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腦袋瞬間耷拉下來,幽怨的指著朱至道:“你有一半?”
是的,朱至身邊的人捧著的可就一本而已,他手裏三四本呢!
“我記在腦子裏了,不像哥哥需要名單,地形。對了,上麵有圖標,各家的位置也標得清清楚楚,楊榮,你陪著太子爺好好的歸置人。”朱至思來想去,以為應該給朱雄英安排個人。
楊榮,對了,考中進士後被安排到北平,對北平事務了如指掌,他跟著朱雄英,隻要將位置告訴朱雄英就成,別的也不需要他衝前頭。
楊榮立刻出列,衝朱雄英作一揖。
朱雄英能不知道楊榮,這麽一個敢在殿試上寫出讓女子參加科舉的提議的人,可真是無所顧忌。
“希望我們能盡快把人安置好。”朱至指了後頭浩浩蕩蕩的人,提醒朱雄英他們今天可有得忙,麻利迅速點把事情幹完吧。
朱雄英同意,已然衝人喊道:“點到名的諸位大人和家眷且隨孤來。”
同樣,朱至那裏也是。
當然,並不僅限於朱至和朱雄英,朱允炆、沈彬處和楊士奇各有分管。
他們就算不累,真以為奔波多日的文武百官們,他們就不辛苦,不想在第一時間回府休息?
不,要不是他們連自己的府邸都不知道在哪兒,他們早跑回家了。
是以,都趕緊領著家人,帶上他們的行囊,迅速跟上負責安置他們的人。
那麽大的北平城,自不可能把各家都安排得離皇城最近,從前就住在此處的人家,那也是斷不可能把人弄走。
隻能說,按照官員官職的高低,統一從皇城處,由近到遠。
值得一說的是,這安置的道理,那是由百官為先,再到皇親。
為這事,倒是有人想鬧騰,可是,沈彬也罷,楊士奇也好,隻道皆是朱至安排,若有不服之人,大可去尋朱至。
那,誰敢啊!
縱然他們這些皇親是朱至的長輩,朱至揍過的叔叔和長輩在少數?
不想顏麵盡失,最好就把嘴閉上,且等著。
但凡要是誰敢鬧事,誰要爭個前後,看看最後朱至敢不敢收拾他們。
當然,朱至也不傻,也不是沒有跟各府提前說好,畢竟,長輩總是長輩,朱至也得顧忌他們的麵子。
沒有及時安置到位的長輩們,朱至也是讓人準備了桌椅,配上點心茶水,讓他們能夠休息著,保證絕對不會讓他們再累著。自然也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百官明日可是要早朝的,皇親家眷卻是不用,孰當優,自分明。
因而,除了個別不講理的人,旁的也明白這個道理,那就喝著茶,吃著點心,等著朱至他們安排吧。
百官們用最快速度安置好,值得一說的是,平日對朱至不錯的人家,那熱鍋熱灶等著,熱水備下,待他們一進去,屋裏那是打掃得幹幹淨淨,隻要把床鋪好,那是立馬能睡。
自然,有那終日挑朱至刺,不作為的人,不好意思,你們的家自己收拾吧。
這區別對待,眼下無人得知,事後泰定帝有所耳聞,便敲打朱至道:“不該如此。”
“有什麽不該的。我不理會的可是那隻會坐而論道,無功於家國天下者。真正做實事,卻不能容於我以女子之身參與朝政的人,我可沒有虧待。我沒有單純以一人之喜好對他們有所區別。想指責我之前,他們更應該反省自己,他們像樣嗎?”朱至何許人也,就算要教訓人,那也不單純隻從喜好出發。
泰定帝本來是想讓朱至悠著點,可一想,若沒有對比,誰又能明白,朱至也不是對誰都好,一個個才能知道,朱至就算要對付人,也不是隨便折騰人的。
“罷了。”既知朱至非以一己喜好而對付人,而是借此敲打,好讓那些當官不作為的人三省吾身。泰定帝便絕口不提。
不過,遷都北平的第一個早朝,泰定帝在那太和殿前召見眾臣。這就當大致一提,這北平稱順天府,而這北平城內的宮城,是為皇城,各宮的名字早在遷都之前都已經定下。什麽乾清宮,坤寧宮等等。皇城分為外朝,內廷。前廷三大殿分別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是為皇帝日常居所,以及每日早朝之處。中和殿是皇帝日常接受朝拜時休息之處。保和殿是設宴之處。
大概有所分,具體細節到底各殿該怎麽用,皇帝看著變。反正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泰定帝也覺得在沒有搬家之前,有個大概安置即可,細節上,泰定帝住進去再說。
“陛下萬安。”泰定帝居於上座,聽著一陣陣山呼,一種天下盡在我的腳下,俯瞰天地的驕傲油然而生,泰定帝不自覺挺直背,下一刻,又清醒了過來。於天地而言,人有多渺小,難道他竟然忘了。驕傲,他有什麽值得驕傲的?
