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你的氣色,皇後娘娘應該待你不錯。”
黃如霜如實道:“女兒是在太子妃那裏住著。”
聽到太子妃,莊令儀眉頭皺起來了,“她?她沒給小鞋你穿吧?以前她可是很會在真陽公主麵前排擠我呢。”
“沒有沒有,太子妃對我很好。”黃如霜趕緊解釋,她在東宮,還真的沒什麽不便。
莊令儀搖頭:“她和你一般大的時候,表麵對我恭敬,其實背地裏搗鬼,不是好人。”
頭一次,黃如霜反駁:“娘,我見太子妃行事公正,持身很正,就是對皇後娘娘也孝順無比,真陽公主的女兒和我一起養在東宮,她也從未區別對待。若真像您所說,她看人下菜,女兒現在什麽都沒有,為何太子妃對女兒還這般呢?”
“你——”莊令儀沒想到自己的女兒居然被羅瑤娘籠絡了去,她真是欲哭無淚,想再罵幾句,卻見她娘莊老夫人進來對黃如霜道:“你就好好的在太子妃處,聽外祖母的,這人啊,但凡能做到那個位置,肯定是不凡的。”
“什麽不凡,是太子能幹。”莊令儀對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很有體會。
莊老夫人知道女兒左性不再多說,因為她知曉女兒是怎麽都要如霜做正室,因此隻是巴不得女兒嫁好一點就成了。
莊老夫人卻是想如霜能有造化在太子府上,就是做將來太孫的側室又如何?那也是未來的主位啊。
看看麗貴妃,不過隻是個破落戶出身,因為她現下全家沾光,封官賜宅子。
憲國公府隻需要重新在皇帝那兒有得用之處就行。
黃如霜覺得娘怪怪的,眉頭緊鎖,渾身煩躁,要不就平日寡淡如水,在家過的還不如在東宮,這個時候她們還能窩在房裏看書呢,東宮藏書很多,她想看什麽書隻需要開個書單子讓人取就是了。
到底,她還是個小姑娘,怕她娘再生氣就道:“您別生氣了,太子妃待女兒好還不好嗎?太子妃還教女兒讀書呢,她的學問非常好的。”
不管太子妃真的人品如何,她對自己不錯不就行了。
莊令儀怔愣了一下:“我也是糊塗了,我現在早已不是當年的憲國公嫡女,備受禮遇的公府千金,她也不再是那個身份比我低的姑娘了。”
她現在才意識到原來身份高的人做什麽都是對的,說什麽都是對的,女兒怕也是嫌棄她這個寡婦了吧。
莊老夫人先讓黃如霜出去,才趁熱打鐵道:“我的身子不好,也許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了,你嫂子們不過是麵子情,你若同意,就不要守寡了,嫁一戶好人家,到時候也能為如霜撐腰啊。”
本準備青燈古佛伴一生的莊令儀卻突然想通了,“好。”
莊老夫人很是高興:“以前你強,不是嫌棄人家有孩子,就是年紀大,這次正好有一戶人家。還是我們族親建國侯府麾下一個遊擊將軍,官職正五品,家中妻房早無,隻剩下一個幼女,正好奉太子之命回京覆命。因為時日太緊,才輪到你,你若同意,這次你同他成親後,隨軍過去。武將升官很快的,建國侯在太子麾下,他和太子離的也近,這樣如霜又在東宮,有這層關係,如霜在宮裏,太子妃也不會真的怎麽樣啊?”
