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纓想到前次鄭煒之事,對太後與鄭皇後也少了信任,便點頭道:“雖不知陛下當年是何種角色,但他如今對女兒並無輕視,此前女兒諫言的治毒之策,防範時疫之策,他皆悉數采納,且若陛下禦令最大,女兒行事,也要方便許多。”
秦璋轉頭看向窗外,“明日是除夕,等元正之後再上折子吧。”
秦纓應下來,父女二人又說了片刻話,直等到夜色微深,秦纓方才回清梧院去,她前腳剛走,後腳秦璋便將秦廣叫了進來。
秦璋問道:“纓纓禁足這幾日,謝家那小子來了幾次?”
秦廣回想片刻,“好像就最開始來過一次,說是衙門有事,要找縣主商議。”
秦璋眉頭微蹙,似乎有些想不通,但他看了秦廣一眼,忽然想起秦廣幾日前的一次稟告,不由吩咐道:“你不是說有個護衛聽見西麵哪家在奏曲子嗎?明日你派人去那邊問一問,看看是誰家在祭祀酬神。”
秦廣有些納悶,見秦璋麵色嚴峻,隻想是否這別家祭祀酬神之行,與他修道觀星犯了忌諱,他也不懂這些,隻立刻應了下來。
第215章 邀約
秦纓回了清梧院, 心境雖有些沉重,卻再無前幾日的惶惑困頓之感。
秦璋如今心念易改,除卻在立場上與她同心, 更重要的,他是當年舊事的親曆者, 說是最重要的人證都不為過,今夜一番長談,舊事浮出大半, 隻要繼續查下去,再將關鍵線索與秦璋求證, 必定比她和謝星闌自己追溯來的事半功倍。
前路迷霧重重, 但想到秦璋與謝星闌, 秦纓便心安不少, 更衣沐浴之時,白鴛問她:“那您什麽時候告訴侯爺您與謝大人之事呢?”
秦纓歎了口氣,“如今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我與爹爹心中有掛礙,他那邊,要緊著把那樁案子破了才好, 剛被謀害之人, 近日是黃金破案期,不可拖延太久。”
白鴛心知秦纓與謝星闌皆非兒女情長之人, 自是不再多言。
秦纓一夜好眠,翌日清晨, 被一陣炮竹聲吵醒, 她定了定神,這才意識到今日是除夕, 她忙起身更衣,到了前院,便見秦廣帶著下人們立門神貼桃符,再加上院子裏新掛的紅燈籠,頗有些過年的歡鬧氣氛,秦纓唇角微彎,自是上前幫忙。
忙活一早上,府裏處處喜慶祥和,至午時,秦纓又幫著秦璋在宗祠準備祭拜祖先之禮,正忙著,門房小廝快步來通稟,“縣主,郡王府李姑娘來了——”
秦纓看向秦璋,秦璋笑道:“去吧去吧。”
秦纓快步至前院,一眼看到李芳蕤一襲銀紅鬥篷加身,英氣秀挺地站在廊下,秦纓笑道:“芳蕤——”
李芳蕤轉過身,快步迎來,“你終於病好了!”
秦纓但笑不語,拉著她入廳中落座,“昨日本來要去你府上找你的,可城中又生了案子,我跑了一趟義莊和金吾衛,便耽擱了。”
李芳蕤莞爾道:“你府上去的人說了,所以我想著今日過來看看你,你病愈了便好,你和你父親誰都不見,起初還以為出了什麽事呢。”
秦纓為她倒茶,又上下打量她,見她精神振奮,眉眼含春,秦纓道:“你信上的我都細細看了,今日來,莫不是還有什麽好消息要告訴我?”
李芳蕤失笑不已,“你這利眼,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你!”
話音落下,她麵上少見地帶了兩分羞澀,低聲道:“父親母親前日見了他,準備在元正後走三書六禮了——”
秦纓大為驚喜,“真定在二月初一出嫁?”