“贛州夏三叛亂,眼下如何?”是的,泰定帝如何也想不到,在他決定遷都後,江西再現萬民起義。
這對泰定帝而言不是一件好事,有朝臣更是順勢提起,百民造反,遷都事宜可見不妥,不如不遷了吧。
泰定帝能聽他們的話才有鬼。
迅速派人前往江西,命人平定叛亂。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在遷都後的第一個早朝,泰定帝開口問起的竟然是叛亂一事是否處置好了。
本來山呼聖安的一幹人都難掩驚訝的望向泰定帝,泰定帝反而微擰眉頭繼續問:“怎麽,沒有消息傳來?”
“陛下多慮了,區區萬人起義,我大明兵馬驍勇善戰,必能凱旋而歸。”立刻有人上前拍起馬屁來,且讓泰定帝放寬心,他們大明一定會贏,也一定能贏的。
“哼,朕憂心的是亂不能平嗎?朕想知道的更是,兩季稻穀推廣,糧食增產,為何江西再起叛亂?”泰定帝心裏有數著,可不會隨便被人忽悠了。
百姓若非食不能果腹,求生無門,斷不可能起兵造反。
偏偏,在泰定帝認為一切都往好的情況發展時,卻出現農民起義,如何不叫泰定帝不三思。
朱至也聽說了這事,自然也是引以為誡,同時也在思考,因何而起叛亂。
這個問題不僅在朱至心裏,何嚐不是也在泰定帝心裏,令泰定帝耿耿於懷。
“陛下若想知道其中原因,何不派人前去查查。”泰定帝在這樣一個大喜的日子,遷都第一天的早朝提起此事,可見在泰定帝心裏,這事關係重大。如此,好說,那就派人前去查查。
“眼下還是平亂為重。”朱雄英擰起眉頭如是提醒。
亂已起,如何迅速平亂才是最重要的。
“朕亦是此意。”泰定帝豈能不分輕重,亂平定之後,再道其他不急。然,現在最大的問題何嚐不是,派去平亂的人,到現在沒有消息傳來,這都過去小半個月了。
“陛下若是心急,不如再派人前往江西查看情況。”對嘍,泰定帝若是心急,那就派人再去查看。
泰定帝的視線落在朱至身上,朱至立刻道:“兒臣即刻派錦衣衛前去查看。”
咦,不提錦衣衛,好些人已經幾乎把錦衣衛忘得七七八八,不曾想事隔多年,竟然再次從朱至嘴裏聽到錦衣衛的名字。不對嘍,怎麽聽起來好像是朱至在執掌錦衣衛?
啊,同時也讓人想起另一回事了,錦衣衛現在還像以前一樣監察百官嗎?
這個問題,一時半會兒好像沒人能解答。但錦衣衛這三個字自朱至嘴裏說出來,不知該怎麽說,底下的臣子們都有一種不怎麽好的感覺。就好像一直被關在籠內的野獸突然被人打開籠門,自此再也關不住。
不不不,怎麽能這樣,他們可不想再像以前一樣,戰戰兢兢活在的錦衣衛陰影之下。
“陛下,何必另派錦衣衛,若為打聽消息,可從兵部或是禦史台中挑人。”果然,立刻有人開這個口,隻為向泰定帝證明,其實泰定帝根本不用另外讓錦衣衛去打聽,朝中官員各司其職,相比之下,其他部門辦事的效率不亞於錦衣衛。
泰定帝焉能不知他們打的什麽主意?知道,卻也必須要問問,“依你們所見,該讓誰去?”
