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跟李鳴放合作,以後李鳴放又是專管收貨這一項的,盛景顧慮著他,便沒有再找其他人幫著一起收貨。
可現在李鳴放這裏有變, 盛景決定再找一兩個人參與收貨。這樣收貨的速度大大加快,能讓她把售貨計劃提前。
所以說,李鳴放現在就拆夥對他們而言還是一件好事。
“沒有意見。”李建設搖頭。
“離開學還有整整一個月,咱們爭取在這一個月內把周邊村子已經成熟的瓜子都收購完。”
“好。”
李建設離開後, 盛景繼續跟耿平夫妻倆一起炒瓜子。
到了傍晚吃晚飯的時候, 她給槐花胡同的公共電話亭打了電話, 找陳坤。
聽到盛景打電話找自己,陳坤十分意外,趕緊去電話亭回了電話。
“陳叔,是這樣。當初陶立冬曾找到我,想讓我跟爺爺替他找份臨時工。但我們能力有限,而且胡同裏這麽多街坊鄰居,幫得了這個幫不了那個,所以當時我拒絕了。這件事常凱哥和小娟都是知道的。”
陳坤道:“這事我知道,小娟回去後就跟我說了。”
“現在我有個朋友,想在城東收瓜子,不知道陶立冬有沒有興趣做這個事。我不好打電話給他,所以想勞煩您幫我問問他。”
顧慮著趙盼兒,盛景不方便直接找陶立冬,也不方便通過方毅找他。想來想去,拜托陳坤最好。
當初陶立冬求她和爺爺找工作的時候,陳常凱和陳小娟都在場。陳坤的年紀能當陶立冬的父親,比跟陶立冬沒多少交集的許誌鳴更合適。
盛景在電話裏把收購方式和收購價格,每斤給三厘錢的辛苦費一一跟陳坤說了。
本來這事最好當麵說,不要讓中間人轉述。而且這會兒的公共電話亭是有專人看管的,打電話會被人聽到,很不方便。這事更不好在公共電話亭裏說。
可這會兒剛好看管電話的大媽上廁所去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馬上要召開,這事就算被人知道也沒什麽。她便三言兩語告訴了陳坤。
要是陶立冬不願意,也不用白跑一趟。
“我給個地址,您記一下。”她把白大爺家房子的地址告訴了陳坤,“如果他有意,讓他按這個地址去找一個叫耿平的人。最遲後天給人答複。後天不來找,那這邊就另請人了。”
“好好好。我知道了。”
鄰裏鄰居的,能幫則幫,更何況作為一個男人,陳坤有時候看到陶立冬在趙家受氣,他就十分同情。
記下盛景給的地址,他回到大雜院,當即把陶立冬叫了出來,將這事跟他說了一遍。
完了他語重心長地道:“立冬啊,你的情況我們都看在眼裏,能幫的都會幫一把。隻是你想找臨時工,不是那麽容易的。你看看夏中傑就知道了,他在家裏呆好幾年了;我們家常凱,當初可是花了好幾百塊錢,找了許多關係才進的廠。”
“就算盛大爺他官當得大,也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安排工作的。再說,這麽多街坊鄰居,哪個跟盛大爺相處的時間不比你長?幫了你,別人求上門去怎麽辦?你也得體諒體諒他們不是?”
“看看,現在有了機會,人家就算搬家了也想著你。不過你家那個老太太吧,一張嘴怎麽難聽怎麽說。小景不方便聯係你,這才轉了個彎,讓我給你帶話。”
“你回去跟盼兒好好商量商量,看看願不願意去。要是願意呢,明後天就得趕緊去找這個耿平,告訴別人你願意做。”
說著,他把地址跟陶立冬說了。
“叔,我知道,我知道大家對我好,工作難找我也知道。當初我也是實在沒辦法了才張那個口,後來我就後悔了,知道自己太難為人了。”
“現在盛景替我介紹工作,我也打心底裏感激。我也謝謝叔你對我說這番話。”陶立冬感激地道。
見陶立冬是個拎得清且知道感恩的,陳坤十分滿意。這小夥兒總算沒辜負大家對他的好。他也更替陶立冬抱屈。多好的小夥兒,怎麽就遇上陳招娣這樣的丈母娘?
