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李玉芬知道這個女兒對她心裏有怨,但對親情還是有期盼的,心裏對她還存著孺慕之情,十分期盼著能接她回城。
聽了她的話,她以為盛景會歡喜若狂,沒想到她冷冷淡淡,還直接拒絕了她。她臉上頓時掛不住,笑容沉了下來。
“你戶口本來就是城裏的。你不回去,呆在這裏做什麽?我接你回去也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給你找個工作。你年紀也不小了,有份工作也好說親。但既然你不願意,那就算了。”
她以退為進,說完這番話就轉身出門,還招呼朱春花一聲:“嫂子,我請了兩個半天的假,今晚在家住一晚,明天一早回去。你給安排個住的地方。”
說著又從她帶來的挎包裏往外掏東西:“這是我買的點心,你給哥哥和侄兒吃。”
“妹妹你真是太客氣了。回來就回來,帶什麽東西!”朱春花一麵嗔怪,一麵喜笑顏開地接過東西,殷勤地道,“我去給你鋪床。”
李玉芬想抻一抻盛景,不願意在家裏麵對她。城裏買根蔥都要錢要票,每次回來她都要摘一籃子蔬菜回城,也省點菜錢,除了抵消她帶回來的點心的花銷外,還有得賺。
她對朱春花道:“嫂子,我去菜地摘點菜。”
“去吧去吧,多摘點,明天帶回城裏給琳琳小智他們嚐嚐。”朱春花在屋裏道。
看著李玉芬的身影消息在院門外,她才撇了撇嘴。
她嫁進李家二十年,這個小姑子回娘家從來不做事,擺著城裏人的譜,坐著等大家侍候她。就算要蔬菜,也是吩咐她和小餘去摘,自己從不動手。
現在竟然要穿過半個村子去菜地摘菜,無非是想讓大家知道,她要接盛景回城了,並沒虧待這個女兒,挽回一下名聲。
果然,鋪好床回到廚房燒飯的時候,隔壁趙月娥過來了,悄聲問她道:“春花,你小姑子說要接小餘回城,是不是真的?”
朱春花點頭:“她是這麽說的。”
“你把小餘養這麽大,可得多長幾個心眼,別什麽都沒撈著。”
朱春花冷哼一聲:“她敢?她要真這麽做,我就鬧到她單位去。”
李家莊離北城很近,從這裏騎自行車到李玉芬家,騎得快的話兩個小時不到,朱春花自然是去過李玉芬家裏的。
怕朱春花在大雜院裏亂說話,每次朱春花跟李先進去城裏,李玉芬都得好好招待她這個嫂子。除非李玉芬有意隱瞞一部分彩禮錢,否則朱春花可不怕她把盛景私自嫁掉。
三言兩語把趙月娥打發走,朱春花快手煮了碗紅糖雞蛋,端到盛景屋裏。
“小餘,來,這是舅媽特意給你煮的紅糖雞蛋。”她親親熱熱地把雞蛋遞到盛景手裏,歎了口氣道,“以前舅媽對你不好,你別怪舅媽。舅媽就這麽個性子,你看我對你表哥、表姐她們也沒見有多好。”
盛景這副身體,極度缺乏營養。以前這紅糖雞蛋可到不了她的嘴裏。現在朱春花主動煮了端過來,盛景自然老實不客氣,接過來慢慢吃著。
“我知道。”她道。
朱春花這個人,粹純就是懶加自私,家裏的事能躲就躲。而原身寄人籬下,總怕舅舅、舅媽對自己不滿,到時候沒地方可去,所以搶著做事。
農村裏默認家務是女人的事。原身搶著做事,這一來二去的,家裏的事就大多歸原身做,倒顯得朱春花磋磨外甥女。李老太在世時還叫罵著讓朱春花做事,她過世後沒人管朱春花,更顯得她苛待原主。
要說她有意蹉磨,她還真沒那個膽。她還盼著李玉芬把她兩個兒子安排進城去,可不敢明著欺負李玉芬的親閨女。
“那個……小餘啊,”看盛景吃上了,朱春花小心地問道,“你為啥不想跟你媽回城啊?”
