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 她也得好好努力啊。


    謝芸給自己立了個小目標, 盡快攢夠從九級造化境登臨十方俱滅境的功德……就是不知道一年內能不能實現這個小目標。


    臨近中午的時候, 謝春生和李潤芝來了,夫妻倆身後還跟著個尾巴——頭都快埋進褲-襠裏的謝菘和趙淑蘭夫妻倆。


    李潤芝滿臉無奈地進屋來同謝芸說,“你弟妹同她娘家人吵了一架,不在娘家吃飯了,我就把人給帶過來了。”


    謝芸一臉複雜地看了趙淑蘭一眼,問,“大過年的,怎麽還吵起來了?”她是問趙淑蘭,也是在問謝菘。


    趙淑蘭語氣不忿,“姐,你給評評理,我也不想吵啊,可我媽的胃口實在是太大了點。謝菘胃出血之後休息了好幾個月,趕在冬天的時候,我們才把小吃攤子開了起來,一共才賺了幾個錢?我媽居然說我過年就給她五十塊錢少,五十塊錢少嗎?有幾家閨女過年給媽五十塊錢的?她當我和謝菘是開煤礦的呢!”


    李潤芝覺得自家兒媳這樣做有些丟臉,“你姐給了我兩百,說是我和你爸一人一百。”


    趙淑蘭一噎,梗著脖子道:“我能和我姐比?我姐和我姐夫是賺大錢的能人,我和謝菘賺的都是風裏來雨裏去的辛苦錢。我媽就是看我耳根子軟好說話,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寸進尺!”


    “當初要不是她一直攛掇我同謝菘鬧,謝菘會把自己喝到醫院裏麵去?她差點把我害成了寡婦,現在還想找我要錢?我不著她要錢已經夠孝順了!”


    “她找我要了錢是自個兒花嗎?她哪舍得花?全都接濟給了我弟。合著她是在我這兒劫富濟貧呢?我富嗎?我都快窮得揭不開鍋了。”


    謝菘扯了扯趙淑蘭的袖子,“咱家也沒揭不開鍋,雖然賺不了多少,但日子總歸是越過越寬裕的。”


    趙淑蘭一把甩開謝菘的手,“你知道個啥?你今年還想在外麵擺攤?就不想著花錢買個店麵?擺攤刮風雨打的,多不方便?還得扛著桌椅來來去去,攢錢買個店麵多好?我媽想從我身上摳錢下來接濟我弟,原先是我沒看清她的嘴臉,被她說好話糊弄了,現在我看清了,她還想繼續從我身上摳錢?門都沒有!我弟是她生的,又不是我生的,我有錢不知道攢給我兒子?”


    李潤芝:“……”


    她雖然恨她那親家母恨得牙癢癢,可這會兒竟然有一瞬間的心疼對方。


    這算啥?


    惡人自有惡人磨?


    謝芸也被自家弟妹給開了眼。


    不過她不想評價趙淑蘭什麽,畢竟這是趙淑蘭的私事,而且趙淑蘭的娘家人做的也確實過分。


    看趙淑蘭現在的樣子,是鐵了心要同謝菘好好過的,謝芸就有點懂為什麽泰山小印中顯示趙淑蘭是謝菘的正緣了。


    不是從頭順到尾的正緣,而是回心轉意後的正緣。


    ——————


    王萍的那個患癌親戚在謝芸這裏治了三個月的時間,連著換了六張藥方,體內的腫瘤已經越來越小了,雖然還在,可已經不會影響到生活了,平時連疼痛不適都感覺不到。


    不過這個患者有錢,他每個月都會去重機廠附屬醫院做一次詳細的體檢,還會拿著體檢報告來找謝芸給看。


    腫瘤的大小在明顯縮小,這讓患者直呼來對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食欲這些也恢複到了原先正常的水平,精神也好了許多。


