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婧柔從剛才開始一直默默地倚在美人靠上,看著亭子外邊的秋意景致沒有說話,此刻才終於有了點動靜,冷冷嗤笑一聲。
“就是把整個顧家都給他,我也不稀罕。一具隻剩下皮囊、內裏都快腐爛完的空架子,我要它做什麽?把自己拖下水嗎?”
齊芯竹道:“話也不能這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顧家就是再敗落,總還有一份基業在,又有太後照拂,差不到哪去。”
此時兩人身邊皆沒有侍女,被遣到了亭子外邊,聽不見她們二人的談話,她也就把話說得開了些。
顧婧柔比她放得更開,嗤笑道:“太後照拂?三年前南順侯一案,太後與皇後尚未正麵交鋒就輸了個灰頭土臉,連帶著整個顧家都受到牽連,這樣的照拂,可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可笑我家中人至今還在以太後馬首是瞻,覺得她身為陛下生母,能左右的事有許多。她們也不想想,若太後真有能為,如今端坐在長生殿裏的又怎會是阮家女?不早已姓了顧?”
齊芯竹聞言,有些試探地看向她,道:“那……太後與你家中的長輩,對此就沒有什麽想法?”
顧婧柔明白她的意思,唇角一彎,譏出一個嘲諷的笑來:“她們如何沒有?隻可惜,縱有心,也無力。”
齊芯竹輕聲道:“我聽聞,太子曾有意求娶姐姐……”
顧婧柔回看她:“你以為,我家裏的那些人,看中的是他麽?”
姐妹二人四目相對,都在對方眼裏看到了與自己相同的想法。
太子年已二十有三,成婚數年並育有子嗣,卻遲遲沒有擇定正妃人選。坊間對此的傳言有很多,士族世家之間亦有相應的考量。
比如齊芯竹所知的,就是太子想找一門母族實力強勁的妻室,以供支撐。
但一來,帝後二人不會允許他有這樣的心思;二來,以陛下對六皇子的喜愛,但凡有點見識的,都能猜得出將來繼承大統的會是誰。
這兩人間又沒有差著輩分,各大家族裏頭有合適人選的,如何會舍本逐末?頂了天也是兩頭下注,且這大頭還不會下在太子那邊。
於是,太子的親事就這麽被耽擱了下來。
當然,這不是說六皇子的親事就水到渠成了。他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假,論起夫君人選,全天底下沒有人能比得過他,便是隻予側妃、妾室,願意把族中嫡女拱手送上的人家也趨之若鶩。
但不知道為什麽,在親事這一項上,高坐兩殿的至尊夫妻卻始終沒有開過口,連絲風聲也不曾透露,別說正妻,就是納妾也沒有絲毫動靜,讓有這方麵想法的人家麵麵相覷,不知該當何為。
要說六殿下年紀還小、不到娶親的時候,他也到了舞象之年,宮裏頭的禮製又極為繁瑣,一套流程走下來,從定親到成親少說也要兩三年,還沒有算上挑選相看人家的時日,不早了。
遑論太子當年納側妃時年齡和六殿下現今一般大,納妾更是早,沒道理做弟弟的要比兄長慢上這麽多。
再加上眾人的旁敲側擊與察言觀色,一來二去的,各個世家的心裏都有了點猜測。
想來是六皇子妃的人選早已定好,隻等著時機一到就下旨賜婚。
齊芯竹這麽想著,壓低了聲音,道:“那位……的人選,已經確定了麽?”
顧婧柔道:“這難道不是早已定下的事情?是我家裏人不肯死心,認不清現實,跟在太後身後徒勞無用而已。”
齊芯竹自覺探聽到了宮闈秘事,不由得屏住了呼吸,低聲詢問:“是誰?”
對方卻沒有半點深奧,情緒無甚起伏地道:“還能是誰?是那一向春風得意、不正眼看人的阮大姑娘。”
“什麽?”她驚聲低呼,察覺到自己的失態後又連忙收容斂色,不過還是無法抑製心底洶湧澎湃的浪潮,不解詢問,“怎麽會是她?”
