆糧食貿易訂單對西班牙來說也不算是什麽大事。
連著兩筆訂單的簽署,讓皇家軍工廠進入了短暫的忙碌期。目前皇家軍工廠的庫存差不多能夠完成兩筆訂單的大部分交付,還有少量武器裝備經過加急生產,也能夠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整份訂單的交付。
至於兩筆軍火貿易產生的利潤,皇家軍工廠則用來進行武器裝備的升級和改造。
雖然目前西班牙裝備的步槍和火炮都是比較優秀的產品,但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這些步槍和火炮終究還是會有落後的一天。
隻有不斷的對其進行改進,並且研發出一代又一代的新產品,才能確保西班牙的軍事科技一直位於歐洲前列。
雖然為此要付出大量的資金,但相較於軍事科技不斷更新迭代帶給西班牙的提升來說,這一丁點資金的花費絕對是值得的。
5200字二合一章節,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