一看泰定帝似乎可以商量的態度,立刻有人道:“兵部處,不如就讓何容何大人去。”
何容二字一出,朱至錯愕抬頭,顯得不可置信。
卻不知,朱至的錯愕在他們看來像是釋放出這件事可以讓何容去做的信號。
對嘍,不管那個人是出於什麽心思提出讓何容出去,但就朱至的反應,讓他們堅信這就是一個可以借機除掉何容的機會,光明正大解決何容的機會。
泰定帝微擰眉頭,“武狀元何容。”
“正是。此女文武雙全,早些年為禦史,為人剛正,風聞而奏,今剛調到兵部。也是陛下說,既為武狀元,不該不懂武事。臣以為,不如讓讓何大人前往江西,正好,若亂未平,也可以出一份力,若是亂已平,不如讓她查查,江西之亂因何而起,給陛下也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泰定帝記得何容,好些人其實都記得,包括泰定帝自己說過的好些話,他們其實都記在心裏,要的就這樣一個順勢壓人的機會。
“諸位大人都有一顆愛才之心,甚好。”朱至突然一聲讚許,眼眸半垂掃過提議的眾人。“兒臣附議。想來何容既然曾為禦史,今又屬於兵部,也不用另外補一個禦史相隨,就讓她一人前往江西,查明江西情況。”
不僅同意,朱至更是把好些人沒有說出口的話全都說出來。
一事不煩二主,就他們開口的這些人,哪一個不是想要何容走這一趟,最好能夠死在江西,永遠都別回來。
三年科舉,武舉,眼看召開在即,泰定帝剛放了話,許天下女子參加武舉,這就有人迫不及待出麵,想要除掉一個何容以達到震懾天下女子的目的。好啊,他們有他們的目的,朱至何嚐沒有她的用心。
朱至過於自覺的提議,倒是讓人有些不太好意思,但好像,也很難讓人拒絕。
“眾卿何意?”泰定帝於此時提問,等著一幹臣子們的回應。
“臣以為公主提議甚好。”沒什麽不好的,反正他們巴不得迅速解決何容,沒有別的人參與,一個何容絕對要好解決得多。
“那就這麽定了,讓何容從速趕往江西。”泰定帝既然征得一眾人支持,立刻下令,這便讓何容用最快速度前往江西。
早朝上的消息很快傳揚出去,聽到這則消息時,不同的人都有不同反應。
陳亙彼時手裏正拿著筆疏理著賬目,乍聽顯得一愣,“怎麽會定下讓何容前往江西?”
“自然是有意除掉何大人的人向陛下舉薦促成。可是江西生亂,派去平定亂事的人尚不得知情況如何,何大人此去,怕是要中了別人的算計,凶多吉少。太子妃,我們不能不管,由著何大人孤身前往。”
伺候在陳亙身邊的人,迫切於想讓陳亙出麵,一定要保證何容的安全,萬萬不能出什麽差錯,以至於讓好不容易在朝堂站穩腳根的何容沒了。
陳亙豈不明白宮女所說的這些道理,卻在第一時間問:“公主今日不曾早朝?”
遷都後的第一個朝會,朱至一個已經被泰定帝欽點參與早朝的公主,難道她沒有參加朝會嗎?
“這才是最讓奴婢想不明白的地方,公主怎麽能同意這件事。而且就是公主主張讓何大人一人前往江西。”江西多凶險,要不是因為足夠凶險,也不會有人提議派何容前往,這明擺著的借刀殺人。
“分明是那些見不得何大人參政的人想要借刀殺人。奴婢如此愚鈍之人都能明白的道理,難道公主會不懂,陛下不懂?”顯然,這奴婢也是急得不行,越想越是氣,說話就跟放鞭炮一般。
可是陳亙聽她又急又氣的話,卻忍不住笑了,“好了好了,別急,也別氣。”
“太子妃,好不容易才遇上一個武狀元。”宮女卻是不能不急,也無法不氣。
誰都看得出來,江西這事不同尋常,若是真讓何容走這一趟,陳亙才剛開的局豈不一把回到解放前?
