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過我沒想到,原來還有讀不起書的小官員。”容寧這麽說了聲,“這幾天也有幾個,祖上被封過。子承父業,繼承了四品以上官職。結果去正兒八經京城書院,按照規定出門必須要坐馬車或者坐轎子。家裏清貧,這每天上學要配備這些,沒錢,幹脆輟學了。”
她表示:“運氣好的有先生上門教課。運氣不好的,沒地方念書。這幾個聽說有先生在這裏教課的,還問了能不能蹭課,或者認一兩個先生回頭教自己。”
秦少劼和方文棟:“……”
竟還有這種離譜的事情?
他們轉念一想,這事離譜但很合理。
秦少劼出門,按照禮部的規定,必須要配車馬和人手。不然萬一出了點差錯,一代帝王就此隕落,舉國大亂。他現在出來純粹是不讓禮部的人知道,果斷私下偷溜出來。
被言官發現是屬會被罵的那種。
四品以上官員,屬於國之棟梁。禮部有這等要求,實在是因為人命太脆。每年都有官員由於關著門窗燒炭火,中毒窒息而亡。其它亂七八糟突然死了的也有。這些官員出入正式場合,總歸安全要保護好。
萬一有什麽老百姓想不開,突然衝過來行刺。從孩童到進士,再到四品官員,光培養也需要時間,少一個虧一個。
而繼承先祖的這一批年幼有品級的小官員,屬實算特例。早年太缺官員,所以開國的那批都受到了封賞,也不需要科舉。
這些年國泰民安,他們這些後人想要當官再晉升,其實必須要參與科舉。不想要晉升雖可以隨便掛個名頭續著,但也沒多少俸祿,吃不愁,可像四品以上出行租馬車,那是肯定租不起的。
念不起書就沒法參與科舉,不參與科舉就無法當大官,不會被吏部任一些重要職位,於是不會種地不會做生意的這一批後人,家境愈加窘迫。
秦少劼問了聲:“那幾個讀書人幾歲?”
容寧:“八歲、十歲、十三歲。家裏算老來得子。像徐繆淩這樣的小兒子,兵部尚書徐大人很晚才有了他。徐大人年紀大了,但尚還能做事。他們這幾個家裏父親大概五十來歲,正好退了。為官清廉,沒貪墨也不會做生意,繼承的官位落到他們身上,立刻沒法出去念書。”
像徐繆淩,早早決定入了錦衣衛,一輩子替陛下做事,倒也不愁。但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入錦衣衛。
她點了點最前方,幾乎毫不起眼被埋沒在一堆人中的稚童:“八歲那個孩子今天來了。叫丁勇康。祖上繼承的是四品武官將軍位。比起武學,他更擅長文科。”
而就算是考武舉,其實也是要念書。武舉也有筆試。
話到這裏,沒說的那些大家也都意會了。京城裏武官後人,很多孩子年齡若是相仿,和容家人玩得比較好。有容致容淑帶著,總有個伴。
但文官也有後人,武官中也有更擅長文的。這些人就很尷尬。
方文棟清楚明白,這孩子來這個地方不僅是為了學這點基礎的內容。多半是想要在互助會家中有權勢的女眷麵前混個眼熟,好讓人樂意出資支持他念書當官。再不濟,也好歹請個先生教教他,至少讓他能夠考個武舉。
這辦互助會的是帝王和武將出身的容寧,教課的是秦婉兒公主與一些家中有權勢的女子。
在武官人眼裏,容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其餘女眷一個個身份背景也高得嚇人。
這算是一種投名狀。
方文棟感慨:“這等學子是不該被埋沒。至少不至於為了一輛馬車而輟學。”
秦少劼之前求學時,沒碰到過這種情況。他本來在皇子所上學,年年遲到早退或者幹脆病假,後來天天上蒲先生的課,實在沒機會了解。
年輕帝王示意徐繆淩:“今天的課,八歲孩童應該上過了。去將人叫出來,我和他聊兩句。”
徐繆淩應聲,親自進院子,避開打擾百姓,繞到前方去找丁勇康。
八歲的丁勇康很是敏銳。他過來求學帶了紙筆。隻是老百姓比他更窮,學字帶的用具主打一個隨便,顯得他這種帶紙筆的有些另類,都不好意思拿出來。
