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件事說來複雜, 個中牽扯甚多,但經由楊世醒條理分明的陳述,阮問穎倒也一次聽了個明白。
原來,她之所以會中催.情藥, 是因為徐妙清偷偷在她的酒水裏下了藥。
那名不小心把茶潑到她身上的丫鬟也是被對方授意這麽做的, 為的就是讓她遠離人群,去偏僻之所換衣裳。
她在赴宴時向來隻帶穀雨小暑二人, 被茶水汙了衣裳之後, 其中一人勢必要去她的馬車裏取備用衣裳, 隻剩下另一人陪伴著她。
這樣一來,哪怕她和侍女都有武藝在身, 也會雙拳難敵四手, 被楊士祈安排好的人拿下。
她把穀雨支使出去的舉動也在他們的算計之中,因為在服下催.情藥後, 她會感到口幹舌燥, 欲飲水解渴,給她安排的房裏又沒有茶水, 隻能出去尋別人。
幸好他們的人不堪大用, 從後偷襲穀雨不成反被轄製,換得一記慘嚎不說,還讓穀雨有機會出聲提醒,使她生出警惕之心,及時取下金簪,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 擺脫了困局。
至於楊士祈為什麽要給她下藥, 就要牽扯到高密王了。
自從貞妃複寵, 高密王雖還被軟禁王府, 但心思已然活絡了起來,加上從其母處得知了當年皇後生產之事,更是越發大膽,再度聯合了楊士祈,欲除楊世醒而後快。
為表誠意,他把楊世醒的身世說了,隻不過說一半、藏一半,隻說其身世有疑,非陛下之子,皇後當年的那個孩子也沒了,不知道是從哪裏抱來的一個野種。
但楊士祈也不是個傻子,楊世醒同陛下的容貌有五分相似,他就算不是陛下的孩子,也一定與楊家有關,皇後和信王的事又在當年鬧得沸沸揚揚,隻要有心,不怕查不到。
結果顯而易見,楊世醒有很大可能是皇後與信王的孩子。
如此一名傷風敗俗的私通之子,豈有資格繼承大統,坐擁江山?
順理成章的,兩人再度聯手,再度各懷鬼胎,抱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心思,欲先除楊世醒、後除對方,掃平一切登基路上的障礙。
給阮問穎下藥這一謀劃也由此而生。
主意是高密王出的,他讓楊士祈找一個借口設宴,邀請諸公子貴女與宴,趁機給她下藥,成就好事,以此掌控住整個阮家,從阮家和身世兩方麵對付楊世醒。
當然,在他的設想裏,與阮問穎成就好事的人是他,因為他和越寬王一樣愛好美色的聲名在外,垂涎阮家之女美貌、從而起了色心的緣由很說得過去。
至於他怎麽從王府裏偷溜出來,這不是問題,他既然能與楊士祈互通消息,就能從王府出去,隻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
聽到這裏,阮問穎忍不住出聲:“他怎麽會這麽想?認為隻要對我下藥就能把整個阮家都掌控住?他難道覺得我們是傻子嗎?”
她的家人若是得知她遭人侮辱,將其挫骨揚灰都是輕的,如何會反過來出手相助?
“他倒不這麽覺得。”楊世醒冷哼一聲,“大抵是在想事成之後,我既非真龍嫡子,你又……但凡是個會為家族和自己打算的人,都會懂得取舍吧。”
“一旦我的身世披露,不僅我會失去皇子之位,阮家也會受到牽連,被滿門抄斬也不是不可能。棄皇後而轉投貞妃是你們家唯一自保的手段。”
阮問穎感到不可思議。
這話聽上去有些道理,陳悲帝就是這麽做的,通過一碗湯藥娶到了母族強勁的妻子,憑著嶽家的權勢順利登位,隻不過在最後也被一碗湯藥奪去了性命,身首與江山皆旁落。
就算高密王有信心隻做半個陳悲帝,阮家也真的如他所想隻認前程不認女兒,他準備怎麽把楊世醒的身世披露?
連貞妃都不敢將此事貿然告知陛下,隻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太後,為此還牽連了張家,險些讓他母子二人性命不保,他又能如何?
她把這些不解問了出來:“貞妃在告訴他當年皇後之事的時候,難道沒有告誡過他不要輕舉妄動嗎?皇嗣血統不容輕率,否則很容易招惹來殺身之禍?”
