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當年在海上有個凶名叫水族浩劫,絕非浪得虛名。差不多的餌料同樣的地點,李景龍那邊毫無動靜,而她一邊烘手一邊隨便拉拉魚竿,大魚小魚就忙忙上鉤,被她拿草莖串了嘴養在岸邊水坑,一時間眾魚撲騰,熱鬧非凡。
李景龍雖然釣魚技藝不差,但這寒天凍水中哪有收獲,老半天上了一根手指長的麥穗兒,氣得他胡子亂顫,解下來狠狠丟回水裏。
實在忍耐不住,他棄了魚竿,背著手站在阿南身後看著,覥著老臉搭話:“姑娘,你這收獲可不少啊。”
阿南仰頭朝他一笑:“還行,就是個頭不如以往。”
李景龍眼見她又上了一條尺把長的鱅魚,眼饞得不行:“這個頭還嫌棄,以往都釣什麽大魚?”
阿南抬手一指旁邊那塊大石頭:“你看,最長那條就是我幾個月前釣的。”
李景龍回頭一看,當即跳了起來:“什麽?紅漆畫的那條,是你釣的?”
“是呀,我和神機營一群人來這邊釣魚,結果一不小心,釣了條四尺多長的青魚。”阿南伸臂比劃了一下,笑眯眯道,“所以李太師當年刻在石頭上的那條金漆刻痕,被我壓下去啦。”
“那可是四尺的大魚!你這小胳膊小腿的女娃兒,怎麽沒被四尺的大青魚拉水裏去?”李景龍不敢置信,吹胡子瞪眼中瞥到紅漆刻痕邊押的那個“南”字,又察覺到了一件事,“咦?這麽說,你就是那個司南?這回與皇太孫殿下一起去西南立下大功的那個那個……女海客?”
“是呀,見過李太師。”阿南也不隱瞞,笑吟吟朝他一拱手,“再說四尺長的魚也不算什麽,我當年在海上,比人還長的魚也釣過,能吞舟的鯨鯢也捕過,都是小事一樁。”
李景龍上下端詳著她,嘖嘖稱奇。
阿南隨意甩鉤,往火邊湊了湊,搓著手抱怨道:“江南冬天也太冷了,這天氣,我手都僵了。”
“來,喝點酒暖暖。”李景龍大方地示意身旁老仆送酒上來,就著火堆溫了酒。阿南也給他分了餌料和窩料,指點他換了個窩點。
一老一少在江邊喝著熱酒,釣著魚,談笑風生。
朱聿恒過來時,看見這副熱絡模樣,不由得搖頭而笑,上來在他們中間坐下,問:“寒江釣孤風,能飲一杯無?”
“什麽釣孤風,我釣了幾十條大魚了。”阿南笑嘻嘻地給他倒酒,指著自己的戰績讓他開眼。
她的雙頰在寒風中凍得紅撲撲的,呼吸間噴出的白氣縈繞在笑靨之上,如同一朵豔麗無匹的芍藥籠於煙霧之中,令他怦然心動。
他忍不住抬手撫了撫她的鬢邊,幫她拍去水汽,才接過她遞來的酒杯。
啜著溫酒,朱聿恒與李景龍打過招呼,目光落在對麵的草鞋洲上,若有所思:“老太師喜歡這個地方?”
李景龍道:“此處江風浩蕩,氣勢非凡,景致絕佳,魚也挺多。”
“但這邊突出江麵,水流湍急,對釣魚來說,可不算個好位置。”阿南這個釣魚老手,一下便戳穿了他。
李景龍在她揶揄的目光下,也隻能訕笑道:“在意不在魚,老夫隻是常往這邊坐一坐,感懷一下當年往事。”
阿南瞧著浩蕩江麵,笑道:“這倒是,後人哪會記得李太師釣過幾條大魚小魚、釣技高不高超,隻會爭相評說您在靖難時的功過,是吧?”
一句話就戳心窩子,李景龍瞪了她一眼,臉上頓顯憋屈之色:“老夫倒寧願後人記得我釣過大魚,畢竟這輩子老夫也沒打過幾場露臉的仗,嗐!”
朱聿恒安慰道:“老太師何出此言,天下人皆知曉你當年是心憂百姓,審時度勢之舉。”
“唉,老夫惶恐!聖上才是真命天子,殿下您才是天定的社稷之主啊!”李景龍遙望遠遠沙洲,神情沉痛道,“太子殿下當年於大戰之前來營中找我相商,以天命示警於我。可惜我執迷不悟,直到慘敗後痛定思痛,再回顧當日一切,才知曉真龍出世,天命難違!”