李芳蕤笑著點頭,“是,我父親之後見他了兩次,對他有些改觀,說他看著寒門書生模樣,但卻是個內有乾坤的,連父親自己都看不透徹,日後,郡王府對他相助一二,必定少不了我的榮華富貴,如此,他們便不會擔心了。”
秦纓雙眸晶亮,“郡王說他胸有乾坤,那便是真,他們擔心的,也不過是怕你跟著方大人過了苦日子,這真是再好不過了!”
李芳蕤眉眼彎彎道:“不過還是對他諸多挑剔,父親嫌他的宅子太小了,母親嫌他古板不會哄人,他父親如今也還未入京,禮數尚不夠周全,不過他說他早能做家裏的主,也不礙事,我父親又說怎麽也得請個身份尊貴之人為他下聘,幸而他高中後,曾得吏部侍郎杜之衡的提攜,算杜之衡半個學生,杜之衡出自京兆杜氏,與定北侯府屬同宗,與我們府上也有幾分交情,方君然便說請他出麵,便不算辱沒了我們郡王府。”
秦纓越聽笑意越深,“郡王和王妃疼愛你,自然要挑剔貴婿的,哪日下聘呢?”
李芳蕤揚唇:“正月初十。”
秦纓太為她高興,“那真是很近了,可有什麽還未製備的?我能為你做什麽?”
李芳蕤笑著搖頭,“我的嫁妝婚服早就備好,本是要去韋家的,硬生生的被我逃了,因此,如今是萬事俱備,你就等著我的請帖,到時來赴宴便可。”
秦纓感慨非常,這時李芳蕤又眨了眨眼,“你如今沒事了,謝星闌可曾對你說什麽?”
秦纓心頭一跳,“他——”
見她語塞,李芳蕤也是機靈之人,頓時秀眸一瞪,“你和他難道……”
秦纓快速地朝門外看了一眼,“你輕聲些!”
李芳蕤了然,頓時笑起來,壓低聲道:“好呀,沒想到他還是會表情的嘛,他來找我時,我看他那模樣,還以為他要再憋不知多少年呢。”
秦纓不由想到謝星闌雖不說,卻也甘願受凍七日,心底雖十分受用,麵上應和道:“他的確不善言辭。”
李芳蕤便問:“那他是憑何打動你呢?”
那玉塤是謝星闌父母遺物,秦纓不願張揚,隻眼珠兒一轉,慧黠道:“或許……是因為長的俊美吧。”
李芳蕤“噗”地大笑出來。
除夕歲末,李芳蕤未久留,待她離去,秦纓便去宗祠找秦璋,待道明與方君然即將定親之事,秦璋頓時有些驚訝,“大理寺少卿?”
秦纓點頭,“是呀,二月初一的吉日,過些日子便要給咱們送請帖了。”
秦璋斜斜掃了秦纓一眼,“芳蕤喜歡倒是好事,怕隻怕她將來吃苦頭,那方大人品行如何?官聲如何?”
秦纓想了想,“品行自是好的吧,他與芳蕤此前臨危,他替芳蕤擋了一刀,手臂上劃了好長的傷口呢——”
秦璋緩緩點頭,但仍有所保留,“擋一刀,又不是豁出性命,萬一他擋刀之前,已經算到了不會致命呢?這一刀換芳蕤的中意,換郡王府的垂青,也不虧。”
秦纓輕嘖,“您怎麽想把方大人的如此算計?”
秦璋輕哼道:“不是爹爹將人想的壞,是姑娘家易被蒙騙,一時擋刀,一時救命,若真是刻意為之,豈非一騙一個準?”
