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盼天下海河清宴,來世托生在獨子之家,永不受偏愛之心。
第170章 高玄策的番外(一)
天下,到底是誰的天下呢?
似乎隻要生的年長,隻要托生在正室的肚子裏,這個人就注定了成為皇帝。即便這個人不適合都可以。
重生後的高玄策,此時也不過才十歲就感慨頗多。他從前世已經四十餘對的年紀,到現在十來歲的年紀,說是返老還童,可總覺得是卷土重來。
上輩子他太幼稚了,流落草莽,父皇不是被天祿帝控製不見他,恐怕的確是不想見他。就是怕生事,到時候被人趁虛而入,所以這個位置不是父皇喜歡,你就能夠成功登上這個位置的,你必須得有足夠的實力。
就像玄武門事變,非李淵自願退位,而是李世民已經是勢不可擋了。
可惜了,現在他的這幅小身板,才十歲,還是太小了。不過呢,滿十歲就可以封王了,父皇就為他請封了郡王爵位,臨江王,封地在聞喜。
聞喜在山西,也就是說將來興許他要去山西。
他有兩位兄長,長兄是正妃所出,次兄倒是他的親兄弟,但是和他關係非常一般。在外人看來,興許覺得二哥和大哥更為親近。
但無論怎麽樣,他重生回來見到前世自殺的母妃,還是那麽神采奕奕,這算是第一喜了。
“老三,這是你最喜歡的赤砂饅頭,還不過來吃。”
聽母妃在喊自己,高玄策趕緊過去,他吃了幾口,就放下了,多年的辟穀讓他其實很少吃米麵這些。
母妃卻道:“怎麽不吃了?”
母妃一向關心他,妹妹卻很不高興在旁道:“母妃,他不吃就不吃唄,一個男子漢,怎麽就扭扭捏捏的。”
這是嫉妒,高玄策當然不會計較。
生在皇家,要想兄弟姐妹和睦,那比登天還難。再者,真陽實在是和他關係也很一般,她到現在還看不清楚形勢,總覺得母妃是疼寵小兒子才喜歡他,對他好的。
實際上他本身的存在就有價值,和母妃是相輔相成的。
母妃頭一個生多的兒子是哥哥高玄穆,可惜被當年的祖母送到林正妃那裏,但是他是養在母妃膝下的兒子,一個兒子的分量是很重的,且他很清楚母妃也是用他和林正妃的兒子打擂台。
如果母妃無子,也許會安安分分做個寵妃,本身她也算不得什麽手腕高明之人,偏偏她又生了兩個兒子,又不肯服軟,獨占父王。
現在已經被綁上戰車了,不掙紮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隻有妹妹還很天真,總想著這些爭風吃醋的小事情,她也不看看昭平公主為何那麽受寵,她怎麽就不能學學人家呢?身在皇家,可不是普通人家。
隨即,母妃又提起真陽選伴讀的事情,她道:“到時候有人陪你讀書,你高不高興?”
“我隻要洪表姐陪我就行,她比我親姐姐還要好呢。”真陽道。
高玄策想真是個傻子,這什麽洪淑怡是個城府頗深的人,且她雖然是母妃娘家侄女,但是其兄不成器,她本人也是個看不清楚的。
進宮做女官固然可以,但是她出身低微,膽子不大。
這世上能成事的人都是膽子很大的,總想著借人上位,隻怕是等到死也難以上位。因為伴隨著巨大的誘惑的,也是無限的危險。
很快,妹妹的伴讀過來了,他也開始慢慢和高簡等人開始接觸,晉陽王手握兵權,非一般王爺能夠比擬。雖然大臨打仗不成,好歹有晉陽王這樣的遠支宗室領兵打仗很有一套。
“母妃,兒子給您請安。”高玄策跪下來磕頭。
洪側妃高興道:“你怎麽這個時候來了。”
高玄策還未說幾句話,倒是看到了羅至正的女兒,羅家有女進宮做伴讀也不稀奇,羅至正官是越做越大,上頭也有人,是個攪風攪雨的家夥。
更何況,前世他和羅至正的女兒羅瑤娘還是夫妻,隻不過見到的那個小姑娘容貌更美些,可他知道大概怎麽也不會是瑤娘了。
她生的胖,似乎從來都沒有苗條過。
也為了做周王府奶娘,和自己這種沒有任何感情的人同床共枕,著實是個利欲熏心的人。
但大概也隻有這個人,還能記住自己曾經以陸宵的身份過活過。
所以,當他知曉羅時微就是羅瑤娘的時候,甚至有些膽戰心驚,也有些害怕麵對。不過,這些事情在他生命中也沒有任何水花,他還是在母妃麵前獲得信任,從而在父皇這裏撒嬌。
說起來父母愛孩子,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是完全出自本心,實際上又似乎不是如此,如果他生的和李元吉一樣醜呢?也不是那麽爭氣呢。