這話純粹是莊老夫人勸說的。
莊令儀當下一口答應了:“好,女兒答應了,日後如霜就拜托您了。”之前,她覺得嫁不成宸王,看到他燦若昭陽,總覺得自己遺失了什麽,什麽人都比不得,可現實真的教她做人。
以前女兒多聽她的話,奉若神明,如今才進宮幾個月,就因為羅瑤娘是太子妃,不過是對她不打不罵,居然沒口子的誇。
沒身份,連自己的女兒都瞧不起自己。
莊老夫人見女兒答應,比什麽都高興:“好,你且放心。”
……
一時,憲國公府的人知道莊令儀再醮,莊夫人不可思議道:“真是稀奇,上次三品官都不肯嫁,嫌棄人家四十多年紀大了。這次倒是個泥腿子,也三四十歲的人了,她居然願意。”
“這有什麽,多半是守寡了半年想通了。孤兒寡母,沒有我們府上照顧,日子哪裏好過。”
第119章
這個新年對於黃如霜而言,見證了母親迅速改嫁,尤其荒親一般,讓她著實難以消化,黃如霜不明白驀然多了一位繼父,那位吃飯聲音大,行動粗魯,簡直無法忍受。
進宮反而成了她最好的歸屬,她在東宮住下時,整個人心情都好了很多。
但對於瑤娘而言,和往年一樣,繁文縟節頗多,還有因為丈夫是太子,東宮收了很多禮物,當然,回禮也不少,洪皇後還幫忙回了一部分。
不是其他原因,主要是洪皇後考慮到高玄策他成婚這幾年,庫房不多,作為親娘怎麽能不幫襯一二,還有太子的臉麵也要啊。
以前作為宸王時,府上還有長史,開府的花銷等等,結果成了太子,反而沒有這份收入,還好今年有婆母支持。
真陽公主知道實情,就對駙馬景思立道:“你甭看我母後隻有我一個女兒,又疼我,其實她最疼的還是三哥,從小就是。”
景駙馬心道,若是不疼你三哥,今兒也很難坐上這個位置。
能以嫡次子把皇帝嫡長子幹掉的人,還真是沒有。
但話到嘴邊,他還得這麽說:“如今太子東征東胡,就是我也想上前線去幫忙,否則,這一仗若是不贏,咱們不僅要上貢還得要割地,這如何是好?”
真陽公主明白丈夫的意思,你三哥不管如何,能力還是有的。
她笑道:“我知道,就是不說國事,咱們女兒婉婉還在三嫂那裏呢。”
景駙馬點頭:“太子妃為人雅重,咱們女兒就是養在她那裏也是好事。”
雖說真陽公主和瑤娘關係不錯,但聽丈夫這麽誇,她還不大得意:“論寬和,我二嫂是難得的寬和人,論能幹,四弟妹無出其右,怎麽我見你這麽推崇三嫂呢?”
這很奇怪,女人們看女人,和男人看女人是很不同的,女人們眼中的好女人,不諂媚男人,有點性格,直性子好相處,柔和點的也能說說八卦,但瑤娘自從在宮中,極少八卦別人,她對皇後皇帝孝順,對高玄策尤其好,但是和妯娌們處的非常一般,對小姑子們(除了她之外),也都並不親熱。
偏偏她在哪裏都還能搶個風頭,走野路子都能混出來。
這就有點異樣出挑了,顯得與眾不同。
景駙馬作為男人,卻又是另一種說法:“太子妃和太子鶼鰈情深,才學人品都是一流,你看太子妃每次送給我們家的禮,就和旁人的不同。”
首先太子妃容貌傾國之色,這個不能當著妻子的麵誇,隨後品味很高,別人送俗氣的如意金佛,她都是選送的古樸雅致之風。
要知道太子以前可是個鼻孔朝天的人,還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一個妾侍通房也沒有,又能生,說明這個人肯定有好處。
這些好處暫且不知,就憑景駙馬稍稍有限度的接觸,也知道太子妃眼光非常好,不俗氣。
再有,在高玄策常年不在家中時,她能守好門戶,對付兩個妯娌不出錯,還把原宸王世子教的那麽好,這就不是一般人了。
人家雖然沒有刻意經營名聲,但東宮屬官人人誇讚,這種誇讚可比其她親貴們誇讚來的有力度。
親貴們,也不過是牆頭草,周王那時立儲時,他們和宸王都恨不得劃清界限,但東宮屬官是能幫襯太子的,不容易反水。