顧婧柔道:“怎麽不會是她?她是陛下的外甥女,皇後的侄女,太後的外孫女,身體裏流著成祖世宗的血,論起與宮中的親緣輩分比我要強得多。自然會是她。”
齊芯竹有點迷糊了:“可——太後不是素來與阮家人不睦嗎?”
顧婧柔道:“那又如何?太後是不喜歡阮家人沒錯,可她最疼愛的女兒安平長公主卻嫁給了阮大將軍,入住了鎮國公府。咱們兩個方才絮叨半天的阮大姑娘,就是安平長公主的獨女。”
齊芯竹更加迷惑:“那,照你這麽說,太後應當從頭到尾都向著阮大姑娘才是,怎麽又起了讓你……的心思?”
顧婧柔道:“太後疼愛安平長公主,不代表會疼愛她的女兒,常日裏還是與我們顧家更為親厚。我的事情,若能成,自然是好,可若不能成,太後也不會反對她的外孫女去坐那個位置。”
齊芯竹聽得咋舌。
她雖然出身高門大戶,但祖宗的功勳早已散得差不多了,她這貴女身份說來好聽,實質不過是一名五品官之女,在這遍地都是王侯子孫的長安城中毫不起眼。
再加上齊家遠離朝堂中心已久,對宮中動向不甚清楚,是以初聞此言,她難免會有些驚訝。
不,是非常驚訝。
因為那位阮家大姑娘的身份已經夠高了,讓她即使心懷不滿也不敢有所表露,隻能賠笑說話。而今聽來,加諸對方身上的籌碼還不止這些,實在是——
齊芯竹終於明白了,為什麽半年前顧婧柔在勸慰她時,會說阮問穎“一向春風得意,從來不用正眼看人”。
她那時還以為這是寬慰之言,單純說來諷刺阮家大姑娘的,譏嘲對方嬌縱恣意,仗著自己的家世不把他人放在眼裏,或許還帶著一點看好戲的成分在裏頭,等著其從雲端跌落。
原來,這隻是一句平平淡淡的敘述。
那位阮家大姑娘,不論從前、如今還是將來,都有資格目下無塵,對她們俯瞰視看。
第42章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齊芯竹心想, 怪不得那阮家大姑娘在方才連半點麵子都不肯給,原來是有著這層緣故在裏頭。
她有些氣悶,不明白這世上為什麽有的人如此好命,不僅生來擁有旁人望塵莫及的尊貴榮寵, 日後還能再上一層樓, 當真是天道不公。
她把這些情緒帶了幾分出來:“這事……是已經板上釘釘了嗎?沒有轉圜之地了?”
顧婧柔饒有興致地看著她,輕笑:“怎麽, 妹妹是想去爭上一爭?”
齊芯竹臉一紅, 訥訥道:“自然不是, 我哪裏是那等不知高低之人。”
“我隻是——隻是覺得,阮家已經嫁了兩位公主, 出了一名皇後, 得封一公一侯,若再出一位皇後, 陛下……不會覺得他們太過坐大嗎?”
顧婧柔思忖半晌, 緩緩搖頭:“這我就不知道了,陛下的心思, 豈是你我可以擅自揣測的?”
