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過了,那十二條龍都是實心的,中間絕沒有任何可供倒入火油的空隙。”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線索,妖風。隻能在雷電天氣出現的妖風,是否與大殿之火有關?雷電劈擊雖然會引起大火,但若讓十二根柱子同時著火,除非是當時天上能同時降下十二道雷電來適配?”
朱聿恒道:“我估計問題必定出在建造大殿的人身上,或許,他們能有機會在柱子上動手腳,利用我們所不知道的手法,讓十二根柱子同時起火。”
阿南讚賞道:“這想法很對,三大殿主要負責人是誰?”
“內宮監掌印太監薊承明主掌一切工地事務,因此,我確實想過要谘詢他。”朱聿恒凝視著她,慎重道,“可惜,他已經死在了奉天殿那場大火之中。”
“死了?”阿南挑一挑眉,“這倒好,與自己監造的宮殿共存亡,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而且他的死狀,非常奇特。”朱聿恒將薊承明當時的情況詳細介紹了一遍,因為現場情形詭異,他又持筆畫出了薊承明活活跪著燒死在地龍中的詭異狀況。
阿南這個古怪女人,聽到此等慘劇,眼睛都亮了:“既已接近生機,卻不肯進入,難道前方有比被烈火活活燒死更可怕的事情?”
朱聿恒搖頭道:“想象不出。而且事發之後,地龍被仔細搜尋過,並沒有任何阻擋他前進的障礙存在。”
“但我覺得他這個選擇還有個更有趣的地方。”阿南托著下巴,笑吟吟地望著他,“用玉山子砸開地麵,肯定要比砸開門窗更難吧?普通人的話肯定不會想到鑽地下去的。”
“這被砸開的地龍薄弱處,自然就是薊承明在一開始,給自己留好的後路。”朱聿恒皺眉,沉吟道,“現在想來,當時雷震不絕,也是薊承明進言,建議我們進入奉天殿避雷的。”
“所以,你肯定已經徹查過薊承明吧?有沒有什麽發現?”
朱聿恒搖搖頭,讓韋杭之去取來薊承明的檔案,有三四本,堆在石桌上給阿南看。
阿南一看見這麽多本,頭都大了,說道:“你翻幾個重要的地方給我看看,這裏怕不有幾萬字,看完都要天黑了。”
朱聿恒便翻了第一本中薊承明的出身、第二本中如何立功被一步步提拔高升的部分給她。
阿南一目十行看著,朱聿恒記得第三本中有關於他與葛家蜉蝣的事情,便將第三本翻開,尋找那處地方。
翻書之時,夾在書頁中的一張紙忽然飄了出來。朱聿恒抬手按住,見上麵是不明究竟的幾行無序數字,便掃了一眼那東西的來曆。
是薊承明死後,他的幹兒子在他床頭暗格發現的,知道朝廷在查他的事情,便送呈了上來,隻是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
朱聿恒見上麵寫的是,左旋一,左旋三,右旋四,左旋七,右旋五,右旋二,左旋一。
這是一個漸多又漸少的數字,若排列起來的話,那個可以旋轉的東西,大概類似於一個菱形,或者說……一個圓形。
一個圓形的,凹凸不平可以旋轉的彈丸。
他瞥了正皺眉看著薊承明檔案的阿南一眼,不動聲色地豎起書冊,將那張紙折好塞入了袖中。
他將書翻到蜉蝣那一頁,攤開放在阿南麵前,似乎察覺到什麽,轉頭看向亭外的韋杭之,問:“什麽事?”
韋杭之自然會意,立即稟報道:“大人,公務急事。”
朱聿恒收拾好自己那些畫,起身出了亭子,快步下山。到了自己所居的屋內,他問韋杭之:“從司鷲那裏拿到的鐵彈丸呢?”