陳亙安撫道:“所以,既然是大明的武狀元,本事是有的,接下來該考驗她的就是她的膽識。危機即是機會。何大人才開了一個好局,離我們想要做到的局麵差得遠了。這種時候有人把江西的事交由何大人去做,這就是何大人證明自己的機會。但凡隻要何大人把差事辦得漂漂亮亮,再回來,便無人再敢因她是女子而輕視於她。”
是的,陳亙更明白這就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讓何容真正站穩腳根的機會。
文治武功,不管誰想在這朝廷占得一席之地,都得二擇其一。
顯然,現在的何容哪樣都沒有。
可是,想要坑何容的人不就給了何容這個機會了?
何容在得知朝堂上的提議後,那是興奮得連連叫好。
江西叛亂,危險!嗬,再危險那都是真刀真槍,比起真刀真槍來,難道不是朝堂上一個個陰險狡詐的人更難對付?
“大人,大人,幾位大人有請。”何容正興奮著,差點忘了自己還在兵部,結果有人來請,道是幾位大人有請。
幾位大人,哪幾位大人?
何容收斂麵上的表情,無聲掃過衝進來喊話,卻隻喊了一半的人,無聲詢問哪幾個大人?
“幾位內閣大學士。”來人一看何容完全不打算動,那有什麽辦法,隻好趕緊把沒有來得及說出口的內容補上。
內閣大學士啊。這就得說說,自打朱元璋殺了胡惟庸,廢了丞相製後,總理國事。可這一天天的事不要太多,朱元璋自覺力不從心,那怎麽辦呢?
朱元璋即從翰林院中挑幾個能幹的人幫他處理朝事。
當時朱元璋是讓這些翰林學士入文淵閣當值,慢慢的開始便出現了“內閣”一詞。
這些內閣大學士,初初是幫著朱元璋批閱奏折,決策權依然在朱元璋手裏。
是的,朱至身邊的人捧著的可就一本而已,他手裏三四本呢!
“我記在腦子裏了,不像哥哥需要名單,地形。對了,上麵有圖標,各家的位置也標得清清楚楚,楊榮,你陪著太子爺好好的歸置人。”朱至思來想去,以為應該給朱雄英安排個人。
楊榮,對了,考中進士後被安排到北平,對北平事務了如指掌,他跟著朱雄英,隻要將位置告訴朱雄英就成,別的也不需要他衝前頭。
楊榮立刻出列,衝朱雄英作一揖。
朱雄英能不知道楊榮,這麽一個敢在殿試上寫出讓女子參加科舉的提議的人,可真是無所顧忌。
“希望我們能盡快把人安置好。”朱至指了後頭浩浩蕩蕩的人,提醒朱雄英他們今天可有得忙,麻利迅速點把事情幹完吧。
朱雄英同意,已然衝人喊道:“點到名的諸位大人和家眷且隨孤來。”
同樣,朱至那裏也是。
當然,並不僅限於朱至和朱雄英,朱允炆、沈彬處和楊士奇各有分管。
他們就算不累,真以為奔波多日的文武百官們,他們就不辛苦,不想在第一時間回府休息?
不,要不是他們連自己的府邸都不知道在哪兒,他們早跑回家了。
是以,都趕緊領著家人,帶上他們的行囊,迅速跟上負責安置他們的人。
那麽大的北平城,自不可能把各家都安排得離皇城最近,從前就住在此處的人家,那也是斷不可能把人弄走。
隻能說,按照官員官職的高低,統一從皇城處,由近到遠。
值得一說的是,這安置的道理,那是由百官為先,再到皇親。
為這事,倒是有人想鬧騰,可是,沈彬也罷,楊士奇也好,隻道皆是朱至安排,若有不服之人,大可去尋朱至。
那,誰敢啊!
縱然他們這些皇親是朱至的長輩,朱至揍過的叔叔和長輩在少數?