頓了頓, 又接著道:“而且,就算陛下覺得不妥,六殿下恐怕也還是會娶她。”
齊芯竹不解:“為何?他沒有必要以正妻之位來拉攏阮家吧?”阮家本就是他的外祖家,不管他娶誰為妻,都會站在他那一邊。
顧婧柔沒有立即說話,半晌, 才望著外圍山間層林盡染的紅楓, 道:“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她想起去歲新年的一件事, 她跟隨家中長輩前往太後宮中賀歲。當時, 安平長公主也在,本該在對方身旁的阮問穎卻不見蹤影,太後問起,答是前往含涼殿,找表哥玩去了。
顧婧柔知道含涼殿住的是誰,也知道對方口中的“表哥”指的是哪位。
那個時候,她還在心裏冷笑,想著所謂的巾幗紅顏也不過如此,這麽早地就把女兒推了出去,想以此來換取更長久廣闊的榮華富貴,就像她家裏人想要做的那樣。
可憐那位阮姑娘比她還小兩歲,不知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親娘賣了。
而她也不遑多讓,意料之中地被太後遣去給含涼殿送點心,美其名曰“柔丫頭過去關照關照,別讓他們兩個玩瘋了,凍出病來”,實則是想讓她趁機從中作梗,壞人姻緣。
她自然是不想去的,但推脫不得,隻能領命。
在去的途中,她還好好地猶豫了一番,要不要給那阮家姑娘一些提點,別稀裏糊塗的被當作籌碼送了出去。
又或者人家心裏其實門清,就是衝著六皇子妃的位置去的?畢竟懷著這等心思的姑娘家不在少數。
然而,等她到了含涼殿,才發覺之前的一切都白想了。
她領著一行宮女,在通稟來意之後被帶到宮殿的後苑。
在那裏,六皇子正給阮家的姑娘舞著劍。
更準確地說,是在舞梅枝。
影影綽綽的招式之間,茜色的梅花花瓣紛紛自枝頭飄落,像下了一場飄香溢雪的雨。
六皇子舞得認真,勁衣獵獵,豐神俊秀。
阮家姑娘看得認真,紅裙流霓,如花似玉。
大地,白雪,梅香,一雙人。
顧婧柔站立在回廊裏,遠遠望著他們,就好像在看一幅畫。他們是畫中人,她是畫外客。
這份感覺維持的時間沒有多長,六皇子把梅枝舞到一半,忽然往下一挑,將地上的雪抄了起來,往那阮家姑娘的身上揚去。
後者驚呼低喊一聲,躲閃不及,竟也從地上抓了一把雪,砸向對方。
那一幕情景看得她提起了心,生怕六皇子因此而動怒。
皇室中人可以隨意與人玩笑親近,旁人卻不能反過來這麽做,指不定什麽時候人家就惱了,此乃為人臣子的最大本分。
然而,六皇子卻沒有一點不滿,甚至繞著梅花樹叢玩起了捉貓遊戲,把阮家的小姑娘逗得跺腳頓足、越發生惱,最後還是自個兒上前賠了罪,一直哄到對方重展笑顏為止。
那是顧婧柔第一次看到這種場麵。
也是她第一次明白,“青梅繞竹馬,兩小無嫌隙”這一句話的意思。
其時,二人的身量尚未完全長開,雖然從外表上看去很般配,但談不上多少情長意短,不過是小兒女之間的玩鬧。
可當她察覺到從六皇子身上溢滿出來的歡喜時,就確定了,對方以後的心儀之人隻會是那阮家的小姑娘。
因為沒有人在擁有如此美好的回憶之後,還能喜歡上別人。
妻子倒不一定,畢竟這種事情需要考量的因素有許多,但已經和她無關了。
她顧婧柔別的可以忍,唯獨將來要嫁的夫君心中另有他人這一點忍不了,而且她也沒想過要嫁給他。
無可否認,她在最初對六皇子懷有過傾慕之心,這也很容易理解,誰不希望自己將來的夫君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可以給自己最大的榮寵、最高的地位呢?
可自從她與對方在太後宮中第一次見麵,她懷著一半抗拒、一半憧憬的心情,緩緩抬眼看向他,卻隻得來了一道輕慢漠然的目光之後,她心裏對他的那一點隱晦傾慕就消散了個徹底。
也許這在旁人眼中算不了什麽,六皇子出身尊貴,得帝後寵愛,心高氣傲是自然的,不能指望在頭一回見麵就得他另眼相看,需徐徐圖之,這也是她的幾位長輩告誡她的話。
可她就是忍不下,尤其是對方看向她的那一眼,如同看著跳梁小醜,仿佛把她們一家的盤算和她的心思都看穿了,暗藏著譏嘲,讓她麵頰發燙,隻覺羞恥。
從那之後,她就歇了全部的心思,長輩讓她做的相關事情她能推的就推掉,推不掉也隻當個耳聾目盲之人,做完送東西、傳話等這些表麵功夫就走人,反正六皇子也不會在意挽留。
及至那一回看見對方和阮問穎相處的情景,更是連表麵功夫也懶得做了,不論家中長輩如何耳提麵命甚至責罵嗬斥,她都不為所動,終於在長達一年的抗爭後迎來了徹底的消停。
這些緣故,齊芯竹都不知道。
她隻能從顧婧柔的言語裏推測,對方似乎並不失落於無法嫁給六皇子,對那阮問穎也沒有什麽嫉恨,遂說了兩句常例的打抱不平之話。
“我也真是不明白了,那阮問穎縱使長得沉魚落雁,也非長安城裏頭一份,性情又刻薄尖酸,半點不相宜,比不上姐姐分毫,六殿下怎麽就看上她了呢?”