互助會教的東西,對他用處不大,但他卻明白,這種一筆畫的數字圖案方法實在好用。
就像帶兵打仗,口號指令越是簡單,沒學過字的士兵越容易懂,反應越快。士兵反應快,征戰越容易勝。
他虛心跟學著,沒想到會被徐繆淩臨時叫出人群。
他穿著樸素,一張微瘦的小臉寫滿了謹慎:“徐大人,您叫我出來是什麽事?”明明繼承的是武官官位,但小小一隻姿態真的非常有文官氣質。
徐繆淩也不知道該怎麽解釋,隻說:“帶你見見人。”
丁勇康乖乖跟著走向門口。
其他老百姓好奇瞅了眼,但並沒有多在意。他們的注意力還都在前麵的婉兒公主和先生身上。
門口這會兒全盛跑著回來,終於將披肩給年輕帝王披上。白色的絨毛披肩,搭配上白色長袍,搭配烏黑束起的頭發和布帽,一下子讓帝王看上去精貴了點,也顯得愈加病弱。
容寧在邊上將披肩裹緊了一點,滿意點頭:“這樣才對嘛。”
跟過來的丁勇康認識容寧,但不認識秦少劼。以他這種八歲就不得不輟學的經曆,當然也沒有認出方文棟。
小小年紀的他,對帝王的認知,屬實算仰慕。這讓他完全沒有辦法將年輕帝王和麵前病弱坐輪椅的男子結合在一起。
他隻是認得這幾天幫忙的容寧,再對比著麵前輪椅男子。
定國公也坐輪椅,這位難道是軍中某個將士?容中將不是馬上要當皇後了嗎?為什麽和這人動作之間如此親昵?
八歲的丁勇康充滿震撼。
難道說,京城中高層人與人之間關係如此複雜?
好怪,再看一眼。
容寧哪知道有的人年紀小小,心思大大。她摸了摸手爐,確定手爐算好用,再摸了摸秦少劼的手滿意點了頭。秦少劼的手暖呼呼的,看起來不會被冷到。
秦少劼被如此妥帖照顧,臉上帶上淡笑。
他看著年幼的丁勇康麵上強行鎮定,眼眸裏寫滿“震撼”的模樣,覺得有趣極了:“丁勇康是麽?覺得互助會如何?在這裏識文斷字,應該不適合你。”
丁勇康看著麵前的人,比自己還像書生。
莫非是軍中謀士?
莫非是看中了他?
他膽子很大,往前冒進一步:“互助會很好,對老百姓很有益處。隻要能堅持做下去,京城盛景將開創先河。我知道這裏不適合我,先生是在軍中任職嗎?想收學生嗎?”
在場幾人同時內心驚歎。
秦少劼笑了起來。他身為帝王,這輩子不可能收學生。
這孩子有野心,甚至有點不管不顧,教好了是個好苗子。
第93章
“你尚且不認識我, 就想要做我的學生。”秦少劼如此說著,“如此唐突?”
丁勇康知道自己很唐突。
麵前坐在輪椅上的男子,不知道具體是什麽身份。他看似矜貴, 又充滿病弱。與容中將更有不合時宜的親昵。這種人一般身份地位極高, 但很可能活不久。
師生關係是相當微妙的。在官場上,一場師生關係代表和決定了很多東西。如果不出意外,基本上人脈和恩怨都會傳承下來。
在這種必然會有人情關係影響的朝堂情況下,選先生其實是不能隨便選的。
他當然也想像一些軍中後輩一樣,和容家小輩玩在一起。那些人在軍營前整日鬧騰, 全然是以後要參與武舉的。但那些人也都上學,像容家是請先生上門教,像有幾個會專門去書院。
京城裏專供權貴的國子監之類,自也是授課的。
但丁勇康一個輟學的人, 實在沒有辦法。
他父親退了, 也不是京營的將士。他去和容家小輩玩, 沒有理由, 也無法借著這個理由找先生。而他上學又雇不起馬車坐不起轎子, 實在沒法出門。
要是他天賦異稟, 是被世人稱讚的神童, 那或許會有先生主動上門來教他, 以此來謀一個名聲。但京城所謂的“神童”太多了。
他年僅八歲,在一群童生中想要出頭拿到第一就難。第二之後皆無意義。那些要名聲的先生幾乎不屑於教導第二之後的。畢竟天下童生那麽多, 想要拿到一甲的人隻有寥寥數幾。
隻有拿穩第一,才好歹以後有狀元之才。
問題是他爹退的時候,他還沒考試呢!連名次都沒, 碰瓷神童名聲的機會都沒,哪個先生教啊?