阿南不耐煩聽他們這文縐縐的對話,單刀直入道:“老太師,我生得太晚了,對於當年那場大戰一無所知,要不,您給我講一講?特別是戰事最要緊的時刻,聽說當今聖上得上天相助,風斷帥旗?”
李景龍抬眼打量朱聿恒,見他隻對阿南微微而笑,一臉縱容的模樣,心下明白這兩人分明就是一夥的,她問的就是他所想的。
“殿下若有所詢,老夫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過風折帥旗之事已寫入實錄,此事人盡皆知,何須老頭多言?”
朱聿恒道:“紙上得來終覺淺,哪有身臨其境的詳細。太師便為我們講上一講吧。”
既然皇太孫殿下親自過來詢問,李景龍倒也幹脆,轉頭命老仆去烤魚,溫了酒拿到旁邊亭子中。
三人在亭中石桌邊坐下,李景龍倒了點茶水,在桌上以茶水繪出長江、草鞋洲與燕子磯,替代行軍戰圖。
“說到旗子,當年我率五十萬大軍沿江駐紮,軍中發號施令,全靠各路旗幟。我記得大戰之時,陣中有我的中軍司命旗,旗高一丈九尺,旗長三尺寬一尺,綴有五五二十五條尾帶,用以指揮我麾下五方旗進退來去;中軍以下部署有金鼓旗、五行旗、六丁六甲旗、星宿旗、角旗、八卦旗;手下各營將、把總、哨官、旗總又各有自己的認旗,旗高多在一丈八到一丈五之間,五十萬人各受旗幟所率,列陣排兵整整齊齊,想起當日情形,真叫旌旗蔽日,投鞭斷流……”
阿南心下暗暗叫苦,心想不就扯了一句風折帥旗嗎?這老頭是不是寂寞太久了,逮著人就碎碎念一大堆,渾不管別人隻想聽帥旗折斷的事是真是假,對調兵遣將和排兵布陣並無任何興趣。
正在興味索然之際,聽得李景龍抬手指著亭外江麵,道:“可就在那日那刻,這燕子磯畔,忽有赤龍現世!聖上挾匝地巨風,率兵馬登陸來襲,一瞬間地動山搖。我當時手持三軍機令旗,還妄圖負隅頑抗,誰知耳畔傳來數十萬士兵的驚呼,連長江的波濤都被壓過了!我抬頭一看,隻見麾下如林旗杆於一瞬間全部折斷,大小長短無一幸免。當時我尚未回過神,手中腰旗已斷,眼前又忽然一黑,頭頂那杆三軍司命旗向著我撲頭蓋臉倒下。我站立不穩,被砸倒在地之際,耳畔已經隻有廝殺與慘叫聲……”
阿南沒料到當時竟是這樣的場景,頓時張大了嘴,望著李景龍的眼睛都亮了。
朱聿恒也專注地盯著李景龍,等待他的下文。
而李景龍早已沉浸在往日的記憶中,手蘸茶水定在桌上,死死盯著對岸沙洲,聲音也有些恍惚起來。
“我一把掀開蓋在臉上的旗子,心道隻要召集我這五十萬大軍,便是碾壓之勢,何懼對麵區區數萬之眾?可等我要發號施令之時,才發現大小旗杆已折,將士進退失據,別說發號施令了,周圍全是喊殺聲和驚呼聲。我拚命喊叫副將營官,想要重整隊列,可喊破了喉嚨也隻召集了十餘人,在這山崩海嘯般的數十萬大軍潰亂中,又有何用?”
就如老農眼睜睜看著暴風雨侵襲初春麥浪,那巨大的力量由遠及近奔襲而來,最前列的士兵迅速被一波洶湧來勢碾壓,在鐵蹄下化為肉泥。
前排士兵驚慌失措,可如今所有指揮號令都已失效,一貫認旗為號的他們隻能如無頭蒼蠅般亂舞兵器,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隨即便潰不成軍。
再後方的士兵則回過神來,丟盔卸甲轉身便跑。還未等敵軍近身,已經有大半的人在互相推搡踐踏中倒下。
“我當時大喊,擂鼓!結陣!前衝!可金鼓旗已經折了,五方旗已經斷了,連我的三軍司命旗也被亂軍踩踏進了泥地。五十萬大軍哪,兵敗如山倒,兵士越多,這山一旦垮塌就越發可怕啊!”
