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火下,那張麵孔如刀刻斧鑿,棱角分明,幽深矍鑠的目光,有種能穿透人心的威嚴感,一席緋紅官袍下,依稀有年輕時的俊朗風貌。
高鬆在首輔之位上呆了數十載,手下弟子門生不計其數,賢德滿朝,可堪公正無私四個字。
聽著石梅如此賞讚,他登時從座上站起,恰好石梅亦捧著卷子過來了,兩人秉燭,細細翻閱那篇策論文章。
這篇文章,全篇就著曆朝曆代難以解決的治水問題展開。
用詞華彩,字字珠璣,當得上文采斐然。更難得的是,其中條條策論,針砭時弊、鞭辟入裏,又針針見血,見解新奇獨到。
饒是這群博覽群書見多識廣,閱卷數載不可鬥量的老臣們。
也忍不住拍案叫絕。
石梅讚不絕口道:“此篇文章雖未大談特談如何治水,卻能高屋建瓴,將重心放在防範未然、未雨綢繆之上,提出麵麵俱到的詳解以及策略。見地高遠,不同於常人千篇一律的泛泛而談,將防水先於治水,談得如此入木三分的,可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除了石梅之外,其他被吸引來的禮部官員也紛紛讚不絕口,為此篇精彩文章所傾倒。
“當真是精彩,也不知何地的考生,想來會是個解元、魁首之類的人物。”
為了力求公平公正,每年的考卷都是用紙糊封過姓名、籍貫方可交付官員審閱。所以眾人是隻見其文,不知其人的。
但此刻整個文淵閣已經沸反盈天。
足可見此文章引得的轟動,這是前所未有過的。
高鬆為官數十載,於首輔之位上穩坐十餘載,此情此景,眾人為一篇策論爭相歌頌的場景,還當真是破天荒頭一遭。
光憑一篇文章就能掀起波瀾,那這作文章的人。
焉會是池中之物?
這樣的人,將來入仕為官。定是要頭一個握於手中,為己所用的,如若不然,哪日後來者居上。局麵就難以掌控了。
到了那時,想必定是後果難料。
思及此,高鬆眸光中掠過一絲幾不可查的暗芒。
可局麵已至於此,他不得不出麵發聲,遂道:
“諸位同僚皆是耳聰目明,既然將此文章視作一等,本官明日便將其交付瑞陽王殿下定奪。諸位可靜候佳音。”
一番話,引得眾人齊齊首肯。
“首輔大人公允”
“老師公允。”
*
次日,禦花園內,明和帝正閑來無事在水榭喂魚。
另一側的林蔭道上,李玥手持長卷錦盒,步履從容地朝亭內走去。
掌印太監徐吳一聲輕喚:“陛下,瑞陽王殿下來了。”
明和帝回眸,李玥一席鎏金紫袍,姿容清雅長身而立在亭外,身上時不時墜落極點粉櫻,秀美得像是一幅畫。
“十三弟快進來。”
明和帝啟唇說著,將手中魚餌盡數往錦鯉池中一拋。引得一陣清波漣漪,錦鯉爭相搶食,水麵翻騰。
“皇兄好興致。”
李玥立於他身後,瞧見錦鯉池中的喧騰之景,淡淡笑道。
明和帝慈笑道:“閑來無事罷了。”
李玥但笑不語,明和帝打量了一眼他臂彎間的錦盒,展露一個輕快地笑,道:“朕交代與你的事情,可是辦得有眉目了?”
