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今日他卻停下了步子,倏地走進了議事廳,沉聲問蘇氏:“二叔母,家中可是換了府醫?”


    蘇氏一怔,旋即便一派熱情地答道:“先前的那個老大夫病了,便把自己的徒弟送了過來,還跟我打包票說他徒弟醫術精進,我這才應下。”


    鄭衣息不過白問一句,知曉了李休然的來曆後,便作勢要回澄苑。


    可今日他如此好說話,蘇氏自然不想放過這等機會,便出聲相攔道:“息哥兒,你且等一等。”


    鄭衣息這才回身,望向蘇氏的眸子裏已捎帶上了幾分不耐,“二叔母還有什麽吩咐?”


    “那日蘇家小姐在花廳裏這麽落你的麵子,二叔母心裏瞧著很是為你不忿。她家雖是一品侯府,我們家也是世襲罔替的國公府,又哪裏比不上她們了?”蘇氏頗有些義憤填膺地說道。


    鄭衣息卻是神色如常,俊白的麵容上非但沒有半分惱怒之意,還多了些審視的意思。


    蘇氏隻得硬著頭皮道:“她們既這般落你的麵子,你也不需事事忍讓她們。明日去寧遠侯府,不如就帶上你房裏的那個煙兒,她這般美貌,再好生打扮一番,必能豔冠群芳才是。”


    第12章 赴宴


    蘇氏並非是個蠢笨之人。


    相反,她當年能越過一眾家世更顯赫的貴女們,成了鄭國公二房的掌家太太,靠的全是會審時度勢的心計。


    如今滿府上下都巴著鄭衣息這塊香餑餑,她自然也不會例外。


    見鄭衣息臉上並無反感之色,她便滔滔不絕地說道:“總要給她點威懾才是,省得她成婚後處處拿捏著你。”


    良久,鄭衣息才勾唇一笑,謝過了蘇氏的好意:“二叔母如此為我著想,侄兒當真是受寵若驚。”


    蘇氏毫不掩飾自己的私心,鄭衣息自然瞧得明白。


    隻是。


    蘇氏的這最後一句話卻恰好暗合了鄭衣息的心思。


    帶那啞巴去赴宴……也未嚐不可。


    *


    寧遠侯府的這場花宴曲折頗多。


    起先段氏是打算在自家府裏舉辦,可後來太子與五皇子都要來寧遠侯府湊這個熱鬧,可把段氏愁得好幾日都睡不了整覺。


    滿京城之人誰不知太子與五皇子水火不容,所到之處必生事端。


    段氏思來想去之後,還是將花宴的地方該放在了安國寺。


    佛門聖地,這兩位天潢貴胄總該有所收斂才是。


    赴宴前一日。


    煙兒正對著劉氏賞下來的紫瑪瑙頭麵一籌莫展,圓兒也是看愣了眼。


    這頭麵太貴重,哪裏像是個通房丫鬟能帶出去的首飾。


    兩人與這副紫瑪瑙頭麵大眼瞪小眼,實在是無從下手。


    幸而李嬤嬤進屋時瞧出了煙兒的困窘,笑盈盈地將她扶到了銅花鏡前,親自替她戴上了這副頭麵。


    “要我說,還是大太太眼光毒辣,這紫瑪瑙與你這一身雪白的肌膚極為相配。”李嬤嬤笑著讚道。


    煙兒瞧著鏡中作富貴浮奢打扮的自己,隻覺得格外陌生。


    李嬤嬤又一連串地稱讚了她幾句,才口稱手邊有事,慌忙離開了正屋。


    煙兒卸下了釵環後,便把給圓兒做的小褂子拿了出來,描了個迎春花的花樣子,笑著指給了她看。


    圓兒笑著歪倒在煙兒身側,說道:“姑娘給我做的,我都喜歡。”


    鄭衣息提腳進正屋時,撞見的便是兩人玩笑打鬧的一幕。


    前一瞬還眉眼彎彎的煙兒霎時拘謹了麵色,慌忙從羅漢榻上起了身,朝著鄭衣息躬身行禮。


    鄭衣息居高臨下地望著她,隻能瞥見她清淺黛眉下一汪失了光彩的明眸,裏頭蓄滿了惶恐與懼怕。


    他就這麽可怕?


    鄭衣息抿唇不語,躬身行禮的煙兒唬得心裏直打鼓,便將身子往下再沉了兩分,愈發謹小慎微。


    可偏偏是這麽細微的一個動作,劃出了主仆尊卑間的天塹之別。


    沒來由地讓鄭衣息心口發悶,連來正屋的目的為何都忘到了九霄雲外,拂著袖憤憤地離開了正屋。


    煙兒目送著他清濯冷傲的背影離去,心裏隻覺得這位世子爺愈發喜怒無常,心思實在是難以捉摸。


    *


    天剛蒙蒙亮時。


    煙兒早已起了身,洗漱打扮後穿了一件湖綠色的絹紡衫裙,烏黑的鴉發間簪了支紫瑪瑙玉釵。


    不過略一打扮,便顯露出清麗脫俗的容貌來。


    她由李嬤嬤引著和劉氏共乘一輛翠帷香車,鄭衣息在前側騎馬。


    半個時辰的路途,劉氏始終闔眼輕誦著佛經,手裏念著一串紫檀香串,儼然一副慈悲和藹的仁善模樣。


    到了安國寺門前,鄭衣息也翻身下馬,走到香車旁,隔著簾恭敬地說道:“母親,到了。”