顧婧柔幽幽道:“誰知道呢,也許六殿下就是喜歡她這副模樣,又或許她在六殿下麵前很是貼心,與對我們不同。且此事的確是我不占道理,她責問我也是理所應當的。”
“才不是。”齊芯竹握住她的手,“這件事明明是你那四叔的錯,她若當真明白事體,就不該遷怒他人。”
顧婧柔有些煩躁地歎了口氣:“算了,不講這些了,講得我心煩。”
齊芯竹應聲:“好。你也別太為家裏的事煩心了,我們不是說過嗎,要一起科舉,一起入仕,成天為這些事情煩擾,如何念得進去書?我看啊,倒不如撒手不管,還能少些事端。”
說來也是無心插柳,顧家現任當家為顧婧柔嫡母,雖然在朝為官,卻沒有想過把嫡長女往這方麵培養,隻想讓其攀上六皇子這根高枝,借後者的力讓顧家平步青雲。
然因六皇子勢必會繼承大統,想要成為他的妻子不能不懂朝堂之道,顧婧柔遂自小接受相關的精心教導,使她不同於其他人懵懂,知曉家中麵上光鮮、實則內裏尷尬的頹勢,生出了想要入朝為官的心思。
先前,她礙於長輩那點見不得人的心思無法貿然下場,如今家裏人好不容易打消了這個念頭,不用她再待字閨中,她自然是要科舉取士,一展身手宏圖,襄助家族。
“就是把整個顧家都給他,我也不稀罕。一具隻剩下皮囊、內裏都快腐爛完的空架子,我要它做什麽?把自己拖下水嗎?”
齊芯竹道:“話也不能這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顧家就是再敗落,總還有一份基業在,又有太後照拂,差不到哪去。”
此時兩人身邊皆沒有侍女,被遣到了亭子外邊,聽不見她們二人的談話,她也就把話說得開了些。
顧婧柔比她放得更開,嗤笑道:“太後照拂?三年前南順侯一案,太後與皇後尚未正麵交鋒就輸了個灰頭土臉,連帶著整個顧家都受到牽連,這樣的照拂,可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可笑我家中人至今還在以太後馬首是瞻,覺得她身為陛下生母,能左右的事有許多。她們也不想想,若太後真有能為,如今端坐在長生殿裏的又怎會是阮家女?不早已姓了顧?”
齊芯竹聞言,有些試探地看向她,道:“那……太後與你家中的長輩,對此就沒有什麽想法?”
顧婧柔明白她的意思,唇角一彎,譏出一個嘲諷的笑來:“她們如何沒有?隻可惜,縱有心,也無力。”
齊芯竹輕聲道:“我聽聞,太子曾有意求娶姐姐……”
顧婧柔回看她:“你以為,我家裏的那些人,看中的是他麽?”
