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
改變所有張家人,以及和張家人有關之人的命運。
陸善柔問道:“張夫人被扶正了……那麽徐尚書的原配夫人?”
“當然是已經過世了。”牟斌說道。
陸善柔立刻問:“何年何日在何地過世?”
牟斌說道:“這個我如何知道?畢竟是別人家的家務事。”
陸善柔:“回北頂。”
牟斌連忙說道:“別急,我查一查。”
牟斌叫來幕僚,吩咐下去。
不一會, 幕僚抄來一張紙,遞給牟斌。
牟斌說道:“弘治三年,死於應天府南京, 葬於徐瓊的江西老家祖墳。”
陸善柔伸手, “給我瞧瞧。”
牟斌把抄錄的履曆給了陸善柔。
陸善柔順著時間順序往下看,念道:“弘治三年, 徐夫人病逝,葬於江西。同年, 徐瓊升南京禮部右侍郎,弘治四年回北京, 升為禮部左侍郎, 弘治九年升禮部尚書。”
陸善柔把履曆傳給寒江獨釣等人看, “人生得意三件事, 升官發財死老婆, 弘治三年,是徐瓊的命運轉折點啊。”
陸善柔問:“幹爹, 徐夫人得了什麽病死的?”
牟斌說道:“倉促之間, 錦衣衛查不了那麽細致——你還沒告訴我為何要打聽徐瓊的家事呢?”
陸善柔說道:“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就是想知道這些, 剛好有一個無所不知的幹爹,就過來打聽了。”
牟斌氣笑了,“你把我當幹爹還是當傻子?無事不登三寶殿,你定有其他目的。”
“我雖不知道你要查什麽,但是我要提醒你,徐瓊是經曆了天順、成化、弘治的三朝元老,他主持過應天府的鄉試、還當過南京國子監祭酒(注:就是校長),桃李滿天下,朝中文武百官,遍布他的門生故舊。”
“還有那個小妾扶正的張夫人,她是張皇後的堂姐,金太夫人很喜歡張夫人,畢竟以前是共過患難的家人。”
“這對夫妻平時行事正派,憐貧惜弱,廣結善緣,雖是半個外戚,但從來不像壽寧侯他們飛揚跋扈,他們能有什麽事情呢?你別疑神疑鬼的了。”
話雖如此,但是陸善柔腦子都是履曆上那句“弘治四年,徐瓊回京,升遷禮部左侍郎”。
每個人對年份的記憶不一樣。
有些年份就像流水,過去的毫無痕跡。
有的年份,就是一塊礁石,無論風吹浪打,都巋然不動,就像發生在昨日。
弘治四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夜,陸家滅門。
因此,陸善柔對這一年極為敏感,隻要看到這個年份,就會觸發她的記憶,引起她的聯想。
十四年過去了,這已經成為她的本能反應,無論看見還是聽人說“弘治四年”,她心裏的創傷就會發作,痛徹心扉。
弘治四年,有人高升,有人滅門。
陸善柔強忍住內心的悸動,問道:“徐瓊和張夫人現在在何處?他們……還活著嗎?”
牟斌說道:“當然還活著,這麽重要的人物若是去世,朝廷和皇室都會派人大張旗鼓的去憑吊的。”
這時履曆剛好傳到了魏崔城的手上,他念道:“弘治十三年,徐瓊辭了禮部尚書之位,告老歸鄉,回到江西老家,皇上封徐瓊太子太保、光祿大夫、官居一品,賜給蟒袍玉帶、白銀黃金,以示恩寵。他們夫妻都在江西金溪。”
這種元老級別的朝廷大員,辭官之後一般會封太子太保之類的虛職,依然是官身,以表示皇上對他們的恩寵,隻是沒有具體職務了,無論衣錦還鄉,還是將來死後的墓誌銘、供後人憑吊的牌位等等,太子太保這種一品大官的頭銜寫上去也好看,光宗耀祖。
牟斌說道:“目前他們都在京城——去年秋天的時候,金太夫人屢屢生病,張夫人得了消息,就和徐瓊回京了,探望嬸娘金太夫人。金太夫人的病時好時壞,反正一直沒好徹底,他們就留在京城。”
自打張皇後的父親昌國公死後,張皇後把就把母親金太夫人接到了紫禁城居住,雖不是太後,但幾乎是太後的待遇,享受富貴,但是去年叛逆期的太子陶朱因鄭旺妖言案,而懷疑自己的身世,逃出宮外,微服私訪,金太夫人就氣病了。
後來陶朱一次次對貪財好色親舅舅壽寧侯失望,還坐視侍衛麥穗一連殺了兩個金家的表哥,由此和母族產生了難以彌補的隔閡,金太夫人的“病情”就加重了。
張家人的富貴,目前來自於張皇後這個金鳳凰。
但是張家人以後的富貴,絕對要仰仗太子陶朱啊!