    劉氏身邊的白芍與綠枝這才一前一後地下了馬車,又搬轎墩,又打香扇,簇擁著將劉氏扶下了馬車。


    煙兒則綴在最後,隻寸步不離地跟著李嬤嬤,並不敢斜眼亂看。


    安國寺門前車馬濟濟,劉氏先領著鄭衣息與相熟的人家寒暄了一同,這才邁步進了寺廟之內。


    一路上,煙兒皆隻是垂首走路,瞧不清安國寺的廟宇內的氣派模樣,隻能盯著腳底下刻著雪蓮花紋樣的青磚發愣。


    到了正堂,寧遠侯府家的二奶奶已立在了廊廡下,笑著上前迎過了劉氏,又笑臉讚了鄭衣息一番。


    與以往的熱絡不同,鄭衣息聽後不過頷首一笑,清俊的眉宇裏隱隱藏著幾分不耐。


    蘇二奶奶心生不悅,可因小姑子理虧在先,便也發作不得。


    “侯爺和夫君他們都在雅閣裏坐著,世子爺快過去吧。”蘇二奶奶笑道。


    劉氏聽罷,也恰到好處的露出幾分喜悅,並一臉慈愛地與鄭衣息說:“多敬著些侯爺,總有你的好處。”


    鄭衣息眸色一冷,勉力壓下心口的嫌惡,應道:“兒子定當謹記母親的教誨。”


    他離去前,還不忘悄悄瞧煙兒一眼。見她正站在劉氏身後神遊太虛,便繃不住嘴角上揚了幾分。


    幸好,還有人和他一樣沒有將劉氏這佛口蛇心的話語聽入耳中。


    *


    蘇二奶奶領著劉氏去了安國寺後院的雅間,頗為羞赧地說:“本是要安排夫人去後院那幾排杏花樹下吃酒賞花,可誰曾想太子良娣與五皇子家的側妃鬧了起來……”


    當今太子與五皇子皆沒有正妃,尋常時隻帶著良娣與側妃出門赴宴,這兩位皆出身世家大族,也是彼此相看兩厭。


    劉氏一臉了然,笑著與蘇二奶奶說:“二奶奶不必掛心,我本也不是那等愛熱鬧的人。”


    蘇二奶奶笑時眉目生姿,聞言便把劉氏領進了雅閣,吩咐丫鬟們好生服侍,而後便告罪著往另一頭的雅閣方向走去。


    劉氏仍是那一副沉悶不已的模樣,撚著手裏的佛珠香串,靠坐在佛印迎枕之上。


    煙兒暗自籲出了一口氣,原先她還以為這趟花宴必會不太平,誰成想不過是在劉氏身邊站著立立樁子,不必跟著鄭衣息去四處行走。


    她正暗自竊喜時,劉氏卻已睜開了眸子,正意味深長地打量著煙兒。


    “煙兒。”劉氏的嗓音裏染著些深寂的沙啞,如低醇的梵音,無端地便讓人高懸起了心。


    煙兒立馬走到了劉氏神情,一副任憑差遣的怯弱模樣。


    劉氏瞥了她一眼,古板沉鬱的臉上掠過兩分笑意,她道:“你去瞧瞧世子爺,別讓他喝多了酒。”


    話落。


    煙兒便點了點頭,往雅閣外頭走去。


    *


    一處僻靜竹林裏。


    左側是一大叢鬱鬱蔥蔥的青翠籠竹,右側是奇駿巍峨的連綿假山。


    鄭衣息正與一身著四爪蟒袍的太子對飲小酌,四處靜謐無比,皆無一人敢上前叨擾。


    幾息之後。


    太子裴霽成隱隱露出了幾分醉意,連飲了幾杯酒後與鄭衣息說:“父皇日日誇讚老五,倒是一點也不把本宮這個中宮嫡出的太子放在眼裏了。”


    鄭衣息不過溫言勸解了幾句,因怕裴霽成再飲下去會失態,隻得讓雙喜先去後廚討一碗醒酒湯來。


    裴霽成連連擺手,大有借此機會與鄭衣息不醉放休的勢頭。


    鄭衣息凝著眉,待要再勸之時,東宮的內監們已快步走了過來,尖利細長的聲線劃破了竹林的靜謐。


    “殿下,吳良娣說她身子不適,似是被五皇子側妃推了一跤。”


    吳良娣是裴霽成的寵妾,且又身懷子嗣,鄭衣息連忙道:“殿下快些趕過去才是。”


    聽得此話,裴霽成的醉意立時去了大半,忙由內監們攙扶著離開了竹林。


    涼風習習,刮落下竹林叢中的零散葉片。


    薄薄的幾片青翠竹葉落在鄭衣息肩頭,引得他偏頭望向了右側的奇駿假山。


    這安國寺也不愧本朝第一名寺之稱,單單這泰山石所就的假山便價值不菲。


    隻是假山於鄭衣息來說多伴隨著不愉快的回憶。


    幼時曾被劉氏安排的丫鬟推下高處的假山,幸得於嬤嬤搏命所救,這才留下他一條命。


    成年後再假山處親耳聽聞未婚妻向別的男子獻殷勤,且那男子還與他是針鋒相對的仇敵。


    唯一還算說的過去的事。


    鄭衣息一愣,腦海裏霎時浮現出了煙兒娉娉婷婷的身姿,催得他腦袋混沌不已。


    他拿起了石桌上的杯盞,想也不想地便飲下了一杯酒,試圖澆滅心中的怪異情緒。


    方才飲下不久。


    他便覺察出了自己的不對勁,四肢綿軟使不上力來,喉嚨處也灼燙不已,且眼前的視線漸漸地開始模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啞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玉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玉子並收藏啞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