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忙道:“外孫惶恐,怎能勞煩母後和外祖母勞累傷神。”
張皇後手裏的針線上下翻飛,說道:“他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鞋子頂多穿一個月就小了,還不夠我費神的。太子,明年你外祖母六十歲大壽,俗話說,六十一道坎就到,對老人家是一道難過的坎,你去抄一遍《金剛經》,為你外祖母消災祈福。”
金太夫人忙道:“這如何使得!太子是真龍之子,太子為我抄經,真是折殺我了。”
陶朱不想抄經,抄經好無聊,《金剛經》五千多個大字呢,得抄好幾天!一筆出錯,就得重來一遍!
但是張皇後堅持要陶朱抄經,“太子是龍子,也是母親的外孫,這是他一片孝心,如何使不得?太子,紙筆已經擺好了,去抄吧。”
我還要去聽父皇禦審鄭旺啊!陶朱心裏一萬個不樂意,但張皇後下令了,他隻得去做。
陶朱抄經的時候,金太夫人和張皇後拉家常,“……皇後的表弟,金榮你還記得吧?”
嗯?抄經的陶朱拉長了耳朵細聽。這不是和李兆先打架的家夥嗎?芳草院李兆先之死,金榮還當做嫌犯呢。
張皇後將針在頭皮上擦了擦,發油滋潤了針尖,容易刺破鞋底,說道:“記得啊,從小就不學好的家夥,不是在滄州老家待著嗎?”
金太夫人說道:“早就來京城了,整天跟在你弟弟後麵忙前忙後的。哦,你弟弟這個月得了一個大胖閨女,你不表示一下?”
“侍妾所生,一個庶女,等到了百歲再賜些禮物吧,嫡庶有別。”張皇後說道:“總要給弟媳麵子,否則她彈壓不住後院那群狐狸精。”
金太夫人試探著看著女兒的臉色,說道:“金榮被李閣老的家丁打了,說是在教坊司和李閣老的兒子李兆先爭風吃醋,後來李兆先……當晚就死了,李閣老把怒氣全都衝著金榮撒出來,命家丁把他好一頓打,前天才放金榮回家,你弟弟去看了,說金榮除了一張臉,全身上下沒一塊好肉,李閣老未免太過分了,這分明不把金家放在眼裏。”
聽到這裏,抄寫經書的陶朱筆觸一滯,心想,芳草院的事情,誰都不光彩,外祖母在母後麵前說出來……不好吧。
張皇後歎道:“母親,金榮惹誰不好,非要惹李閣老。李閣老和我們張家,還有金家的恩怨,誰人不知?李閣老骨頭硬,還蹲過詔獄,那些文人的唾沫堆起來快把張家都淹沒,好容易平息下來,現在金家又摻和進去。唉,依我看,李閣老死了獨子,人都死了,還追究什麽,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金太夫人遂不再提此事。
陶朱繼續走筆如龍。
詔獄裏,鄭旺被火藥灼燒得很嚴重,幾乎脫了一層皮,都無法坐起來,禦審推遲了,等陶朱抄完《金剛經》,過了好幾天,禦審才開始。
陶朱靜靜的坐在一旁聽審,鄭旺妖言案大體是這樣:
鄭旺的確賣過女兒,某天在賭場,輸了個精光,欠了巷子深香料鋪英老板一筆錢,英老板要他還錢,他說要錢沒有,爛命一條。
英老板說眼前滔天的富貴擺在你麵前,你要不要。
鄭旺當然說要了!
英老板說他宮裏有門路,認識一個姓劉的太監,劉太監說,張皇後身邊有個婢女,出身鄭村,原本叫做金蓮,進宮後改名玉女。
因張皇後生的子女都沒站住,就要玉女伺候皇上,借她肚子,生了皇子,這就是當今太子。
鄭旺和太監劉山見了麵,劉山給了鄭旺一些宮裏的東西,說是玉女托付他送給父親的。
鄭旺由此確信自己就是太子的外祖父,並大肆宣揚,很多趨炎附勢之人送給他貴重的禮物,連仁和長公主的長子齊良也送了。
弘治帝問道:“你把女兒賣掉的時候,她還是個小姑娘,相貌早就變了,你怎麽確定宮裏的玉女就是你的女兒金蓮?”
