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這裏有軍醫,你畢竟是女孩子,不好跟著我進去。回吧,回吧。”涼國公慶幸於自己逃過一劫,瞧著朱至也是心有餘悸,滿腦子此刻隻有一個想法,趕緊把朱至打發了吧。莫讓人再留在他這兒,叫他心驚膽顫,坐立不安。
朱至也覺得震懾得差不多了,涼國公這會兒是該好好的上藥養傷,她再跟著,涼國公能乖乖上藥才怪。
“那舅公就交給你們了。”朱至還是挺配合的,正好,她的目的也達到了,就這樣吧。
涼國公就盼著朱至趕緊走,離得他遠遠的,一時半會就別在他的眼前出現了。
朱至目的已然達到,何嚐就想留下?
走之前,陸副將與朱至作一揖,感激無比。
多虧朱至來得及時,否則涼國公必將犯下彌天大禍,到時候可就不好收場了。
朱至也知道,陸副將是個明白人,可惜再明白的人碰上一個不可靠的元帥,一個空隙涼國公都能犯事,他再費心費力也管不了全部。
好在,經此一事,又有傷在身的涼國公一路可就相對安分了,朱至繼續她安定北元的政策,楊榮想出來的主意確實不錯,與朱至一慣的原則一致。
想要讓人誠心誠意的歸附,須得為他們謀劃。唯有人心所向,戰事才不會被人輕易挑起。
穩穩當當的回到北平,泰定帝也下詔,大明得勝而歸,也該回北平了。
相應的事,朱至交給手下去辦,泰定帝派了不少人過來幫忙,其中就有楊士奇。
本來回應天過年的朱至,連年都沒過就被北元突然的進攻打亂了所有計劃,這一追擊北元,整整打了三個月,也是不容易。
好在北元主力全都被殲,這一回,北邊可以稍稍安穩些年了。
至於能把這安穩延續到多久,須得看他們大明如何行事。
朱至趕在回應天之前,把楊榮的建議帶上,更讓剛來的楊士奇看看有沒有什麽需要補充的。
楊士奇豈不知此法,以人心建起城牆,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城牆。但是道理懂的人多,能不能做到,或者願意去做否都是一個問題。
朱至有此心,最重要的是已經開始實施。
楊榮私底下沒少跟楊士奇嘀咕,要說朱至辦事的效率不是一般的高,別管什麽事,有心為之必付之行動。
剛開始楊榮給朱至建議的時候,朱至擔心錢的事,也自知要等國庫把錢撥出來,絕對做不成這事了。
朱至別管怎麽想,第一時間已經讓人尋找草原的水源,繪製出如何引水,如何惠及於北元一眾百姓的方法。
現如今朱至手裏寬裕了,這就已經開始讓人在遼東一帶實施。
楊士奇對此給了楊榮答案,聽說過琉璃嗎?透明的琉璃,眼下南邊相當流行,最最重要的是,價可比黃金。偏還一物難求。
話至於此,楊榮馬上懂了,敢情朱至是掙到錢了,因此才會開始把錢砸進草原。
好吧,對於別人聚攏天下之財,楊榮是真覺得那樣的方式絕不可取。
這事落到朱至身上,不用說,楊榮是求之不得。
誰讓朱至賺來的錢全都投入建設大明。這樣的人若是掙不到錢,那才是沒天理。
總之,兩人一碰頭,同時都打定了主意,一定得幫著朱至把北邊的事做好,做得妥妥當當,無人能挑出半點刺來。
朱至呢,且將事情妥當安排,不忘帶上天元帝,不,如今已然是平順王的這位回應天。
平順王聽完瞪圓眼,滿心都是抗拒,並不想跟朱至走這一趟。
“北元主力被殲,你不該代表北元歸附?日後,北元該是我大明的附屬國?你尚未進京拜見過我父,你覺得合規矩?”朱至看出平順王抗拒,然而這事朱至可不是在跟他商量,而是通知他。
“以前我們沒想殺你,以後也不會。不過是讓你走一趟應天,以後你還會回北平,畢竟你的子民在北平,總得讓你時時見見你的子民,才不會讓他們忘記你。”朱至末了像是想起平順王的擔心了,且給他一顆定心丸。
果不其然,平順王一聽隻是讓他走一趟應天,並沒有要他留在應天的意思,立刻鬆了一口氣。
“理當拜見陛下。”平順王立馬改口。
朱至早已見識平順王變臉之快,舌頭轉得又有多快,再次經曆,已然沒有了驚訝。
“你是要自己跟我走一趟,或者帶上什麽人?”朱至且問之,這回完全是商量。朱至並不至於連多帶幾個人都不肯。
一個人上路其實會無聊的對吧。
“我一人足矣。”平順王趕緊回應,完全沒有打算把誰帶上。
朱至一片好意,對方既然覺得不需要,那就這麽著吧。
泰定帝急於讓朱至回去,還不是因為他已經下令開恩科,甚至要開武舉。如今可算是泰定元年了,一個新的時代,由此開啟。
武舉重啟,文臣們可是不太樂意的,這怎麽能開武舉呢?