所以景駙馬說她為人雅重,就是這個道理。
真陽公主笑他:“原來你是看這個。”
夫妻兩又議論一回,景思立也是勳貴出身,雖然為駙馬,但也想軍前效力,因此提筆給高玄策寫信,也並不想吃閑飯。
真陽公主也借著進宮和瑤娘說起呢:“若真是今年中秋前能夠結束,我們駙馬爺想跟著去看看,我說你好生生的待在京裏,他偏偏要去。”
“有上進心這是好事兒,若不然,駙馬走了,你也住宮裏來。咱們一處說話就是了。”瑤娘倒是沒什麽太大反應。
很多人以為這場仗有高玄策在,必勝,但瑤娘知曉國庫空虛,皇帝不敢真的動士紳核心利益,前線將士已經欠糧餉半年了。
真陽公主和瑤娘說了幾句閑話,又恭喜她:“等三哥回來,你們夫妻也好團聚了。”
“他有大事兒要做,我並不敢煩他呢。”
要瑤娘說你不能既要又要,既要丈夫有出息,又要他日日陪自己。
況且高玄策對她那是相當喜歡,相當迷戀的。
真陽公主道:“你倒是也多關心她,我聽說三哥頭一回上戰場,你們剛成婚呢,一封信都沒有。”
“公主不必操心,現下他也時常同我寫信呢,隻是軍前的信若是被有心人截取就不好了。”
不時,婉婉和黃如霜過來,真陽公主見到女兒又有一番話要說。
瑤娘看了看時候,正是平日她要陪訓哥兒玩機關的時候了,但公主在這裏,她也不好趕人,隻得含笑幹坐陪她。
非常平和,看起來也不多八卦,很是持重。
即便真陽公主覺得和她說話不如小時候痛快,但也承認太子妃這個位置,人家還是做得很好的。
倒不是瑤娘不願意和真陽公主如同以往那樣,百無顧忌,而是在這個身份上就是不行。那次,她不過是說了一句高玄策來信,很有可能中秋回,真陽公主記著了,一下傳出去。
這讓瑤娘就更沉默了,她也終於懂了高處不勝寒是什麽意思。
往大了說,很有可能泄露軍機,第三個人知道的事情那就不是秘密了。
不過,還有半年若真如高玄策所說,那瑤娘就能見到丈夫了。
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意料,陽春三月,她被皇帝召見了,建章帝看到兒媳婦也有點著急,原本都是天子親征,他這個父皇身體不好。
還要兒子以少勝多錢糧不足打東胡,現下兒子中了兩劍……
“你放心,朕已經讓景駙馬和晉陽王世子過去了。”皇帝安慰他。
但刀劍無眼,瑤娘有了個大膽的請求:“父皇,兒媳著實擔心太子的病,景駙馬和晉陽王世子都有要務在身,不如兒媳跟著前去照顧太子,等太子好了,兒媳再回來。”
“你,這……軍中治軍嚴謹,怕是不成啊。”
“兒媳當年在宮中讀書也時常騎馬,隻是去照看太子,等他好轉兒媳立馬回來就是。若無大礙,兒媳看一眼他就回來,若真有什麽事情,想必看到家人,他也能恢複的更快。”瑤娘還是放心不下高玄策。
千裏跋涉也許辛苦,但她不怕苦。
建章帝知曉高玄策年輕氣盛,一心想做一番功績,年輕人嘛,就是這個樣子,興許有羅氏在,會好些,因此,想了想還是同意了。
瑤娘鬆了一口氣。
而高玄策還不知道妻子要來,剛拔出箭來,咬緊牙關,消化疼痛,隔了個幾日八百裏加急就送到他這裏,他自己無所謂,左不過是幾個親善的人來探病。
高簡去歲回去輪換,興許現在派他過來,又或者是前些日子寫信過來的景駙馬。
哪裏知曉看到了瑤娘……
她要親自來……
“來人,來人。”高玄策急的不得了。
外麵的親衛趕緊進來,卻聽高玄策道:“把我的刮胡子的刀洗幹淨了,再有拿小針和藥瓶來。”
每次回去見瑤娘,他都捯飭一般,以最好的模樣示人。現在在邊關,牛羊肉吃多了容易上火,胡子也懶得刮,這樣可不成,他要把臉上的瘡擠掉趕緊回複,胡子刮了還原他本來麵貌。
親衛一愣,也不敢不從,趕緊出去了。
高玄策隻聽到瑤娘的名字,方才的疼痛都減少了三分。
第120章
太子妃自請去前線探病!