“以他母子二人的心誌,就算告誡了又能有什麽用?”楊世醒不屑。
“倘若真的明白其中要領,貞妃就不會把這事告訴他,他也不會把這事告訴楊士祈。如此行事,隻能說明他們兩個心裏都沒有底。”
他冷冷道:“母子二人皆為一脈相承的蠢貨。死不足惜。”
阮問穎心中一跳:“你——”
“放心。”他淡淡開口,像是知道她想問什麽,“他們兩個還活著。”
阮問穎:“……”這回答可不能叫她放心,什麽叫做還活著?是暫且饒過他們一命的意思嗎?
她不在乎貞妃母子的性命,隻擔心如果他執意要處理二人,會不會對他造成什麽不好的影響,畢竟他現在正在監國,最需要注意名聲。
不過楊世醒看起來並不在意這些方麵,也沒有要給她進一步解釋的打算,重新把話題回到了正軌:“楊士祈表麵上同意了他的主意,但私底下另有打算——”
兩人約定,由楊士祈做東設宴,借由東宮太子的名頭邀請眾皇室宗親、豪門貴胄聚薈。
太子在此前一直默默無聞,忽然間擺出這麽大的陣仗,勢必會引起各方心思浮動,所有人都會抱著一探究竟的想法前去赴宴,包括楊世醒和阮問穎。
阮問穎有些驚訝:“你也在應邀之列?”
他頷首:“不錯。”
“他們怎麽會邀請你呢?”她不解,“若是準備對我下手,難道不應該離你越遠越好?”
她昨天不就是因為他的及時趕到才得救的嗎?要是他從一開始就在場,她或許根本不會遇上那些事。
而且她與的那場宴也不是楊士祈設的,乃徐妙清所辦,與他二人原本的打算大相徑庭,莫非這裏頭出了什麽變故,使他們改了主意?
楊世醒道:“他們當然希望離我遠遠的。可如果隻邀請你而不邀請我,他們的計謀在一開始就會被揭穿。你覺得我會放任你孤身一人去與東宮的宴嗎?”
阮問穎明白了。原來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不得不這麽做。
“所以他們才在後來改了主意,變成由徐妙清設宴,邀我一個人過去?”
“沒有。”楊世醒道,臉龐罩上一層陰沉的神色,“他們的主意沒有變。”
他接著講下去。
若不能在一開始遠離麻煩的人物,便隻能選在宴會中途將其引走。因此,楊士祈與高密王商議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請戲班子來演一出戲,影射當年的皇後與信王之事。
高密王確信,楊世醒之所以會在年前出手對付張家,全是因為害怕他們查探到當年真相。
他定然早就知曉了自己的身世,在看到那樣的一場戲後也定然會心神大震。
這樣一來,他們就能用戲班班主似有隱情的借口引他去後台,然後趁機給阮問穎下藥,把她帶離宴席,帶至早早從王府脫身、在暗廂處候著的高密王那裏。
全程,楊士祈都居於明,既可以說與這些事千絲萬縷,也可以說毫無關係,一旦事情敗露,輕易便可脫身,事成更能除去心腹大患,坐穩東宮太子之位。
高密王則處於暗,敗則滿盤皆輸,成則大獲全勝。
兩個人都對這樣的合作很滿意,覺得這樣做的舉措更有利於自己。
這也與他們的處境有關。楊士祈再怎麽說都頂著個太子的名頭,隻要不出意外,將來就算不能繼承大統,也可以安享榮華富貴。
高密王就要危險得多,張家已經敗了,貞妃也失寵過一次,他本人還被軟禁在王府裏,幾乎到了最後的關頭,不拚一把實在難言日後下場。
阮問穎深深蹙起了眉。
“……聽起來是個天衣無縫的計劃。”她咬著唇道,“我不是說高密王,是楊士祈,他想借著這件事把你和高密王都除掉。他——他盤算得很準。”
素來沉寂的東宮忽然設宴,本就非尋常之舉,以楊世醒的性情,絕不會在麵對這種明晃晃的出招時退卻,一定會帶著她赴宴,想要弄清楚對方打什麽主意。
戲演當年更是蛇捏七寸,就連她也把握不準他會有什麽樣的反應。
不是說她不相信他看不穿楊士祈等人的陰謀詭計,而是就算看穿了,他也有可能會主動跳入陷阱,看看對方在接下來會出什麽招,就像他會帶著她去赴宴一樣。
這既是他最吸引人的自信所在,也是他最含隱憂的自傲所使。