秦纓有些莫名,但她正心虛著,自不敢再做理論,“是,您說的是。”
秦璋搖了搖頭,目光落在義川公主的排位上,他拿起排位擦了又擦,道:“昨日出城隻去了你母親墳前祭拜,正月初二,爹爹定了道場,為你母親和你兄長祈福,屆時,爹爹要出城兩日……”
秦纓忙道:“那女兒隨您同去,等咱們回京,女兒便上折子求藥。”
說起義川公主,父女二人心底都是微沉,見秦纓如此乖覺,秦璋又欣慰非常,小半個時辰後,眼見天色不早,二人便一同帶著府中上下祭拜秦氏先祖,剛拜完,府外來了宮侍。
秦纓跟著秦璋往前院去,到了院中,便見內府小太監站候著。
小太監行了禮笑道:“小人是奉禦令來的,明日元正,本該百官宗室入宮拜謁行禮,但今歲雪災,陛下龍體也有些不適,陛下便說,今歲的年禮便免去了,正月裏,宮內的宴飲與慶典也能省則省,沒有百姓們正遭災,宮裏卻歌舞升平的。”
小太監說完,又看向身後內侍手中食盒,“但今歲的除夕賜膳仍是有的,不比往年珍饈,是宮內的點心,西北賑災開支極大,陛下已縮減了宮內用度。”
秦纓與秦璋一同謝恩領賞,待內侍離去,秦璋提著食盒心底滋味難言,秦纓也有些唏噓,貞元帝勤政愛民,這樣一個人,會是當年害死義川公主與秦珂之人嗎?
秦璋在旁道:“如此也好,明日不必起早入宮,今夜我們好好守歲。”
天色不早,廚房早備好了年飯,開筵之前,秦璋召集一眾仆從賜下壓勝錢,秦纓說了一串兒吉祥話,亦得了份量不輕的一袋,待開宴,府內上下舉杯同慶,秦纓也陪著飲了兩盞花椒酒,她不勝酒力,不敢多飲,年飯用完,臉頰紅彤彤地陪著秦璋守歲。
災異當前,家家戶戶的年都過得十分冷清,父女二人對坐窗前,不聞笙歌簫鼓,隻能聽見爆竹聲偶有作響,至三更時分,窗外又飄起雪來,秦璋與秦纓圍爐夜話,在這紛紛揚揚的絮雪之中,迎來了貞元二十一年的元正日。
翌日秦纓起身已近午時,剛到前院,便見廳內擺滿了年禮。
秦廣正在唱名,又有小廝在旁記賬,秦纓目光掃過大大小小的箱籠,忽然,眉頭一揚,“謝將軍府也送來了年禮?”
秦纓跨過幾隻箱籠上前,秦廣便道:“是,送了屠蘇酒、鹿肉、年貼、春盤,還有給侯爺的道家法器,一副寒梅覆雪圖,還有一盞燈。”
秦纓眼珠兒轉了轉,上前一看,便見是一盞轉鷺燈,燈紙上畫著爛漫春山,燦爛的粉白花海如雲似霧,在這樣的凜冬,這幅畫兒看得人心曠神怡。
秦纓看著這畫樣,忽然道:“這盞轉鷺燈花哨,爹爹想必不會喜歡。”
秦纓說著從箱籠中拿出轉鷺燈,顯是要據為己有,秦廣失笑道:“往日不見縣主喜歡這些物件,您拿去玩罷,您不用,也是要進庫房的。”
秦纓便道:“那我們回什麽呢?”
秦廣道:“都是按差不多的禮回過去,我們已備了年貼、假花果,花椒酒,還——”
秦纓忙道:“花椒酒換了。”
謝星闌碰不得花椒,這酒送去,若他真飲了,豈非不妙?
秦廣微愣,想著秦纓與謝星闌熟識,隻好點頭,“那我們換膠牙餳好了。”
秦纓這才放了心,提著轉鷺燈往回走,白鴛跟著她道:“您怎麽選了這盞燈啊?”
秦纓指了指畫樣,“這定是謝星闌自己畫的。”
白鴛有些納罕,“您如何知道?咱們也沒見過謝大人畫山水呀。”
秦纓莞爾:“我放了那麽多天燈,正該還我一盞。”
白鴛眨了眨眼,半信半疑,二人回了清梧院,秦纓左右看了看這盞燈,眉眼間滿意更甚,白鴛看看她,再看看燈,無奈,“真有這樣好看嗎?”