    因為得過這種差點要了命的病,所以這老爺子格外得愛惜自己的生命,哪怕是有點小感冒,也會跑來找謝芸給看。


    謝芸估摸著老爺子已經不用再單獨開藥吃了,就將她與千禧藥業聯合生產的紫府散瘀膠囊開給了老爺子,一日三次,一次三粒的量。


    紫府散淤膠囊就是謝芸給輕度癌症患者準備的續命藥。


    中醫上講人類本沒有病,所有的病都來源於痰濕和淤堵,謝芸在後麵添加了個體虛的原因。


    當人體虛弱的時候,正氣不足,營衛之力寡淡,各種邪氣病氣都能侵入人體,痰濕和淤堵也都會隨之出現。


    紫府散淤膠囊就是解決體虛引發的痰濕和淤堵的,紫府是滋補身體,維護正氣,填補營衛之力的,散淤則是解決痰濕和淤堵問題。


    如果患者體內的腫瘤還沒有形成氣候,那紫府散淤膠囊完全可以將腫瘤消弭於無形之中,病人還沒感覺到腫瘤的折磨呢,堅持吃一段時間的藥就好了。


    雖然紫府散淤膠囊裏麵用到的藥材有幾味是不便宜的,可再貴又能貴到哪裏去?總比打吊針和做手術便宜。


    對於王萍的親戚這樣已經治療得當的患者,當體內的病灶已經不再危及到生命的時候,也可以服用紫府散淤膠囊,這樣能為病人省去不少的麻煩,畢竟天天熬藥也挺煩人的,還難喝。


    當然,對於癌症正嚴重的患者,紫府散淤膠囊也不是沒用,隻是單靠紫府散淤膠囊可能無法達到治愈的效果。


    紫府散淤膠囊已經通過了花溪醫學院附屬醫院的臨床試驗,正式在通泰堂和花溪醫學院附屬醫院用上了。


    潘兵也正安排千禧藥業加班加點的備貨,國內的腫瘤患者可不在小數目,等謝芸將那篇寫腫瘤的文章發表在《華夏中醫藥》上時,完全可以預料到紫府散淤膠囊會有多麽火爆。


    千禧藥業提前做準備,就是希望能在患者需要用到紫府散淤膠囊時,他能充足地提供出去,而不是讓患者明知道有這種藥卻買不到。


    潘兵憑一己之力將國內能買到的那些用來生產紫府散淤膠囊的藥材都買走了九成,餘下的一成分散在一些藥店和診所裏,如果不是回收起來實在不方便,他連最後的一成都不想錯過。


    仔細分析王萍那親屬的體檢報告花費了謝芸兩個多月的時間,趕在農曆二月快結束的時候,謝芸總算將這篇文章給周自渡校長寄了過去。


    為了讓這篇文章更有說服力,謝芸還找劉梅借了重機廠附屬醫院的複印機,把病人的體檢報告都複印了兩份,一份剪裁出關鍵信息來,附在了文章裏麵,一份完整的體檢報告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好,附在了文章的後麵。


    她的這篇文章寄到京師中醫藥大學的時候,就好像是往平靜的池子


    裏丟了一顆深水炸-彈,別說是池子裏波濤洶湧了,就連池子都差點給炸翻了。


    周自渡校長的電話直接打了過來,問謝芸說,“謝醫生,你在文章裏提到的紫府散淤膠囊,現在量產了嗎?”


    “量產了,直接聯係千禧藥業就能訂到貨,我那篇文章的最後麵有寫千禧藥業的聯係方式。”


    周自渡校長立馬就給千禧藥業打了電話過去,定了一批的紫府散淤膠囊。


    這篇論文得發出去,畢竟詳實的證據已經擺在這兒了,真正讓周自渡校長激動的不是這個,而是謝芸給出了這種能夠治愈早期癌症患者的藥。


    單單是京師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每天都會診斷出不下三十個癌症患者。


    在‘患癌’等於‘等死’的當下,紫府散淤膠囊的出現簡直就是許多病人的救命稻草,這讓周自渡校長怎麽能不激動?


    他聽潘兵說藥物是開車送的,需要一周左右的配送時間,直接加錢讓潘兵當天就派貨運車隊送出來,爭取第三天就能送到。


    把這一切都安排好後,周自渡校長才開始認真品讀謝芸投稿來的這第三篇文章。


    第一篇講不孕不育,診斷邏輯和用藥思路講得很清楚,周自渡看完之後就在心裏將謝芸奉為了高手。


    第二篇是在講三焦通暢對人體的影響,把人體各部分的互相影響剖析得相當清楚,周自渡看完後對謝芸的評價又上升了一個台階——大師。


    現在看謝芸的第三篇文章,講治療癌症的,內容一氣嗬成,邏輯毫無半點阻滯之處,讓人看著如同醍醐灌頂,諸多疑雲和疑竇都像是洋蔥一樣被層層剝開……周自渡再度拔高了他對謝芸的評價——宗師。


    能將中醫理解得這般透徹,用起中藥來如臂所指一般的人,當得起這個稱號。


    作者有話說:


    還是一更,三次元太忙了,大家見諒tat


    第118章 公約


    ◎向來都是贏者通吃,輸者血本無歸。◎


    謝芸之前和蜀光製藥廠、關中製藥廠聯合生產了很多的中成藥, 每種的銷量都不錯,在患者圈的口碑也十分不錯,但也僅限於在患者圈中了。


    紫府散淤膠囊的橫空出世, 仿佛一-夜之間就發展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潘兵在聽說紫府散淤膠囊的功效後, 就已經預料到這藥會供不應求,並且提早準備了很多的庫存。


    可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千禧藥業的庫存就被各地的醫院給瓜分完了,連川省內一些反應較慢的醫院和藥店都沒進到貨。


