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昭電光石火間想通這一切,又氣又怒,恨得渾身直顫,她指甲摳在木紋地板上,忽覺耳中一陣尖銳的耳鳴。因氣血上湧,體內淤積的斷聲香又發作,割得她喉嚨發緊,如被鐵索深深勒扯。
真是好一個裴七郎,他竟連國仇家恨都不顧了麽!
崔縉在旁嘲諷道:“裴七郎真是能屈能伸,對誰都能折節,生為男子,可真是浪費了。”
太成帝打量著他,目露輕視,“因為你們這對沒廉恥的奴才,倒叫朕的公主受委屈,真是荒唐。”
裴望初並不為自己辯解,神色平靜無瀾,仿佛任人淩/辱宰割,他淡聲道:“是我辜負殿下厚待。”
太成帝這才對謝及音道:“別跪著了,起來吧。”又給張朝恩使了個眼色,命人賜座。
殿中一時無聲,太成帝輕輕叩著長案,在心中思忖如何處置這件事。
嘉寧倒是無辜,想必是受了裴七郎的鼓動,帶他出門賞燈,不料裴七郎與薑昭當她是遮掩耳目的跳板,要背著她月下私會,說來也是可憐。
至於裴七郎與薑昭,究竟是私會還是另有目的……雖然眼下各人的口供都對得上,但太成帝仍有疑心。
蕭元度在河東自稱裴氏舊主的消息並不隱秘,裴七郎若是聽到一點風聲,能不生逃竄之意?且對於裴家的事,他多少都應知道一些吧?
“亂糟糟的,”太成帝有些困倦頭疼,下令道:“薑昭本是皇後近侍,朕不處置,著人綁了交予皇後,讓她自行清理。裴七郎背主苟合,先關進廷尉,著人審問,再行處置,其餘人等,該領職守夜的守夜,該歸府的歸府,先散了吧。”
眾人領命稱是,各欲退出,崔縉想與謝及音同回公主府,卻見沉默了一晚上的謝及音站出來,朝太成帝一拜,說道:“兒臣府中的醜事,鬧得父皇憂心,實在惶恐,倒不如交予兒臣自行處置,也好以儆效尤,肅清府中風氣。”
太成帝看向她,幽幽道:“你是想將裴七郎要回去?”
謝及音心中一緊,“兒臣——”
“公主府中的事,我會協助殿下處理,殿下不必憂心,”崔縉上前打斷了她,恭聲對太成帝道,“殿下心思單純,之前是臣忙於軍務,疏於照顧,以致府中刁奴欺主。臣回府之後,會整頓府中風氣,毋使殿下再受委屈。”
他說著,警告地看了謝及音一眼。
太成帝道:“你能這樣想是好事,畢竟你也是公主府裏的正經主子,沒有生如仇寇的夫妻,你們兩個都收收心,也讓朕少操些心,明白嗎?”
崔縉恭敬應道:“臣明白。”
太成帝看向謝及音,謝及音亦緩緩道:“兒臣明白。”
太成帝揮揮手,“退下吧,朕也乏了。”
兩人躬身退出宣室殿,直退到寒風如割的殿外。謝及音默默看向殿中,隻見燈火如晝、廣殿如漠,殿中孤零零跪著裴望初一人,他上首是苛如判官的太成帝,身後是壁壘森嚴的虎賁軍,將他團團圍住,將他倆遙遙隔開。
謝及音冷硬的心防一點點潰敗,夜風吹開她的披風,吹徹她的骨血。
“回家吧,殿下。”
崔縉歎了口氣,朝她伸出手,欲扶她下丹墀,謝及音抬眼向他一瞥,那一眼無波無瀾,無端教人心涼。
她一言不發地攏起披風,獨自邁下了台階。
第35章 死局
聽聞薑昭闖下如此大禍, 楊皇後夜半披衣起身,命人將其押入椒房殿,要處置她。
“本宮抬舉你, 乃是因你通曉宮規儀典,一向行無差錯,為宮中侍女榜樣,才讓你到嘉寧公主跟前督訓,孰料你竟做出此等醜事, 你讓本宮的顏麵往哪裏擱!”楊皇後驚怒道, “本宮身邊留你不得,賞你一壺鴆酒, 給你留個全屍, 已是恩典,領賞吧。”
薑昭跪地泣首,與她相識多年的女官也紛紛替她求情,楊皇後一概不應。有人趁機去請佑寧公主, 聽聞事情緣由後, 謝及姒特地趕來為她說情。
“眼下未出正月,又值衛貴妃懷喜, 宮中當以寬和為主, 不宜殺生,且她犯的並非十惡大罪, 母後何必動怒,還請交予我處置。”
楊皇後對她道:“你想要什麽樣的女官沒有,這是個壞了名節的, 又有背主之嫌,留在身邊隻會拖累你的名聲。”
謝及姒勸她道:“我不留她, 隻有事要問,過後將她打發去浣衣司做個浣衣婢也無妨。”
楊皇後道:“你能問她什麽事,又要想法子與你皇姊置氣?”