韋杭之立即從抽屜裏取出給他。
他拿在手裏,等韋杭之出去了,看著上麵凹凸不平的地方,略略吸了一口氣,按照薊承明那張紙上的數字,按住第一層凹凸,向左略一旋轉。
第一層旋了細微的一格,輕微一頓,停了下來。
他停了停,指尖按在第二層,向左旋了三個小格。
第三層,向右旋了四個小格……
無聲無息之中,他慢慢開到最後一層,左旋一。
旋轉到位之後,毫無聲息。他有些詫異地看著這個彈丸,須臾,試著按住上下兩端,往下輕輕一按。
鐵彈丸如同一枚花苞,分成八片散開,就如一朵蓮花綻放於他的掌心,露出裏麵一個小紙卷。
在紙卷的周圍,是極薄的一層琉璃,裏麵盛著綠礬油(注1)。
朱聿恒長出了一口氣,此時才微覺後怕。
若是他不知這個開啟的數字,按錯了次序,恐怕早已擊破琉璃,綠礬油濺射而出,不僅毀了裏麵的紙卷,也會讓他的手指骨肉消融。
他托著這朵冉冉開放的鐵蓮花,臉上漸漸蒙上寒意。
三大殿縱火案的重要嫌犯薊承明,與阿南他們一群海客,究竟是什麽關係?
為何他們傳遞消息的方法,會出現在薊承明床頭的暗格之中?
蓮花已經徹底綻放。朱聿恒定了定神,抬手抽出裏麵的紙卷,展了開來。
--------------------
注1:綠礬油,即硫酸。
第47章 灼灼其華(1)
映入眼簾的,是竺星河那令人見之難忘的一手清雋好字: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這是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頷聯,這詩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更有名,分別是“黑雲壓城城欲摧”、“提攜玉龍為君死”。
看來,這是他們傳遞消息的法子。
有兩個可能,一是竺星河在放生池悄悄傳遞出了消息,二是這句詩早已寫好,危急時刻拿來召喚阿南。
朱聿恒又檢查了一遍,確定字條上沒有其他手腳後,原樣卷好放回了彈丸內。
他用極厚的錦袱包住彈丸,又將一本厚重字帖放在麵前以防綠礬油噴濺,再將如同蓮花般的彈丸合攏。
輕微地哢一聲,錦袱內的彈丸恢複了原樣。
確定它沒有問題後,他隔著錦緞,艱難地按照相反的次序,將它一點一點撥回原位。
等一切完成,他將彈丸收到抽屜中,打開熏香爐,將自己剛剛的畫在其中燒毀,又撥散了灰,才起身出門。
回到山頂亭中,阿南連第三本冊子都還沒看完,她揉揉太陽穴,有些煩躁地抬起頭,正看見朱聿恒拾級而上,在夏日光暈之中,越顯清雋脫俗。
她托腮望著他,等他走過自己身邊時,笑道:“阿言,你身上好香。”
朱聿恒淡淡掃了她一眼,聲音波瀾不驚:“專心看書。”
“是是是。”阿南應付著,繼續看薊承明的生平。
而他坐在她的對麵,解著那個“十二天宮”岐中易。
夏日清風徐來,頭頂鳥雀啾啁,西湖波光盡在身邊。偶爾岐中易輕微敲擊相撞,清脆的叮一聲,更顯靜謐閑適。
阿南將最後一冊看完,丟在桌上,說道:“薊承明發現蜉蝣而大笑那裏,必定也是他注意到葛家的開始。葛家所有人被流放雲南,他可利用的,隻有葛稚雅了。”
“但我不太明白的是,”朱聿恒略略前傾,看著她問,“當今聖上待薊承明不薄,一再提拔擢升,直至掌印太監。這已經是一個宦官所能達到的最巔峰了,他為何還要犯下如此事端?”
“可能太監身體殘缺後,心態扭曲吧。”阿南說著,又“呃”了一聲,補充道,“不過阿言你不一樣,你高大偉岸,還有喉結,前天我好像看到你還長了點胡子,你是年紀比較大才淨身的嗎?我聽說童貫也有胡子……”
說到這兒,她一看朱聿恒的臉色特別難看,忙改口道:“當然了阿言你和童貫那個大奸臣肯定不一樣!”
朱聿恒冷冷道:“廢話少說。”
阿南吐吐舌頭,有點不好意思地靠在後方亭柱上,揉著自己的脖子道:“咱們已經將這幾起縱火案大致了解清楚了,案情也拚湊完整,現在隻差一個證實。希望趕緊來個雷雨天,我好找楚元知做一下當時火情的還原。”
朱聿恒微覺詫異,問:“你已經全部清楚了?”
