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打仗打經濟!先斷它發育!
毒士:活閻王駕到!百官通通閃開 作者:海上浮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臣認為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件事,還是要請梁國先亡個國!”
百官聽到程彧的豪言壯語,嘴角直抽抽。
他們對程彧的智慧,在經曆了這麽多次顛覆認知後,確實十分的佩服。
可佩服歸佩服。
程彧如此輕巧地說出讓梁國亡個國的話,他們還是不敢苟同。
“在場的同僚,誰不想讓梁國亡國啊?”
“可它腐朽百年,坐吃山空還是依舊堅挺,氣數未盡呐。”
“貿然發動國戰與梁國決一死戰,隻怕反受其害。”
百官以為程彧說的讓梁國亡國,是和昨日一樣選擇殺伐果斷的手段。
直接讓陛下下令,讓前方將士與梁國決一死戰。
就連趙尚書也沒能忍住,提醒程彧不能貿然開戰。
“程禦史,你可知梁國的兵力,比我們多二十萬?”
“他們有六十萬大軍,我們大周隻有四十萬!”
就算新帝登基,查抄貪官汙吏,讓朝堂內風氣煥然一新,國庫有了結餘。
並滅了野心勃勃的膠東王,即將成功施行推恩令,順利削藩,讓大周再無內憂。
可一時半刻,無法彌補這二十萬兵員的差距。
“哪怕從此時開始準備國戰,光是征兵湊夠這二十萬,沒個一年半載都完不成。”
“何況征完兵還要訓練,這些就算是有錢,也不能立馬做得到的。”
趙尚書的話讓百官不住地點頭,表示支持與理解。
程彧聞言,同樣如此。
“陛下,臣認為趙尚書分析得對,此時確實不適合與梁國決一死戰。”
見他鬆口,百官們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
生怕程彧頭鐵去撞南牆,連帶著把大周好不容易興旺的國運給撞毀了。
偏偏陛下對程彧萬般信任,所以隻要說服了程彧,大家就不用惦記,在梁國亡國之前,大周先亡一亡國的事了。
“所以臣打算,用別的方法讓梁國不戰而亡。”
百官一口氣沒鬆完,又倒吸了一大口涼氣回去。
什麽方法能讓梁國不戰而亡?!
見程彧說得特別自信,他們紛紛將耳朵往程彧所站的方向湊了湊。
期待著程彧再次刷新他們對謀士的認知。
“愛卿有何方法,速速道來!”
蕭九齡聽說不用打仗,就有機會讓梁國亡國。
趕緊讓程彧說完,她好派人去實施。
不料,向來在百官麵前做事高調的程彧,這次卻是非常的低調。
“陛下,此事成功的機率是五五開,為了避免做不成,惹了大家笑話,我還是私底下和你說吧。”
哦!
任何事情成與不成都是五五開,程彧這麽說,分明是沒信心嘛。
百官恍然大悟:被虛晃了一槍!
不過,他們也能理解程彧故意借此挽尊。
畢竟以大周如今的國力,想要在短期之內與梁國決一死戰,不說有些困難,簡直是十分困難。
更別提讓梁國不戰而亡了,簡直是癡人說夢。
“程禦史這是睡迷糊了。”
“無傷大雅,反正我們也想不出好的方法來。”
“實力不行隻能慢慢發展了。”
怕隻怕,梁國這次見到大周平定藩王後,特意前來換俘。
是即將開啟國戰的先奏!
留給大周增強國力的時間,不多了!
百官都覺得程彧所謂的五五開,是在挽尊。
唯有蕭九齡,聽到了他話裏的重點。
私下裏說!
當初用推恩令算計膠東王一家時,程彧也是私下裏說的!
結果呢。
膠東王一家屍體都涼透了!
“愛卿們如果沒別的事,那就退朝吧!”
“程愛卿留下,朕要和你說一說用內庫銀錢,安置歸國忠良的事!”
百官們見陛下也沒再提讓梁國亡國的事,心照不宣地退朝往殿外走。
程彧逆流而上,快步跑到玉階之下同蕭九齡匯合,低語了兩句。
蕭九齡鳳眸圓睜,欣喜地叫道。
“唐相與趙尚書請留步!”
“朕有事情要和你們兩位聊聊!”
唐相與趙尚書跟著百官正要往外走,聞言隻能等其他人走光,這才返回。
卻見蕭九齡已經讓侍衛,抬來了四個圓凳放在大殿中央。
一看便知,這是打算長談。
趙尚書見狀,摳了摳後腦勺,有些頭疼。
“陛下這是打算找我們聊什麽?”