“是。”李玥朗聲道,幾步上前,將長卷錦匣置於水榭中央的白玉桌上,緩緩鋪展開來。
“皇兄請過目。”
明和帝走近,微微眯起眼睛,細看這份文章。
越品越賞讚,眸光愈亮。
最後,竟作撫掌之態,連歎了三聲。
“好、好文章、當真是好文章。”
李玥心有所感,亦附和了一聲。
“皇兄好眼光,昨夜整個內閣都評其為一等華章。”
明和帝眸中笑意暢快。
“也不知是哪地人士,哪戶清流人家出了這等才思敏捷人物,朕倒是好奇了,有些等不及在殿試,一睹此人麵目了。”
亭中惠風和暢,不經意卷起長卷的邊角。
李玥目光落在那處被紙糊封貼的卷邊,輕笑道:“普天之下,凡事科舉考卷皆需封口,不到放榜之日。唯有皇兄有權可撕。”
臨朝重視科舉,任何將姓名等次提前泄露的閱卷官,都會以徇私舞弊論處。
故而在科舉這一塊,經過曆年的嚴打嚴控,早已是鐵板一塊,清水一池了。
明和帝笑道:“看來你們也是等不及想知此人的廬山真麵目了?”
李玥道:“高大人今早來的時候,還眼巴巴提及此呢。”
明和帝一針見血,“他若是知道了,豈不是隔日門生便又多一個?”
李玥淡笑:“皇兄放心,臣弟絕不會那隻老狐狸麵前提及分毫的。”
明和帝瞧了他一眼,伸手輕輕去撕封口上的紙糊。
嘶——
撕紙之聲宛如裂帛。
臨安江桐
赫然映入眼簾的,是四個蒼勁古樸的墨字。
整秀的字跡雖纖瘦卻不乏力風逸,筆力虯實,字跡清晰端肅,賞心悅目。
“原是,臨安江氏。”
明和帝沉吟,抿著唇微微頷首,表情從容。
而李玥。
卻是在看清楚那個名字後。
倏然睜大了眸子。
心中那份慌亂讓他無端攥緊了袖籠中的手。
江桐這個名字。
他是知曉的。
再加臨安此地,便更不會錯了。
衛燕從前錯付真心的那個男人。
就是臨安江家的三子。
江桐。
神思翻湧,他心中像是被什麽東西撞了一下。
嗡鳴一聲作響。
*
轉眼便至三月,春闈過去已有半月有餘,放榜之日也悄然將至。
西城的貢院門前,天還未大亮,考生們就已翹首以盼,在門前等著了。
待卯正,天光破曉之時。
便有貢院官員出來張貼杏榜。
杏榜是長長一卷,上書了此番會試通過者名目,洋洋灑灑約兩三百人的名字,浩如煙海的名目裏,尋起來自要費些功夫。
尋著了自然是皆大歡喜,獲得貢士的身份,不日可入皇宮參加殿試,麵見天子成為天子門生,以進士身份入朝為官。
尋不著倒也不必氣餒,先前獲得的舉人身份,亦足夠在當地拜官任職,穩當從仕。
所以自皇榜張貼伊始,那些舉子們便仰著脖子、踮起腳尖,擠著挨著。
去榜上尋自己的名字。
若是尋見了,少不得高聲呼號、欣喜若狂。
若是沒尋見,便稍顯遺憾地垂頭喪氣、無功而返。
江桐、江柯也在觀看榜文之列,兩人立在中後排,循著眾人翹首而望的方向看去,一列列地在榜上搜尋自己的名字。
江柯眼神好,一下便在中斷尋著了自己的名字。
“我中了,我中了!”
十年寒窗終得圓滿,他喜不自勝地高呼起來。
當他的目光落到榜首的那道姓名時,更是驚喜地不能自抑,大喜過望而渾身顫抖著。幾乎說不出話來。
他抓住身邊江桐的胳膊,表情幾乎失態,眼中的喜悅以致前所未有的癲狂。
“子瑜,你中了魁首!”
人聲嘈雜,他在江桐耳畔一陣高呼。
“快看,那是不是你的名字?應當不是我眼花了吧,啊?子瑜啊子瑜,你中了頭名會元!頭名會元!”