“差不多了。畢竟這事兒拖不起,我家公子還蒙冤不白呢,再說……”她又對著他一笑,“你的性命也懸在這個案子上啊,我怎麽能鬆懈呢?”
明明她笑容明燦,可知道自己隻是順帶的“也”,朱聿恒的心中,還是湧起了難言的鬱悶煩躁。
似乎,還有一些自己並不願承認的酸澀。
阿南是個急性子,用過午飯後,當即就要找楚元知探討縱火手段的可能性。
朱聿恒命人送她到楚元知那邊,阿南詫異問:“你不一起去嗎?”
“我是官府的人,楚元知是嫌疑人。讓他幫我們搜查火場本就已與律令有悖,你去找他可以,但我不方便與嫌疑人一起行事。”
“你們官府挺講究啊。”阿南也不在意,抱怨了一句便縱馬離去。
而朱聿恒目送她離去後,則上了一條不起眼的官船,從孤山一直向南,橫穿西湖,再度前往放生池。
知道竺星河那邊的人一直在關注放生池,朱聿恒在船上換了錦衣衛的服飾,諸葛嘉亦知道他不願與竺星河見麵,妥帖地遞上一個拙巧閣所製的皮麵具,戴在臉上如換了一個人。
剛登上綠樹掩映的堤岸,便聽到一陣飄渺仙音隨水風而來,是一個女子在彈琴唱歌,散入此時的煙柳荷風之中,令人忘俗。
朱聿恒走到雲光樓上,俯瞰下方天風閣。
竺星河身上依然係著“牽絲”,坐在廊下對著西湖品茶,遲緩的行動因為他舉止優雅,反倒令人覺得有種從容韻味。
離他三尺之外,有一個穿淺碧紗衣的少女正坐在花樹之下,彈著一曲《南呂·四塊玉》。
她的琴彈得好,歌聲更是婉轉動人,唱的是關漢卿所做的《四塊玉·別情》。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她低垂著頭且彈且歌,綠鬢如堆雲,皓腕如霜雪。
雖看不見麵容,但那纖嫋如煙靄的身影,柔婉如雲嵐的姿態,伴著她那纏綿悱惻的歌聲,足以想見她驚人的美麗。
見朱聿恒打量那少女,身旁的諸葛嘉低低出聲道:“她叫方碧眠,是方汝蕭的孫女。”
“方汝蕭?”朱聿恒端詳著那個光華如月的少女,“沒想到他還留下了孫女。”
靖難之後,當今聖上入應天登基。當時方汝蕭是朝中文臣領袖,受命撰寫登基詔書。但他當庭唾罵燕王是亂臣賊子,寧死不從,因此被淩遲處死,株連九族,女眷全部充入教坊司。
“她是遺腹子,在教坊司出生的。應天這邊頗有些人同情方家,因此她雖身在教坊,但並未受過垢辱。而且她頗類祖父,詩詞歌賦無不精通,也是江南一帶有名的才女。”
雖然當今聖上極為痛恨方汝蕭,但畢竟十七年過去了,民間對此事也不再諱莫如深,因此諸葛嘉說來隨意,朱聿恒聽來也並無太大反應。
“方碧眠……”朱聿恒最後再看了他們一眼,若有所思。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朱聿恒想到竺星河在彈丸中留下的那兩句詩,又看著這對相映生輝的璧人,淡淡道:“很合適。”
竺星河一杯茶還未喝完,便被帶到了雲光樓,看見坐於幾案之前的一個人。
逆光之中他神情僵冷,竺星河看出他該是遮掩了麵容。但由那端坐姿態中流露出來的清貴倨傲,讓他一眼便可以認出,這就是上次與他交談的人。
竺星河緩緩在他麵前坐下,問道:“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這反客為主的姿態,讓朱聿恒微微一哂,說道:“我看竺公子的日子,倒是頗為悠閑自在。”
“是,此處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又有人悉心照料飲食起居,除了行動不便之外,長居於此也未嚐不可。”他說著,抬手取過案上茶壺,斟了兩盞茶,推了一杯給他,笑道,“虎跑水龍井茶,堪稱天下一絕,我當年在海上可沒有這樣的好茶。”
“既然如此,那便多住幾日吧。”朱聿恒聞著茶香,淡淡道,“你在此間,外麵也有人甚是想念,讓我代為慰問。”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線索,妖風。隻能在雷電天氣出現的妖風,是否與大殿之火有關?雷電劈擊雖然會引起大火,但若讓十二根柱子同時著火,除非是當時天上能同時降下十二道雷電來適配?”