時隔二十年,講起那一幕,他聲音顫抖,目光驚懼茫然,仿佛眼前又出現了那一日的場景。
燕子磯旁碧草樹木早已被夷平,天底下隻見黑壓壓的人影和紅通通的血,像海浪般一波波向後洶湧退散。
所有人都是驚恐失措,腦中除了逃跑之外,其餘一片空白。
就連三軍主帥李景龍,也在嘶吼無效後,絕望地在十數個忠心護主的將士保護下,慌亂往後撤退。
然而後方敗軍堵住了道路,而敵方刀槍箭矢已到眼前。他無路可逃也不願再逃,絕望中舉起佩刀,就要自刎。
正在此時,前將軍袁岫一把拉住了他,吼道:“將軍,事已至此,這是天命,咱們不若倒戈相向,順應天意吧!”
李景龍怔怔看著前方襲來的靖難軍,喃喃問:“天命?”
“若不是天命,怎麽會突然如此?而且將軍沒看到燕王反攻時的異象嗎?”
“你也……看到了?”李景龍緊抓住他的手。這不是幻覺,站在他身旁的袁岫,也看到了神風中赤龍騰空的幻象。
“是!將軍,咱們降了吧!”
簡文帝禦封的征虜大將軍,與他身邊的十餘位部將在亂軍中丟下了武器,束手就擒。
他們被帶到了靖難軍中。起兵三年戎馬倥傯的逆賊燕王,在一舉擊潰朝廷最強屏障後,終於露出了誌得意滿的神情,在營帳內接見降虜之時,也顯得十分隨意。
他的懷中抱著一個粉妝玉琢的可愛孩子,左手邊坐著莊重沉穩的世子,右手邊則是正在擦拭劍鋒血跡的次子。
燕王抱著孩子逗弄,這一刻仿佛隻是個慈愛的祖父,與他們笑語家常:“景龍,阿岫,咱三人的爹當年一起打天下,咱也是在軍中一起長大的,自有兄弟之誼。如今你們棄暗投明,願意站在本王這邊,本王真是喜不自勝!”
二人趕緊跪伏於地,重重叩頭,回答道:“王爺天命所歸,我二人願效犬馬之勞!”
靖難中這至關重要的一役,二十年來被傳為神跡,朝野無不津津樂道,因此朱聿恒早已熟悉其中經過。
而阿南身在海外,竺星河及身邊老人都對當年之事諱莫如深,因此是初次聽說。
她連手中茶都忘記喝了,緊盯著李景龍,問:“當時被抱著的那個孩子是……?”
李景龍沒回答,隻將目光看向朱聿恒。
朱聿恒道:“我自幼得聖上疼愛,哪怕戰事頻繁,也總會遣人北上問詢探望。燕子磯之戰前夕,聖上晚晚夢見我,憂心牽掛,因此連續三日寫信詢問。父王見信後擔心影響戰局,便親自攜我押送輜重南下,以慰聖上心懷。”
“是,聖上對殿下的拳拳之心,朝野人盡皆知。”李景龍附和道,“我還記得陪聖上第一次查看國庫時,其餘東西聖上都沒在意,單從裏麵拿了一對金娃娃,親手帶給了殿下。”
有如此優秀的孫兒,誰不會悉心愛護培養呢。阿南瞄著朱聿恒,心道這天底下比得上阿琰的人,畢竟也很少了。
她又追問:“那,太師剛剛所說戰場上出現的赤龍,又是什麽?”
“就是赤龍啊!在聖上率眾渡江的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火紅巨龍乍現於江麵!赤紅的火龍,足有百十丈長,騰起於長江之上!不單單我,袁岫和我左右的人也都看到了,它光芒四射,在來襲的敵軍頭頂空中一閃即逝,隨即就是狂風大作地動山搖!我老頭記了一輩子,怎麽可能出錯!”
聽著驚心動魄的描述,阿南看向朱聿恒。而朱聿恒也正向她望來,兩人在彼此目光中都看到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回轉過目光,阿南笑嘻嘻地托著下巴,對李景龍道:“李太師,這事太過古怪詭異,我看……該不會是當時戰局太過緊張混亂,你眼睛看花或記錯了吧?”
李景龍頓時急了,道:“此事千真萬確,當時我任征……那個大將軍,滎國公袁岫是前將軍,他當時就在我前方不遠。事後我們兩人商討此事,都看得也記得清清楚楚,絕不會出錯的!”
朱聿恒知道他當時是簡文帝親封的“征虜大將軍”,現在自然不敢提這個名了。而阿南則注意到另一事,問:“這個前將軍,就是袁才人的父親滎國公?”
李景龍道:“正是啊!袁岫與我穿一條褲子長大的,當年在戰場上見機比我快,看見天降異象,當時就拉我倒戈投誠了!後來他老婆還給他生了兩個如花似玉的丫頭,一個入了東宮,一個是邯王妃,正經的皇親國戚了!”
