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秉坐在高位,嚴陣以待,帝王威儀之下,精神卻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
在他身後,呈一字排開的是他最為寵信的七個宦官,尤以大太監劉振為首。
這些人以諂媚得寵於上,受裴秉蔭蔽,專權跋扈,結黨營私,爪牙遍布宮廷,使忠良蒙冤,正義不彰,朝綱深受其害。
人在背後稱其為:七穢宦。
見歲星神態平和,依規見禮,與當日在宴席之上似乎並無不同,裴秉稍稍鬆了口氣,和煦問道:“愛卿此次覲見,可有何事通秉?”
歲星從懷中掏出奏折:“臣有本奏,因茲事體大,望呈於禦前。”
裴秉聽見是大事要事,又不自禁坐直了身子,手撫龍案。
近侍看見他的眼神示意,忙跑下殿中接奏,轉遞於他。
趁著拿奏章的間隙,歲星道:“臣知陛下常憂諸侯為肘腋之患,然苦無良策以除之。此次戰亂,亦為諸侯之亂,若不根治,恐日後再生禍端,擾我朝綱,亂我社稷。臣每念及於此,焦心如焚,唯恐不能為皇上分憂,遂殫精竭慮,謀得一策,名為推恩,或可解此困厄。”
裴秉略看一眼奏折,又聽聞此言,驚疑不定:西邑侯這是要革她自己的命?
在歲星看來,諸侯製本身有許多弊端。
其一,諸侯各據一方,擁兵自雄,其地財賦不入國庫,民力不為國用,使中央財匱力疲,國不得興。
其二,諸侯多守舊而拒新。每逢新策欲行,常因私利抱團相阻,視革新為禍端,致國之政令難通,固步自封。
這兩點,正好是歲星欲行興國利民之事道路上的極大阻礙。
因此,不論她是不是諸侯利益集團的一員,她都要趁這戰亂方息,諸侯勢衰,除之而後快。
然而,裴秉與她所想截然不同,他思忖道:有些計策,名為削權,實則增益。說到底,西邑侯也是諸侯一員,怎可能黨異伐同?這其中,定還有什麽彎彎繞繞。
思及此,他詳細問道:“愛卿,何為推恩之策?”
歲星解釋道:“推恩之要,在於令諸侯之子女皆得分封,不以嫡長獨尊。雖分其地而弱其勢,然諸侯子女將皆感恩聖德。由此,諸侯之權漸削,國勢趨穩,集權可得穩固。“
裴秉聞言,目露沉思,少頃,道:“如此一來,若再生變亂,該當如何?”
看得出來,這次七王之亂確實給裴秉造成了很大陰影。歲星道:“西邑軍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於還鄉之途,一路力推國策。有不為者,即刻鎮壓。”
“此事需慎之又慎,容朕定奪兩日。”
對歲星的提防和懷疑、以及自身智謀的有限,讓裴秉無法在當下給出任何建議與回複。
歲星早有所料,並不急躁,二人又簡單寒暄幾句之後,她便告退了。
裴秉目送著她離開,見她從始至終都沒有對他近日所行之事提出什麽異議,不免徹底放下心來。
他將她呈遞的奏折仔細看了兩遍,而後緩緩合上,其中所論皆中要害,洞察時事,析理精微,卻讓他心中更覺不解:她所圖究竟為何?
不過——這計策對斷子絕孫的西邑侯來說,倒真是無甚影響。裴秉因這惡毒的想法而饒有興趣地哼笑一聲,隨後,他沉思片刻,對近侍道:“請衛相進宮來。”
衛越將歲星擬的奏呈仔細看了一遍,不免揚眉:此策手段高超,明知是計,卻又難公然悖逆,否則將禍起蕭牆,真是無解之局,實乃頂級陽謀。
見他看完,裴秉迫不及待問道:“衛相,如何?”
衛越應道:“此計順人情,合人欲,諸侯縱怒而不能發,欲抗而無可為。可令諸侯之地漸分漸小,權散力弱,不複為患。乃智策。”
裴秉麵上一喜:“那就是說,此計可行?”
“計策本身不錯,隻是——”
聽見他話中的猶疑,裴秉立刻緊張起來:“衛相,但說無妨。”
衛越拋出了問題:“一旦西邑軍在還鄉途中,有了二心,勾結諸侯,生事作亂,又該如何?”