謝及姒不承認,“我與皇姊分居宮中內外,有何氣可置,隻是素日無聊,打發時間罷了。”
“大婚在即,你要多修習德容,莫要心思二顧。”楊皇後雖皺眉訓誡,最後仍縱容答應謝及姒,將薑昭交予她,叮囑她不可留在身邊。
千萼宮裏雕梁畫棟,香氣嫋嫋,謝及姒斜靠在貴妃椅上,聽薑昭交代嘉寧公主府裏的事。
薑昭事無巨細,將除與裴望初密謀逃脫一事外盡數交代,謝及姒聽罷冷笑道:“這兩人倒是十分癡情,一個從前高不可攀,如今自折風骨,一個人前諸事冷淡,人後處處維護,別人當他倆是一對仇寇,卻不知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樂意得很。”
她穿著金絲繡履的腳尖一挑,抬起薑昭的下巴,打量她半天後嘲諷道:“你這般姿色,也敢起念搶皇姊的人,真是勇氣可嘉,裴七郎給你下降頭了?”
此事薑昭實在是駁無可駁,答無可答,隻能咽下這個啞巴虧,任人奚落。所幸謝及姒的注意力並不在她身上,她正望著薰爐裏的嫋嫋爐煙出神,忍不住在心中有所想象。
薑昭說裴七郎早晚侍奉皇姊盥麵綰發,為她暖床鋪衾,那雙金玉般的手,從前操琴弄墨尚要愛惜,做這種粗活時該是何模樣?若因此磨粗,皇姊是憐他、愛他,還是打他、罰他?
謝及姒想起與裴望初短暫的相識。他生得那樣好,太容易讓人動心,但他的性情遠不像瞧著那樣好相處,遠如天邊月,皚如山上雪,越近越傷其寒。
那時謝及姒膽大妄為,曾借父親的名義強留他共飲,酒中偷偷加了令人暖熱的藥粉,隻等酒酣耳熱後風流一回。誰知直喝到月上中天,杯盤狼藉,他仍是寡言少語,冷冷清清,謝及姒不甘,佯醉臥於他懷中,發覺他懷裏仍冷得像冰一樣。
謝及姒永遠忘不了他那時的表情,雙目微垂,笑時竟比不笑顯得更冷淡。
他說:“我與你論情未至濃烈,論禮未至婚嫁,不若就此而止。”
謝及姒在他麵前丟了好大的臉,又懼他心性之冷,從此待他的心思就淡了許多,不敢再糾纏不休,隻盼著成婚後兩人的關係能有所轉圜。
父皇在她成婚前一年起事,這一天最終沒能等到,反而等到了她那無欲無求的皇姊開口討要裴七郎,如此大逆不道,如此自不量力。
她以為施舍憐憫就能打動裴七郎麽?他那樣冷淡,就算把心都剖給他,他也依然會無動於衷。何況她的性子那樣討厭,又生了一頭極為不祥的白發,連崔縉都不喜歡她,遑論裴七郎。
謝及姒曾是這樣以為的。
誰又能想到,他竟真能被她焐熱。原來懷若冰雪,也願為一人而融麽?
