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正國遠去了,村民才鬆口氣,還好趕得及時啊。


    ……


    鋼筋水泥塑料布,又朝村西拖去。


    聽說這次要蓋五百個大棚。


    村民看著不敢說話,因為這五百個大棚,是屬於村集體的。


    楊會計村裏縣裏忙了兩天,終於把六十八萬塊錢都轉進了村委賬麵上。


    一百七十多萬全在手上拿著,經曆一年,他再也不害怕了,不就是數字嗎?


    村裏賬麵有錢了,李正國繼續采購修橋修路的材料。


    村裏公私三輛大卡車,進進出出跑了一個月,材料在庫河外岸堆了上百堆。


    連修路的材料都堆放在了這裏,由歐村長帶人看守著,才安全。


    至於修橋的人力,這個需要請外村村民來幹。


    他在喇叭裏通知解釋了一下,本村村民忙著掙大錢就好了,苦力的活兒,交給外村村民幹去。


    村民腰板挺得直直的,他們是請得起外村村民來做苦力的人了。


    第一站當然是去汪洱村了,汪洱村的老村長一聽庫山裏村準備建橋了。


    連連恭喜李正國。


    李正國笑說:“同喜同喜,我來請貴村村民去挖河建橋,一天兩塊的工錢,幹不幹?”


    “幹!”


    老村長幹脆地應著,一天兩塊,一個月就是六十塊,哪裏找去?


    李正國不放心,“老村長還是去問問才好。都是重活,要手腳麻利的。要是不聽指揮,出現受傷事件我不負責,我還要怪他耽誤我的工程進度。”


    老村長點頭,“那肯定要找年輕力壯又穩妥的。你要多少人?”


    “越多越好,盡快完工,還要繼續修鄉道。”


    說起鄉道,老村長問:“你到底打算從哪裏修鄉道?”


    “當然是舊鄉道的邊上開新鄉道了,但是五裏坡彎那裏是避不開的,我打算把靠山的那邊給鑿寬了。”


    “這麽多活兒,當然是人越多越好,你這裏人手不夠,我就從鎮上請了,那三個村子,我是不會用的。”


    聽了李正國這話,老村長明白李正國這是擔心被那三個村的村民故意給拖累了進度。


    “嗯嗯,我這裏全壯勞力大概有兩百多,不到三百。”


    李正國想了一下問:“那種能鋸樹能挖泥土推石塊墊路基的人手有多少?”


    “最多一戶抽一個人,我們還要收種莊稼的。”


    李正國一揮手,“農忙時,放農忙假。”


    老村長放心了,“那就一戶抽兩人,我們村一百三十六戶。”


    李正國羨慕,“正好是我們村的兩倍。”


    老村長感慨,“我們都被五裏坡彎隔斷的,那三個村可都是兩百戶以上。”


    兩百戶以上?


    李正國還不羨慕了呢,六十八戶都不太好搞。


    兩百戶,他還不天天拿著喇叭罵人?


    “那就暫時全用你們村的,要是進度跟不上,我再從外麵請。”


    “三天後,你把所有人都帶去庫河邊,先參加季縣長主持的開工儀式。”


    “橋的開工儀式結束後,立刻就是鄉道的開工儀式,你可要把人給組織好了。”


    “路基那邊的工程,就請你做監工,同樣兩塊錢一天。”


    老村長笑成了一朵花,季縣長親自來主持開工儀式?李正國是季縣長的人?


    “好啊好啊,修路,我可是有經驗的。”


    第374章 建橋鋪路


    一九八八年四月八日,陰曆二月廿二,九點十八分。


    在鞭炮聲中,庫河橋開工儀式開始了。


    季縣長拿著綁著紅布的新鐵鍬挖了一鐵鍬土,儀式算是正式開始了。


    他把鐵鍬交給李正國,“你這個開工儀式倒是新鮮。”


    李正國順手把鐵鍬又轉交給了身邊的歐村長。


    換了另一個綁著紅布的新鐵鍬,“從南方傳過來的,咱們借鑒一下。現在,我們去路基邊。”


    老村長已經帶著兩百多個半勞力轉去了幾米外的鄉道邊。


    又點燃一串鞭炮後,季縣長挖了第一鍬,路基工程也開始了。


    目送季縣長的綠吉普離開,李正國這才開車帶著老村長,一路去看新鄉道的走向。


    剛才季縣長那一鍬挖的,是舊鄉道上的,同樣也是新鄉道的路基。


    五裏坡彎以內,基本就是舊鄉道。


    老村長看到新鄉道的走向,還有些愣,舊鄉道南邊的十來米外,什麽時候出現一排樹了?


