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而長長歎息:“不瞞皇上,臣其實並不想的。畢竟家父告老之後,想帶著額娘一道去品美食、賞美景的想法從未曾遮掩過。可……”


    “可不怕皇上笑話,臣就是個戀家、戀額娘的。恨不得天下太平,再用不上武將出征。讓我能時時刻刻守在家中,陪伴額娘身側。”


    誰不是呢?


    雍正本人也想趕緊處理好朝政,能略有閑暇,常往一等公府跑兩趟呢。


    所以他才遲遲不肯讓自家姨父告老啊!


    一是舍不得他這個能臣,二也是舍不得遠離自家姨母。


    現在他就有點不明白了,何以弟弟同樣舍不得,卻還是忍著不舍來自己麵前當說客。


    虎威能說自己是被福晉掐到茅塞頓開嗎?


    果斷不能啊。


    隻說阿瑪心疼自家額娘從舉哀到尊太後儀、冊皇後儀、封妃、封公主等禮儀上,簡直一路跪過來,膝蓋都要出繭子了。


    這一等公福晉還是頗多約束,不如閑雲野鶴自在。


    額娘連連點頭,也對阿瑪退休之後的生活充滿期待。甚至言說等他告老成功之後,老夫妻兩個就結伴同行賞美景、品美食、寫遊記,做大清版的徐霞客夫婦。


    他這當兒子的瞧了心中感念,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自私了。阿瑪辛苦多年,一直如繃緊的弓弦,也該歇歇了。


    畢竟他老人家瞧著身強體壯,實際上也有了些春秋。


    五十五年的時候,還重病過,差點就……


    撒手人寰四字充滿了不祥,虎威抿了抿嘴,到底沒說出口。


    但他相信自己的用心,他哥能懂。


    可事實上,他感歎半晌,他哥隻注意到自家姨母從舉哀一直到封妃、封公主等,跪來跪去,跪得膝蓋都快出繭子了。


    再想想如此辛苦,姨母還要幫他安撫生母。


    從中來回傳話,幫他理清了生母為何不願遷宮、不願意受太後封號的原因。裏外勸合著,沒讓他和生母因為這些小齟齬生出大矛盾來。


    可以說勞苦功高,貢獻多多。


    早些年,她還侍奉過太皇太後,身上太醫都大搖其頭,說隨時可能不測的太皇太後多活了數月。發現土豆辣椒等的食用價值,促進大清跟蒙古各部之間的聯係。


    救過弘暉、救過他,和諧他與皇後、太後的關係。可以說不管是對皇家還是對社稷,姨母對曾居功至偉。


    可細算起來,除了些個賞賜外物,自己與皇家給予她的卻太少太少。


    最多也就是皇阿瑪賞過她倆雲騎尉的銜兒,還被表弟們承了。


    落在姨母身上的,除了那些金銀賞賜之外,竟再也沒什麽了。先帝的乳母還被封為奉聖夫人,賜陪葬皇陵呢。


    皇考在時,巡幸江南時還要去探望下自己乳母,給予諸多賞賜。


    自家姨母卻……


    雍正皺眉,真是越想越替自家姨母委屈的慌。


    太後瞠目,滿臉茫然:“委,委屈?鈕祜祿氏一門三公,不對,現在已經是一個郡王,兩個公了。就算當年佟佳氏號稱佟半朝,也沒煊赫到如此程度。你姨母作為鈕祜祿氏的老封君,哪個提起來不得說一聲有福啊?”


    好家夥剛夠了小選的年紀,她就封妃,福澤家人,淑寧那丫頭就成了正經的八旗秀女。


    當時她正懷著七公主,那小赫舍裏氏為打擊異己,穩固廢太子的儲君之位。而有意將淑寧弄進宮來惡心她,結果誤打誤撞的還讓當時的皇貴妃佟佳氏當了回紅娘。


    區區包衣參領之女就嫁了著族大姓的鈕祜祿氏七公子,未等成婚,法喀就犯了事兒……


    這一路走來,簡直順風順水到讓人羨慕嫉妒恨。


    一度京城閨秀學廚藝成風,誰不想擁有幾分她那樣的好運道?