秦纓抬了抬下頜,示意她點燈,“看看亮堂的樣子。”
白鴛拿來火折子,一邊點燈一邊道:“別的轉鷺燈總要畫些人像,轉起來才生動好看,這燈紙上怎隻有畫兒沒——”
白鴛倏地怔住,隻見火光映亮燈紙的刹那,春花爛漫的山水畫中,竟出現了兩個小人兒的影子,前一人裙袂飄飛,乃是個秀美姑娘,後一人英武挺拔,雙臂合抬,竟是個吹塤的公子,二人一前一後,待燈盞轉動起來,便似公子在追著姑娘吹塤一般。
白鴛驚得說不出話,秦纓也驀然直了身子,呆了一瞬後,她驟然歎笑出來,“謝星闌,他竟有如此巧思——”
怕被秦璋發現,謝星闌作畫便算了,竟在燈紙上做了手腳,秦纓近前細看,這才發現,是用紙刻出二人小像貼在燈內,待燈芯點亮,那不透光處顯現的暗影便是人像,比明明白白畫上去要隱匿的多,而相較她畫的小人兒,這燈上的人樣可謂精細,秦纓傾身細看,甚至能看到她的發髻上簪著玉蘭發簪。
秦纓笑意越來越盛,隻因謝星闌這巧思在無聲處,若她並未將燈盞帶回,那便進庫房再難見天日,而隻有她帶回來點亮,才能發現燈上秘密。
秦纓心腔砰動難止,幸而未曾錯過。
元正日至初七皆是休沐日,但如今雪災吃緊,謝星闌手中又有案子,秦纓相信,他絕不可能歇至初七,而她初二出城,初四歸來,或許案子便有了進展。
此念一定,她一門心思陪著秦璋過年,並未在初一日跑去衙門相見,初二天色剛大亮,便隨著秦璋出城去擺道場。
秦璋修道多年,多是為解心中愧責與追憶亡妻之苦,從前的秦纓隻覺祭祀道場枯燥,從未隨他去過道觀,今日有她作陪,秦璋心境大好。
但一出城,父女二人神色皆凝重下來。
城外災民大營雖已初步建成,但仍有不少災民未得入營,過年忙碌,世家們的粥棚也撤了不少,她們剩餘幾家的粥棚之前,依舊排著極長的隊伍,放眼望去,莫不是麵黑肌瘦、衣衫襤褸之人。
馬車裏,秦璋想起一事來,“陛下龍體欠安,是因為那兩首童謠而起?”
秦纓微微頷首,“陛下說那童謠皆是忤逆亂國之言,直被氣暈了,如今在讓謝大人查童謠的源頭,隻是如今還無確定消息。”
頓了頓,秦纓問道:“您有何懷疑嗎?”
秦璋道:“無緣無故的,不會忽然起兩首如此意有所指的童謠,古時確有歌謠農諺亂國的傳說,但那些傳言,不過是後人加以演繹而來,所謂天意亂國,無外乎皆是人為,先亂了人心,才會令亂國的新主有天命所歸,名正言順之感。”
秦纓擰眉,“您是說,是有人故意散播童謠,想要亂國?會否是南詔人?南詔人謀害趙永繁還不夠,還想進一步擾亂民心。”
秦璋緩緩點頭,“不排除此般可能,但,也可能是大周自己人。”
秦纓心頭一跳,若說周人亂國,按原文來算,六年之後,鄭氏在發現貞元帝並無意立李琨為儲君之後,便會起兵謀反,難道是鄭氏?!
秦纓唇角緊抿,“若說亂國,也得有籌碼,不能隻靠歌謠蠱惑人,如今的大周,能與陛下抗衡之人有幾個?”
秦璋眯眸:“那便隻有太後了。”
但話音落定,他又微微搖頭,“但太後當不至於如此,陛下對二皇子也算看重,便是為了二皇子爭,也還不到魚死網破之時。”
秦璋說完,又奇怪道:“陛下當政多年,算得上勤政愛民,亦可算胸懷韜略一代賢主,但他竟會因兩首歌謠氣得病倒?”