親爹關係少人脈弱, 他能找到普通的教書先生,但請人天天上門教他也是一大筆錢。而普通教識字的先生,或許隻是個秀才,既不學武不懂兵,又沒有舉人進士之才,對天下治理之事觀點薄弱,如何能教的了他?
他的起點已經注定比秀才高。要知道狀元郎入翰林也沒四品!
八歲的丁勇康都快愁死了。
互助會一聽說有人來教,他當即就過來了。和旁人猜測的那樣,他就是想要攀上一條人脈,挑選合適的先生。最好花錢不用太多。
他實在給不出太多的錢。
來互助會的權貴,大多都不差錢。她們這些人多是要善心和名聲。雖她們的目的多在百姓身上,但也和他的需求不謀而合。
他看著麵前的人,總想的是:先試試。萬一麵前的人真的很了不起呢?就看這人身邊靠近的這些關係,就屬於京城中一般人攀不上的了!
而且能來互助會,說明這位先生內心善良居多,熱愛百姓。這等人就算不收自己,結識一下混個臉熟也是好事。
丁勇康短短時間內分析利弊,頭腦一熱就說出了口:“我知道。但先生既然讓人叫我出來,應該對我有所了解,也是有所想法。”
他用稚嫩的嗓音這般回答:“要不然,互助會那麽多人,您為什麽不叫其他人出來?”
秦少劼喜歡這麽有野心且聰明的人,就如同他年幼時那般。人無所欲求,就很難主動朝上攀爬,更難做大事。治國之臣,需要的便是有野心的。
他側身看向方文棟:“您覺得如何?”
方文棟詫異。
他身為首輔,收是收學生,但很挑。到他這個地位,收皇子當學生還差不多,收其他人,除非是有狀元之才,否則真沒有收的意義。
哪怕帝王開口也不行。
再者就是,麵前的孩子明顯往後發展更適合兵部。方文棟要是收學生,怎麽也是往戶部吏部方向養,不太適合。
“我未必合適這孩子。”方文棟這般說,“年歲大了,精力有限。”
如此婉拒,就連容寧都聽得出來。
丁勇康一聽,麵前的人並不是想要收自己為學生的意思,而旁邊這位年紀較大的更是如此說,頓時心情低落下來。
他但凡再長兩歲,通過了童生考試有個好名次,也不至於如此難堪。
丁勇康想了想,在不安中又嚐試了一次:“我寫過一些文章。雖是粗簡,也請幾位勞煩看一眼!”
他帶了紙筆過來,也帶了自己寫的文章過來,就是為了這種時候準備的。
丁勇康又轉回院子,在不打擾人的情況下,很快將自己包裹拿了出來。他把一疊紙取出,恭敬遞到秦少劼麵前。
秦少劼接過,快速翻看掃了眼,隨後一分二,一部分交給了方文棟,另一部分交給了容寧。
猝不及防收到文章的容寧,下意識表示:“我也不適合當他的先生吧?”
她要是隻是臣子倒還好。她身為皇後之後,收學生就很怪。
被三連拒的丁勇康,哪裏受過那麽大委屈?