“以前從不管我,現在卻跑來接我,誰知道她打的什麽主意?”盛景倒也不隱瞞。
她看了外麵一眼,壓低聲音道:“等她回去,我再悄悄去城裏打聽一下。要是她真誠心接我,我就回去。”
“舅媽,你放心。是你把我養這麽大的。如果我出嫁,彩禮錢一定會分你一半。”盛景自然知道怎麽說話籠絡人心。
得了盛景這話,朱春花一顆心頓時放了下來。
看盛景把紅糖雞蛋吃完,她接過碗殷勤地道:“你先躺一會兒,等我煮好了飯端給你,你也不用去看你媽的臉色。”
李玉芬回來後上桌吃飯,沒看到盛景,她也沒問。第二天一早起來就騎著車離開了,沒進屋去看盛景一眼。
在她看來,這丫頭就是跟她這個親媽鬧脾氣,想讓她哄哄。
慣的她!
盛景照著原主的習慣,天沒亮就起來了,背著背簍上了山。
她今天要去截盛琳的財。
盛琳能跟原書女主抗衡,一直蹦躂到最後,不是她有多聰明多有能力,而是她除借了城裏大爺爺的光外,還在這村後山撿到了一罐金子。
在原書裏,這是兩個月後的事了。
當時原主已經去了大西北,盛琳在大爺爺的安排下進了機械廠上班。
為了巴結男主那群大院子弟,她周末的時候帶著他們到李家莊來玩,上山的時候不小心摔到了一個大坑裏,在大坑下麵發現了一塊小黃魚,金子旁邊是一個被磕破了個洞的黑陶罐,裏麵裝著滿滿一罐子的金條。
盛琳沒有聲張,第二個周末又偷偷摸摸來了一趟李家莊,把這罐子金子倒進書包裏帶走了。
後來這成了她事業的第一桶金。
在原書裏,原主因替盛琳下鄉而喪命。現在盛景穿越過來,自然要把這罐金子給截胡了,也算替原身討回一點公道。
原主時常上山采藥,對後山極熟。盛景想一想就知道書裏寫的那個大坑在哪裏,沒到半小時她就找到了地方。
慢慢下到坑底,盛景四處查看。
盛琳發現那罐金子的時間是在兩個月後。兩個月的時間,雖然對於滄海桑田連一瞬都不算,但也會在暴雨、塌方等天氣的影響下對某個地貌有較大的改變。
這個坑也不算深,村裏人上山砍柴,原主上山采藥也來過,以前並沒有發現什麽。所以那罐金子是原書作者送到女配手邊的金手指。
坑底有樹木草叢,也有一些從上麵滾落下來的大大小小的石礫。
盛景拿了一根樹枝,一點一點地在樹木草叢間翻找。
她也不是盲目亂找。盛琳從上麵滑落下來發現罐子,那說明這罐子不會在坑的中間,隻會在坑的邊緣。
而上麵隻有一條路是人們經常走的,盛琳那個從來沒有上過山的嬌小姐不可能放著好好的路不走,去走別的樹林草叢茂密的地方。所以她隻會從路的那一側滑落。這樣一想,搜尋的區域頓時小了許多。
盛景是東方熹微的時候上的山,找到這個坑的時候天才亮。半小時後在太陽升起的時候,她終於看到了一個黑罐子,這個罐子藏在草叢裏,隻露出地麵一點,罐子上還沾了許多泥土,跟灰白黑的石礫混在一起,如果不是盛景有意仔細查看,就算看到了也不以為意,隻以為那是黑灰色的石頭。
這山上的泥土是沙壤土,還算疏鬆,她用樹枝巴拉了一通,罐子就露出了小半個身子。
罐子現在是完整的,並沒有破。盛景從旁邊撿了一塊石頭,朝罐子用力砸下去,“咣當”一聲,陶罐破了,裏麵的金塊露了出來。
盛景大喜,又砸了幾下,把碎陶片撿掉後就將金塊掏出來,裝進了背簍裏。
黑罐是個大肚罐,大約到膝蓋那麽高,裏麵的金塊掏出來,盛景估計足有幾十斤。
也不知道是誰埋在這裏的。
不過這是一本小說,作者說有就有,不需要理由。現在這罐金子是她的了。
雖說她沒有什麽空間可以把這金子藏得嚴嚴實實,帶回去也不安全。但金子不能放在這裏。萬一被人發現呢?萬一盛琳提前過來呢?所以還是她帶走,另找地方埋才最穩妥。
