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陶立冬爭氣,考得比方毅和盛景好,處處比他們強,她也不會落到這般田地。
可這種遷怒她又說不出口。畢竟當初陶立冬也是因為她難產耽誤了高考。
所以她就冷眼看著陳招娣罵陶立冬。陶立冬為了種種原因選擇忍耐,她更覺得陶立冬是個窩囊廢,也越發後悔當初自己怎麽就腦子一衝動, 選擇了跟陶立冬結婚。
她沒想到陶立冬會有說“離婚”的那一天。
她懵在了那裏。向來的強勢與強烈的自尊使得她一句挽留的話都說不出來,一言不發、麵無表情地就這麽看著陶立冬拂袖而去。
天底下向來勸和不勸離。大雜院裏的人肯定不會眼睜睜看著陶立冬鬧離婚,他們一定會把陶立冬勸回來的。陶立冬也不會真的想離婚。別人勸一勸,他有了台階下, 過會兒就會回來。
趙盼兒這麽想著, 就豎著耳朵聽著外麵的動靜。
這會兒大雜院的人都吃過了晚飯, 因為天氣太熱沒法睡覺,一個個坐在院子裏搖著大蒲扇乘涼。
在陳招娣罵陶立冬的時候,就有人搖頭歎息,說了一句:“也是陶立冬性子好。要是哪天他忍不了了,這日子估計就沒法過下去了。”
結果這話聲剛落,就聽到了屋裏傳來的陶立冬的那番話,隨即陶立冬就出來了,他緊咬著牙關雙目赤紅地朝大雜院大門方向走。
“立冬。”陳坤站起來,打算去拉陶立冬。
馬桂英卻一把拉住了丈夫:“這事你別管。”
陳招娣越來越過份,是個人都忍不了。陶立冬發一次火也是好的,也讓趙家母女倆忌憚忌憚。
王大媽等人也是這麽想的。
而有那性子軟的如吳麗這種,又因為顧忌著陳招娣,不願意招惹閑事,都作壁上觀。
夏老太作為陶立冬的長輩,這樁婚事的媒人,本也應該拉住陶立冬勸和的。但這一年多來為了陶立冬,她跟陳招娣吵過無數次架。
自己氣得半死後,她又在心裏埋怨陶立冬在趙家立不起來。
可轉念想著趙家母女的性子,陶立冬真要態度強硬,沒準就要被趕出家門。陶家沒地方住,陶立冬沒工作,現在連知青都不是了,他離開了趙家,能上哪兒去呢?
想到這些,夏老太就把這口氣生生咽了回去,屢次告誡自己,別管陶立冬了。她家夏中傑和幾個孩子都有讓她操不完的心,何況必去管陶立冬,白白受氣。
所以這會兒看到陶立冬終於雄起一回,她心裏暗爽,也打定了主意不管。
隻要趙盼兒不想離婚,就得上陶家去賠禮道歉。到時候趁機讓陶家長輩敲打敲打她。這樣趙家母女對陶立冬也好些,往後陳招娣對上自己,腰杆子也硬不起來了。
所以陶立冬直到走出大雜院門口,都沒人攔住他,勸他不要鬧。
陶立冬是真的氣壞了,這一年多來也憋壞了。
他是輕易不發脾氣的人。可既然發作,就已做了決斷,他沒想過要回頭,就算有人來勸,他也不會再回去。
陶家也是住的大雜院,離槐花胡同隔了半個城。陶立冬步行過去,走到那邊時已是九點多鍾了,大雜院裏乘涼的人都回去睡覺了。
陶家占了兩間屋子,然後隔成了四間。
爺奶帶著陶立冬的十八歲的妹妹陶立夏住一間,父母一間,大哥陶立春一家四口一間,二哥陶立秋一家三口一間。
陶立冬直接拍響了父母的門。
聽到隔壁的叫門聲,陶立冬的妹妹疑惑地看著爺奶:“怎麽聽著像是我三哥的聲音?”
一聽是三孫子的聲音,陶奶奶就咕咚從床上坐起來,叫道:“你快去看看。”
陶立夏蹦起來,過去開門。
等陶立夏出去,父母那邊已經開門了,陶母驚呼一聲:“立冬,你怎麽這麽晚回來?”