此試當年是武則天首創,曆經數朝,可是時停時開。
朱元璋在位時絕口不提的事,怎麽到泰定帝這麽一個繼任之君,自小由名家大儒教出來的皇帝,竟然重武?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泰定帝沒有玩笑之意,定下開武舉時更是下令,自此大明朝在,科舉在則武舉在,三年一回,一視同仁。
得,直接把反對的人嘴都給堵上了。
當然,其實還有另一樁喜事,那就是朱雄英的太子妃人選終於定下了,人是陳亙不錯,陳亙卻成一個六品翰林侍講學士失蹤多年的女兒。
朱至收到常氏和朱雄英的信,一封是暗鬆一口氣,一封信是滿心的歡喜,畢竟籌謀許久的事終於成了,朱雄英也不容易。
朱至注意到的是,欽天監定下的婚期在七月,也就是三個月後。算算日子,那恰好是常氏出月子之後的事。
嗯,對,常氏快生了,這也是泰定帝急於把朱至喊回應天的原因。常氏念叨得朱至太狠,直說仗打完了就趕緊讓她回來。
泰定帝無可奈何,畢竟天大地大,孕婦最大,再者朱至回來,北平也可以暫時交給曹國公。
那,沒什麽值得遲疑的,泰定帝火急火燎的把朱至喊回來。
朱至能怎麽辦,隻能辛苦曹國公。反正後勤上的事,曹國公那是相當的熟練,加之為人耿直忠厚,可是大明為數不多既守規矩,還一心為老朱家謀算的人。
自家人要是都信不過,那還能信誰?
曹國公進了北平之後,這才知道北平到底有多少事,對此也終於明白為什麽朱元璋和泰定帝把北平交給朱至。
尤其在知道這裏裏外外的工程,那錢全都是靠朱至賺錢支出的,朝廷可是半分都沒有出!
曹國公突然明白了,為什麽朱至一直急於斂財!
她能不斂嗎?