他是個武夫,不擅言辭。
兵部除了換季發軍衣,月初備糧草,有戰事時沒日沒夜地接應軍情急報,與陛下分析。
戰事過後商討怎樣安置傷兵老後,平時也沒啥可談的。
“難道陛下真的打算增兵了嗎?”
想到這裏,趙尚書眼前一亮。
但唐相卻是憂心忡忡。
國庫確實有了一些結餘,前段時日,程彧還提出了以工代賑。
京城與各地方,都在大興水利與道路之事。
他認為陛下此舉做得很好。
先要讓國家與百姓休養生息,減少天災的影響,增產增收,再慢慢地積累力量。
想到這裏,唐相走到蕭九齡的麵前,直接勸諫道。
“陛下,國內民生還未達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增加軍隊的數量與開支,反倒會鬧得人心惶惶,得不償失。”
“還望陛下三思啊!”
蕭九齡知道唐相擔心什麽,她微笑著擺擺手。
“唐相你放心,朕不會一口氣吃個胖子的。”
唐相看了一眼默不作聲的程彧。
光是陛下保證,他的心還是放不下,必須讓程彧,徹底放棄窮兵黷武的想法才行。
誰知,程彧站了起來,也朝著蕭九齡拱手一拜。
“我認為唐相說得對,這個時候一下子增加二十萬人的兵力,不光會讓國內百姓人心惶惶,梁國探知這一點,恐怕也會提前開戰。”
絕不能給梁國太大的壓力,讓梁國把控開戰時機。
程彧因此建議蕭九齡。
“陛下,打仗打經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我們眼下應該高築牆、廣積糧、緩增兵!”
此言一出,唐相和趙尚書的心才算是踏實了。
等陛下賜座的話說完,乖巧地坐在凳子上,滿眼期待地盯著程彧的臉。
等著程彧說說,他那贏麵五五開的,不戰而勝的方法。
蕭九齡同樣急不可耐地催促他。
“愛卿,如何才能讓梁國不戰而亡呢?”
生怕程彧壓力太大,更擔心自己期待過高,蕭九齡不等他開口,急忙出聲安慰。
“愛卿你放心大膽地說,就算無法成功實施,好歹能給朕還有兩位愛卿,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回陛下,方向臣剛才已經說得很明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增兵,隻要能讓梁國反其道而行,咱們不就贏了嗎?”
梁國不想讓大周發展。
那就先讓梁國停止發育!
百官聽到程彧的豪言壯語,嘴角直抽抽。
他們對程彧的智慧,在經曆了這麽多次顛覆認知後,確實十分的佩服。
可佩服歸佩服。
程彧如此輕巧地說出讓梁國亡個國的話,他們還是不敢苟同。
“在場的同僚,誰不想讓梁國亡國啊?”
“可它腐朽百年,坐吃山空還是依舊堅挺,氣數未盡呐。”
“貿然發動國戰與梁國決一死戰,隻怕反受其害。”
百官以為程彧說的讓梁國亡國,是和昨日一樣選擇殺伐果斷的手段。
直接讓陛下下令,讓前方將士與梁國決一死戰。
就連趙尚書也沒能忍住,提醒程彧不能貿然開戰。
“程禦史,你可知梁國的兵力,比我們多二十萬?”
“他們有六十萬大軍,我們大周隻有四十萬!”
就算新帝登基,查抄貪官汙吏,讓朝堂內風氣煥然一新,國庫有了結餘。
並滅了野心勃勃的膠東王,即將成功施行推恩令,順利削藩,讓大周再無內憂。
可一時半刻,無法彌補這二十萬兵員的差距。
“哪怕從此時開始準備國戰,光是征兵湊夠這二十萬,沒個一年半載都完不成。”
“何況征完兵還要訓練,這些就算是有錢,也不能立馬做得到的。”
趙尚書的話讓百官不住地點頭,表示支持與理解。
程彧聞言,同樣如此。
“陛下,臣認為趙尚書分析得對,此時確實不適合與梁國決一死戰。”
見他鬆口,百官們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
生怕程彧頭鐵去撞南牆,連帶著把大周好不容易興旺的國運給撞毀了。
偏偏陛下對程彧萬般信任,所以隻要說服了程彧,大家就不用惦記,在梁國亡國之前,大周先亡一亡國的事了。
“所以臣打算,用別的方法讓梁國不戰而亡。”
百官一口氣沒鬆完,又倒吸了一大口涼氣回去。
什麽方法能讓梁國不戰而亡?!
見程彧說得特別自信,他們紛紛將耳朵往程彧所站的方向湊了湊。
期待著程彧再次刷新他們對謀士的認知。
“愛卿有何方法,速速道來!”