姐妹二人四目相對,都在對方眼裏看到了與自己相同的想法。
太子年已二十有三,成婚數年並育有子嗣,卻遲遲沒有擇定正妃人選。坊間對此的傳言有很多,士族世家之間亦有相應的考量。
比如齊芯竹所知的,就是太子想找一門母族實力強勁的妻室,以供支撐。
但一來,帝後二人不會允許他有這樣的心思;二來,以陛下對六皇子的喜愛,但凡有點見識的,都能猜得出將來繼承大統的會是誰。
這兩人間又沒有差著輩分,各大家族裏頭有合適人選的,如何會舍本逐末?頂了天也是兩頭下注,且這大頭還不會下在太子那邊。
於是,太子的親事就這麽被耽擱了下來。
當然,這不是說六皇子的親事就水到渠成了。他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假,論起夫君人選,全天底下沒有人能比得過他,便是隻予側妃、妾室,願意把族中嫡女拱手送上的人家也趨之若鶩。
但不知道為什麽,在親事這一項上,高坐兩殿的至尊夫妻卻始終沒有開過口,連絲風聲也不曾透露,別說正妻,就是納妾也沒有絲毫動靜,讓有這方麵想法的人家麵麵相覷,不知該當何為。
要說六殿下年紀還小、不到娶親的時候,他也到了舞象之年,宮裏頭的禮製又極為繁瑣,一套流程走下來,從定親到成親少說也要兩三年,還沒有算上挑選相看人家的時日,不早了。
遑論太子當年納側妃時年齡和六殿下現今一般大,納妾更是早,沒道理做弟弟的要比兄長慢上這麽多。
再加上眾人的旁敲側擊與察言觀色,一來二去的,各個世家的心裏都有了點猜測。
想來是六皇子妃的人選早已定好,隻等著時機一到就下旨賜婚。
齊芯竹這麽想著,壓低了聲音,道:“那位……的人選,已經確定了麽?”
顧婧柔道:“這難道不是早已定下的事情?是我家裏人不肯死心,認不清現實,跟在太後身後徒勞無用而已。”
齊芯竹自覺探聽到了宮闈秘事,不由得屏住了呼吸,低聲詢問:“是誰?”
對方卻沒有半點深奧,情緒無甚起伏地道:“還能是誰?是那一向春風得意、不正眼看人的阮大姑娘。”
“什麽?”她驚聲低呼,察覺到自己的失態後又連忙收容斂色,不過還是無法抑製心底洶湧澎湃的浪潮,不解詢問,“怎麽會是她?”
顧婧柔道:“怎麽不會是她?她是陛下的外甥女,皇後的侄女,太後的外孫女,身體裏流著成祖世宗的血,論起與宮中的親緣輩分比我要強得多。自然會是她。”
齊芯竹有點迷糊了:“可——太後不是素來與阮家人不睦嗎?”
顧婧柔道:“那又如何?太後是不喜歡阮家人沒錯,可她最疼愛的女兒安平長公主卻嫁給了阮大將軍,入住了鎮國公府。咱們兩個方才絮叨半天的阮大姑娘,就是安平長公主的獨女。”
齊芯竹更加迷惑:“那,照你這麽說,太後應當從頭到尾都向著阮大姑娘才是,怎麽又起了讓你……的心思?”
顧婧柔道:“太後疼愛安平長公主,不代表會疼愛她的女兒,常日裏還是與我們顧家更為親厚。我的事情,若能成,自然是好,可若不能成,太後也不會反對她的外孫女去坐那個位置。”
齊芯竹聽得咋舌。
她雖然出身高門大戶,但祖宗的功勳早已散得差不多了,她這貴女身份說來好聽,實質不過是一名五品官之女,在這遍地都是王侯子孫的長安城中毫不起眼。
再加上齊家遠離朝堂中心已久,對宮中動向不甚清楚,是以初聞此言,她難免會有些驚訝。
不,是非常驚訝。
因為那位阮家大姑娘的身份已經夠高了,讓她即使心懷不滿也不敢有所表露,隻能賠笑說話。而今聽來,加諸對方身上的籌碼還不止這些,實在是——
齊芯竹終於明白了,為什麽半年前顧婧柔在勸慰她時,會說阮問穎“一向春風得意,從來不用正眼看人”。
她那時還以為這是寬慰之言,單純說來諷刺阮家大姑娘的,譏嘲對方嬌縱恣意,仗著自己的家世不把他人放在眼裏,或許還帶著一點看好戲的成分在裏頭,等著其從雲端跌落。
原來,這隻是一句平平淡淡的敘述。
那位阮家大姑娘,不論從前、如今還是將來,都有資格目下無塵,對她們俯瞰視看。
第42章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齊芯竹心想, 怪不得那阮家大姑娘在方才連半點麵子都不肯給,原來是有著這層緣故在裏頭。
她有些氣悶,不明白這世上為什麽有的人如此好命,不僅生來擁有旁人望塵莫及的尊貴榮寵, 日後還能再上一層樓, 當真是天道不公。
她把這些情緒帶了幾分出來:“這事……是已經板上釘釘了嗎?沒有轉圜之地了?”