她斂的那些錢可不是給自己用的,而是供應北平修建,開運河,通道路,修宮殿,北平上上下下,有多少地方動了,曹國公努力因想當年初見北平的時候,北平是什麽樣的。
最終,曹國公放棄了。他就沒找著足夠眼熟的地方。
朱至交代曹國公的事也不在北平,而是遼東等北元之地,用朱至的話來說,須得讓北元的百姓意識到大明確實有為他們謀劃之心,把他們變成自己人,日後才不會有不斷的變故。
修渠引水,以供草原上的百姓日常所須,最好,適應開荒種田的地方,怎麽也得種種田。
那這水路工程就更得用心了。
曹國公聽完後不可置信的盯著朱至,不確定朱至有沒有說錯。
“你手裏還有錢嗎?”不怪曹國公迎麵一問,他是不問都不行了,朱至花錢的地方有多少,得以大概看了一眼賬本的曹國公心裏多少有點數。
“本來是沒有的,最近我又找著了幾個賺錢的門道,賺的都是富商們的錢,所以我又有錢了。”朱至沒有想到有生之年竟然會被人問她有沒有錢。
她是誰啊?她可是嫁妝無數的安和公主。
真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朱至知道把自己的嫁妝整理整理,那照樣能搞出不少錢。
曹國公實在不知朱至麵對每日的支出如此大,是怎麽做到鎮定自若。
“伯父這些年借著你的東風也攢了不少家底,我也捐點。”曹國公想了想,開始從懷裏掏錢了,朱至趕緊按住道:“算了吧,您就是捐了也是杯水車薪。”
......曹國公能說,他感受到朱至對他那點錢的嫌棄嗎?他還沒拿出來。
“真要到了我實在難住的時候,我一定跟您提,您看可還行?”朱至想啊,她好像不能一味的拂了長輩的好意,別管錢多或是錢少,都是長輩的心意,她總不能連句好話都不給。
曹國公想了想,好像就算他現在能掏出來的錢,真要是說起來確實是杯水車薪,他要不還是別給了吧。
“行吧,什麽時候實在難了,我們這些長輩不少,真要是都湊起來,也不是不能給你湊出能緩緩的錢。”曹國公如是接話。朱至笑應著,同是也跟曹國公道:“那北平諸事就交給伯父您了。”
好說好說,當長輩的必須給朱至撐起來。
如此,北平的事朱至算是安排妥當了,跟著涼國公一行人一道回應天。
平順王怎麽說也是第一回 進應天,大明這一仗是打贏了,北元滅國,但於大明上下來看,該給北元的禮數得給。
遠來總是客,平順王初來應天,泰定帝且讓朱雄英親自來迎。
當平順王得知是朱雄英這位太子親自接他,自然受寵若驚。第一時間下馬走到朱雄英麵前,連聲客氣道:“不敢當,不敢當。”
饒是朱雄英早從朱至嘴裏得知,這位是相當聰明也懂得低頭的人,真正見識到,他幾乎和朱至得知這位竟然那靈活時一樣的驚訝,這確定是北元人?
與朱至交換一個眼神,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各自的身影。
人就在這兒,怎麽樣都是有目共睹。接下來是朱雄英的主場。
“平順王初來應天,陛下特意命孤來迎接,舟車勞頓,平順王辛苦了。”朱雄英抱拳含笑招呼人,平順王毫無壓力的道:“公主安排得十分穩妥,辛苦是萬萬不曾的。”
趕路就沒有不辛苦的,架不住他麵對的是大明,而他已然是階下囚。國已然滅,既然求生,便隻能乖乖聽話,好好的對待眼前的這些個祖宗,不惹他們煩,不叫他們針對,他的後半輩子才能過得好。
“請。”難得碰上一個不擺架子的北元皇帝,行吧,他既對大明俯首稱臣,隻要他安分守己,大明是容得下他的。
“請請請。”平順王萬萬不敢走在最前麵,連連與朱雄英和朱至相請,他們先行,他們先行。
“遠來是客,平順王且請。”朱至出麵,且讓平順王放心往前走吧。再要是推三阻四的會招人嫌棄的。
平順王畢竟跟朱至打的交道比較久,瞬間明了朱至言外之意,他敢不聽嗎?
乖乖往前走,落於朱雄英半步,也算是表明他的稱臣之心。
就這動作,朱雄英看在眼裏,不得不感慨,這位還真是狠狠做功課了,知曉究竟入了大明該怎麽保住自己的命,叫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末了一眼掃過朱至,朱雄英無聲詢問,這一位果真是真心歸順的嗎?