“進來說,快進來。”陶父的聲音在屋裏響起。
陶立夏連忙回頭跟爺奶說了一聲:“是我三哥。”說著,去了父母那間屋子。
陶家這大雜院的屋子,無論是麵積還是質量跟槐花胡同那裏的沒法兒比。
他們這屋子原來也就三十平米,現在隔成了兩間,一間隻有十三四平米。陶家父母這間除了一張雙人床,還有許多箱籠、雜物和壇壇罐罐。
因此四個人一進來,屋子就顯得擁擠了。陶家爺奶和聞聲趕過來的哥哥、嫂嫂都被堵在外麵進不來。
“立夏你出來,讓爺爺奶奶進去。”陶立春壓低聲音道。
這院子麵積不大,也沒有回廊,每家每戶離得都很近。雖然陶立冬做了上門女婿的事,大雜院裏的人都知道。但他這麽晚跑回來,定然是出了什麽事。
陶立夏跟三哥的關係最好,但也知道自己身為小輩,沒有說話的權利。
她不情不願地從屋裏出來,讓爺爺奶奶進了門,還貼心地把門給關上了。
陶立春又對妻兒和弟弟一家道:“蚊子多,大家都回屋吧,有什麽事明早再說。”
其他人聽話的回了自己屋裏,隻有陶立春默默地守在門口,豎著耳朵聽屋裏的動靜。
屋裏,陶立冬已經把情況跟爺奶父母說了。
他逢年過節也帶著妻兒回來過。但他從沒說過他在趙家的情況,唯恐父母擔心。
他知道父母不是不疼他。因為全家四兄妹,就他一個人下了鄉,後來還當了上門女婿,他父母更疼惜他一些。
但條件就這麽個條件,他們再心疼也心有餘而力不足。陶立冬就算告訴他們,他在趙家的日子不順心,他們除了自責與擔憂外,幫不上半點忙。
所以他一直都說自己過得不錯。
現在既起了離婚的心思,陶立冬就把這兩年自己過的什麽日子都跟四個長輩說了一遍。
陶母一聽,眼淚就下來了,抱住兒子:“小冬,你以前怎麽不說?你要是說了,媽過去跟那老虔婆吵一架,也能讓你日子好過些。你又不是沒有家人,怎麽能由得別人這樣欺負?”
說著她就放開了兒子,抹幹眼淚擼袖子,一副要去幹架的姿勢:“我現在就過去,問問那老虔婆到底要不要好好過日子!真當我們陶家人是那麽好欺負的?我家人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她娘兒倆!”
“就是。沒這麽欺負人的。當初要不是趙盼兒不願意提前去醫院,讓我們立冬參加著高考還跑到醫院去,這會兒立冬都是大學生了。她趙盼兒就算有工作又怎麽樣?要是立冬考上大學,她還配不上我家立冬呢。”陶奶奶也道。
她拍拍孫子的手:“別怕。明天我跟你媽過去,把陳招娣罵一頓。以後有什麽你也別憋著。她要再給你氣受,你就回來住兩天。她要不想女兒離婚,往後肯定得收斂脾氣,不敢想罵你就罵你。”
說著又瞪陶立冬:“你個傻小子,要是早把情況跟我們說,我們早就去給你撐腰了。對付那老虔婆,還得我們老娘兒們出馬。你是晚輩,跟她吵天然就落了下風。”
陶立冬是個心裏很明白的人。他知道母親和奶奶這樣說,並不是要幫他出氣,而是勸他回趙家去,跟趙盼兒好好過日子。
可他既走出這一步,就真不想過了。
“我想離婚。”他道。
四個長輩大驚。
一直沒說話的陶爺爺開口罵道:“哪有張嘴閉嘴離婚的?你們婚也結了,孩子也生了,盼兒也沒罵你,沒跟你吵架,沒做對不起你的事。不過是你那丈母娘刻薄些,你個作晚輩的不跟她計較就是了。等你媽你奶去幫你說說她,這事也就了了。”
“就是。誰家過日子不是磕磕絆絆的?我跟你媽還吵過嘴呢,你媽也沒說扔下你們回娘家去,不跟你爸過了。你不為盼兒著想,總得為孩子著想吧?”陶奶奶也道。
“你們不懂。”陶立冬痛苦道。
要隻是陳招娣罵幾句,他不至於要提離婚。
他是因為趙盼兒。
他在大雜院住了差不多兩年。雖沒人特意來他麵前說趙盼兒以前怎麽喜歡方毅,但有時候在水籠頭那裏閑聊的時候沒注意到他,不經意地說上一嘴兩嘴的,被他聽到了。
時間久了,他對於趙盼兒以前的事也知道了個七七八八。