鄭旺跪趴在地上說道:“草民女兒小時候出過痘,右肋處有痘疤,後來有一回草民喝了酒,拿著火鉗打她,把她的脊背燙傷了一塊皮肉,人會長變,燙傷和痘疤不會消失。”
弘治帝說道:“傳玉女。”
宮婢玉女帶到,有宮廷女醫當場驗身,說道:“回稟皇上,玉女右肋和脊背皮膚完整,並沒有痘疤和燙傷的痕跡。”
弘治帝問玉女:“你托付劉太監送給鄭旺東西嗎?”
玉女回道:“從未有過,奴婢從未聽過鄭旺這個名字。”
又宣了太監劉山當麵對質。
劉山瑟瑟發抖,“都是奴婢財迷心竅,扯了個謊,哄騙鄭旺,要他製造謠言,借著他的手收禮物,然後從中抽取一半,謊稱在要在宮裏打點人情之用。”
原來是一場為了錢財編出來的謠言,然後被敵國奸細利用,把謠言傳得滿天飛,連仁和長公主府都摻和進來了,差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真相大白。
弘治帝朱筆禦批,做出判決,他的判決無需送到刑部複核,可以立刻執行。
太監劉山判了淩遲。
其餘幾個主要從犯判了斬立決。
至於鄭旺,弘治帝的朱筆先寫了一個“斬”字,然後停下來了,問一旁的陶朱:“你覺得該怎麽判鄭旺?”
陶朱看著鮮紅的“斬”字,心想您都寫了,還問我幹什麽?
陶朱說道:“斬。”當然是斬!
弘治帝一笑,往“斬”字後麵加了“監候”二字,成了“斬監候”,簡單的說,就是死刑緩期執行。
陶朱一懵,“為……為什麽?”
論理,鄭旺是主犯啊!為何從犯砍頭的砍頭,淩遲的淩遲,主犯反而斬監候?
弘治帝說道:“鄭旺妖言案,說到底,是因你的出生而起。也需要你最後終結這件事,否則,天下人會以為朕心虛,在殺人滅口,將來在你這裏,始終是個疙瘩。朕擔心你與你母後為這件事不愉快啊。”
弘治帝一心一意愛著妻子和兒子,他們兩個都是他的唯一。
留著鄭旺先不殺,等陶朱將來登基了,他親自命令執行鄭旺的死刑,以堵天下悠悠眾口。
陶朱連忙說道:“兒臣早就想明白了,都是世人的貪欲,還有敵國奸細作祟,怎麽會與母後離心,那就是兒臣大不孝了。”
弘治帝說道:“朕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什麽東西一學就會,一點就通,看得透這個案子包藏的禍心。隻是此案鬧得全國沸騰,我若現在就將鄭旺處死,怕是有更加不堪的謠言出來,此事在朕這裏到此為止了,將來交給你徹底解決,你要為朕分憂啊。”
陶朱說道:“是,父皇。”
秋風乍起時,京城西四牌樓搭起高台。
這是京城的傳統“娛樂”項目,圍觀行刑。
每當這時,西四牌樓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
京城幾乎所有的死刑都在西四牌樓執行,場麵隆重,為的是教化百姓,莫要作奸犯科,否則斷頭台上的就是你。
按照規矩,淩遲台在西麵,斷頭台在東麵。
西麵的太監劉山淩遲,割了三千六百刀還喘著氣,最後砍掉頭顱。
其餘從犯都在東麵高台被砍頭,一個個腦袋咕嚕滾地。
最後,所有人的頭顱都被懸掛在西四牌樓一根高高的立柱上,曝曬三日示眾。
頭顱由宛平縣帶走,扔到亂葬崗。
屍身則由大興縣帶走,埋在不知何處。
屍首分離,不得全屍。就是親人也不得去收屍。
行刑那天,萬人空巷,都去西四牌樓看熱鬧去了,陸善柔的身體也徹底康複了,溫嬤嬤趕著兩頭大叫驢拉的車,將她從北頂送回澄清坊乾魚胡同。
一個月沒回家了,陸善柔很期待,北頂雖然好,但還是在家裏舒服啊。
溫嬤嬤問:“今天恰好行刑,要不要去西四牌樓看看?”
