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裏,”阿南右手不便,因此朱聿恒抬手幫她按住書頁,示意她看自己關注的那幾行,“關先生北伐的六年裏,每年七月初,都會發生一些事情。”
“七月初?”阿南眼睛掃了下去,“初六嗎?”
她記得那副龍鳳皇帝禦筆的畫像上寫著,七月初六所繪。
不過並不是。第一年是龍鳳三年七月初九,韓淩兒親自出城送別三路大軍,與關先生執手依依惜別。
“三路大軍北伐,其他二路大概都是按規行事,唯獨對待關先生,似乎不一般呢。”阿南點評著,又翻到第二年的七月。
龍鳳四年七月初五,關先生轉戰晉寧,皇帝賞賜馳送至軍營。
“七月初五,第二天就是七月初六了。”阿南抬眼看向朱聿恒,“拙巧閣內傅靈焰那副畫像……你還記得嗎?”
朱聿恒點頭:“七月初六,應該便是傅靈焰的生辰。”
她滿意地衝他一笑,又繼續看下去:“龍鳳五年,關先生攻克遼陽,任遼陽行省平章事。七月初,因元軍圍攻汴京,他拋下遼陽潛行回軍,救護龍鳳帝退守安慶。”
“這也使得龍鳳六年關先生瘋狂反擊元軍,橫掃北漠,攻克大寧,又再取上都。而那年七月初,朝廷的賞賜又千裏迢迢送到了上都,和之前一樣,無人知曉韓淩兒特意給關先生送來的,究竟是什麽東西。”
至龍鳳七年六月,罕察帖木兒反撲義軍,圍攻益都,關先生將其軍引於渤海,設陣將其一舉擊殺。
“渤海。”阿南若有所思地點著這個地方,又道,“聽說當時北元岌岌可危,罕察帖木兒是南拒義軍的唯一希望?”
朱聿恒於此自然比她更為了解:“是,蒙元當時全靠他一力支撐。我曾聽老臣回憶,太.祖聞聽他的死訊後,對左右喜形於色道,‘天下無人矣!’”
至此元廷再無人可力挽狂瀾,敗勢已成。那年七月初,龍鳳皇帝親赴山東,為關先生慶功。
直至九月,二人分別後,關先生二渡碧江,連克朔、撫、安三州。誰知就在這勢如破竹之時,關先生卻在年底一病不起,他派人知照龍鳳帝,並於正月被襲殺於王京,屍骨無存。
“三個月,一個橫空出世的戰神,就此消失了。”阿南將書冊合上,托腮若有所思地望著他,“真是令人措手不及。”
朱聿恒望著麵前眉眼氤氳倦怠的阿南,遙想著當年驚才絕豔的“關先生”,緩緩道:“可是,她別無選擇。”
“是啊,畢竟三月還能遮掩,四五月就要顯懷,在軍中要如何遮掩得住呢?”阿南歎了口氣,掰著手指道,“而按照時間來推斷的話,當時腹中這個孩子,定然就是六十年前被傅靈焰帶著輾轉尋醫的那一個了。”
傅靈焰於軍中所懷,並借死遁而生下的孩子,最終卻遭山河社稷圖纏身,成為朱聿恒的前車之鑒。
這個結論,讓兩個人都陷入沉默。
傅靈焰苦苦追尋孩子的生路,最終帶著孩子渡海求生。而六十年後,同樣身中怪病的朱聿恒,身上血脈崩潰的時間,卻與她在各地設下的機關陣法嚴絲合縫。
她放棄了關先生與姬貴妃的身份,離開了宮闈,遠離了權力紛爭,帶著孩子奔波於大江南北,遍尋名醫,希望能救治自己的孩子。