背簍用竹子編得比較細密,但為了保險起見,她上山時隨手割的草把背簍底部鋪了一層,再裝金子。金子裝好後,她將從家裏拿的蓋雞籠的竹篦子卡在了金子上,再在上麵鋪了一層草。
這坑底很少有人來,枯枝不少,盛景又撿了一些枯枝放到背簍裏,這才背著它爬上坑去。
原主也不是每天都打豬草,有時候她會走遠些去采藥,回來的路上順便帶著枯枝幹柴回去。
因此她此時背著一簍幹柴下山,就算路上遇到人,也不覺得有什麽異常。
她下山的時候,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村裏的人都下了地,盛景一路回到李家,也沒遇到什麽人。而她最擔心的會在家裏等著她的李玉芬、朱春花等人也不見蹤影。
她穩住自己,先把柴放到廚房外的柴垛堆裏,這才不慌不忙地進了自己的房間,將金塊裝到了屋角一個醃酸菜的甕子裏。
這些小黃魚都長條形十分規整的,上麵還寫著“捌兩”字樣。五九年國家才把十六兩一斤改成十兩一斤。這些小黃魚一條半斤,應該是民國或是更早時期的人藏的。
而在裝金子的時候盛景還發現了一塊不規整的金角子和兩塊拇指大小長短的銀條子。
現在不是兌換的時候,她一樣沒留,把這些金角子和銀條子跟小黃魚一起都裝進了甕裏去。
作者有話說:
謝謝大家的收藏和評論,麽麽麽~~明天評論前三名有紅包掉落哦。感謝在2023-02-02 11:16:27~2023-02-03 11:50:5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由蘖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3章
李家隻有兩間屋子,一間李先進夫妻住,一間李老太跟孩子們住。後來孩子長大,就在旁邊蓋了一間又矮又小的茅草屋給李小蘭和盛餘住。李小蘭出嫁,李老太又去世後,原主就一個人住。
這間屋子除了一張床,角落裏還堆著許多雜物。朱春花是個懶人,自己的屋子都不去收拾,更不會管盛景住的這間屋子。李先進和李建設也不會進盛景的屋子。
這些甕子要等秋收後才會用來醃酸菜,平時就空扔在這角落裏。
這會兒是白天,雖然大家都出工了,但還有老人和小孩兒在家。盛景先把金子放在這裏,準備等半夜再把它埋到後院茅廁牆角去。
當初建房子裏還剩些不規整的泥磚和碎石,隨意地堆放在茅廁旁邊,一直沒人收拾。那裏還長了些雜草。
朱春花比較懶,李先進整天忙隊裏的事,李建設除了上工就去黑市搞錢,要不然就跟他的兄弟交流感情。
如果不是發跡了要建房,幾年內他們是不會來動那個地方。
這罐金子放在山上不安全,她又沒個空間什麽的能帶走,就隻能埋在這裏,等以後有機會了再回來取。
把金子放好,盛景這才出了門,去了隔壁趙月娥家。
院子門開著,她進了院子才朝敞開的堂屋叫了一聲:“錢奶奶。”
“進來。”
盛景進去,問正坐在那裏納鞋底的錢老太問道:“我剛從山上下來,家裏沒人。您知道我媽去哪兒了嗎?”
“她回城了。”
錢老太滿臉恨鐵不成鋼地看著盛景:“你是不是傻?你媽要接你回城,給你找工作,你怎麽不趕緊答應,還跟她頂嘴?”
“我知道你心裏有怨。但這怨氣能當飯吃啊?你不回去,呆在村裏做一輩子農村人啊?別人求都求不來的事,你還往外推。平時總覺得你聰明,怎麽這件事上就犯了傻?”
老人一片好心,盛景也沒打斷她,任她數落。
等錢老太不說話了,她才道:“我不是不回,我是不相信她會這麽好心。我擔心她是把我騙回去,嫁給什麽老光棍或傻子。”
“不會吧?”
