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之仇,伊爾根覺羅氏也特別瞧不上胤祉。


    但如此風口浪尖時候,保全自己才是最要緊。為防胤禔逞一時口舌之快,又把全家都坑了。伊爾根覺羅氏趕緊耳提麵命:“爺既然知道這時機不對,就千萬莫輕舉妄動。免得皇阿瑪誤會,以為你跟鹹安宮那位積怨太深,以至於人家晚年喪妻深深悲痛,你卻跟這兒手舞足蹈,特別幸災樂禍。”


    雖然因為礬書案,皇上徹底絕了再複立太子的心思。


    可再怎麽樣,那也是皇上曾傾盡心血培養大半輩子的太子。期許非比尋常,父子感情也非比尋常。就算如今,皇上為了鞏固皇權、為了社稷天下而忍痛廢之。


    那位在他心裏也依然是個特別的存在。


    許他謾罵,不許旁人踐踏。


    老八隻是有心,還沒主動幹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呢,就被折騰到□□。


    那位鞭撻王公大臣,截流蒙古貢品,插手江南科場。窺伺帝蹤、帳殿夜警,還結黨營私。搞出那托合齊會飲案、礬書案……


    坑了多少人,又讓皇父傷了多大心?


    如今也還是穩穩當當待在鹹安宮,雖不得自由,但仍舊有一個皇子該有的待遇。甚至於每年小選時,皇上還會賜兩個美人過去呢。


    生怕委屈著。


    今年正月裏,還又添了十三女呢!


    提及這個,胤禔就不由狠狠皺眉,想起那個至今讓他還心有餘悸的夢。若非他及時醒悟,早早抽身。那,如今應該也過著跟胤礽差不多的日子吧?


    咳咳。


    或者,還沒有人家好。畢竟從小到大,他這個長子就一直比不過人家那個嫡字。


    胤禔唏噓,康熙也頗有幾分悵惘。


    雖說當初立還在繈褓中的胤礽為太子是迫於時勢,不得已而為之。但那畢竟是原配嫡妻拚了命給他生下的嫡子,出生即喪母,可憐又可愛。


    讓他疼惜之餘,也盡心教養。恨不得太子相關之事,事事親力親為。年幼出花,正值朝廷與三藩打得如火如荼時候,他都罷朝許久,親自護持。


    更精挑細選,擇了瓜爾佳氏為東宮太子妃,並派人仔細教導。就盼著小夫妻琴瑟和鳴,日後承托起大清江山來,結果……


    康熙長歎,看著那封沾滿了淚漬的絕筆手書。


    其中寫盡這麽多年來,自己蒙皇恩浩蕩嫁入東宮。卻無才無德,不能如皇上所願襄助太子,規勸太子,隻能瞧著他在謬誤之路上越走越遠的心酸無奈。


    又說自己一病不起,自知時日無多。唯放不下愛女,含淚泣拜,懇請皇阿瑪為其擇一佳婿。


    舐犢情深,至死不忘。


    輕易勾動康熙心緒,讓他想起太後臨終之前,他腳麵浮腫,無法前行。隻能用手帕裹了,坐在軟輿裏奔寧壽宮,艱難拜見。


    皇額娘形容枯槁,如風中燭火。卻還勉力抬手,遮住窗外斑駁陽光,想要再細瞧瞧他,眉眼間滿是不舍。


    他生母孝康章皇後也是,臨終之際還惦著他。


    哭著說我死無妨,隻可憐了我兒。


    時隔五十幾載,康熙甚至都已經模糊了對生母的印象,卻始終不忘那聲歎息。


    深切同情,加上移情作用下,康熙隻歎:“瓜爾佳氏秉性淑孝,賦性寬和,作配胤礽辛勤曆有年所。傳旨,著內務府、宗人府仍按太子妃規格與其辦喪。命禮部為其撰寫祭文,著領侍衛內大臣隆科多率三十名侍衛為其穿孝。”


    魏珠之後新被提拔上來的劉進忠躬身行禮:“嗻,奴才遵皇上口諭。”


    胤禛見他情緒有些不穩,忙上前把人攙住:“二嫂之事雖令人唏噓,但皇阿瑪宅心仁厚,如此破格厚待,相信二嫂便是在天有靈也隻有好生感謝您的。”


    感謝什麽呢?


    感謝他生個不孝子,白白誤了人家一生嗎?


    康熙冷冷勾唇,露出特別譏誚的笑容。


    但他不說,胤禛就當沒看見。隻仔細扶著他坐在軟榻上,殷勤地給端茶遞水。動作如行雲流水,熟練至極,一看就是平時沒少孝敬。


    連奉上來的茶,都得先用手碰碰杯壁。生怕水過熱,燙著老父親。然而越發難哄的康熙並不領情,隻似笑非笑地睇著他:“連老三那個蠢的都試圖截留這封信,免得到朕手中再橫生枝節,你就不怕嗎?”