雖然因為方、盛兩家遮掩得好,大雜院裏的人不知道趙盼兒曾經偷摸進過方毅的房,想來個生米煮成熟飯。陶立冬自然也不知道妻子曾經做過這樣的事。
但陶立冬能明顯感覺到妻子的心不在自己身上。
每次方毅的聲音在院子裏響起,趙盼兒都會下意識朝那邊張望。在他第二次落榜後,他時不時會在妻子眼裏看到嫌棄的目光。
他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趙盼兒雖然選擇了跟他結婚,但她的心裏,裝的仍然是方毅。隻要方毅給她個眼神,陶立冬毫不懷疑趙盼兒立刻棄他而去,奔向方毅,哪怕她已結婚,哪怕她已生了孩子。
但這事關趙盼兒的名聲,陶立冬不會跟父母長輩提起。
“反正這婚我離定了。”他道,“這想法去年起我就有了,隻是一直忍著。現在我不想再忍了。”
他抬起頭來,看向四位長輩:“你們放心,我不會在家多呆,也不會讓你們為我操心。我會找事情做,自己養活自己,也會想辦法找地方住。最遲一年,我最多打擾你們一年。這一年我會好好看書,明年一定會考上大學。”
“你說的這是什麽話?”陶母一巴掌拍到陶立冬身上,然後摟著他嚎啕大哭,“你說這話是在掏我的心啊。”
手背手心都是肉,難道他們不疼陶立冬嗎?家裏四個孩子,陶立冬就倒黴地碰上了必須得下鄉插隊。他們為了把陶立冬弄回來,費了不少功夫。
當初夏老太來說趙盼兒的時候,陶家長輩都覺得是一門好親事。
趙家有房,趙盼兒有工作,相貌也不差,人還能幹。這樣的姑娘,就算陶立冬在北城有工作有房子,也不一定能娶得到。
不過是住到趙家去,奉養嶽母娘而已。他們陶家已有陶立春、陶立秋兩兄弟奉養老人,不差陶立冬一個。能回城、有房子、有媳婦,這樣的好事哪裏去找?
所以大家當即歡歡喜喜地讓陶立冬回城結了婚。
原來在陶立冬自己心裏,是覺得家裏人拋棄了他嗎?他是不是早就在趙家呆不下去,隻是因為陶家沒地方住,他又沒工作,所以一直忍耐?
這一刻,屋裏四位長輩,任誰都沒辦法再勸陶立冬一句,勸他不要離婚。但凡說一句,那就是逼著孩子去死!
陶父歎了口氣:“離吧。你回來跟爸媽住一屋,好好複習一年,爭取明年考上大學。”
陶母哭聲一滯,抬起淚眼:“他爸!”
這年頭就沒幾人離婚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現在不離,難道等立冬考上大學再離嗎?你想讓立冬背個陳世美的罵名?”陶父瞪眼。
“現在立冬隻是一時沒考上大學,她們就對立冬不好。以後呢?就算立冬考上了大學有了工作,可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沒遇上挫折?她們能跟立冬共患難嗎?這樣的人,早離早好。趁著立冬沒考上大學,離了最好。”
陶奶奶也讚成:“過不下去就離!難道你想讓孩子一輩子過得不順心?要是趙家不要那孩子,咱們來養,我給帶。”
聽到這話,陶立冬一直強忍的眼淚終於掉了下來:“謝謝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第102章
◎“好,你別後悔!”◎
在門外跟大哥一起豎著耳朵聽動靜的陶立夏一陣高興:“我早就看不慣趙盼兒那樣兒了, 眼睛都長到頭頂上,一副爾等凡人的樣子。我呸, 她以為她是仙女呢?”
大哥拍了她一下:“瞎咧咧什麽呢?看讓鄰居們聽見。去, 給你三哥做碗麵。看他那樣,怕是晚飯都沒吃。”
“好嘞。”陶立夏往角落裏的簡易棚子跑。
消息傳到陶立秋和兩個嫂嫂耳裏,陶立秋自然沒意見, 就是愛計較的二嫂,也沒敢說出反對的話來。
家裏四兄妹,就陶立冬下鄉去受了幾年苦, 然後又做了上門女婿。上門女婿是那麽好做的?那就是受氣的命, 脊梁骨都伸不直。
同樣是陶家骨血,憑什麽他們能安安穩穩地接班進廠,結婚生子, 陶立冬就得受這樣的罪?