也許是因為他過早的了解這些,所以對外人都不會很熱情,這宮裏幾乎所有人都是有所圖的,包括父王母妃亦是如此。
比如母妃身旁的丫頭們,他偶爾施以援手,就是等將來一用,用不到也當日行一善。
凡人在他眼中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好用的,一種是不好用的。
其餘都是天道之下的芻狗罷了,也沒什麽特別之處,就比如他這身皮囊,若幹年後,還不是雞皮鶴發,唯有權力是永恒的。
但他也不喜歡那種空有背景的人,就如同那位莊令儀,母妃甚至還製造機會過。
“玄策,莊姑娘你是知曉的,她是憲國公最疼的女兒,無論是模樣性情都是一等一的,家中也掌管著兵馬大權,若是你娶了他,將來何愁無人助力呢。晉陽王世子雖然和你好,可這種關係哪裏比得了姻親關係呢。”母妃諄諄的道。
高玄策當然知曉在他這個時候娶妻,不是要娶自己喜歡的,而是要娶適合自己的。
甚至母妃還道:“這個人可是母妃特地尋來的,你也不必害羞,咱們母子二人是最親近的了。既然特地讓她過來做你妹妹的伴讀,你要多和人家相處才是。”
高玄策搖頭:“我看倒是不必了。”
“為何?”洪側妃就很不明白。
高玄策自己也說不上來:“您說的沒錯,婚事固然能帶來助力,但我是皇子,不是清倌兒。”不是莊令儀不好,隻是他根本沒有半點意思,甚至母妃把她和他相提並論,他都覺得很別扭。
第171章 高玄策的番外(二)
比起這些無謂的婚事,還是母妃的地位最重要,在後宮中,母以子貴,子也以母貴。母妃平日深恨林氏搶了她的位置,那麽拉下林氏,自己的母妃坐上後位,將來皇位在他和二哥之間門了。
二哥為人屬於隔岸觀火之人,他必定以為即便母妃成功了,他隻要能按捺得住,這個位置也遲早是他的。
不管了,還是先扶著母妃上位再說。
很快就找到機會了,後宮妃嬪出宮去上香,高玄策和二皇兄一道去,一切都在布置中,哪裏料到妹妹真陽帶著羅瑤娘找他解簽。
沒有想到瑤娘也想看姻緣,難道這輩子因為他重生了,羅瑤娘也不再是上輩子的樣子。他拿起簽文,開始編了起來:“這是一支上上簽哦,這說明你流年吉利。”
反正十個有九個要解簽的人,聽到上上簽就很開心的,其中年輕未出閣的女眷,一大半是求姻緣的,剛成親的婦人大多是求子的,年紀大的不是求孫就是替兒子求平安。
果不其然,羅瑤娘也是來求姻緣的。
高玄策隻覺得這麽緊張設計陰謀詭計的時候,居然還替別人解姻緣,有些啼笑皆非,他舌燦蓮花道:“你未來的夫婿不僅高大英俊,還身份貴重無比呢。”
本來還欲說幾句,外麵有人在催,他隻好先行走了。
這次他特地為林氏製造了一場祥瑞,你不是以祥瑞自居入主東宮,如今後位未定,又有什麽祥瑞,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母妃生怕出事,但自從祥瑞之事後,天災**不斷,他能非常敏銳的察覺到父皇對林正妃和大哥一派已經十分不客氣了。
這是個非常好的信號,預示著即便出了孝期之後,林氏也很難被封為皇後。
當然,更讓他訝異的是母妃對他提起莊令儀了:“這個姑娘不成,居然讓你妹妹喊林氏為皇後。”
這種人當然不能要了,奔雷高玄策就看不上她,大抵是出孝後,自己的婚事很有可能要提上日程,母親就慌了,一口氣提了不少人選,他都可有可無,但聽聞母親要將羅瑤娘許配給二哥的時候。
他就忍不住了,當然,他並不是特別喜歡羅瑤娘,但是羅瑤娘嫁給二哥就是不成,二哥為人可不是他這樣風趣,生的也沒有他風趣,到時候嫁進去,恐怕吃苦的是她。
自己前世清心寡欲,除了爭權奪利就是修道,這輩子也是如此,他對哪個女兒都是無所謂,但是羅至正可不是一般人,若是讓她和周王成親了,那麽他到時候怕是送走了財狼,又迎來虎豹。
可惜母妃還在提什麽軍權,這些軍權的確是掌握在那些勳貴手中,可是真的能打仗的勳貴還有多少,如今抵抗倭寇都要看浙江的鹽丁。
再者,羅家姻親故舊極多,至少在禦前羅至正有女嫁給自己興許還會為自己說好話,而娶個軍權過盛的,一開始就會遭人忌憚,這可不好。
再者娶妻娶什麽樣的,他不想聽別人擺布,同時從這件事情上,他猛然發現,他一直以為很厲害的母妃,實際上似乎在政治上一塌糊塗。
就比如前世讓他假死出宮,如果能像武則天設計一場大戲,父皇絕對會懷疑林氏母子,那才是除掉林氏母子最好的時候。
而非讓他隱姓埋名,自己都從皇室消失了,誰又會擁護你?