薑昭跪得雙腿發麻,許久不聞動靜,以為佑寧公主睡著了,於是悄悄抬眼覷她,卻見她怔怔望著爐煙,神情似失落,又似惘然。
上元節那夜,裴望初被押入廷尉關押,由衛時通的親信輪流看顧,不給他尋短見的機會。
過了上元節,太成帝親自來審問過他一次,問他裴家與前皇室究竟還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瓜葛,問他上元節是不是想逃出洛陽投奔蕭元度,問他願不願意替裴家承認,他謝黼才是大魏的天命之主。
衛時通親自掌刑,沾了鹽水的蛇皮鞭子抽在裴望初身上,震得執鞭人手腕發麻。
裴望初疼昏過去兩回,被水潑醒後依舊一言不發,仿佛沒有知覺,隻有兩臂突起的青筋尚能看出他正在遭受皮肉之苦。
如此無聊的審問成果,若非他骨頭極硬,便是真的一無所知了。可裴七郎的骨頭硬嗎?太成帝冷眼旁觀著他狼狽受刑的樣子,在心中嗤笑。
他若是骨頭硬,當初就不會給嘉寧做奴才,更不會迫於一下小小女官的威脅就與人苟合。
“朕暫時不想殺你,朕已經殺過太多裴家人,真是沒什麽意思,”太成帝走到刑架前,漠然而殘忍地對裴望初說道,“倘若裴衡泉下有知,就讓他看看他的骨肉如何代他受罪,倘他泉下無知,那你更應該替他受著,將這筆不識好歹的賬,一筆一筆算明白。”
他轉頭交代衛時通,“受夠了罪,就找個大夫給他看看,別讓他死了。”
太成帝離開廷尉,在他身後,默默疼到死去活來的裴望初輕輕牽了牽嘴角,露出一個嘲諷的笑。
上元節之事,落得這個地步,已經是他算無遺漏、天盡人願的結果。
在望春樓撞上了崔縉,他比衛時通更願相信與薑昭私會的蠢話;薑昭對薑皇後的忠誠令人歎服,願老老實實陪他做戲,即使猜出了他的本意也不敢戳穿,寧肯和血吞牙,將憤怒咽回肚子裏。
如此險中求勝,才堪堪保住謝及音,而謝黼對他,依然疑心重重,不肯放過。
裴謝兩家注定是死局,謝黼早晚會動念殺了他,裴望初心裏很清楚,他知道謝及音心裏也很清楚。
希望她這次不要再管他了……
想起上元那夜跪於宣室殿中的謝及音、險些要開口乞留他的謝及音,裴望初心中一緊,那種無力感比鞭刑加身還要難受。
此時的謝及音深居府中,正捏著一條魚幹喂貓。
白貓阿狸已經好幾天沒有吃東西,水隻喝了一小口,它嗅了嗅謝及音手裏的食物,又神情懨懨地將頭扭到一邊。
一到深夜,它就從屋頂上跳下來,從窗戶跳進東廂房,在裴望初的床上淒聲哀嚎,吵得謝及音接連兩天都沒睡好。識玉說它可能是叫春,要去給它找隻母貓,謝及音揉按著額頭歎氣道:“它是見不著裴七郎,心裏難受害怕,不必管它,任它去吧。”
養了兩三個月的貓尚且如此,何況是人。識玉知道嘉寧公主雖麵上不顯,但心中憂慮,夜夜難寐,嘴上已經起了一圈水泡。
第三天,鄭君容突然前來拜見,謝及音正在喂阿狸吃煮爛的魚糜,本不想見,卻聽識玉低聲道:“說是為了裴七郎而來。”
謝及音將盛魚糜的碗交給婢女,“那讓他去中堂等著。”
鄭君容一見著謝及音就撩袍跪下,謝及音打量著他雙目微紅,麵有愁容,淡聲道:“本宮竟不知鄭郎君何時也與裴七郎感情這麽深了。”
“奴與裴七郎本是舊識,曾同為天授宮弟子,”有求於人,鄭君容不敢隱瞞,恭聲回道,“如今師兄有難,還請殿下相救。”
謝及音聽說過天授宮,其門徒遍及廟堂江湖,大魏高門世族更是對其推崇備至。
“這麽說,你因駱夫人有孕而求本宮庇佑是假,來本宮府中尋裴七郎是真?”
鄭君容坦然承認,“是。”
“你們一個兩個都心係裴七郎,倒不知這公主府,是本宮的公主府,還是裴七郎的公主府。”
鄭君容麵紅耳赤,向謝及音行了三個叩首禮,求她原諒自己的欺瞞,並發誓道:“隻要能救師兄,我願從此當牛做馬,侍奉殿下左右,以彌補往昔罪過。”
謝及音不想讓他當牛做馬,論想救裴望初的心,謝及音不比他弱。隻是她的心是熱的,血是涼的,她不能輕舉妄動,踏錯一步,否則她和裴望初都會栽進去。
她不想辜負巽之辛苦周折,將她保下的一片心意。
她垂視著鄭君容,問道:“今上身邊有一位深蒙恩遇的天授宮天師,你可認識他?”