他內心替自己鼓氣,想要開口說什麽,聲音卡在嗓子裏。他覺得人生對他真是好殘忍,給了他別人一輩子都未必能拿到的榮光,又用這等榮光碾碎他往後的路。
小家夥強撐著站在那兒,下一刻就要哭出來了。
她表示:“運氣好的有先生上門教課。運氣不好的,沒地方念書。這幾個聽說有先生在這裏教課的,還問了能不能蹭課,或者認一兩個先生回頭教自己。”
秦少劼和方文棟:“……”
竟還有這種離譜的事情?
他們轉念一想,這事離譜但很合理。
秦少劼出門,按照禮部的規定,必須要配車馬和人手。不然萬一出了點差錯,一代帝王就此隕落,舉國大亂。他現在出來純粹是不讓禮部的人知道,果斷私下偷溜出來。
被言官發現是屬會被罵的那種。
四品以上官員,屬於國之棟梁。禮部有這等要求,實在是因為人命太脆。每年都有官員由於關著門窗燒炭火,中毒窒息而亡。其它亂七八糟突然死了的也有。這些官員出入正式場合,總歸安全要保護好。
萬一有什麽老百姓想不開,突然衝過來行刺。從孩童到進士,再到四品官員,光培養也需要時間,少一個虧一個。
而繼承先祖的這一批年幼有品級的小官員,屬實算特例。早年太缺官員,所以開國的那批都受到了封賞,也不需要科舉。
這些年國泰民安,他們這些後人想要當官再晉升,其實必須要參與科舉。不想要晉升雖可以隨便掛個名頭續著,但也沒多少俸祿,吃不愁,可像四品以上出行租馬車,那是肯定租不起的。
念不起書就沒法參與科舉,不參與科舉就無法當大官,不會被吏部任一些重要職位,於是不會種地不會做生意的這一批後人,家境愈加窘迫。
秦少劼問了聲:“那幾個讀書人幾歲?”
容寧:“八歲、十歲、十三歲。家裏算老來得子。像徐繆淩這樣的小兒子,兵部尚書徐大人很晚才有了他。徐大人年紀大了,但尚還能做事。他們這幾個家裏父親大概五十來歲,正好退了。為官清廉,沒貪墨也不會做生意,繼承的官位落到他們身上,立刻沒法出去念書。”
像徐繆淩,早早決定入了錦衣衛,一輩子替陛下做事,倒也不愁。但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入錦衣衛。
她點了點最前方,幾乎毫不起眼被埋沒在一堆人中的稚童:“八歲那個孩子今天來了。叫丁勇康。祖上繼承的是四品武官將軍位。比起武學,他更擅長文科。”
而就算是考武舉,其實也是要念書。武舉也有筆試。
話到這裏,沒說的那些大家也都意會了。京城裏武官後人,很多孩子年齡若是相仿,和容家人玩得比較好。有容致容淑帶著,總有個伴。
但文官也有後人,武官中也有更擅長文的。這些人就很尷尬。
方文棟清楚明白,這孩子來這個地方不僅是為了學這點基礎的內容。多半是想要在互助會家中有權勢的女眷麵前混個眼熟,好讓人樂意出資支持他念書當官。再不濟,也好歹請個先生教教他,至少讓他能夠考個武舉。
這辦互助會的是帝王和武將出身的容寧,教課的是秦婉兒公主與一些家中有權勢的女子。
在武官人眼裏,容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其餘女眷一個個身份背景也高得嚇人。
這算是一種投名狀。
方文棟感慨:“這等學子是不該被埋沒。至少不至於為了一輛馬車而輟學。”
秦少劼之前求學時,沒碰到過這種情況。他本來在皇子所上學,年年遲到早退或者幹脆病假,後來天天上蒲先生的課,實在沒機會了解。
年輕帝王示意徐繆淩:“今天的課,八歲孩童應該上過了。去將人叫出來,我和他聊兩句。”
徐繆淩應聲,親自進院子,避開打擾百姓,繞到前方去找丁勇康。
八歲的丁勇康很是敏銳。他過來求學帶了紙筆。隻是老百姓比他更窮,學字帶的用具主打一個隨便,顯得他這種帶紙筆的有些另類,都不好意思拿出來。