而就在她尋醫的途中,韓宋朝表麵上進入全盛時期,北元一蹶不振節節敗退,下屬諸王迅速光複南方。但輝煌表象下,是韓淩兒無力節製各路藩王,諸王為擴充地盤而陷入混戰,直至各股勢力最終合並為三支大勢。
難以節製諸王的韓淩兒,在利用諸王相爭來平衡勢力的同時,催促傅靈焰盡快回歸。
他們翻過了韓淩兒給傅靈焰寫的信件——其實嚴格說來,更像是詔書。詔姬貴妃回朝,勿使金冊玉寶蒙塵,椒房蘭閨空置。
傅靈焰確實回去了,還與韓淩兒有了第二個孩子,但孩子尚在腹中,她便隻身離開了皇宮,再未回歸。
亂世紛爭終有停息之日,而當本朝太.祖於鄱陽湖擊潰其餘諸王主力之後,龍勢已成,再難遏製。
韓淩兒被部將迎往應天,等待他的是應天郊外那座由傅靈焰親自選址構想、居於瀑布之畔宛若仙閣的行宮。
船行至長江入海口之時,韓淩兒曾短暫停靠傅靈焰創建的拙巧閣,在那座四季花開錦繡的東風入律樓閣之下,尋訪當初那條身影。
然而,那裏隻留下了他曾為傅靈焰繪製過的畫像。
傅靈焰早已離開了故土,乘槎歸於海上,再不回還。
龍鳳皇帝隻拿到了她寫給他的最後隻字片語,一封訣別信。
阿南將最後一封信拆開,看著上麵的第一句,神情疑惑黯然。
十年光陰,離合聚散。傅靈焰的筆跡未變,行文口吻也未變,隻是當年繾綣溫柔的離愁別恨,全都已轉成了決絕去意。
“今番留信,與君永訣。舟楫南渡,浮槎於海。千山沉沉,萬壑澹澹。千秋萬載,永不複來。”
當年這段轟轟烈烈的相愛,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也決定了山河與王朝的起落。可最終,隻落得她隻身離去,與他恩斷義絕。
韓淩兒最終未能見到傅靈焰精心為他設計的行宮。
他的船尚未到達應天,便因風暴而傾覆。眾將士為這位不幸的皇帝痛哭一場後,新帝順理成章登基,勵精圖治,開創了全新的蓬勃王朝。
第157章 故國舊夢(3)
“為什麽呢……”
一夜困意襲來,阿南靠在榻上睡去時,手中兀自握著那封訣別信。
傅靈焰並未透露什麽,可她依舊能從這幾行字中看到失望、怨恨與決絕。
阿南迷迷糊糊合上眼,任由那頁發黃信箋飄落在自己的心口。她抬手按著這古舊薄透的紙張,想知道韓淩兒究竟做了什麽,會讓當年那般愛他的傅靈焰消磨掉了所有感情,轉身離他而去。
“對她不好嗎……”
不可能不好。他年年記得她的生辰,滿懷愛意為她繪像、替她親手製作笛子,簡直就像是一對民間的癡戀男女。
是當初有了嫌隙而離開嗎?
可韓淩兒有需要,她還是帶著孩子回來了,他們的感情並無變化,還多了一個女兒——也就是傅準的母親。
是相隔太遠生疏了嗎?
可看訣別信裏的感情,絕非是淡了或者變了。
這裏麵,肯定有什麽外人所不知道的緣由,導致了傅靈焰如此狠心決裂。
六十年前,她在大江南北設下這些陣法,是為了對抗入侵的外族,收複中華。因此在北伐成功之後,她便關閉了這些殺陣,此後她攜子遠遁海外,應該是沒有回來過。
那麽,是誰利用這一甲子循環之期興風作浪,又是誰、以何種手法,將阿琰的性命牽係在她留下的陣法之中呢?