“怎麽不會?”盛景道,“這些年她對我不管不問,這就不說了。逢年過節都不接我回去,我連我爸我爺奶長什麽樣,家門往哪裏開都不知道,這合理嗎?錢奶奶,我很懷疑我不是我媽親生的。”
“不是親生的不可能。這年頭,誰願意養別人的孩子?”錢奶奶搖頭。
尤其是盛景是六零年生的,那可是災荒之年,自己都快要餓死了,哪裏有餘糧去養別人家的孩子。
最多的可能就是盛景是李玉芬跟別的男人生的,這孩子不姓盛,所以不敢帶回盛家去。
“怎麽不可能?那年頭亂,沒準我是誰的孩子,出國時不方便帶我,給了一筆錢讓李玉芬養呢。”盛景說這話的聲音極小。
李玉芬知道這個女兒對她心裏有怨,但對親情還是有期盼的,心裏對她還存著孺慕之情,十分期盼著能接她回城。
聽了她的話,她以為盛景會歡喜若狂,沒想到她冷冷淡淡,還直接拒絕了她。她臉上頓時掛不住,笑容沉了下來。
“你戶口本來就是城裏的。你不回去,呆在這裏做什麽?我接你回去也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給你找個工作。你年紀也不小了,有份工作也好說親。但既然你不願意,那就算了。”
她以退為進,說完這番話就轉身出門,還招呼朱春花一聲:“嫂子,我請了兩個半天的假,今晚在家住一晚,明天一早回去。你給安排個住的地方。”
說著又從她帶來的挎包裏往外掏東西:“這是我買的點心,你給哥哥和侄兒吃。”
“妹妹你真是太客氣了。回來就回來,帶什麽東西!”朱春花一麵嗔怪,一麵喜笑顏開地接過東西,殷勤地道,“我去給你鋪床。”
李玉芬想抻一抻盛景,不願意在家裏麵對她。城裏買根蔥都要錢要票,每次回來她都要摘一籃子蔬菜回城,也省點菜錢,除了抵消她帶回來的點心的花銷外,還有得賺。
她對朱春花道:“嫂子,我去菜地摘點菜。”
“去吧去吧,多摘點,明天帶回城裏給琳琳小智他們嚐嚐。”朱春花在屋裏道。
看著李玉芬的身影消息在院門外,她才撇了撇嘴。
她嫁進李家二十年,這個小姑子回娘家從來不做事,擺著城裏人的譜,坐著等大家侍候她。就算要蔬菜,也是吩咐她和小餘去摘,自己從不動手。
現在竟然要穿過半個村子去菜地摘菜,無非是想讓大家知道,她要接盛景回城了,並沒虧待這個女兒,挽回一下名聲。
果然,鋪好床回到廚房燒飯的時候,隔壁趙月娥過來了,悄聲問她道:“春花,你小姑子說要接小餘回城,是不是真的?”
朱春花點頭:“她是這麽說的。”
“你把小餘養這麽大,可得多長幾個心眼,別什麽都沒撈著。”
朱春花冷哼一聲:“她敢?她要真這麽做,我就鬧到她單位去。”
李家莊離北城很近,從這裏騎自行車到李玉芬家,騎得快的話兩個小時不到,朱春花自然是去過李玉芬家裏的。
怕朱春花在大雜院裏亂說話,每次朱春花跟李先進去城裏,李玉芬都得好好招待她這個嫂子。除非李玉芬有意隱瞞一部分彩禮錢,否則朱春花可不怕她把盛景私自嫁掉。
三言兩語把趙月娥打發走,朱春花快手煮了碗紅糖雞蛋,端到盛景屋裏。
“小餘,來,這是舅媽特意給你煮的紅糖雞蛋。”她親親熱熱地把雞蛋遞到盛景手裏,歎了口氣道,“以前舅媽對你不好,你別怪舅媽。舅媽就這麽個性子,你看我對你表哥、表姐她們也沒見有多好。”
盛景這副身體,極度缺乏營養。以前這紅糖雞蛋可到不了她的嘴裏。現在朱春花主動煮了端過來,盛景自然老實不客氣,接過來慢慢吃著。
“我知道。”她道。
朱春花這個人,粹純就是懶加自私,家裏的事能躲就躲。而原身寄人籬下,總怕舅舅、舅媽對自己不滿,到時候沒地方可去,所以搶著做事。
農村裏默認家務是女人的事。原身搶著做事,這一來二去的,家裏的事就大多歸原身做,倒顯得朱春花磋磨外甥女。李老太在世時還叫罵著讓朱春花做事,她過世後沒人管朱春花,更顯得她苛待原主。
要說她有意蹉磨,她還真沒那個膽。她還盼著李玉芬把她兩個兒子安排進城去,可不敢明著欺負李玉芬的親閨女。
“那個……小餘啊,”看盛景吃上了,朱春花小心地問道,“你為啥不想跟你媽回城啊?”