“認識。”
“他是你什麽人?”
鄭君容道:“那位宗陵天師乃天授宮八大天師之首,我才疏學淺,不敢攀附,但他曾是裴師兄的授道恩師。”
謝及音抓住了最關鍵的詞:“曾經?”
鄭君容解釋道:“是曾經……師兄十五歲離開天授宮時,與他斷絕了師徒情誼。”
天授宮自稱授道於天,既出世又入世,十分神秘。宗陵天師極得太成帝寵信,朝中世家也爭相與之交遊,然而他與裴望初曾為師徒一事,卻沒什麽人知道。
鄭君容求謝及音入宮去見宗陵天師,請他出麵救裴七郎一命。
“且不說一個道士的話能在父皇那裏占多少分量,論及情麵,你好歹是天授宮弟子,為何不親自入宮去求?”謝及音打量著鄭君容,緩緩說道,“若因入宮不方便,本宮可以送你一程。”
鄭君容道:“此事恐怕隻有殿下您才能做成。”
謝及音不解,“本宮與天授宮素無交集,這又是為何?”
“因為此事並非是宗陵天師不想救師兄,不是他不認這個徒弟,而是師兄離經叛道,不想認宗陵天師這個師父。”
天授宮裏藏著許多秘密,等級森嚴,鄭君容不過一介道官,並不十分清楚祭酒、天師之間的事。裴望初自逐出天授宮一事還是他自己告訴鄭君容的,鄭君容連問帶猜,大概知道與裴家有關。
可如今裴家已經死了,是恩是孽俱已償清,師兄不該再淹留紅塵,自我放逐。
鄭君容緩聲解釋道:“依照師兄的本事,可以悄無聲息離開公主府,他是為殿下您才走上了今天這條不歸路。他自己棄玉捐珠,不求活路,旁人縱想救他、能救他也無可奈何,如今唯有殿下您能說動他,眼下他唯一不會拒絕的人,就是您。”
“所以你覺得,請宗陵天師出麵這件事,隻能由本宮去做?”
“是。”
真是好一個裴七郎,他竟連國仇家恨都不顧了麽!
崔縉在旁嘲諷道:“裴七郎真是能屈能伸,對誰都能折節,生為男子,可真是浪費了。”
太成帝打量著他,目露輕視,“因為你們這對沒廉恥的奴才,倒叫朕的公主受委屈,真是荒唐。”
裴望初並不為自己辯解,神色平靜無瀾,仿佛任人淩/辱宰割,他淡聲道:“是我辜負殿下厚待。”
太成帝這才對謝及音道:“別跪著了,起來吧。”又給張朝恩使了個眼色,命人賜座。
殿中一時無聲,太成帝輕輕叩著長案,在心中思忖如何處置這件事。
嘉寧倒是無辜,想必是受了裴七郎的鼓動,帶他出門賞燈,不料裴七郎與薑昭當她是遮掩耳目的跳板,要背著她月下私會,說來也是可憐。
至於裴七郎與薑昭,究竟是私會還是另有目的……雖然眼下各人的口供都對得上,但太成帝仍有疑心。
蕭元度在河東自稱裴氏舊主的消息並不隱秘,裴七郎若是聽到一點風聲,能不生逃竄之意?且對於裴家的事,他多少都應知道一些吧?
“亂糟糟的,”太成帝有些困倦頭疼,下令道:“薑昭本是皇後近侍,朕不處置,著人綁了交予皇後,讓她自行清理。裴七郎背主苟合,先關進廷尉,著人審問,再行處置,其餘人等,該領職守夜的守夜,該歸府的歸府,先散了吧。”
眾人領命稱是,各欲退出,崔縉想與謝及音同回公主府,卻見沉默了一晚上的謝及音站出來,朝太成帝一拜,說道:“兒臣府中的醜事,鬧得父皇憂心,實在惶恐,倒不如交予兒臣自行處置,也好以儆效尤,肅清府中風氣。”
太成帝看向她,幽幽道:“你是想將裴七郎要回去?”