困倦讓阿南在思索中沉沉睡去,可即使進入了夢鄉,她依舊無法擺脫雜亂思緒。
在夢裏,她眼前縱橫來去盡是虛妄的幻影。
她眼前出現了年幼時曾遇到過的,慈祥對她微笑的白發老婆婆,她努力想看清她年輕時的模樣,卻發現她並不是畫像上的樣子,而是幻化成了傅準的模樣。
她還看見傅靈焰握著自己的手,問,阿南,你會重蹈我的覆轍嗎?
阿南想問是什麽覆轍,回頭卻看見阿琰溫柔的容顏。他手中珠玉鮮花燦然鮮明,可比它們更為動人的,是他凝望她時那爍爍眸光。
正在心底欣喜間,她腳下忽然一鬆,眼睜睜看著傅靈焰不斷向下跌落。她急忙抬手想抓住她,可千山萬水,層巒疊嶂,失重墜落的人忽然變成了阿南她自己。
她心裏忽然明白過來,這是從三千階跌落的自己,再也采擷不到心中的星辰。
痛苦絕望讓她驟然醒轉,坐起時看見窗外已是午後。身上海棠百蝶緙絲被溫暖柔軟,顯然是睡著後朱聿恒幫她蓋上的。
她捂住雙眼,夢裏的一切還沉沉壓在心口,難以釋懷。
她怎麽會與傅靈焰合二為一呢……真是怪事。
許久,阿南才緩過一口氣,穿好衣服推門出去,看見門外輪值的廖素亭。
“南姑娘,你起來啦!提督大人臨時有事出去了,你要是找他的話稍微等等,很快應該也就回來了。”
廖素亭性子活潑,與韋杭之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阿南與他混得很熟,也不顧忌什麽,隨手抄起桌上一盤核桃餅,端過來與他一起站在屋簷下吃著。
抬頭看看天氣,日頭已西斜,她問:“他什麽時候走的?”
“未時。接到飛鴿傳書,殿下吩咐了事情便出發了,好像挺急的。”
阿南算算時間,心下思忖著,難道前去探索魔鬼城的人發現了陣法入口?可如果是這樣的話,阿琰應該會等她睡醒了再一起過去,不應該一個人匆匆出發啊?
“他帶了多少人過去?”
“沒幾個,就諸葛提督、墨先生、傅閣主他們。”
“唔……”她啃完一個核桃餅又捏起一個,尋思著那就更不像是去破陣的樣子了。
飛鴿傳書,這麽著急,難道說,是那邊出事了?
正在思忖著,卻見驛館門房朝他們招手示意。廖素亭起身走到門口,馬上又轉回來了,對阿南說:“阿晏來了。”
“來找殿下嗎?他不在呢……”
“他指明了來找你的。”
阿南錯愕中,把手中核桃餅都給捏碎了:“找我?”
拍去身上的碎餅屑,阿南趕緊跑到門口一看,身穿喪服等在驛站門口的人,可不正是卓晏麽!
看見她出來,卓晏立即迎了上來,望著阿南雙唇張了張,似要說什麽,卻又不便當著眾人的麵提起。
阿南見狀,示意他與自己一起到裏麵去。剛跨過門檻,她腦中一閃念,帶著他走到了楚元知的住處。
“阿晏,你過來是有什麽事嗎?卞叔可還好?”帶著卓晏與楚元知到屋內坐下,阿南心懷鬼胎地給他們斟茶,搜腸刮肚思索怎麽把話題引過去——甚至她還朝楚元知使了個眼色,表示實在不行,騙也要騙得卓晏同意開棺才好。
楚元知自然記得阿南和他商量給他爹開棺驗屍的事情,可看著披麻戴孝神情低落的卓晏,他欲言又止,實在開不了口。
在阿南眼色的聳動下,楚元知終於輕咳一聲,正要開口,誰知卓晏卻神思不屬地抬眼看阿南,先開了口:“阿南,楚先生……我今日過來,是有個不情之請……”
阿南立即拍胸脯道:“阿晏你有什麽事盡管說,能幫的我們一定盡力!”
