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節
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億物資 作者:青青子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師,我是二年級班長,我叫朱來飯。”
“老師我叫朱來錢,一年級的。”
啊這。
兩兄弟的名兒?哥哥來飯,弟弟來錢,這是先求溫飽,又求富貴,家裏的長輩很有追求啊,嘿。
寧宛的腦海裏快速搜索著十方院裏姓朱的。
很快就有了印象。
這倆還真是兄弟兩個,是第二批跟著養蠶的。家裏現在過的應該也算不錯,倆孩子身上幹幹淨淨,臉上也沒什麽汙漬。
寧宛笑著應聲,先是問了朱來飯二年級學生有沒有到齊,又問了朱°+來錢一年級的學生情況。
結果一問嚇一跳。
學生沒到齊,隻來了本村的,外村的那些一個沒來。
十方院子弟小學雖說不是十裏八村唯一的學校,但規模算是最大的。平時周邊的四五個沒有學校的村莊,會有社員將孩子送到這裏來念書。
今年竟然都沒過來。
寧宛立即將這問題記下來,下課之後找其餘老師們碰頭詢問。結果其餘高年級的情況差不多,很多外村的學生都沒來上學,即便是有來的,也隻是占極少部分。
邵老師以及其餘老師倒是見怪不怪。
“有些上不起的就直接不念了,有些錢沒湊夠會晚一個月來。還有就是,聽說今年學費漲了一毛錢,這原因應該最大。”
邵老師說完,他身邊的孫老師也接過話,道:“是啊,這應該是最大的原因。往年也有沒來的學生,但沒今年這麽多。”
“咱們村子幾乎沒受影響,是因為咱們村大部分人家都養了蠶,賺手裏錢之後,多一毛錢學費,也就沒那麽在意。”
“是啊,說起來還是咱們村大隊長跟村長的功勞,帶著大家致富,讓孩子們能安心念書。現在國家也開放大學了,咱們村的孩子,前途光明啊。”
寧宛麵色嚴肅,想到有那麽多的孩子上不起學,她就覺得心裏不舒服。
但要說資助的話,她覺得那不是長遠之計。
一來,資助一興起來沒完沒了,而且憑她一己之力資助範圍有限。
二來,會容易讓他人養成惰性,以為自家窮就會有人資助,然後直接擺爛。
三來,樹大招風,她在外人眼裏有錢,但外人不知道具體的,她不能大肆露富,以免被誰惦記,錯了心思。
再者,她是善良,但不想做冤大頭。
自家孩子的學費,還是得自己出才成。
最好能有個辦法,讓那些有心想供孩子念書,卻求助無門的人能夠靠著勞動換取金錢。
“這件事咱們回去都想想對策,明天咱再一起討論討論怎麽辦。我覺得孩子們尤其是讀到六年級的孩子們就剩下這半學期了,輟學實在是可惜。”寧宛道。
邵老師點點頭,無奈地歎了口氣,“想想吧,就是怕想不出來,咱總不能也讓別的村的人跟著咱們村兒一起養蠶吧。”
第255章 石頭村正合適
邵老師的話使得寧宛瞬間有種茅塞頓開之感,她眸子裏瞳孔放大,難掩驚喜。
“邵老師,為什麽不能呢?”寧宛語調輕快,“如果我們帶領周邊的村民一起養蠶,到一定規模之後,還可以向上級申請建絲綢廠。到時候,我們自己收獲的蠶繭直接送進我們自己的絲綢廠。從源頭起,到生產,到銷售,形成一個產業鏈。”
寧宛雙手一拍,“咱們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城市經濟也會越來越景氣……”
寧宛說著說著,話題直接上升了一個高度。
在場的幾位老師被她影響了情緒,同時跟著一起暢想未來。
一個多小時的討論,寧宛為首的幾位老師當場決定去找村大隊長跟村長商量,看看這件事的可行性。
葉紹行跟張福此刻還在村委忙活,兩人這會兒也在商討著公事。
公社那邊開會說,石頭村那邊的村民這幾年越來越少,荒地越來越多。之前時候石頭村那邊搗鼓硝田什麽的,早就半途而廢。
現在上邊領導有意以十方院為中心,將這幾個村合並,葉紹行這個大隊長身上的膽子更重。
石頭村曾經發生的那惡劣的案子之後,全村機會沒剩下多少人。
再後來有些人逃荒去了別處,據說現在全村也就二十來戶人家。
帶著這二十來戶過上溫飽生活,倒是不成問題。
但是那麽多的荒地沒人耕種,上交糧食這兩年都沒達標。上邊的意思是,爭取改善這樣的現象。
到時候村子合並,葉紹行給好好規劃一下,帶著別的村村民勞力去幫扶。
“哎,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張福有些愁。
葉紹行暫且也沒想到更好的辦法,“種地是沒啥,不過他們村的土地不怎麽好,種一樣的東西,收成比別人差一半。”
“咱們村的都已經安排妥當,各家還都忙著養蠶。石橋村那邊搞煙葉種植,也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調不出蘿卜去填石頭村的。”
張福插嘴補充,“就剩下小澇溝村跟栗行村了。那倆村倒是人多,也夠落後,哎,就怕到時候扯後腿扯的,咱顧忌不到十方院了。”
倆人正說著話,村委大院傳來動靜。
隔著門玻璃往外瞧,葉紹行跟張福剛好看見寧宛帶著學校的幾位老師過來。
想到恐怕是學校裏出了啥事兒,他們倆的心情更加沉重。
當領導的是真辛苦啊。
費心費力費神,而且還不一定有誰說個好。
“爸,張叔,在忙著啊。”寧宛進來熱絡地打招呼,邵老師等人進來,也都很禮貌地招呼過。
葉紹行跟張福對視一眼,張福先問出口,“是學校有啥事兒啊?”