互助會教的東西,對他用處不大,但他卻明白,這種一筆畫的數字圖案方法實在好用。
就像帶兵打仗,口號指令越是簡單,沒學過字的士兵越容易懂,反應越快。士兵反應快,征戰越容易勝。
他虛心跟學著,沒想到會被徐繆淩臨時叫出人群。
他穿著樸素,一張微瘦的小臉寫滿了謹慎:“徐大人,您叫我出來是什麽事?”明明繼承的是武官官位,但小小一隻姿態真的非常有文官氣質。
徐繆淩也不知道該怎麽解釋,隻說:“帶你見見人。”
丁勇康乖乖跟著走向門口。
其他老百姓好奇瞅了眼,但並沒有多在意。他們的注意力還都在前麵的婉兒公主和先生身上。
門口這會兒全盛跑著回來,終於將披肩給年輕帝王披上。白色的絨毛披肩,搭配上白色長袍,搭配烏黑束起的頭發和布帽,一下子讓帝王看上去精貴了點,也顯得愈加病弱。
容寧在邊上將披肩裹緊了一點,滿意點頭:“這樣才對嘛。”
跟過來的丁勇康認識容寧,但不認識秦少劼。以他這種八歲就不得不輟學的經曆,當然也沒有認出方文棟。
小小年紀的他,對帝王的認知,屬實算仰慕。這讓他完全沒有辦法將年輕帝王和麵前病弱坐輪椅的男子結合在一起。
他隻是認得這幾天幫忙的容寧,再對比著麵前輪椅男子。
定國公也坐輪椅,這位難道是軍中某個將士?容中將不是馬上要當皇後了嗎?為什麽和這人動作之間如此親昵?
八歲的丁勇康充滿震撼。
難道說,京城中高層人與人之間關係如此複雜?
好怪,再看一眼。
容寧哪知道有的人年紀小小,心思大大。她摸了摸手爐,確定手爐算好用,再摸了摸秦少劼的手滿意點了頭。秦少劼的手暖呼呼的,看起來不會被冷到。
秦少劼被如此妥帖照顧,臉上帶上淡笑。
他看著年幼的丁勇康麵上強行鎮定,眼眸裏寫滿“震撼”的模樣,覺得有趣極了:“丁勇康是麽?覺得互助會如何?在這裏識文斷字,應該不適合你。”
丁勇康看著麵前的人,比自己還像書生。
莫非是軍中謀士?
莫非是看中了他?
他膽子很大,往前冒進一步:“互助會很好,對老百姓很有益處。隻要能堅持做下去,京城盛景將開創先河。我知道這裏不適合我,先生是在軍中任職嗎?想收學生嗎?”
在場幾人同時內心驚歎。
秦少劼笑了起來。他身為帝王,這輩子不可能收學生。
這孩子有野心,甚至有點不管不顧,教好了是個好苗子。
第93章
“你尚且不認識我, 就想要做我的學生。”秦少劼如此說著,“如此唐突?”
丁勇康知道自己很唐突。
麵前坐在輪椅上的男子,不知道具體是什麽身份。他看似矜貴, 又充滿病弱。與容中將更有不合時宜的親昵。這種人一般身份地位極高, 但很可能活不久。
師生關係是相當微妙的。在官場上,一場師生關係代表和決定了很多東西。如果不出意外,基本上人脈和恩怨都會傳承下來。
在這種必然會有人情關係影響的朝堂情況下,選先生其實是不能隨便選的。
他當然也想像一些軍中後輩一樣,和容家小輩玩在一起。那些人在軍營前整日鬧騰, 全然是以後要參與武舉的。但那些人也都上學,像容家是請先生上門教,像有幾個會專門去書院。
京城裏專供權貴的國子監之類,自也是授課的。
但丁勇康一個輟學的人, 實在沒有辦法。
他父親退了, 也不是京營的將士。他去和容家小輩玩, 沒有理由, 也無法借著這個理由找先生。而他上學又雇不起馬車坐不起轎子, 實在沒法出門。
要是他天賦異稟, 是被世人稱讚的神童, 那或許會有先生主動上門來教他, 以此來謀一個名聲。但京城所謂的“神童”太多了。
他年僅八歲,在一群童生中想要出頭拿到第一就難。第二之後皆無意義。那些要名聲的先生幾乎不屑於教導第二之後的。畢竟天下童生那麽多, 想要拿到一甲的人隻有寥寥數幾。
隻有拿穩第一,才好歹以後有狀元之才。
問題是他爹退的時候,他還沒考試呢!連名次都沒, 碰瓷神童名聲的機會都沒,哪個先生教啊?
