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古城,原來青石鋪就的街道已被水泥覆蓋。


    並不是說這水泥比青石更好,隻是這用水泥鋪就的道路更加平滑,更加適合車輛行人行走。


    經過幾個月的生產,縣城裏的木牛流馬多了不少,隻是人們卻並沒有被李奇的故弄玄虛給騙了,還是在民間給這兩種車子給起了一個名字,叫做腳踏車。


    果然,這些古人也是聰明的,李奇繞來繞去的說什麽木牛流馬的,人們並不買賬,這兩個輪子的車子,三個輪子的車子,起個名字叫什麽木牛流馬的,騙鬼照鏡子呢?


    兩個輪子不就是兩輪腳踏車嗎?簡稱腳踏車。三個輪子更簡單,不就是腳踏三輪車嗎?簡稱三輪車。


    那些家有餘財的富家子,不差這幾十兩的銀子,早就嚐鮮買了這腳踏車騎著玩,在街頭上騎的飛快,呼嘯著從街頭騎過,驚得一群老頭老太太大聲叫罵:“天殺的黃毛,又出來害人。”


    李奇放眼望去,可不是?那些小年青把頭上垂下的一縷縷黑頭發染成了金黃色,在騎行時隨風飛舞,不是黃毛是什麽?


    這沿海地區果然包容開放,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李奇的治下,安定平和,經濟高速發展,思想也跟著經濟的發展而與時俱進。


    “讓一讓,讓一讓。”赤膊的三輪車夫用力的蹬著那滿載貨物的車子,這車子已經無限接近那現代的三輪腳踏車。


    惟一的不足是車輪竟然是木頭所做,外麵包了一層鐵皮,與那些馬車,牛車也沒什麽兩樣。


    本來這車子生產出來的時候,用的是輻條的鐵輪,外麵有充氣的皮製輪胎,但這載重的三輪車,駛用的過程中多是超載使用,不多時那皮輪胎就磨壞了,車主人就土法上馬,用的包鐵木輪胎,畢竟那皮製的輪胎不耐磨不說,還很貴。


    留守的趙老頭說道:“這車子的輪胎沒法解決,山長說的橡膠倒是找到了,在一個遠洋的船員那裏找到一雙麻繩編織的鞋子,外麵就塗了一層樹液,軟軟的,可以防水,還很有彈性,可是這種樹生產在很遠的熱帶,國內並沒有見到生長。”


    “哦,真的找到了橡膠?”李奇問道。


    “是的,聽說這樹流出的白色液體,很是粘稠,幹了之後,很耐磨。”趙老頭說道。


    “之後就找到了那雙船員穿的鞋子,可惜無法生產。”趙老頭補充說。


    “不急,慢慢的找,想辦法引種到國內來,也許可以在國內種植,再不濟占城那裏不是也算是熱帶吧,總能生產吧?”李奇說道。


    趙老頭連連點頭,讓隨行的文員記錄下來,現在趙老頭事務繁多,不可能親自記錄李奇的原話了,但還是會讓文員記錄下來。


    “山長,還有一件事,那旱缸製造出來了。”趙老頭說道,他這個辦公室的主任還是非常盡職的,隻要是李奇感興趣的事,他都會一抓到底。


    “哦,驗證過了嗎?”李奇說道。


    這蒸汽機原理其實並不太難,難的是把他落實到實處,也就是實用,這都不能歸納到發明創造之類,隻能說是實用應用技術。


    “三江船廠那裏造了好幾台驗證機,用起來挺好的,隻是長時間工作無法解決水垢的問題。”趙老頭說道。


    這東西就算後世也無法完全解決,李奇想了想,說道:“可否在水裏加點醋?或者是別的酸性東西溶解一下那些水垢?又或者盡量把那蒸汽回收利用?”李奇建議道。


    科學技術方麵,李奇隻能建議,畢竟李奇也不是什麽專業的技術人員,這技術方麵的事情,需要很多實驗,李奇可沒有時間一件件的做實驗。


    “很多方法都實驗過了。”趙老頭說道,“隻那蒸汽冷卻回收,還算是實用。”


    這一回到總部,這事情就很多,各種各樣的事情,在向李奇匯報,這裏麵有好的事情,自然也有不好的事情。


    如那次的生員鬧事,自是那些中產階級的讀書人沒有了出路,家中的田畝及做生意的店鋪又要向綠水書院納稅,這利益受損,自然是不共戴天了,還是要給他們一個出路的好。


    李奇思念及此,說道:“這春天都要過去了,研究一下秋試的事情吧。”


    “秋試?”趙老頭雖然很習慣了李奇的跳躍性思維,還是被嚇了一跳。


    這秋試取官一直是當權者的權利,不稱王而開秋試者,沒有先例。


    李奇見趙老頭如此反應,就知道趙老頭在想什麽了,這開科取士曆來與登基相聯係。


    笑道:“不是開科考狀元,我們辦個預官學校麵向社會招收學員,畢業之後安排個小官。”


    “現在我們也治理了幾個縣城,需要大量的社會治理人員,畢竟隻靠我們綠水書院原來的培訓體係,大多隻培訓軍中人員,而且沒有門檻,不太適合這些讀書人,我們還是要把這些讀書人納入我們的體係內,不要讓他們遊離於體係外為好。”李奇說道。


    這天下的讀書人,就是想找一條出路,隻要你給他們一條出路,他們自會打破了頭的往裏衝,這體製內的工作,任何年代都非常的具有吸引力。


    趙老頭明白了,李奇是要補充完整民政這一條腿,現在綠水書院軍政這一塊人才不缺,就是軍隊這個大熔爐所培養的人才就不少,完全夠用。


    不是綠水書院民政的人才不多,是需要把這讀書人納入綠水書院為好,要不總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也離心離德,畢竟讓讀書人走從軍這一條路不符合這時代的民情。


    讀書人,就是要當官老爺的,這年代就是這樣的觀念,李奇也無法改變。


    當天,李奇就敲定了給綠水書院士兵征集對象的決定,隻要雙方誌同道合,三天之後完婚,完婚之後七天假期。


    消息一經公布,最開心的是那些當紅娘的,這綠水書院的兵哥哥,可是熱門的婚配對象,根本就不愁賣,隻要放出風聲去,不知多少姑娘家喜歡呢,一時街頭巷尾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在紛紛給熟悉的姑娘介紹對象。


    各村各寨都在談論著誰家的姑娘長的俏,誰家的阿哥在軍營裏當兵,今年又要升官了之類的話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江牡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江牡丹並收藏南明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