所謂心病難醫。金太夫人剛開始隻是裝病,後來是真病了。
隨著陶朱和母族張家的關係鬧的越來越僵,金太夫人的病總是好不了,好像要徹底走了的樣子,壽寧侯府已經準備好了做白事的東西,衝一衝。
張夫人和夫婿徐瓊就一直留在京城,沒有回江西。
陸善柔聽到這個“好消息”,連忙繼續問道:“他們住在何處?”
牟斌說道:“以前的尚書府是禦賜的,徐瓊告老還鄉後,就回收官中了,目前他們住在張皇親街,張夫人的娘家。”
張皇親街住的都是張家人,占了整整一條街。
以前陸善柔等人去壽寧侯府救鳳姐的時候,就曾經去過這條街。
萬萬沒有想到,徐瓊和張夫人就住在那裏。
陸善柔問道:“幹爹,我能找您要一張名帖嗎?我想去張皇親街拜訪他們夫妻,有些事想當麵打聽一下。”
這種大人物,若沒有一張重量級的名帖,連麵都見不著。
這一幕似曾相識,去年的一個夏天雨夜,幹兒子魏崔城就是這樣冒雨趕到錦衣衛衙門,向他求一張名帖,去找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李東陽!
前車之鑒,牟斌警惕的問道:“你先告訴我,你要幹嘛?”
陸善柔狡猾的很,說道:“幹爹剛才不是說了嗎,徐瓊和張夫人平日行善積德,都是好人呐,外戚中難得的一股清流,沒有做過壞事,我過去肯定不是找麻煩,就是有點私事打聽。”
“真的?”牟斌話雖如此,眼睛卻看著幹兒子魏崔城。
魏崔城早就婦唱夫隨,雖然不明白陸善柔要幹什麽,但是……老婆說是啥就是啥!
魏崔城說道:“那是自然,婦人家的私事,幹爹就別問了。”
牟斌取了一張名帖,蓋上印章,給了陸善柔,“可不能以我的名義胡來啊。”
陸善柔用真誠的眼神看著牟斌,“幹爹看我是胡來的人嗎?”
“你不是胡來的人。”牟斌說道:“但你是要命的人,隻要你出現,不是死人,就是死很多人。”
話雖如此,牟斌還是把名帖給了她。
名帖到手,陸善柔立馬就告辭了。
走出錦衣衛衙門,外麵都快宵禁了。
陸善柔說道:“這深更半夜的,不好去張皇親街,我們早就和張家人結了怨仇,半夜去怕是要挨悶棍……我們去馬廠胡同,找李種。”
一回生,二回熟,李種第二次被李捕頭等人叫醒問話,已經不緊張了。
陸善柔問道:“你聽過李大壯、李大姐這對姐弟嗎?你們是不是同宗?”
李種搖頭,“沒聽過。李家是大姓,一抓一大把,我們不認識,不是親戚。”
陸善柔又問:“你弟弟李淵十歲夭折,他是怎麽死的?死在何處?”