所以不光沒人反對, 還得一個個表示讚同,歡迎陶立冬在家裏住。大嫂翻出了給孩子買的點心送過去,二嫂在二哥的瞪眼下去給陶立冬燒洗澡水。
可這種遷怒她又說不出口。畢竟當初陶立冬也是因為她難產耽誤了高考。
所以她就冷眼看著陳招娣罵陶立冬。陶立冬為了種種原因選擇忍耐,她更覺得陶立冬是個窩囊廢,也越發後悔當初自己怎麽就腦子一衝動, 選擇了跟陶立冬結婚。
她沒想到陶立冬會有說“離婚”的那一天。
她懵在了那裏。向來的強勢與強烈的自尊使得她一句挽留的話都說不出來,一言不發、麵無表情地就這麽看著陶立冬拂袖而去。
天底下向來勸和不勸離。大雜院裏的人肯定不會眼睜睜看著陶立冬鬧離婚,他們一定會把陶立冬勸回來的。陶立冬也不會真的想離婚。別人勸一勸,他有了台階下, 過會兒就會回來。
趙盼兒這麽想著, 就豎著耳朵聽著外麵的動靜。
這會兒大雜院的人都吃過了晚飯, 因為天氣太熱沒法睡覺,一個個坐在院子裏搖著大蒲扇乘涼。
在陳招娣罵陶立冬的時候,就有人搖頭歎息,說了一句:“也是陶立冬性子好。要是哪天他忍不了了,這日子估計就沒法過下去了。”
結果這話聲剛落,就聽到了屋裏傳來的陶立冬的那番話,隨即陶立冬就出來了,他緊咬著牙關雙目赤紅地朝大雜院大門方向走。
“立冬。”陳坤站起來,打算去拉陶立冬。
馬桂英卻一把拉住了丈夫:“這事你別管。”
陳招娣越來越過份,是個人都忍不了。陶立冬發一次火也是好的,也讓趙家母女倆忌憚忌憚。
王大媽等人也是這麽想的。
而有那性子軟的如吳麗這種,又因為顧忌著陳招娣,不願意招惹閑事,都作壁上觀。
夏老太作為陶立冬的長輩,這樁婚事的媒人,本也應該拉住陶立冬勸和的。但這一年多來為了陶立冬,她跟陳招娣吵過無數次架。
自己氣得半死後,她又在心裏埋怨陶立冬在趙家立不起來。
可轉念想著趙家母女的性子,陶立冬真要態度強硬,沒準就要被趕出家門。陶家沒地方住,陶立冬沒工作,現在連知青都不是了,他離開了趙家,能上哪兒去呢?
想到這些,夏老太就把這口氣生生咽了回去,屢次告誡自己,別管陶立冬了。她家夏中傑和幾個孩子都有讓她操不完的心,何況必去管陶立冬,白白受氣。
所以這會兒看到陶立冬終於雄起一回,她心裏暗爽,也打定了主意不管。
隻要趙盼兒不想離婚,就得上陶家去賠禮道歉。到時候趁機讓陶家長輩敲打敲打她。這樣趙家母女對陶立冬也好些,往後陳招娣對上自己,腰杆子也硬不起來了。
所以陶立冬直到走出大雜院門口,都沒人攔住他,勸他不要鬧。
陶立冬是真的氣壞了,這一年多來也憋壞了。
他是輕易不發脾氣的人。可既然發作,就已做了決斷,他沒想過要回頭,就算有人來勸,他也不會再回去。
陶家也是住的大雜院,離槐花胡同隔了半個城。陶立冬步行過去,走到那邊時已是九點多鍾了,大雜院裏乘涼的人都回去睡覺了。
陶家占了兩間屋子,然後隔成了四間。
爺奶帶著陶立冬的十八歲的妹妹陶立夏住一間,父母一間,大哥陶立春一家四口一間,二哥陶立秋一家三口一間。
陶立冬直接拍響了父母的門。
聽到隔壁的叫門聲,陶立冬的妹妹疑惑地看著爺奶:“怎麽聽著像是我三哥的聲音?”
一聽是三孫子的聲音,陶奶奶就咕咚從床上坐起來,叫道:“你快去看看。”
陶立夏蹦起來,過去開門。
等陶立夏出去,父母那邊已經開門了,陶母驚呼一聲:“立冬,你怎麽這麽晚回來?”