這個消息傳到羅家時,羅至正犀利點評:“這是瑤娘能幹的出來的。她這個孩子,平時待傅嬤嬤的兒子那樣的人貪汙受賄,小打小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東宮屬官也是寬厚,看似好相與,實際上這些都不在她的話下。”
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永遠知道什麽叫做該做的事情就得做,即便千辛萬苦也是一樣。
誠然兒子很重要,但丈夫更重要,沒了高玄策,承運兄弟就是再出眾也沒用,皇上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不會傳給孫子,更何況承運的這些伯伯叔叔們都年富力強,也有外援。
黃如霜如實道:“女兒是在太子妃那裏住著。”
聽到太子妃,莊令儀眉頭皺起來了,“她?她沒給小鞋你穿吧?以前她可是很會在真陽公主麵前排擠我呢。”
“沒有沒有,太子妃對我很好。”黃如霜趕緊解釋,她在東宮,還真的沒什麽不便。
莊令儀搖頭:“她和你一般大的時候,表麵對我恭敬,其實背地裏搗鬼,不是好人。”
頭一次,黃如霜反駁:“娘,我見太子妃行事公正,持身很正,就是對皇後娘娘也孝順無比,真陽公主的女兒和我一起養在東宮,她也從未區別對待。若真像您所說,她看人下菜,女兒現在什麽都沒有,為何太子妃對女兒還這般呢?”
“你——”莊令儀沒想到自己的女兒居然被羅瑤娘籠絡了去,她真是欲哭無淚,想再罵幾句,卻見她娘莊老夫人進來對黃如霜道:“你就好好的在太子妃處,聽外祖母的,這人啊,但凡能做到那個位置,肯定是不凡的。”
“什麽不凡,是太子能幹。”莊令儀對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很有體會。
莊老夫人知道女兒左性不再多說,因為她知曉女兒是怎麽都要如霜做正室,因此隻是巴不得女兒嫁好一點就成了。
莊老夫人卻是想如霜能有造化在太子府上,就是做將來太孫的側室又如何?那也是未來的主位啊。
看看麗貴妃,不過隻是個破落戶出身,因為她現下全家沾光,封官賜宅子。
憲國公府隻需要重新在皇帝那兒有得用之處就行。
黃如霜覺得娘怪怪的,眉頭緊鎖,渾身煩躁,要不就平日寡淡如水,在家過的還不如在東宮,這個時候她們還能窩在房裏看書呢,東宮藏書很多,她想看什麽書隻需要開個書單子讓人取就是了。
到底,她還是個小姑娘,怕她娘再生氣就道:“您別生氣了,太子妃待女兒好還不好嗎?太子妃還教女兒讀書呢,她的學問非常好的。”
不管太子妃真的人品如何,她對自己不錯不就行了。
莊令儀怔愣了一下:“我也是糊塗了,我現在早已不是當年的憲國公嫡女,備受禮遇的公府千金,她也不再是那個身份比我低的姑娘了。”
她現在才意識到原來身份高的人做什麽都是對的,說什麽都是對的,女兒怕也是嫌棄她這個寡婦了吧。
莊老夫人先讓黃如霜出去,才趁熱打鐵道:“我的身子不好,也許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了,你嫂子們不過是麵子情,你若同意,就不要守寡了,嫁一戶好人家,到時候也能為如霜撐腰啊。”
本準備青燈古佛伴一生的莊令儀卻突然想通了,“好。”
莊老夫人很是高興:“以前你強,不是嫌棄人家有孩子,就是年紀大,這次正好有一戶人家。還是我們族親建國侯府麾下一個遊擊將軍,官職正五品,家中妻房早無,隻剩下一個幼女,正好奉太子之命回京覆命。因為時日太緊,才輪到你,你若同意,這次你同他成親後,隨軍過去。武將升官很快的,建國侯在太子麾下,他和太子離的也近,這樣如霜又在東宮,有這層關係,如霜在宮裏,太子妃也不會真的怎麽樣啊?”
