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預言一統天下!膠東來信平定!
毒士:活閻王駕到!百官通通閃開 作者:海上浮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降臨?
從哪裏?
天上嗎?!
蕭九齡抬頭看了一眼懸在半空的房梁,啞然失笑。
“唐相,預言裏那位降臨的能人,是不是會成為天下共主?”
位於權力頂端的蕭九齡,知道預言一般都是預謀。
像這種所謂的讖言,都是為了某個野心家,量身打造的。
可是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能夠在民間流傳甚廣的預言,代表著大家內心深處的一種寄托。
所以古往今來,這種讖言的內容,實現的機率還很大!
讓人不得不重視!
“不!”
唐相神情複雜地看了她一眼,反駁道。
“傳聞他會扶持一位女帝,助她一統天下。”
“???”
蕭九齡無法理解。
“這位大能之人他有一統天下的能力,卻甘願輔佐旁人?”
“難怪這則預言隻流傳了一陣子,朕都沒有印象,實在是太荒誕了!”
換作她擁有這樣的才能,一定選擇自己成就宏圖霸業。
天下間有能耐的人,誰願意屈居他人之下?
除非對方像程彧一樣愛偷懶。
上朝都在打瞌睡,更別提每日勤懇地處理政務。
其實唐相當時也無法理解。
但後來吳錦繡招攬賢才時,總要讓人專門標注有無婚配。
並且吳錦繡至今還沒有許駙馬,他想到一個可能性。
“陛下,有沒有可能,這位大能之人與女帝共謀霸業?”
雖然唐相說得隱晦,但蕭九齡聽懂了。
男女搭配唄。
史書上這種開國帝後記載得太多了。
但女弱男強還能長久維持君臣關係的,確實新鮮。
蕭九齡對這則預言沒有放在心上,倒是慶幸不已。
“幸虧梁國皇帝當初沒聽信這則預言。”
“否則讓吳錦繡當女帝,梁國隻怕會更加強大。”
“大周國土在父皇在位時,恐怕會削減許多,留給朕的爛攤子會更大。”
別看蕭九齡能吐槽先帝能力不行。
唐相可不敢隨便言語。
今日重提十年前的這則預言。
唐相有種預感。
先帝讓陛下登基,大概,也許,可能。
是相信了民間的傳言!
可看陛下根本沒往心裏去的樣子,他不知是該慶幸陛下腳踏實地,還是該苦惱陛下太過剛直。
“報!”
蕭九齡精神一振。
程彧終於上完墳了!
結果。
走進殿內的卻是身披戰甲的士兵。
“膠東有新的軍情了?”
“速速呈上來!”
士兵將懷裏蓋著火漆印信件送上。
蕭九齡拆開,匆匆掃了一眼,龍顏大悅。
又將信遞給唐相,還是喜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唐相,好消息!”
“膠東王府在炸營第三日後被攻破,蕭朔飲劍自刎!”
“如今整個膠東群龍無首,各方勢力亂作一團!”
一切,恰如程彧所設計的那般。
少了蕭朔這個膠東王,當地的名門望族鬥得更歡了。
有說自己女兒進了王府半年,馬上要臨盆,生下下一任膠東王的。
有說自己找到了蕭朔私生子,馬上要接位,並且整肅膠東官場,上報朝廷的。
還有想借上述那些人頭一用,來投靠朝廷換官位的。
好一個為了爭奪權力,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王府倫理的大戲!
唐相看完,也是心頭一寬。
“陛下速速將膠東王已死的消息放出去吧。”
“京城動蕩太久,隻怕不光梁國細作上竄下跳,梁國恐會趁虛而入。”
蕭九齡知道其中利害。
連忙擬旨給京兆府衙門,讓他們在城內街頭巷尾,貼上告示。
告知城內百姓,蕭朔已死。
膠東平定在即!
讓侍衛將聖旨傳發下去,唐相又問。
“陛下何時出兵膠東,徹底平定這場亂鬥?”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打仗的時機,掌握在紅嬋的手裏。”
雖說膠東百姓也是大周子民。
但被蕭朔叛亂的思想荼毒了多年。
何時發兵能夠事半功倍,還不會被炸了營的民兵圍攻?
光靠她落後於紅嬋三五日的戰報來判定,實在是草率。
“唐相你也知道,朕武功尚可,但沒有領兵打仗的才能。”
“朕這個外行,隻能選擇不給內行人添亂。”
蕭九齡雙手一攤,看似無奈。
但唐相卻在她上揚的嘴角裏,看到了從容與自信。
如今朝堂貪官汙吏肅清得差不多了。
陛下在文武百官之中,樹立起了威信,卻不濫用皇權。
唐相滿懷欣慰,心道:先帝雖碌碌無為,但給大周選擇了一位明君。
此舉,足以讓先帝在大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報!”