表達完謝意,陶立冬問道:“叔,您看這份工作做不做得?”
“這得看你怎麽想。畢竟是替私人收瓜子,有一定的風險,叔也不能給你什麽建議。你還是回去跟盼兒商量吧。”陳坤可不會替他拿主意。
他當中間人給傳話都擔著風險呢。
“不過你別跟你嶽母娘和盼兒說是盛景替你介紹的工作,又是我給傳的話啊。我們都是好心,替你著想。別到時候你那嶽母娘拿刀上我們家鬧去,盛景也得不了好。”
“您放心,我都知道。”陶立冬連忙保證。
回家後他沒敢跟趙盼兒說要去替私人收瓜子,隻說聽一個朋友說有個地方請人。但具體做什麽他也不清楚,隻知道一個大概的地址,他想去城東看一看。
結婚快兩年了,陶立冬一事無成,兩次都沒考上大學,一個大男人整天在家吃白飯,趙盼兒越來越看不上他。
雖然上次陶立冬聽盛景的,回家後跟趙盼兒談了一回心。當時趙盼兒對他的態度有所改善。可她的心終是不在陶立冬身上,時間久了,她又恢複了原先輕視的態度。
現在陶立冬說要找工作,作為一家子,趙盼兒再看不上他,也希望他能有一份工作。在陶立冬說了很多好話之後,她終於答應第二天坐公共汽車上班,把自行車讓給陶立冬,並答應替他跟陳招娣解釋,讓陳招娣帶一天孩子。
第二天一大早,陶立冬就循著地址,找到了白大爺那處宅子。
盛景早跟耿平和周愛華說了陶立冬的情況,叮囑他們接待陶立冬並交待情況。
一種口味的瓜子炒得差不多了,那天盛景就打算在家裏配另一種口味的鹵水,下午跑一趟機械廠,沒打算跟陶立冬打照麵。
上次她托方毅找人做炒瓜子的機子,那天方毅回去就找了讀理工大的中學同學,那同學一聽這想法十分感興趣,熬夜畫了設計圖後,打算動手把盛景要的裝置給做起來。
盛景下午就打算帶那個同學去機械廠,利用機械廠的邊角料和機器,讓他把東西做出來。
陶立冬上門一自我介紹,就受到了耿平夫妻的熱情招待。
“我妻子在北城上大學,我從農村過來找工作,就找到了這份炒瓜子的工作。主家是個很好的人,她不方便接待你,不過把你的情況跟我說了。如果你確定要做,你寫份借條,我給你五十塊錢,你去城東周邊村子收瓜子。”
耿平又把收購方式和價格跟陶立冬說了一遍。
陶立冬原還擔心自己沒錢,跑一趟收不了多少又得跑回來;還擔心他投入本錢去收了瓜子,結果這裏的人說不要了,那這瓜子就砸他手裏了。
沒想到人家竟然提前支給他五十元,完全不擔心他拿著錢跑路。
周愛華看出他的詫異,有意替盛景賣個人情,笑道:“因為你是盛景介紹來的,我們主家才會拿錢給你收瓜子。換了別的人可沒這好事兒,都是自己拿本錢出來墊著。”
“你認識盛景啊?”陶立冬有些意外。
“我是她同班同學。我丈夫在這裏做事,聽主家說要找人收瓜子,正好盛景在旁邊聽到了,就說有個鄰居可以做這事,還替你說了一通好話。”
陶立冬詫異之餘,十分感激。對這個工作也更放心了。
周愛華一個華清大學的學生,都讓自己丈夫在這裏做事,可見這主家還是很靠譜的。
盛景交待周愛華把李鳴放他們收瓜子的情況告訴陶立冬,樹立陶立冬的信心。因此周愛華就李鳴放他們的情況跟陶立冬說了。
一聽五天就收到了六千斤瓜子,六千斤乘以三厘錢就是十八塊錢。陶立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城東就算不如城西,不說五天十八塊收益,就是半個月賺十八塊錢,一個月也有三十六塊錢的收入,比趙盼兒的工資還高了。