秦璋轉頭看向窗外,“明日是除夕,等元正之後再上折子吧。”
秦纓應下來,父女二人又說了片刻話,直等到夜色微深,秦纓方才回清梧院去,她前腳剛走,後腳秦璋便將秦廣叫了進來。
秦璋問道:“纓纓禁足這幾日,謝家那小子來了幾次?”
秦廣回想片刻,“好像就最開始來過一次,說是衙門有事,要找縣主商議。”
秦璋眉頭微蹙,似乎有些想不通,但他看了秦廣一眼,忽然想起秦廣幾日前的一次稟告,不由吩咐道:“你不是說有個護衛聽見西麵哪家在奏曲子嗎?明日你派人去那邊問一問,看看是誰家在祭祀酬神。”
秦廣有些納悶,見秦璋麵色嚴峻,隻想是否這別家祭祀酬神之行,與他修道觀星犯了忌諱,他也不懂這些,隻立刻應了下來。
第215章 邀約
秦纓回了清梧院, 心境雖有些沉重,卻再無前幾日的惶惑困頓之感。
秦璋如今心念易改,除卻在立場上與她同心, 更重要的,他是當年舊事的親曆者, 說是最重要的人證都不為過,今夜一番長談,舊事浮出大半, 隻要繼續查下去,再將關鍵線索與秦璋求證, 必定比她和謝星闌自己追溯來的事半功倍。
前路迷霧重重, 但想到秦璋與謝星闌, 秦纓便心安不少, 更衣沐浴之時,白鴛問她:“那您什麽時候告訴侯爺您與謝大人之事呢?”
秦纓歎了口氣,“如今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我與爹爹心中有掛礙,他那邊,要緊著把那樁案子破了才好, 剛被謀害之人, 近日是黃金破案期,不可拖延太久。”
白鴛心知秦纓與謝星闌皆非兒女情長之人, 自是不再多言。
秦纓一夜好眠,翌日清晨, 被一陣炮竹聲吵醒, 她定了定神,這才意識到今日是除夕, 她忙起身更衣,到了前院,便見秦廣帶著下人們立門神貼桃符,再加上院子裏新掛的紅燈籠,頗有些過年的歡鬧氣氛,秦纓唇角微彎,自是上前幫忙。
忙活一早上,府裏處處喜慶祥和,至午時,秦纓又幫著秦璋在宗祠準備祭拜祖先之禮,正忙著,門房小廝快步來通稟,“縣主,郡王府李姑娘來了——”
秦纓看向秦璋,秦璋笑道:“去吧去吧。”
秦纓快步至前院,一眼看到李芳蕤一襲銀紅鬥篷加身,英氣秀挺地站在廊下,秦纓笑道:“芳蕤——”
李芳蕤轉過身,快步迎來,“你終於病好了!”
秦纓但笑不語,拉著她入廳中落座,“昨日本來要去你府上找你的,可城中又生了案子,我跑了一趟義莊和金吾衛,便耽擱了。”
李芳蕤莞爾道:“你府上去的人說了,所以我想著今日過來看看你,你病愈了便好,你和你父親誰都不見,起初還以為出了什麽事呢。”
秦纓為她倒茶,又上下打量她,見她精神振奮,眉眼含春,秦纓道:“你信上的我都細細看了,今日來,莫不是還有什麽好消息要告訴我?”
李芳蕤失笑不已,“你這利眼,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你!”
話音落下,她麵上少見地帶了兩分羞澀,低聲道:“父親母親前日見了他,準備在元正後走三書六禮了——”
秦纓大為驚喜,“真定在二月初一出嫁?”