邵老師等人都看向寧宛,讓她作為代表,把之前在辦公室裏商量的事兒都說出來。
寧宛倒是也沒推脫,直接說了個明白。
當聽見她講,帶動周邊村子的社員們一起養蠶時候,葉紹行跟張福的眼睛都亮了。
再聽見寧宛說,等養蠶的人多,形成一定規模,他們就自行建廠。
就這句話一講出來,葉紹行跟張福的腦海裏幾乎同時蹦出了相同的廠址——石頭村。
石頭村建廠最合適,畢竟那村兒人少地多。到時候把地占了,跟上邊寫個申請,指定容易過審批。
要說發展建設這事兒,上邊的領導們都相當積極。
半個月的時間,葉紹行去公社開了三次會議,五個村莊合並成一個大莊。
因為十方院一個莊的人口就多餘其餘四個莊子加起來的總人口數,所以大莊的名字直接命名為十方院。
葉紹行還是大隊長,張福是村長。為了方便管理,之前各個村的負責人還負責之前的工作,隻不過額外加了一項配合葉紹行的工作。
開春。
十方院這邊開始養蠶,為了帶動經濟發展,葉紹行帶著領導班子給那些不清楚養蠶創收的百姓們做講解。
知道能賺錢,能過上好日子,那些窮怕了的社員們都積極報了名。
因為要大力發展,所以報名的規矩跟之前也不一樣了。
不過十方院之前那些已經參與養蠶的還按照老規矩走,新加入的都按照新規矩來。
似乎那些人瞧見了十方院村的成功,也都對養蠶有了信心。所以在領了幼蠶的當天,不少人家也將輟學的孩子送回了學校。
學費暫時欠著,現在那些家長有了希望,也敢寫欠條了。
說起來,從學校開學那天算起,到大部分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其實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天。
好在,當下小學的課程不算太緊,二十天耽擱了,後期還是能補回來的。
此時學校裏做了統計。
一二年級的總人數已經高達四十六人。
三四五六各個年級的人數也都平均在了三十五人左右。
對於這喜人的改變,寧宛以及邵老師等人都升起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為了跟學生們打成一片,激勵大家的學習之心,寧宛跟幾位老師商量著,學校的校園生活應該豐富起來。
之前時候除了語文數學課程之外,幾乎沒啥有趣的課程。
像是美術音樂之類的,幾乎課程表上都沒出現過。
別的也就算了,這體育課跟音樂課最好能先安排起來。
學校裏其他老師教學還成,讓他們教體育帶著跑跑步也成,但音樂的話,屬實難為人。
於是寧宛就將六個年級的音樂課體育課都包攬了。
當然,她上課不是分批次上,而是讓六個年級每次上文化課之外課程的時候,集中在同一時間段。
體育課除卻跑步之外,還有武術訓練。
音樂課除卻童真童趣的歌曲之外,還有唱起來就熱血沸騰的校歌。
……
當學校裏每天早上十點鍾起,全體師生開始打太極拳。
當“不懼風雪,我中華兒女流血不流淚”的歌詞飄滿校園。
當滿分試卷越累越高,孩子們的自信日益增長。
當十方院子弟小學被市區教育部門領導第三次點名誇讚並頒發證書。
已經是開學三個月之後的事了。
再後來,不光是十方院的孩子們會唱“滿腔熱血,我中華少年勇敢不後退”,就連周邊的一些村子裏也流行起了這首歌。
甚至於這天葉超從城裏下班回來激動地告知寧宛,“今天我在飯店門口聽見有孩子唱你教的歌了!”
