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請後台詳敘當年事,走捷徑兩麵不討好


    都說旁觀者清,陸善柔和寒江獨釣之前真沒發現這條線索,被魏崔城看出來了。


    陸善柔推算了一遍年齡, 二十四年前, 瓦匠世家出生的庶子李淵夭折,隻有十歲。


    獵戶人家出生的李大姐,也是十歲,被醉酒鬼父親賣到了一戶翰林人家當丫鬟, 翰林外放出京,李大姐當然也跟著走了。


    李大姐的親弟弟李大壯那年三歲。


    二十四年後,外放的徐瓊回京, 從七品翰林一路升遷成為禮部左侍郎, 朝廷正三品大員。


    二十七歲的李大壯去了徐府要見三十四歲的姐姐,徐府卻欺負他當時年紀小, 隻有三歲,啥都記不清, 讓一個冒牌貨中年女子頂替李大姐,去見李大壯。


    但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李大壯那時候雖然隻有三歲, 難以割舍親情, 一直記得姐姐的長相, 眉間有胭脂記, 立下長大後贖回姐姐的誓言。


    李大壯見不是親姐姐,就去了順天府衙門告狀, 求陸青天做主, 念在骨肉情分上, 讓徐府放親姐姐出來, 姐弟見一麵。


    就這麽一個簡單、不起眼的案件,為何會被調換?


    調換案件的人在害怕什麽?


    為什麽偽造了早夭的李淵李種嫡庶爭奪家產這個假案子?


    李大姐在外麵當了二十四年的丫鬟,這期間發生了什麽?徐府為什麽不讓她出來見親弟弟,反而用一個冒牌貨代替?


    陸善柔想了又想,這些零碎的線索左一下,右一下,始終拚不出一個邏輯完整的線。


    陸善柔說道:“崔城,我們不回去了,改道去錦衣衛衙門找幹爹,去問前吏部尚書徐瓊在外放做官的二十四年間的履曆。”


    朝中有人好辦事。查一個十歲小丫鬟的人生軌跡猶如大海撈針,幾乎不可能。


    但是錦衣衛查前禮部尚書徐瓊的履曆就是信手拈來的小事了。


    江米巷,錦衣衛衙門。


    牟斌笑臉相迎。


    他能不高興嗎?一直毫無進展的算盤刺客組織終於有了突破,找到了王老漢這個絕佳臥底,徹底鏟除算盤刺客組織指日可待!


    這一切,都多虧了陸善柔。


    昨天牟斌還臭著一張臉教訓她,現在一張老臉笑得像花兒似的。


    牟斌說道:“你們這對佳兒佳婦來看我了。”


    魏崔城都有些不習慣了,恨不得把牟斌的笑臉抹掉。


    陸善柔行了禮,“實不相瞞,這次來是有求幹爹。”


    “來,這邊坐。”牟斌豪爽的大手一揮,“都是一家人,什麽求不求的,你就直說吧,隻要不是摘星星,要月亮這種事,其他的我都能幫上忙。”


    陸善柔說道:“以前的禮部尚書徐瓊徐尚書,幹爹可熟?”


    牟斌說道:“熟啊,一甲的榜眼,誰不知道?他有真才實學,為人隨和儒雅,還大力提攜新人,現在的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李東陽就是他栽培的嘛。”


    陸善柔問道:“徐瓊外放了二十四年,這二十四年裏他都幹了些什麽?為什麽他一回京,就當了禮部的左侍郎?正三品大員。一般的外放官回到京城當京官,很少有這樣的待遇吧?”


