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長的眼睛立刻恢複了光彩,“真的?新鄉道會歸國家?”


    “肯定的,誰敢霸占國家資源?我就是想逼迫你們四個村子別亂動,別亂插手。”


    老村長點頭,“我知道了,我等著跟著你們喝湯。”


    李正國不放心,“你還要注意你們村的村民們。等西瓜熟了,我讓你嚐嚐,你就明白我為什麽敢了。”


    “好好。”


    ……


    修路比修橋快,何況修橋的同時還要拉直河道。


    邊整路基,邊攤鋪混凝土。


    五裏坡彎處,請了鎮上的民工來鑿山體。


    山體沒鑿出來,就從五裏坡彎下,向鎮裏鋪去。


    等五裏坡彎的山體鑿好了,路麵的鋪設,又從鎮頭轉回來了。


    因為水泥路麵太寬,要一半一半地鋪。


    等五裏坡彎的一半鋪好了,修路工程被迫停了。


    因為西瓜成熟了,要開始運瓜了。


    鋪好的路麵還不能上車,仍然走舊鄉道,五裏坡彎就不太好走了。


    老村長看著大卡車的爬坡,跟著擔心,“我們有拖拉機,用拖拉機拉出來。”


    李正國同意,最多堅持一個月,水泥路麵就能走了。


    汪洱村的村民跟著從庫山裏搬運西瓜過庫河,又跟著到五裏坡彎下搬運上大卡車。


    看著緊張又有序的汪洱村民,李正國羨慕老村長,“你們村的村民好管理。”


    老村長笑眯了眼,“還不都是因為有錢嗎?不給錢試試?個個像祖宗似的,要請、要做思想工作。”


    “您這話不對,錢,本來就是動力。”


    “是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哈哈哈。”


    老村長是開心的,這三個月,每戶都掙了兩百多塊錢。


    修橋那裏,雖然還在繼續著,可是橋墩剛澆築好,需要時間凝固,村民被放假了。


    放假沒工錢拿了,這裏有活幹,可不就積極了嗎?


    不過,這活也就個把月,而且是一塊錢一天,這也比閑著要好很多。


    ……


    一個月後,水泥路麵能上車了,五裏坡彎到庫山裏之間的一半路麵繼續攤鋪。


    庫河橋開始鋪設橋跨結構。


    西瓜的運輸不斷,李正國忙得腳後跟打後腦勺。


    第375章 完工


    李母把七個娃兒趕去了四合院過暑假,專心給兒子兒媳們做三頓飯。


    因為田靜也忙起來了,今年西瓜苗和蔬菜苗一起培育。


    不僅是兒童種植隊需要蔬菜苗,那些沒輪到種西瓜的大棚,也先種蔬菜。


    可村裏又沒有再蓋育苗房,她就帶著育苗組的組員,給育苗房做了多層的層板,合理利用了空間。


    已經是正式工的張石頭,抱著大棚的排班記錄本,每天巡查一遍一千多個溫室大棚的種植品種是對還是不對。


    蔬菜出了岔子不怕,西瓜絕對不能出岔子,否則中間會斷了上市時間的。


    張父看著大孫子那匆忙的背影,對媳婦說:“問問李敏什麽時候去看芳草,帶上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我們的教育錯了,石頭的變化很大,比他爹強。”


    張母同意,隻是,“不知道李敏願不願意帶我們去。不知道兒媳同不同意。”


    張父瞪了媳婦一眼,“要她同意做什麽?那天要不是她攔著,石頭能挨他爹揍嗎?我們能被開除今年的資格嗎?”