不想顏麵盡失,最好就把嘴閉上,且等著。
但凡要是誰敢鬧事,誰要爭個前後,看看最後朱至敢不敢收拾他們。
當然,朱至也不傻,也不是沒有跟各府提前說好,畢竟,長輩總是長輩,朱至也得顧忌他們的麵子。
沒有及時安置到位的長輩們,朱至也是讓人準備了桌椅,配上點心茶水,讓他們能夠休息著,保證絕對不會讓他們再累著。自然也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百官明日可是要早朝的,皇親家眷卻是不用,孰當優,自分明。
因而,除了個別不講理的人,旁的也明白這個道理,那就喝著茶,吃著點心,等著朱至他們安排吧。
百官們用最快速度安置好,值得一說的是,平日對朱至不錯的人家,那熱鍋熱灶等著,熱水備下,待他們一進去,屋裏那是打掃得幹幹淨淨,隻要把床鋪好,那是立馬能睡。
自然,有那終日挑朱至刺,不作為的人,不好意思,你們的家自己收拾吧。
這區別對待,眼下無人得知,事後泰定帝有所耳聞,便敲打朱至道:“不該如此。”
“有什麽不該的。我不理會的可是那隻會坐而論道,無功於家國天下者。真正做實事,卻不能容於我以女子之身參與朝政的人,我可沒有虧待。我沒有單純以一人之喜好對他們有所區別。想指責我之前,他們更應該反省自己,他們像樣嗎?”朱至何許人也,就算要教訓人,那也不單純隻從喜好出發。
泰定帝本來是想讓朱至悠著點,可一想,若沒有對比,誰又能明白,朱至也不是對誰都好,一個個才能知道,朱至就算要對付人,也不是隨便折騰人的。
“罷了。”既知朱至非以一己喜好而對付人,而是借此敲打,好讓那些當官不作為的人三省吾身。泰定帝便絕口不提。
不過,遷都北平的第一個早朝,泰定帝在那太和殿前召見眾臣。這就當大致一提,這北平稱順天府,而這北平城內的宮城,是為皇城,各宮的名字早在遷都之前都已經定下。什麽乾清宮,坤寧宮等等。皇城分為外朝,內廷。前廷三大殿分別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是為皇帝日常居所,以及每日早朝之處。中和殿是皇帝日常接受朝拜時休息之處。保和殿是設宴之處。
大概有所分,具體細節到底各殿該怎麽用,皇帝看著變。反正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泰定帝也覺得在沒有搬家之前,有個大概安置即可,細節上,泰定帝住進去再說。
“陛下萬安。”泰定帝居於上座,聽著一陣陣山呼,一種天下盡在我的腳下,俯瞰天地的驕傲油然而生,泰定帝不自覺挺直背,下一刻,又清醒了過來。於天地而言,人有多渺小,難道他竟然忘了。驕傲,他有什麽值得驕傲的?
“贛州夏三叛亂,眼下如何?”是的,泰定帝如何也想不到,在他決定遷都後,江西再現萬民起義。
這對泰定帝而言不是一件好事,有朝臣更是順勢提起,百民造反,遷都事宜可見不妥,不如不遷了吧。
泰定帝能聽他們的話才有鬼。
迅速派人前往江西,命人平定叛亂。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在遷都後的第一個早朝,泰定帝開口問起的竟然是叛亂一事是否處置好了。
本來山呼聖安的一幹人都難掩驚訝的望向泰定帝,泰定帝反而微擰眉頭繼續問:“怎麽,沒有消息傳來?”