想到這裏,他連忙道:“我現在就寫借條,一會兒就去城東轉轉。”
耿平讓他寫了借條按了手印。
陶立冬拿著五十塊錢和幾個麻袋,迫不及待地出了門,直奔城東而去。
可理想很豐富,現實很骨感。
陶立冬性格有些內向,人也長得文質彬彬的,還做不了什麽活兒。以前下鄉當知青時,他都是跟那些知青在一起,與村民打交道的事,都是早年下鄉的知青老大哥做的。他很少跟村民接觸。
現在要去村裏收瓜子,他便不知道怎麽跟人搭話,性格也放不開。好不容易鼓起勇氣上前搭訕,人家警惕地打量他兩眼,都擺手說沒瓜子,根本沒搭他的話茬兒。
所以跑了一天,他隻收到了十來斤瓜子,還是兩個老太太賣給他的。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他趕緊往城西跑,把那十來斤瓜子交給了耿平。
“怎麽才收了這麽點兒?”耿平十分詫異。
“我……”陶立冬吞吞吐吐地把情況跟他說了。
“呃。”耿平不知說什麽好,“你得觀察啊,看看村子周圍是不是種了瓜子,然後跟那些坐在村頭地尾的老太太聊天,問問情況,再問有沒有合適的人幫收瓜子,告訴她們利潤。中午下工的時候,她們回家一說,下午就有可能有人聯係你。”
他拍了拍陶立冬:“萬事開頭難。第一天收瓜子,沒收獲是正常的。你多跑兩天,學會怎麽跟人打交道,慢慢就找到竅門了。”
說完他又道:“從城東跑到城西,路太遠了。往後你收得少就不用來了,帶回家存著,攢到兩三百斤,你再趁清晨天還沒亮的時候馱過來。”
“我、我怕你們以為我拿著錢跑了。”陶立冬不好意思地道。
“小夥子真實誠。”耿平感慨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等陶立冬回到家時,天已徹底黑下來了。
一進門,陳招娣就嘮叨上了:“你還知道回來啊?你看看幾點了?人家上班的人都沒你忙,你忙什麽去了?盼兒說你賺錢去了。來,告訴我,你今天掙了多少錢?拿來出來我數數。”
要是往常,陶立冬都會忍。
一來他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全靠趙盼兒養著,確實在吃白飯。陳招娣話說得難聽,但說的也沒錯。他腰杆子不硬,受點氣就受點氣;
二來陳招娣這人就是這麽個性格,尖酸刻薄,貓嫌狗厭,大雜院裏誰不煩她?她也不是特意針對他一個。
三來他這麽出去做事,家裏有個孩子,還要做家務,陳招娣從不怎麽要操心到手忙腳亂,累上一天,她心火躁也正常。陶立冬自己也在家裏帶過娃的,能體諒她。
可今天頂著三十來度的高溫騎著自行車在外邊跑,因為太熱,他沒敢帶饅頭出去,中午就在村民家裏買了兩個紅薯生啃。這會兒是又累又餓,他感覺自己都快要暈倒了。
饒是這樣,如果能收到些瓜子,不說多,幾十斤也好啊。可沒有,隻收到了十來斤。一斤三厘錢,十斤才掙了三分錢,就夠他中午買兩個生紅薯。
而趙盼兒把自行車給了他,自己坐公共汽車上班,那是要花錢的。
也就是說,他跑了一整天,跑得都要中暑和餓暈了,結果不掙錢,反而虧本。
他本來滿心都充斥著挫敗感,同時也擔心今天沒掙著錢,趙盼兒不把自行車給他用了。
結果一回來嶽母娘就開罵,趙盼兒抱著孩子站在一旁,麵無表情地望著他,沒有說一句勸解的話,陶立冬一下子就崩潰了。長久以來憋在心裏的怨氣與沒考上大學的沮喪,一下子讓他爆發了出來。