蕭九齡聽說不用打仗,就有機會讓梁國亡國。
趕緊讓程彧說完,她好派人去實施。
不料,向來在百官麵前做事高調的程彧,這次卻是非常的低調。
“陛下,此事成功的機率是五五開,為了避免做不成,惹了大家笑話,我還是私底下和你說吧。”
哦!
任何事情成與不成都是五五開,程彧這麽說,分明是沒信心嘛。
百官恍然大悟:被虛晃了一槍!
不過,他們也能理解程彧故意借此挽尊。
畢竟以大周如今的國力,想要在短期之內與梁國決一死戰,不說有些困難,簡直是十分困難。
更別提讓梁國不戰而亡了,簡直是癡人說夢。
“程禦史這是睡迷糊了。”
“無傷大雅,反正我們也想不出好的方法來。”
“實力不行隻能慢慢發展了。”
怕隻怕,梁國這次見到大周平定藩王後,特意前來換俘。
是即將開啟國戰的先奏!
留給大周增強國力的時間,不多了!
百官都覺得程彧所謂的五五開,是在挽尊。
唯有蕭九齡,聽到了他話裏的重點。
私下裏說!
當初用推恩令算計膠東王一家時,程彧也是私下裏說的!
結果呢。
膠東王一家屍體都涼透了!
“愛卿們如果沒別的事,那就退朝吧!”
“程愛卿留下,朕要和你說一說用內庫銀錢,安置歸國忠良的事!”
百官們見陛下也沒再提讓梁國亡國的事,心照不宣地退朝往殿外走。
程彧逆流而上,快步跑到玉階之下同蕭九齡匯合,低語了兩句。
蕭九齡鳳眸圓睜,欣喜地叫道。
“唐相與趙尚書請留步!”
“朕有事情要和你們兩位聊聊!”
唐相與趙尚書跟著百官正要往外走,聞言隻能等其他人走光,這才返回。
卻見蕭九齡已經讓侍衛,抬來了四個圓凳放在大殿中央。
一看便知,這是打算長談。
趙尚書見狀,摳了摳後腦勺,有些頭疼。
“陛下這是打算找我們聊什麽?”
他是個武夫,不擅言辭。
兵部除了換季發軍衣,月初備糧草,有戰事時沒日沒夜地接應軍情急報,與陛下分析。
戰事過後商討怎樣安置傷兵老後,平時也沒啥可談的。
“難道陛下真的打算增兵了嗎?”
想到這裏,趙尚書眼前一亮。
但唐相卻是憂心忡忡。
國庫確實有了一些結餘,前段時日,程彧還提出了以工代賑。
京城與各地方,都在大興水利與道路之事。
他認為陛下此舉做得很好。
先要讓國家與百姓休養生息,減少天災的影響,增產增收,再慢慢地積累力量。
想到這裏,唐相走到蕭九齡的麵前,直接勸諫道。
“陛下,國內民生還未達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增加軍隊的數量與開支,反倒會鬧得人心惶惶,得不償失。”
“還望陛下三思啊!”
蕭九齡知道唐相擔心什麽,她微笑著擺擺手。
“唐相你放心,朕不會一口氣吃個胖子的。”
唐相看了一眼默不作聲的程彧。
光是陛下保證,他的心還是放不下,必須讓程彧,徹底放棄窮兵黷武的想法才行。
誰知,程彧站了起來,也朝著蕭九齡拱手一拜。
“我認為唐相說得對,這個時候一下子增加二十萬人的兵力,不光會讓國內百姓人心惶惶,梁國探知這一點,恐怕也會提前開戰。”
絕不能給梁國太大的壓力,讓梁國把控開戰時機。
程彧因此建議蕭九齡。
“陛下,打仗打經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我們眼下應該高築牆、廣積糧、緩增兵!”
此言一出,唐相和趙尚書的心才算是踏實了。
等陛下賜座的話說完,乖巧地坐在凳子上,滿眼期待地盯著程彧的臉。
等著程彧說說,他那贏麵五五開的,不戰而勝的方法。
蕭九齡同樣急不可耐地催促他。
“愛卿,如何才能讓梁國不戰而亡呢?”
生怕程彧壓力太大,更擔心自己期待過高,蕭九齡不等他開口,急忙出聲安慰。
“愛卿你放心大膽地說,就算無法成功實施,好歹能給朕還有兩位愛卿,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回陛下,方向臣剛才已經說得很明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增兵,隻要能讓梁國反其道而行,咱們不就贏了嗎?”
梁國不想讓大周發展。
那就先讓梁國停止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