李芳蕤笑著點頭,“是,我父親之後見他了兩次,對他有些改觀,說他看著寒門書生模樣,但卻是個內有乾坤的,連父親自己都看不透徹,日後,郡王府對他相助一二,必定少不了我的榮華富貴,如此,他們便不會擔心了。”
秦纓雙眸晶亮,“郡王說他胸有乾坤,那便是真,他們擔心的,也不過是怕你跟著方大人過了苦日子,這真是再好不過了!”
李芳蕤眉眼彎彎道:“不過還是對他諸多挑剔,父親嫌他的宅子太小了,母親嫌他古板不會哄人,他父親如今也還未入京,禮數尚不夠周全,不過他說他早能做家裏的主,也不礙事,我父親又說怎麽也得請個身份尊貴之人為他下聘,幸而他高中後,曾得吏部侍郎杜之衡的提攜,算杜之衡半個學生,杜之衡出自京兆杜氏,與定北侯府屬同宗,與我們府上也有幾分交情,方君然便說請他出麵,便不算辱沒了我們郡王府。”
秦纓越聽笑意越深,“郡王和王妃疼愛你,自然要挑剔貴婿的,哪日下聘呢?”
李芳蕤揚唇:“正月初十。”
秦纓太為她高興,“那真是很近了,可有什麽還未製備的?我能為你做什麽?”
李芳蕤笑著搖頭,“我的嫁妝婚服早就備好,本是要去韋家的,硬生生的被我逃了,因此,如今是萬事俱備,你就等著我的請帖,到時來赴宴便可。”
秦纓感慨非常,這時李芳蕤又眨了眨眼,“你如今沒事了,謝星闌可曾對你說什麽?”
秦纓心頭一跳,“他——”
見她語塞,李芳蕤也是機靈之人,頓時秀眸一瞪,“你和他難道……”
秦纓快速地朝門外看了一眼,“你輕聲些!”
李芳蕤了然,頓時笑起來,壓低聲道:“好呀,沒想到他還是會表情的嘛,他來找我時,我看他那模樣,還以為他要再憋不知多少年呢。”
秦纓不由想到謝星闌雖不說,卻也甘願受凍七日,心底雖十分受用,麵上應和道:“他的確不善言辭。”
李芳蕤便問:“那他是憑何打動你呢?”
那玉塤是謝星闌父母遺物,秦纓不願張揚,隻眼珠兒一轉,慧黠道:“或許……是因為長的俊美吧。”
李芳蕤“噗”地大笑出來。
除夕歲末,李芳蕤未久留,待她離去,秦纓便去宗祠找秦璋,待道明與方君然即將定親之事,秦璋頓時有些驚訝,“大理寺少卿?”
秦纓點頭,“是呀,二月初一的吉日,過些日子便要給咱們送請帖了。”
秦璋斜斜掃了秦纓一眼,“芳蕤喜歡倒是好事,怕隻怕她將來吃苦頭,那方大人品行如何?官聲如何?”
秦纓想了想,“品行自是好的吧,他與芳蕤此前臨危,他替芳蕤擋了一刀,手臂上劃了好長的傷口呢——”
秦璋緩緩點頭,但仍有所保留,“擋一刀,又不是豁出性命,萬一他擋刀之前,已經算到了不會致命呢?這一刀換芳蕤的中意,換郡王府的垂青,也不虧。”
秦纓輕嘖,“您怎麽想把方大人的如此算計?”
秦璋輕哼道:“不是爹爹將人想的壞,是姑娘家易被蒙騙,一時擋刀,一時救命,若真是刻意為之,豈非一騙一個準?”