“是,我是廢物,我個大男人,天天在家裏吃白飯吃軟飯,不掙錢,我是個窩囊廢,行了吧?你們家趙盼兒嫁錯了人,行了吧?當初結婚的時候我是個什麽情況,你們不知道嗎?是我不想工作,隻想呆在家裏受氣嗎?既然知道,結了婚又天天這樣埋怨,天天指著你鼻子罵,是個人都受不了。”
“我想拚一把,考大學。結果呢?天天孩子哭嶽母娘罵,看不得我坐下看會兒書。沒時間複習我怎麽考得上?考不上又說我是廢物。對,我就是個廢物。你們既然看不上我,那就離婚吧。”
第101章
◎那就離!◎
他兩眼發紅, 脖子上青筋直冒,渾身戰栗。他把自行車往牆邊一靠, 轉身就走。
都說老實人輕易不發火, 發起火來特別嚇人。陳招娣一下子被他這樣子嚇住了。
趙盼兒抱著孩子也嚇了一跳。
當初結婚,她既有用結婚來遮掩自己做過的醜事的想法,也帶著一股賭氣的意味--方毅你不願意娶我, 自有人娶我。等我結了婚過得好了,你別後悔。
結果結婚後的情況並不像她想像的那樣解氣。
方毅和盛景都考上了大學,成了人人豔羨的華清大學的高才生, 光鮮亮麗, 風光無限。
她的丈夫卻兩次沒考上,她自己還淪為了蓬頭垢麵的帶娃婆娘,家裏因為多了兩張嘴卻隻有她一個賺錢而陷入了困頓, 她想買盒麵霜, 買一件衣服都沒法買。
雙方成了鮮明的對比。
可她還偏偏因為生孩子承了盛景和方毅的情,這讓她連嫉恨兩人都做不到。
這一切她都遷怒到了陶立冬身上。
可現在李鳴放這裏有變, 盛景決定再找一兩個人參與收貨。這樣收貨的速度大大加快,能讓她把售貨計劃提前。
所以說,李鳴放現在就拆夥對他們而言還是一件好事。
“沒有意見。”李建設搖頭。
“離開學還有整整一個月,咱們爭取在這一個月內把周邊村子已經成熟的瓜子都收購完。”
“好。”
李建設離開後, 盛景繼續跟耿平夫妻倆一起炒瓜子。
到了傍晚吃晚飯的時候, 她給槐花胡同的公共電話亭打了電話, 找陳坤。
聽到盛景打電話找自己,陳坤十分意外,趕緊去電話亭回了電話。
“陳叔,是這樣。當初陶立冬曾找到我,想讓我跟爺爺替他找份臨時工。但我們能力有限,而且胡同裏這麽多街坊鄰居,幫得了這個幫不了那個,所以當時我拒絕了。這件事常凱哥和小娟都是知道的。”
陳坤道:“這事我知道,小娟回去後就跟我說了。”
“現在我有個朋友,想在城東收瓜子,不知道陶立冬有沒有興趣做這個事。我不好打電話給他,所以想勞煩您幫我問問他。”
顧慮著趙盼兒,盛景不方便直接找陶立冬,也不方便通過方毅找他。想來想去,拜托陳坤最好。
當初陶立冬求她和爺爺找工作的時候,陳常凱和陳小娟都在場。陳坤的年紀能當陶立冬的父親,比跟陶立冬沒多少交集的許誌鳴更合適。
盛景在電話裏把收購方式和收購價格,每斤給三厘錢的辛苦費一一跟陳坤說了。
本來這事最好當麵說,不要讓中間人轉述。而且這會兒的公共電話亭是有專人看管的,打電話會被人聽到,很不方便。這事更不好在公共電話亭裏說。
可這會兒剛好看管電話的大媽上廁所去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馬上要召開,這事就算被人知道也沒什麽。她便三言兩語告訴了陳坤。
要是陶立冬不願意,也不用白跑一趟。