謝及音心中一緊,“兒臣——”
“公主府中的事,我會協助殿下處理,殿下不必憂心,”崔縉上前打斷了她,恭聲對太成帝道,“殿下心思單純,之前是臣忙於軍務,疏於照顧,以致府中刁奴欺主。臣回府之後,會整頓府中風氣,毋使殿下再受委屈。”
他說著,警告地看了謝及音一眼。
太成帝道:“你能這樣想是好事,畢竟你也是公主府裏的正經主子,沒有生如仇寇的夫妻,你們兩個都收收心,也讓朕少操些心,明白嗎?”
崔縉恭敬應道:“臣明白。”
太成帝看向謝及音,謝及音亦緩緩道:“兒臣明白。”
太成帝揮揮手,“退下吧,朕也乏了。”
兩人躬身退出宣室殿,直退到寒風如割的殿外。謝及音默默看向殿中,隻見燈火如晝、廣殿如漠,殿中孤零零跪著裴望初一人,他上首是苛如判官的太成帝,身後是壁壘森嚴的虎賁軍,將他團團圍住,將他倆遙遙隔開。
謝及音冷硬的心防一點點潰敗,夜風吹開她的披風,吹徹她的骨血。
“回家吧,殿下。”
崔縉歎了口氣,朝她伸出手,欲扶她下丹墀,謝及音抬眼向他一瞥,那一眼無波無瀾,無端教人心涼。
她一言不發地攏起披風,獨自邁下了台階。
第35章 死局
聽聞薑昭闖下如此大禍, 楊皇後夜半披衣起身,命人將其押入椒房殿,要處置她。
“本宮抬舉你, 乃是因你通曉宮規儀典,一向行無差錯,為宮中侍女榜樣,才讓你到嘉寧公主跟前督訓,孰料你竟做出此等醜事, 你讓本宮的顏麵往哪裏擱!”楊皇後驚怒道, “本宮身邊留你不得,賞你一壺鴆酒, 給你留個全屍, 已是恩典,領賞吧。”
薑昭跪地泣首,與她相識多年的女官也紛紛替她求情,楊皇後一概不應。有人趁機去請佑寧公主, 聽聞事情緣由後, 謝及姒特地趕來為她說情。
“眼下未出正月,又值衛貴妃懷喜, 宮中當以寬和為主, 不宜殺生,且她犯的並非十惡大罪, 母後何必動怒,還請交予我處置。”
楊皇後對她道:“你想要什麽樣的女官沒有,這是個壞了名節的, 又有背主之嫌,留在身邊隻會拖累你的名聲。”
謝及姒勸她道:“我不留她, 隻有事要問,過後將她打發去浣衣司做個浣衣婢也無妨。”
楊皇後道:“你能問她什麽事,又要想法子與你皇姊置氣?”
謝及姒不承認,“我與皇姊分居宮中內外,有何氣可置,隻是素日無聊,打發時間罷了。”
“大婚在即,你要多修習德容,莫要心思二顧。”楊皇後雖皺眉訓誡,最後仍縱容答應謝及姒,將薑昭交予她,叮囑她不可留在身邊。
千萼宮裏雕梁畫棟,香氣嫋嫋,謝及姒斜靠在貴妃椅上,聽薑昭交代嘉寧公主府裏的事。
薑昭事無巨細,將除與裴望初密謀逃脫一事外盡數交代,謝及姒聽罷冷笑道:“這兩人倒是十分癡情,一個從前高不可攀,如今自折風骨,一個人前諸事冷淡,人後處處維護,別人當他倆是一對仇寇,卻不知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樂意得很。”
她穿著金絲繡履的腳尖一挑,抬起薑昭的下巴,打量她半天後嘲諷道:“你這般姿色,也敢起念搶皇姊的人,真是勇氣可嘉,裴七郎給你下降頭了?”
此事薑昭實在是駁無可駁,答無可答,隻能咽下這個啞巴虧,任人奚落。所幸謝及姒的注意力並不在她身上,她正望著薰爐裏的嫋嫋爐煙出神,忍不住在心中有所想象。
薑昭說裴七郎早晚侍奉皇姊盥麵綰發,為她暖床鋪衾,那雙金玉般的手,從前操琴弄墨尚要愛惜,做這種粗活時該是何模樣?若因此磨粗,皇姊是憐他、愛他,還是打他、罰他?