“進來說,快進來。”陶父的聲音在屋裏響起。
陶立夏連忙回頭跟爺奶說了一聲:“是我三哥。”說著,去了父母那間屋子。
陶家這大雜院的屋子,無論是麵積還是質量跟槐花胡同那裏的沒法兒比。
他們這屋子原來也就三十平米,現在隔成了兩間,一間隻有十三四平米。陶家父母這間除了一張雙人床,還有許多箱籠、雜物和壇壇罐罐。
因此四個人一進來,屋子就顯得擁擠了。陶家爺奶和聞聲趕過來的哥哥、嫂嫂都被堵在外麵進不來。
“立夏你出來,讓爺爺奶奶進去。”陶立春壓低聲音道。
這院子麵積不大,也沒有回廊,每家每戶離得都很近。雖然陶立冬做了上門女婿的事,大雜院裏的人都知道。但他這麽晚跑回來,定然是出了什麽事。
陶立夏跟三哥的關係最好,但也知道自己身為小輩,沒有說話的權利。
她不情不願地從屋裏出來,讓爺爺奶奶進了門,還貼心地把門給關上了。
陶立春又對妻兒和弟弟一家道:“蚊子多,大家都回屋吧,有什麽事明早再說。”
其他人聽話的回了自己屋裏,隻有陶立春默默地守在門口,豎著耳朵聽屋裏的動靜。
屋裏,陶立冬已經把情況跟爺奶父母說了。
他逢年過節也帶著妻兒回來過。但他從沒說過他在趙家的情況,唯恐父母擔心。
他知道父母不是不疼他。因為全家四兄妹,就他一個人下了鄉,後來還當了上門女婿,他父母更疼惜他一些。
但條件就這麽個條件,他們再心疼也心有餘而力不足。陶立冬就算告訴他們,他在趙家的日子不順心,他們除了自責與擔憂外,幫不上半點忙。
所以他一直都說自己過得不錯。
現在既起了離婚的心思,陶立冬就把這兩年自己過的什麽日子都跟四個長輩說了一遍。
陶母一聽,眼淚就下來了,抱住兒子:“小冬,你以前怎麽不說?你要是說了,媽過去跟那老虔婆吵一架,也能讓你日子好過些。你又不是沒有家人,怎麽能由得別人這樣欺負?”
說著她就放開了兒子,抹幹眼淚擼袖子,一副要去幹架的姿勢:“我現在就過去,問問那老虔婆到底要不要好好過日子!真當我們陶家人是那麽好欺負的?我家人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她娘兒倆!”
“就是。沒這麽欺負人的。當初要不是趙盼兒不願意提前去醫院,讓我們立冬參加著高考還跑到醫院去,這會兒立冬都是大學生了。她趙盼兒就算有工作又怎麽樣?要是立冬考上大學,她還配不上我家立冬呢。”陶奶奶也道。
她拍拍孫子的手:“別怕。明天我跟你媽過去,把陳招娣罵一頓。以後有什麽你也別憋著。她要再給你氣受,你就回來住兩天。她要不想女兒離婚,往後肯定得收斂脾氣,不敢想罵你就罵你。”
說著又瞪陶立冬:“你個傻小子,要是早把情況跟我們說,我們早就去給你撐腰了。對付那老虔婆,還得我們老娘兒們出馬。你是晚輩,跟她吵天然就落了下風。”
陶立冬是個心裏很明白的人。他知道母親和奶奶這樣說,並不是要幫他出氣,而是勸他回趙家去,跟趙盼兒好好過日子。
可他既走出這一步,就真不想過了。
“我想離婚。”他道。
四個長輩大驚。
一直沒說話的陶爺爺開口罵道:“哪有張嘴閉嘴離婚的?你們婚也結了,孩子也生了,盼兒也沒罵你,沒跟你吵架,沒做對不起你的事。不過是你那丈母娘刻薄些,你個作晚輩的不跟她計較就是了。等你媽你奶去幫你說說她,這事也就了了。”
“就是。誰家過日子不是磕磕絆絆的?我跟你媽還吵過嘴呢,你媽也沒說扔下你們回娘家去,不跟你爸過了。你不為盼兒著想,總得為孩子著想吧?”陶奶奶也道。
“你們不懂。”陶立冬痛苦道。
要隻是陳招娣罵幾句,他不至於要提離婚。
他是因為趙盼兒。
他在大雜院住了差不多兩年。雖沒人特意來他麵前說趙盼兒以前怎麽喜歡方毅,但有時候在水籠頭那裏閑聊的時候沒注意到他,不經意地說上一嘴兩嘴的,被他聽到了。
時間久了,他對於趙盼兒以前的事也知道了個七七八八。
雖然因為方、盛兩家遮掩得好,大雜院裏的人不知道趙盼兒曾經偷摸進過方毅的房,想來個生米煮成熟飯。陶立冬自然也不知道妻子曾經做過這樣的事。