“此事……委實有點難以啟齒,尤其是我身為人子,我知道……實在是不孝之至……”卓晏艱難地說著,一字字從喉口擠出,嗓音都顯得嘶啞,“我、我聽義莊的人說你們去驗過北元王女的屍身,所以想請你們,也驗一驗我爹的屍身。”
楚元知顫抖的手一錯,茶碗直接就打翻了。
阿南也是目瞪口呆,一時無言。
“我知道蓋棺定論,入土為安,萬萬不該有這樣的想法。可……可我爹即將安葬,近日卻還是風言風語,說我爹生前肯定是做了極大的惡事,才導致被天打雷劈而死……我決不能容忍別人這樣說我爹!我爹之死,其中蹊蹺甚多,是以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韙,我也想請朝廷徹查此案,還我爹一個清白!”
“阿晏,你既然這樣想,那我們肯定為你盡力,絕不辜負你的期望!”阿南一拍桌子,大聲道,“是非曲直,我們一定還你爹一個公道!”
楚元知在旁邊嘴角抽了抽,但阿南一個眼神瞟過來,他立即重重點頭,大力附和:“南姑娘說得對!此事,我們義不容辭!”
阿南以權壓人,借了敦煌最資深的兩位仵作過來,楚元知熟知雷火,自然也列席在旁。
卞存安作為“未亡人”,在靈堂與他們相見,垂淚拜托,哭得暈厥。
堂上僧侶道士念了九九八十一遍往生咒,符水遍灑,金磬輕擊,香煙繚繞中眾人開啟棺木,將裏麵卓壽的屍身顯露出來。
兩個仵作上前,將卓壽的壽衣解開,露出屍身,報告著屍身狀態,在卷宗上記錄著。
而阿南走到棺木旁看了卓壽遺體一眼,與楚元知交換了一個眼神——
一模一樣。
卓壽與北元王女,一男一女,一個城南一個城北,可是那被焚燒得焦黑的屍身,一般無二。
楚元知精通雷火痕跡,一邊聽他們驗屍,一邊檢查屍身痕跡。
“七月初?”阿南眼睛掃了下去,“初六嗎?”
她記得那副龍鳳皇帝禦筆的畫像上寫著,七月初六所繪。
不過並不是。第一年是龍鳳三年七月初九,韓淩兒親自出城送別三路大軍,與關先生執手依依惜別。
“三路大軍北伐,其他二路大概都是按規行事,唯獨對待關先生,似乎不一般呢。”阿南點評著,又翻到第二年的七月。
龍鳳四年七月初五,關先生轉戰晉寧,皇帝賞賜馳送至軍營。
“七月初五,第二天就是七月初六了。”阿南抬眼看向朱聿恒,“拙巧閣內傅靈焰那副畫像……你還記得嗎?”
朱聿恒點頭:“七月初六,應該便是傅靈焰的生辰。”
她滿意地衝他一笑,又繼續看下去:“龍鳳五年,關先生攻克遼陽,任遼陽行省平章事。七月初,因元軍圍攻汴京,他拋下遼陽潛行回軍,救護龍鳳帝退守安慶。”
“這也使得龍鳳六年關先生瘋狂反擊元軍,橫掃北漠,攻克大寧,又再取上都。而那年七月初,朝廷的賞賜又千裏迢迢送到了上都,和之前一樣,無人知曉韓淩兒特意給關先生送來的,究竟是什麽東西。”
至龍鳳七年六月,罕察帖木兒反撲義軍,圍攻益都,關先生將其軍引於渤海,設陣將其一舉擊殺。
“渤海。”阿南若有所思地點著這個地方,又道,“聽說當時北元岌岌可危,罕察帖木兒是南拒義軍的唯一希望?”
朱聿恒於此自然比她更為了解:“是,蒙元當時全靠他一力支撐。我曾聽老臣回憶,太.祖聞聽他的死訊後,對左右喜形於色道,‘天下無人矣!’”