“去啊。”陸善柔身體好了,精神也好了,最近又和魏崔城搞曖昧,簡直容光煥發,說道:“我最喜歡看到惡有惡報。”
西四牌樓擠得水泄不通,但是陸善柔有法子,在這附近有一家叫做雲想樓的成衣鋪,坐在鋪子的二樓,行刑台一覽無餘。
雲想樓的老板織娘是陸善柔的熟人,很快連茶水、果盤、花生瓜子都安排上了。
一個時辰後,行刑完畢,劊子手把地上的頭顱撿起來,一個個懸掛到了高高的立柱上,要示眾三日。
陸善柔看著看著,覺得不對,她伸出手指,數了數立柱上掛著的腦袋們,“一,二,三,四,五,六。今天砍了五個人啊,怎麽有六個腦袋?”
作者有話說:
大家早啊,第三案開始啦。?
?? 第三案:千金藏 ???
第38章 雲想樓少年維秩序,放煙火六人又聚集
立柱多出一個頭。
陸善柔能數出來,別人也能。
砍五人,掛六頭, 多出來的那個頭是誰的?
鄭旺妖言案剛剛結案, 又出了個無名頭顱案。
凶犯肯定還在現場!
西城兵馬司的人立刻將西四牌樓包圍起來了,設下路障,一個個的搜索盤問,才能放行。
很快人群開始恐慌, 起了一陣陣喧嘩。
人擠人,人推人,傳來尖叫和哭聲, 亂成一團, 首先受傷的,就是身體瘦弱之人, 擠不過那些身強體壯的人。
雲想樓的老板織娘,對麵的春風樓, 還有附近幾個店鋪都開了一扇門,隻容許女人和孩子來店裏躲避擁擠的人群, 保護這些體力不支的人群。
但是很快就有一些青壯年不堪擁擠, 非要混進女人和孩子的人群, 鑽進店鋪。
“啊!”一聲慘叫, 一個男青年屁股著地, 被人一腳踢了出來。
一個漂亮的少年仗劍而立,守在雲想樓的門口, 大聲說道:“那個臭男人敢往裏頭擠, 我就宰了誰!”
另一個少年拿著一串吃了一半的冰糖葫蘆, 用竹簽指著蠢蠢欲動的男人們, “沒錯!跟女人孩子們擠,臉都不要了!誰敢再擠,我就戳瞎誰的眼!”
就這樣,兩個少年就像門神似的守在門口,年紀小,眼神卻凶的很,隻放婦幼進來,男人一律不準靠近。哪怕是婦幼的丈夫或者父親,也隻能在雲想樓外麵等著,不準占用婦幼的地方。
聽少年們的聲音很熟,鳳姐從二樓窗戶探頭出去,“陶朱?麥穗?你們怎麽在這裏?”
陶朱聽到鳳姐的聲音,抬頭望去,“啊!鳳姐!你也在啊!你吃了沒?你看!我有冰糖葫蘆!”
“鳳姐,一個月不見,你有沒有想念我啊!我很想你的!”
說的鳳姐有些不好意思,陶朱正值半大不小的年齡,不是孩子,也不算是大人。
溫嬤嬤把鳳姐拉回去,探出窗外說道:“你快閉嘴吧!看好你的門!”
陶朱越發興奮了,“哎呀!是溫嬤嬤啊!你吃了沒?你有沒有想我?我很想你!”
溫嬤嬤號稱溫鐵嘴,此刻也拿他沒辦法,笑罵道:“這熊孩子,胡說八道,你要是我兒子,我一天打你十頓!”
陸善柔點點頭,深以為然。
陶朱笑嘻嘻的,他有唾麵自幹的天分,說道:“既然溫嬤嬤和鳳姐都來了,陸宜人應該也來了吧!陸宜人!你站在窗外讓我看看你嘛,我知道你在裏頭,我一個月都沒見你了,我好想你啊,你有沒有想我呢?你快出來呀!”
好家夥!十七歲、二十九歲、四十八歲,三個年齡段的女人他都一股腦全想了!