你的身份才是你最名正言順的證明。
……
無論如何,他定下羅家的女兒,也算是鬆了一口氣,母妃也開始盡說羅家女兒的好話,這也不稀奇,婆婆對兒媳婦的態度也是取決於兒子的態度。
可他還是隱隱約約有些擔心,真是因為撒謊一個,就要圓無數個,就比如陸宵之死,他大概猜出羅瑤娘也許和他一樣有奇遇了。
更別提在成婚當日,夫妻二人和諧到幾乎像是他們中間門有一把火,一點就著。
沒法子,他也隻能夠對她很好,期盼他哪一天被她發現自己就是前世的陸宵的時候能夠法外開恩。
瑤娘是個實心眼的姑娘,就是人家對她好一分,她能對自己好十分。
有時候他隻是拿出對父皇一兩分的功力,稍微聽她說說話,她就非常開心。真是個傻姑娘,即便後來他總是以自己的大業為重,她也總是十分理解,甚至當她發現自己是陸宵的時候,她居然最後能原諒他。
也因為如此,在他成了皇帝之後,也隻願意同她分享她的權利。
她居然還那麽小心翼翼,真不知道有什麽好小心的,他的不就是她的嗎?也許是出自於對皇帝身份的敬畏吧,這傻妮子真的是怕自己變心,一切都小心翼翼,很是謹慎。
他就故意說修道,實際上因為常常起早床上朝,關在裏麵睡懶覺,每天最快樂的就是看她糾結的眼神。
一麵,她希望兒子高枕無憂,怕自己活太久了,到時候年老糊塗忌憚兒子,一方麵又心疼他心疼的要死要活的。
每次睡了大覺出來,看她那個擔心的樣子,高玄策還有點愧疚。
扶著兒子上岸之後,他就要給妻子一個驚喜,瑤娘前世今生都擔驚受怕,正好他禪位出來,帶著媳婦兒到處遊山玩水。
說出這個話的時候,羅皇後才變成了他的瑤娘,她又重新問了一句:“真的嗎?”
高玄策點頭:“當然是真的,我都安排好了,咱們先下江南,再去湖廣巴蜀,把南方玩個遍,到時候再去北邊玩兒。是了,你不是也愛吃荔枝嗎?咱們還可以去嶺南啊。這麽一想,可去的地方可是太多了。”
“那我可不可以去高平啊,看看我的爹爹娘親,你也陪我住幾日,好不好?”瑤娘求他。
高玄策笑著拉著她的手道:“那是當然。”
夫妻二人一路遊玩,終於被瑤娘發現他沒怎麽清修了,而是睡大覺,立馬氣的不行,要捶他,高玄策跑都跑不急,隻好如實招來:“之前是不想讓人被你誤會說你小肚雞腸不納妾,所以我才故意做出那幅虔誠的樣子,後來也是為了放權給你和兒子嘛。你就不要怪我了,好不好?”
此話一出,他的小姑娘又哭了。
傻姑娘,真是他說什麽她就信什麽,太好騙了。
好了,不多說了,他得去高平羅家了,雖然和嶽父也隱約有些不對付,但是還得上門去,他又得用拿手好戲修道來避免和他們多接觸了。
反正瑤娘會愈發心疼的照顧他。
第170章 高玄策的番外(一)
天下,到底是誰的天下呢?