    牟斌說道:“他那時候外放到了應天府南京,在南都的翰林院裏當差,他才華橫溢,學富五車,鼓勵當地學子考功名,名聲極好。”


    大明以前的都城在應天府,所以應天府叫做南都,也叫南京。後來永樂大帝遷都到了順天府,因在北方,所以叫做北京。


    兩個都城都有完整的中央官僚體係,比如六部、翰林院、國子監等等,就是應天府遠離權力中心,空有一整套官僚體係,但權力遠不如順天府北京的,基本都是冷衙門。


    “成華七年,他就已經是應天府鄉試的主考官,門生極多,說他桃李滿天下也不為過。現在朝中不少官員都是他的門生,尊稱他為座師。”


    陸善柔疲倦的揉了揉額頭,“幹爹啊,我來這裏,肯定不是隻聽好話的,幹爹把他說得像個孔聖人似的,完美無缺,但這世上那裏有什麽完人?對吧,我真正想知道他的……幹爹懂我的意思吧。”


    牟斌一愣,問道:“徐瓊早就告老還鄉,無官一身輕,退出了禮部,把一切都交給了李東陽,他到底犯了什麽事?你這樣查他?怎麽連我都不知道?”


    陸善柔說道:“幹爹啊,您還沒有解答我的問題,您就問了一堆問題。到底誰問誰嘛。”


    牟斌隻得說道:“人無完人,徐瓊在應天府南京翰林院的時候,的確做了一樁事,被很多文官批評,但……這件事,說白了,也不算什麽大事,就是陣營不同而已。”


    陸善柔卻來了興趣,“我想聽的就是這個啊,幹爹請講。”


    “論理,他都已經退隱官場,我不該舊事重提的。”牟斌先賣了個關子,然後說道:


    “可是你既然開了口,又不是什麽說不得的大秘密,我就告訴你吧……”


    原來,徐瓊才華了得,又勸學新人,推行儒學,廣結善緣,在應天府南都翰林院混得如魚得水,一路升遷到了侍讀學士,執掌南都翰林院。


    翰林院本來是清貴之地,他在南都翰林院當侍讀學士,官運已經到頭了,但是徐瓊誌向遠大,他不想一輩子都在遠離權力中心的南都,養花喂鳥過一生。


    南都的六部、翰林院基本都是擺設,沒有實權,用來安頓那些被貶斥、排擠出北京城的官員們。


    徐瓊渴望回到北京城,掌握權柄。


    所以,按捺不住的徐瓊開始找捷徑。


    怎麽找捷徑?


    成化年間的捷徑能是誰呢?


    當然是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萬貴妃啊!


    徐瓊遠在南京,走不了萬貴妃這個捷徑,但是當時守備南京的太監黃賜,是萬貴妃跟前的紅人。


    為了搭上這個關係,徐瓊就討好守備太監黃賜。


    剛好,黃賜的親娘死了,大操大辦母親的喪事。


    徐瓊要帶著南京翰林院的翰林們去給黃母憑吊上香。


    徐瓊還準備了親筆寫的祭文。


    但是翰林院以清貴自居,絕大部分翰林都不屑於太監結交。


    看著執掌南京翰林院的徐瓊對黃賜卑躬屈膝,覺得徐瓊侮辱了翰林院的名聲,紛紛大罵徐瓊,其中,編修陳音罵的最狠:


    “堂堂翰林相率而拜中人之門,天下其謂何?斯文其謂何?”(注:出自明,焦竑《玉堂叢語之五》)


    還有翰林把守備太監黃賜做的“好事”拿出罵。


    黃賜貪得無厭,應天府在長江下遊,江中有泥沙沉積形成的沙洲,全部被黃賜圈起來,成為他的私產。


    同時,由於長江下遊泥沙沉積嚴重,水位隨之上漲,淹沒了江邊的田地。


    但是淹沒在水底的田地,黃賜居然照樣要收農民的稅!


    你說可笑不可笑?農民要為根本不存在的田地納稅!


    僅僅這兩項惡行,就足以證明黃賜是個壞東西,現在堂堂翰林院的首領徐瓊要帶著整個翰林院給黃賜之母憑吊,當然是一瓢水倒進油鍋裏,炸了鍋。


    翰林們對黃賜的厭惡、不滿,全都發泄在徐瓊身上。


    反正已經被貶到了南京,愛咋咋地吧!


    罵個上司怎麽了?反正老子要一輩子坐冷板凳,升遷無望!