第256章 還逼著人非得看,必須看那
“老師我叫朱來錢,一年級的。”
啊這。
兩兄弟的名兒?哥哥來飯,弟弟來錢,這是先求溫飽,又求富貴,家裏的長輩很有追求啊,嘿。
寧宛的腦海裏快速搜索著十方院裏姓朱的。
很快就有了印象。
這倆還真是兄弟兩個,是第二批跟著養蠶的。家裏現在過的應該也算不錯,倆孩子身上幹幹淨淨,臉上也沒什麽汙漬。
寧宛笑著應聲,先是問了朱來飯二年級學生有沒有到齊,又問了朱°+來錢一年級的學生情況。
結果一問嚇一跳。
學生沒到齊,隻來了本村的,外村的那些一個沒來。
十方院子弟小學雖說不是十裏八村唯一的學校,但規模算是最大的。平時周邊的四五個沒有學校的村莊,會有社員將孩子送到這裏來念書。
今年竟然都沒過來。
寧宛立即將這問題記下來,下課之後找其餘老師們碰頭詢問。結果其餘高年級的情況差不多,很多外村的學生都沒來上學,即便是有來的,也隻是占極少部分。
邵老師以及其餘老師倒是見怪不怪。
“有些上不起的就直接不念了,有些錢沒湊夠會晚一個月來。還有就是,聽說今年學費漲了一毛錢,這原因應該最大。”
邵老師說完,他身邊的孫老師也接過話,道:“是啊,這應該是最大的原因。往年也有沒來的學生,但沒今年這麽多。”
“咱們村子幾乎沒受影響,是因為咱們村大部分人家都養了蠶,賺手裏錢之後,多一毛錢學費,也就沒那麽在意。”
“是啊,說起來還是咱們村大隊長跟村長的功勞,帶著大家致富,讓孩子們能安心念書。現在國家也開放大學了,咱們村的孩子,前途光明啊。”
寧宛麵色嚴肅,想到有那麽多的孩子上不起學,她就覺得心裏不舒服。
但要說資助的話,她覺得那不是長遠之計。
一來,資助一興起來沒完沒了,而且憑她一己之力資助範圍有限。
二來,會容易讓他人養成惰性,以為自家窮就會有人資助,然後直接擺爛。
三來,樹大招風,她在外人眼裏有錢,但外人不知道具體的,她不能大肆露富,以免被誰惦記,錯了心思。
再者,她是善良,但不想做冤大頭。
自家孩子的學費,還是得自己出才成。
最好能有個辦法,讓那些有心想供孩子念書,卻求助無門的人能夠靠著勞動換取金錢。
“這件事咱們回去都想想對策,明天咱再一起討論討論怎麽辦。我覺得孩子們尤其是讀到六年級的孩子們就剩下這半學期了,輟學實在是可惜。”寧宛道。
邵老師點點頭,無奈地歎了口氣,“想想吧,就是怕想不出來,咱總不能也讓別的村的人跟著咱們村兒一起養蠶吧。”
第255章 石頭村正合適
邵老師的話使得寧宛瞬間有種茅塞頓開之感,她眸子裏瞳孔放大,難掩驚喜。
“邵老師,為什麽不能呢?”寧宛語調輕快,“如果我們帶領周邊的村民一起養蠶,到一定規模之後,還可以向上級申請建絲綢廠。到時候,我們自己收獲的蠶繭直接送進我們自己的絲綢廠。從源頭起,到生產,到銷售,形成一個產業鏈。”
寧宛雙手一拍,“咱們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城市經濟也會越來越景氣……”
寧宛說著說著,話題直接上升了一個高度。
在場的幾位老師被她影響了情緒,同時跟著一起暢想未來。
一個多小時的討論,寧宛為首的幾位老師當場決定去找村大隊長跟村長商量,看看這件事的可行性。
葉紹行跟張福此刻還在村委忙活,兩人這會兒也在商討著公事。
公社那邊開會說,石頭村那邊的村民這幾年越來越少,荒地越來越多。之前時候石頭村那邊搗鼓硝田什麽的,早就半途而廢。
現在上邊領導有意以十方院為中心,將這幾個村合並,葉紹行這個大隊長身上的膽子更重。
石頭村曾經發生的那惡劣的案子之後,全村機會沒剩下多少人。
再後來有些人逃荒去了別處,據說現在全村也就二十來戶人家。
帶著這二十來戶過上溫飽生活,倒是不成問題。
但是那麽多的荒地沒人耕種,上交糧食這兩年都沒達標。上邊的意思是,爭取改善這樣的現象。
到時候村子合並,葉紹行給好好規劃一下,帶著別的村村民勞力去幫扶。
“哎,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張福有些愁。
葉紹行暫且也沒想到更好的辦法,“種地是沒啥,不過他們村的土地不怎麽好,種一樣的東西,收成比別人差一半。”
“咱們村的都已經安排妥當,各家還都忙著養蠶。石橋村那邊搞煙葉種植,也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調不出蘿卜去填石頭村的。”
張福插嘴補充,“就剩下小澇溝村跟栗行村了。那倆村倒是人多,也夠落後,哎,就怕到時候扯後腿扯的,咱顧忌不到十方院了。”
倆人正說著話,村委大院傳來動靜。
隔著門玻璃往外瞧,葉紹行跟張福剛好看見寧宛帶著學校的幾位老師過來。
想到恐怕是學校裏出了啥事兒,他們倆的心情更加沉重。
當領導的是真辛苦啊。
費心費力費神,而且還不一定有誰說個好。
“爸,張叔,在忙著啊。”寧宛進來熱絡地打招呼,邵老師等人進來,也都很禮貌地招呼過。
葉紹行跟張福對視一眼,張福先問出口,“是學校有啥事兒啊?”