……第224章 生生不息(4)
朱聿恒道:“當日大戰實錄本王亦見過,天降異象、風折帥旗的記錄確實在列,隻是不知寥寥數筆,背後居然是如此驚心動魄局麵。”
“嗐,他們眼神不行!釣魚的人耳聰目明反應快,再說當時我們站在燕子磯最高處、最尖端,能完整俯瞰全局的人,唯有我們幾人。”李景龍一揮手道,“後來我曾問過左右翼的人馬,他們都說隻看到江麵上似有火光,但一閃即逝,根本都看不清,什麽眼力勁兒!”
身後的老仆送了烤好的魚過來,聽著他滔滔不絕的話,忍了忍沒忍住,歎了一口氣,埋頭把魚放在盤中。
李景龍一眼看到他,立即便指著他道:“你看,這個老魯,從小跟著我長大的,無論上陣入朝,除了他成親那幾日,就沒有不在我身邊的!你說說看,那日決戰,你是不是也看見那番異象了?”
“回老爺話,看到了。”老仆忙應道,“我當日隨太師出征,就站在帥旗底下,記得江上狂風驟起,那柄帥旗向太師砸下去的時候,我趕緊把旗杆頂住向推往旁邊,結果……”
“結果那斷杆力量太大,他手骨被壓斷,骨茬子都穿出來了。”李景龍說著,把他袖子往上一捋,讓他們看上麵的疤痕。
果然,他的右臂有一道觸目驚心的大疤,經縫合後依舊猙獰扭曲,顯然當初受傷極重。
“後來骨頭雖然接好,但別說當兵了,十斤重的東西也提不起來,也就能陪我釣釣魚。”李景龍拍拍老仆,道,“說說,你當日在戰場上的熊樣兒!”
老仆揉著鼻子,回望燕子磯苦笑道:“老奴當時嚇得魂不附體,一邊哭喊一邊掙紮著爬起來,還以為自己要死在這兒了。那時身邊全是鬼哭狼嚎,大家都被震得站立不穩,踩踏之中死傷無數,因此老奴的哭叫淹沒在其中,也並不顯眼……不過老奴當時確有看見江麵上驟然一紅,一團紅雲閃過,然後所有旗杆齊齊折斷,燕子磯這邊潰不成軍之際,那邊江上波濤大作,聖上就如神靈降世,率人殺過來了……”
李景龍拍拍他的肩,笑道:“聖上奉天靖難,神風相助,天下皆知,咱這也不算丟臉。”
朱聿恒則沿著燕子磯望向前方沙洲,問老仆:“你當時看到的紅雲,是什麽形狀?”
老仆仔細想了半天,才遲疑道:“有點弓著背的,長長的……”
“我就說吧,這不像龍像什麽?”李景龍恨鐵不成鋼地指著他道,“可他居然跟我說,像隻貓兒翹著尾巴!”
“老奴瞧著……確實沒有龍那麽細。”老仆心虛地看著他,吞吞吐吐道,“大將軍見龍見虎,咱們小兵卒,可不就看個貓兒狗兒的……”
“老小子又油又滑!”李景龍笑罵他,一陣江風襲來,他剛脫了衣服散酒,不由打了好幾個噴嚏。
“起風了,老爺小心。”老仆忙給他攏好衣服,說道,“要不,老爺先回去吧?”
“走吧走吧,你家太師頤養天年,傷了風可不好。”阿南笑著,見今天釣的魚太多,挑了幾條大的帶走。
幾人騎馬從燕子磯折返,經過一道山坡時,阿南抬頭看見村落中一座荒廢的屋宇,想起什麽,問:“對了太師,聽說您之前常跟道衍法師釣魚喝酒,不知道那酒肆在哪裏?”
李景龍抬手一指那荒廢的屋子,道:“就是那兒了。唉,那邊也是法師圓寂之處,到現在主人跑了,我也再未去過了。”
“我去看看,聽說有個很大的酒窖對嗎?”阿南最是好事,當即撥馬就向那邊行去。
見殿下毫不猶豫便隨她過去了,李景龍隻能也跟了過去。
當年酒肆出事,主人逃跑後,如今店內桌椅櫃子等能用的家具早已被附近村民搬光了,連窗戶都被拆走,遑論地窖裏那些美酒了。
經李景龍引路,他們穿過酒肆,便看到在後方山坡開挖的酒窖。
與他們設想的差不多,酒肆通往酒窖的那條斜坡也就兩三丈長、五六尺高,隻是黃土鋪在酒窖的台階之上然後夯實,便利獨輪車把東西運上去而已。
三人去酒窖內走了走,果然與李景龍說的一樣,酒窖牆壁厚實,隻在最高處有幾個風眼,根本不可能有人進出。
窖內大大小小酒壇排列的痕跡還在,但如今隻剩幾個打破的空壇子,完好的全都已被搬走,隻剩發黴的牆腳上,還有一層白色的東西塗在上麵。
李景龍雖然釣魚技藝不差,但這寒天凍水中哪有收獲,老半天上了一根手指長的麥穗兒,氣得他胡子亂顫,解下來狠狠丟回水裏。
實在忍耐不住,他棄了魚竿,背著手站在阿南身後看著,覥著老臉搭話:“姑娘,你這收獲可不少啊。”
阿南仰頭朝他一笑:“還行,就是個頭不如以往。”
李景龍眼見她又上了一條尺把長的鱅魚,眼饞得不行:“這個頭還嫌棄,以往都釣什麽大魚?”