即使他按兵不動,楊士祈也沒什麽損失。被問責時,隻消推說不知情戲班之事,或隻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戲都可以,還能借這場戲再布置後手。
而一旦楊世醒動了,就會徹徹底底落入敵人的圈套。
東宮不比徐家別莊,阮問穎不敢確保自己能順利脫身,就算她成功把高密王放倒,楊士祈也可以再做別的手腳,到時她不管是失去聲譽還是清白,楊世醒都一定會勃然大怒。
到了那時,楊士祈隻需要在一旁煽風點火,說不定就能讓他在盛怒之下做出不理智的舉動,讓高密王血濺當場都有可能。
哪怕他維持著極大的克製留住了高密王的命,也一定會命人將後者關押看管,帶著她先行離開,像昨日一樣找太醫來解她的催.情藥。
如此,楊士祈便可渾水摸魚,趁著高密王被看押之機偷偷取其性命,既避免了對方供出自己,也可以把對方的死因推給楊世醒,給他蓋上一個“兄弟為女相爭”的名頭。
布置得再周全一點,還能順勢把他的身世曝出來。
高密王一死,又鬧出了這麽大的事,陛下在回長安後一定會徹查,隻要有心設計,從高密王府裏搜出什麽當年的皇嗣秘辛不是一件難事。
這樣一來,高密王因為得知當年秘事而起奪嫡之心的動機就全了,東宮設宴、戲演當年的事都能推給他,楊士祈隻需要說自己是被他的花言巧語蒙騙,就可以全身而退。
即使陛下看明白了這樁事有貓膩,也不能怎麽樣。
因為到了那時,楊世醒已經不再是嫡皇子,皇後也不再是皇後,陛下若想穩住江山,就不會在廢了皇後和六皇子之後再廢太子。
如此一來,東宮便真正成了東宮,太子也真正成了太子。
第187章 是我太自大了
阮問穎把心裏的猜想和楊世醒說了, 詢問道:“他可是這麽打算的?”
楊世醒笑著看她,眼裏浮現出一抹讚賞:“他還沒有說。不過我想應是大差不離,甚至沒有你思慮周全。楊士範愚蠢,他楊士祈也好不到哪裏去。”
還?阮問穎注意到他話中的關鍵字眼, 眉心微跳:“你把他——”
楊世醒沒有讓她問完, 繼續接著先前的話說了下去,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
並且這一回, 他講述時的神情不再遊刃有餘, 而是蒙上了一層淺淺的陰翳, 像在為什麽事感到後悔。
“……不瞞你說,東宮和高密王府那邊我一直派人盯著, 知曉他二人的密會, 也知曉他們的打算。原本,我準備將計就計, 借此事把他們一網打盡, 但——”
知曉這場密謀後,楊世醒於暗中布置人手, 替換了楊士祈與楊士範預計在東宮設下的種種環節, 包括他們找來的戲班子也是他故意安排的,生生將一出鴻門宴變成了請君入甕。
此計若成,便可將他們一網打盡,永絕後患。
而這一切,楊士祈與高密王都渾然不覺。
然則世事無定,眼看他二人即將落入圈套, 事情卻在半途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是……徐妙清?”阮問穎說出這個一直徘徊在她心底的姓名。
楊世醒點頭:“不錯。自從太後壽宴以來, 楊士祈就一直在接觸她, 想要通過她搭上徐家。”
這很正常, 徐茂淵位列三公,深得陛下器重,攬有實權。若是有誰能將他的嫡女娶了去,便可大增臂膀,任誰都會多掂量幾分。
可是別人懷著這份心思也罷了,楊士祈身為東宮太子,難道不知曉徐茂淵一直旗幟鮮明地站在楊世醒這一邊?不可能因為女兒的一門親事就轉投他處。
“他當然知道。”楊世醒唇角揚起一絲嘲諷的笑意,“可他還能有別的選擇嗎?想要同阮家抗衡,他隻能選擇徐家。”
阮問穎有些理解了。
楊士祈看似比高密王留有餘地,然而若想一爭儲君之位,別的什麽他都靠不上,隻能背水一戰。
徐妙清年紀小,不甚通曉人情世故,又是徐家嫡女,從她身上下手再適合不過。
“所以……他們兩個湊到了一塊?”她想起太後壽宴那晚在丹鳳門處遇到徐妙清時的情景,對方的手裏提著一盞宮燈,道是貴人所贈。
那時候的她並沒有把那番話放在心上,現在想來,那名貴人就是楊士祈,難怪徐妙清在回答時會雙頰微紅,原是萌動了春心。
