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歲星點點頭,同樣猜測著她的身份。
她的眼睛亮了亮,而後又像想起了什麽,漸漸收斂了微笑:“你為什麽要拒絕父皇的賜婚?”
是那位安華公主。歲星想起了她的名號,微咳兩聲,應道:“病體殘軀,不敢誤佳人。”
“我不介意。”安華公主裴婉儀搖了搖頭,語氣輕渺卻又堅定,“你是燕國的英雄,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歲星有些訝異,正不知該如何回複時,不遠處又傳來另一個聲音:“婉儀,你在這兒做什麽?”
歲星循聲去望,見一人蓮步輕移,正朝她們的方向走來,一襲華麗的宮裝如彩雲般飄逸。
她保養得當,看不出真實年齡,聽她的語氣,倒像是安華公主的母親。
“母妃。”
裴婉儀的回應也正印證了歲星的猜測。
眼前人正是裴婉儀的生母——貴妃殷思璿。
殷思璿衝裴婉儀微微點頭,而後將目光落到歲星身上。
歲星先行自我介紹道:“西邑侯歲星,見過娘娘。”
“侯爺多禮。”殷思璿朝她頷首,不急不緩,端莊有禮,浸潤著世家大戶的雍容風範,“常聽夏公公提起侯爺,說您英明神武,智勇雙全,今日一見,名不虛傳。”
她所說的夏公公,名為夏浪,在七穢宦中排位第二。
“過獎。”歲星淡然一笑,“聽起來娘娘與夏公公關係很好。”
“幫小女擇駙馬時,夏公公忙前忙後,照拂許多。”
駙馬和公主結親,看似攀上了皇親國戚,地位煊赫,但有時候並不是個好差事。不僅遭皇權掣肘,要和公主分個尊卑高下,還被迫加入皇室陣營,圈定了政治立場。
勢單力薄也就罷了,偏偏選上了大權在握的歲星,很難不讓人懷疑這也是牽製和掌控她的手段之一。
但看著眼裏帶有崇拜的裴婉儀,以及落落大方溫婉親和的殷思璿,歲星很難帶著揶揄和陰陽怪氣說出類似於“那還要多謝夏公公”這樣的話來。
她隻能帶著歉意重申道:“自慚孱孱病軀,難許來日。莫怪。“
殷思璿淡然一笑,似是並不介意:“侯爺莫要往心裏去。皇室子女的姻緣,是連他們自己都掌控不了的。若不是夏公公盡職盡責,極力撮合,小女本無緣攀附。”
聽殷思璿再一次提起夏浪,一雙平和的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她,歲星福至心靈:她這樣說,一來,將這次賜婚緣由推到夏浪身上,打消我對她們有可能會產生的介懷和不滿,二來,似是要觀察我對這宦官的態度。
也許第二點,才是促使她在這裏出現的最大理由。思及此,歲星正色道:“那便是夏公公亂點鴛鴦譜了。”
“夏公公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侯爺日後,莫要對其他人說這直率之語了。”
殷思璿名為勸阻,實則是再添了一把火。
“本侯聽聞這些宦官,橫行宮廷,欺男霸女——”歲星佯裝恍悟道,“娘娘這樣推崇夏公公,難道是外界傳聞有誤?看來,萬事不可偏信。”
殷思璿露出驚訝之色:“本宮久居宮闈,不知外事,卻沒想到,夏公公他們的聲名如此之差嗎?”
“坊間傳言,上之所好,皆由其進;下之忠言,俱遭其蔽。政由宦出,令非君意。內廷之中,其威赫赫,嬪妃宮女,皆懼其勢。外廷之臣,或阿諛奉承,或噤若寒蟬。”歲星話音一頓,接著又道,“仔細想想,民間議論,也未必是空穴來風。娘娘之後再與這些宦官打交道,還是謹慎提防著些。”
歲星的直率讓殷思璿心中浮現真實的訝異,然而,她麵上未動聲色,隻平淡道:“本宮受教。”
“娘娘對我,不必試探,也無需拉攏。”歲星驀然一笑,直言道,“我既為民而戰,便亦望為民謀得萬世安樂。”
雖然來意被一語道破,但因歲星的溫言,殷思璿並沒有感受到窘迫,況且,她本身也極為敬仰在戰場上力挽狂瀾、救國於將傾之時的歲星,見她坦然說出心誌,此刻話語中便也多了些真心實意:“國有侯爺,乃邦之幸、民之福。”
回到寢宮之後,她第一時間在信箋上寫下這樣一段話:
“西邑侯,雖擁重兵,勇而神武,但謙雅有禮,不卑不亢。其心懷壯誌,聰慧絕頂,嫉惡如仇,實乃罕有之忠良。然,卓而獨行,不願同伍。”
見宮中奴婢退下送信,裴婉儀走進殷思璿的寢宮:“外祖父怕是要失望了。”
雖在歲星眼裏,裴婉儀不過是個小孩,但她心智早慧,遠比歲星所認知的她這個年齡段的小孩更加成熟聰明。
看見像大人般沉穩從容的裴婉儀,殷思璿詢問道:“怎麽?”