至此元廷再無人可力挽狂瀾,敗勢已成。那年七月初,龍鳳皇帝親赴山東,為關先生慶功。
直至九月,二人分別後,關先生二渡碧江,連克朔、撫、安三州。誰知就在這勢如破竹之時,關先生卻在年底一病不起,他派人知照龍鳳帝,並於正月被襲殺於王京,屍骨無存。
“三個月,一個橫空出世的戰神,就此消失了。”阿南將書冊合上,托腮若有所思地望著他,“真是令人措手不及。”
朱聿恒望著麵前眉眼氤氳倦怠的阿南,遙想著當年驚才絕豔的“關先生”,緩緩道:“可是,她別無選擇。”
“是啊,畢竟三月還能遮掩,四五月就要顯懷,在軍中要如何遮掩得住呢?”阿南歎了口氣,掰著手指道,“而按照時間來推斷的話,當時腹中這個孩子,定然就是六十年前被傅靈焰帶著輾轉尋醫的那一個了。”
傅靈焰於軍中所懷,並借死遁而生下的孩子,最終卻遭山河社稷圖纏身,成為朱聿恒的前車之鑒。
這個結論,讓兩個人都陷入沉默。
傅靈焰苦苦追尋孩子的生路,最終帶著孩子渡海求生。而六十年後,同樣身中怪病的朱聿恒,身上血脈崩潰的時間,卻與她在各地設下的機關陣法嚴絲合縫。
她放棄了關先生與姬貴妃的身份,離開了宮闈,遠離了權力紛爭,帶著孩子奔波於大江南北,遍尋名醫,希望能救治自己的孩子。
而就在她尋醫的途中,韓宋朝表麵上進入全盛時期,北元一蹶不振節節敗退,下屬諸王迅速光複南方。但輝煌表象下,是韓淩兒無力節製各路藩王,諸王為擴充地盤而陷入混戰,直至各股勢力最終合並為三支大勢。
難以節製諸王的韓淩兒,在利用諸王相爭來平衡勢力的同時,催促傅靈焰盡快回歸。
他們翻過了韓淩兒給傅靈焰寫的信件——其實嚴格說來,更像是詔書。詔姬貴妃回朝,勿使金冊玉寶蒙塵,椒房蘭閨空置。
傅靈焰確實回去了,還與韓淩兒有了第二個孩子,但孩子尚在腹中,她便隻身離開了皇宮,再未回歸。
亂世紛爭終有停息之日,而當本朝太.祖於鄱陽湖擊潰其餘諸王主力之後,龍勢已成,再難遏製。
韓淩兒被部將迎往應天,等待他的是應天郊外那座由傅靈焰親自選址構想、居於瀑布之畔宛若仙閣的行宮。
船行至長江入海口之時,韓淩兒曾短暫停靠傅靈焰創建的拙巧閣,在那座四季花開錦繡的東風入律樓閣之下,尋訪當初那條身影。
然而,那裏隻留下了他曾為傅靈焰繪製過的畫像。
傅靈焰早已離開了故土,乘槎歸於海上,再不回還。
龍鳳皇帝隻拿到了她寫給他的最後隻字片語,一封訣別信。
阿南將最後一封信拆開,看著上麵的第一句,神情疑惑黯然。
十年光陰,離合聚散。傅靈焰的筆跡未變,行文口吻也未變,隻是當年繾綣溫柔的離愁別恨,全都已轉成了決絕去意。
“今番留信,與君永訣。舟楫南渡,浮槎於海。千山沉沉,萬壑澹澹。千秋萬載,永不複來。”
當年這段轟轟烈烈的相愛,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也決定了山河與王朝的起落。可最終,隻落得她隻身離去,與他恩斷義絕。
韓淩兒最終未能見到傅靈焰精心為他設計的行宮。
他的船尚未到達應天,便因風暴而傾覆。眾將士為這位不幸的皇帝痛哭一場後,新帝順理成章登基,勵精圖治,開創了全新的蓬勃王朝。
第157章 故國舊夢(3)
“為什麽呢……”
一夜困意襲來,阿南靠在榻上睡去時,手中兀自握著那封訣別信。
傅靈焰並未透露什麽,可她依舊能從這幾行字中看到失望、怨恨與決絕。
阿南迷迷糊糊合上眼,任由那頁發黃信箋飄落在自己的心口。她抬手按著這古舊薄透的紙張,想知道韓淩兒究竟做了什麽,會讓當年那般愛他的傅靈焰消磨掉了所有感情,轉身離他而去。
“對她不好嗎……”
不可能不好。他年年記得她的生辰,滿懷愛意為她繪像、替她親手製作笛子,簡直就像是一對民間的癡戀男女。
是當初有了嫌隙而離開嗎?