邵老師等人都看向寧宛,讓她作為代表,把之前在辦公室裏商量的事兒都說出來。
寧宛倒是也沒推脫,直接說了個明白。
當聽見她講,帶動周邊村子的社員們一起養蠶時候,葉紹行跟張福的眼睛都亮了。
再聽見寧宛說,等養蠶的人多,形成一定規模,他們就自行建廠。
就這句話一講出來,葉紹行跟張福的腦海裏幾乎同時蹦出了相同的廠址——石頭村。
石頭村建廠最合適,畢竟那村兒人少地多。到時候把地占了,跟上邊寫個申請,指定容易過審批。
要說發展建設這事兒,上邊的領導們都相當積極。
半個月的時間,葉紹行去公社開了三次會議,五個村莊合並成一個大莊。
因為十方院一個莊的人口就多餘其餘四個莊子加起來的總人口數,所以大莊的名字直接命名為十方院。
葉紹行還是大隊長,張福是村長。為了方便管理,之前各個村的負責人還負責之前的工作,隻不過額外加了一項配合葉紹行的工作。
開春。
十方院這邊開始養蠶,為了帶動經濟發展,葉紹行帶著領導班子給那些不清楚養蠶創收的百姓們做講解。
知道能賺錢,能過上好日子,那些窮怕了的社員們都積極報了名。
因為要大力發展,所以報名的規矩跟之前也不一樣了。
不過十方院之前那些已經參與養蠶的還按照老規矩走,新加入的都按照新規矩來。
似乎那些人瞧見了十方院村的成功,也都對養蠶有了信心。所以在領了幼蠶的當天,不少人家也將輟學的孩子送回了學校。
學費暫時欠著,現在那些家長有了希望,也敢寫欠條了。
說起來,從學校開學那天算起,到大部分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其實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天。
好在,當下小學的課程不算太緊,二十天耽擱了,後期還是能補回來的。
此時學校裏做了統計。
一二年級的總人數已經高達四十六人。
三四五六各個年級的人數也都平均在了三十五人左右。
對於這喜人的改變,寧宛以及邵老師等人都升起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為了跟學生們打成一片,激勵大家的學習之心,寧宛跟幾位老師商量著,學校的校園生活應該豐富起來。
之前時候除了語文數學課程之外,幾乎沒啥有趣的課程。
像是美術音樂之類的,幾乎課程表上都沒出現過。
別的也就算了,這體育課跟音樂課最好能先安排起來。
學校裏其他老師教學還成,讓他們教體育帶著跑跑步也成,但音樂的話,屬實難為人。
於是寧宛就將六個年級的音樂課體育課都包攬了。
當然,她上課不是分批次上,而是讓六個年級每次上文化課之外課程的時候,集中在同一時間段。
體育課除卻跑步之外,還有武術訓練。
音樂課除卻童真童趣的歌曲之外,還有唱起來就熱血沸騰的校歌。
……
當學校裏每天早上十點鍾起,全體師生開始打太極拳。
當“不懼風雪,我中華兒女流血不流淚”的歌詞飄滿校園。
當滿分試卷越累越高,孩子們的自信日益增長。
當十方院子弟小學被市區教育部門領導第三次點名誇讚並頒發證書。
已經是開學三個月之後的事了。
再後來,不光是十方院的孩子們會唱“滿腔熱血,我中華少年勇敢不後退”,就連周邊的一些村子裏也流行起了這首歌。
甚至於這天葉超從城裏下班回來激動地告知寧宛,“今天我在飯店門口聽見有孩子唱你教的歌了!”
第256章 還逼著人非得看,必須看那