顧婧柔饒有興致地看著她,輕笑:“怎麽, 妹妹是想去爭上一爭?”
齊芯竹臉一紅, 訥訥道:“自然不是, 我哪裏是那等不知高低之人。”
“我隻是——隻是覺得,阮家已經嫁了兩位公主, 出了一名皇後, 得封一公一侯,若再出一位皇後, 陛下……不會覺得他們太過坐大嗎?”
顧婧柔思忖半晌, 緩緩搖頭:“這我就不知道了,陛下的心思, 豈是你我可以擅自揣測的?”
頓了頓, 又接著道:“而且,就算陛下覺得不妥,六殿下恐怕也還是會娶她。”
齊芯竹不解:“為何?他沒有必要以正妻之位來拉攏阮家吧?”阮家本就是他的外祖家,不管他娶誰為妻,都會站在他那一邊。
顧婧柔沒有立即說話,半晌, 才望著外圍山間層林盡染的紅楓, 道:“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她想起去歲新年的一件事, 她跟隨家中長輩前往太後宮中賀歲。當時, 安平長公主也在,本該在對方身旁的阮問穎卻不見蹤影,太後問起,答是前往含涼殿,找表哥玩去了。
顧婧柔知道含涼殿住的是誰,也知道對方口中的“表哥”指的是哪位。
那個時候,她還在心裏冷笑,想著所謂的巾幗紅顏也不過如此,這麽早地就把女兒推了出去,想以此來換取更長久廣闊的榮華富貴,就像她家裏人想要做的那樣。
可憐那位阮姑娘比她還小兩歲,不知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親娘賣了。
而她也不遑多讓,意料之中地被太後遣去給含涼殿送點心,美其名曰“柔丫頭過去關照關照,別讓他們兩個玩瘋了,凍出病來”,實則是想讓她趁機從中作梗,壞人姻緣。
她自然是不想去的,但推脫不得,隻能領命。
在去的途中,她還好好地猶豫了一番,要不要給那阮家姑娘一些提點,別稀裏糊塗的被當作籌碼送了出去。
又或者人家心裏其實門清,就是衝著六皇子妃的位置去的?畢竟懷著這等心思的姑娘家不在少數。
然而,等她到了含涼殿,才發覺之前的一切都白想了。
她領著一行宮女,在通稟來意之後被帶到宮殿的後苑。
在那裏,六皇子正給阮家的姑娘舞著劍。
更準確地說,是在舞梅枝。
影影綽綽的招式之間,茜色的梅花花瓣紛紛自枝頭飄落,像下了一場飄香溢雪的雨。
六皇子舞得認真,勁衣獵獵,豐神俊秀。
阮家姑娘看得認真,紅裙流霓,如花似玉。
大地,白雪,梅香,一雙人。
顧婧柔站立在回廊裏,遠遠望著他們,就好像在看一幅畫。他們是畫中人,她是畫外客。
這份感覺維持的時間沒有多長,六皇子把梅枝舞到一半,忽然往下一挑,將地上的雪抄了起來,往那阮家姑娘的身上揚去。
後者驚呼低喊一聲,躲閃不及,竟也從地上抓了一把雪,砸向對方。
那一幕情景看得她提起了心,生怕六皇子因此而動怒。
皇室中人可以隨意與人玩笑親近,旁人卻不能反過來這麽做,指不定什麽時候人家就惱了,此乃為人臣子的最大本分。
然而,六皇子卻沒有一點不滿,甚至繞著梅花樹叢玩起了捉貓遊戲,把阮家的小姑娘逗得跺腳頓足、越發生惱,最後還是自個兒上前賠了罪,一直哄到對方重展笑顏為止。
那是顧婧柔第一次看到這種場麵。
也是她第一次明白,“青梅繞竹馬,兩小無嫌隙”這一句話的意思。
其時,二人的身量尚未完全長開,雖然從外表上看去很般配,但談不上多少情長意短,不過是小兒女之間的玩鬧。
可當她察覺到從六皇子身上溢滿出來的歡喜時,就確定了,對方以後的心儀之人隻會是那阮家的小姑娘。
因為沒有人在擁有如此美好的回憶之後,還能喜歡上別人。
妻子倒不一定,畢竟這種事情需要考量的因素有許多,但已經和她無關了。
她顧婧柔別的可以忍,唯獨將來要嫁的夫君心中另有他人這一點忍不了,而且她也沒想過要嫁給他。
無可否認,她在最初對六皇子懷有過傾慕之心,這也很容易理解,誰不希望自己將來的夫君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可以給自己最大的榮寵、最高的地位呢?