    “你以為隻是分不到今年的一萬多塊嗎?比別人少了一萬,那個大計劃裏,就永遠比別人少了股份。”


    “對啊。”


    張母一拍巴掌,“不行不行,我們跟石頭和磚頭好好談談,看看他們願不願意把錢借出來,做明年的征收錢。”


    張父搖頭,“那也不夠,還差一半呢。算了,別算計石頭和磚頭的了,你看看他們身上的幹勁,他們有他們努力的目標。”


    “我們努力存錢,等存夠了,我們去和李村長商量看看能不能補上。大計劃還需要錢的。”


    “嗯嗯,快掃吧。”


    ……


    九月中旬,庫河橋完工。


    結算完工錢,工程隊撤了,汪洱村民還舍不得離開。


    從無到有,他們對這橋有感情。


    村委辦公室門邊貼了一張公告,上麵寫是修路修橋的各項費用。


    橋的材料加上工程隊的費用是20.22萬。


    鄉道的材料加上工程隊的費用是82.1萬元。


    汪洱村的人工費用是8.4萬元加4.536萬元。


    村民都識字了,他們死死地盯著8.4萬和4.536萬看。


    這是修橋的壯勞力和修整路基的半勞力的工錢。


    一共五百多人,幹了三五個月,才12.9萬元。


    十三萬塊都不到啊。


    人均才兩百多塊,還是重體力活。


    他們人均在一千五到兩千五之間,零頭都比他們多。


    一轉身,推開身後的人,就跑回大棚去了。


    他們要認真,要努力。


    否則,李村長能用工人和汪洱村村民替換了他們。


    ……


    在劈裏啪啦的鞭炮聲中,庫河橋開始通行了。


    橋頭設立了崗哨,張父張母輪流看,每個月二十塊的工資。


    二十五公裏的鄉道,兩邊的樹與樹之間,被種上了刺薔薇。


    每個村口的崗亭裏,聘請了三位汪洱村村民,八個小時輪班製。


    鄉道暫時不給別的村使用,給錢也不行,因為現在是庫山裏運輸最忙的時節。


    那三個村子罵汪洱村是庫山裏村的走狗。


    汪洱村村民不在意,村長說了,跟著庫山裏村走,才是對的。


    等他們村以後也像庫山裏這樣了,犁拾村還不乖乖過來做他們的走狗嗎?


    李正國也聽到了罵聲,他向鎮裏反映。


    鎮裏很快安排人下來給三個村子的村民上文明課。


    並且學庫山裏,挑出村裏罵人最狠的村民,做文明組組長。


    高帽子一戴,最會罵人的村民,搖身一變,變成了最文明的村民。


    三個村的村長也被撤換了下來,由副村長頂上。


    要是副村長也負責不了村民的素質教育問題,那就繼續換村長。


    那三個村的村民變了,路過新鄉道,不再亂罵人,還熱情地和汪洱村民打招呼。


    ……


    彰山村的田村長,不,前任村長,去了田家。


    田老頭田老太已經老了。


    管家權落在了田永仁夫妻的手上。


    對於這個堂哥的牢騷,田永仁不予理會。


    他在盼,盼副村長也管不了的時候,村長的帽子能戴在他的頭上。


    前任村長一眼就明白田永仁的想法,他看向田立文。


    “立文,李正國就比你大三歲,已經是正村長了。”


    “這次鎮裏一次連換掉三個村長,讓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田立文偷偷瞥了眼爹,問:“堂伯,有話直說。”


    “我發現鎮裏是大力支持庫山裏的。”


    田永仁呲笑,“這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否則,那李正國憑什麽能貸款兩百萬?”


    “憑什麽能買到鋼筋水泥?又憑什麽能叫來工程隊?”


    前任村長搖頭,“永仁,你說的這些也對也不對。我的意思是鎮裏支持的是李正國。換句話說,季縣長支持的是李正國。”


    “而這次替換村長隻是隨性的,等庫山裏發展起來後,縣裏肯定還會發展我們這一條線。”


    “到時候,村長可就又要換了,換上的村長,將是像李正國這種年輕的,有想法,敢拚敢幹的。”


    “這個年輕的界限應該在四十歲左右的,絕對不會超過四十五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異能穿回七十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旭日東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旭日東生並收藏帶著異能穿回七十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