阿南抬手一指旁邊那塊大石頭:“你看,最長那條就是我幾個月前釣的。”
李景龍回頭一看,當即跳了起來:“什麽?紅漆畫的那條,是你釣的?”
“是呀,我和神機營一群人來這邊釣魚,結果一不小心,釣了條四尺多長的青魚。”阿南伸臂比劃了一下,笑眯眯道,“所以李太師當年刻在石頭上的那條金漆刻痕,被我壓下去啦。”
“那可是四尺的大魚!你這小胳膊小腿的女娃兒,怎麽沒被四尺的大青魚拉水裏去?”李景龍不敢置信,吹胡子瞪眼中瞥到紅漆刻痕邊押的那個“南”字,又察覺到了一件事,“咦?這麽說,你就是那個司南?這回與皇太孫殿下一起去西南立下大功的那個那個……女海客?”
“是呀,見過李太師。”阿南也不隱瞞,笑吟吟朝他一拱手,“再說四尺長的魚也不算什麽,我當年在海上,比人還長的魚也釣過,能吞舟的鯨鯢也捕過,都是小事一樁。”
李景龍上下端詳著她,嘖嘖稱奇。
阿南隨意甩鉤,往火邊湊了湊,搓著手抱怨道:“江南冬天也太冷了,這天氣,我手都僵了。”
“來,喝點酒暖暖。”李景龍大方地示意身旁老仆送酒上來,就著火堆溫了酒。阿南也給他分了餌料和窩料,指點他換了個窩點。
一老一少在江邊喝著熱酒,釣著魚,談笑風生。
朱聿恒過來時,看見這副熱絡模樣,不由得搖頭而笑,上來在他們中間坐下,問:“寒江釣孤風,能飲一杯無?”
“什麽釣孤風,我釣了幾十條大魚了。”阿南笑嘻嘻地給他倒酒,指著自己的戰績讓他開眼。
她的雙頰在寒風中凍得紅撲撲的,呼吸間噴出的白氣縈繞在笑靨之上,如同一朵豔麗無匹的芍藥籠於煙霧之中,令他怦然心動。
他忍不住抬手撫了撫她的鬢邊,幫她拍去水汽,才接過她遞來的酒杯。
啜著溫酒,朱聿恒與李景龍打過招呼,目光落在對麵的草鞋洲上,若有所思:“老太師喜歡這個地方?”
李景龍道:“此處江風浩蕩,氣勢非凡,景致絕佳,魚也挺多。”
“但這邊突出江麵,水流湍急,對釣魚來說,可不算個好位置。”阿南這個釣魚老手,一下便戳穿了他。
李景龍在她揶揄的目光下,也隻能訕笑道:“在意不在魚,老夫隻是常往這邊坐一坐,感懷一下當年往事。”
阿南瞧著浩蕩江麵,笑道:“這倒是,後人哪會記得李太師釣過幾條大魚小魚、釣技高不高超,隻會爭相評說您在靖難時的功過,是吧?”
一句話就戳心窩子,李景龍瞪了她一眼,臉上頓顯憋屈之色:“老夫倒寧願後人記得我釣過大魚,畢竟這輩子老夫也沒打過幾場露臉的仗,嗐!”
朱聿恒安慰道:“老太師何出此言,天下人皆知曉你當年是心憂百姓,審時度勢之舉。”
“唉,老夫惶恐!聖上才是真命天子,殿下您才是天定的社稷之主啊!”李景龍遙望遠遠沙洲,神情沉痛道,“太子殿下當年於大戰之前來營中找我相商,以天命示警於我。可惜我執迷不悟,直到慘敗後痛定思痛,再回顧當日一切,才知曉真龍出世,天命難違!”
阿南不耐煩聽他們這文縐縐的對話,單刀直入道:“老太師,我生得太晚了,對於當年那場大戰一無所知,要不,您給我講一講?特別是戰事最要緊的時刻,聽說當今聖上得上天相助,風斷帥旗?”