蕭乙子領著一隊侍衛,站在殿門口。
蕭九齡頓時一喜。
“這回總是他的消息了!”
可當她看到被蕭乙子從布包裏掏出的人頭時,笑容微僵。
好消息:程愛卿還知道給她留下一顆人頭。
壞消息:光靠這頭絕對沒法打發梁國使者。
“唐相,要不咱們再分析分析,這個吳錦繡和楊恪之間的關係?”
“還有咱們兩國的國力差距什麽的。”
“她會不會衝冠一怒為知己,率兵開戰?”
真遇到戰事,蕭九齡不怕揮拳頭。
關鍵是,她擔心有心人利用梁國對大周的態度,中傷程彧。
畢竟設計抓捕楊恪的事,是程彧全力負責的。
梁國細作隻是大部隊逃出了城,一定還殘餘小部分留在城裏。
楊恪死於亂箭之下的說辭,梁國表麵上會認可,但實際上。
絕對會把這筆賬算在程彧的頭上!
扳回一城來挽尊!
“這……”
唐相終於知道陛下情願聊八卦舊聞,也要留下他的原因。
可他對吳錦繡的了解,十分有限。
正打算建議她,問問潛伏在梁國國都鼎都的密探。
蕭乙子遞上兩個包袱。
“陛下,程大人說除了人頭,還有這兩包袱信件,一並交給陛下。”
“這是楊恪與梁國長公主的來往信件,最早的一封,可追溯到十年前。”
蕭九齡與唐相雙眼皆是一亮。
有二人的來往信件。
就能從字裏行間,看出吳錦繡對楊恪的真實態度!
“唐相,朕不擅長揣測人心。”
“臣也不擅長,但臣可以陪陛下一起研究。”
“辛苦唐相了!來人!擺膳!”
人是鐵飯是鋼,填飽了肚子繼續伏案看信。
當皇帝,絕對是天底下最累的差事了!
蕭九齡不知想到什麽,她第一次向蕭乙子打聽起了臣子的私人行蹤。
“程愛卿現在在做什麽?”
從哪裏?
天上嗎?!
蕭九齡抬頭看了一眼懸在半空的房梁,啞然失笑。
“唐相,預言裏那位降臨的能人,是不是會成為天下共主?”
位於權力頂端的蕭九齡,知道預言一般都是預謀。
像這種所謂的讖言,都是為了某個野心家,量身打造的。
可是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能夠在民間流傳甚廣的預言,代表著大家內心深處的一種寄托。
所以古往今來,這種讖言的內容,實現的機率還很大!
讓人不得不重視!
“不!”
唐相神情複雜地看了她一眼,反駁道。
“傳聞他會扶持一位女帝,助她一統天下。”
“???”
蕭九齡無法理解。
“這位大能之人他有一統天下的能力,卻甘願輔佐旁人?”
“難怪這則預言隻流傳了一陣子,朕都沒有印象,實在是太荒誕了!”
換作她擁有這樣的才能,一定選擇自己成就宏圖霸業。
天下間有能耐的人,誰願意屈居他人之下?
除非對方像程彧一樣愛偷懶。
上朝都在打瞌睡,更別提每日勤懇地處理政務。
其實唐相當時也無法理解。
但後來吳錦繡招攬賢才時,總要讓人專門標注有無婚配。
並且吳錦繡至今還沒有許駙馬,他想到一個可能性。
“陛下,有沒有可能,這位大能之人與女帝共謀霸業?”
雖然唐相說得隱晦,但蕭九齡聽懂了。
男女搭配唄。
史書上這種開國帝後記載得太多了。
但女弱男強還能長久維持君臣關係的,確實新鮮。
蕭九齡對這則預言沒有放在心上,倒是慶幸不已。
“幸虧梁國皇帝當初沒聽信這則預言。”
“否則讓吳錦繡當女帝,梁國隻怕會更加強大。”
“大周國土在父皇在位時,恐怕會削減許多,留給朕的爛攤子會更大。”
別看蕭九齡能吐槽先帝能力不行。
唐相可不敢隨便言語。
今日重提十年前的這則預言。
唐相有種預感。
先帝讓陛下登基,大概,也許,可能。
是相信了民間的傳言!