“第一,西邑侯是難得的忠勇之人,第二,這樣的忠勇之人並不願當他的孫婿,不想受任何人的裹挾。”
說到此處,裴婉儀心中不免湧上失落之意。
一遇驚鴻,心湖起浪風。
今日見到歲星,她的樣貌舉止,實在顛覆了她的想象。她本以為,從腥風血雨的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西邑侯,應當強悍嗜血、氣勢迫人,卻沒想到,她一襲素衣,少年英氣,談笑間,自有逸群之才,讓人愈發心向往之。
裴婉儀的外祖父殷擒,是朝中大司馬,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到與衛越旗鼓相當,再到被衛越和七穢宦共壓一頭,不過短短幾年時間,他的權力越來越受限製。
不過此人八麵玲瓏,處事圓滑,在朝中根基依舊穩固。但他心中亦有溝壑,不甘屈於人下,更不忿奸臣當道。
表麵上,他對這些人笑臉相迎,抬舉有加,背地裏卻一直在暗中謀劃布局,力要瓦解亂臣賊子的勢力。
而歲星在治理轄域和指揮戰場上的表現引起了他的注意。她做出的選擇和這些選擇下的結果,昭示了她是一個有勇有謀且心懷大義的人。
但他自然也看到了她在宴席上的拒婚,聽到了她赴丞相府夜談的動向,心中又不免謹慎,便讓自己的女兒殷思璿再趁機試探。
她的眼睛亮了亮,而後又像想起了什麽,漸漸收斂了微笑:“你為什麽要拒絕父皇的賜婚?”
是那位安華公主。歲星想起了她的名號,微咳兩聲,應道:“病體殘軀,不敢誤佳人。”
“我不介意。”安華公主裴婉儀搖了搖頭,語氣輕渺卻又堅定,“你是燕國的英雄,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歲星有些訝異,正不知該如何回複時,不遠處又傳來另一個聲音:“婉儀,你在這兒做什麽?”
歲星循聲去望,見一人蓮步輕移,正朝她們的方向走來,一襲華麗的宮裝如彩雲般飄逸。
她保養得當,看不出真實年齡,聽她的語氣,倒像是安華公主的母親。
“母妃。”
裴婉儀的回應也正印證了歲星的猜測。
眼前人正是裴婉儀的生母——貴妃殷思璿。
殷思璿衝裴婉儀微微點頭,而後將目光落到歲星身上。
歲星先行自我介紹道:“西邑侯歲星,見過娘娘。”
“侯爺多禮。”殷思璿朝她頷首,不急不緩,端莊有禮,浸潤著世家大戶的雍容風範,“常聽夏公公提起侯爺,說您英明神武,智勇雙全,今日一見,名不虛傳。”
她所說的夏公公,名為夏浪,在七穢宦中排位第二。
“過獎。”歲星淡然一笑,“聽起來娘娘與夏公公關係很好。”
“幫小女擇駙馬時,夏公公忙前忙後,照拂許多。”
駙馬和公主結親,看似攀上了皇親國戚,地位煊赫,但有時候並不是個好差事。不僅遭皇權掣肘,要和公主分個尊卑高下,還被迫加入皇室陣營,圈定了政治立場。
勢單力薄也就罷了,偏偏選上了大權在握的歲星,很難不讓人懷疑這也是牽製和掌控她的手段之一。
但看著眼裏帶有崇拜的裴婉儀,以及落落大方溫婉親和的殷思璿,歲星很難帶著揶揄和陰陽怪氣說出類似於“那還要多謝夏公公”這樣的話來。
她隻能帶著歉意重申道:“自慚孱孱病軀,難許來日。莫怪。“
殷思璿淡然一笑,似是並不介意:“侯爺莫要往心裏去。皇室子女的姻緣,是連他們自己都掌控不了的。若不是夏公公盡職盡責,極力撮合,小女本無緣攀附。”
聽殷思璿再一次提起夏浪,一雙平和的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她,歲星福至心靈:她這樣說,一來,將這次賜婚緣由推到夏浪身上,打消我對她們有可能會產生的介懷和不滿,二來,似是要觀察我對這宦官的態度。
也許第二點,才是促使她在這裏出現的最大理由。思及此,歲星正色道:“那便是夏公公亂點鴛鴦譜了。”
“夏公公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侯爺日後,莫要對其他人說這直率之語了。”
殷思璿名為勸阻,實則是再添了一把火。
“本侯聽聞這些宦官,橫行宮廷,欺男霸女——”歲星佯裝恍悟道,“娘娘這樣推崇夏公公,難道是外界傳聞有誤?看來,萬事不可偏信。”
殷思璿露出驚訝之色:“本宮久居宮闈,不知外事,卻沒想到,夏公公他們的聲名如此之差嗎?”