    “嗯,不怕。”


    胤禛微笑勾唇,也是特別實誠:“首先,兒子雖對二嫂了解不深,但也知道她聰慧且極知道分寸。這麽多年來,這麽多皇子福晉,提起她來就再沒有說個不是的。連皇瑪嬤在世的時候,都對二嫂頗有稱讚。這樣聰明的女子,自然不會做那緣木求魚的傻事。絕對會把好鋼使在刀刃上,而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孩子。”


    所以未看信之前,胤禛其實便已經篤定,這裏頭的內容應該是求皇阿瑪給他那可憐的小孫女一個歸宿。


    畢竟那孩子與弘暉同年,也是康熙三十六年生。


    如今已經二十有二了。


    弘暉孩子都會叫阿瑪了,她還前途未定,當額娘的又如何不心急如焚?


    與自己一腳踩在鬼門關前生下的骨肉相比,老二那隻會連累她倒黴的混賬東西又有什麽可惦記的?隻當她浪費唯一機會,隻為他求個不可能呢。


    就算二嫂子臨終發昏,還真犯了這麽個蠢,胤禛也不怕。


    “因為呀!”胤禛笑:“兒子深深知道,皇阿瑪再老再病,也是八歲就登基,十四歲親政。一路平鼇拜、滅三蕃,親征噶爾丹的英明聖主。關於繼任之事,您所考量的永遠都不是小情小愛。而是從整個大清的角度出發,選出最能讓祖宗鴻業繼續發揚光大之人。否則的話,又何來二哥兩立兩廢呢?”


    “兒子的老子可不是朱元璋,不會愛屋及烏,為了傳位給愛子所出的孫兒不惜除掉所有威脅。在您心裏,莫說旁人,就是您自己也重不過大清天下……”


    這話一出,不但康熙,就連正奮筆疾書的虎圓手下都一頓,差點開小差去給自家四表哥豎大拇指。


    誰說冷麵王不懂拍龍屁?


    他家表哥這分明拍得大膽、拍得肆意,拍得渾然天成不留絲毫痕跡。直接拍到皇上心裏,讓他老人家神清氣爽:“到底還是你懂朕啊!”


    “皇阿瑪過獎,兒子也隻根據自己平時觀察鬥膽一說,您別嫌兒子僭越才是。自打皇瑪嬤重病,您就再沒怎麽好生休息過。如今可算略得浮生幾日閑,千萬要好好保重龍體。”


    至於老三被罰,是不是要再提一個皇子上來與他搭班?


    這話康熙沒提,胤禛也沒問。


    隻兢兢業業,把應該兩個人完成的事情自己就完成得妥妥帖帖。


    又快又好。


    幾日後,老五微恙、老七摔了一跤,原本就不怎麽利落的腿腳更加雪上加霜。一個怕過了病氣給皇父,一個確實不良於行。


    以至於他們倆這組雙雙出缺,原本三組變兩組。


    十四一整個都懵了,還沒等康熙開口自己就先說他們這組活計可多,無法再包攬更多。建議康熙把十哥、十三哥補上來。


    然後他就收獲了一個刀子眼,嚇得不敢再說。


    但他也確實不能也不願意負擔太多,生怕皇阿瑪看出他的時候潛力來,拿他去製衡臭老四。


    到時候哥倆同室操戈,他額娘豈不是跟著左右為難?


    所以他隻道十二太過謹小慎微,連請安折子都要跟他一道商量。以至於他們兩個這組雖然年紀最小,按說最有精神,可實際效率卻是最差的。


    被點名的十二撓頭,咬準了自己頭一遭當此大任,心中忐忑不安。


    唯恐一個過錯,影響整個大清。所以再小的事情,也要當成天大的辦,不敢草率馬虎一星半點。


    最後的最後,四阿哥能者多勞。一人頂兩組,還照樣做得又快又好。讓十二自愧不如,深覺自己留下來就是個負擔,紅著臉主動請辭。


    這一次,十四也沒落後:“是啊,是啊皇阿瑪!既然四哥他這般擅長此事,就讓他盡展其才嘛。把兒子這等隻會喊打喊殺的莽漢攆回西邊戰場上去,跟冠勇侯通力合作,早日光複藏地。”


    又經過月餘休養,身體已經好了不少的康熙指著十四笑罵:“你這小混蛋,瞧朕稍有好轉,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前線了?”