    而且都有四五年的樹齡了,難道是他的記憶出現問題了?


    李正國指著那排樹,“這一排樹做新道的南行道樹,新道的北行道樹就是舊道的南行道樹。”


    “新道八米寬,道邊路基做五十公分的邊坡,再留五十公分的餘量。”


    “你帶人把新道中的小樹連根挖了,泥土整平。”


    “幾天後,做路基的碎石會陸續拉進來……”


    老村長的嘴都要合不上了,“水泥路?”


    李正國點頭,“對,水泥路,要是石子路的話,我為什麽開新路?”


    “你就按照我剛才說的,鋪好路基就行了,水泥路麵的鋪設,會有專業人士來做的。”


    “好好。”老村長點頭連連,“我就按照你剛才說的指揮他們做。”


    ……


    村裏村外及庫河邊,都是忙忙碌碌的人影。


    張石頭這個助理非常負責,每天早上六點半就到李家領取今天的任務。


    然後去安排抽調出來的娃兒們的工作,再把這一天的各項瑣碎事情給安排下去。


    ……


    張家被開除種西瓜資格,張大哥被罰去少年種植隊做指導。


    張大嫂被罰去兒童種植隊做指導。


    張父張母被罰掃村路。


    張家的溫室大棚,被村裏接手了。


    村裏新建的五百個大棚,除了102個兒童所需的34個蔬菜棚,剩下466個大棚都種西瓜。


    算上張家的20個大棚,共計486個大棚。


    由108個從外麵請回來的工人各管理三個大棚,由162個少年各管理一個大棚。


    庫山裏的村民更加小心翼翼地幹活,很擔心被李村長用一百塊一個月的工人替換了他們。


    汪洱村的老村長,偶爾進來看看,跟在李正國身後進大棚,看西瓜和蔬菜的生長情況。


    “李村長。”


    蹲下查看西瓜藤苗的李正國頭也不抬,“老村長叫我名字就行。”


    “正國,我聽說去年的西瓜都賣完了?”


    “對。”


    “你看,我們村能種嗎?”


    “不能。”


    李正國拒絕得很幹脆,繼續整理著瓜藤,“你也看到我們的大棚有蔬菜有西瓜,而且西瓜藤的成長速度都不一樣,對不對?”


    “對,我沒看懂。”


    “一千八百多個大棚,要是一起成熟,市麵上的西瓜會泛濫成災,西瓜成熟後,保質期太短。”


    “我在按照數量和順序,一部分一部分的成熟,既能保證西瓜不爛在地裏,也能保證西瓜一直都穩定地供應出去。”


    “所以,你們想參與,是不可能的,不僅擾亂我的賣家那邊的進展計劃,也打亂我的計劃。”


    “你想發展,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不行,現在,我急需錢。”


    “要是你們不管不顧直接就種,一旦發現,我會上報給縣裏的。”


    “縣裏要的不是平頭並進,要的是典型。”


    老村長泄氣,“我明白了。”


    李正國這才抬頭,“老村長,你明白什麽了?庫山裏在最裏麵,隻要發展起來,前麵四個村子就容易多了。”


    “我是不給你們用新鄉道,不過是暫時的,等縣裏全力發展這邊了,新鄉道就是共同的了。”


    “所以,你們隻看到我自私了,可我做的這些,都在給你們鋪好了前路。”


    “就像五裏坡彎,等我改造好了,你們汪洱村是第一受益者。以後的受益還會更多。”


    “你相信我,再等等,要是亂了我的計劃,我可就向縣裏提議,新鄉道永遠歸庫山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異能穿回七十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旭日東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旭日東生並收藏帶著異能穿回七十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