似乎隻要生的年長,隻要托生在正室的肚子裏,這個人就注定了成為皇帝。即便這個人不適合都可以。
重生後的高玄策,此時也不過才十歲就感慨頗多。他從前世已經四十餘對的年紀,到現在十來歲的年紀,說是返老還童,可總覺得是卷土重來。
上輩子他太幼稚了,流落草莽,父皇不是被天祿帝控製不見他,恐怕的確是不想見他。就是怕生事,到時候被人趁虛而入,所以這個位置不是父皇喜歡,你就能夠成功登上這個位置的,你必須得有足夠的實力。
就像玄武門事變,非李淵自願退位,而是李世民已經是勢不可擋了。
可惜了,現在他的這幅小身板,才十歲,還是太小了。不過呢,滿十歲就可以封王了,父皇就為他請封了郡王爵位,臨江王,封地在聞喜。
聞喜在山西,也就是說將來興許他要去山西。
他有兩位兄長,長兄是正妃所出,次兄倒是他的親兄弟,但是和他關係非常一般。在外人看來,興許覺得二哥和大哥更為親近。
但無論怎麽樣,他重生回來見到前世自殺的母妃,還是那麽神采奕奕,這算是第一喜了。
“老三,這是你最喜歡的赤砂饅頭,還不過來吃。”
聽母妃在喊自己,高玄策趕緊過去,他吃了幾口,就放下了,多年的辟穀讓他其實很少吃米麵這些。
母妃卻道:“怎麽不吃了?”
母妃一向關心他,妹妹卻很不高興在旁道:“母妃,他不吃就不吃唄,一個男子漢,怎麽就扭扭捏捏的。”
這是嫉妒,高玄策當然不會計較。
生在皇家,要想兄弟姐妹和睦,那比登天還難。再者,真陽實在是和他關係也很一般,她到現在還看不清楚形勢,總覺得母妃是疼寵小兒子才喜歡他,對他好的。
實際上他本身的存在就有價值,和母妃是相輔相成的。
母妃頭一個生多的兒子是哥哥高玄穆,可惜被當年的祖母送到林正妃那裏,但是他是養在母妃膝下的兒子,一個兒子的分量是很重的,且他很清楚母妃也是用他和林正妃的兒子打擂台。
如果母妃無子,也許會安安分分做個寵妃,本身她也算不得什麽手腕高明之人,偏偏她又生了兩個兒子,又不肯服軟,獨占父王。
現在已經被綁上戰車了,不掙紮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隻有妹妹還很天真,總想著這些爭風吃醋的小事情,她也不看看昭平公主為何那麽受寵,她怎麽就不能學學人家呢?身在皇家,可不是普通人家。
隨即,母妃又提起真陽選伴讀的事情,她道:“到時候有人陪你讀書,你高不高興?”
“我隻要洪表姐陪我就行,她比我親姐姐還要好呢。”真陽道。
高玄策想真是個傻子,這什麽洪淑怡是個城府頗深的人,且她雖然是母妃娘家侄女,但是其兄不成器,她本人也是個看不清楚的。
進宮做女官固然可以,但是她出身低微,膽子不大。
這世上能成事的人都是膽子很大的,總想著借人上位,隻怕是等到死也難以上位。因為伴隨著巨大的誘惑的,也是無限的危險。
很快,妹妹的伴讀過來了,他也開始慢慢和高簡等人開始接觸,晉陽王手握兵權,非一般王爺能夠比擬。雖然大臨打仗不成,好歹有晉陽王這樣的遠支宗室領兵打仗很有一套。
“母妃,兒子給您請安。”高玄策跪下來磕頭。
洪側妃高興道:“你怎麽這個時候來了。”
高玄策還未說幾句話,倒是看到了羅至正的女兒,羅家有女進宮做伴讀也不稀奇,羅至正官是越做越大,上頭也有人,是個攪風攪雨的家夥。
更何況,前世他和羅至正的女兒羅瑤娘還是夫妻,隻不過見到的那個小姑娘容貌更美些,可他知道大概怎麽也不會是瑤娘了。
她生的胖,似乎從來都沒有苗條過。
也為了做周王府奶娘,和自己這種沒有任何感情的人同床共枕,著實是個利欲熏心的人。
但大概也隻有這個人,還能記住自己曾經以陸宵的身份過活過。
所以,當他知曉羅時微就是羅瑤娘的時候,甚至有些膽戰心驚,也有些害怕麵對。不過,這些事情在他生命中也沒有任何水花,他還是在母妃麵前獲得信任,從而在父皇這裏撒嬌。
說起來父母愛孩子,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是完全出自本心,實際上又似乎不是如此,如果他生的和李元吉一樣醜呢?也不是那麽爭氣呢。
也許是因為他過早的了解這些,所以對外人都不會很熱情,這宮裏幾乎所有人都是有所圖的,包括父王母妃亦是如此。
比如母妃身旁的丫頭們,他偶爾施以援手,就是等將來一用,用不到也當日行一善。