但陶立冬能明顯感覺到妻子的心不在自己身上。
每次方毅的聲音在院子裏響起,趙盼兒都會下意識朝那邊張望。在他第二次落榜後,他時不時會在妻子眼裏看到嫌棄的目光。
他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趙盼兒雖然選擇了跟他結婚,但她的心裏,裝的仍然是方毅。隻要方毅給她個眼神,陶立冬毫不懷疑趙盼兒立刻棄他而去,奔向方毅,哪怕她已結婚,哪怕她已生了孩子。
但這事關趙盼兒的名聲,陶立冬不會跟父母長輩提起。
“反正這婚我離定了。”他道,“這想法去年起我就有了,隻是一直忍著。現在我不想再忍了。”
他抬起頭來,看向四位長輩:“你們放心,我不會在家多呆,也不會讓你們為我操心。我會找事情做,自己養活自己,也會想辦法找地方住。最遲一年,我最多打擾你們一年。這一年我會好好看書,明年一定會考上大學。”
“你說的這是什麽話?”陶母一巴掌拍到陶立冬身上,然後摟著他嚎啕大哭,“你說這話是在掏我的心啊。”
手背手心都是肉,難道他們不疼陶立冬嗎?家裏四個孩子,陶立冬就倒黴地碰上了必須得下鄉插隊。他們為了把陶立冬弄回來,費了不少功夫。
當初夏老太來說趙盼兒的時候,陶家長輩都覺得是一門好親事。
趙家有房,趙盼兒有工作,相貌也不差,人還能幹。這樣的姑娘,就算陶立冬在北城有工作有房子,也不一定能娶得到。
不過是住到趙家去,奉養嶽母娘而已。他們陶家已有陶立春、陶立秋兩兄弟奉養老人,不差陶立冬一個。能回城、有房子、有媳婦,這樣的好事哪裏去找?
所以大家當即歡歡喜喜地讓陶立冬回城結了婚。
原來在陶立冬自己心裏,是覺得家裏人拋棄了他嗎?他是不是早就在趙家呆不下去,隻是因為陶家沒地方住,他又沒工作,所以一直忍耐?
這一刻,屋裏四位長輩,任誰都沒辦法再勸陶立冬一句,勸他不要離婚。但凡說一句,那就是逼著孩子去死!
陶父歎了口氣:“離吧。你回來跟爸媽住一屋,好好複習一年,爭取明年考上大學。”
陶母哭聲一滯,抬起淚眼:“他爸!”
這年頭就沒幾人離婚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現在不離,難道等立冬考上大學再離嗎?你想讓立冬背個陳世美的罵名?”陶父瞪眼。
“現在立冬隻是一時沒考上大學,她們就對立冬不好。以後呢?就算立冬考上了大學有了工作,可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沒遇上挫折?她們能跟立冬共患難嗎?這樣的人,早離早好。趁著立冬沒考上大學,離了最好。”
陶奶奶也讚成:“過不下去就離!難道你想讓孩子一輩子過得不順心?要是趙家不要那孩子,咱們來養,我給帶。”
聽到這話,陶立冬一直強忍的眼淚終於掉了下來:“謝謝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第102章
◎“好,你別後悔!”◎
在門外跟大哥一起豎著耳朵聽動靜的陶立夏一陣高興:“我早就看不慣趙盼兒那樣兒了, 眼睛都長到頭頂上,一副爾等凡人的樣子。我呸, 她以為她是仙女呢?”
大哥拍了她一下:“瞎咧咧什麽呢?看讓鄰居們聽見。去, 給你三哥做碗麵。看他那樣,怕是晚飯都沒吃。”
“好嘞。”陶立夏往角落裏的簡易棚子跑。
消息傳到陶立秋和兩個嫂嫂耳裏,陶立秋自然沒意見, 就是愛計較的二嫂,也沒敢說出反對的話來。
家裏四兄妹,就陶立冬下鄉去受了幾年苦, 然後又做了上門女婿。上門女婿是那麽好做的?那就是受氣的命, 脊梁骨都伸不直。
同樣是陶家骨血,憑什麽他們能安安穩穩地接班進廠,結婚生子, 陶立冬就得受這樣的罪?
所以不光沒人反對, 還得一個個表示讚同,歡迎陶立冬在家裏住。大嫂翻出了給孩子買的點心送過去,二嫂在二哥的瞪眼下去給陶立冬燒洗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