張皇後手裏的針線上下翻飛,說道:“他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鞋子頂多穿一個月就小了,還不夠我費神的。太子,明年你外祖母六十歲大壽,俗話說,六十一道坎就到,對老人家是一道難過的坎,你去抄一遍《金剛經》,為你外祖母消災祈福。”
金太夫人忙道:“這如何使得!太子是真龍之子,太子為我抄經,真是折殺我了。”
陶朱不想抄經,抄經好無聊,《金剛經》五千多個大字呢,得抄好幾天!一筆出錯,就得重來一遍!
但是張皇後堅持要陶朱抄經,“太子是龍子,也是母親的外孫,這是他一片孝心,如何使不得?太子,紙筆已經擺好了,去抄吧。”
我還要去聽父皇禦審鄭旺啊!陶朱心裏一萬個不樂意,但張皇後下令了,他隻得去做。
陶朱抄經的時候,金太夫人和張皇後拉家常,“……皇後的表弟,金榮你還記得吧?”
嗯?抄經的陶朱拉長了耳朵細聽。這不是和李兆先打架的家夥嗎?芳草院李兆先之死,金榮還當做嫌犯呢。
張皇後將針在頭皮上擦了擦,發油滋潤了針尖,容易刺破鞋底,說道:“記得啊,從小就不學好的家夥,不是在滄州老家待著嗎?”
金太夫人說道:“早就來京城了,整天跟在你弟弟後麵忙前忙後的。哦,你弟弟這個月得了一個大胖閨女,你不表示一下?”
“侍妾所生,一個庶女,等到了百歲再賜些禮物吧,嫡庶有別。”張皇後說道:“總要給弟媳麵子,否則她彈壓不住後院那群狐狸精。”
金太夫人試探著看著女兒的臉色,說道:“金榮被李閣老的家丁打了,說是在教坊司和李閣老的兒子李兆先爭風吃醋,後來李兆先……當晚就死了,李閣老把怒氣全都衝著金榮撒出來,命家丁把他好一頓打,前天才放金榮回家,你弟弟去看了,說金榮除了一張臉,全身上下沒一塊好肉,李閣老未免太過分了,這分明不把金家放在眼裏。”
聽到這裏,抄寫經書的陶朱筆觸一滯,心想,芳草院的事情,誰都不光彩,外祖母在母後麵前說出來……不好吧。
張皇後歎道:“母親,金榮惹誰不好,非要惹李閣老。李閣老和我們張家,還有金家的恩怨,誰人不知?李閣老骨頭硬,還蹲過詔獄,那些文人的唾沫堆起來快把張家都淹沒,好容易平息下來,現在金家又摻和進去。唉,依我看,李閣老死了獨子,人都死了,還追究什麽,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金太夫人遂不再提此事。
陶朱繼續走筆如龍。
詔獄裏,鄭旺被火藥灼燒得很嚴重,幾乎脫了一層皮,都無法坐起來,禦審推遲了,等陶朱抄完《金剛經》,過了好幾天,禦審才開始。
陶朱靜靜的坐在一旁聽審,鄭旺妖言案大體是這樣:
鄭旺的確賣過女兒,某天在賭場,輸了個精光,欠了巷子深香料鋪英老板一筆錢,英老板要他還錢,他說要錢沒有,爛命一條。
英老板說眼前滔天的富貴擺在你麵前,你要不要。
鄭旺當然說要了!
英老板說他宮裏有門路,認識一個姓劉的太監,劉太監說,張皇後身邊有個婢女,出身鄭村,原本叫做金蓮,進宮後改名玉女。
因張皇後生的子女都沒站住,就要玉女伺候皇上,借她肚子,生了皇子,這就是當今太子。
鄭旺和太監劉山見了麵,劉山給了鄭旺一些宮裏的東西,說是玉女托付他送給父親的。
鄭旺由此確信自己就是太子的外祖父,並大肆宣揚,很多趨炎附勢之人送給他貴重的禮物,連仁和長公主的長子齊良也送了。
弘治帝問道:“你把女兒賣掉的時候,她還是個小姑娘,相貌早就變了,你怎麽確定宮裏的玉女就是你的女兒金蓮?”