“陛下多慮了,區區萬人起義,我大明兵馬驍勇善戰,必能凱旋而歸。”立刻有人上前拍起馬屁來,且讓泰定帝放寬心,他們大明一定會贏,也一定能贏的。
“哼,朕憂心的是亂不能平嗎?朕想知道的更是,兩季稻穀推廣,糧食增產,為何江西再起叛亂?”泰定帝心裏有數著,可不會隨便被人忽悠了。
百姓若非食不能果腹,求生無門,斷不可能起兵造反。
偏偏,在泰定帝認為一切都往好的情況發展時,卻出現農民起義,如何不叫泰定帝不三思。
朱至也聽說了這事,自然也是引以為誡,同時也在思考,因何而起叛亂。
這個問題不僅在朱至心裏,何嚐不是也在泰定帝心裏,令泰定帝耿耿於懷。
“陛下若想知道其中原因,何不派人前去查查。”泰定帝在這樣一個大喜的日子,遷都第一天的早朝提起此事,可見在泰定帝心裏,這事關係重大。如此,好說,那就派人前去查查。
“眼下還是平亂為重。”朱雄英擰起眉頭如是提醒。
亂已起,如何迅速平亂才是最重要的。
“朕亦是此意。”泰定帝豈能不分輕重,亂平定之後,再道其他不急。然,現在最大的問題何嚐不是,派去平亂的人,到現在沒有消息傳來,這都過去小半個月了。
“陛下若是心急,不如再派人前往江西查看情況。”對嘍,泰定帝若是心急,那就派人再去查看。
泰定帝的視線落在朱至身上,朱至立刻道:“兒臣即刻派錦衣衛前去查看。”
咦,不提錦衣衛,好些人已經幾乎把錦衣衛忘得七七八八,不曾想事隔多年,竟然再次從朱至嘴裏聽到錦衣衛的名字。不對嘍,怎麽聽起來好像是朱至在執掌錦衣衛?
啊,同時也讓人想起另一回事了,錦衣衛現在還像以前一樣監察百官嗎?
這個問題,一時半會兒好像沒人能解答。但錦衣衛這三個字自朱至嘴裏說出來,不知該怎麽說,底下的臣子們都有一種不怎麽好的感覺。就好像一直被關在籠內的野獸突然被人打開籠門,自此再也關不住。
不不不,怎麽能這樣,他們可不想再像以前一樣,戰戰兢兢活在的錦衣衛陰影之下。
“陛下,何必另派錦衣衛,若為打聽消息,可從兵部或是禦史台中挑人。”果然,立刻有人開這個口,隻為向泰定帝證明,其實泰定帝根本不用另外讓錦衣衛去打聽,朝中官員各司其職,相比之下,其他部門辦事的效率不亞於錦衣衛。
泰定帝焉能不知他們打的什麽主意?知道,卻也必須要問問,“依你們所見,該讓誰去?”
一看泰定帝似乎可以商量的態度,立刻有人道:“兵部處,不如就讓何容何大人去。”
何容二字一出,朱至錯愕抬頭,顯得不可置信。
卻不知,朱至的錯愕在他們看來像是釋放出這件事可以讓何容去做的信號。
對嘍,不管那個人是出於什麽心思提出讓何容出去,但就朱至的反應,讓他們堅信這就是一個可以借機除掉何容的機會,光明正大解決何容的機會。
泰定帝微擰眉頭,“武狀元何容。”
“正是。此女文武雙全,早些年為禦史,為人剛正,風聞而奏,今剛調到兵部。也是陛下說,既為武狀元,不該不懂武事。臣以為,不如讓讓何大人前往江西,正好,若亂未平,也可以出一份力,若是亂已平,不如讓她查查,江西之亂因何而起,給陛下也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泰定帝記得何容,好些人其實都記得,包括泰定帝自己說過的好些話,他們其實都記在心裏,要的就這樣一個順勢壓人的機會。
“諸位大人都有一顆愛才之心,甚好。”朱至突然一聲讚許,眼眸半垂掃過提議的眾人。“兒臣附議。想來何容既然曾為禦史,今又屬於兵部,也不用另外補一個禦史相隨,就讓她一人前往江西,查明江西情況。”
不僅同意,朱至更是把好些人沒有說出口的話全都說出來。
一事不煩二主,就他們開口的這些人,哪一個不是想要何容走這一趟,最好能夠死在江西,永遠都別回來。
三年科舉,武舉,眼看召開在即,泰定帝剛放了話,許天下女子參加武舉,這就有人迫不及待出麵,想要除掉一個何容以達到震懾天下女子的目的。好啊,他們有他們的目的,朱至何嚐沒有她的用心。
朱至過於自覺的提議,倒是讓人有些不太好意思,但好像,也很難讓人拒絕。
“眾卿何意?”泰定帝於此時提問,等著一幹臣子們的回應。
“臣以為公主提議甚好。”沒什麽不好的,反正他們巴不得迅速解決何容,沒有別的人參與,一個何容絕對要好解決得多。
“那就這麽定了,讓何容從速趕往江西。”泰定帝既然征得一眾人支持,立刻下令,這便讓何容用最快速度前往江西。
早朝上的消息很快傳揚出去,聽到這則消息時,不同的人都有不同反應。
陳亙彼時手裏正拿著筆疏理著賬目,乍聽顯得一愣,“怎麽會定下讓何容前往江西?”