若是打著歸順的名號,如此低得下頭,將來或許更有可能成為他們大明的心腹大患,不可不防。
朱至給了他一記放心的眼神。該防的她從來都防著,若隻是能低得下頭也就罷了,若尋思低頭換取機會卷土重來,會有他吃苦頭的時候。
第156章 家法
◎責罰◎
朱雄英信得過朱至, 便引著平順王往宮城走去,路上沒忘記為他介紹介紹應天。
應天這個地方, 怎麽說呢, 平順王曾經是否來過,又或者是否聽說過,無人在這個時候提及這類傷心事。
平順王也十分配合, 每每朱雄英說到某處地方時, 都一副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兒,叫朱雄英和朱至看在眼裏, 不得不衝他豎起大拇指。
朱至也覺得震懾得差不多了,涼國公這會兒是該好好的上藥養傷,她再跟著,涼國公能乖乖上藥才怪。
“那舅公就交給你們了。”朱至還是挺配合的,正好,她的目的也達到了,就這樣吧。
涼國公就盼著朱至趕緊走,離得他遠遠的,一時半會就別在他的眼前出現了。
朱至目的已然達到,何嚐就想留下?
走之前,陸副將與朱至作一揖,感激無比。
多虧朱至來得及時,否則涼國公必將犯下彌天大禍,到時候可就不好收場了。
朱至也知道,陸副將是個明白人,可惜再明白的人碰上一個不可靠的元帥,一個空隙涼國公都能犯事,他再費心費力也管不了全部。
好在,經此一事,又有傷在身的涼國公一路可就相對安分了,朱至繼續她安定北元的政策,楊榮想出來的主意確實不錯,與朱至一慣的原則一致。
想要讓人誠心誠意的歸附,須得為他們謀劃。唯有人心所向,戰事才不會被人輕易挑起。
穩穩當當的回到北平,泰定帝也下詔,大明得勝而歸,也該回北平了。
相應的事,朱至交給手下去辦,泰定帝派了不少人過來幫忙,其中就有楊士奇。
本來回應天過年的朱至,連年都沒過就被北元突然的進攻打亂了所有計劃,這一追擊北元,整整打了三個月,也是不容易。
好在北元主力全都被殲,這一回,北邊可以稍稍安穩些年了。
至於能把這安穩延續到多久,須得看他們大明如何行事。
朱至趕在回應天之前,把楊榮的建議帶上,更讓剛來的楊士奇看看有沒有什麽需要補充的。
楊士奇豈不知此法,以人心建起城牆,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城牆。但是道理懂的人多,能不能做到,或者願意去做否都是一個問題。
朱至有此心,最重要的是已經開始實施。
楊榮私底下沒少跟楊士奇嘀咕,要說朱至辦事的效率不是一般的高,別管什麽事,有心為之必付之行動。
剛開始楊榮給朱至建議的時候,朱至擔心錢的事,也自知要等國庫把錢撥出來,絕對做不成這事了。
朱至別管怎麽想,第一時間已經讓人尋找草原的水源,繪製出如何引水,如何惠及於北元一眾百姓的方法。
現如今朱至手裏寬裕了,這就已經開始讓人在遼東一帶實施。
楊士奇對此給了楊榮答案,聽說過琉璃嗎?透明的琉璃,眼下南邊相當流行,最最重要的是,價可比黃金。偏還一物難求。
話至於此,楊榮馬上懂了,敢情朱至是掙到錢了,因此才會開始把錢砸進草原。
好吧,對於別人聚攏天下之財,楊榮是真覺得那樣的方式絕不可取。
這事落到朱至身上,不用說,楊榮是求之不得。
誰讓朱至賺來的錢全都投入建設大明。這樣的人若是掙不到錢,那才是沒天理。
總之,兩人一碰頭,同時都打定了主意,一定得幫著朱至把北邊的事做好,做得妥妥當當,無人能挑出半點刺來。
朱至呢,且將事情妥當安排,不忘帶上天元帝,不,如今已然是平順王的這位回應天。
平順王聽完瞪圓眼,滿心都是抗拒,並不想跟朱至走這一趟。
“北元主力被殲,你不該代表北元歸附?日後,北元該是我大明的附屬國?你尚未進京拜見過我父,你覺得合規矩?”朱至看出平順王抗拒,然而這事朱至可不是在跟他商量,而是通知他。
“以前我們沒想殺你,以後也不會。不過是讓你走一趟應天,以後你還會回北平,畢竟你的子民在北平,總得讓你時時見見你的子民,才不會讓他們忘記你。”朱至末了像是想起平順王的擔心了,且給他一顆定心丸。
果不其然,平順王一聽隻是讓他走一趟應天,並沒有要他留在應天的意思,立刻鬆了一口氣。
“理當拜見陛下。”平順王立馬改口。
朱至早已見識平順王變臉之快,舌頭轉得又有多快,再次經曆,已然沒有了驚訝。
“你是要自己跟我走一趟,或者帶上什麽人?”朱至且問之,這回完全是商量。朱至並不至於連多帶幾個人都不肯。
一個人上路其實會無聊的對吧。
“我一人足矣。”平順王趕緊回應,完全沒有打算把誰帶上。
朱至一片好意,對方既然覺得不需要,那就這麽著吧。
泰定帝急於讓朱至回去,還不是因為他已經下令開恩科,甚至要開武舉。如今可算是泰定元年了,一個新的時代,由此開啟。
武舉重啟,文臣們可是不太樂意的,這怎麽能開武舉呢?