凡人在他眼中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好用的,一種是不好用的。
其餘都是天道之下的芻狗罷了,也沒什麽特別之處,就比如他這身皮囊,若幹年後,還不是雞皮鶴發,唯有權力是永恒的。
但他也不喜歡那種空有背景的人,就如同那位莊令儀,母妃甚至還製造機會過。
“玄策,莊姑娘你是知曉的,她是憲國公最疼的女兒,無論是模樣性情都是一等一的,家中也掌管著兵馬大權,若是你娶了他,將來何愁無人助力呢。晉陽王世子雖然和你好,可這種關係哪裏比得了姻親關係呢。”母妃諄諄的道。
高玄策當然知曉在他這個時候娶妻,不是要娶自己喜歡的,而是要娶適合自己的。
甚至母妃還道:“這個人可是母妃特地尋來的,你也不必害羞,咱們母子二人是最親近的了。既然特地讓她過來做你妹妹的伴讀,你要多和人家相處才是。”
高玄策搖頭:“我看倒是不必了。”
“為何?”洪側妃就很不明白。
高玄策自己也說不上來:“您說的沒錯,婚事固然能帶來助力,但我是皇子,不是清倌兒。”不是莊令儀不好,隻是他根本沒有半點意思,甚至母妃把她和他相提並論,他都覺得很別扭。
第171章 高玄策的番外(二)
比起這些無謂的婚事,還是母妃的地位最重要,在後宮中,母以子貴,子也以母貴。母妃平日深恨林氏搶了她的位置,那麽拉下林氏,自己的母妃坐上後位,將來皇位在他和二哥之間門了。
二哥為人屬於隔岸觀火之人,他必定以為即便母妃成功了,他隻要能按捺得住,這個位置也遲早是他的。
不管了,還是先扶著母妃上位再說。
很快就找到機會了,後宮妃嬪出宮去上香,高玄策和二皇兄一道去,一切都在布置中,哪裏料到妹妹真陽帶著羅瑤娘找他解簽。
沒有想到瑤娘也想看姻緣,難道這輩子因為他重生了,羅瑤娘也不再是上輩子的樣子。他拿起簽文,開始編了起來:“這是一支上上簽哦,這說明你流年吉利。”
反正十個有九個要解簽的人,聽到上上簽就很開心的,其中年輕未出閣的女眷,一大半是求姻緣的,剛成親的婦人大多是求子的,年紀大的不是求孫就是替兒子求平安。
果不其然,羅瑤娘也是來求姻緣的。
高玄策隻覺得這麽緊張設計陰謀詭計的時候,居然還替別人解姻緣,有些啼笑皆非,他舌燦蓮花道:“你未來的夫婿不僅高大英俊,還身份貴重無比呢。”
本來還欲說幾句,外麵有人在催,他隻好先行走了。
這次他特地為林氏製造了一場祥瑞,你不是以祥瑞自居入主東宮,如今後位未定,又有什麽祥瑞,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母妃生怕出事,但自從祥瑞之事後,天災**不斷,他能非常敏銳的察覺到父皇對林正妃和大哥一派已經十分不客氣了。
這是個非常好的信號,預示著即便出了孝期之後,林氏也很難被封為皇後。
當然,更讓他訝異的是母妃對他提起莊令儀了:“這個姑娘不成,居然讓你妹妹喊林氏為皇後。”
這種人當然不能要了,奔雷高玄策就看不上她,大抵是出孝後,自己的婚事很有可能要提上日程,母親就慌了,一口氣提了不少人選,他都可有可無,但聽聞母親要將羅瑤娘許配給二哥的時候。
他就忍不住了,當然,他並不是特別喜歡羅瑤娘,但是羅瑤娘嫁給二哥就是不成,二哥為人可不是他這樣風趣,生的也沒有他風趣,到時候嫁進去,恐怕吃苦的是她。
自己前世清心寡欲,除了爭權奪利就是修道,這輩子也是如此,他對哪個女兒都是無所謂,但是羅至正可不是一般人,若是讓她和周王成親了,那麽他到時候怕是送走了財狼,又迎來虎豹。
可惜母妃還在提什麽軍權,這些軍權的確是掌握在那些勳貴手中,可是真的能打仗的勳貴還有多少,如今抵抗倭寇都要看浙江的鹽丁。
再者,羅家姻親故舊極多,至少在禦前羅至正有女嫁給自己興許還會為自己說好話,而娶個軍權過盛的,一開始就會遭人忌憚,這可不好。
再者娶妻娶什麽樣的,他不想聽別人擺布,同時從這件事情上,他猛然發現,他一直以為很厲害的母妃,實際上似乎在政治上一塌糊塗。
就比如前世讓他假死出宮,如果能像武則天設計一場大戲,父皇絕對會懷疑林氏母子,那才是除掉林氏母子最好的時候。
而非讓他隱姓埋名,自己都從皇室消失了,誰又會擁護你?