裴秉驀地反應過來,連連點頭:“所言甚是。這西邑軍,不能放回去。”
“可是,以如今禁軍規模,以武力掌控西邑軍,略顯薄弱。若要將其分化重組,那便讓處處皆有西邑軍勢力,更加難以收場。況且,西邑軍對於推行此政令,確實還有些作用。”
聽見他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裴秉愈發焦急:“難道便沒法子控製他們?”
“依臣看,西邑軍可以回去,但是,西邑侯不能回去。”衛越見機,緩緩道來,“不如將歲星扣在啟陽城,一則,作為人質,震懾西邑軍,使其人心惶惶,皆懼皇威,不敢輕舉妄動。二則,斷西邑侯與軍隊之聯,讓其孤立無援,絕其非分之念。而軍無帥統,形如散沙,縱有逆心,亦難成事。”
裴秉聞言,喜上眉梢,但隨即又問:“可西邑侯,甘心留下嗎?”
衛越提議道:“或誘以重賞,她既說西邑貧苦,便賜她珍寶美宅、良田美妾,使她樂不思蜀。或許以要職,令她感覺留此可展宏圖,建不世之功。或威脅震懾,若她真有不臣之心,也可見一二,如此,我們也能留心防範,先下手為強,不會再陷於被動。”
“好,好極。”裴秉撫掌而笑,“衛相實乃朕之肱股,國之柱石!”
“皆賴皇上聖明。”
衛越微微低頭,點點星光在如墨的瞳孔中閃爍,又瞬間被無盡的黑暗吞噬:西邑侯,啟陽城才是你的主場。想必你也很滿意我對你的安排吧。
歲星自然滿意他的安排,甚至,她此次來,特意提出讓西邑軍返回故地、順道推策的想法,就是為了能讓自己留在啟陽城。
她深知裴秉的多疑,知道他定會想方設法,切斷她與西邑軍之間的鏈接。
從宣政殿出來後的歲星,意外遇上了一人。
“你就是西邑侯嗎?”
十三四歲的女孩突然在宮道上出現,容態端儀,神色隱帶幾分好奇。
在他身後,呈一字排開的是他最為寵信的七個宦官,尤以大太監劉振為首。
這些人以諂媚得寵於上,受裴秉蔭蔽,專權跋扈,結黨營私,爪牙遍布宮廷,使忠良蒙冤,正義不彰,朝綱深受其害。
人在背後稱其為:七穢宦。
見歲星神態平和,依規見禮,與當日在宴席之上似乎並無不同,裴秉稍稍鬆了口氣,和煦問道:“愛卿此次覲見,可有何事通秉?”
歲星從懷中掏出奏折:“臣有本奏,因茲事體大,望呈於禦前。”
裴秉聽見是大事要事,又不自禁坐直了身子,手撫龍案。
近侍看見他的眼神示意,忙跑下殿中接奏,轉遞於他。
趁著拿奏章的間隙,歲星道:“臣知陛下常憂諸侯為肘腋之患,然苦無良策以除之。此次戰亂,亦為諸侯之亂,若不根治,恐日後再生禍端,擾我朝綱,亂我社稷。臣每念及於此,焦心如焚,唯恐不能為皇上分憂,遂殫精竭慮,謀得一策,名為推恩,或可解此困厄。”
裴秉略看一眼奏折,又聽聞此言,驚疑不定:西邑侯這是要革她自己的命?
在歲星看來,諸侯製本身有許多弊端。
其一,諸侯各據一方,擁兵自雄,其地財賦不入國庫,民力不為國用,使中央財匱力疲,國不得興。
其二,諸侯多守舊而拒新。每逢新策欲行,常因私利抱團相阻,視革新為禍端,致國之政令難通,固步自封。
這兩點,正好是歲星欲行興國利民之事道路上的極大阻礙。
因此,不論她是不是諸侯利益集團的一員,她都要趁這戰亂方息,諸侯勢衰,除之而後快。
然而,裴秉與她所想截然不同,他思忖道:有些計策,名為削權,實則增益。說到底,西邑侯也是諸侯一員,怎可能黨異伐同?這其中,定還有什麽彎彎繞繞。
思及此,他詳細問道:“愛卿,何為推恩之策?”