但她還有一事想不通。
“可……”她看了一眼楊世醒,吞吞吐吐道,“我一直以為她心悅於你……”
原來,她之所以會中催.情藥, 是因為徐妙清偷偷在她的酒水裏下了藥。
那名不小心把茶潑到她身上的丫鬟也是被對方授意這麽做的, 為的就是讓她遠離人群,去偏僻之所換衣裳。
她在赴宴時向來隻帶穀雨小暑二人, 被茶水汙了衣裳之後, 其中一人勢必要去她的馬車裏取備用衣裳, 隻剩下另一人陪伴著她。
這樣一來,哪怕她和侍女都有武藝在身, 也會雙拳難敵四手, 被楊士祈安排好的人拿下。
她把穀雨支使出去的舉動也在他們的算計之中,因為在服下催.情藥後, 她會感到口幹舌燥, 欲飲水解渴,給她安排的房裏又沒有茶水, 隻能出去尋別人。
幸好他們的人不堪大用, 從後偷襲穀雨不成反被轄製,換得一記慘嚎不說,還讓穀雨有機會出聲提醒,使她生出警惕之心,及時取下金簪,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 擺脫了困局。
至於楊士祈為什麽要給她下藥, 就要牽扯到高密王了。
自從貞妃複寵, 高密王雖還被軟禁王府, 但心思已然活絡了起來,加上從其母處得知了當年皇後生產之事,更是越發大膽,再度聯合了楊士祈,欲除楊世醒而後快。
為表誠意,他把楊世醒的身世說了,隻不過說一半、藏一半,隻說其身世有疑,非陛下之子,皇後當年的那個孩子也沒了,不知道是從哪裏抱來的一個野種。
但楊士祈也不是個傻子,楊世醒同陛下的容貌有五分相似,他就算不是陛下的孩子,也一定與楊家有關,皇後和信王的事又在當年鬧得沸沸揚揚,隻要有心,不怕查不到。
結果顯而易見,楊世醒有很大可能是皇後與信王的孩子。
如此一名傷風敗俗的私通之子,豈有資格繼承大統,坐擁江山?
順理成章的,兩人再度聯手,再度各懷鬼胎,抱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心思,欲先除楊世醒、後除對方,掃平一切登基路上的障礙。
給阮問穎下藥這一謀劃也由此而生。
主意是高密王出的,他讓楊士祈找一個借口設宴,邀請諸公子貴女與宴,趁機給她下藥,成就好事,以此掌控住整個阮家,從阮家和身世兩方麵對付楊世醒。
當然,在他的設想裏,與阮問穎成就好事的人是他,因為他和越寬王一樣愛好美色的聲名在外,垂涎阮家之女美貌、從而起了色心的緣由很說得過去。
至於他怎麽從王府裏偷溜出來,這不是問題,他既然能與楊士祈互通消息,就能從王府出去,隻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
聽到這裏,阮問穎忍不住出聲:“他怎麽會這麽想?認為隻要對我下藥就能把整個阮家都掌控住?他難道覺得我們是傻子嗎?”
她的家人若是得知她遭人侮辱,將其挫骨揚灰都是輕的,如何會反過來出手相助?
“他倒不這麽覺得。”楊世醒冷哼一聲,“大抵是在想事成之後,我既非真龍嫡子,你又……但凡是個會為家族和自己打算的人,都會懂得取舍吧。”
“一旦我的身世披露,不僅我會失去皇子之位,阮家也會受到牽連,被滿門抄斬也不是不可能。棄皇後而轉投貞妃是你們家唯一自保的手段。”
阮問穎感到不可思議。
這話聽上去有些道理,陳悲帝就是這麽做的,通過一碗湯藥娶到了母族強勁的妻子,憑著嶽家的權勢順利登位,隻不過在最後也被一碗湯藥奪去了性命,身首與江山皆旁落。
就算高密王有信心隻做半個陳悲帝,阮家也真的如他所想隻認前程不認女兒,他準備怎麽把楊世醒的身世披露?
連貞妃都不敢將此事貿然告知陛下,隻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太後,為此還牽連了張家,險些讓他母子二人性命不保,他又能如何?
她把這些不解問了出來:“貞妃在告訴他當年皇後之事的時候,難道沒有告誡過他不要輕舉妄動嗎?皇嗣血統不容輕率,否則很容易招惹來殺身之禍?”