可韓淩兒有需要,她還是帶著孩子回來了,他們的感情並無變化,還多了一個女兒——也就是傅準的母親。
是相隔太遠生疏了嗎?
可看訣別信裏的感情,絕非是淡了或者變了。
這裏麵,肯定有什麽外人所不知道的緣由,導致了傅靈焰如此狠心決裂。
六十年前,她在大江南北設下這些陣法,是為了對抗入侵的外族,收複中華。因此在北伐成功之後,她便關閉了這些殺陣,此後她攜子遠遁海外,應該是沒有回來過。
那麽,是誰利用這一甲子循環之期興風作浪,又是誰、以何種手法,將阿琰的性命牽係在她留下的陣法之中呢?
困倦讓阿南在思索中沉沉睡去,可即使進入了夢鄉,她依舊無法擺脫雜亂思緒。
在夢裏,她眼前縱橫來去盡是虛妄的幻影。
她眼前出現了年幼時曾遇到過的,慈祥對她微笑的白發老婆婆,她努力想看清她年輕時的模樣,卻發現她並不是畫像上的樣子,而是幻化成了傅準的模樣。
她還看見傅靈焰握著自己的手,問,阿南,你會重蹈我的覆轍嗎?
阿南想問是什麽覆轍,回頭卻看見阿琰溫柔的容顏。他手中珠玉鮮花燦然鮮明,可比它們更為動人的,是他凝望她時那爍爍眸光。
正在心底欣喜間,她腳下忽然一鬆,眼睜睜看著傅靈焰不斷向下跌落。她急忙抬手想抓住她,可千山萬水,層巒疊嶂,失重墜落的人忽然變成了阿南她自己。
她心裏忽然明白過來,這是從三千階跌落的自己,再也采擷不到心中的星辰。
痛苦絕望讓她驟然醒轉,坐起時看見窗外已是午後。身上海棠百蝶緙絲被溫暖柔軟,顯然是睡著後朱聿恒幫她蓋上的。
她捂住雙眼,夢裏的一切還沉沉壓在心口,難以釋懷。
她怎麽會與傅靈焰合二為一呢……真是怪事。
許久,阿南才緩過一口氣,穿好衣服推門出去,看見門外輪值的廖素亭。
“南姑娘,你起來啦!提督大人臨時有事出去了,你要是找他的話稍微等等,很快應該也就回來了。”
廖素亭性子活潑,與韋杭之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阿南與他混得很熟,也不顧忌什麽,隨手抄起桌上一盤核桃餅,端過來與他一起站在屋簷下吃著。
抬頭看看天氣,日頭已西斜,她問:“他什麽時候走的?”
“未時。接到飛鴿傳書,殿下吩咐了事情便出發了,好像挺急的。”
阿南算算時間,心下思忖著,難道前去探索魔鬼城的人發現了陣法入口?可如果是這樣的話,阿琰應該會等她睡醒了再一起過去,不應該一個人匆匆出發啊?
“他帶了多少人過去?”