此試當年是武則天首創,曆經數朝,可是時停時開。
朱元璋在位時絕口不提的事,怎麽到泰定帝這麽一個繼任之君,自小由名家大儒教出來的皇帝,竟然重武?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泰定帝沒有玩笑之意,定下開武舉時更是下令,自此大明朝在,科舉在則武舉在,三年一回,一視同仁。
得,直接把反對的人嘴都給堵上了。
當然,其實還有另一樁喜事,那就是朱雄英的太子妃人選終於定下了,人是陳亙不錯,陳亙卻成一個六品翰林侍講學士失蹤多年的女兒。
朱至收到常氏和朱雄英的信,一封是暗鬆一口氣,一封信是滿心的歡喜,畢竟籌謀許久的事終於成了,朱雄英也不容易。
朱至注意到的是,欽天監定下的婚期在七月,也就是三個月後。算算日子,那恰好是常氏出月子之後的事。
嗯,對,常氏快生了,這也是泰定帝急於把朱至喊回應天的原因。常氏念叨得朱至太狠,直說仗打完了就趕緊讓她回來。
泰定帝無可奈何,畢竟天大地大,孕婦最大,再者朱至回來,北平也可以暫時交給曹國公。
那,沒什麽值得遲疑的,泰定帝火急火燎的把朱至喊回來。
朱至能怎麽辦,隻能辛苦曹國公。反正後勤上的事,曹國公那是相當的熟練,加之為人耿直忠厚,可是大明為數不多既守規矩,還一心為老朱家謀算的人。
自家人要是都信不過,那還能信誰?
曹國公進了北平之後,這才知道北平到底有多少事,對此也終於明白為什麽朱元璋和泰定帝把北平交給朱至。
尤其在知道這裏裏外外的工程,那錢全都是靠朱至賺錢支出的,朝廷可是半分都沒有出!
曹國公突然明白了,為什麽朱至一直急於斂財!
她能不斂嗎?
她斂的那些錢可不是給自己用的,而是供應北平修建,開運河,通道路,修宮殿,北平上上下下,有多少地方動了,曹國公努力因想當年初見北平的時候,北平是什麽樣的。
最終,曹國公放棄了。他就沒找著足夠眼熟的地方。
朱至交代曹國公的事也不在北平,而是遼東等北元之地,用朱至的話來說,須得讓北元的百姓意識到大明確實有為他們謀劃之心,把他們變成自己人,日後才不會有不斷的變故。
修渠引水,以供草原上的百姓日常所須,最好,適應開荒種田的地方,怎麽也得種種田。
那這水路工程就更得用心了。
曹國公聽完後不可置信的盯著朱至,不確定朱至有沒有說錯。
“你手裏還有錢嗎?”不怪曹國公迎麵一問,他是不問都不行了,朱至花錢的地方有多少,得以大概看了一眼賬本的曹國公心裏多少有點數。
“本來是沒有的,最近我又找著了幾個賺錢的門道,賺的都是富商們的錢,所以我又有錢了。”朱至沒有想到有生之年竟然會被人問她有沒有錢。
她是誰啊?她可是嫁妝無數的安和公主。
真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朱至知道把自己的嫁妝整理整理,那照樣能搞出不少錢。
曹國公實在不知朱至麵對每日的支出如此大,是怎麽做到鎮定自若。
“伯父這些年借著你的東風也攢了不少家底,我也捐點。”曹國公想了想,開始從懷裏掏錢了,朱至趕緊按住道:“算了吧,您就是捐了也是杯水車薪。”
......曹國公能說,他感受到朱至對他那點錢的嫌棄嗎?他還沒拿出來。
“真要到了我實在難住的時候,我一定跟您提,您看可還行?”朱至想啊,她好像不能一味的拂了長輩的好意,別管錢多或是錢少,都是長輩的心意,她總不能連句好話都不給。