歲星解釋道:“推恩之要,在於令諸侯之子女皆得分封,不以嫡長獨尊。雖分其地而弱其勢,然諸侯子女將皆感恩聖德。由此,諸侯之權漸削,國勢趨穩,集權可得穩固。“
裴秉聞言,目露沉思,少頃,道:“如此一來,若再生變亂,該當如何?”
看得出來,這次七王之亂確實給裴秉造成了很大陰影。歲星道:“西邑軍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於還鄉之途,一路力推國策。有不為者,即刻鎮壓。”
“此事需慎之又慎,容朕定奪兩日。”
對歲星的提防和懷疑、以及自身智謀的有限,讓裴秉無法在當下給出任何建議與回複。
歲星早有所料,並不急躁,二人又簡單寒暄幾句之後,她便告退了。
裴秉目送著她離開,見她從始至終都沒有對他近日所行之事提出什麽異議,不免徹底放下心來。
他將她呈遞的奏折仔細看了兩遍,而後緩緩合上,其中所論皆中要害,洞察時事,析理精微,卻讓他心中更覺不解:她所圖究竟為何?
不過——這計策對斷子絕孫的西邑侯來說,倒真是無甚影響。裴秉因這惡毒的想法而饒有興趣地哼笑一聲,隨後,他沉思片刻,對近侍道:“請衛相進宮來。”
衛越將歲星擬的奏呈仔細看了一遍,不免揚眉:此策手段高超,明知是計,卻又難公然悖逆,否則將禍起蕭牆,真是無解之局,實乃頂級陽謀。
見他看完,裴秉迫不及待問道:“衛相,如何?”
衛越應道:“此計順人情,合人欲,諸侯縱怒而不能發,欲抗而無可為。可令諸侯之地漸分漸小,權散力弱,不複為患。乃智策。”
裴秉麵上一喜:“那就是說,此計可行?”
“計策本身不錯,隻是——”
聽見他話中的猶疑,裴秉立刻緊張起來:“衛相,但說無妨。”
衛越拋出了問題:“一旦西邑軍在還鄉途中,有了二心,勾結諸侯,生事作亂,又該如何?”
裴秉驀地反應過來,連連點頭:“所言甚是。這西邑軍,不能放回去。”
“可是,以如今禁軍規模,以武力掌控西邑軍,略顯薄弱。若要將其分化重組,那便讓處處皆有西邑軍勢力,更加難以收場。況且,西邑軍對於推行此政令,確實還有些作用。”
聽見他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裴秉愈發焦急:“難道便沒法子控製他們?”
“依臣看,西邑軍可以回去,但是,西邑侯不能回去。”衛越見機,緩緩道來,“不如將歲星扣在啟陽城,一則,作為人質,震懾西邑軍,使其人心惶惶,皆懼皇威,不敢輕舉妄動。二則,斷西邑侯與軍隊之聯,讓其孤立無援,絕其非分之念。而軍無帥統,形如散沙,縱有逆心,亦難成事。”
裴秉聞言,喜上眉梢,但隨即又問:“可西邑侯,甘心留下嗎?”
衛越提議道:“或誘以重賞,她既說西邑貧苦,便賜她珍寶美宅、良田美妾,使她樂不思蜀。或許以要職,令她感覺留此可展宏圖,建不世之功。或威脅震懾,若她真有不臣之心,也可見一二,如此,我們也能留心防範,先下手為強,不會再陷於被動。”
“好,好極。”裴秉撫掌而笑,“衛相實乃朕之肱股,國之柱石!”
“皆賴皇上聖明。”
衛越微微低頭,點點星光在如墨的瞳孔中閃爍,又瞬間被無盡的黑暗吞噬:西邑侯,啟陽城才是你的主場。想必你也很滿意我對你的安排吧。
歲星自然滿意他的安排,甚至,她此次來,特意提出讓西邑軍返回故地、順道推策的想法,就是為了能讓自己留在啟陽城。
她深知裴秉的多疑,知道他定會想方設法,切斷她與西邑軍之間的鏈接。
從宣政殿出來後的歲星,意外遇上了一人。
“你就是西邑侯嗎?”
十三四歲的女孩突然在宮道上出現,容態端儀,神色隱帶幾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