朱聿恒道:“我估計問題必定出在建造大殿的人身上,或許,他們能有機會在柱子上動手腳,利用我們所不知道的手法,讓十二根柱子同時起火。”
阿南讚賞道:“這想法很對,三大殿主要負責人是誰?”
“內宮監掌印太監薊承明主掌一切工地事務,因此,我確實想過要谘詢他。”朱聿恒凝視著她,慎重道,“可惜,他已經死在了奉天殿那場大火之中。”
“死了?”阿南挑一挑眉,“這倒好,與自己監造的宮殿共存亡,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而且他的死狀,非常奇特。”朱聿恒將薊承明當時的情況詳細介紹了一遍,因為現場情形詭異,他又持筆畫出了薊承明活活跪著燒死在地龍中的詭異狀況。
阿南這個古怪女人,聽到此等慘劇,眼睛都亮了:“既已接近生機,卻不肯進入,難道前方有比被烈火活活燒死更可怕的事情?”
朱聿恒搖頭道:“想象不出。而且事發之後,地龍被仔細搜尋過,並沒有任何阻擋他前進的障礙存在。”
“但我覺得他這個選擇還有個更有趣的地方。”阿南托著下巴,笑吟吟地望著他,“用玉山子砸開地麵,肯定要比砸開門窗更難吧?普通人的話肯定不會想到鑽地下去的。”
“這被砸開的地龍薄弱處,自然就是薊承明在一開始,給自己留好的後路。”朱聿恒皺眉,沉吟道,“現在想來,當時雷震不絕,也是薊承明進言,建議我們進入奉天殿避雷的。”
“所以,你肯定已經徹查過薊承明吧?有沒有什麽發現?”
朱聿恒搖搖頭,讓韋杭之去取來薊承明的檔案,有三四本,堆在石桌上給阿南看。
阿南一看見這麽多本,頭都大了,說道:“你翻幾個重要的地方給我看看,這裏怕不有幾萬字,看完都要天黑了。”
朱聿恒便翻了第一本中薊承明的出身、第二本中如何立功被一步步提拔高升的部分給她。
阿南一目十行看著,朱聿恒記得第三本中有關於他與葛家蜉蝣的事情,便將第三本翻開,尋找那處地方。
翻書之時,夾在書頁中的一張紙忽然飄了出來。朱聿恒抬手按住,見上麵是不明究竟的幾行無序數字,便掃了一眼那東西的來曆。
是薊承明死後,他的幹兒子在他床頭暗格發現的,知道朝廷在查他的事情,便送呈了上來,隻是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
朱聿恒見上麵寫的是,左旋一,左旋三,右旋四,左旋七,右旋五,右旋二,左旋一。
這是一個漸多又漸少的數字,若排列起來的話,那個可以旋轉的東西,大概類似於一個菱形,或者說……一個圓形。
一個圓形的,凹凸不平可以旋轉的彈丸。
他瞥了正皺眉看著薊承明檔案的阿南一眼,不動聲色地豎起書冊,將那張紙折好塞入了袖中。
他將書翻到蜉蝣那一頁,攤開放在阿南麵前,似乎察覺到什麽,轉頭看向亭外的韋杭之,問:“什麽事?”
韋杭之自然會意,立即稟報道:“大人,公務急事。”
朱聿恒收拾好自己那些畫,起身出了亭子,快步下山。到了自己所居的屋內,他問韋杭之:“從司鷲那裏拿到的鐵彈丸呢?”