秦纓有些莫名,但她正心虛著,自不敢再做理論,“是,您說的是。”
秦璋搖了搖頭,目光落在義川公主的排位上,他拿起排位擦了又擦,道:“昨日出城隻去了你母親墳前祭拜,正月初二,爹爹定了道場,為你母親和你兄長祈福,屆時,爹爹要出城兩日……”
秦纓忙道:“那女兒隨您同去,等咱們回京,女兒便上折子求藥。”
說起義川公主,父女二人心底都是微沉,見秦纓如此乖覺,秦璋又欣慰非常,小半個時辰後,眼見天色不早,二人便一同帶著府中上下祭拜秦氏先祖,剛拜完,府外來了宮侍。
秦纓跟著秦璋往前院去,到了院中,便見內府小太監站候著。
小太監行了禮笑道:“小人是奉禦令來的,明日元正,本該百官宗室入宮拜謁行禮,但今歲雪災,陛下龍體也有些不適,陛下便說,今歲的年禮便免去了,正月裏,宮內的宴飲與慶典也能省則省,沒有百姓們正遭災,宮裏卻歌舞升平的。”
小太監說完,又看向身後內侍手中食盒,“但今歲的除夕賜膳仍是有的,不比往年珍饈,是宮內的點心,西北賑災開支極大,陛下已縮減了宮內用度。”
秦纓與秦璋一同謝恩領賞,待內侍離去,秦璋提著食盒心底滋味難言,秦纓也有些唏噓,貞元帝勤政愛民,這樣一個人,會是當年害死義川公主與秦珂之人嗎?
秦璋在旁道:“如此也好,明日不必起早入宮,今夜我們好好守歲。”
天色不早,廚房早備好了年飯,開筵之前,秦璋召集一眾仆從賜下壓勝錢,秦纓說了一串兒吉祥話,亦得了份量不輕的一袋,待開宴,府內上下舉杯同慶,秦纓也陪著飲了兩盞花椒酒,她不勝酒力,不敢多飲,年飯用完,臉頰紅彤彤地陪著秦璋守歲。
災異當前,家家戶戶的年都過得十分冷清,父女二人對坐窗前,不聞笙歌簫鼓,隻能聽見爆竹聲偶有作響,至三更時分,窗外又飄起雪來,秦璋與秦纓圍爐夜話,在這紛紛揚揚的絮雪之中,迎來了貞元二十一年的元正日。
翌日秦纓起身已近午時,剛到前院,便見廳內擺滿了年禮。
秦廣正在唱名,又有小廝在旁記賬,秦纓目光掃過大大小小的箱籠,忽然,眉頭一揚,“謝將軍府也送來了年禮?”
秦纓跨過幾隻箱籠上前,秦廣便道:“是,送了屠蘇酒、鹿肉、年貼、春盤,還有給侯爺的道家法器,一副寒梅覆雪圖,還有一盞燈。”
秦纓眼珠兒轉了轉,上前一看,便見是一盞轉鷺燈,燈紙上畫著爛漫春山,燦爛的粉白花海如雲似霧,在這樣的凜冬,這幅畫兒看得人心曠神怡。
秦纓看著這畫樣,忽然道:“這盞轉鷺燈花哨,爹爹想必不會喜歡。”
秦纓說著從箱籠中拿出轉鷺燈,顯是要據為己有,秦廣失笑道:“往日不見縣主喜歡這些物件,您拿去玩罷,您不用,也是要進庫房的。”
秦纓便道:“那我們回什麽呢?”
秦廣道:“都是按差不多的禮回過去,我們已備了年貼、假花果,花椒酒,還——”
秦纓忙道:“花椒酒換了。”
謝星闌碰不得花椒,這酒送去,若他真飲了,豈非不妙?
秦廣微愣,想著秦纓與謝星闌熟識,隻好點頭,“那我們換膠牙餳好了。”
秦纓這才放了心,提著轉鷺燈往回走,白鴛跟著她道:“您怎麽選了這盞燈啊?”
秦纓指了指畫樣,“這定是謝星闌自己畫的。”
白鴛有些納罕,“您如何知道?咱們也沒見過謝大人畫山水呀。”
秦纓莞爾:“我放了那麽多天燈,正該還我一盞。”
白鴛眨了眨眼,半信半疑,二人回了清梧院,秦纓左右看了看這盞燈,眉眼間滿意更甚,白鴛看看她,再看看燈,無奈,“真有這樣好看嗎?”