可看陛下根本沒往心裏去的樣子,他不知是該慶幸陛下腳踏實地,還是該苦惱陛下太過剛直。
“報!”
蕭九齡精神一振。
程彧終於上完墳了!
結果。
走進殿內的卻是身披戰甲的士兵。
“膠東有新的軍情了?”
“速速呈上來!”
士兵將懷裏蓋著火漆印信件送上。
蕭九齡拆開,匆匆掃了一眼,龍顏大悅。
又將信遞給唐相,還是喜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唐相,好消息!”
“膠東王府在炸營第三日後被攻破,蕭朔飲劍自刎!”
“如今整個膠東群龍無首,各方勢力亂作一團!”
一切,恰如程彧所設計的那般。
少了蕭朔這個膠東王,當地的名門望族鬥得更歡了。
有說自己女兒進了王府半年,馬上要臨盆,生下下一任膠東王的。
有說自己找到了蕭朔私生子,馬上要接位,並且整肅膠東官場,上報朝廷的。
還有想借上述那些人頭一用,來投靠朝廷換官位的。
好一個為了爭奪權力,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王府倫理的大戲!
唐相看完,也是心頭一寬。
“陛下速速將膠東王已死的消息放出去吧。”
“京城動蕩太久,隻怕不光梁國細作上竄下跳,梁國恐會趁虛而入。”
蕭九齡知道其中利害。
連忙擬旨給京兆府衙門,讓他們在城內街頭巷尾,貼上告示。
告知城內百姓,蕭朔已死。
膠東平定在即!
讓侍衛將聖旨傳發下去,唐相又問。
“陛下何時出兵膠東,徹底平定這場亂鬥?”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打仗的時機,掌握在紅嬋的手裏。”
雖說膠東百姓也是大周子民。
但被蕭朔叛亂的思想荼毒了多年。
何時發兵能夠事半功倍,還不會被炸了營的民兵圍攻?
光靠她落後於紅嬋三五日的戰報來判定,實在是草率。
“唐相你也知道,朕武功尚可,但沒有領兵打仗的才能。”
“朕這個外行,隻能選擇不給內行人添亂。”
蕭九齡雙手一攤,看似無奈。
但唐相卻在她上揚的嘴角裏,看到了從容與自信。
如今朝堂貪官汙吏肅清得差不多了。
陛下在文武百官之中,樹立起了威信,卻不濫用皇權。
唐相滿懷欣慰,心道:先帝雖碌碌無為,但給大周選擇了一位明君。
此舉,足以讓先帝在大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報!”
蕭乙子領著一隊侍衛,站在殿門口。
蕭九齡頓時一喜。
“這回總是他的消息了!”
可當她看到被蕭乙子從布包裏掏出的人頭時,笑容微僵。
好消息:程愛卿還知道給她留下一顆人頭。
壞消息:光靠這頭絕對沒法打發梁國使者。
“唐相,要不咱們再分析分析,這個吳錦繡和楊恪之間的關係?”
“還有咱們兩國的國力差距什麽的。”
“她會不會衝冠一怒為知己,率兵開戰?”
真遇到戰事,蕭九齡不怕揮拳頭。
關鍵是,她擔心有心人利用梁國對大周的態度,中傷程彧。
畢竟設計抓捕楊恪的事,是程彧全力負責的。
梁國細作隻是大部隊逃出了城,一定還殘餘小部分留在城裏。
楊恪死於亂箭之下的說辭,梁國表麵上會認可,但實際上。
絕對會把這筆賬算在程彧的頭上!
扳回一城來挽尊!
“這……”
唐相終於知道陛下情願聊八卦舊聞,也要留下他的原因。
可他對吳錦繡的了解,十分有限。
正打算建議她,問問潛伏在梁國國都鼎都的密探。
蕭乙子遞上兩個包袱。
“陛下,程大人說除了人頭,還有這兩包袱信件,一並交給陛下。”
“這是楊恪與梁國長公主的來往信件,最早的一封,可追溯到十年前。”
蕭九齡與唐相雙眼皆是一亮。
有二人的來往信件。
就能從字裏行間,看出吳錦繡對楊恪的真實態度!
“唐相,朕不擅長揣測人心。”
“臣也不擅長,但臣可以陪陛下一起研究。”
“辛苦唐相了!來人!擺膳!”
人是鐵飯是鋼,填飽了肚子繼續伏案看信。
當皇帝,絕對是天底下最累的差事了!
蕭九齡不知想到什麽,她第一次向蕭乙子打聽起了臣子的私人行蹤。
“程愛卿現在在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