    潘兵把廠子裏的采購都派出去,到各地去采買生產紫府散淤膠囊的藥材。


    實在采買不到就同種植這些藥材的農民、村鎮簽訂保供合同,隻要種出來的藥材品質能夠得到保證,那種多少收多少, 價格還會在現有的價格基礎上增加百分之二十。


    藥農聽說藥材的價格要漲,幾乎所有人都擴大了藥材的種植規模, 許多原先不種藥材而是種糧食莊稼的人也開始改種藥材……百姓逐利, 理所應當。


    種糧食莊稼的人少了,市麵上的糧食自然得跟著減少,如果不是國-家糧庫裏的存糧不少, 及時放出一部分存糧來穩定糧價,這一年秋天的糧價能漲到天上去。


    糧食漲了價, 種糧食的人也跟著受了益, 一來一回間, 老百姓的收入都跟著提升了一截。


    ——————


    社會的發展就好像被按下了加速鍵。


    謝芸感覺家裏買的彩電還有八成新呢, 滬上市那邊突然就宣布量產液晶顯示的電視了, 看著色彩更鮮豔,也更像是真實的場景。


    周勝因為之前服過兵役的原因, 他一直都關注軍備的新聞, 尤其是去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宣布的航-空-母-艦技術全部論證完成的事兒, 直接把周勝給勾得心癢癢,他天天盯著新聞聯播看。


    前兩天的新聞聯播還在鋪天蓋地地宣傳衛星上天的新聞呢,今天的新聞就突然宣布戰鬥機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


    老百姓對導彈的印象還停留在兩彈一星新聞紅遍大江南北的時候呢,新聞裏突然就宣布高超音速導彈開始量產了。


    蘇北的天空每天都轟隆隆響個不停,抬頭往上看的時候,又什麽都看不到。老百姓們都在傳言說是菜市場炸山的聲音,就連周勝都信了。


    蘇北是謝芸的轄區,裏麵發生點什麽風吹草動都瞞不過謝芸的眼睛。因而謝芸看得清清楚楚,這哪裏是炸山啊,這分明是有殺傷力更大的飛機在隱秘地飛。


    謝芸還特地關注了一下那飛機的模樣,不像是前幾天新聞上宣傳的戰鬥機,更像是轟炸機,而且看著比新聞上宣布的戰鬥機還要先進不少。


    謝芸估摸著,用不了多久,有‘無情殺手’之稱的轟炸機技術也快實現曆史性突破了。


    老祖宗們說:天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普通人哪裏知道天道仁不仁義?哪裏知道在老天爺眼裏,普通人和花花草草貓貓狗狗有沒有區別?


    大家隻知道轟炸機無情,一排一排的轟炸機飛過去,甭管是人還是花花草草貓貓狗狗,也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貴,誰都別想活,都能當場在炮-彈的密集轟炸中被物理超度。


    ……


    別說是不愛看新聞的人了,天天看新聞緊跟時事的人都有些看不懂這新聞了。


    究竟發生了什麽?


    是得到了外星人的技術支援了嘛?


    之前的技術更新都是好幾年更新一輪,更新內容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咋這會兒的技術更新就是日新月異呢?


    上個月剛實現了技術突破,這個月就又突破了?


    難不成是研究人員都打通任督二脈了?


    有一批公知已經開始反省了,他們不信自己國-家能取得這麽多的科技進步成果,還別有用心地揣測——這些技術是不是拿出來的煙-霧-彈,故意混淆視線的?就和當年那畝產三萬斤的紅薯一樣?


    謝芸知道真相,國-家高層也知道真相。


    這不是得到了外星人的技術援助,而是自家國內入土為安的科學家們仍然在另外一個世界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有些人的歲月靜好,是那些負重前行的人用血肉之軀撐起來的。


    歐美對華夏的技術封鎖還在那裏擺著,不允許任何可能帶動華夏產業發展的技術進入華夏國境線內,要牢牢地把華夏鎖死在最低端的產業鏈上,讓華夏工人做最苦最累的工作,賺最微薄的工資。


    那一份份《公約》簡直將無恥寫在了封麵上,可偏生華夏沒有任何的辦法撕毀那份《公約》,隻能上下一條心地鉚足力氣去突破技術封鎖。


    距離《公約》簽署已經過去了二十年的時間,許多科研人員是含著怨和氣合眼的,如今到了地下,不需要擔心自己會不會生病,甚至都不需要吃飯睡覺,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到技術研究中去……這些科研人員都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


    《公約》限製了華夏師夷長技以製夷的進度,也蒙蔽了那些人自大高傲的雙眼。


    那些國-家還以為《公約》會一直卡著華夏的工業技術,他們還沉浸在讓華夏人世世代代都當廉價勞動力的美夢中,哪能想到華夏已經悄悄實現了技術突破,不僅打破了技術壟斷,還積極攀登科技樹,朝著更高精尖的技術發展去了。


    起碼那在全球範圍內都被當做死神的癌症,國際醫學界雖然提出了很多種治療方法,可真正能治愈的技術尚未出現,紫府散淤膠囊已經憑借它安全無毒的性質成為了很多人的保健藥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零年下崗後成陰差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詞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詞酒並收藏九零年下崗後成陰差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