可自從她與對方在太後宮中第一次見麵,她懷著一半抗拒、一半憧憬的心情,緩緩抬眼看向他,卻隻得來了一道輕慢漠然的目光之後,她心裏對他的那一點隱晦傾慕就消散了個徹底。
也許這在旁人眼中算不了什麽,六皇子出身尊貴,得帝後寵愛,心高氣傲是自然的,不能指望在頭一回見麵就得他另眼相看,需徐徐圖之,這也是她的幾位長輩告誡她的話。
可她就是忍不下,尤其是對方看向她的那一眼,如同看著跳梁小醜,仿佛把她們一家的盤算和她的心思都看穿了,暗藏著譏嘲,讓她麵頰發燙,隻覺羞恥。
從那之後,她就歇了全部的心思,長輩讓她做的相關事情她能推的就推掉,推不掉也隻當個耳聾目盲之人,做完送東西、傳話等這些表麵功夫就走人,反正六皇子也不會在意挽留。
及至那一回看見對方和阮問穎相處的情景,更是連表麵功夫也懶得做了,不論家中長輩如何耳提麵命甚至責罵嗬斥,她都不為所動,終於在長達一年的抗爭後迎來了徹底的消停。
這些緣故,齊芯竹都不知道。
她隻能從顧婧柔的言語裏推測,對方似乎並不失落於無法嫁給六皇子,對那阮問穎也沒有什麽嫉恨,遂說了兩句常例的打抱不平之話。
“我也真是不明白了,那阮問穎縱使長得沉魚落雁,也非長安城裏頭一份,性情又刻薄尖酸,半點不相宜,比不上姐姐分毫,六殿下怎麽就看上她了呢?”
顧婧柔幽幽道:“誰知道呢,也許六殿下就是喜歡她這副模樣,又或許她在六殿下麵前很是貼心,與對我們不同。且此事的確是我不占道理,她責問我也是理所應當的。”
“才不是。”齊芯竹握住她的手,“這件事明明是你那四叔的錯,她若當真明白事體,就不該遷怒他人。”
顧婧柔有些煩躁地歎了口氣:“算了,不講這些了,講得我心煩。”
齊芯竹應聲:“好。你也別太為家裏的事煩心了,我們不是說過嗎,要一起科舉,一起入仕,成天為這些事情煩擾,如何念得進去書?我看啊,倒不如撒手不管,還能少些事端。”
說來也是無心插柳,顧家現任當家為顧婧柔嫡母,雖然在朝為官,卻沒有想過把嫡長女往這方麵培養,隻想讓其攀上六皇子這根高枝,借後者的力讓顧家平步青雲。
然因六皇子勢必會繼承大統,想要成為他的妻子不能不懂朝堂之道,顧婧柔遂自小接受相關的精心教導,使她不同於其他人懵懂,知曉家中麵上光鮮、實則內裏尷尬的頹勢,生出了想要入朝為官的心思。
先前,她礙於長輩那點見不得人的心思無法貿然下場,如今家裏人好不容易打消了這個念頭,不用她再待字閨中,她自然是要科舉取士,一展身手宏圖,襄助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