李種說道:“他是不小心摔死的。我們家世代都是瓦匠。那一年,有個翰林家的修房子。屋頂要換瓦修繕,我爹就去幹活,弟弟淘氣,非要跟著上房揭瓦,不小心摔下來,摔破頭死。”
“我爹就鬧,不肯把屍體抬走。翰林家就賠了我爹一大筆銀子,息事寧人。”
“我爹一個瓦匠,就靠著這筆銀子發家致富,一把年紀還納妾。否則,就靠掛瓦的手藝,哪能過上這種好日子。”
李種苦笑道:“如今銀子花的差不多了,我們家要敗落了,飛來的橫財就是留不住,早晚要飄走咯。”
陸善柔一聽翰林家,立刻問道:“那戶翰林家是不是叫做徐瓊?”
“就是他。”李種說道:“第二名榜眼郎嘛,金榜題名,一舉成名天下聞,誰人不知?我爹就是看他愛惜名聲,就拿弟弟的死訛錢,以屍訛詐。”
“那時候房子還沒修好,徐翰林就得了外放,出京做官去了。”?
第141章 為奴婢大姐變如意,托鴻雁隱娘來傳書
陸善柔聽了,心中一片悲涼,親爹利用兒子的屍體以屍訛詐, 逍遙快活到老, 現在提起“李淵”,親爹都不記得李淵是誰。
親情這個東西,有的人視為比珍寶、生命更貴重的東西,失去了痛不欲生。
有的人隻是當做過上好日子的工具, 沒了就沒了。
陸善柔忍住內心的悲傷,繼續問李種:”之後徐瓊家裏找過你們嗎?徐瓊後來高升為禮部尚書,沒找你家算以屍訛詐的舊賬?”
李種搖頭, “從未, 這種愛惜名聲的大官,應該也不願意提起這些糟心事吧, 宰相肚子裏能撐船嘛。”
“即使他找上門來,打官司贏了, 判了我爹以屍訛詐,把銀子退給他, 那又怎樣?京城的人都喜歡看熱鬧, 都時隔二十四年了, 那麽大一個官還和我們鬥升小民較真, 他的麵子也過不去啊。”
陸善柔想了想, 遇到李父那樣連兒子的屍體都用來搞錢的難纏的刁民,的確不如放下, 小事化了。
還是找不到李大壯李大姐姐弟和李淵李種兄弟的關係, 陸善柔冥思苦想, 突然腦子閃出一線光亮!
一般簽了死契, 買了丫鬟,這個丫鬟就是家裏的財產,會根據主人家的喜好改名字,李大姐是李淵摔死的那一年被賣進了徐府,那麽她就不叫李大姐了。
就像鳳姐,以前叫做劉秀,後來跟著陸善柔,改名叫做鳳姐。
陸善柔問:“給徐府掛瓦的時候你在不在?”
李種說道:“我那個時候十四歲,手藝已經很熟了,當然在。”
陸善柔問道:“徐府有個丫鬟,和你弟弟李淵一樣,都是十歲,模樣周正,眉間有一顆胭脂記,她剛剛被賣進徐府當丫鬟,應該隻是做一些粗活,你使勁想一想,有沒有見過這個人。”
說到李大姐,李種眼神一片茫然。
但是提到十歲女孩,眉間有胭脂記,李種的眼睛瞬間有了光亮!
李種說道:“您說的是如意姑娘吧,瓜子臉,胭脂記,才留了頭發,年紀應該和我弟弟差不多,梳著兩個雙丫髻,是個低等的灶下婢。”
“我們這些工匠的一日三餐,還有喝的粗茶,都是如意燒出來的,挺熱心的丫鬟,從來沒有短過我們的吃食,把我們當人看,我記得她。”
是如意!
果然改了名字!李大姐改名如意!
陸善柔連忙問道:“這個丫鬟如意,有沒有被徐府的人打罵、欺負?”
李種說道:“應該沒有吧,徐府的人看起來一團和氣,挺好相處的。否則,我爹也不敢以屍訛詐啊,不就是為了捏軟柿子嗎。”
嗯,有道理。唉,這世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陸善柔又問:“徐家有妻有良妾,妻妾關係怎麽樣?有沒有什麽妻妾不和的說法?”