韋杭之立即從抽屜裏取出給他。
他拿在手裏,等韋杭之出去了,看著上麵凹凸不平的地方,略略吸了一口氣,按照薊承明那張紙上的數字,按住第一層凹凸,向左略一旋轉。
第一層旋了細微的一格,輕微一頓,停了下來。
他停了停,指尖按在第二層,向左旋了三個小格。
第三層,向右旋了四個小格……
無聲無息之中,他慢慢開到最後一層,左旋一。
旋轉到位之後,毫無聲息。他有些詫異地看著這個彈丸,須臾,試著按住上下兩端,往下輕輕一按。
鐵彈丸如同一枚花苞,分成八片散開,就如一朵蓮花綻放於他的掌心,露出裏麵一個小紙卷。
在紙卷的周圍,是極薄的一層琉璃,裏麵盛著綠礬油(注1)。
朱聿恒長出了一口氣,此時才微覺後怕。
若是他不知這個開啟的數字,按錯了次序,恐怕早已擊破琉璃,綠礬油濺射而出,不僅毀了裏麵的紙卷,也會讓他的手指骨肉消融。
他托著這朵冉冉開放的鐵蓮花,臉上漸漸蒙上寒意。
三大殿縱火案的重要嫌犯薊承明,與阿南他們一群海客,究竟是什麽關係?
為何他們傳遞消息的方法,會出現在薊承明床頭的暗格之中?
蓮花已經徹底綻放。朱聿恒定了定神,抬手抽出裏麵的紙卷,展了開來。
--------------------
注1:綠礬油,即硫酸。
第47章 灼灼其華(1)
映入眼簾的,是竺星河那令人見之難忘的一手清雋好字: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這是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頷聯,這詩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更有名,分別是“黑雲壓城城欲摧”、“提攜玉龍為君死”。
看來,這是他們傳遞消息的法子。
有兩個可能,一是竺星河在放生池悄悄傳遞出了消息,二是這句詩早已寫好,危急時刻拿來召喚阿南。
朱聿恒又檢查了一遍,確定字條上沒有其他手腳後,原樣卷好放回了彈丸內。
他用極厚的錦袱包住彈丸,又將一本厚重字帖放在麵前以防綠礬油噴濺,再將如同蓮花般的彈丸合攏。
輕微地哢一聲,錦袱內的彈丸恢複了原樣。
確定它沒有問題後,他隔著錦緞,艱難地按照相反的次序,將它一點一點撥回原位。
等一切完成,他將彈丸收到抽屜中,打開熏香爐,將自己剛剛的畫在其中燒毀,又撥散了灰,才起身出門。
回到山頂亭中,阿南連第三本冊子都還沒看完,她揉揉太陽穴,有些煩躁地抬起頭,正看見朱聿恒拾級而上,在夏日光暈之中,越顯清雋脫俗。
她托腮望著他,等他走過自己身邊時,笑道:“阿言,你身上好香。”
朱聿恒淡淡掃了她一眼,聲音波瀾不驚:“專心看書。”
“是是是。”阿南應付著,繼續看薊承明的生平。
而他坐在她的對麵,解著那個“十二天宮”岐中易。
夏日清風徐來,頭頂鳥雀啾啁,西湖波光盡在身邊。偶爾岐中易輕微敲擊相撞,清脆的叮一聲,更顯靜謐閑適。
阿南將最後一冊看完,丟在桌上,說道:“薊承明發現蜉蝣而大笑那裏,必定也是他注意到葛家的開始。葛家所有人被流放雲南,他可利用的,隻有葛稚雅了。”
“但我不太明白的是,”朱聿恒略略前傾,看著她問,“當今聖上待薊承明不薄,一再提拔擢升,直至掌印太監。這已經是一個宦官所能達到的最巔峰了,他為何還要犯下如此事端?”
“可能太監身體殘缺後,心態扭曲吧。”阿南說著,又“呃”了一聲,補充道,“不過阿言你不一樣,你高大偉岸,還有喉結,前天我好像看到你還長了點胡子,你是年紀比較大才淨身的嗎?我聽說童貫也有胡子……”
說到這兒,她一看朱聿恒的臉色特別難看,忙改口道:“當然了阿言你和童貫那個大奸臣肯定不一樣!”
朱聿恒冷冷道:“廢話少說。”
阿南吐吐舌頭,有點不好意思地靠在後方亭柱上,揉著自己的脖子道:“咱們已經將這幾起縱火案大致了解清楚了,案情也拚湊完整,現在隻差一個證實。希望趕緊來個雷雨天,我好找楚元知做一下當時火情的還原。”
朱聿恒微覺詫異,問:“你已經全部清楚了?”