“我給個地址,您記一下。”她把白大爺家房子的地址告訴了陳坤,“如果他有意,讓他按這個地址去找一個叫耿平的人。最遲後天給人答複。後天不來找,那這邊就另請人了。”
“好好好。我知道了。”
鄰裏鄰居的,能幫則幫,更何況作為一個男人,陳坤有時候看到陶立冬在趙家受氣,他就十分同情。
記下盛景給的地址,他回到大雜院,當即把陶立冬叫了出來,將這事跟他說了一遍。
完了他語重心長地道:“立冬啊,你的情況我們都看在眼裏,能幫的都會幫一把。隻是你想找臨時工,不是那麽容易的。你看看夏中傑就知道了,他在家裏呆好幾年了;我們家常凱,當初可是花了好幾百塊錢,找了許多關係才進的廠。”
“就算盛大爺他官當得大,也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安排工作的。再說,這麽多街坊鄰居,哪個跟盛大爺相處的時間不比你長?幫了你,別人求上門去怎麽辦?你也得體諒體諒他們不是?”
“看看,現在有了機會,人家就算搬家了也想著你。不過你家那個老太太吧,一張嘴怎麽難聽怎麽說。小景不方便聯係你,這才轉了個彎,讓我給你帶話。”
“你回去跟盼兒好好商量商量,看看願不願意去。要是願意呢,明後天就得趕緊去找這個耿平,告訴別人你願意做。”
說著,他把地址跟陶立冬說了。
“叔,我知道,我知道大家對我好,工作難找我也知道。當初我也是實在沒辦法了才張那個口,後來我就後悔了,知道自己太難為人了。”
“現在盛景替我介紹工作,我也打心底裏感激。我也謝謝叔你對我說這番話。”陶立冬感激地道。
見陶立冬是個拎得清且知道感恩的,陳坤十分滿意。這小夥兒總算沒辜負大家對他的好。他也更替陶立冬抱屈。多好的小夥兒,怎麽就遇上陳招娣這樣的丈母娘?
表達完謝意,陶立冬問道:“叔,您看這份工作做不做得?”
“這得看你怎麽想。畢竟是替私人收瓜子,有一定的風險,叔也不能給你什麽建議。你還是回去跟盼兒商量吧。”陳坤可不會替他拿主意。
他當中間人給傳話都擔著風險呢。
“不過你別跟你嶽母娘和盼兒說是盛景替你介紹的工作,又是我給傳的話啊。我們都是好心,替你著想。別到時候你那嶽母娘拿刀上我們家鬧去,盛景也得不了好。”
“您放心,我都知道。”陶立冬連忙保證。
回家後他沒敢跟趙盼兒說要去替私人收瓜子,隻說聽一個朋友說有個地方請人。但具體做什麽他也不清楚,隻知道一個大概的地址,他想去城東看一看。
結婚快兩年了,陶立冬一事無成,兩次都沒考上大學,一個大男人整天在家吃白飯,趙盼兒越來越看不上他。
雖然上次陶立冬聽盛景的,回家後跟趙盼兒談了一回心。當時趙盼兒對他的態度有所改善。可她的心終是不在陶立冬身上,時間久了,她又恢複了原先輕視的態度。
現在陶立冬說要找工作,作為一家子,趙盼兒再看不上他,也希望他能有一份工作。在陶立冬說了很多好話之後,她終於答應第二天坐公共汽車上班,把自行車讓給陶立冬,並答應替他跟陳招娣解釋,讓陳招娣帶一天孩子。
第二天一大早,陶立冬就循著地址,找到了白大爺那處宅子。
盛景早跟耿平和周愛華說了陶立冬的情況,叮囑他們接待陶立冬並交待情況。
一種口味的瓜子炒得差不多了,那天盛景就打算在家裏配另一種口味的鹵水,下午跑一趟機械廠,沒打算跟陶立冬打照麵。
上次她托方毅找人做炒瓜子的機子,那天方毅回去就找了讀理工大的中學同學,那同學一聽這想法十分感興趣,熬夜畫了設計圖後,打算動手把盛景要的裝置給做起來。