    因此上,雍正這委屈二字一出,即便身為親姐,太後都有些恍恍惚惚,懷疑他這到底是中了什麽蠱。


    雍正正色:“皇額娘這話說的不對啊!虎威弟弟雖然被兒子封為冠勇郡王,虎團也被皇考封為靖遠公,可那也都是他們兄弟真刀真槍,一點一點拚出來的呀!”


    滅國之功。


    從大清建國至今,又有多少個滅國之功?


    而姨父那個一等公,難道不是額亦都、孝昭仁皇後等的遺澤麽?算算,跟姨母一點關係都沒有。她為大清、為皇室所做的一切,根本沒有給予應有的褒獎。


    原本還有些不以為然的太後雙眉漸漸皺起:“以往都說夫貴妻榮,母以子貴,哀家還真沒有細想這些。如今聽皇上這麽一分析,你姨母確實有些委屈了。”


    那你以後再款待她幾分、多些賞賜的後話還沒有說完,太後就見一張明黃的聖旨遞過來。


    “功必獎,過必罰,如此才能天下晏然,朝野認可。既然皇額娘也覺得姨母實在委屈了些,不如咱們娘倆合計合計,該怎麽給她補償吧!”


    萬不能讓她堂堂皇上姨母,還沒有區區乳母來得風光吧?


    太後:!!!


    雖然但是,皇上你再這麽封下去,不怕朝臣們瘋了麽?


    知道的是你姨甥情深,不忍自家姨母再向誰卑躬屈膝,跪來跪去。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要把他們一家子架在火上烤呢。


    隨著跟生母接觸日多,雍正已經漸漸明白她這明明是關心之語卻說不出入耳話的別扭了。


    即便皇考在時,德妃娘娘最是溫柔知大體,特別能體上意。


    可誰讓她是自家生母,自己是她所出呢?


    雍正搖頭失笑:“皇額娘放心,早在兒子登基之前就已經跟姨父有了默契。等給姨母封完了國夫人,他老人家再上告老折子,兒子便會允許。”


    到時候,朝中文武大臣不但不會反對,還沒準默默為姨父鞠一把同情淚。


    一朝君子一朝臣。


    新官上任三把火,誰能想到,這第一把還就點在戰功赫赫的鳳巢之家呢?可憐的阿大人喲,這回是作死真死了,年紀輕輕便光榮致仕雲雲。


    哀婉歎息的同時,一個個的還都得緊好了皮子。


    免得新皇不講舊情,直接把他們攆回家去跟阿大人作伴。


    連太後心下都是一凜:“這,這樣的嗎?倒也好。你姨父一直盼著告老,好帶著你姨母遊曆大好河山,享盡天下美食。若皇上能夠允許,他也算求仁得仁。不過國夫人?咱們大清有這個爵位嗎?唔,哀家還琢磨著,皇帝的舅舅叫國舅,那皇帝的姨母就得叫國姨,委實不怎麽好聽呢。”


    雍正笑,大清確實沒有國夫人的先例,可以往先帝也都沒有他這麽個處處體貼、至情至性的姨母啊。


    倒是武周時,武則天臨朝稱製,大肆捕殺李唐皇族。連兒子李顯、李旦的後宮也沒放過。唐玄宗的生母竇良娣太子妃劉氏、孺人唐氏、崔氏等一並被扣上巫蠱詛咒的罪名後遇害。


    竇良娣早逝,年幼的李隆基無人撫養。其姨母竇淑挺身而出,親自將這個外甥撫養教導在自己膝下。唐玄宗李隆基一直感恩在心,登基之後,立即就將姨母鬥書冊封為國夫人。連她的幾個兒子,也都悉數得到重用……


    就是看到了這則記載,雍正才決定將自家姨母也封為國夫人。


    加國號清字於其上。


    較以往朝代那國公之母或者妻的一品不同,雍正給自家姨母所封的清國夫人乃是超品。除了太後、帝後與皇上親封的太子外,再沒有任何人能讓她屈膝。


    準按親王福晉吉服款識製作吉服、朝袍,如郡王食俸。除此之外,皇上還琢磨著要給自家姨母賜園。想著先帝在時,曾賜地與他跟誠親王分別建園。


    如今圓明園尚在,先帝卻已經……


    為緬懷哀思,他日後肯定會再好生建造圓明園。為往來便利故,擬在附近也給自家姨母賜塊地。好生孝敬她老人家,不虧多年她不顧時疫風險自請照顧他之情。


    跟圓明園附近,那不就是他的熙春園麽?