“以前從不管我,現在卻跑來接我,誰知道她打的什麽主意?”盛景倒也不隱瞞。
她看了外麵一眼,壓低聲音道:“等她回去,我再悄悄去城裏打聽一下。要是她真誠心接我,我就回去。”
“舅媽,你放心。是你把我養這麽大的。如果我出嫁,彩禮錢一定會分你一半。”盛景自然知道怎麽說話籠絡人心。
得了盛景這話,朱春花一顆心頓時放了下來。
看盛景把紅糖雞蛋吃完,她接過碗殷勤地道:“你先躺一會兒,等我煮好了飯端給你,你也不用去看你媽的臉色。”
李玉芬回來後上桌吃飯,沒看到盛景,她也沒問。第二天一早起來就騎著車離開了,沒進屋去看盛景一眼。
在她看來,這丫頭就是跟她這個親媽鬧脾氣,想讓她哄哄。
慣的她!
盛景照著原主的習慣,天沒亮就起來了,背著背簍上了山。
她今天要去截盛琳的財。
盛琳能跟原書女主抗衡,一直蹦躂到最後,不是她有多聰明多有能力,而是她除借了城裏大爺爺的光外,還在這村後山撿到了一罐金子。
在原書裏,這是兩個月後的事了。
當時原主已經去了大西北,盛琳在大爺爺的安排下進了機械廠上班。
為了巴結男主那群大院子弟,她周末的時候帶著他們到李家莊來玩,上山的時候不小心摔到了一個大坑裏,在大坑下麵發現了一塊小黃魚,金子旁邊是一個被磕破了個洞的黑陶罐,裏麵裝著滿滿一罐子的金條。
盛琳沒有聲張,第二個周末又偷偷摸摸來了一趟李家莊,把這罐子金子倒進書包裏帶走了。
後來這成了她事業的第一桶金。
在原書裏,原主因替盛琳下鄉而喪命。現在盛景穿越過來,自然要把這罐金子給截胡了,也算替原身討回一點公道。
原主時常上山采藥,對後山極熟。盛景想一想就知道書裏寫的那個大坑在哪裏,沒到半小時她就找到了地方。
慢慢下到坑底,盛景四處查看。
盛琳發現那罐金子的時間是在兩個月後。兩個月的時間,雖然對於滄海桑田連一瞬都不算,但也會在暴雨、塌方等天氣的影響下對某個地貌有較大的改變。
這個坑也不算深,村裏人上山砍柴,原主上山采藥也來過,以前並沒有發現什麽。所以那罐金子是原書作者送到女配手邊的金手指。
坑底有樹木草叢,也有一些從上麵滾落下來的大大小小的石礫。
盛景拿了一根樹枝,一點一點地在樹木草叢間翻找。
她也不是盲目亂找。盛琳從上麵滑落下來發現罐子,那說明這罐子不會在坑的中間,隻會在坑的邊緣。
而上麵隻有一條路是人們經常走的,盛琳那個從來沒有上過山的嬌小姐不可能放著好好的路不走,去走別的樹林草叢茂密的地方。所以她隻會從路的那一側滑落。這樣一想,搜尋的區域頓時小了許多。
盛景是東方熹微的時候上的山,找到這個坑的時候天才亮。半小時後在太陽升起的時候,她終於看到了一個黑罐子,這個罐子藏在草叢裏,隻露出地麵一點,罐子上還沾了許多泥土,跟灰白黑的石礫混在一起,如果不是盛景有意仔細查看,就算看到了也不以為意,隻以為那是黑灰色的石頭。
這山上的泥土是沙壤土,還算疏鬆,她用樹枝巴拉了一通,罐子就露出了小半個身子。
罐子現在是完整的,並沒有破。盛景從旁邊撿了一塊石頭,朝罐子用力砸下去,“咣當”一聲,陶罐破了,裏麵的金塊露了出來。
盛景大喜,又砸了幾下,把碎陶片撿掉後就將金塊掏出來,裝進了背簍裏。
黑罐是個大肚罐,大約到膝蓋那麽高,裏麵的金塊掏出來,盛景估計足有幾十斤。
也不知道是誰埋在這裏的。
不過這是一本小說,作者說有就有,不需要理由。現在這罐金子是她的了。
雖說她沒有什麽空間可以把這金子藏得嚴嚴實實,帶回去也不安全。但金子不能放在這裏。萬一被人發現呢?萬一盛琳提前過來呢?所以還是她帶走,另找地方埋才最穩妥。
背簍用竹子編得比較細密,但為了保險起見,她上山時隨手割的草把背簍底部鋪了一層,再裝金子。金子裝好後,她將從家裏拿的蓋雞籠的竹篦子卡在了金子上,再在上麵鋪了一層草。
這坑底很少有人來,枯枝不少,盛景又撿了一些枯枝放到背簍裏,這才背著它爬上坑去。
原主也不是每天都打豬草,有時候她會走遠些去采藥,回來的路上順便帶著枯枝幹柴回去。