“自然是有意除掉何大人的人向陛下舉薦促成。可是江西生亂,派去平定亂事的人尚不得知情況如何,何大人此去,怕是要中了別人的算計,凶多吉少。太子妃,我們不能不管,由著何大人孤身前往。”
伺候在陳亙身邊的人,迫切於想讓陳亙出麵,一定要保證何容的安全,萬萬不能出什麽差錯,以至於讓好不容易在朝堂站穩腳根的何容沒了。
陳亙豈不明白宮女所說的這些道理,卻在第一時間問:“公主今日不曾早朝?”
遷都後的第一個朝會,朱至一個已經被泰定帝欽點參與早朝的公主,難道她沒有參加朝會嗎?
“這才是最讓奴婢想不明白的地方,公主怎麽能同意這件事。而且就是公主主張讓何大人一人前往江西。”江西多凶險,要不是因為足夠凶險,也不會有人提議派何容前往,這明擺著的借刀殺人。
“分明是那些見不得何大人參政的人想要借刀殺人。奴婢如此愚鈍之人都能明白的道理,難道公主會不懂,陛下不懂?”顯然,這奴婢也是急得不行,越想越是氣,說話就跟放鞭炮一般。
可是陳亙聽她又急又氣的話,卻忍不住笑了,“好了好了,別急,也別氣。”
“太子妃,好不容易才遇上一個武狀元。”宮女卻是不能不急,也無法不氣。
誰都看得出來,江西這事不同尋常,若是真讓何容走這一趟,陳亙才剛開的局豈不一把回到解放前?
陳亙安撫道:“所以,既然是大明的武狀元,本事是有的,接下來該考驗她的就是她的膽識。危機即是機會。何大人才開了一個好局,離我們想要做到的局麵差得遠了。這種時候有人把江西的事交由何大人去做,這就是何大人證明自己的機會。但凡隻要何大人把差事辦得漂漂亮亮,再回來,便無人再敢因她是女子而輕視於她。”
是的,陳亙更明白這就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讓何容真正站穩腳根的機會。
文治武功,不管誰想在這朝廷占得一席之地,都得二擇其一。
顯然,現在的何容哪樣都沒有。
可是,想要坑何容的人不就給了何容這個機會了?
何容在得知朝堂上的提議後,那是興奮得連連叫好。
江西叛亂,危險!嗬,再危險那都是真刀真槍,比起真刀真槍來,難道不是朝堂上一個個陰險狡詐的人更難對付?
“大人,大人,幾位大人有請。”何容正興奮著,差點忘了自己還在兵部,結果有人來請,道是幾位大人有請。
幾位大人,哪幾位大人?
何容收斂麵上的表情,無聲掃過衝進來喊話,卻隻喊了一半的人,無聲詢問哪幾個大人?
“幾位內閣大學士。”來人一看何容完全不打算動,那有什麽辦法,隻好趕緊把沒有來得及說出口的內容補上。
內閣大學士啊。這就得說說,自打朱元璋殺了胡惟庸,廢了丞相製後,總理國事。可這一天天的事不要太多,朱元璋自覺力不從心,那怎麽辦呢?
朱元璋即從翰林院中挑幾個能幹的人幫他處理朝事。
當時朱元璋是讓這些翰林學士入文淵閣當值,慢慢的開始便出現了“內閣”一詞。
這些內閣大學士,初初是幫著朱元璋批閱奏折,決策權依然在朱元璋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