他激動地不能自已,拉著江桐的胳膊使勁搖晃,胸中激蕩的那股子熱切幾乎要天崩地裂。
他們江氏,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他們二人這代。
有了出頭之日。
可盡管他激動地情難自抑,渾身顫抖,控製不住地心潮澎湃。
那頭的江桐。卻與他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冷靜的。
高鬆在首輔之位上呆了數十載,手下弟子門生不計其數,賢德滿朝,可堪公正無私四個字。
聽著石梅如此賞讚,他登時從座上站起,恰好石梅亦捧著卷子過來了,兩人秉燭,細細翻閱那篇策論文章。
這篇文章,全篇就著曆朝曆代難以解決的治水問題展開。
用詞華彩,字字珠璣,當得上文采斐然。更難得的是,其中條條策論,針砭時弊、鞭辟入裏,又針針見血,見解新奇獨到。
饒是這群博覽群書見多識廣,閱卷數載不可鬥量的老臣們。
也忍不住拍案叫絕。
石梅讚不絕口道:“此篇文章雖未大談特談如何治水,卻能高屋建瓴,將重心放在防範未然、未雨綢繆之上,提出麵麵俱到的詳解以及策略。見地高遠,不同於常人千篇一律的泛泛而談,將防水先於治水,談得如此入木三分的,可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除了石梅之外,其他被吸引來的禮部官員也紛紛讚不絕口,為此篇精彩文章所傾倒。
“當真是精彩,也不知何地的考生,想來會是個解元、魁首之類的人物。”
為了力求公平公正,每年的考卷都是用紙糊封過姓名、籍貫方可交付官員審閱。所以眾人是隻見其文,不知其人的。
但此刻整個文淵閣已經沸反盈天。
足可見此文章引得的轟動,這是前所未有過的。
高鬆為官數十載,於首輔之位上穩坐十餘載,此情此景,眾人為一篇策論爭相歌頌的場景,還當真是破天荒頭一遭。
光憑一篇文章就能掀起波瀾,那這作文章的人。
焉會是池中之物?
這樣的人,將來入仕為官。定是要頭一個握於手中,為己所用的,如若不然,哪日後來者居上。局麵就難以掌控了。
到了那時,想必定是後果難料。
思及此,高鬆眸光中掠過一絲幾不可查的暗芒。
可局麵已至於此,他不得不出麵發聲,遂道:
“諸位同僚皆是耳聰目明,既然將此文章視作一等,本官明日便將其交付瑞陽王殿下定奪。諸位可靜候佳音。”
一番話,引得眾人齊齊首肯。
“首輔大人公允”
“老師公允。”
*
次日,禦花園內,明和帝正閑來無事在水榭喂魚。
另一側的林蔭道上,李玥手持長卷錦盒,步履從容地朝亭內走去。
掌印太監徐吳一聲輕喚:“陛下,瑞陽王殿下來了。”
明和帝回眸,李玥一席鎏金紫袍,姿容清雅長身而立在亭外,身上時不時墜落極點粉櫻,秀美得像是一幅畫。
“十三弟快進來。”
明和帝啟唇說著,將手中魚餌盡數往錦鯉池中一拋。引得一陣清波漣漪,錦鯉爭相搶食,水麵翻騰。
“皇兄好興致。”
李玥立於他身後,瞧見錦鯉池中的喧騰之景,淡淡笑道。
明和帝慈笑道:“閑來無事罷了。”
李玥但笑不語,明和帝打量了一眼他臂彎間的錦盒,展露一個輕快地笑,道:“朕交代與你的事情,可是辦得有眉目了?”