親爹關係少人脈弱, 他能找到普通的教書先生,但請人天天上門教他也是一大筆錢。而普通教識字的先生,或許隻是個秀才,既不學武不懂兵,又沒有舉人進士之才,對天下治理之事觀點薄弱,如何能教的了他?
他的起點已經注定比秀才高。要知道狀元郎入翰林也沒四品!
八歲的丁勇康都快愁死了。
互助會一聽說有人來教,他當即就過來了。和旁人猜測的那樣,他就是想要攀上一條人脈,挑選合適的先生。最好花錢不用太多。
他實在給不出太多的錢。
來互助會的權貴,大多都不差錢。她們這些人多是要善心和名聲。雖她們的目的多在百姓身上,但也和他的需求不謀而合。
他看著麵前的人,總想的是:先試試。萬一麵前的人真的很了不起呢?就看這人身邊靠近的這些關係,就屬於京城中一般人攀不上的了!
而且能來互助會,說明這位先生內心善良居多,熱愛百姓。這等人就算不收自己,結識一下混個臉熟也是好事。
丁勇康短短時間內分析利弊,頭腦一熱就說出了口:“我知道。但先生既然讓人叫我出來,應該對我有所了解,也是有所想法。”
他用稚嫩的嗓音這般回答:“要不然,互助會那麽多人,您為什麽不叫其他人出來?”
秦少劼喜歡這麽有野心且聰明的人,就如同他年幼時那般。人無所欲求,就很難主動朝上攀爬,更難做大事。治國之臣,需要的便是有野心的。
他側身看向方文棟:“您覺得如何?”
方文棟詫異。
他身為首輔,收是收學生,但很挑。到他這個地位,收皇子當學生還差不多,收其他人,除非是有狀元之才,否則真沒有收的意義。
哪怕帝王開口也不行。
再者就是,麵前的孩子明顯往後發展更適合兵部。方文棟要是收學生,怎麽也是往戶部吏部方向養,不太適合。
“我未必合適這孩子。”方文棟這般說,“年歲大了,精力有限。”
如此婉拒,就連容寧都聽得出來。
丁勇康一聽,麵前的人並不是想要收自己為學生的意思,而旁邊這位年紀較大的更是如此說,頓時心情低落下來。
他但凡再長兩歲,通過了童生考試有個好名次,也不至於如此難堪。
丁勇康想了想,在不安中又嚐試了一次:“我寫過一些文章。雖是粗簡,也請幾位勞煩看一眼!”
他帶了紙筆過來,也帶了自己寫的文章過來,就是為了這種時候準備的。
丁勇康又轉回院子,在不打擾人的情況下,很快將自己包裹拿了出來。他把一疊紙取出,恭敬遞到秦少劼麵前。
秦少劼接過,快速翻看掃了眼,隨後一分二,一部分交給了方文棟,另一部分交給了容寧。
猝不及防收到文章的容寧,下意識表示:“我也不適合當他的先生吧?”
她要是隻是臣子倒還好。她身為皇後之後,收學生就很怪。
被三連拒的丁勇康,哪裏受過那麽大委屈?
他內心替自己鼓氣,想要開口說什麽,聲音卡在嗓子裏。他覺得人生對他真是好殘忍,給了他別人一輩子都未必能拿到的榮光,又用這等榮光碾碎他往後的路。
小家夥強撐著站在那兒,下一刻就要哭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