    嗯嗯。


    十四用力點頭,言說簡直魂牽夢縈。身為武將,哪有人不盼著開疆拓土之功呢?


    如今春暖花開,正是大軍開拔,殲滅逆黨的好時機。他可不就歸心似箭,恨不得肋插雙翼麽!如今看康熙略有鬆動,十四趕緊使出撒嬌**。


    就盼著再接再厲,一舉奏功呢。


    然而此時此刻,康熙雖然覺得胤禛哪兒哪兒都好,甚至比當初的胤礽都更適合接手這大清江山。但巨龍守護的財寶,哪有輕易與人的道理?


    而且這天下大權一旦龐落,他這個糟老頭子又當如何?


    細數曆朝曆代那些個手中沒有了權柄的太上皇們,可都沒什麽好下場。他八歲登基,受夠了被人掣肘的苦。再不願意臨了臨了的,倒受製於人,瞧別人臉色過活。


    是以但凡能行一日,手中權柄就得緊握一日。


    於是不管十四怎麽撒嬌哀求,他都隻說西邊有虎威在,自己萬千放心。隻他如今年老體衰,最是離不得人照顧。再不願愛子原離,經年難見一麵。而且奏折既多且雜,老四自己也操持不過來。還得十四留下來,與他分擔些許。


    十四臨回京前,那可是被自家虎威表哥耳提麵命過的。


    且知道沒念頭就堅決不摻和的道理。


    於是三天一求,七天一努力的。成不成功不要緊,最主要是向親阿瑪跟親哥表示自己絕沒有染指皇權之心。


    就這麽的,從四月一直磨到秋八月,康熙身體大為好轉,不再用任何皇子幫忙批閱奏折、左近伺候。頻頻接見朝臣,出席朝會,甚至已經準備往塞外行圍了。十四才算見到了點勝利的曙光,喜得他見牙不見眼。


    一蹦八丈高地跑回府中整理行囊,對完顏氏再度說教,往永和宮與德妃告別,然後又往一等公府:“姨母,外甥終於得到皇阿瑪首肯,允許外甥再回前線啦。姨母可有什麽東西要帶給虎威表哥麽,外甥替您捎著呀!”


    淑寧倒是很感念小外甥這番用心呢,也覺得看開之後的他頗有幾分率性可愛。


    就是這個運氣吧,實在差了一點。


    已經久不做預知夢的淑寧前些日子夜來入夢,隻見冰冷肅殺的戰場上。他家好大兒再現了當年一槍攮死噶爾丹時的場景,於萬千人中,發揮自己的天生神力。


    將長槍當成箭矢般,狠狠射向數百米外的策妄阿拉布坦。


    直接將他紮了個對穿後摜於馬下。


    再在敵軍亂起來的時候暴喝:“逆賊策妄阿拉布坦已死,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群龍無首間,無數人繳械投降,贏得那叫一個徹底而又全麵。算算時間,十四這會子趕過去,怕是幫忙清理戰場都不趕趟了吧?


    第234章 得勝還朝禦駕親迎,榮寵至極……


    事實證明,淑寧還是小瞧了自家好大兒的速度。好家夥,往京中報喜那是半點兒不帶遲緩的。


    這邊十四還沒等出發,那邊捷報就已經到了京城。


    “報,前線戰報。日前,撫遠大將軍法士冠軍侯尚阿率軍與策妄阿拉布坦對決。冠軍侯陣斬策妄阿拉布坦,一槍震全場。賊兵潰敗群龍無首之際,大將軍言皇上有好生之德,知大部分人都是受那策妄阿拉布坦的裹挾。隻要投降,咱們皇上便能寬厚仁慈,允許他們接受改造之後成為大清的順民。”


    “此言一出,投降者眾。我軍迅速而徹底地取得勝利,藏地光複,準噶爾汗國宣告滅亡。昔日之地,盡歸大清所有。”


    策妄阿拉布坦身死,準噶爾汗國滅,其所占領的西域故地盡規大清所有!!!


    這般大捷一出,康熙整個呼吸都急促了。


    直接從龍椅上霍然起身,急匆匆大步奔到丹墀之下,抓著那傳令之人的領口連問:“所言為真?冠勇侯他真一戰成擒,又一槍攮死了那策妄阿拉布坦?準噶爾汗國滅,他所屬的西域固地上,如今都插滿了大清龍旗?”


    是是是。


    被抓住的傳令兵大氣都不敢喘,隻不斷點頭回應:對的,沒錯。咱們撫遠大將軍就是那麽能耐,以一己之力攮死策妄阿拉布坦,不知道省了多少兵力、減少了多少不必要的犧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汀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汀洲並收藏(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