曹國公想了想,好像就算他現在能掏出來的錢,真要是說起來確實是杯水車薪,他要不還是別給了吧。
“行吧,什麽時候實在難了,我們這些長輩不少,真要是都湊起來,也不是不能給你湊出能緩緩的錢。”曹國公如是接話。朱至笑應著,同是也跟曹國公道:“那北平諸事就交給伯父您了。”
好說好說,當長輩的必須給朱至撐起來。
如此,北平的事朱至算是安排妥當了,跟著涼國公一行人一道回應天。
平順王怎麽說也是第一回 進應天,大明這一仗是打贏了,北元滅國,但於大明上下來看,該給北元的禮數得給。
遠來總是客,平順王初來應天,泰定帝且讓朱雄英親自來迎。
當平順王得知是朱雄英這位太子親自接他,自然受寵若驚。第一時間下馬走到朱雄英麵前,連聲客氣道:“不敢當,不敢當。”
饒是朱雄英早從朱至嘴裏得知,這位是相當聰明也懂得低頭的人,真正見識到,他幾乎和朱至得知這位竟然那靈活時一樣的驚訝,這確定是北元人?
與朱至交換一個眼神,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各自的身影。
人就在這兒,怎麽樣都是有目共睹。接下來是朱雄英的主場。
“平順王初來應天,陛下特意命孤來迎接,舟車勞頓,平順王辛苦了。”朱雄英抱拳含笑招呼人,平順王毫無壓力的道:“公主安排得十分穩妥,辛苦是萬萬不曾的。”
趕路就沒有不辛苦的,架不住他麵對的是大明,而他已然是階下囚。國已然滅,既然求生,便隻能乖乖聽話,好好的對待眼前的這些個祖宗,不惹他們煩,不叫他們針對,他的後半輩子才能過得好。
“請。”難得碰上一個不擺架子的北元皇帝,行吧,他既對大明俯首稱臣,隻要他安分守己,大明是容得下他的。
“請請請。”平順王萬萬不敢走在最前麵,連連與朱雄英和朱至相請,他們先行,他們先行。
“遠來是客,平順王且請。”朱至出麵,且讓平順王放心往前走吧。再要是推三阻四的會招人嫌棄的。
平順王畢竟跟朱至打的交道比較久,瞬間明了朱至言外之意,他敢不聽嗎?
乖乖往前走,落於朱雄英半步,也算是表明他的稱臣之心。
就這動作,朱雄英看在眼裏,不得不感慨,這位還真是狠狠做功課了,知曉究竟入了大明該怎麽保住自己的命,叫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末了一眼掃過朱至,朱雄英無聲詢問,這一位果真是真心歸順的嗎?
若是打著歸順的名號,如此低得下頭,將來或許更有可能成為他們大明的心腹大患,不可不防。
朱至給了他一記放心的眼神。該防的她從來都防著,若隻是能低得下頭也就罷了,若尋思低頭換取機會卷土重來,會有他吃苦頭的時候。
第156章 家法
◎責罰◎
朱雄英信得過朱至, 便引著平順王往宮城走去,路上沒忘記為他介紹介紹應天。
應天這個地方, 怎麽說呢, 平順王曾經是否來過,又或者是否聽說過,無人在這個時候提及這類傷心事。
平順王也十分配合, 每每朱雄英說到某處地方時, 都一副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兒,叫朱雄英和朱至看在眼裏, 不得不衝他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