“是。”李玥朗聲道,幾步上前,將長卷錦匣置於水榭中央的白玉桌上,緩緩鋪展開來。
“皇兄請過目。”
明和帝走近,微微眯起眼睛,細看這份文章。
越品越賞讚,眸光愈亮。
最後,竟作撫掌之態,連歎了三聲。
“好、好文章、當真是好文章。”
李玥心有所感,亦附和了一聲。
“皇兄好眼光,昨夜整個內閣都評其為一等華章。”
明和帝眸中笑意暢快。
“也不知是哪地人士,哪戶清流人家出了這等才思敏捷人物,朕倒是好奇了,有些等不及在殿試,一睹此人麵目了。”
亭中惠風和暢,不經意卷起長卷的邊角。
李玥目光落在那處被紙糊封貼的卷邊,輕笑道:“普天之下,凡事科舉考卷皆需封口,不到放榜之日。唯有皇兄有權可撕。”
臨朝重視科舉,任何將姓名等次提前泄露的閱卷官,都會以徇私舞弊論處。
故而在科舉這一塊,經過曆年的嚴打嚴控,早已是鐵板一塊,清水一池了。
明和帝笑道:“看來你們也是等不及想知此人的廬山真麵目了?”
李玥道:“高大人今早來的時候,還眼巴巴提及此呢。”
明和帝一針見血,“他若是知道了,豈不是隔日門生便又多一個?”
李玥淡笑:“皇兄放心,臣弟絕不會那隻老狐狸麵前提及分毫的。”
明和帝瞧了他一眼,伸手輕輕去撕封口上的紙糊。
嘶——
撕紙之聲宛如裂帛。
臨安江桐
赫然映入眼簾的,是四個蒼勁古樸的墨字。
整秀的字跡雖纖瘦卻不乏力風逸,筆力虯實,字跡清晰端肅,賞心悅目。
“原是,臨安江氏。”
明和帝沉吟,抿著唇微微頷首,表情從容。
而李玥。
卻是在看清楚那個名字後。
倏然睜大了眸子。
心中那份慌亂讓他無端攥緊了袖籠中的手。
江桐這個名字。
他是知曉的。
再加臨安此地,便更不會錯了。
衛燕從前錯付真心的那個男人。
就是臨安江家的三子。
江桐。
神思翻湧,他心中像是被什麽東西撞了一下。
嗡鳴一聲作響。
*
轉眼便至三月,春闈過去已有半月有餘,放榜之日也悄然將至。
西城的貢院門前,天還未大亮,考生們就已翹首以盼,在門前等著了。
待卯正,天光破曉之時。
便有貢院官員出來張貼杏榜。
杏榜是長長一卷,上書了此番會試通過者名目,洋洋灑灑約兩三百人的名字,浩如煙海的名目裏,尋起來自要費些功夫。
尋著了自然是皆大歡喜,獲得貢士的身份,不日可入皇宮參加殿試,麵見天子成為天子門生,以進士身份入朝為官。
尋不著倒也不必氣餒,先前獲得的舉人身份,亦足夠在當地拜官任職,穩當從仕。
所以自皇榜張貼伊始,那些舉子們便仰著脖子、踮起腳尖,擠著挨著。
去榜上尋自己的名字。
若是尋見了,少不得高聲呼號、欣喜若狂。
若是沒尋見,便稍顯遺憾地垂頭喪氣、無功而返。
江桐、江柯也在觀看榜文之列,兩人立在中後排,循著眾人翹首而望的方向看去,一列列地在榜上搜尋自己的名字。
江柯眼神好,一下便在中斷尋著了自己的名字。
“我中了,我中了!”
十年寒窗終得圓滿,他喜不自勝地高呼起來。
當他的目光落到榜首的那道姓名時,更是驚喜地不能自抑,大喜過望而渾身顫抖著。幾乎說不出話來。
他抓住身邊江桐的胳膊,表情幾乎失態,眼中的喜悅以致前所未有的癲狂。
“子瑜,你中了魁首!”
人聲嘈雜,他在江桐耳畔一陣高呼。
“快看,那是不是你的名字?應當不是我眼花了吧,啊?子瑜啊子瑜,你中了頭名會元!頭名會元!”
他激動地不能自已,拉著江桐的胳膊使勁搖晃,胸中激蕩的那股子熱切幾乎要天崩地裂。
他們江氏,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他們二人這代。
有了出頭之日。
可盡管他激動地情難自抑,渾身顫抖,控製不住地心潮澎湃。
那頭的江桐。卻與他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冷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