李景龍抬眼打量朱聿恒,見他隻對阿南微微而笑,一臉縱容的模樣,心下明白這兩人分明就是一夥的,她問的就是他所想的。
“殿下若有所詢,老夫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過風折帥旗之事已寫入實錄,此事人盡皆知,何須老頭多言?”
朱聿恒道:“紙上得來終覺淺,哪有身臨其境的詳細。太師便為我們講上一講吧。”
既然皇太孫殿下親自過來詢問,李景龍倒也幹脆,轉頭命老仆去烤魚,溫了酒拿到旁邊亭子中。
三人在亭中石桌邊坐下,李景龍倒了點茶水,在桌上以茶水繪出長江、草鞋洲與燕子磯,替代行軍戰圖。
“說到旗子,當年我率五十萬大軍沿江駐紮,軍中發號施令,全靠各路旗幟。我記得大戰之時,陣中有我的中軍司命旗,旗高一丈九尺,旗長三尺寬一尺,綴有五五二十五條尾帶,用以指揮我麾下五方旗進退來去;中軍以下部署有金鼓旗、五行旗、六丁六甲旗、星宿旗、角旗、八卦旗;手下各營將、把總、哨官、旗總又各有自己的認旗,旗高多在一丈八到一丈五之間,五十萬人各受旗幟所率,列陣排兵整整齊齊,想起當日情形,真叫旌旗蔽日,投鞭斷流……”
阿南心下暗暗叫苦,心想不就扯了一句風折帥旗嗎?這老頭是不是寂寞太久了,逮著人就碎碎念一大堆,渾不管別人隻想聽帥旗折斷的事是真是假,對調兵遣將和排兵布陣並無任何興趣。
正在興味索然之際,聽得李景龍抬手指著亭外江麵,道:“可就在那日那刻,這燕子磯畔,忽有赤龍現世!聖上挾匝地巨風,率兵馬登陸來襲,一瞬間地動山搖。我當時手持三軍機令旗,還妄圖負隅頑抗,誰知耳畔傳來數十萬士兵的驚呼,連長江的波濤都被壓過了!我抬頭一看,隻見麾下如林旗杆於一瞬間全部折斷,大小長短無一幸免。當時我尚未回過神,手中腰旗已斷,眼前又忽然一黑,頭頂那杆三軍司命旗向著我撲頭蓋臉倒下。我站立不穩,被砸倒在地之際,耳畔已經隻有廝殺與慘叫聲……”
阿南沒料到當時竟是這樣的場景,頓時張大了嘴,望著李景龍的眼睛都亮了。
朱聿恒也專注地盯著李景龍,等待他的下文。
而李景龍早已沉浸在往日的記憶中,手蘸茶水定在桌上,死死盯著對岸沙洲,聲音也有些恍惚起來。
“我一把掀開蓋在臉上的旗子,心道隻要召集我這五十萬大軍,便是碾壓之勢,何懼對麵區區數萬之眾?可等我要發號施令之時,才發現大小旗杆已折,將士進退失據,別說發號施令了,周圍全是喊殺聲和驚呼聲。我拚命喊叫副將營官,想要重整隊列,可喊破了喉嚨也隻召集了十餘人,在這山崩海嘯般的數十萬大軍潰亂中,又有何用?”
就如老農眼睜睜看著暴風雨侵襲初春麥浪,那巨大的力量由遠及近奔襲而來,最前列的士兵迅速被一波洶湧來勢碾壓,在鐵蹄下化為肉泥。
前排士兵驚慌失措,可如今所有指揮號令都已失效,一貫認旗為號的他們隻能如無頭蒼蠅般亂舞兵器,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隨即便潰不成軍。
再後方的士兵則回過神來,丟盔卸甲轉身便跑。還未等敵軍近身,已經有大半的人在互相推搡踐踏中倒下。
“我當時大喊,擂鼓!結陣!前衝!可金鼓旗已經折了,五方旗已經斷了,連我的三軍司命旗也被亂軍踩踏進了泥地。五十萬大軍哪,兵敗如山倒,兵士越多,這山一旦垮塌就越發可怕啊!”
時隔二十年,講起那一幕,他聲音顫抖,目光驚懼茫然,仿佛眼前又出現了那一日的場景。
燕子磯旁碧草樹木早已被夷平,天底下隻見黑壓壓的人影和紅通通的血,像海浪般一波波向後洶湧退散。
所有人都是驚恐失措,腦中除了逃跑之外,其餘一片空白。
就連三軍主帥李景龍,也在嘶吼無效後,絕望地在十數個忠心護主的將士保護下,慌亂往後撤退。
然而後方敗軍堵住了道路,而敵方刀槍箭矢已到眼前。他無路可逃也不願再逃,絕望中舉起佩刀,就要自刎。
正在此時,前將軍袁岫一把拉住了他,吼道:“將軍,事已至此,這是天命,咱們不若倒戈相向,順應天意吧!”