“以他母子二人的心誌,就算告誡了又能有什麽用?”楊世醒不屑。
“倘若真的明白其中要領,貞妃就不會把這事告訴他,他也不會把這事告訴楊士祈。如此行事,隻能說明他們兩個心裏都沒有底。”
他冷冷道:“母子二人皆為一脈相承的蠢貨。死不足惜。”
阮問穎心中一跳:“你——”
“放心。”他淡淡開口,像是知道她想問什麽,“他們兩個還活著。”
阮問穎:“……”這回答可不能叫她放心,什麽叫做還活著?是暫且饒過他們一命的意思嗎?
她不在乎貞妃母子的性命,隻擔心如果他執意要處理二人,會不會對他造成什麽不好的影響,畢竟他現在正在監國,最需要注意名聲。
不過楊世醒看起來並不在意這些方麵,也沒有要給她進一步解釋的打算,重新把話題回到了正軌:“楊士祈表麵上同意了他的主意,但私底下另有打算——”
兩人約定,由楊士祈做東設宴,借由東宮太子的名頭邀請眾皇室宗親、豪門貴胄聚薈。
太子在此前一直默默無聞,忽然間擺出這麽大的陣仗,勢必會引起各方心思浮動,所有人都會抱著一探究竟的想法前去赴宴,包括楊世醒和阮問穎。
阮問穎有些驚訝:“你也在應邀之列?”
他頷首:“不錯。”
“他們怎麽會邀請你呢?”她不解,“若是準備對我下手,難道不應該離你越遠越好?”
她昨天不就是因為他的及時趕到才得救的嗎?要是他從一開始就在場,她或許根本不會遇上那些事。
而且她與的那場宴也不是楊士祈設的,乃徐妙清所辦,與他二人原本的打算大相徑庭,莫非這裏頭出了什麽變故,使他們改了主意?
楊世醒道:“他們當然希望離我遠遠的。可如果隻邀請你而不邀請我,他們的計謀在一開始就會被揭穿。你覺得我會放任你孤身一人去與東宮的宴嗎?”
阮問穎明白了。原來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不得不這麽做。
“所以他們才在後來改了主意,變成由徐妙清設宴,邀我一個人過去?”
“沒有。”楊世醒道,臉龐罩上一層陰沉的神色,“他們的主意沒有變。”
他接著講下去。
若不能在一開始遠離麻煩的人物,便隻能選在宴會中途將其引走。因此,楊士祈與高密王商議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請戲班子來演一出戲,影射當年的皇後與信王之事。
高密王確信,楊世醒之所以會在年前出手對付張家,全是因為害怕他們查探到當年真相。
他定然早就知曉了自己的身世,在看到那樣的一場戲後也定然會心神大震。
這樣一來,他們就能用戲班班主似有隱情的借口引他去後台,然後趁機給阮問穎下藥,把她帶離宴席,帶至早早從王府脫身、在暗廂處候著的高密王那裏。
全程,楊士祈都居於明,既可以說與這些事千絲萬縷,也可以說毫無關係,一旦事情敗露,輕易便可脫身,事成更能除去心腹大患,坐穩東宮太子之位。
高密王則處於暗,敗則滿盤皆輸,成則大獲全勝。
兩個人都對這樣的合作很滿意,覺得這樣做的舉措更有利於自己。
這也與他們的處境有關。楊士祈再怎麽說都頂著個太子的名頭,隻要不出意外,將來就算不能繼承大統,也可以安享榮華富貴。
高密王就要危險得多,張家已經敗了,貞妃也失寵過一次,他本人還被軟禁在王府裏,幾乎到了最後的關頭,不拚一把實在難言日後下場。
阮問穎深深蹙起了眉。
“……聽起來是個天衣無縫的計劃。”她咬著唇道,“我不是說高密王,是楊士祈,他想借著這件事把你和高密王都除掉。他——他盤算得很準。”
素來沉寂的東宮忽然設宴,本就非尋常之舉,以楊世醒的性情,絕不會在麵對這種明晃晃的出招時退卻,一定會帶著她赴宴,想要弄清楚對方打什麽主意。
戲演當年更是蛇捏七寸,就連她也把握不準他會有什麽樣的反應。
不是說她不相信他看不穿楊士祈等人的陰謀詭計,而是就算看穿了,他也有可能會主動跳入陷阱,看看對方在接下來會出什麽招,就像他會帶著她去赴宴一樣。
這既是他最吸引人的自信所在,也是他最含隱憂的自傲所使。
即使他按兵不動,楊士祈也沒什麽損失。被問責時,隻消推說不知情戲班之事,或隻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戲都可以,還能借這場戲再布置後手。