    已經因古今圖書集成編纂日久,被勒令加速的胤祉:!!!


    仿佛看到帝王獰笑,在對他說拿來吧,別逼著朕動武!向來最識時務,連淑寧夢中都第一個向雍正下跪的允祉猛地打了個哆嗦。


    沒等著皇上開口呢,自己就先聞弦歌而知雅意。主動跑到養心殿諂媚:“若說離得近,哪還有臣的熙春園離得近啊?橫豎臣如今忙於編纂古今圖書集成,也沒有時間逛園子。不如借花獻佛,全了皇上與清國福晉的姨甥之情吧。”


    第276章 淑寧卻賞如今皇上登基,奉您為聖母皇……


    從內心深處來說,雍正是萬分同意的。


    甚至很早之前,他就已經相中了老三的熙春園,覺得那地方給自家姨母甚好,姨母一定會很喜歡。


    但此時此刻,皇阿瑪剛大行沒多久。老三雖因為編纂古今圖書集成事,被他催促了回,略訓斥了幾句。但到底沒有什麽大過,哪至於就奪了人家親王的園子給臣妻?


    到時候不用別的,隻允祉生母榮妃往奉先殿那麽一哭,榮憲公主上書那麽一問。別說姨母了,就算他這個皇上也得有幾分頭疼。


    雍正是想送園子讓他姨母舒心,可不是給她添堵心的。


    於是他隻親手將允祉扶起來:“三哥這為朕分憂的心意,朕領了。但熙春園可是皇阿瑪在時賜予你的地,其間門一草一木都是你精心設計安排,還有不少你與皇阿瑪的愉快回憶,朕再不好奪人所愛。此時無須再提,三哥沒什麽事就退下吧。”


    誒?


    允祉詫異,顯然沒想到自己都這麽主動了,還能遭到拒絕。但皇上眼角眉梢之間門,分明寫滿了對熙春園的滿意。


    應是十分想要的。


    可……文學上頗有造詣,宮鬥一事上卻不十分聰明的他皺眉,回府就去請叫自家額娘。讓她老人家幫著分析分析,老四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榮太妃搖頭輕歎,也是先帝當初屢屢往王園進膳,又對她家兒子格外青眼,讓她忽略了兒子在宅鬥、朝鬥與宮鬥上的單純。


    真以為老大老二倒了,老三也許能有點機會。


    結果如今老四上位,自家兒子當年那些個恩逾常格就都成了催命符。以至於他忐忐忑忑,生怕變成弘晳第二。


    嘖,先帝爺才走了幾日啊?


    他老人家親自封的理親王,先太子嫡子就被奪爵、除籍,連愛新覺羅都不給姓了,閑散宗室也不讓當了。


    殘酷如斯,就再不是個在意區區虛名的。


    雖然在處置弘晳前,雍正已經命人將他的罪狀悉數昭告天下。可誰又能叫醒裝睡的人呢?不管證據如何確鑿,在有心人的眼裏,那也是欲蓋彌彰。


    糊弄平頭老百姓的。


    實際上,就是今上忌憚先太子與傳言中被先帝考慮過立皇太孫弘晳,所以迫不及待地排除異己。混不想想先帝在時曾幾度禪位,幾度在公開場合說這大清天下,交給雍親王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隻鑽在牛角尖裏,堅決不肯出來。


    無疑,允祉就是這麽一朵奇葩,連編纂多年的古今圖書集成至今未成,被催一催,都成了皇上秋後算賬的伏筆。


    榮妃嘴上說著不至於,心中卻也不敢落底。


    畢竟她早年極為得寵,孩子一個接一個的生。卻無奈命運弄人,讓她子嗣緣極好卻也極淺。連生五子一女,卻隻立住了老三跟榮憲。


    因而對唯一的兒子允祉極寵,以至於讓他身在皇宮這個大染缸,卻還養成了相對單純的性格。


    這會子見他愁眉緊鎖,急得原地轉圈圈。


    榮妃到底輕歎:“那小烏雅氏就算再怎麽得皇上尊敬,也不過是區區臣妻。你再如何,也是先帝親封的誠親王,與當今血脈相連的親兄弟。就算皇上相中了你那個園子,想將它拿去孝敬老姨,也不可能你要給,他就痛痛快快答應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汀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汀洲並收藏(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