謝及姒想起與裴望初短暫的相識。他生得那樣好,太容易讓人動心,但他的性情遠不像瞧著那樣好相處,遠如天邊月,皚如山上雪,越近越傷其寒。
那時謝及姒膽大妄為,曾借父親的名義強留他共飲,酒中偷偷加了令人暖熱的藥粉,隻等酒酣耳熱後風流一回。誰知直喝到月上中天,杯盤狼藉,他仍是寡言少語,冷冷清清,謝及姒不甘,佯醉臥於他懷中,發覺他懷裏仍冷得像冰一樣。
謝及姒永遠忘不了他那時的表情,雙目微垂,笑時竟比不笑顯得更冷淡。
他說:“我與你論情未至濃烈,論禮未至婚嫁,不若就此而止。”
謝及姒在他麵前丟了好大的臉,又懼他心性之冷,從此待他的心思就淡了許多,不敢再糾纏不休,隻盼著成婚後兩人的關係能有所轉圜。
父皇在她成婚前一年起事,這一天最終沒能等到,反而等到了她那無欲無求的皇姊開口討要裴七郎,如此大逆不道,如此自不量力。
她以為施舍憐憫就能打動裴七郎麽?他那樣冷淡,就算把心都剖給他,他也依然會無動於衷。何況她的性子那樣討厭,又生了一頭極為不祥的白發,連崔縉都不喜歡她,遑論裴七郎。
謝及姒曾是這樣以為的。
誰又能想到,他竟真能被她焐熱。原來懷若冰雪,也願為一人而融麽?
薑昭跪得雙腿發麻,許久不聞動靜,以為佑寧公主睡著了,於是悄悄抬眼覷她,卻見她怔怔望著爐煙,神情似失落,又似惘然。
上元節那夜,裴望初被押入廷尉關押,由衛時通的親信輪流看顧,不給他尋短見的機會。
過了上元節,太成帝親自來審問過他一次,問他裴家與前皇室究竟還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瓜葛,問他上元節是不是想逃出洛陽投奔蕭元度,問他願不願意替裴家承認,他謝黼才是大魏的天命之主。
衛時通親自掌刑,沾了鹽水的蛇皮鞭子抽在裴望初身上,震得執鞭人手腕發麻。
裴望初疼昏過去兩回,被水潑醒後依舊一言不發,仿佛沒有知覺,隻有兩臂突起的青筋尚能看出他正在遭受皮肉之苦。
如此無聊的審問成果,若非他骨頭極硬,便是真的一無所知了。可裴七郎的骨頭硬嗎?太成帝冷眼旁觀著他狼狽受刑的樣子,在心中嗤笑。
他若是骨頭硬,當初就不會給嘉寧做奴才,更不會迫於一下小小女官的威脅就與人苟合。
“朕暫時不想殺你,朕已經殺過太多裴家人,真是沒什麽意思,”太成帝走到刑架前,漠然而殘忍地對裴望初說道,“倘若裴衡泉下有知,就讓他看看他的骨肉如何代他受罪,倘他泉下無知,那你更應該替他受著,將這筆不識好歹的賬,一筆一筆算明白。”
他轉頭交代衛時通,“受夠了罪,就找個大夫給他看看,別讓他死了。”
太成帝離開廷尉,在他身後,默默疼到死去活來的裴望初輕輕牽了牽嘴角,露出一個嘲諷的笑。
上元節之事,落得這個地步,已經是他算無遺漏、天盡人願的結果。
在望春樓撞上了崔縉,他比衛時通更願相信與薑昭私會的蠢話;薑昭對薑皇後的忠誠令人歎服,願老老實實陪他做戲,即使猜出了他的本意也不敢戳穿,寧肯和血吞牙,將憤怒咽回肚子裏。
如此險中求勝,才堪堪保住謝及音,而謝黼對他,依然疑心重重,不肯放過。
裴謝兩家注定是死局,謝黼早晚會動念殺了他,裴望初心裏很清楚,他知道謝及音心裏也很清楚。
希望她這次不要再管他了……
想起上元那夜跪於宣室殿中的謝及音、險些要開口乞留他的謝及音,裴望初心中一緊,那種無力感比鞭刑加身還要難受。
此時的謝及音深居府中,正捏著一條魚幹喂貓。
白貓阿狸已經好幾天沒有吃東西,水隻喝了一小口,它嗅了嗅謝及音手裏的食物,又神情懨懨地將頭扭到一邊。