鄭旺跪趴在地上說道:“草民女兒小時候出過痘,右肋處有痘疤,後來有一回草民喝了酒,拿著火鉗打她,把她的脊背燙傷了一塊皮肉,人會長變,燙傷和痘疤不會消失。”
弘治帝說道:“傳玉女。”
宮婢玉女帶到,有宮廷女醫當場驗身,說道:“回稟皇上,玉女右肋和脊背皮膚完整,並沒有痘疤和燙傷的痕跡。”
弘治帝問玉女:“你托付劉太監送給鄭旺東西嗎?”
玉女回道:“從未有過,奴婢從未聽過鄭旺這個名字。”
又宣了太監劉山當麵對質。
劉山瑟瑟發抖,“都是奴婢財迷心竅,扯了個謊,哄騙鄭旺,要他製造謠言,借著他的手收禮物,然後從中抽取一半,謊稱在要在宮裏打點人情之用。”
原來是一場為了錢財編出來的謠言,然後被敵國奸細利用,把謠言傳得滿天飛,連仁和長公主府都摻和進來了,差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真相大白。
弘治帝朱筆禦批,做出判決,他的判決無需送到刑部複核,可以立刻執行。
太監劉山判了淩遲。
其餘幾個主要從犯判了斬立決。
至於鄭旺,弘治帝的朱筆先寫了一個“斬”字,然後停下來了,問一旁的陶朱:“你覺得該怎麽判鄭旺?”
陶朱看著鮮紅的“斬”字,心想您都寫了,還問我幹什麽?
陶朱說道:“斬。”當然是斬!
弘治帝一笑,往“斬”字後麵加了“監候”二字,成了“斬監候”,簡單的說,就是死刑緩期執行。
陶朱一懵,“為……為什麽?”
論理,鄭旺是主犯啊!為何從犯砍頭的砍頭,淩遲的淩遲,主犯反而斬監候?
弘治帝說道:“鄭旺妖言案,說到底,是因你的出生而起。也需要你最後終結這件事,否則,天下人會以為朕心虛,在殺人滅口,將來在你這裏,始終是個疙瘩。朕擔心你與你母後為這件事不愉快啊。”
弘治帝一心一意愛著妻子和兒子,他們兩個都是他的唯一。
留著鄭旺先不殺,等陶朱將來登基了,他親自命令執行鄭旺的死刑,以堵天下悠悠眾口。
陶朱連忙說道:“兒臣早就想明白了,都是世人的貪欲,還有敵國奸細作祟,怎麽會與母後離心,那就是兒臣大不孝了。”
弘治帝說道:“朕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什麽東西一學就會,一點就通,看得透這個案子包藏的禍心。隻是此案鬧得全國沸騰,我若現在就將鄭旺處死,怕是有更加不堪的謠言出來,此事在朕這裏到此為止了,將來交給你徹底解決,你要為朕分憂啊。”
陶朱說道:“是,父皇。”
秋風乍起時,京城西四牌樓搭起高台。
這是京城的傳統“娛樂”項目,圍觀行刑。
每當這時,西四牌樓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
京城幾乎所有的死刑都在西四牌樓執行,場麵隆重,為的是教化百姓,莫要作奸犯科,否則斷頭台上的就是你。
按照規矩,淩遲台在西麵,斷頭台在東麵。
西麵的太監劉山淩遲,割了三千六百刀還喘著氣,最後砍掉頭顱。
其餘從犯都在東麵高台被砍頭,一個個腦袋咕嚕滾地。
最後,所有人的頭顱都被懸掛在西四牌樓一根高高的立柱上,曝曬三日示眾。
頭顱由宛平縣帶走,扔到亂葬崗。
屍身則由大興縣帶走,埋在不知何處。
屍首分離,不得全屍。就是親人也不得去收屍。
行刑那天,萬人空巷,都去西四牌樓看熱鬧去了,陸善柔的身體也徹底康複了,溫嬤嬤趕著兩頭大叫驢拉的車,將她從北頂送回澄清坊乾魚胡同。
一個月沒回家了,陸善柔很期待,北頂雖然好,但還是在家裏舒服啊。
溫嬤嬤問:“今天恰好行刑,要不要去西四牌樓看看?”