你的身份才是你最名正言順的證明。
……
無論如何,他定下羅家的女兒,也算是鬆了一口氣,母妃也開始盡說羅家女兒的好話,這也不稀奇,婆婆對兒媳婦的態度也是取決於兒子的態度。
可他還是隱隱約約有些擔心,真是因為撒謊一個,就要圓無數個,就比如陸宵之死,他大概猜出羅瑤娘也許和他一樣有奇遇了。
更別提在成婚當日,夫妻二人和諧到幾乎像是他們中間門有一把火,一點就著。
沒法子,他也隻能夠對她很好,期盼他哪一天被她發現自己就是前世的陸宵的時候能夠法外開恩。
瑤娘是個實心眼的姑娘,就是人家對她好一分,她能對自己好十分。
有時候他隻是拿出對父皇一兩分的功力,稍微聽她說說話,她就非常開心。真是個傻姑娘,即便後來他總是以自己的大業為重,她也總是十分理解,甚至當她發現自己是陸宵的時候,她居然最後能原諒他。
也因為如此,在他成了皇帝之後,也隻願意同她分享她的權利。
她居然還那麽小心翼翼,真不知道有什麽好小心的,他的不就是她的嗎?也許是出自於對皇帝身份的敬畏吧,這傻妮子真的是怕自己變心,一切都小心翼翼,很是謹慎。
他就故意說修道,實際上因為常常起早床上朝,關在裏麵睡懶覺,每天最快樂的就是看她糾結的眼神。
一麵,她希望兒子高枕無憂,怕自己活太久了,到時候年老糊塗忌憚兒子,一方麵又心疼他心疼的要死要活的。
每次睡了大覺出來,看她那個擔心的樣子,高玄策還有點愧疚。
扶著兒子上岸之後,他就要給妻子一個驚喜,瑤娘前世今生都擔驚受怕,正好他禪位出來,帶著媳婦兒到處遊山玩水。
說出這個話的時候,羅皇後才變成了他的瑤娘,她又重新問了一句:“真的嗎?”
高玄策點頭:“當然是真的,我都安排好了,咱們先下江南,再去湖廣巴蜀,把南方玩個遍,到時候再去北邊玩兒。是了,你不是也愛吃荔枝嗎?咱們還可以去嶺南啊。這麽一想,可去的地方可是太多了。”
“那我可不可以去高平啊,看看我的爹爹娘親,你也陪我住幾日,好不好?”瑤娘求他。
高玄策笑著拉著她的手道:“那是當然。”
夫妻二人一路遊玩,終於被瑤娘發現他沒怎麽清修了,而是睡大覺,立馬氣的不行,要捶他,高玄策跑都跑不急,隻好如實招來:“之前是不想讓人被你誤會說你小肚雞腸不納妾,所以我才故意做出那幅虔誠的樣子,後來也是為了放權給你和兒子嘛。你就不要怪我了,好不好?”
此話一出,他的小姑娘又哭了。
傻姑娘,真是他說什麽她就信什麽,太好騙了。
好了,不多說了,他得去高平羅家了,雖然和嶽父也隱約有些不對付,但是還得上門去,他又得用拿手好戲修道來避免和他們多接觸了。
反正瑤娘會愈發心疼的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