盛景下午就打算帶那個同學去機械廠,利用機械廠的邊角料和機器,讓他把東西做出來。
陶立冬上門一自我介紹,就受到了耿平夫妻的熱情招待。
“我妻子在北城上大學,我從農村過來找工作,就找到了這份炒瓜子的工作。主家是個很好的人,她不方便接待你,不過把你的情況跟我說了。如果你確定要做,你寫份借條,我給你五十塊錢,你去城東周邊村子收瓜子。”
耿平又把收購方式和價格跟陶立冬說了一遍。
陶立冬原還擔心自己沒錢,跑一趟收不了多少又得跑回來;還擔心他投入本錢去收了瓜子,結果這裏的人說不要了,那這瓜子就砸他手裏了。
沒想到人家竟然提前支給他五十元,完全不擔心他拿著錢跑路。
周愛華看出他的詫異,有意替盛景賣個人情,笑道:“因為你是盛景介紹來的,我們主家才會拿錢給你收瓜子。換了別的人可沒這好事兒,都是自己拿本錢出來墊著。”
“你認識盛景啊?”陶立冬有些意外。
“我是她同班同學。我丈夫在這裏做事,聽主家說要找人收瓜子,正好盛景在旁邊聽到了,就說有個鄰居可以做這事,還替你說了一通好話。”
陶立冬詫異之餘,十分感激。對這個工作也更放心了。
周愛華一個華清大學的學生,都讓自己丈夫在這裏做事,可見這主家還是很靠譜的。
盛景交待周愛華把李鳴放他們收瓜子的情況告訴陶立冬,樹立陶立冬的信心。因此周愛華就李鳴放他們的情況跟陶立冬說了。
一聽五天就收到了六千斤瓜子,六千斤乘以三厘錢就是十八塊錢。陶立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城東就算不如城西,不說五天十八塊收益,就是半個月賺十八塊錢,一個月也有三十六塊錢的收入,比趙盼兒的工資還高了。
想到這裏,他連忙道:“我現在就寫借條,一會兒就去城東轉轉。”
耿平讓他寫了借條按了手印。
陶立冬拿著五十塊錢和幾個麻袋,迫不及待地出了門,直奔城東而去。
可理想很豐富,現實很骨感。
陶立冬性格有些內向,人也長得文質彬彬的,還做不了什麽活兒。以前下鄉當知青時,他都是跟那些知青在一起,與村民打交道的事,都是早年下鄉的知青老大哥做的。他很少跟村民接觸。
現在要去村裏收瓜子,他便不知道怎麽跟人搭話,性格也放不開。好不容易鼓起勇氣上前搭訕,人家警惕地打量他兩眼,都擺手說沒瓜子,根本沒搭他的話茬兒。
所以跑了一天,他隻收到了十來斤瓜子,還是兩個老太太賣給他的。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他趕緊往城西跑,把那十來斤瓜子交給了耿平。
“怎麽才收了這麽點兒?”耿平十分詫異。
“我……”陶立冬吞吞吐吐地把情況跟他說了。
“呃。”耿平不知說什麽好,“你得觀察啊,看看村子周圍是不是種了瓜子,然後跟那些坐在村頭地尾的老太太聊天,問問情況,再問有沒有合適的人幫收瓜子,告訴她們利潤。中午下工的時候,她們回家一說,下午就有可能有人聯係你。”
他拍了拍陶立冬:“萬事開頭難。第一天收瓜子,沒收獲是正常的。你多跑兩天,學會怎麽跟人打交道,慢慢就找到竅門了。”
說完他又道:“從城東跑到城西,路太遠了。往後你收得少就不用來了,帶回家存著,攢到兩三百斤,你再趁清晨天還沒亮的時候馱過來。”
“我、我怕你們以為我拿著錢跑了。”陶立冬不好意思地道。