“去啊。”陸善柔身體好了,精神也好了,最近又和魏崔城搞曖昧,簡直容光煥發,說道:“我最喜歡看到惡有惡報。”
西四牌樓擠得水泄不通,但是陸善柔有法子,在這附近有一家叫做雲想樓的成衣鋪,坐在鋪子的二樓,行刑台一覽無餘。
雲想樓的老板織娘是陸善柔的熟人,很快連茶水、果盤、花生瓜子都安排上了。
一個時辰後,行刑完畢,劊子手把地上的頭顱撿起來,一個個懸掛到了高高的立柱上,要示眾三日。
陸善柔看著看著,覺得不對,她伸出手指,數了數立柱上掛著的腦袋們,“一,二,三,四,五,六。今天砍了五個人啊,怎麽有六個腦袋?”
作者有話說:
大家早啊,第三案開始啦。?
?? 第三案:千金藏 ???
第38章 雲想樓少年維秩序,放煙火六人又聚集
立柱多出一個頭。
陸善柔能數出來,別人也能。
砍五人,掛六頭, 多出來的那個頭是誰的?
鄭旺妖言案剛剛結案, 又出了個無名頭顱案。
凶犯肯定還在現場!
西城兵馬司的人立刻將西四牌樓包圍起來了,設下路障,一個個的搜索盤問,才能放行。
很快人群開始恐慌, 起了一陣陣喧嘩。
人擠人,人推人,傳來尖叫和哭聲, 亂成一團, 首先受傷的,就是身體瘦弱之人, 擠不過那些身強體壯的人。
雲想樓的老板織娘,對麵的春風樓, 還有附近幾個店鋪都開了一扇門,隻容許女人和孩子來店裏躲避擁擠的人群, 保護這些體力不支的人群。
但是很快就有一些青壯年不堪擁擠, 非要混進女人和孩子的人群, 鑽進店鋪。
“啊!”一聲慘叫, 一個男青年屁股著地, 被人一腳踢了出來。
一個漂亮的少年仗劍而立,守在雲想樓的門口, 大聲說道:“那個臭男人敢往裏頭擠, 我就宰了誰!”
另一個少年拿著一串吃了一半的冰糖葫蘆, 用竹簽指著蠢蠢欲動的男人們, “沒錯!跟女人孩子們擠,臉都不要了!誰敢再擠,我就戳瞎誰的眼!”
就這樣,兩個少年就像門神似的守在門口,年紀小,眼神卻凶的很,隻放婦幼進來,男人一律不準靠近。哪怕是婦幼的丈夫或者父親,也隻能在雲想樓外麵等著,不準占用婦幼的地方。
聽少年們的聲音很熟,鳳姐從二樓窗戶探頭出去,“陶朱?麥穗?你們怎麽在這裏?”
陶朱聽到鳳姐的聲音,抬頭望去,“啊!鳳姐!你也在啊!你吃了沒?你看!我有冰糖葫蘆!”
“鳳姐,一個月不見,你有沒有想念我啊!我很想你的!”
說的鳳姐有些不好意思,陶朱正值半大不小的年齡,不是孩子,也不算是大人。
溫嬤嬤把鳳姐拉回去,探出窗外說道:“你快閉嘴吧!看好你的門!”
陶朱越發興奮了,“哎呀!是溫嬤嬤啊!你吃了沒?你有沒有想我?我很想你!”
溫嬤嬤號稱溫鐵嘴,此刻也拿他沒辦法,笑罵道:“這熊孩子,胡說八道,你要是我兒子,我一天打你十頓!”
陸善柔點點頭,深以為然。
陶朱笑嘻嘻的,他有唾麵自幹的天分,說道:“既然溫嬤嬤和鳳姐都來了,陸宜人應該也來了吧!陸宜人!你站在窗外讓我看看你嘛,我知道你在裏頭,我一個月都沒見你了,我好想你啊,你有沒有想我呢?你快出來呀!”
好家夥!十七歲、二十九歲、四十八歲,三個年齡段的女人他都一股腦全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