秦纓抬了抬下頜,示意她點燈,“看看亮堂的樣子。”
白鴛拿來火折子,一邊點燈一邊道:“別的轉鷺燈總要畫些人像,轉起來才生動好看,這燈紙上怎隻有畫兒沒——”
白鴛倏地怔住,隻見火光映亮燈紙的刹那,春花爛漫的山水畫中,竟出現了兩個小人兒的影子,前一人裙袂飄飛,乃是個秀美姑娘,後一人英武挺拔,雙臂合抬,竟是個吹塤的公子,二人一前一後,待燈盞轉動起來,便似公子在追著姑娘吹塤一般。
白鴛驚得說不出話,秦纓也驀然直了身子,呆了一瞬後,她驟然歎笑出來,“謝星闌,他竟有如此巧思——”
怕被秦璋發現,謝星闌作畫便算了,竟在燈紙上做了手腳,秦纓近前細看,這才發現,是用紙刻出二人小像貼在燈內,待燈芯點亮,那不透光處顯現的暗影便是人像,比明明白白畫上去要隱匿的多,而相較她畫的小人兒,這燈上的人樣可謂精細,秦纓傾身細看,甚至能看到她的發髻上簪著玉蘭發簪。
秦纓笑意越來越盛,隻因謝星闌這巧思在無聲處,若她並未將燈盞帶回,那便進庫房再難見天日,而隻有她帶回來點亮,才能發現燈上秘密。
秦纓心腔砰動難止,幸而未曾錯過。
元正日至初七皆是休沐日,但如今雪災吃緊,謝星闌手中又有案子,秦纓相信,他絕不可能歇至初七,而她初二出城,初四歸來,或許案子便有了進展。
此念一定,她一門心思陪著秦璋過年,並未在初一日跑去衙門相見,初二天色剛大亮,便隨著秦璋出城去擺道場。
秦璋修道多年,多是為解心中愧責與追憶亡妻之苦,從前的秦纓隻覺祭祀道場枯燥,從未隨他去過道觀,今日有她作陪,秦璋心境大好。
但一出城,父女二人神色皆凝重下來。
城外災民大營雖已初步建成,但仍有不少災民未得入營,過年忙碌,世家們的粥棚也撤了不少,她們剩餘幾家的粥棚之前,依舊排著極長的隊伍,放眼望去,莫不是麵黑肌瘦、衣衫襤褸之人。
馬車裏,秦璋想起一事來,“陛下龍體欠安,是因為那兩首童謠而起?”
秦纓微微頷首,“陛下說那童謠皆是忤逆亂國之言,直被氣暈了,如今在讓謝大人查童謠的源頭,隻是如今還無確定消息。”
頓了頓,秦纓問道:“您有何懷疑嗎?”
秦璋道:“無緣無故的,不會忽然起兩首如此意有所指的童謠,古時確有歌謠農諺亂國的傳說,但那些傳言,不過是後人加以演繹而來,所謂天意亂國,無外乎皆是人為,先亂了人心,才會令亂國的新主有天命所歸,名正言順之感。”
秦纓擰眉,“您是說,是有人故意散播童謠,想要亂國?會否是南詔人?南詔人謀害趙永繁還不夠,還想進一步擾亂民心。”
秦璋緩緩點頭,“不排除此般可能,但,也可能是大周自己人。”
秦纓心頭一跳,若說周人亂國,按原文來算,六年之後,鄭氏在發現貞元帝並無意立李琨為儲君之後,便會起兵謀反,難道是鄭氏?!
秦纓唇角緊抿,“若說亂國,也得有籌碼,不能隻靠歌謠蠱惑人,如今的大周,能與陛下抗衡之人有幾個?”
秦璋眯眸:“那便隻有太後了。”
但話音落定,他又微微搖頭,“但太後當不至於如此,陛下對二皇子也算看重,便是為了二皇子爭,也還不到魚死網破之時。”
秦璋說完,又奇怪道:“陛下當政多年,算得上勤政愛民,亦可算胸懷韜略一代賢主,但他竟會因兩首歌謠氣得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