“差不多了。畢竟這事兒拖不起,我家公子還蒙冤不白呢,再說……”她又對著他一笑,“你的性命也懸在這個案子上啊,我怎麽能鬆懈呢?”
明明她笑容明燦,可知道自己隻是順帶的“也”,朱聿恒的心中,還是湧起了難言的鬱悶煩躁。
似乎,還有一些自己並不願承認的酸澀。
阿南是個急性子,用過午飯後,當即就要找楚元知探討縱火手段的可能性。
朱聿恒命人送她到楚元知那邊,阿南詫異問:“你不一起去嗎?”
“我是官府的人,楚元知是嫌疑人。讓他幫我們搜查火場本就已與律令有悖,你去找他可以,但我不方便與嫌疑人一起行事。”
“你們官府挺講究啊。”阿南也不在意,抱怨了一句便縱馬離去。
而朱聿恒目送她離去後,則上了一條不起眼的官船,從孤山一直向南,橫穿西湖,再度前往放生池。
知道竺星河那邊的人一直在關注放生池,朱聿恒在船上換了錦衣衛的服飾,諸葛嘉亦知道他不願與竺星河見麵,妥帖地遞上一個拙巧閣所製的皮麵具,戴在臉上如換了一個人。
剛登上綠樹掩映的堤岸,便聽到一陣飄渺仙音隨水風而來,是一個女子在彈琴唱歌,散入此時的煙柳荷風之中,令人忘俗。
朱聿恒走到雲光樓上,俯瞰下方天風閣。
竺星河身上依然係著“牽絲”,坐在廊下對著西湖品茶,遲緩的行動因為他舉止優雅,反倒令人覺得有種從容韻味。
離他三尺之外,有一個穿淺碧紗衣的少女正坐在花樹之下,彈著一曲《南呂·四塊玉》。
她的琴彈得好,歌聲更是婉轉動人,唱的是關漢卿所做的《四塊玉·別情》。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她低垂著頭且彈且歌,綠鬢如堆雲,皓腕如霜雪。
雖看不見麵容,但那纖嫋如煙靄的身影,柔婉如雲嵐的姿態,伴著她那纏綿悱惻的歌聲,足以想見她驚人的美麗。
見朱聿恒打量那少女,身旁的諸葛嘉低低出聲道:“她叫方碧眠,是方汝蕭的孫女。”
“方汝蕭?”朱聿恒端詳著那個光華如月的少女,“沒想到他還留下了孫女。”
靖難之後,當今聖上入應天登基。當時方汝蕭是朝中文臣領袖,受命撰寫登基詔書。但他當庭唾罵燕王是亂臣賊子,寧死不從,因此被淩遲處死,株連九族,女眷全部充入教坊司。
“她是遺腹子,在教坊司出生的。應天這邊頗有些人同情方家,因此她雖身在教坊,但並未受過垢辱。而且她頗類祖父,詩詞歌賦無不精通,也是江南一帶有名的才女。”
雖然當今聖上極為痛恨方汝蕭,但畢竟十七年過去了,民間對此事也不再諱莫如深,因此諸葛嘉說來隨意,朱聿恒聽來也並無太大反應。
“方碧眠……”朱聿恒最後再看了他們一眼,若有所思。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朱聿恒想到竺星河在彈丸中留下的那兩句詩,又看著這對相映生輝的璧人,淡淡道:“很合適。”
竺星河一杯茶還未喝完,便被帶到了雲光樓,看見坐於幾案之前的一個人。
逆光之中他神情僵冷,竺星河看出他該是遮掩了麵容。但由那端坐姿態中流露出來的清貴倨傲,讓他一眼便可以認出,這就是上次與他交談的人。
竺星河緩緩在他麵前坐下,問道:“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這反客為主的姿態,讓朱聿恒微微一哂,說道:“我看竺公子的日子,倒是頗為悠閑自在。”
“是,此處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又有人悉心照料飲食起居,除了行動不便之外,長居於此也未嚐不可。”他說著,抬手取過案上茶壺,斟了兩盞茶,推了一杯給他,笑道,“虎跑水龍井茶,堪稱天下一絕,我當年在海上可沒有這樣的好茶。”
“既然如此,那便多住幾日吧。”朱聿恒聞著茶香,淡淡道,“你在此間,外麵也有人甚是想念,讓我代為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