因此她此時背著一簍幹柴下山,就算路上遇到人,也不覺得有什麽異常。
她下山的時候,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村裏的人都下了地,盛景一路回到李家,也沒遇到什麽人。而她最擔心的會在家裏等著她的李玉芬、朱春花等人也不見蹤影。
她穩住自己,先把柴放到廚房外的柴垛堆裏,這才不慌不忙地進了自己的房間,將金塊裝到了屋角一個醃酸菜的甕子裏。
這些小黃魚都長條形十分規整的,上麵還寫著“捌兩”字樣。五九年國家才把十六兩一斤改成十兩一斤。這些小黃魚一條半斤,應該是民國或是更早時期的人藏的。
而在裝金子的時候盛景還發現了一塊不規整的金角子和兩塊拇指大小長短的銀條子。
現在不是兌換的時候,她一樣沒留,把這些金角子和銀條子跟小黃魚一起都裝進了甕裏去。
作者有話說:
謝謝大家的收藏和評論,麽麽麽~~明天評論前三名有紅包掉落哦。感謝在2023-02-02 11:16:27~2023-02-03 11:50:5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由蘖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3章
李家隻有兩間屋子,一間李先進夫妻住,一間李老太跟孩子們住。後來孩子長大,就在旁邊蓋了一間又矮又小的茅草屋給李小蘭和盛餘住。李小蘭出嫁,李老太又去世後,原主就一個人住。
這間屋子除了一張床,角落裏還堆著許多雜物。朱春花是個懶人,自己的屋子都不去收拾,更不會管盛景住的這間屋子。李先進和李建設也不會進盛景的屋子。
這些甕子要等秋收後才會用來醃酸菜,平時就空扔在這角落裏。
這會兒是白天,雖然大家都出工了,但還有老人和小孩兒在家。盛景先把金子放在這裏,準備等半夜再把它埋到後院茅廁牆角去。
當初建房子裏還剩些不規整的泥磚和碎石,隨意地堆放在茅廁旁邊,一直沒人收拾。那裏還長了些雜草。
朱春花比較懶,李先進整天忙隊裏的事,李建設除了上工就去黑市搞錢,要不然就跟他的兄弟交流感情。
如果不是發跡了要建房,幾年內他們是不會來動那個地方。
這罐金子放在山上不安全,她又沒個空間什麽的能帶走,就隻能埋在這裏,等以後有機會了再回來取。
把金子放好,盛景這才出了門,去了隔壁趙月娥家。
院子門開著,她進了院子才朝敞開的堂屋叫了一聲:“錢奶奶。”
“進來。”
盛景進去,問正坐在那裏納鞋底的錢老太問道:“我剛從山上下來,家裏沒人。您知道我媽去哪兒了嗎?”
“她回城了。”
錢老太滿臉恨鐵不成鋼地看著盛景:“你是不是傻?你媽要接你回城,給你找工作,你怎麽不趕緊答應,還跟她頂嘴?”
“我知道你心裏有怨。但這怨氣能當飯吃啊?你不回去,呆在村裏做一輩子農村人啊?別人求都求不來的事,你還往外推。平時總覺得你聰明,怎麽這件事上就犯了傻?”
老人一片好心,盛景也沒打斷她,任她數落。
等錢老太不說話了,她才道:“我不是不回,我是不相信她會這麽好心。我擔心她是把我騙回去,嫁給什麽老光棍或傻子。”
“不會吧?”
“怎麽不會?”盛景道,“這些年她對我不管不問,這就不說了。逢年過節都不接我回去,我連我爸我爺奶長什麽樣,家門往哪裏開都不知道,這合理嗎?錢奶奶,我很懷疑我不是我媽親生的。”
“不是親生的不可能。這年頭,誰願意養別人的孩子?”錢奶奶搖頭。
尤其是盛景是六零年生的,那可是災荒之年,自己都快要餓死了,哪裏有餘糧去養別人家的孩子。
最多的可能就是盛景是李玉芬跟別的男人生的,這孩子不姓盛,所以不敢帶回盛家去。
“怎麽不可能?那年頭亂,沒準我是誰的孩子,出國時不方便帶我,給了一筆錢讓李玉芬養呢。”盛景說這話的聲音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