“小夥子真實誠。”耿平感慨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等陶立冬回到家時,天已徹底黑下來了。
一進門,陳招娣就嘮叨上了:“你還知道回來啊?你看看幾點了?人家上班的人都沒你忙,你忙什麽去了?盼兒說你賺錢去了。來,告訴我,你今天掙了多少錢?拿來出來我數數。”
要是往常,陶立冬都會忍。
一來他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全靠趙盼兒養著,確實在吃白飯。陳招娣話說得難聽,但說的也沒錯。他腰杆子不硬,受點氣就受點氣;
二來陳招娣這人就是這麽個性格,尖酸刻薄,貓嫌狗厭,大雜院裏誰不煩她?她也不是特意針對他一個。
三來他這麽出去做事,家裏有個孩子,還要做家務,陳招娣從不怎麽要操心到手忙腳亂,累上一天,她心火躁也正常。陶立冬自己也在家裏帶過娃的,能體諒她。
可今天頂著三十來度的高溫騎著自行車在外邊跑,因為太熱,他沒敢帶饅頭出去,中午就在村民家裏買了兩個紅薯生啃。這會兒是又累又餓,他感覺自己都快要暈倒了。
饒是這樣,如果能收到些瓜子,不說多,幾十斤也好啊。可沒有,隻收到了十來斤。一斤三厘錢,十斤才掙了三分錢,就夠他中午買兩個生紅薯。
而趙盼兒把自行車給了他,自己坐公共汽車上班,那是要花錢的。
也就是說,他跑了一整天,跑得都要中暑和餓暈了,結果不掙錢,反而虧本。
他本來滿心都充斥著挫敗感,同時也擔心今天沒掙著錢,趙盼兒不把自行車給他用了。
結果一回來嶽母娘就開罵,趙盼兒抱著孩子站在一旁,麵無表情地望著他,沒有說一句勸解的話,陶立冬一下子就崩潰了。長久以來憋在心裏的怨氣與沒考上大學的沮喪,一下子讓他爆發了出來。
“是,我是廢物,我個大男人,天天在家裏吃白飯吃軟飯,不掙錢,我是個窩囊廢,行了吧?你們家趙盼兒嫁錯了人,行了吧?當初結婚的時候我是個什麽情況,你們不知道嗎?是我不想工作,隻想呆在家裏受氣嗎?既然知道,結了婚又天天這樣埋怨,天天指著你鼻子罵,是個人都受不了。”
“我想拚一把,考大學。結果呢?天天孩子哭嶽母娘罵,看不得我坐下看會兒書。沒時間複習我怎麽考得上?考不上又說我是廢物。對,我就是個廢物。你們既然看不上我,那就離婚吧。”
第101章
◎那就離!◎
他兩眼發紅, 脖子上青筋直冒,渾身戰栗。他把自行車往牆邊一靠, 轉身就走。
都說老實人輕易不發火, 發起火來特別嚇人。陳招娣一下子被他這樣子嚇住了。
趙盼兒抱著孩子也嚇了一跳。
當初結婚,她既有用結婚來遮掩自己做過的醜事的想法,也帶著一股賭氣的意味--方毅你不願意娶我, 自有人娶我。等我結了婚過得好了,你別後悔。
結果結婚後的情況並不像她想像的那樣解氣。
方毅和盛景都考上了大學,成了人人豔羨的華清大學的高才生, 光鮮亮麗, 風光無限。
她的丈夫卻兩次沒考上,她自己還淪為了蓬頭垢麵的帶娃婆娘,家裏因為多了兩張嘴卻隻有她一個賺錢而陷入了困頓, 她想買盒麵霜, 買一件衣服都沒法買。
雙方成了鮮明的對比。
可她還偏偏因為生孩子承了盛景和方毅的情,這讓她連嫉恨兩人都做不到。
這一切她都遷怒到了陶立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