李景龍怔怔看著前方襲來的靖難軍,喃喃問:“天命?”
“若不是天命,怎麽會突然如此?而且將軍沒看到燕王反攻時的異象嗎?”
“你也……看到了?”李景龍緊抓住他的手。這不是幻覺,站在他身旁的袁岫,也看到了神風中赤龍騰空的幻象。
“是!將軍,咱們降了吧!”
簡文帝禦封的征虜大將軍,與他身邊的十餘位部將在亂軍中丟下了武器,束手就擒。
他們被帶到了靖難軍中。起兵三年戎馬倥傯的逆賊燕王,在一舉擊潰朝廷最強屏障後,終於露出了誌得意滿的神情,在營帳內接見降虜之時,也顯得十分隨意。
他的懷中抱著一個粉妝玉琢的可愛孩子,左手邊坐著莊重沉穩的世子,右手邊則是正在擦拭劍鋒血跡的次子。
燕王抱著孩子逗弄,這一刻仿佛隻是個慈愛的祖父,與他們笑語家常:“景龍,阿岫,咱三人的爹當年一起打天下,咱也是在軍中一起長大的,自有兄弟之誼。如今你們棄暗投明,願意站在本王這邊,本王真是喜不自勝!”
二人趕緊跪伏於地,重重叩頭,回答道:“王爺天命所歸,我二人願效犬馬之勞!”
靖難中這至關重要的一役,二十年來被傳為神跡,朝野無不津津樂道,因此朱聿恒早已熟悉其中經過。
而阿南身在海外,竺星河及身邊老人都對當年之事諱莫如深,因此是初次聽說。
她連手中茶都忘記喝了,緊盯著李景龍,問:“當時被抱著的那個孩子是……?”
李景龍沒回答,隻將目光看向朱聿恒。
朱聿恒道:“我自幼得聖上疼愛,哪怕戰事頻繁,也總會遣人北上問詢探望。燕子磯之戰前夕,聖上晚晚夢見我,憂心牽掛,因此連續三日寫信詢問。父王見信後擔心影響戰局,便親自攜我押送輜重南下,以慰聖上心懷。”
“是,聖上對殿下的拳拳之心,朝野人盡皆知。”李景龍附和道,“我還記得陪聖上第一次查看國庫時,其餘東西聖上都沒在意,單從裏麵拿了一對金娃娃,親手帶給了殿下。”
有如此優秀的孫兒,誰不會悉心愛護培養呢。阿南瞄著朱聿恒,心道這天底下比得上阿琰的人,畢竟也很少了。
她又追問:“那,太師剛剛所說戰場上出現的赤龍,又是什麽?”
“就是赤龍啊!在聖上率眾渡江的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火紅巨龍乍現於江麵!赤紅的火龍,足有百十丈長,騰起於長江之上!不單單我,袁岫和我左右的人也都看到了,它光芒四射,在來襲的敵軍頭頂空中一閃即逝,隨即就是狂風大作地動山搖!我老頭記了一輩子,怎麽可能出錯!”
聽著驚心動魄的描述,阿南看向朱聿恒。而朱聿恒也正向她望來,兩人在彼此目光中都看到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回轉過目光,阿南笑嘻嘻地托著下巴,對李景龍道:“李太師,這事太過古怪詭異,我看……該不會是當時戰局太過緊張混亂,你眼睛看花或記錯了吧?”
李景龍頓時急了,道:“此事千真萬確,當時我任征……那個大將軍,滎國公袁岫是前將軍,他當時就在我前方不遠。事後我們兩人商討此事,都看得也記得清清楚楚,絕不會出錯的!”
朱聿恒知道他當時是簡文帝親封的“征虜大將軍”,現在自然不敢提這個名了。而阿南則注意到另一事,問:“這個前將軍,就是袁才人的父親滎國公?”
李景龍道:“正是啊!袁岫與我穿一條褲子長大的,當年在戰場上見機比我快,看見天降異象,當時就拉我倒戈投誠了!後來他老婆還給他生了兩個如花似玉的丫頭,一個入了東宮,一個是邯王妃,正經的皇親國戚了!”