而一旦楊世醒動了,就會徹徹底底落入敵人的圈套。
東宮不比徐家別莊,阮問穎不敢確保自己能順利脫身,就算她成功把高密王放倒,楊士祈也可以再做別的手腳,到時她不管是失去聲譽還是清白,楊世醒都一定會勃然大怒。
到了那時,楊士祈隻需要在一旁煽風點火,說不定就能讓他在盛怒之下做出不理智的舉動,讓高密王血濺當場都有可能。
哪怕他維持著極大的克製留住了高密王的命,也一定會命人將後者關押看管,帶著她先行離開,像昨日一樣找太醫來解她的催.情藥。
如此,楊士祈便可渾水摸魚,趁著高密王被看押之機偷偷取其性命,既避免了對方供出自己,也可以把對方的死因推給楊世醒,給他蓋上一個“兄弟為女相爭”的名頭。
布置得再周全一點,還能順勢把他的身世曝出來。
高密王一死,又鬧出了這麽大的事,陛下在回長安後一定會徹查,隻要有心設計,從高密王府裏搜出什麽當年的皇嗣秘辛不是一件難事。
這樣一來,高密王因為得知當年秘事而起奪嫡之心的動機就全了,東宮設宴、戲演當年的事都能推給他,楊士祈隻需要說自己是被他的花言巧語蒙騙,就可以全身而退。
即使陛下看明白了這樁事有貓膩,也不能怎麽樣。
因為到了那時,楊世醒已經不再是嫡皇子,皇後也不再是皇後,陛下若想穩住江山,就不會在廢了皇後和六皇子之後再廢太子。
如此一來,東宮便真正成了東宮,太子也真正成了太子。
第187章 是我太自大了
阮問穎把心裏的猜想和楊世醒說了, 詢問道:“他可是這麽打算的?”
楊世醒笑著看她,眼裏浮現出一抹讚賞:“他還沒有說。不過我想應是大差不離,甚至沒有你思慮周全。楊士範愚蠢,他楊士祈也好不到哪裏去。”
還?阮問穎注意到他話中的關鍵字眼, 眉心微跳:“你把他——”
楊世醒沒有讓她問完, 繼續接著先前的話說了下去,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
並且這一回, 他講述時的神情不再遊刃有餘, 而是蒙上了一層淺淺的陰翳, 像在為什麽事感到後悔。
“……不瞞你說,東宮和高密王府那邊我一直派人盯著, 知曉他二人的密會, 也知曉他們的打算。原本,我準備將計就計, 借此事把他們一網打盡, 但——”
知曉這場密謀後,楊世醒於暗中布置人手, 替換了楊士祈與楊士範預計在東宮設下的種種環節, 包括他們找來的戲班子也是他故意安排的,生生將一出鴻門宴變成了請君入甕。
此計若成,便可將他們一網打盡,永絕後患。
而這一切,楊士祈與高密王都渾然不覺。
然則世事無定,眼看他二人即將落入圈套, 事情卻在半途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是……徐妙清?”阮問穎說出這個一直徘徊在她心底的姓名。
楊世醒點頭:“不錯。自從太後壽宴以來, 楊士祈就一直在接觸她, 想要通過她搭上徐家。”
這很正常, 徐茂淵位列三公,深得陛下器重,攬有實權。若是有誰能將他的嫡女娶了去,便可大增臂膀,任誰都會多掂量幾分。
可是別人懷著這份心思也罷了,楊士祈身為東宮太子,難道不知曉徐茂淵一直旗幟鮮明地站在楊世醒這一邊?不可能因為女兒的一門親事就轉投他處。
“他當然知道。”楊世醒唇角揚起一絲嘲諷的笑意,“可他還能有別的選擇嗎?想要同阮家抗衡,他隻能選擇徐家。”
阮問穎有些理解了。
楊士祈看似比高密王留有餘地,然而若想一爭儲君之位,別的什麽他都靠不上,隻能背水一戰。
徐妙清年紀小,不甚通曉人情世故,又是徐家嫡女,從她身上下手再適合不過。
“所以……他們兩個湊到了一塊?”她想起太後壽宴那晚在丹鳳門處遇到徐妙清時的情景,對方的手裏提著一盞宮燈,道是貴人所贈。
那時候的她並沒有把那番話放在心上,現在想來,那名貴人就是楊士祈,難怪徐妙清在回答時會雙頰微紅,原是萌動了春心。
但她還有一事想不通。
“可……”她看了一眼楊世醒,吞吞吐吐道,“我一直以為她心悅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