這話純粹是莊老夫人勸說的。
莊令儀當下一口答應了:“好,女兒答應了,日後如霜就拜托您了。”之前,她覺得嫁不成宸王,看到他燦若昭陽,總覺得自己遺失了什麽,什麽人都比不得,可現實真的教她做人。
以前女兒多聽她的話,奉若神明,如今才進宮幾個月,就因為羅瑤娘是太子妃,不過是對她不打不罵,居然沒口子的誇。
沒身份,連自己的女兒都瞧不起自己。
莊老夫人見女兒答應,比什麽都高興:“好,你且放心。”
……
一時,憲國公府的人知道莊令儀再醮,莊夫人不可思議道:“真是稀奇,上次三品官都不肯嫁,嫌棄人家四十多年紀大了。這次倒是個泥腿子,也三四十歲的人了,她居然願意。”
“這有什麽,多半是守寡了半年想通了。孤兒寡母,沒有我們府上照顧,日子哪裏好過。”
第119章
這個新年對於黃如霜而言,見證了母親迅速改嫁,尤其荒親一般,讓她著實難以消化,黃如霜不明白驀然多了一位繼父,那位吃飯聲音大,行動粗魯,簡直無法忍受。
進宮反而成了她最好的歸屬,她在東宮住下時,整個人心情都好了很多。
但對於瑤娘而言,和往年一樣,繁文縟節頗多,還有因為丈夫是太子,東宮收了很多禮物,當然,回禮也不少,洪皇後還幫忙回了一部分。
不是其他原因,主要是洪皇後考慮到高玄策他成婚這幾年,庫房不多,作為親娘怎麽能不幫襯一二,還有太子的臉麵也要啊。
以前作為宸王時,府上還有長史,開府的花銷等等,結果成了太子,反而沒有這份收入,還好今年有婆母支持。
真陽公主知道實情,就對駙馬景思立道:“你甭看我母後隻有我一個女兒,又疼我,其實她最疼的還是三哥,從小就是。”
景駙馬心道,若是不疼你三哥,今兒也很難坐上這個位置。
能以嫡次子把皇帝嫡長子幹掉的人,還真是沒有。
但話到嘴邊,他還得這麽說:“如今太子東征東胡,就是我也想上前線去幫忙,否則,這一仗若是不贏,咱們不僅要上貢還得要割地,這如何是好?”
真陽公主明白丈夫的意思,你三哥不管如何,能力還是有的。
她笑道:“我知道,就是不說國事,咱們女兒婉婉還在三嫂那裏呢。”
景駙馬點頭:“太子妃為人雅重,咱們女兒就是養在她那裏也是好事。”
雖說真陽公主和瑤娘關係不錯,但聽丈夫這麽誇,她還不大得意:“論寬和,我二嫂是難得的寬和人,論能幹,四弟妹無出其右,怎麽我見你這麽推崇三嫂呢?”
這很奇怪,女人們看女人,和男人看女人是很不同的,女人們眼中的好女人,不諂媚男人,有點性格,直性子好相處,柔和點的也能說說八卦,但瑤娘自從在宮中,極少八卦別人,她對皇後皇帝孝順,對高玄策尤其好,但是和妯娌們處的非常一般,對小姑子們(除了她之外),也都並不親熱。
偏偏她在哪裏都還能搶個風頭,走野路子都能混出來。
這就有點異樣出挑了,顯得與眾不同。
景駙馬作為男人,卻又是另一種說法:“太子妃和太子鶼鰈情深,才學人品都是一流,你看太子妃每次送給我們家的禮,就和旁人的不同。”
首先太子妃容貌傾國之色,這個不能當著妻子的麵誇,隨後品味很高,別人送俗氣的如意金佛,她都是選送的古樸雅致之風。
要知道太子以前可是個鼻孔朝天的人,還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一個妾侍通房也沒有,又能生,說明這個人肯定有好處。
這些好處暫且不知,就憑景駙馬稍稍有限度的接觸,也知道太子妃眼光非常好,不俗氣。
再有,在高玄策常年不在家中時,她能守好門戶,對付兩個妯娌不出錯,還把原宸王世子教的那麽好,這就不是一般人了。
人家雖然沒有刻意經營名聲,但東宮屬官人人誇讚,這種誇讚可比其她親貴們誇讚來的有力度。
親貴們,也不過是牆頭草,周王那時立儲時,他們和宸王都恨不得劃清界限,但東宮屬官是能幫襯太子的,不容易反水。
所以景駙馬說她為人雅重,就是這個道理。
真陽公主笑他:“原來你是看這個。”
夫妻兩又議論一回,景思立也是勳貴出身,雖然為駙馬,但也想軍前效力,因此提筆給高玄策寫信,也並不想吃閑飯。
真陽公主也借著進宮和瑤娘說起呢:“若真是今年中秋前能夠結束,我們駙馬爺想跟著去看看,我說你好生生的待在京裏,他偏偏要去。”
“有上進心這是好事兒,若不然,駙馬走了,你也住宮裏來。咱們一處說話就是了。”瑤娘倒是沒什麽太大反應。