改變所有張家人,以及和張家人有關之人的命運。
陸善柔問道:“張夫人被扶正了……那麽徐尚書的原配夫人?”
“當然是已經過世了。”牟斌說道。
陸善柔立刻問:“何年何日在何地過世?”
牟斌說道:“這個我如何知道?畢竟是別人家的家務事。”
陸善柔:“回北頂。”
牟斌連忙說道:“別急,我查一查。”
牟斌叫來幕僚,吩咐下去。
不一會, 幕僚抄來一張紙,遞給牟斌。
牟斌說道:“弘治三年,死於應天府南京, 葬於徐瓊的江西老家祖墳。”
陸善柔伸手, “給我瞧瞧。”
牟斌把抄錄的履曆給了陸善柔。
陸善柔順著時間順序往下看,念道:“弘治三年, 徐夫人病逝,葬於江西。同年, 徐瓊升南京禮部右侍郎,弘治四年回北京, 升為禮部左侍郎, 弘治九年升禮部尚書。”
陸善柔把履曆傳給寒江獨釣等人看, “人生得意三件事, 升官發財死老婆, 弘治三年,是徐瓊的命運轉折點啊。”
陸善柔問:“幹爹, 徐夫人得了什麽病死的?”
牟斌說道:“倉促之間, 錦衣衛查不了那麽細致——你還沒告訴我為何要打聽徐瓊的家事呢?”
陸善柔說道:“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就是想知道這些, 剛好有一個無所不知的幹爹,就過來打聽了。”
牟斌氣笑了,“你把我當幹爹還是當傻子?無事不登三寶殿,你定有其他目的。”
“我雖不知道你要查什麽,但是我要提醒你,徐瓊是經曆了天順、成化、弘治的三朝元老,他主持過應天府的鄉試、還當過南京國子監祭酒(注:就是校長),桃李滿天下,朝中文武百官,遍布他的門生故舊。”
“還有那個小妾扶正的張夫人,她是張皇後的堂姐,金太夫人很喜歡張夫人,畢竟以前是共過患難的家人。”
“這對夫妻平時行事正派,憐貧惜弱,廣結善緣,雖是半個外戚,但從來不像壽寧侯他們飛揚跋扈,他們能有什麽事情呢?你別疑神疑鬼的了。”
話雖如此,但是陸善柔腦子都是履曆上那句“弘治四年,徐瓊回京,升遷禮部左侍郎”。
每個人對年份的記憶不一樣。
有些年份就像流水,過去的毫無痕跡。
有的年份,就是一塊礁石,無論風吹浪打,都巋然不動,就像發生在昨日。
弘治四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夜,陸家滅門。
因此,陸善柔對這一年極為敏感,隻要看到這個年份,就會觸發她的記憶,引起她的聯想。
十四年過去了,這已經成為她的本能反應,無論看見還是聽人說“弘治四年”,她心裏的創傷就會發作,痛徹心扉。
弘治四年,有人高升,有人滅門。
陸善柔強忍住內心的悸動,問道:“徐瓊和張夫人現在在何處?他們……還活著嗎?”
牟斌說道:“當然還活著,這麽重要的人物若是去世,朝廷和皇室都會派人大張旗鼓的去憑吊的。”
這時履曆剛好傳到了魏崔城的手上,他念道:“弘治十三年,徐瓊辭了禮部尚書之位,告老歸鄉,回到江西老家,皇上封徐瓊太子太保、光祿大夫、官居一品,賜給蟒袍玉帶、白銀黃金,以示恩寵。他們夫妻都在江西金溪。”
這種元老級別的朝廷大員,辭官之後一般會封太子太保之類的虛職,依然是官身,以表示皇上對他們的恩寵,隻是沒有具體職務了,無論衣錦還鄉,還是將來死後的墓誌銘、供後人憑吊的牌位等等,太子太保這種一品大官的頭銜寫上去也好看,光宗耀祖。
牟斌說道:“目前他們都在京城——去年秋天的時候,金太夫人屢屢生病,張夫人得了消息,就和徐瓊回京了,探望嬸娘金太夫人。金太夫人的病時好時壞,反正一直沒好徹底,他們就留在京城。”
自打張皇後的父親昌國公死後,張皇後把就把母親金太夫人接到了紫禁城居住,雖不是太後,但幾乎是太後的待遇,享受富貴,但是去年叛逆期的太子陶朱因鄭旺妖言案,而懷疑自己的身世,逃出宮外,微服私訪,金太夫人就氣病了。
後來陶朱一次次對貪財好色親舅舅壽寧侯失望,還坐視侍衛麥穗一連殺了兩個金家的表哥,由此和母族產生了難以彌補的隔閡,金太夫人的“病情”就加重了。
張家人的富貴,目前來自於張皇後這個金鳳凰。
但是張家人以後的富貴,絕對要仰仗太子陶朱啊!