“坊間傳言,上之所好,皆由其進;下之忠言,俱遭其蔽。政由宦出,令非君意。內廷之中,其威赫赫,嬪妃宮女,皆懼其勢。外廷之臣,或阿諛奉承,或噤若寒蟬。”歲星話音一頓,接著又道,“仔細想想,民間議論,也未必是空穴來風。娘娘之後再與這些宦官打交道,還是謹慎提防著些。”
歲星的直率讓殷思璿心中浮現真實的訝異,然而,她麵上未動聲色,隻平淡道:“本宮受教。”
“娘娘對我,不必試探,也無需拉攏。”歲星驀然一笑,直言道,“我既為民而戰,便亦望為民謀得萬世安樂。”
雖然來意被一語道破,但因歲星的溫言,殷思璿並沒有感受到窘迫,況且,她本身也極為敬仰在戰場上力挽狂瀾、救國於將傾之時的歲星,見她坦然說出心誌,此刻話語中便也多了些真心實意:“國有侯爺,乃邦之幸、民之福。”
回到寢宮之後,她第一時間在信箋上寫下這樣一段話:
“西邑侯,雖擁重兵,勇而神武,但謙雅有禮,不卑不亢。其心懷壯誌,聰慧絕頂,嫉惡如仇,實乃罕有之忠良。然,卓而獨行,不願同伍。”
見宮中奴婢退下送信,裴婉儀走進殷思璿的寢宮:“外祖父怕是要失望了。”
雖在歲星眼裏,裴婉儀不過是個小孩,但她心智早慧,遠比歲星所認知的她這個年齡段的小孩更加成熟聰明。
看見像大人般沉穩從容的裴婉儀,殷思璿詢問道:“怎麽?”
“第一,西邑侯是難得的忠勇之人,第二,這樣的忠勇之人並不願當他的孫婿,不想受任何人的裹挾。”
說到此處,裴婉儀心中不免湧上失落之意。
一遇驚鴻,心湖起浪風。
今日見到歲星,她的樣貌舉止,實在顛覆了她的想象。她本以為,從腥風血雨的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西邑侯,應當強悍嗜血、氣勢迫人,卻沒想到,她一襲素衣,少年英氣,談笑間,自有逸群之才,讓人愈發心向往之。
裴婉儀的外祖父殷擒,是朝中大司馬,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到與衛越旗鼓相當,再到被衛越和七穢宦共壓一頭,不過短短幾年時間,他的權力越來越受限製。
不過此人八麵玲瓏,處事圓滑,在朝中根基依舊穩固。但他心中亦有溝壑,不甘屈於人下,更不忿奸臣當道。
表麵上,他對這些人笑臉相迎,抬舉有加,背地裏卻一直在暗中謀劃布局,力要瓦解亂臣賊子的勢力。
而歲星在治理轄域和指揮戰場上的表現引起了他的注意。她做出的選擇和這些選擇下的結果,昭示了她是一個有勇有謀且心懷大義的人。
但他自然也看到了她在宴席上的拒婚,聽到了她赴丞相府夜談的動向,心中又不免謹慎,便讓自己的女兒殷思璿再趁機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