一到深夜,它就從屋頂上跳下來,從窗戶跳進東廂房,在裴望初的床上淒聲哀嚎,吵得謝及音接連兩天都沒睡好。識玉說它可能是叫春,要去給它找隻母貓,謝及音揉按著額頭歎氣道:“它是見不著裴七郎,心裏難受害怕,不必管它,任它去吧。”
養了兩三個月的貓尚且如此,何況是人。識玉知道嘉寧公主雖麵上不顯,但心中憂慮,夜夜難寐,嘴上已經起了一圈水泡。
第三天,鄭君容突然前來拜見,謝及音正在喂阿狸吃煮爛的魚糜,本不想見,卻聽識玉低聲道:“說是為了裴七郎而來。”
謝及音將盛魚糜的碗交給婢女,“那讓他去中堂等著。”
鄭君容一見著謝及音就撩袍跪下,謝及音打量著他雙目微紅,麵有愁容,淡聲道:“本宮竟不知鄭郎君何時也與裴七郎感情這麽深了。”
“奴與裴七郎本是舊識,曾同為天授宮弟子,”有求於人,鄭君容不敢隱瞞,恭聲回道,“如今師兄有難,還請殿下相救。”
謝及音聽說過天授宮,其門徒遍及廟堂江湖,大魏高門世族更是對其推崇備至。
“這麽說,你因駱夫人有孕而求本宮庇佑是假,來本宮府中尋裴七郎是真?”
鄭君容坦然承認,“是。”
“你們一個兩個都心係裴七郎,倒不知這公主府,是本宮的公主府,還是裴七郎的公主府。”
鄭君容麵紅耳赤,向謝及音行了三個叩首禮,求她原諒自己的欺瞞,並發誓道:“隻要能救師兄,我願從此當牛做馬,侍奉殿下左右,以彌補往昔罪過。”
謝及音不想讓他當牛做馬,論想救裴望初的心,謝及音不比他弱。隻是她的心是熱的,血是涼的,她不能輕舉妄動,踏錯一步,否則她和裴望初都會栽進去。
她不想辜負巽之辛苦周折,將她保下的一片心意。
她垂視著鄭君容,問道:“今上身邊有一位深蒙恩遇的天授宮天師,你可認識他?”
“認識。”
“他是你什麽人?”
鄭君容道:“那位宗陵天師乃天授宮八大天師之首,我才疏學淺,不敢攀附,但他曾是裴師兄的授道恩師。”
謝及音抓住了最關鍵的詞:“曾經?”
鄭君容解釋道:“是曾經……師兄十五歲離開天授宮時,與他斷絕了師徒情誼。”
天授宮自稱授道於天,既出世又入世,十分神秘。宗陵天師極得太成帝寵信,朝中世家也爭相與之交遊,然而他與裴望初曾為師徒一事,卻沒什麽人知道。
鄭君容求謝及音入宮去見宗陵天師,請他出麵救裴七郎一命。
“且不說一個道士的話能在父皇那裏占多少分量,論及情麵,你好歹是天授宮弟子,為何不親自入宮去求?”謝及音打量著鄭君容,緩緩說道,“若因入宮不方便,本宮可以送你一程。”
鄭君容道:“此事恐怕隻有殿下您才能做成。”
謝及音不解,“本宮與天授宮素無交集,這又是為何?”
“因為此事並非是宗陵天師不想救師兄,不是他不認這個徒弟,而是師兄離經叛道,不想認宗陵天師這個師父。”
天授宮裏藏著許多秘密,等級森嚴,鄭君容不過一介道官,並不十分清楚祭酒、天師之間的事。裴望初自逐出天授宮一事還是他自己告訴鄭君容的,鄭君容連問帶猜,大概知道與裴家有關。
可如今裴家已經死了,是恩是孽俱已償清,師兄不該再淹留紅塵,自我放逐。
鄭君容緩聲解釋道:“依照師兄的本事,可以悄無聲息離開公主府,他是為殿下您才走上了今天這條不歸路。他自己棄玉捐珠,不求活路,旁人縱想救他、能救他也無可奈何,如今唯有殿下您能說動他,眼下他唯一不會拒絕的人,就是您。”
“所以你覺得,請宗陵天師出麵這件事,隻能由本宮去做?”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