……第224章 生生不息(4)
朱聿恒道:“當日大戰實錄本王亦見過,天降異象、風折帥旗的記錄確實在列,隻是不知寥寥數筆,背後居然是如此驚心動魄局麵。”
“嗐,他們眼神不行!釣魚的人耳聰目明反應快,再說當時我們站在燕子磯最高處、最尖端,能完整俯瞰全局的人,唯有我們幾人。”李景龍一揮手道,“後來我曾問過左右翼的人馬,他們都說隻看到江麵上似有火光,但一閃即逝,根本都看不清,什麽眼力勁兒!”
身後的老仆送了烤好的魚過來,聽著他滔滔不絕的話,忍了忍沒忍住,歎了一口氣,埋頭把魚放在盤中。
李景龍一眼看到他,立即便指著他道:“你看,這個老魯,從小跟著我長大的,無論上陣入朝,除了他成親那幾日,就沒有不在我身邊的!你說說看,那日決戰,你是不是也看見那番異象了?”
“回老爺話,看到了。”老仆忙應道,“我當日隨太師出征,就站在帥旗底下,記得江上狂風驟起,那柄帥旗向太師砸下去的時候,我趕緊把旗杆頂住向推往旁邊,結果……”
“結果那斷杆力量太大,他手骨被壓斷,骨茬子都穿出來了。”李景龍說著,把他袖子往上一捋,讓他們看上麵的疤痕。
果然,他的右臂有一道觸目驚心的大疤,經縫合後依舊猙獰扭曲,顯然當初受傷極重。
“後來骨頭雖然接好,但別說當兵了,十斤重的東西也提不起來,也就能陪我釣釣魚。”李景龍拍拍老仆,道,“說說,你當日在戰場上的熊樣兒!”
老仆揉著鼻子,回望燕子磯苦笑道:“老奴當時嚇得魂不附體,一邊哭喊一邊掙紮著爬起來,還以為自己要死在這兒了。那時身邊全是鬼哭狼嚎,大家都被震得站立不穩,踩踏之中死傷無數,因此老奴的哭叫淹沒在其中,也並不顯眼……不過老奴當時確有看見江麵上驟然一紅,一團紅雲閃過,然後所有旗杆齊齊折斷,燕子磯這邊潰不成軍之際,那邊江上波濤大作,聖上就如神靈降世,率人殺過來了……”
李景龍拍拍他的肩,笑道:“聖上奉天靖難,神風相助,天下皆知,咱這也不算丟臉。”
朱聿恒則沿著燕子磯望向前方沙洲,問老仆:“你當時看到的紅雲,是什麽形狀?”
老仆仔細想了半天,才遲疑道:“有點弓著背的,長長的……”
“我就說吧,這不像龍像什麽?”李景龍恨鐵不成鋼地指著他道,“可他居然跟我說,像隻貓兒翹著尾巴!”
“老奴瞧著……確實沒有龍那麽細。”老仆心虛地看著他,吞吞吐吐道,“大將軍見龍見虎,咱們小兵卒,可不就看個貓兒狗兒的……”
“老小子又油又滑!”李景龍笑罵他,一陣江風襲來,他剛脫了衣服散酒,不由打了好幾個噴嚏。
“起風了,老爺小心。”老仆忙給他攏好衣服,說道,“要不,老爺先回去吧?”
“走吧走吧,你家太師頤養天年,傷了風可不好。”阿南笑著,見今天釣的魚太多,挑了幾條大的帶走。
幾人騎馬從燕子磯折返,經過一道山坡時,阿南抬頭看見村落中一座荒廢的屋宇,想起什麽,問:“對了太師,聽說您之前常跟道衍法師釣魚喝酒,不知道那酒肆在哪裏?”
李景龍抬手一指那荒廢的屋子,道:“就是那兒了。唉,那邊也是法師圓寂之處,到現在主人跑了,我也再未去過了。”
“我去看看,聽說有個很大的酒窖對嗎?”阿南最是好事,當即撥馬就向那邊行去。
見殿下毫不猶豫便隨她過去了,李景龍隻能也跟了過去。
當年酒肆出事,主人逃跑後,如今店內桌椅櫃子等能用的家具早已被附近村民搬光了,連窗戶都被拆走,遑論地窖裏那些美酒了。
經李景龍引路,他們穿過酒肆,便看到在後方山坡開挖的酒窖。
與他們設想的差不多,酒肆通往酒窖的那條斜坡也就兩三丈長、五六尺高,隻是黃土鋪在酒窖的台階之上然後夯實,便利獨輪車把東西運上去而已。
三人去酒窖內走了走,果然與李景龍說的一樣,酒窖牆壁厚實,隻在最高處有幾個風眼,根本不可能有人進出。
窖內大大小小酒壇排列的痕跡還在,但如今隻剩幾個打破的空壇子,完好的全都已被搬走,隻剩發黴的牆腳上,還有一層白色的東西塗在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