“沒幾個,就諸葛提督、墨先生、傅閣主他們。”
“唔……”她啃完一個核桃餅又捏起一個,尋思著那就更不像是去破陣的樣子了。
飛鴿傳書,這麽著急,難道說,是那邊出事了?
正在思忖著,卻見驛館門房朝他們招手示意。廖素亭起身走到門口,馬上又轉回來了,對阿南說:“阿晏來了。”
“來找殿下嗎?他不在呢……”
“他指明了來找你的。”
阿南錯愕中,把手中核桃餅都給捏碎了:“找我?”
拍去身上的碎餅屑,阿南趕緊跑到門口一看,身穿喪服等在驛站門口的人,可不正是卓晏麽!
看見她出來,卓晏立即迎了上來,望著阿南雙唇張了張,似要說什麽,卻又不便當著眾人的麵提起。
阿南見狀,示意他與自己一起到裏麵去。剛跨過門檻,她腦中一閃念,帶著他走到了楚元知的住處。
“阿晏,你過來是有什麽事嗎?卞叔可還好?”帶著卓晏與楚元知到屋內坐下,阿南心懷鬼胎地給他們斟茶,搜腸刮肚思索怎麽把話題引過去——甚至她還朝楚元知使了個眼色,表示實在不行,騙也要騙得卓晏同意開棺才好。
楚元知自然記得阿南和他商量給他爹開棺驗屍的事情,可看著披麻戴孝神情低落的卓晏,他欲言又止,實在開不了口。
在阿南眼色的聳動下,楚元知終於輕咳一聲,正要開口,誰知卓晏卻神思不屬地抬眼看阿南,先開了口:“阿南,楚先生……我今日過來,是有個不情之請……”
阿南立即拍胸脯道:“阿晏你有什麽事盡管說,能幫的我們一定盡力!”
“此事……委實有點難以啟齒,尤其是我身為人子,我知道……實在是不孝之至……”卓晏艱難地說著,一字字從喉口擠出,嗓音都顯得嘶啞,“我、我聽義莊的人說你們去驗過北元王女的屍身,所以想請你們,也驗一驗我爹的屍身。”
楚元知顫抖的手一錯,茶碗直接就打翻了。
阿南也是目瞪口呆,一時無言。
“我知道蓋棺定論,入土為安,萬萬不該有這樣的想法。可……可我爹即將安葬,近日卻還是風言風語,說我爹生前肯定是做了極大的惡事,才導致被天打雷劈而死……我決不能容忍別人這樣說我爹!我爹之死,其中蹊蹺甚多,是以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韙,我也想請朝廷徹查此案,還我爹一個清白!”
“阿晏,你既然這樣想,那我們肯定為你盡力,絕不辜負你的期望!”阿南一拍桌子,大聲道,“是非曲直,我們一定還你爹一個公道!”
楚元知在旁邊嘴角抽了抽,但阿南一個眼神瞟過來,他立即重重點頭,大力附和:“南姑娘說得對!此事,我們義不容辭!”
阿南以權壓人,借了敦煌最資深的兩位仵作過來,楚元知熟知雷火,自然也列席在旁。
卞存安作為“未亡人”,在靈堂與他們相見,垂淚拜托,哭得暈厥。
堂上僧侶道士念了九九八十一遍往生咒,符水遍灑,金磬輕擊,香煙繚繞中眾人開啟棺木,將裏麵卓壽的屍身顯露出來。
兩個仵作上前,將卓壽的壽衣解開,露出屍身,報告著屍身狀態,在卷宗上記錄著。
而阿南走到棺木旁看了卓壽遺體一眼,與楚元知交換了一個眼神——
一模一樣。
卓壽與北元王女,一男一女,一個城南一個城北,可是那被焚燒得焦黑的屍身,一般無二。
楚元知精通雷火痕跡,一邊聽他們驗屍,一邊檢查屍身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