所謂心病難醫。金太夫人剛開始隻是裝病,後來是真病了。
隨著陶朱和母族張家的關係鬧的越來越僵,金太夫人的病總是好不了,好像要徹底走了的樣子,壽寧侯府已經準備好了做白事的東西,衝一衝。
張夫人和夫婿徐瓊就一直留在京城,沒有回江西。
陸善柔聽到這個“好消息”,連忙繼續問道:“他們住在何處?”
牟斌說道:“以前的尚書府是禦賜的,徐瓊告老還鄉後,就回收官中了,目前他們住在張皇親街,張夫人的娘家。”
張皇親街住的都是張家人,占了整整一條街。
以前陸善柔等人去壽寧侯府救鳳姐的時候,就曾經去過這條街。
萬萬沒有想到,徐瓊和張夫人就住在那裏。
陸善柔問道:“幹爹,我能找您要一張名帖嗎?我想去張皇親街拜訪他們夫妻,有些事想當麵打聽一下。”
這種大人物,若沒有一張重量級的名帖,連麵都見不著。
這一幕似曾相識,去年的一個夏天雨夜,幹兒子魏崔城就是這樣冒雨趕到錦衣衛衙門,向他求一張名帖,去找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李東陽!
前車之鑒,牟斌警惕的問道:“你先告訴我,你要幹嘛?”
陸善柔狡猾的很,說道:“幹爹剛才不是說了嗎,徐瓊和張夫人平日行善積德,都是好人呐,外戚中難得的一股清流,沒有做過壞事,我過去肯定不是找麻煩,就是有點私事打聽。”
“真的?”牟斌話雖如此,眼睛卻看著幹兒子魏崔城。
魏崔城早就婦唱夫隨,雖然不明白陸善柔要幹什麽,但是……老婆說是啥就是啥!
魏崔城說道:“那是自然,婦人家的私事,幹爹就別問了。”
牟斌取了一張名帖,蓋上印章,給了陸善柔,“可不能以我的名義胡來啊。”
陸善柔用真誠的眼神看著牟斌,“幹爹看我是胡來的人嗎?”
“你不是胡來的人。”牟斌說道:“但你是要命的人,隻要你出現,不是死人,就是死很多人。”
話雖如此,牟斌還是把名帖給了她。
名帖到手,陸善柔立馬就告辭了。
走出錦衣衛衙門,外麵都快宵禁了。
陸善柔說道:“這深更半夜的,不好去張皇親街,我們早就和張家人結了怨仇,半夜去怕是要挨悶棍……我們去馬廠胡同,找李種。”
一回生,二回熟,李種第二次被李捕頭等人叫醒問話,已經不緊張了。
陸善柔問道:“你聽過李大壯、李大姐這對姐弟嗎?你們是不是同宗?”
李種搖頭,“沒聽過。李家是大姓,一抓一大把,我們不認識,不是親戚。”
陸善柔又問:“你弟弟李淵十歲夭折,他是怎麽死的?死在何處?”