很多人以為這場仗有高玄策在,必勝,但瑤娘知曉國庫空虛,皇帝不敢真的動士紳核心利益,前線將士已經欠糧餉半年了。
真陽公主和瑤娘說了幾句閑話,又恭喜她:“等三哥回來,你們夫妻也好團聚了。”
“他有大事兒要做,我並不敢煩他呢。”
要瑤娘說你不能既要又要,既要丈夫有出息,又要他日日陪自己。
況且高玄策對她那是相當喜歡,相當迷戀的。
真陽公主道:“你倒是也多關心她,我聽說三哥頭一回上戰場,你們剛成婚呢,一封信都沒有。”
“公主不必操心,現下他也時常同我寫信呢,隻是軍前的信若是被有心人截取就不好了。”
不時,婉婉和黃如霜過來,真陽公主見到女兒又有一番話要說。
瑤娘看了看時候,正是平日她要陪訓哥兒玩機關的時候了,但公主在這裏,她也不好趕人,隻得含笑幹坐陪她。
非常平和,看起來也不多八卦,很是持重。
即便真陽公主覺得和她說話不如小時候痛快,但也承認太子妃這個位置,人家還是做得很好的。
倒不是瑤娘不願意和真陽公主如同以往那樣,百無顧忌,而是在這個身份上就是不行。那次,她不過是說了一句高玄策來信,很有可能中秋回,真陽公主記著了,一下傳出去。
這讓瑤娘就更沉默了,她也終於懂了高處不勝寒是什麽意思。
往大了說,很有可能泄露軍機,第三個人知道的事情那就不是秘密了。
不過,還有半年若真如高玄策所說,那瑤娘就能見到丈夫了。
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意料,陽春三月,她被皇帝召見了,建章帝看到兒媳婦也有點著急,原本都是天子親征,他這個父皇身體不好。
還要兒子以少勝多錢糧不足打東胡,現下兒子中了兩劍……
“你放心,朕已經讓景駙馬和晉陽王世子過去了。”皇帝安慰他。
但刀劍無眼,瑤娘有了個大膽的請求:“父皇,兒媳著實擔心太子的病,景駙馬和晉陽王世子都有要務在身,不如兒媳跟著前去照顧太子,等太子好了,兒媳再回來。”
“你,這……軍中治軍嚴謹,怕是不成啊。”
“兒媳當年在宮中讀書也時常騎馬,隻是去照看太子,等他好轉兒媳立馬回來就是。若無大礙,兒媳看一眼他就回來,若真有什麽事情,想必看到家人,他也能恢複的更快。”瑤娘還是放心不下高玄策。
千裏跋涉也許辛苦,但她不怕苦。
建章帝知曉高玄策年輕氣盛,一心想做一番功績,年輕人嘛,就是這個樣子,興許有羅氏在,會好些,因此,想了想還是同意了。
瑤娘鬆了一口氣。
而高玄策還不知道妻子要來,剛拔出箭來,咬緊牙關,消化疼痛,隔了個幾日八百裏加急就送到他這裏,他自己無所謂,左不過是幾個親善的人來探病。
高簡去歲回去輪換,興許現在派他過來,又或者是前些日子寫信過來的景駙馬。
哪裏知曉看到了瑤娘……
她要親自來……
“來人,來人。”高玄策急的不得了。
外麵的親衛趕緊進來,卻聽高玄策道:“把我的刮胡子的刀洗幹淨了,再有拿小針和藥瓶來。”
每次回去見瑤娘,他都捯飭一般,以最好的模樣示人。現在在邊關,牛羊肉吃多了容易上火,胡子也懶得刮,這樣可不成,他要把臉上的瘡擠掉趕緊回複,胡子刮了還原他本來麵貌。
親衛一愣,也不敢不從,趕緊出去了。
高玄策隻聽到瑤娘的名字,方才的疼痛都減少了三分。
第120章
太子妃自請去前線探病!
這個消息傳到羅家時,羅至正犀利點評:“這是瑤娘能幹的出來的。她這個孩子,平時待傅嬤嬤的兒子那樣的人貪汙受賄,小打小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東宮屬官也是寬厚,看似好相與,實際上這些都不在她的話下。”
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永遠知道什麽叫做該做的事情就得做,即便千辛萬苦也是一樣。
誠然兒子很重要,但丈夫更重要,沒了高玄策,承運兄弟就是再出眾也沒用,皇上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不會傳給孫子,更何況承運的這些伯伯叔叔們都年富力強,也有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