    徐瓊被罵得斯文掃地,迫於手下們的壓力,沒有去憑吊黃賜的母親。


    雖然最終萬貴妃這條捷徑沒有走通,但是徐瓊的形象大損,讀書人就是如此,以前多麽崇拜一個人,一旦不符合心中的要求,罵起來就有多麽狠。


    徐瓊為此一度兩麵都不是人,萬貴妃這邊的太監群體覺得他不夠意思,南都這邊的讀書人覺得他是個偽君子。


    這是他在應天府南都外放二十四年裏最大的挫敗,也是最大的“汙點”,之後還時不時被人翻舊賬,拿出來唾罵。


    “是這樣啊。”陸善柔很失望,這種文官和太監的對立跟一個小丫鬟有什麽關係呢?


    陸善柔繼續問道:“有沒有什麽比較……猛的內幕消息,比如殺人放火,欺男霸女之類的。”


    “沒有。”牟斌說道:“徐瓊不是這樣的人,除了這件事,他的官聲是極好的。”


    一直默默聽講的寒江獨釣開了口,“牟大人,徐瓊那時候既得罪了宦官,又得罪了文人,他是怎麽突然之間升了官,還如願以償回到京城當了實權的京官,還是炙手可熱的禮部左侍郎呢?”


    寒江獨釣考中了進士,在刑部觀政,開始走仕途,因此對徐瓊突然升遷很好奇。


    這個升遷明顯不正常嘛,文官和宦官都得罪了個遍,不降反升?


    牟斌說道:“人無完人,哪有不犯錯的,這又不是什麽要命的錯誤。時間一長,人們就慢慢淡忘了。徐瓊繼續助學,培養學子,寫文章,開文會,學問和辦事的能力都出類拔萃,升遷是遲早的事。”


    魏崔城說道:“幹爹沒有說實話,您說謊的時候,習慣捋著胡須,慢慢的說。”


    牟斌:真是男大不中留啊!胳膊肘往外拐!給我留點麵子行不行!


    氣氛有些尷尬。


    陸善柔說道:“我配合錦衣衛,錦衣衛不配合我,這點小事還遮遮掩掩的,我還是回北頂,要文虛仙姑把王老漢送走吧!”


    “別!千萬別!”牟斌連忙阻止,說道:“我說,其實……又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我就搞不懂,你為什麽非要刨根問底,徐瓊早就退隱了,你想幹什麽?”


    陸善柔立刻起身,“回北頂。”


    牟斌攔住她,“坐下,你聽我慢慢說。”


    陸善柔說道:“我站著聽就行。”


    牟斌實在沒得辦法,隻得實話實說:“徐瓊中了榜眼,入了北京翰林院時,妻小都在江西老家,他在京城納了一個良妾,照顧起居。”


    “這個妾……姓張……是當今皇後的堂姐。”


    “那是在天順年間,英宗皇帝北狩回來,複辟重新登基為帝之後,那時候的張家隻是小門小戶人家,家裏的姑娘送給一個考取榜眼的翰林當妾,是很正常的事情。”


    聽到一個“張”字,陸善柔不知道該說什麽好,怎麽兜兜轉轉,案子幾乎都和外戚有關啊!


    陸善柔說道:“張家後來出了皇後,而且是六宮無妃,獨寵後宮的張皇後,比當年的萬貴妃還風光。”


    “張皇後的堂姐是徐瓊的小妾,所以徐瓊是憑借這層裙帶關係,得以回到京城當京官,成了禮部左侍郎,又升為禮部尚書,位極人臣。”


    “不。”牟斌說道:“徐瓊回京的時候,小妾已經扶正,是正妻了,堂堂三品誥命夫人,皇後的堂姐,前呼後擁,出入宮廷,無限風光,早就今非昔比啦。”


    作者有話說:


    徐瓊:幹得好不如娶的好?


    第140章 升官發財原配去世,賣子求財以屍訛詐


    考得好,幹的好,都不如娶的好。


    榜眼出身的徐瓊是靠著老婆的裙帶關係翻的身。


    誰能想到呢?小門小戶出身的小妾娘家, 雞窩裏飛出一隻金鳳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女偵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蘭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蘭舟並收藏大明女偵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