李種說道:“他是不小心摔死的。我們家世代都是瓦匠。那一年,有個翰林家的修房子。屋頂要換瓦修繕,我爹就去幹活,弟弟淘氣,非要跟著上房揭瓦,不小心摔下來,摔破頭死。”
“我爹就鬧,不肯把屍體抬走。翰林家就賠了我爹一大筆銀子,息事寧人。”
“我爹一個瓦匠,就靠著這筆銀子發家致富,一把年紀還納妾。否則,就靠掛瓦的手藝,哪能過上這種好日子。”
李種苦笑道:“如今銀子花的差不多了,我們家要敗落了,飛來的橫財就是留不住,早晚要飄走咯。”
陸善柔一聽翰林家,立刻問道:“那戶翰林家是不是叫做徐瓊?”
“就是他。”李種說道:“第二名榜眼郎嘛,金榜題名,一舉成名天下聞,誰人不知?我爹就是看他愛惜名聲,就拿弟弟的死訛錢,以屍訛詐。”
“那時候房子還沒修好,徐翰林就得了外放,出京做官去了。”?
第141章 為奴婢大姐變如意,托鴻雁隱娘來傳書
陸善柔聽了,心中一片悲涼,親爹利用兒子的屍體以屍訛詐, 逍遙快活到老, 現在提起“李淵”,親爹都不記得李淵是誰。
親情這個東西,有的人視為比珍寶、生命更貴重的東西,失去了痛不欲生。
有的人隻是當做過上好日子的工具, 沒了就沒了。
陸善柔忍住內心的悲傷,繼續問李種:”之後徐瓊家裏找過你們嗎?徐瓊後來高升為禮部尚書,沒找你家算以屍訛詐的舊賬?”
李種搖頭, “從未, 這種愛惜名聲的大官,應該也不願意提起這些糟心事吧, 宰相肚子裏能撐船嘛。”
“即使他找上門來,打官司贏了, 判了我爹以屍訛詐,把銀子退給他, 那又怎樣?京城的人都喜歡看熱鬧, 都時隔二十四年了, 那麽大一個官還和我們鬥升小民較真, 他的麵子也過不去啊。”
陸善柔想了想, 遇到李父那樣連兒子的屍體都用來搞錢的難纏的刁民,的確不如放下, 小事化了。
還是找不到李大壯李大姐姐弟和李淵李種兄弟的關係, 陸善柔冥思苦想, 突然腦子閃出一線光亮!
一般簽了死契, 買了丫鬟,這個丫鬟就是家裏的財產,會根據主人家的喜好改名字,李大姐是李淵摔死的那一年被賣進了徐府,那麽她就不叫李大姐了。
就像鳳姐,以前叫做劉秀,後來跟著陸善柔,改名叫做鳳姐。
陸善柔問:“給徐府掛瓦的時候你在不在?”
李種說道:“我那個時候十四歲,手藝已經很熟了,當然在。”
陸善柔問道:“徐府有個丫鬟,和你弟弟李淵一樣,都是十歲,模樣周正,眉間有一顆胭脂記,她剛剛被賣進徐府當丫鬟,應該隻是做一些粗活,你使勁想一想,有沒有見過這個人。”
說到李大姐,李種眼神一片茫然。
但是提到十歲女孩,眉間有胭脂記,李種的眼睛瞬間有了光亮!
李種說道:“您說的是如意姑娘吧,瓜子臉,胭脂記,才留了頭發,年紀應該和我弟弟差不多,梳著兩個雙丫髻,是個低等的灶下婢。”
“我們這些工匠的一日三餐,還有喝的粗茶,都是如意燒出來的,挺熱心的丫鬟,從來沒有短過我們的吃食,把我們當人看,我記得她。”
是如意!
果然改了名字!李大姐改名如意!
陸善柔連忙問道:“這個丫鬟如意,有沒有被徐府的人打罵、欺負?”
李種說道:“應該沒有吧,徐府的人看起來一團和氣,挺好相處的。否則,我爹也不敢以屍訛詐啊,不就是為了捏軟柿子嗎。”
嗯,有道理。唉,這世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陸善柔又問:“徐家有妻有良妾,妻妾關係怎麽樣?有沒有什麽妻妾不和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